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阜城歷史人物

阜城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1-03-05 04:08:17

1. 請問威縣歷史名人否有

趙三多(1841-1902) 義和團首領。直隸威縣(今河北省邢台威縣)沙柳寨人。又名洛珠。字祝盛。人稱「趙老祝」。世代務農,少年時家境貧寒,扛過活,青年時曾以販碗為生,早歲即習「梅花拳」。(後稱「義和拳」)為拳教師。在山東直隸兩省交界地區各村鎮廣設拳場,收徒先後達兩千餘人。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初,山東冠縣(位聊城市西)於;梨園屯發生外國教會勢力勾結官府,強拆「玉皇廟」改建為教堂事件,他被當地人民邀請率卒眾聲援。1896年(德宗光緒二十二年)4月,率徒弟至梨園屯比武「亮拳」三天。周圍拳眾聞訊前來參加者達三千餘人。迫使清軍不敢動手拆廟。次年冠縣署任曹倜出面談判,表示放棄拆廟另建教堂。他亦率眾撤離梨園屯。1898年清政府又推翻前議偏袒教會勢力,10月他再次受梨園屯人民的約請,在冠縣蔣家莊(今南宮縣蔣庄)集聚三千餘人祭旗起義,攻打當地紅桃園等教堂武裝據點。起義軍樹「助清滅洋」旗幟,不久遭山東清軍五營圍攻,起義軍突圍走散。他帶領余部到臨清(今冀魯邊界臨清市)隱藏多日,潛回老家。1900年5月和7月,又在直隸阜城(位本省武強縣西南)和山東臨清等地多次帶領「義和團」攻打教堂。11月被山東巡撫袁世凱部包圍於威縣(位今臨清市西北)起義軍死傷慘重,他仍率殘部突圍,轉移到直隸廣宗(位威縣西北)。1901年,參加景廷賓起義。次年7月,起義失敗後被捕,後在南宮縣獄中絕食而死。
1841年5月26日,趙三多出生於威縣沙柳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早年他拜梅花拳傳人張如純為師,學得一身好武藝,好打抱不平,後來當了拳師,很受人擁戴,在各地設廠授徒,先後招收弟子二千多人,成為遠近聞名的梅花拳首領。
1897年春,趙三多與閻書勤等二千多人在梨園屯「亮拳」三天,藉此向教會勢力和官府示威,也是義和拳開始轉向武裝斗爭的標志。此後,梨園屯教會勢力尋釁,趙三多則率領義和拳攻打梨園屯教堂,殺死教民2人,使義和拳的聲勢大振。趙三多加緊聯絡拳眾准備起義,各地拳眾紛紛向沙柳寨一帶集合,起義遂成一觸即發之勢。
1898年10月25日趙三多與閻書勤、姚書起、朱九斌、劉化龍、項得勝等人集合義和拳眾3000餘人,在冠縣蔣庄馬場祭旗起義,豎起順清滅洋大旗。接著率領起義隊伍先後攻打本村及紅桃園、小里固等村教堂,隊伍逐漸發展壯大。11月上旬,趙三多率部眾在威縣侯村、魏村一帶迎戰清軍,拳民隊伍嚴重受挫,趙三多怕造成更大損失,決定化整為零分散活動,以圖再舉。
1899年5月17日,趙三多等人決定將義和拳改名為「神助義和團」,增強了迷信色彩。1900年5月2日趙三多、閻書勤等人在直隸棗強縣卷子鎮再度舉起義旗,宋赤子率領的神拳民眾也趕來參加,並開展均糧斗爭,強令富戶將糧食分給農民。無以糊口的廣大飢民紛紛參加,隊伍迅速發展到萬餘人。趙三多帶領團民攻打景州朱家河教堂,殺死了許多教民。
1901年屈辱的《辛丑條約》簽訂後,清政府將巨額的賠款負但轉稼到了廣大勞苦大眾身上。人民群眾掀起了抗捐斗爭。廣宗縣景廷賓於1902年4月23日在巨鹿縣廈頭寺宣告起義,提出了「掃清滅洋」,「官逼民反」的口號。趙三多率義和團余部加入起義隊伍,被推為主將,攻打威縣。袁世凱派段祺瑞率兵前來鎮壓,趙三多突出重圍至巨鹿縣姬家屯遭武舉范炳綱出賣被俘,在南宮監牢絕食7天而死,終年62歲。由於趙三多最早舉起義旗,威縣便成為義和團運動的發源地。

2. 歧阜城是誰建的

美濃稻葉山城(岐阜城)原稱稻葉山城。
建仁元年(1201),二階堂行政築。應仁年回間,美濃守護齋答藤氏的居城。1567年8月,織田信長攻下稻葉山城,齋藤家滅亡。信長將稻葉山城改名為歧阜城,取中國歷史典故「周武文王鳳鳴歧山」之意。

3. 熊姓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熊姓的歷史名人有熊繹、熊通、熊安生、熊朋來、熊廷弼。

1、熊繹(生卒年不詳),羋姓,熊氏,名繹,鬻熊曾孫,西周諸侯國楚國始封君。周成王時,熊繹受封南蠻之地,建立楚國。之後,熊繹去世,其子熊艾繼位。

熊繹在位時期,發展生產,擴大疆土,乘柴車、穿破衣開辟荊山,跋山涉水向周天子進貢,並與齊、魯等國國君輔佐周康王。經過熊繹至熊渠數代君主的努力,使楚國疆域不斷擴展,國力不斷增強,由一個方圓僅有五十里的小國發展成泱泱大國。

2、楚武王熊通(?-公元前690年 楚國丹陽人,今湖北宜昌),羋姓,熊氏,名通,楚若敖之孫,楚霄敖次子,楚厲王(楚蚡冒)之弟,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740年―公元前690年在位,共在位50年,春秋三小霸之一。

公元前741年,楚厲王去世,楚武王殺其兄楚厲王之子,自立為君。楚武王繼位後,奉行鐵腕政策,敢作敢為,給楚國留下清朗而安寧的江漢平原和一套初具規模的國家機器,楚國由此強盛。

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去世,其子熊貲繼位,是為楚文王。



3、熊安生,字植之,長樂阜城(今河北阜城)人,通五經,精《三禮》,是北朝經學家,北學代表人物之一。北齊時,任國子博士;後入北周,武帝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官露門學博士,不久,致仕卒。沿襲東漢儒家經說,撰有《周禮》、《禮記》、《孝經》諸義疏,均已佚。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有《禮記熊氏義疏》四卷。

4、熊朋來,字與可,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南宋咸淳甲戌(1274)年進士。宋亡後,隱居鄉里,傳授儒學。曾任福建、廬陵(江西吉水縣東北)兩郡教授,「所至,考古篆籀文字,調律呂,協歌詩,以興雅樂,制器定辭,必則古式」(《元史·儒學傳》)。又常鼓瑟而歌以自樂,為當時著名的經學家和音樂家。

5、熊廷弼(1569年—1625年),字飛白,號芝岡,漢族,湖廣江夏人,明末將領,萬曆進士,楚黨。由推官擢御史,巡按遼東。

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受命巡按遼東。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代楊鎬經略遼東,招集流亡,整肅軍令,造戰車,治火器,浚壕繕城,守備大固。熹宗即位,天啟元年(1621年),後金天命汗努爾哈赤攻破遼陽,再任遼東經略。與廣寧(今遼寧北鎮)巡撫王化貞不和,終致兵敗潰退,廣寧失守。淪為囚犯的他又不幸陷入黨爭,以前雖為楚黨,但與東林黨關系密切,且與東林六君子也關系匪淺。並傳言有楊漣彈劾閹黨的奏疏就出自熊廷弼之手。後為閹黨所害,天啟五年(1625年)被殺,並傳首九邊。

崇禎二年(1629年),熊廷弼得以歸葬故里,謚襄愍,有《熊襄愍公集》。

4. 衡水有哪些歷史人物

駱根興
駱根興,1955年出生於河北深縣。1986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繪畫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全軍藝術高級職稱評委,現任總裝備部政治部文藝創作室專職畫家。 1977年開始參加全國性美術展覽,多次參加全國全軍美術展覽及出國展出並獲獎。在全國第二屆青年美術作品展覽中獲三等獎,作品分別在全國第六屆、第七屆、第九屆美術作品展覽、迎澳門回歸中國藝術大展獲四次銅獎,在全國第三屆油畫展獲油畫藝術獎,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藝術獎,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大獎,解放軍美術作品展覽一等獎和新作品一等獎。獲中國版畫家協會1979—1999魯迅版畫獎。
皮之先
皮之先,1928年生,河北阜城人。1951年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得徐悲鴻、蔣兆和大師親授。歷任河北日報美編、記者,中央教育部編審、工人出版社美編、《工人日報》美編記者,臨沂市文化局局長,臨沂畫院院長。美協山東分會常務理事,臨沂文聯副主席兼美協主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正教授,燕山畫院院長,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教授,國際美聯常委、中華清風書畫協會常委,山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彭如華
彭如華,女,河北景縣人,生於1941年。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教育研究會會員,陝西水彩畫學會會長,深圳水彩畫會顧問,西安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60年代開始從事水彩畫教學與創作,並潛心學習和研究西方水彩藝術的優秀傳統,努力吸取民族文化的精髓,對西北地區濃郁的民間藝術情有獨鍾,兼容並蓄。在構圖、用色上大膽創新,形成了色彩亮麗、格調清新的獨特風格

魏奎仲
魏奎仲 (1940.3—) 河北深州人。 擅長油畫。 1962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 歷任湖北安新縣文化館、河北美術工作室幹部,現為河北畫院專業畫家, 一級美術師。作品有《雁翎隊》、《白洋淀上練武忙》、《總理在山村小學》等。

趙延 [漢]
趙延,安平人,東漢靈帝時的城門校尉,中常侍趙忠的弟弟。中平三年三月,中常侍趙忠為車騎將軍,皇帝劉宏詔令其負責評定討伐黃巾軍的有功之臣。執金吾甄舉等人向趙忠說:「傅燮之前隨皇甫嵩的出征東郡,有戰功卻未封侯,讓天下人失望,如今將軍您親自評定討伐黃巾軍的功勞,應該賞賜傅燮,順從眾人的期望。」趙忠採納,於是派弟弟城門校尉趙延去拜訪傅燮,以示交好。

趙忠 [漢] (?~189)
趙忠(?—189年),安平人,東漢末年宦官,趙延之兄。桓帝、靈帝時,歷為小黃門、中常侍、大長秋、車騎將軍等職,封都鄉侯。在職時以搜刮暴斂、驕縱貪婪見稱,靈帝極為寵信,常謂「趙常侍是我母」。中平六年(189年),何進謀誅宦官,事泄,他和其餘幾個常侍設計伏殺何進,袁紹、袁術等人聞何進被殺,入宮殺盡宦官,捕殺後趙忠。人物生平封侯貴寵趙忠安平人,張讓潁川郡人。少年時都在宮廷中做事,桓帝時任小黃門。

王經 [三國] (?~260)
王經(?—260年),字彥緯,冀州清河郡人,三國時代曹魏大臣。農民出身,因得到同鄉崔林的賞識,被提拔任官。其母說他太快出頭會不吉利,但他平步青雲,歷任江夏太守、雍州刺史。正元二年(255年),蜀將姜維攻入隴西郡時,他率軍出狄道城迎擊蜀軍,卻被擊敗。被包圍在城中,陷入窮途末路的境況。幸虧得到大將陳泰和鄧艾的援助,合力擊破姜維,才脫險。此後,他被朝廷召回。不久遷司隸校尉、尚書。

高覽 [三國]
高覽,一名高奐,本屬袁紹部將,後淳於瓊被曹操擊破,與張郃一同投降曹操。《三國演義》里,曾與許褚、徐晃大戰不分勝負,後劉備敗走荊州時,被沖陣而來的趙雲刺殺。高覽與顏良、文丑、張郃被後世並稱為「河北四庭柱」。臣裴松之案語:《武帝紀》以及《袁紹傳》都雲袁紹使張郃、高覽攻太祖營,郃等聞淳於瓊破,遂來降,紹眾於是大潰。是則緣郃等降而後紹軍壞也。至如此傳,為紹軍先潰,懼郭圖之譖,然後歸太祖,為參錯不同矣。

王茂彬
王茂彬 (1940.11—)河北景縣人,1940年出生。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西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山西省山水畫學會副會長、晉城市美術家協會主席。他的作品曾參加第六、七、八、九屆全國美展和出國展出,並多次獲獎。歷年來有三百餘幅作品為國內外美術機構和收藏家所收藏。他的傳記和代表作品分別收入《中國美術年鑒》等多部辭典。一九九九年《王茂彬山水畫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結集出版。

熊郁周
熊郁周 (1939.8—)河北故城人。擅長書法、美術設計。1960年至1965年於四機部辦電子學院電真空系結業。歷任四機部繪圖員、設計圖標准化檢查員;展覽處美術設計;中國科學院展覽部;1980年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展覽部美術、副編審。中國美協 河南創作中心副主任。籌備和策劃大、小型畫展約百餘次,並參與展覽畫冊的、設計工作等。

謝永增
謝永增,1961年12月生,河北深縣人。現為北京畫院專業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曾獲全國首屆中國山水畫展銀獎(1993),全國首屆群星美術作品展優秀獎(1993),第九屆全國美展優秀獎(1999),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展銅獎(2003),第二屆全國畫院雙年展學術獎(2003)。並參加第七屆、第八屆全國美展,大匠之門-北京畫院建院45周年作品展,北京風韻系列作品展,山東省美術館舉辦個展。

周汝謙 (1923~1995)
周汝謙 (1923.11—1995.10) 別名敬伯,河北棗強人。擅長中國畫、展覽設計。1945年畢業於北京京華美術學院。曾任教於該院中國畫系。1949年後歷 任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展覽工作室幹部,全國農業展覽館設計室主任。中國農業博物館總體設計等。中國畫作品有《春江漁帆》、《張家界之晨》。

趙國經
趙國經,天津美術家協會副主席,1950年出生於河北景縣。 1968年赴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1973年入天津藝術學院繪畫系習國畫專業,1976年畢業,分配至天津美術出版社,現任該社連環畫室主任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連環畫藝術委員會委員,美協天津分會理事、天津十大畫家之一、天津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天津畫院一級畫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擅長工筆重彩人物畫、連環畫 。

侯國珍
侯國珍,生於1931年9月,河北省武邑縣侯家角村人。1951年8月參加工作。1954年11月加入共產黨。1955年任礦務局機關團委副書記。1958年後歷任市鋼鐵廠團委副書記、馬村人民公社(區)團委書記、黨委辦公室主任、組織部部長。1965年5月任馬村區委副書記。1969年3月任電務器材廠政治處主任。1978年6月後歷任解放區委副書記、區革委副主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王榮珍
王榮珍(1921.10~),河南省棗強縣人。1938年6月參加革命工作,193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前曾任棗強縣婦救會幹事、魯南五地委幹事、青城縣農會常委、副主席,澠池縣、濟源縣、曲沃縣農會作群眾工作,河南省委研究室研究員。1951年任開封市四區區委書記兼區長,市委工業部副部長、部長,中南局工交政府部處長,財貿政治部、組織副部長,河南省政治辦公廳副主任等職。現已離職休養。

宋聿修 (1906~1992)
宋聿修(1906.2.25~1992.1.17),原名宋秀德,字聿修,後以字行,河北省棗強縣人。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幼讀本村初等小學堂,1918年夏,考入棗強縣立高等小學。1920年去張家口,住在他祖父的商店裡。後入察哈爾第一中學學習,在校期間參加收回旅大、誓不承認二十一條、對日經濟絕交、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愛國-。1925年7月,宋聿修投筆從戎,考入馮玉祥創辦的西北陸軍幹部學校騎兵隊學習。

寇華亭 (1899~1971)
寇華亭(1899.8~1971.4),河北省冀縣人。14歲起,在開封王大昌茶莊當學徒。進店後,勤奮敬業,很快成為茶葉采購、熏制、包裝、運輸、儲存、銷售等各個業務環節的行家。加之為人正派,遂被老闆王澤田重用,由店員升為高級店員。1937年冬,王澤田避難西安,1941年4月去世。1943年,因王大昌後繼無人,寇遂被資方親屬聘任為王大昌號總經理,管轄開封王大昌總號,西安王大昌分號,亳州王大昌分號。

王澤田 (1872~1941)
王澤田(1872~1941.4),河北省冀縣人。8歲喪父,家道日衰,同幼妹二人,全靠家中的少量積蓄和母南氏紡線糊口。王幼讀私塾3年,勤敏好學,事母至孝。14歲經親友介紹到北京大柵欄元昌茶莊學徒,因精明能幹,深得東家賞識,兩年後升為伙計。又3年,元昌茶莊關閉,王得遣銀10餘兩,借好友端某銀30兩,並又籌資作本,在京經營茶莊,後去周口販運茶葉到開封銷售,數年間獲利甚豐,達三四千兩。

張權 (1899~1949)
張權,字栩東,1899年出生於河北省武強縣。父為小商人並理農務。張權在本村讀了幾年小學,後入縣立高等小學,13歲高小畢業。父親忍痛賣去自耕田來供他升學。14歲考入河北保定省立中學,中學時期正值袁世凱-稱帝,軍閥--,以至激發了他的少年愛國救民思想,逢人便說,欲救國圖強,必要研究軍事學術,從事軍事工作。18歲考入保定軍官學校第八期,未結業以成績優異被保送入日本士官學校第十五期炮科。

谷文澤
谷文澤,2005年3月9日出生於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中國內地影視演員。2014年,獲得北京國際武術文化交流大賽三項冠軍,第四屆全國「最國學少年」;6月,參演電視劇《大刀記》飾演男一號梁永生的童年。2015年,谷文澤參演電影《國酒》飾演少年時代國酒大師曹懷仁。2016年3月5日,谷文澤參加在香港舉辦的2016年「傳承杯」第十四屆香港國際武術節,獲得長器械A組關公刀和拳術組八極拳冠軍。

5. 出身趙郡李氏的歷史代表人物

趙郡李氏郡望:

趙郡位於今河北趙縣。趙郡李氏是李姓的第二大流派,其始祖是戰國名將李牧,他曾率兵兩次擊敗秦國。
趙郡,其初建置於後魏,此後各朝有沿置,其治在今河北之趙縣。
趙郡李氏出自秦司徒曇的次子璣。璣,字伯衡,在戰國末,拜為秦國太傅,功名顯著。璣有三子:雲、牧、齊。老二李牧為當時趙國的國相,被封為武安君。從他開始,把家定居在趙郡。當時七雄之一的趙國,其疆土包括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東部,及河南省黃河以北之地,今河北之趙縣正屬於當時趙國境內。
趙郡李氏的邕祖李牧,是一個十分卓越的人物。作為趙相,他足智多謀,治國有方,又長於用兵,抵匈奴,打東胡,屢有戰功,甚得軍心。曾於公元244年,率軍伐燕,使秦國不敢輕易侵伐趙國。公元233年、234年,李牧兩次擊敗秦軍。秦國懼怕李牧,就收買趙王嬖臣郭開,誣李牧造反,趙王優柔寡斷,聽信讒言,終於在公元248年殺害了李牧。李牧一死,秦始皇的大將王翦立刻率大軍消滅了趙國。可見李牧在趙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李牧在距今一千七百多年之前,在河北開創了趙郡李氏之族,因而河北李氏歷來人口眾多。其後世子孫支庶繁多,現以其繁衍的大致情形,敘述如下。
在秦末漢初,趙郡李氏向河南和江南發展。
廣武君李左車出有三子:李常、李伯、李遐,這三兄弟為趙郡李氏第四代,此時已經是漢高祖一統天下時。老三李遐,字伯友,是漢朝的涿郡守,生了四子:李岳、李德、李文、李班。老大李岳,字長卿,官拜諫議大夫。李岳之了李秉義,字世范,當上了穎川太守。穎川在念河南境內,出於任職之便,李秉義把家搬到了潁川,從而,使原來在河北的趙郡李氏,分出一支到了河南,成為河南趙郡李氏的開端。
穎川的趙郡李氏自其開基始祖李秉義之後,不斷發展。李秉義有三子:李翼、李協、李敏,老三李敏官至五大夫將軍,他又生有三子:李謨、李道、李朗。李謨,字道謀,為臨淮太守,有哆華、旭三子。老大李哆,字子讓,官至上黨太守,其子李護,官至酒泉太守。李護生有三子:武、昭、奮。老大李武,字昭先,曾任書郡太守、太常卿,他生有四子:贊、修、奕、龍。老二李候船,字伯游,為後漢的太尉,又生有四子:李諒、李叔、李訓、李季。老大李諒,字世益,是後漢時趙國相,其子李膺,字元禮,為東漢大臣,其品行高雅,被稱為「天下楷模」,先後任青州刺史、度遼將軍、河南尹,官至司隸校尉,因謀誅宦官事敗,而死於獄中。
李膺有三子:壤、瓚、瑾。老三李瑾為東平相,後來為避難復居於趙。李瑾生有李志、李恢、李宣三子。老二李恢又生四子:定、壹、獎、碩。老大李定,在曹魏時任水衡都尉、漁陽太守等職。李定有李伯括和李機叔二子,李機叔先後任太學博士、臨江及樂安二郡太守,他有五子:群、壤、密、楷、越。
李楷,字雄方,在晉朝先後任司農丞、治書侍御史。時趙王倫自稱皇帝,引起宗室諸王的兵討,戰亂空前。李楷為避戰亂,帶領全家,渡過長江,徙居於浙江的常山。於是,趙郡李氏的一支又擴展到了長江以南,李楷便是江南的趙郡李氏之開基始祖。
趙郡李氏的南遷始祖李楷,生有五子:李輯、李晃、李芬、李勁、李睿,這五個兒子形成三大房系,從而使江南的趙郡李氏分而成三流,即南祖房、西祖房、東祖房。

趙郡李氏也有六大房系,為南祖房,東祖房,西祖房,遼東房,江夏房和漢中房李楷的五個兒子,定居在浙江常山,兄弟分居:老五李睿的兒子李勖兄弟,居住在巷東;老四李勁的兒子李盛兄弟及老三李芬一家,居住在巷西;老大李輯與老二李晃兩房子孫,則南徙故壘。因而,以此三個方位,李睿又被奉為江南趙郡李氏的東祖;李芬與李勁被奉為西祖;李輯與李晃則被奉為南祖。

南祖房

前述李輯與弟晃共稱南祖。輯字護宗,為高密太守,其子李慎敦先徙居於柏仁,因子孫甚微,而與李晃一起南徙故壘。
李晃,字仲黃。他這一支流回到趙地後,其後人有自趙郡徙於管城(今陝西南鄭)的,於是在陝西南鄭一帶,有了趙郡李氏的後裔。南祖之後,有李善權,為後魏譙郡太守,他把家徙至譙(今安徽亳縣治),於是在安徽亳縣一帶也有了趙郡李氏的後裔。
這一支世系:李晃有子名李義,為燕司空長史。李義有子李吉,為東官舍人。李吉之子李聰,官至尚書郎。李聰生有二子:真、融。老大李真官至中書侍郎,其五世孫李叔睿,官至唐朝刑部侍郎。李叔睿的第二子名李游道,在武後時拜為宰相。此後南祖房名宰相還有李藩、李固、李言、李日知、李敬元、李紳、李元素。《新唐書》中皆有記載,有唐一代300年,南祖房將相滿門,世代榮顯。

東祖房
東祖睿,字幼黃,為高平太守,封江陵寧公。其子李勖,為頓丘太守。李勖有子名李頤,為高陽太守,封武安公。李頤有四子:勰、系、奉、曾。老二李系的九世孫李嶠、十二世孫李絳,都是唐朝名宰相。
李嶠(644-713),字巨山,高宗時進士。他幼時失去雙親,傳說他曾夢見一個人給他留下兩支筆,此後,他便有了文辭,15歲能通五經,20歲就中了進士。李嶠歷任高宗、武後、中宗、玄宗四朝,為官清正。當時來俊臣陷害狄仁傑等人,李嶠極力為狄仁傑等人鳴冤,以至得罪了武後,一度被貶為潤州司馬。李嶠不僅官至中書令,而且還善詩文,他以文章與同鄉蘇味道齊名,而被合稱為「蘇李」。又與蘇味道、崔融、杜審言合稱「文章四友」。明人輯有李東陽像。李東陽,明湖廣茶陵人,字賓之,號西涯。天順進士,歷編修、侍講學士。弘治八年(1495)由禮部右侍郎進文淵閣大學士,參預機務。正德時官至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 《李嶠集》流傳至今。
李絳,字深之。憲宗時進士,曾多次上書直諫,自知言切,必遭禍殃,焚署內奏稿,等待帝問罪。帝果然大怒,絳從容對答,說臣居朝廷,而惜身不言,這是臣有負於陛下;倘若陛下只願聽順耳的話,只信佞人之言,那就是陛下有負於臣下,一句話說得高宗怒氣全消。
李絳先後任監察御史、戶部侍郎、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禮部尚書、華州刺史、御史大夫、東川節度使、山西道節度使,累封趙郡公。
東祖之後還有一位李諤,是隋朝的南和公,其子李爽,官至左金吾衛將軍。李爽的玄孫李珏,在唐文宗時,官至宰相。

西祖房
前述李芬與弟勁,共稱西祖。李勁,字少黃,為晉朝治書侍御史。他生有二子:盛、隆。老大李盛官拜中書侍郎,其十世孫李懷遠,在武後時為宰相;老二李隆為魏之阜城令,其十世孫李吉甫為名宰相,其子李德裕也是名宰相。
李吉甫,字弘憲,德宗時任太常博士、州刺史等職,又在憲宗時任中書舍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他曾向憲宗揭露牛僧孺等人的專橫,頗有政見。元和三年(808),他出任淮南節度使,於高郵縣築富人、固本二塘,溉田千頃,受民愛戴。此後再次入相,多有建樹。所著《元和郡縣圖志》,是我國現存最古的一部輿地總志。
吉甫子德裕,文武兩朝為相,歷任浙西觀察使、西川節度使、兵部尚書、同平章事等職,是「牛李黨爭」李派首領,主張削弱藩鎮勢力。宣宗時,遭牛黨打擊,死於崖州貶所。有《次柳氏歸聞》及《會昌一品集》傳於世。
李吉甫父子為西祖房門庭,增輝添彩。
上述趙郡李氏渡江南遷後的三房,千百年來,名人輩出,門庭流芳。除此三房外,趙郡李氏還有另外三房,分別是:遼東李氏、江夏李氏、漢中李氏,現分別給以勾述。

遼東房
遼東房始祖李齊,是李璣的少子,也就是說李齊與創立趙郡李氏的始祖李牧,是同胞兄弟,李牧行二,李齊行三。李齊在趙國當上國相,他把家開始安在中山(今河北定縣)。至李齊的十三世孫李寶時,又把家遷徙到襄平(今遼寧遼陽)。李寶,字君長,曾任後漢元菟都尉職。李寶把家遷到了襄平,於是在今遼寧遼陽一帶就有了趙郡李氏的後裔。由此推來,古之高麗國,今之朝鮮族,其李氏當有不少出自遼東房。
李寶兒子李雄,曾任車騎長史職。李雄之子李亮,為原武令。李亮子李敏,為河內太守。李敏之子李胤,在晉朝官至司徒,封廣陸侯。李胤子李固,為散騎侍郎。李固子李志,為陽平侯,襲廣陵侯。李志有弟,名李沉,李沉孫為李根,李根為後燕中書令。李根的九世孫,名李泌。李泌是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是李氏家族的傑出代表。
李泌,字長源,是唐德宗時的名宰相。說他七歲能賦詩,談論國家大事,是位神童。曾與肅宗同坐輦車,出入宮中,人們指著輦車說,穿黃衣的是聖人(指肅宗),穿白衣的是山人(指泌)。李泌歷任參謀軍事、翰林學士、楚州刺史,官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他曾幾度仕宦,幾度潛隱,在相位期間,曾多次上諫德宗。李泌死後,其子李繁撰有《鄴侯家傳》流傳於世。

江夏房
江夏房始祖是李就。從李就上溯兩世是漢代酒泉太守李護,而李護則是趙郡李氏的始祖李牧的八世孫。也就是說自李牧至李就,正好10世。
李就,為後漢會稽太守,封高陽侯,他由於做官的緣故,把家搬到了江夏(今河北武昌),於是在今河北武昌一帶就有了趙郡李氏的後裔。
江夏李氏始祖李就,傳至六世孫李式,李式曾任東晉侍中,其孫李矩,為江州刺史。李矩有子,名李充,為中書侍郎。李充下傳八世,為李元哲,元哲徙居廣陵(今山西廣陵縣),這樣在山西廣陵一帶就有了趙郡李氏的後裔。
李元哲下傳四世,至李鄘,李鄘是唐憲宗的名宰相,李鄘之孫李磎,是唐昭宗的名宰相。
李鄘,字建侯,進士出身。初為李懷光幕屬,當李懷光於河中反唐時,李鄘將李懷光軍隊的虛實及作戰方案透露給朝廷,後被李懷光察覺,責問他,李鄘從容不迫,詞氣激昂,三軍為之感動。河中平,李鄘先後任吏部員外郎、御史中丞、京兆尹、尚書右丞、檢校禮部尚書、鳳翔隴右節度使、刑部尚書、鹽鐵轉運使、淮南節度使、門下侍郎、戶部尚書,為政顯著。 李磎,字景望,進士出身。先為戶部郎中,分司洛陽。當時黃巢起義攻陷洛陽,李磎懷抱尚書大印,避之河陽,當洛陽留守劉允章受黃巢義軍脅迫,派人前來索印時,李磎堅決不給。後歷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磎一生好學,家有書萬卷,世號「李書樓」。

漢中房
漢中房出自漢朝東郡太守太常卿李武的後裔(前述,李武是酒泉太守李護的長子)。李武之孫李頡,為後漢博士,他把家定居在漢中南鄭(今陝西南鄭),這樣李頡成為漢中大房的始祖,今陝西南鄭一帶也就有了趙郡李氏的後裔。
李頡定居漢中後,其家族不斷繁衍。李頡之子李邰,官至司徒。李邰生子李固,為太尉。李固十三世孫李德林,官至隋朝內史,封安平公。李德林之孫名李安期,在唐高宗時任宰相,是位知名人士。
李安期是唐朝大臣、著名史家李百葯之子。李百葯被貶至桂州,七歲的安期隨父行,途中遇盜賊,欲殺其父,安期跪在地上哭泣哀求,願以自身代父受刃。賊被感動了,於是放了他的父親。李安期在太宗時任符璽郎、主客員外郎,在高宗時任中書舍人、檢校東台侍郎、荊州大都督府長史。
漢中房中的李德林、李百葯、李安期,祖孫三代,三世掌制誥,權重如山。
趙郡李氏的六大房系,每房子孫都有眾多的傑出者,僅唐朝就出宰相17名,正因為如此,趙郡李氏的名聲遠揚。趙郡這個地方,也成為有名的郡望。趙郡李氏的後裔,無人不為自己的門庭而感到榮耀無比。

6. 河北冀州古代有哪些名人名事

冀州市之名淵源於古冀州。據《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後,劃華夏為「九州」,冀為「九州之首」。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始於此置信都縣和信都郡,隸冀州。三國時期,魏文帝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冀州州治移至信都,安平郡亦治信都,信都成為州、郡、縣三級治所,從此冀州與今冀州市開始聯系起來。明洪武二年(1369年),廢信都縣,歸冀州直轄,屬真定府。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改冀州為冀縣。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冀縣改屬冀南區五專區。1946年2月,正式命名「冀縣人民政府」。1993年9月22日,冀縣撤縣建市,定名為冀州市。

冀州歷史名人
1、邳彤
劉秀到洛陽後拜邳彤太常之職,後又改任左曹侍中,專侍於皇帝左右。漢明帝劉庄即位後,在南宮雲台繪制了二十八位開國功臣的畫像,稱「雲台二十八將」,邳彤為二十八將之一。
據史料載,邳彤在平定王郎後曾任曲陽郡太守。他在任期間為官清正,而且精通葯理和醫術,重視葯業,受到當地人民贊頌。傳說邳彤醫術精湛,經常扮作串鄉醫生給人治病,療效頗佳,被稱為「神醫」。邳彤死後葬於祁州(今安國縣)南關,墓地修造「邳王廟」作為祭所。宋朝時祁州人將邳彤尊為「葯王」,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4年)祁州建立「葯王廟」。清朝時體仁閣大學士劉墉又特為「葯王廟」書匾。
2、馮跋、馮弘
馮跋(?-431),字文起,東晉十六國時北燕國君,長樂郡信都(今冀州市冀州鎮岳良村)人。祖父馮和在西晉永嘉之亂時,為避戰亂遷居上黨(今陝西長子縣)。父馮安曾任西燕國的將軍,西燕敗亡後,馮安全家遷居和龍(今遼寧朝陽市),成為鮮卑化漢人。
馮跋少年時就很有志向,性情豪放。後燕慕容寶時任中衛將軍,慕容熙即位後,馮跋任衛中郎將。慕容熙昏庸暴虐,賦稅很重,人民痛苦不堪,怨恨四起。馮跋尋機殺了慕容熙,立慕容寶的義子高雲為主,馮跋被封為侍中、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司、武邑公。公元409年,燕王高雲被部下所殺,馮跋平定事變,被眾將推舉為王,年號「太平」,國仍稱燕(史稱北燕)。
馮跋在位時歷意農桑,勤心政事,為鞏固統治和發展生產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除苛政,懲貪賕」,他要求各級官吏施仁政、惠民眾,並嚴懲貪官,使「上下肅然,請賂路絕」。「省徭賦,課農桑」,他省徭役薄賦稅,選拔官吏時細詢勵農方略,「勸農課桑」蔚然成風,農業發展很快。「重孝悌,建太學」,他十分重視倫理道德,獎勵孝賢,並在各處營建太學,教育子民。馮跋在位22年,社會比較穩定,生產得到發展。
公元431年,馮跋得重病,諸子和其弟爭王,互相殘殺,跋驚嚇致死。
馮弘,字文通,馮跋之弟,北燕國君。馮跋在位時,馮弘被封為中山公。馮跋死後,馮弘殺死馮跋的兒子馮翼,自立為北燕國君,年號「太興」,在位六年。公元437年,魏攻打北燕兵臨城下,馮弘被迫逃往高麗(今朝鮮),兩年後被高麗王所殺。
3、馮太後
馮太後(441-490),長樂郡信都(今冀州市冀州鎮岳良村)人,北燕國君馮弘的孫女,傑出的女改革家。其祖父馮弘兵敗逃往高麗後,其父馮朗和其叔馮邈降魏。馮朗在北魏官至秦、雍(今陝西境內)二州刺史,受封西郡公,後獲罪被殺,馮氏被送進宮里,靠姑母(北魏國君拓跋燾的左昭儀)撫養。她自幼聰明好學,在姑母的教育下,不僅精通文字,而且見識日廣。
公元452年,文成帝拓跋汝登基,11歲的馮氏被選為貴人,公元456年被封為皇後。公元465年,26歲的文成帝去世,獻文帝拓跋弘(李夫人生)即位,馮氏被尊為皇太後。當時獻文帝才12歲,是個不懂事的孩子,丞相乙渾專權,陰謀傾覆帝室。馮太後和漢族大臣密定大計,突然捕殺乙渾,然後臨朝聽政。公元467年,太子拓跋宏出生,馮太後停止臨朝聽政,轉而撫養皇孫,由14歲的獻文帝親政。公元471年,18歲的獻文帝拓跋弘將皇位禪讓於4歲的太子拓跋宏(孝文帝),馮氏遂受封為太皇太後。拓跋弘成為太上皇,但仍參與朝政。公元476年,太上皇拓跋弘暴死,史載:「顯祖(即獻文帝拓跋弘)暴崩,時言太後所為也」。馮氏開始第二次臨朝聽政,直到公元490年病死為止。
馮太後再度臨朝後,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風俗習慣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徹底地改革。如:提倡漢化,修孔子廟,提倡儒家思想;建立學校,大興教育;嚴禁鮮卑族同姓結婚;革除鮮卑族信奉巫術的風習;實行均田制,把因戰爭荒蕪了土地分給有力耕耘的丁壯,收繳租稅以利國家;建立戶籍制與俸祿制等。經過馮太後所主持的一系列改革,使北魏王朝擺脫混亂局面,抑制了豪強的掠奪行為,使國家日趨安定,北魏逐漸由鮮卑族落後的生產方式向漢族先進的封建生產方式過渡,為孝文帝親政後更大規模地推行漢化政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馮太後嚴於執法,有兩個親王因貪贓枉法受到檢舉,許多王公大臣為之說情,馮太後依據朝規,將這兩名親王削去封爵,終身監禁。馮太後生活樸素,穿的衣服都是素色綢帛,吃飯用的桌子僅一尺見方,飯菜數量也比其他皇帝和皇後少得多。她生前還寫下遺囑,規定墳墓長三十步,葬室長寬一丈,用普通棺槨,不用殉葬器物。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馮太後去世,年僅49歲,謚「文明太皇太後」。馮太後對推動北魏封建化和漢化做出了卓越貢獻,所採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4、孫敬
孫敬,字文寶,漢代信都(今冀州市)人,「頭懸梁」的典故即出自孫敬。《太平御覽》載:其「好學,晨夕不休」,他常年閉門謝客,攻讀詩書,人稱「閉戶先生」。孫敬苦讀常通宵達旦,為消除困意,系發於屋樑,若低頭欲睡,拽其發而警醒。孫敬憑借其獨特的「懸梁」精神苦學,終能通今博古、滿腹經綸,成為當時的知名大儒。後人對孫敬「懸梁」苦讀的精神極為敬仰,並將此與戰國時蘇秦「讀書欲睡,引錐刺其股」的故事揉為「懸梁刺股」,用以教育孩童。《三字經》中有「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把孫敬、蘇秦以及車胤的「囊螢」、孫康的「映雪」,引為苦讀的楷模。
5、劉焯
劉焯(544-610),字士元,隋朝經學家、天文學家,信都縣(今冀州市)人。劉焯自幼聰慧,並與河間劉炫友善,兩人一起向信都郡劉軌思學習《詩經》,向廣平郭懋(mao)常學《左傳》,向阜城熊安生學《儀禮》,後又在武強的大儒劉智海家苦讀十年,遂成知名學者,出任州博士,同劉炫並稱「二劉」。
隋文帝開皇年間,劉焯中舉秀才,射策甲科,拜為員外將軍,與著作郎王劭一起修定國史,並參議律歷。他曾與諸國子共論古今滯義,常有高論,眾人皆佩服其學識淵博。開皇六年,洛陽「石經」運抵京師,文字多處磨損,極難辯認。隋文帝便詔劉焯、劉炫等人考證,他們經過努力,一一辯清。在國子監舉行的一次經學辯論中,他與劉炫力挫諸儒,因此受到忌恨和誹謗,被革職還鄉。後隋文帝派劉焯到蜀王楊熹府下做事,他不肯去。楊熹得知,將劉焯發配到邊遠充軍。楊熹的蜀王封號被廢後,劉焯才重新得到起用,在朝中做了雲騎尉。劉焯秉性耿直,為官期間經常抨擊時政,終為朝廷所不容,再次被罷職回鄉。自此他游學授徒於閭里,致力於教育和著述,其間天下名儒有了疑問、學子求學,常千里慕名而至。隋煬帝即位後,他又重被起用,任太學博士。劉焯於大業六年(公元610年)去世。
劉焯的著述有《稽極》十卷、《歷書》十卷、《五經述議》等書,後散失。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中輯有《尚書劉氏義疏》1卷。唐魏徵《隋書》「儒林」中介紹劉焯時說:「論者以為數百年以來,博學通儒,無能出其右者。」現代歷史學家範文瀾在《中國通史》第三冊中寫到「隋朝最著名的儒生只有劉焯、劉炫二人。」
劉焯精通天文學,他發現隋朝的歷法多存謬誤,多次建議修改。公元600年,他創《皇極歷》,首次考慮到太陽視運動的不均性,創立「等間距二次內插法公式」來計算日、月、五星的運行速度。推日行盈縮,黃道月道損益,日月食的多少及出現的地點和時間,這都比以前諸歷精密。「定朔法」、「定氣法」也是他的創見。《皇極歷》推定的每 76.5年春分點在黃道上西移一度的歲差,與現行數值非常接近。由於劉焯所著歷書與當時權威人士——太史令張胄玄的天文、歷數觀點多有不同,故嘔血而成的《皇極歷》被排斥不得施行。然而該書提供的天文歷法在當時是最先進的,歷史證實劉焯研究天文學已有相當高的水平。唐代高宗時李淳風就是依據《皇極歷》造出了《麟德歷》,被推為古代名歷之一。
6、孔巢父
孔巢父(?-784),字弱翁,唐朝大臣,冀州(今冀州市)人,孔子三十七世孫,「竹溪六逸」之一,與李白、杜甫以及皇甫冉等文豪友善,亦有詩文佳作行世,後散失。
唐玄宗末年,孔巢父曾與李白、韓准、裴政、張叔明、陶沔隱居於山東泰安府徂徠山腳下,縱酒酣歌,談詩論賦,號稱「竹溪六逸」。徂徠田園生活結束後,孔巢父被舉薦赴長安做官。約在天寶六年(公元747年)辭官歸隱江東(今浙江會稽)。行前,京師好友蔡侯曾設宴為其餞行,席間,詩人杜甫吟詩一首,以表述自己的心境,贊頌巢父的才德,題為《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後來孔巢父為扶救社稷,再度復出,任湖南觀察使。唐德宗建中年間,孔巢父為朝中大臣,官至給事中。因其足智多謀,善於辭令,且破賊有方,深得朝廷器重,被稱為「知君名宦」。
建中二年(公元781年),鎮州李維岳和淄青李納請示承襲父職,朝廷不允,魏博七州節度使田悅又代其二人奏請,德宗仍不答應。田悅惱羞成怒,聯合李維岳、李納等人嘩變。河北三鎮的叛亂致使連年戰禍,生靈塗炭,官兵和叛兵浴血沙場,士卒死傷慘重。興元元年(公元784年),德宗任命孔巢父為宣慰使前往平亂,孔巢父冒死趕赴魏博鎮,舌戰田悅,陳述順逆之禍福,理據俱備,打動人心,終使田悅率眾歸降。
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朔方節度使李懷光曾奉帝旨兵伐田悅。次年,涇原兵變,叛將朱泚(ci)入長安稱帝,德宗逃往奉天(今陝西乾縣),朱泚率兵猛攻,李懷光前去救駕,數敗敵部,屢有戰績,迫使朱泚退歸長安。因德宗輕信奸相盧杞的挑撥,不許李懷光入朝覲見,故李懷光耿耿於懷,以至背主而去,聯合朱泚逼使德宗南逃漢中,並率軍佔領河中(今山西永濟西),割據一方。孔巢父說降田悅叛軍後,當年六月,德宗令其招安李懷光,孔巢父再度深入虎穴,捨身勸降,因言辭失宜,不幸為李懷光部下殺害。死後,朝廷追贈孔巢父尚書左僕射職,謚號「忠」。《舊唐書》、《新唐書》均有孔巢父傳。
7、胡宗照
胡宗照(1884-1942),字峰蓀(sun),筆名耐翁,冀州(今冀州市伏家莊村)人,近代著名書法家。胡宗照出身於書香門第,先祖胡存武曾創辦義學,祖父胡鎣(ying)為清代候選訓導,在義學任塾師,父胡庭麟曾任教於京師,善書法。
宗照畢業於保定優級師范學堂,1911年與同仁創辦冀縣縣立高等小學堂,並任國文和書法課。他治學嚴謹,兼收並蓄,尤精古詩文,書法課常以口傳心授教導弟子,並舉辦書法展覽。1928年胡寓居天津勸業場附近華錦成燈扇字畫店後院,以買字畫為生。
宗照自幼聰敏好學,尤喜書法,他初習顏柳正楷,頗得人們賞識,有所成就之後,改臨魏碑,以張裕釗的《南宮碑》為範本,練習魏碑。他在運筆、結構上極下功夫,並持之以恆扎實苦練。宗照遍覽名牌牌匾,研究古代拓片,探討歷代金石碑刻,取長補短,自創新境,獨成一格。他的書法剛柔相濟,內藏筋骨,富有金石雕刻之感,既古樸美觀,又神氣活現,余韻無窮。胡宗照在書法屆頗有影響,據說藝術大師齊白石認為胡是當時北方最有成就的書法家,並為他精心刻制印章。胡先後應邀為天津「五和線店」、「交通旅館」、「裕華文具店」、「寶豐飯店」、「華盛王金店」等以及北京前門大街的一些商號書寫牌匾,為河北省省立第六師范學校、河北省第十四中學、冀縣縣立高等學校書寫校名。胡所寫的條幅在京、津等城市的字畫店裡奉為上品,內地富賈和外國客商均以高價求購,人們將他的字畫視為珍寶。胡宗照1942年5月病故於北京,他的書法著述、所藏之詩書字畫在歷次運動中先後丟失。
8、道安
道安(312-385),東晉時傑出的翻譯家、著名高僧。道安出生於扶柳縣(今冀州市小寨鄉扶柳村)的一個讀書人家,原姓魏(一作衛),自稱釋道安。
道安父母早喪,由外兄孔氏撫養,7歲開始讀書,15歲時對五經文義已相當通達,轉而學習佛法。道安18歲出家(此據《名僧傳抄》之說,《高僧傳》載「年十二出家」),因形貌黑丑,不為剃度師所重視,只讓他去田裡幹活。後來他向剃度師要佛經來讀,能過目成誦,記憶驚人,師傅驚喜,並送他受具足戒,允許他外出任意參學。傳說師傅給他《辨意經》一卷約五千言,只用一天時間就把經書讀完。又給他讀《成具光明經》約萬言,仍用一天時間讀完,復述經文竟一字不差,為此甚得師傅喜愛。
道安24歲時,在後趙的鄴都(今河北臨漳縣境)拜西域高僧佛圖澄為師,在此道安鑽研佛學長達十三四年之久。道安深得佛圖澄的賞識,常代佛圖澄講經,並圓滿解答許多理論疑難,因而,贏得「漆道人,驚四鄰」的美譽。佛圖澄死後,道安離開鄴都來到山西與當時名僧竺法濟、竺僧輔、竺道護等研究佛經,並為佛經作了極寶貴的註解。
公元364年,道安率弟子400餘人來到襄陽,在此居住15年,先住白馬寺,後又創立檀溪寺,從事佛學研究和著述,制定僧規。道安在當時佛教界影響很大,東晉孝武帝曾下詔書表揚道安,並給他象王公一樣的俸祿。寧康三年(公元375年),道安去長安,受到苻堅的召見。道安晚年在長安五重寺主持譯經,並注經作序。道安於公元385年二月初八離世,葬於長安五重寺,時年73歲。
道安為弘揚佛教做出巨大貢獻,歸結起來主要有:一佛經翻譯和佛教著述。道安共有佛教著述約60多種(佚失約40種,現存20多種),他作的14篇經論序言都載在《出三藏記集》中。佛教剛傳入中國時,翻譯質量比較低。道安親自主持,與西域等地名僧詮定文字、詳核文旨,並為譯成的佛經作序言,提高了佛經的翻譯質量。在翻譯過程中,他還總結出「五失本、三不易」翻譯規則,主張直譯。道安曾撰《綜理眾經目錄》,對當時流行的諸經譯本一一詳考。二、制定僧徒教規教儀。道安主張僧侶以「釋」為姓,得到佛學界認同,從此出家人自稱「釋子」。他還為僧侶制定了儀規戒律,天下僧侶的行為得以統一,宗教組織得到規范。三、創立「本無宗」佛學學派。道安融合禪學和般若學兩大學說的精華,主張「以無為本」,開創了新學派——「本無宗」,這是我國在佛學上創立學派的最重要的代表。

7. 衡水有哪些歷史名人

1、孝文竇

孝文竇皇後(?—前135年),清河郡觀津縣(今河北省武邑縣)人 。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引皇甫謐言,雲竇後名猗房。竇猗房是普通的農家女,平民出身。

漢惠帝時竇姬以家人子身份入宮伺候呂太後,後被賜予代王劉恆。劉恆即位後竇姬被立為皇後。景帝即位後尊其為皇太後。建元元年,漢武帝即位,尊其為太皇太後。

竇太後與漢文帝劉恆育有一女二男:長女館陶長公主劉嫖,長子漢景帝劉啟、少子梁孝王劉武。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竇太後去世,與漢文帝合葬霸陵。

8. 阜城縣的著名人物

阜城縣著名人物有劉晝、熊安生、荀慧生、王習三、於淑珍、王鐵成、皮之先、羅辰生、劉秀榮等。

9. 求末尾帶東字的歷史人物

陳東
〔公元一O八七年至一一二八年〕字少陽,鎮江丹陽人。欽宗即位,上書論蔡京、童貫、王黻、李彥、粱師成、朱勖六人為六賊請殺之以謝天下。會布衣歐陽澈亦上書言事,潛善遽以語激怒高宗,因此與澈同斬於市。後高宗悔悟,追贈秘閣修撰。東著少陽集十卷,《四庫總目》行於世。

計東
〔公元一六二五年至一六七六年〕字甫草,號改亭,江蘇吳江人。生於明熹宗天啟五年,卒於清聖祖康熙十五年,年五十二歲。年十五,補諸生,聲譽日起。嘗著籌南五論,謁閣部史可法,可法奇之。順治十四年,(公元一六五七年)舉順天鄉試。後以江南奏銷案被黜。浪遊四方,所交皆賢士大夫。對客議論風發,或憤激怒罵,人目為狂。其遺文,刊之為改亭集十六卷,又有詩集六卷,(並清史列傳)皆行於世。

王雯東
〔明〕字坦窩,為人方正和善。能詩,工行草,善畫松。 《江寧府志》、《金陵通傳》

江以東
〔明〕(約公元一五八二年前後在世)字貞伯,全椒人。隆慶二年(公元一五六八年)進士。官至江西提學副使。以東著有《江岷岳文集》四卷,《四庫總目》為其門人謝廷諒等所編。

朱會東
〔清〕字星五,江蘇武進人。嶼子。善書,工畫。《毘陵畫征錄》、《清朝書畫家筆錄》

李東
字大春,黃庭堅(一O四五―一一O五)外祖李公擇之父。工書,學暢整遺教經及蘇靈芝北嶽碑,字法清勁,筆意皆到。《山谷集》

鄭東
〔元〕(約公元一三四0年前後在世)字季明,號杲齋,溫州平陽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元惠宗至元初前後在世。幼嗜書,明春秋,肆力古文辭。歐陽玄奇其才,欲薦之,會疾卒。東與弟采俱工詩,有鄭氏聯璧集《元詩選》傳於世

周東
〔明〕(公元?年至一五一O年)字伯震,號雨村,阜城人。生年不詳,卒於明武宗正德五年。成化二十年(公元一四八四年)進士。歷官大理寺少卿,以伉直忤劉瑾。時王真將變,乃使勘事陝西。會亂作,死於難。東著有雨村集四卷,《四庫總目》多刺時發憤之語。

胡應東
〔明〕龍溪(今福建漳州)人。曲靖府經歷。善詩文,精篆、隸、真、草書。《閩書》

錢東
〔清〕(一七五二至?)字東皋,號玉魚生,仁和(今杭州)人,僑江蘇揚州。顏其室曰雙橋書屋。工詩尤長詞曲,善書、畫,俱得惲壽平法。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曾賓谷為兩淮都運使,嘉慶二十二年(一八一七)作山水花卉冊十二頁,時年六十六。《墨香居畫識、墨林今話、桐陰論畫、隨園詩話》

程東
〔清〕清代畫史、廣印人傳均作陳東一。字桐生(宋元明清畫家年表作柏生),號萍薌,江蘇吳江人。工古隸篆刻,尤長於畫山水,兼善花卉、人物。其山水近文五峰(伯仁),初從錢松壺(杜)游。得其傳,後一發已意,行筆設想,能別出町畦。家有曉山,松壺嘗為作圖。道光八年(一八二八)在曉山樓作梅花屏。《墨林今話、清代畫史》

潘東
〔清〕江蘇崑山人。澄(?至一六五五)子。澄善詩畫,為「玉山高隱」十三人之一。東承家學。畫筆高古,不入時蹊。《藝林月刊、昆新合志》

10. 講講 河北 衡水市 的歷史!

衡水

在縱貫河北省東南部的滏陽河畔,有一座新興的城市--衡水市。滏陽河由市西南方向蜿蜒入境,貫穿衡水全境。

衡水是大京九上靠近龍頭北京的一顆明珠。正迅速發展成為冀東南園林式現代化中心城市。 京九鐵路在衡水市市區與東西干線石德鐵路形成黃金十字交叉,使衡水成為承東啟西、交匯南北的交通樞紐城市,有京南第一大站之譽。

衡水地區境內曾經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古塔。但由於封建統治者的時倡時禁,以及天災、戰禍的損壞,如今已塌毀殆盡,只留有三塔:景縣舍利塔,衡水寶雲塔, 故城縣慶林寺塔。它們歷經滄桑,卻仍巍峨聳立,有如一把把青鋒劍刺向藍天。若能登塔一望,真令人有「我欲乘風歸去的感覺」。1982年這三塔被定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衡水地區有自己一系列的名優特產品和優秀品牌,包括深州蜜桃、阜城鴨梨、武邑金絲大棗、安平絲網、棗強裘皮、老白乾係列白酒、以及工藝美術大師王習三為代表的冀派內畫鼻煙壺、侯店毛筆、宮廷金魚並稱衡水三絕,享譽國內外。

http://travel.hengshui.com/overchina/Gis_Intro.php?src=12256&GISID=1012204&Submit=%C8%B7%B6%A8

河北省衡水市
衡水市位於河北省東南部,總面積8815平方公里,總人口407萬,轄一區兩市八縣。美麗的衡水大地,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廣闊的華北平原上。

衡水,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她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孕育了像董仲舒、孔穎達、高適等數不盡的風流人物;以其濃厚的資源,富饒的物產,使人民世代繁衍,安居樂業;古樸淳厚的燕趙之風,造就了衡水人勤勞智慧,熱情誠摯的性格。幾度滄海桑田,幾度風霜雨雪。衡水人繼往開來,發奮圖強,在這片古老而神氣的熱土上播種下希望,創造出輝煌。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衡水人乘改革開放之強勢,挾「慷慨悲歌」之遣風,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為衡水大地增添了勃勃生機。如今,這里工業體系門類齊全,農業生產蒸蒸日上,交通通訊四通八達,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人民群眾精神飽滿。

1996年7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地級衡水市正式成立。地級衡水市的誕生,翻開了衡水歷史上新的一頁,是衡水發展史上的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連接北京,香港的京九鐵路,使衡水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具備了承東啟西,交匯南北,呼應沿海,服務京津的優勢,為衡水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尤其是富民強市戰略的實施,推動了衡水經濟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創造了政通人和,人心向上的經濟發展環境。可以說,衡水實現跨世紀的騰飛,其力已積,其勢以蓄,其期已至。

衡水,潛力巨大;衡水,充滿希望;衡水,前景廣闊!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我們將一如既往的強力推行「兩環一線」開放帶動路線,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增進國內外朋友對衡水的了解,加強彼此間的真誠合作,共同開發建設衡水,使這顆璀璨的明珠煥發更加燦爛奪目的光華。

□ 衡水概況

衡水市地處華北平原,位於河北省東南部,北距首都北京和北方重要商埠天津各250公里南接邢台、邯鄲煤炭鋼鐵基地;西離省會石家莊國際機場100公里;東去渤海之濱黃驊港、濱州港各180公里,屬環渤海、環京津重要開發開放地帶。轄桃城區冀州市、深州市、棗強縣武邑縣、武強縣、饒陽縣、安平縣、故城縣、景縣、阜城縣等一區二市八縣。總面積8815平方公里,總人口407萬。

□ 物產資源

衡水市農副產品和土地資源豐富,人均耕地面積、人均佔有糧食、棉花、油料均高於全省、全國平均水平,所轄市縣區中有7個是國家糧食基地縣,有6個國家優質棉基地縣,是河北省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盛產棉花、小麥、玉米、大豆、花生、芝麻另外,果品、蔬菜畜牧產品也很豐富。歷代貢品深州蜜桃遠近聞名,阜城鴨梨遠銷海外,饒陽、景縣、武邑等縣的蔬菜一年四季暢銷京津及東北各地。衡水礦產資源豐富一是石油,初步查明的儲量為3000多萬噸;二是地熱,據勘測,衡水具有良好的地下熱儲條件,地溫梯度值3.16C/100米;三是礦泉水,經中國地質科學院礦泉水開發研究中心測定,僅在深州市郊區周圍就有33平方公里的地下礦泉水,儲量達3億立方米。

□ 交通通訊

衡水境內公路鐵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全市鄉鄉貫通柏油路,郵電通訊發展迅速,全市各鄉鎮全部實現數字程式控制化,擁有電話容量30萬門,可與國內2200多個市縣及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直接通話。剛剛投入運營的國家大動脈京九鐵路穿越市區全境,衡水是京南第一大站,被譽為「京九明珠」。京九鐵路與石德鐵路,京九與濟石太銀通訊光纜,京開與太青高速公路在這里聚匯相交,使衡水成為北起北京、南達九龍,東接京滬,西連京廣的重要交通通訊樞紐和新興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大型集散地被經濟學家公認為經濟發展的「黃金十字交叉」處。

□ 工業狀況

衡水工業門類齊全,布局合理,初步形成了以化工,紡織,輕工,建材,食品,機械,醫葯,冶金等為支柱行業,以大中型企業為核心,以鄉鎮企業為主體的開放型的工業體系。主要工業產品有原煤,石油,鋼材,水泥,化肥,電機,棉紗,棉布,服裝,鞋帽,食品,飲料,電池,染料,化學製品,水泵,暖氣片,傢具,保險櫃及工藝品等。有相當一部分產品是國優,省部優產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 能源保障

冀東南最大的發電廠—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的衡水電廠一期工程兩台30萬千瓦機組已投入運營;「引江」,「引黃」工程進展迅速,這兩項工程建成後,每年可引水5.6 億立方米;素有「華北第二白洋淀」之稱,蓄水量達到兩億立方米的衡水湖,碧波盪漾,魚躍鳥翔,景色秀麗,既是旅遊開發的絕好去處,又是水產養殖場和工農業用水來源,為全市經濟的快速、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水電能源保障。

□ 三資企業

近幾年,衡水市興辦三資企業有了較大進展,特別是近兩年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突破全市累計簽訂利用外資項目合同978項,項目總投資20.1億美元,合同利用外資8.99億美元,已建成外商投資企業270家,外商實際投資2.41億美元,合作外商已發展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

□ 發展前景

展望未來,衡水市發展前景廣闊。衡水積極進行開放帶動戰略,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正在形成,「人人都是投資環境,事事關系招商引資」已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並先後制訂了一系列鼓鼓勵外商投資的政策,成立了「外商直接投資項目聯合審批辦公室」、「外商投資企業投訴中心」和「保護外商合法權益辦公室」,簡化辦事程序,依法保護外商注合法權益,冊外商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和投資機會。

衡水將牢牢抓住撤地建市和京九鐵路投入運營與正在擴建的水陸碼頭黃驊港三個有利契機,大力度實施「兩環一線」開放帶動戰略,不斷地改善投資環境,完善投資政策,簡化辦事手續,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衡水竭誠歡迎各國、各地區工商界的朋友前來衡水洽談投資、探親訪友、觀光旅遊、參觀考察,共同開創我們更加光輝璨爛的明天!

閱讀全文

與阜城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