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名人有哪些
1,孫中山故居 ——香山路7號,是一座歐式兩層花園建築
2,宋慶齡故居 ——淮海中路1843號 船形德版式建築權
3,張聞天故居—— 聞居路50號 為典型的浦東三合院農舍
4,毛主席寓所 ——安義路63號 是石庫門建築
5,毛主席故居 ——威海路583弄5、7、9號 是石庫門建築
2. 近代上海歷史發展的主要特點
1、外省人口的遷入。從元、明、清到民國初年,一直是上海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上海地區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上海開埠後至1920、30年代,逐步發展成為「遠東第一大都市」,在此期間移民的數量遠遠超過世代居住於此的原住民。
2、西方新思潮和新風氣的進入上海自開埠以來,向來是西方新思潮和新風氣進入近代中國的窗口。各種新派人物在這里創辦、經營報紙、雜志和出版機構等文化事業。
3、租界的設立使上海發展成為全國的經濟與金融中心1912年以後,上海的租界卻有如國中之國,獨享著一份特別的平和,甚而,租界在經濟、人口等各方面都進一步加快了其發展的速度。
(2)嘉定近代歷史名人擴展閱讀:
上海,春秋屬吳國。戰國先後屬越國、楚國,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為「申」。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故上海簡稱「滬」。
唐天寶十載(公元751年),上海地區屬華亭縣(今松江區)。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上(其位置在今外灘至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
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設立上海縣,標志著上海建城之始。
3. 隴右的歷史名人
(?—前74年),字少卿,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南)人。西漢將領,李廣之孫。
甘延壽:字君況,西漢名將,北地郁郅人,即今甘肅慶城縣人。與副校尉陳湯共同誅滅了匈奴的郅支單於,被封為義成侯。 (前137—前52年),字翁孫,漢族,原為隴西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人,後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寧地區)西漢著名將領。
段會宗(前83年~前9年),字子松,天水上邦(今甘肅天水)人。西漢著名外交家。四齣烏孫,在西域各族人民中享有很高威望。
隗囂(?~公元33年),字季孟,隴右成紀(今甘肅天水)人。西漢末割據一方的軍閥勢力。出身隴右大族,青年時代在州郡為官,以知書通經而聞名隴上。
王符(85年?~163年?)東漢政論家、文學家、進步思想家。位元組信。漢族,安定臨涇(今甘肅鎮原)人。因「不欲章顯其名」,故將所著書名之為《潛夫論》。
趙壹文學家,字元叔,漢陽西縣(今甘肅西和)人,東漢著名辭斌家,作品有《刺世疾邪賦》。
秦嘉:秦嘉,字士會,生卒年不詳。東漢隴西郡平襄縣人(今甘肅省通渭縣榜羅鎮)。據南朝徐陵編《玉台新詠》(卷一)記載:「秦嘉,字士會,隴西人也。為郡上掾……」明萬曆四十一年至四十四年(1613——1616年)《重修通渭縣志》依「舊志」(按:明弘治《通渭縣志》及更早的縣志)載:「漢秦嘉,字士會,為上郡掾,博學鴻詞,馳聲先漢……今城川鋪東,是其故里,祀鄉賢」。「桓帝時,秦嘉為郡吏,歲終為郡上計簿使,後赴洛陽,被任黃門郎。後病死於津鄉亭。代表作為《贈婦詩》。
秦嘉是一個才華卓著的詩人,但他誤入官場,年近三十歲就英年早逝,為人們留下了無盡的遺憾。歷代研究者對其作者、作品的考據已十分充分,但對秦嘉、徐淑作品自身的研究與評價並不十分到位。他們不僅應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秦嘉徐淑用自己的人生、愛情經歷,為腐朽不堪的東漢文壇,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作品在鍾嶸《詩品》,唐代歐陽詢等編纂的《藝文類聚》,明代胡應麟《詩藪》,清代沈德潛《古詩源》均有所收錄和評價。近年出版的《俄藏敦煌文獻》第12213號(上海古籍出版社)《後漢秦嘉徐淑夫妻往還書》,更加詳盡地說明這對「夫妻詩人」的生活和文學創作一個側面。秦嘉是一個有建樹的詩人,是東漢末年有名的清醇文學之士。他雖身為上計掾、黃門郎,卻不沉溺於名利,個性張揚,放盪不羈,張顯著名士風骨。從他的《與妻書》中看出,秦嘉的理想、志趣不在風塵利祿之中。「不能養志,當給郡使」「 當涉遠路,趨走風塵,非志所慕,慘慘少樂」(《與妻徐淑書》) 他之所以過這種離別孤單的生活,只因為「隨俗順時,僶俛當去」。(同上)據徐淑對秦嘉 「策名王府,觀光上國」(《答夫秦嘉書》)的評價,秦嘉不僅是有名詩人,更是一個執「高素浩然之業」(同上)的淡泊名利之徒。秦嘉不看重浮華,而關注自己的情感世界,關注真實的自我。他在《述婚詩》里寫到:「君子將事,威儀孔閑。猗兮容兮,穆美其言」,「 神啟其吉,果獲好逑」。毫不掩飾對妻子的贊美、鍾愛和感激之情,這在以含蓄、自謙的中國古代詩文中,是非常罕見的。另一個方面,秦嘉率性自然,返璞歸真,在名教鼎盛的東漢末年,他的作品取材於夫妻生活、感情瑣事,並能真情真性,情致博雅,實屬難能可貴。但他的思想並非拘泥於此不能自拔,而詩歌境界宏闊,寄喻深遠,把夫妻情愛放在彼此的人生經歷中審視,點出少與多、早與晚、達與窮等矛盾,用以探究人生的哲理。
張芝東漢書法家。字伯英。敦煌酒泉(今甘肅酒泉)人。張芝擅長草書中的章草,富有獨創性,在當時影響很大,有草聖之稱。
皇甫謐(公元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靜,自號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肅靈台縣)人。是東漢末年的著名學者,在文學、史學、醫學諸方面都很有建樹。
皇甫嵩(?—195年),字義真,安定朝那(今甘肅鎮原東南)人,東漢末期名將。
蓋勛(生卒年不詳),字元固,敦煌郡廣至縣(今甘肅安西縣西南)人,東漢末期蓍名的清官。
董卓(?-192),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東漢末年少帝、獻帝時權臣,西涼軍閥。
韓遂(?-215),字文約,金城(治今甘肅永靖西北)人。東漢末年割據西涼一帶的軍閥。
張濟(?-196),武威祖厲(今甘肅靖遠)人,東漢末年軍閥,張綉的叔父。官至驃騎將軍、平陽侯。
張綉(?—207),武威祖厲(今甘肅靖遠)人。張濟的從子。東漢末年割據宛城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
郭汜(?-197)又名郭多,涼州張掖(治今甘肅張掖西北)人,東漢將領。原為董卓的部下。董卓被殺後佔領長安,把持朝廷大權。
賈詡(147-223),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三國時期魏國著名謀士。官至太尉,謚曰肅侯。
封衡,字君達,號青牛道士,生於公元116年左右,是隴西狄道(今天武山縣)人。漢末名醫,善醫葯、針灸,自幼習道,與華佗、左慈齊名。向曹操傳授了氣功養身術。曹依法習練,收效顯著,大喜,乃召見封衡,欲留朝中任職,衡堅辭不受;又以重金相贈,衡亦委婉謝絕,就跨青牛飄然而去。曹嘆曰 :「封衡乃神醫也 !」 後人評曰「隴上醫聖是封衡」。
龐德(?-219),字令明,東漢末年雍州南安郡狟道縣(今甘肅省武山縣四門)人。曹操部下重要將領。
姜維:(202-264),字伯約,天水冀(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期蜀漢著名軍事家、軍事統帥。
王嘉(?-390),字子年,隴西安陽(治今秦安縣東)人。東晉志怪作家,被稱為中國最早的小說家,王嘉的主要作品有志怪小說《拾遺記》(一名《王子年拾遺記》)。
索靖(239一303年)中國西晉書法家。字幼安,敦煌龍勒(今甘肅省敦煌市)人,張芝姊孫,博通經史。
陰鏗(南朝著名詩人五言律詩的先驅)祖籍武威姑臧(今武威市)人。
李沖(450-498),原名思沖,字思順,北魏隴西郡狄道(今甘肅臨洮)人。太和十年(486年)建議廢止宗主督護制,提出均田制、三長制,孝文帝採納,北魏國力大增。杜預早生李沖150多年,二人並稱'李杜'。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長生,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人,十六國時期西涼國的建立者,人稱西涼王。
苻 洪:(公元285年--公元350年)氐族,略陽臨渭人(今秦安縣東南),十六國時期前秦建立者。
苻 堅:(公元338年--385年)二十歲時立自己為大秦天王,三十一歲時先後攻滅前燕、前涼等統一北方大部分地區。公元383年,征調九十萬軍隊攻晉而敗,這就是軍事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戰。
姚 萇:(公元330年--公元393年)後秦國建立者,羌族,伏羌(今甘谷縣)人。公元384年攻滅前秦國,在長安稱帝,史稱後秦。
姚 興:(公元366年--公元416年),姚萇子,在位22年,注重農業,興辦佛教和儒學,學生達一萬餘人,先後滅西秦及後涼,與北魏、東晉對抗。
宋繇:生卒年月不詳,字體業,敦煌人,十六國時期西涼、北涼的政治家,著名學者。
呂 光:(公元338年--公元399年)後涼的建立者,略陽人(今秦安縣),初為苻堅將領,率兵攻西域,後割據涼州,建國後涼。
薛舉(?-618) 其父汪,徙居蘭州金城(今甘肅蘭州)。隋末十八路反王之一。
李 淵:唐代開國皇帝。
李世民:公元566年--公元635年),祖籍隴西成紀(今秦安縣)人。
李思訓(651-716,一作648-713)唐代大將,傑出畫家。字健。漢族,成紀(今甘肅秦安)人。以戰功聞名於時,官至左武衛大將軍,任左羽林大將,晉封彭國公,世稱「大李將軍」。
李益(746-829), 唐代詩人,字君虞,陝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後遷河南鄭州。唐代著名詩人。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尊稱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現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南),詩文中常自稱是隴西人。
李賀(790~816) ,中國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祖籍隴西,自稱「隴西長吉」。
李朝威(約766—820),隴西人,唐代著名傳奇作家。他的作品僅存《柳毅傳》和《柳參軍傳》兩篇。其《柳毅傳》被魯迅先生與元稹的《鶯鶯傳》相提並論。
李公佐生卒年不詳,憲宗元和年間為江南西道觀察使判官。唐代小說家,代表作有《南柯太守傳》。字顓蒙,隴西(今甘肅東南)人。
李復言 生卒年不詳。唐小說家。名諒,字復言。隴西(今屬甘肅)人。所著有《續玄怪錄》。
李翱(772-841),字習之,隴西成紀(今秦安縣北)人。唐代思想家,文學家。他曾從韓愈學古文,協助韓愈推進古文運動,兩人關系在師友之間。
梁肅唐代散文家(753-793)。字敬之,一字寬中。安定(今甘肅涇川)人,世居陸渾(今河南嵩縣東北)。代表作有《過舊園賦》、《兵箴》、《台州隋故智者大師修禪道場碑銘》等。
董庭蘭(約695年—約765年),隴西(今甘肅省)人,盛唐開元、天寶時期的著名琴師,名滿天下,高適的《別董大》就寫道:「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善吹西域龜茲(今新疆庫車縣)古樂器篳篥和彈奏七弦琴。幾十年之後,姜宣演奏的琴曲《小胡笳》,被稱為:「哀笳慢指董家本」(元稹:《小胡笳引》)。
王仁裕(880-956)字德輦。祖父王義甫時,遷居秦州長道縣碑樓川(今甘肅禮縣石橋鄉斬龍村)。五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病逝後詔贈太子少師。一生著述之多,流傳之廣,唐以來少有其比,被時人譽為「詩窖子」。
張俊(1086—1154),字佰英,鳳翔府成紀(今天水)人,宋代大將,出身貧庶,自小弓馬嫻熟,十六歲時以三陽弓箭手投身行伍,征南蠻,攻西夏,御金兵,累立戰功,與劉光世、岳飛、韓世忠並稱「南宋中興四大將」,授武功大夫,逝世後追封為循王。人生污點在於陷害了岳飛。與當時主戰派宰相張浚不是同一個人。
劉錡 中國南宋抗金將領,字信叔,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劉錡驍勇善戰,在伐夏抗金的過程中屢立功勛,官至太尉、威武軍節度使,去世後,謚為武穆。亦有人稱為「中興四將」。
吳玠 (1093~1139) 南宋抗金名將。字晉卿。德順軍隴干(今甘肅靜寧)人,遷居水洛城(今甘肅庄浪)。善騎射,曾讀經史,凡往事可師者,皆錄於座右,牆牖皆格言。亦有人稱之為「中興四將」。
汪世顯(1195—1243),金朝及蒙古國大臣。字仲明。鞏昌鹽川鎮(今甘肅漳縣)人。元朝加封「推忠協力佐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義武隴右王」。
張炎(1248~1320?),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張俊的六世孫。宋代大詞人。祖籍鳳翔成紀(今甘肅天水),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文學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詞人姜夔並稱為「姜張」。他與宋末著名詞人蔣捷、王沂孫、周密並稱「宋末四大家」。
賀元希 元代著名道人,隴西人,開鑿華山棧道。
李夢陽(1472-1530),字獻吉,號空同,漢族,慶陽府安化縣(今甘肅省慶城縣)人,遷居開封,工書法,精於古文詞,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強調復古,明代中期文學家,復古派前七子的領袖人物。
胡纘宗(公元1480年一1560年),字孝思,又字世甫。號可泉,又別號鳥鼠山人。明鞏昌府秦州秦安(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中進士,任翰林院檢討。公元1510年後,歷經嘉定州判官,安慶、蘇州知府,山東、河南巡撫,足跡遍及江南、中原。胡纘宗為官愛民禮士,撫綏安輯,廉潔辯治,著稱大江南北。公元1534年罷官歸里,遂開閣著書,有《鳥鼠山人集》、《安慶府志》、《蘇州府志》、《秦州志》等14部著作傳世。胡纘宗還是一位書法家,現存江蘇鎮江有「海不揚波」、曲阜孔廟有「金聲玉振」,天水伏羲廟有「與天地准」牌匾。
金鑾(1506?~1595?),明代散曲家。字在衡,號白嶼。隴西(今屬甘肅)人。
正德嘉靖年間隨父僑寓南京。工詩,錢謙益說他「詩不操秦聲,風流宛轉,得江左清華之致」(《列朝詩集》)。所作散曲,名重一時。
胡釴,字鼎臣,號靜庵,清甘肅秦安人。以貢生主講秦安書院,時甘肅巡撫黃廷桂、陳宏謀、楊應據等人皆器重之,王太岳人傾倒尤甚。後出任高台訓導,三十五年兼署肅州學正。同年以病辭歸,病故於家中。一生作詩4000餘首,詞200餘首,散文100餘篇,編為詩文集20卷。並主纂《秦州直隸新志》14卷。尤以詩著名,風格刻意沉博,賦物言事,必肖其形,不苟為藻飾。詩篇流播於秦隴間,與臨桃吳鎮、潼關楊鸞並稱「關隴三詩傑」,為「西州騷壇執牛耳者」。民國著名學考張維(《甘肅人物誌》中謂:秦安有三大詩人,唐權德輿,明胡纘宗,清則釴也。
張澍(生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清代著名學者,涼州府武威縣(今武威市)人。一生著述頗豐。清代著名學者張之洞《書目答問》將其列入經學家、史學家和金石學家。
安維峻(公元1854年--公元1925年)字曉峰,號盤阿道人,甘肅秦安縣人,清代著名的諫官。光緒年(公元1880年)中為進士,選翰林院庶士,1893年任福建道監察御史。安維峻性情耿直,不阿權貴,中日甲午之戰前夕,支持光緒皇帝為首的主戰派,連續上疏六十五道,最著名的是《清誅李鴻章疏》,1894年《請明詔討諉法》
劉爾炘(1865-1931),近代著名學者。字又寬,號果齋、五泉山人。甘肅蘭州人。光緒乙丑科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編修,應聘為五泉書院講席。
楊大眼,中國北魏名將。世居仇池(今甘肅西和縣西南),生卒不詳。其祖父楊難當,為氐豪,先稱蕃於南朝宋,封冠軍將軍、秦州刺史、武都王,因與宋梁、南秦二州刺史甄法護不和,遂投北魏,拜征南大將軍、秦、梁二州牧、南秦王。
4. 上海的歷史名人要詳細介紹
上海古稱華亭(類似泗水亭)、松江府、婁縣、雲間、青龍鎮等
春申君 ---最早開發者之一,楚國令伊-丞相,戰國四君子。封地在吳地,在上海治理水道。黃浦江、黃歇浦、又稱申江、春申江、上海簡稱申、還有春申路、春申村、和黃浦區,都是為了紀念他對上海先民的貢獻
--
陸遜 ---吳國--吳郡--吳縣--華亭人 祖上從吳縣移居華亭
三國東吳大都督,江東四傑,魏蜀吳襄樊戰役指揮之一,吳蜀夷陵戰役總指揮,桃園三結義終結者(一個時代的落幕)。 謙謙君子 謙遜風度 忍辱負重 社稷之臣 兒子陸景 陸晏
--
陸抗 ----陸遜之子,孫策外孫,吳國大都督,大司馬,吳國名將。陸遜後獨攬吳國軍政大權,三國吳國中流砥柱。
--
陸機 ----陸抗之子,西晉書法家,文學家。 典故:華亭鶴唳、二陸入洛、太康詩風代表
--
陸雲 ---陸機之子,西晉文學家,政治家。 與陸機並稱二陸
--
陸贄 ----吳郡--嘉興府--華亭縣人(陸遜弟族人) 唐朝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著名宰相、進士、文學家、政治家(據考證:可能祖籍上海,居住在嘉興)
--
米芾 ---大書法家,畫家,宋四家。 唐朝時,曾在青龍鎮擔任鎮監-鎮長
--
(青龍鎮,在唐宋時是東南巨鎮,千年古鎮,青龍大港。據載宋朝時商業關稅年入,僅次於泉州港,是中國第二大港口城市,一千年前中國對日韓貿易通商的最大港口,鑒真東渡出發地,舊址在上海市-青浦區-青浦鎮和白鶴鎮,有青龍塔遺址)蘇軾也曾參訪青龍鎮,留下墨寶。梅堯臣,曾經作《青龍雜志》。)
--
黃道婆 ---宋末元初 松江府--烏泥涇鎮人(上海市-徐匯區-華漕鎮)。 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古代中國手工業紡織業的奠基人,明朝松江資本主義萌芽的開創者。 自幼遠走海南學習紡織技術,學成回鄉,並且潛心鑽研,改良紡織技術,終於使「松郡衣被天下」。一手開創了更加富庶的江南吳越之地。
--
(元朝、明朝時,松江府成為中國紡織業的中心,產業規模、上繳稅收,均居明朝後期第一,一度超過蘇州府,堪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同時蘇松常等,江南吳語地區,女性的家庭社會地位,因紡織業的發展得到提升,影響深遠。)
--
沈度 ---明朝松江府--華亭縣--金山地區人(上海市-金山區) 明朝最偉大的書法家、政治家、翰林大學士、進士 「北京中央故宮博物館」的很多古跡、屏風都出自他大作
--
陸深 ---祖居華亭縣,明朝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人(陸家嘴金融貿易區以他命名,可能是陸遜族人後代)進士,追唐朝禮部尚書。大書法家,大文學家
--
徐階 ---松江府--華亭縣人,明朝名相,進士,內閣首府,宰相,智斗嚴嵩,情商超高,演技爆表,古代最佳影帝候選人
--
徐光啟 --- 出生上海縣城內(舊址在上海市-黃浦區-光啟路) 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偉大的大科學家,政治家。進士,官居明朝崇禎朝:禮部尚書、內閣次輔大臣、文淵閣大學士。
--
(後居上海徐家匯,徐家匯城市副中心和徐匯區得名於此,他還興建了徐家匯天主教堂,號稱中國天主教「聖教三柱石」之首,中國天主教大教主。中國開眼見西方第一人,翻譯了幾何原本,西學東漸,改良火葯技術,推廣了高產的水稻和番薯)
--
董其昌 ---上海華亭縣(今閔行區人),明朝大書畫家,進士,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中國古代書畫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
上海松江府:明清共有三品以上高官238人,高居明朝第一府,清朝前三府。只算松江府境內(還沒算嘉定區、寶山區、崇明區、楊浦區等原蘇州府、太倉州代為管轄地區)
--
在明朝松江府繳稅全國第一,紡織業產業規模全國第一,狀元進士數量全國第一,科技貢獻全國第一,已經可以部分掌控中國經濟、政治、科技、產業。
5. 上海市嘉定區婁塘鎮婁塘學校的歷史,及婁塘學校的歷史人物。
婁塘中學創辦於1945年2月,原名私立中光中學。1956年改為公辦,更名為婁塘中學初級中學。1958年9月起招收高一新生,成為完全中學,又更名為婁塘中學。澳門大學校長周禮杲、人民大學教授唐元昌、中科院研究員吳元良等是該校校友。學校也連續16年被評為區文明標兵單位,黨支部連續10多年被評為區二星級支部,在區教育局的多次主題活動中均被評為先進集體。
6. 上海市嘉定區徐行鎮有哪些歷史
南宋嘉定十年來(1218年),源從崑山縣東境劃出春申、安亭、臨江、平樂等五鄉設置新縣,縣名以年號為名「嘉定」,屬平江府(府治今蘇州)。今徐行地區隸屬於當時嘉定縣春申鄉,第二年春申鄉更名為守信鄉。明萬曆年間,明代名人徐冕在徐行創市,原名徐家行。清宣統元年(1909)改稱徐行鄉。1949年置徐行區,下轄1鎮16鄉。1958年建徐行人民公社,面積64.8平方公里。1959年析置華亭人民公社。1961年置曹王人民公社。1983年改稱徐行鄉。1993年初撤鄉建鎮。2001年10月徐行、曹王二鎮合並為徐行鎮,實行鎮管村體制。徐行鎮現轄小廟、錢橋、徐行、大石皮、伏虎、和橋、紅星、曹王、勞動、安新10個村民委員會和徐行居委會、曹王居委會。
7. 求嘉定名人與歷史的介紹
嘉定區素稱人文奧區,古賢今秀,代不乏人。自宋元而明清,龔宗元、楊滋、朱鶴、版徐學謨權、李流芳、孫元化、王鳴盛、錢大昕等,或以政績馳譽或以驍將著稱,或以治學有成名世,或以書畫雕刻取勝。民國以降,吳宗濂、周湘、徐鼎康、王培孫、 吳蘊初、廖世功、楊衛玉、張昌紹、陸瘦燕、廖世承、秦汾、童世亨、陳邦典、顧維鈞、胡厥文、陸儼少等皆為名垂史冊的人物。著名的歷史事件有:明代嘉靖年間,一無名童子英勇抗倭,捨身救城;清初,清兵三屠嘉定,侯峒曾、黃淳耀率眾抗清,視死如歸;清咸豐年間,以徐耀為首的嘉定羅漢黨聯合青浦天地會、上海小刀會揭竿起義,「掃除貪官污吏」;太平天國後期,太平軍屢挫清軍和英法侵略軍,三次攻佔嘉定城;民國17年(1928年)春,中共嘉定縣委領導境內西鄉千餘農民舉行五抗(抗租、抗債、抗糧、抗捐、抗稅)武裝暴動;抗日戰爭時期,以呂炳奎為首的外 岡游擊隊,堅持抗日武裝斗爭。
8. 嘉定有哪些比較有名的人物
嘉定名人
顧維鈞
顧維鈞(1888年1985),字少川,嘉定人。著名外交家。先後就讀於聖約翰大學、紐約柯克農學院、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榮譽法學博士。曾擔任中華民國國務總理、外交總長(外交部長)、民國駐美國、英國、法國、墨西哥等國大使(公使),國聯中國首席代表、第九十六屆國聯理事會主席,中國駐聯合國第一位代表,聯合國國際法庭副庭長,終身國際法官...
【了解詳細】
侯黃二先生
明朝末年,清軍大舉南下,江南各地人民在一批富有民族氣節的知識分子的感召下,紛紛組織抗清力量,掀起了一場悲壯激烈的大搏殺。嘉定三屠與揚州十日是當時最為著名的歷史事件。侯峒曾、黃淳耀就是嘉定三屠中最傑出的民族英雄。侯峒曾,明天啟五年(1625)進士,授南部武選主事官職,後任南方文選主事。在政治上,他傾向和同情當時的復社。有人誣陷復...
【了解詳細】
胡厥文
胡厥文(18951989),嘉定南翔人,政治活動家、實業家。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民主建國會主席。曾任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三屆全國人大常委,第四、五、六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第一、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民主建國會副主委、主委、主席、名譽主席;中華職業教育社代理事長、理事長;全國工商聯常委;上海市副市長、政協...
【了解詳細】
陸儼少
陸儼少(1909年1993年),原名同祖,字宛若,嘉定南翔人,著名中國畫大師。獨創技法,創山水畫一派,影響深遠。其作品寫大山大水於特殊畫風之中,擅於用長線條勾雲描水,常用白雲筆勾勒層巒疊嶂,用墨塊壓擠留白為雲為水,煙霧起伏畫面之上,別具特色。先後擔任過第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農工民主黨浙江省委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西泠印社...
【了解詳細】
錢大昕
錢大昕(1728年1804年),字曉征,一字辛楣,號竹汀,嘉定外岡人,清代史學家、漢學家。乾隆十六年(1751年)獲賜舉人,後中進士,復擢升翰林院侍講學士。乾隆三十四年,入直上書房,授皇十二子書。乾隆四十年,辭官回鄉。歸田30年來,他以實事求是為宗旨,潛心著述課徒。從《史記》、《漢書》到《金史》、《元史》一一校勘,詳為考證。他萃其平生之...
錢其琛
錢其琛(1928年出生),祖籍嘉定外岡鎮,著名外交家。曾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外交部部長,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主任,中國駐蘇聯使館參贊、駐幾內亞大使,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十四屆、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了解詳細】
趙小蘭
趙小蘭,祖籍嘉定馬陸鎮,1953年生於台灣省,8歲時隨父母定居美國。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碩士學位。曾先後在美洲銀行、海外石油公司、萬國寶通銀行、花旗集團等企業擔任高級職員,美國銀行資本市場集團企業聯合組織副總裁,並在白宮政策制定辦公室兼任助理,主管國內交通和國際貿易。1986年出任美國政府運輸部海運局副局長,1988年升任聯邦...
嘉定名人
http://www.okweb.cn/jiading/3005.html
9. 介紹幾個民國之前的上海名人
春申君(?-前238年),名黃歇,楚國令尹,與齊孟嘗君、魏信陵君、趙平原君並稱戰國四公子。現今上海市西部地區曾是他的封地,所以卜海又簡稱;申。公元前238年在宮廷內訌中被刺殺,葬在沙洋縣後港鎮黃歇村。
陸遜(183—245)三國吳名將。字伯言,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世家大族。孫權侄婿。精於謀略,曾與呂蒙定襲取關羽之計。黃武元年(222年),劉備率軍數十萬伐吳,銳不可當,他領兵抗擊,在兵力懸殊情況下,堅守七八月不戰,待蜀軍疲憊,實行火攻,取得彝陵之戰的勝利。吳黃武七年(228年),破魏揚州牧曹休於石亭(今安徽懷寧、桐城間)。加拜輔國將軍,領荊州牧。後佐太子孫登鎮守武昌,官至丞相。
陸抗(226年-274年),字幼節,中國三國時代吳國將領。父陸遜,其母為孫策的女兒。官至大司馬、荊州牧。陸遜死後,率父舊部,時年僅二十的陸抗即任建武校尉,後歷任立節中郎將、柴桑督、鎮東將軍。孫皓即位後,加鎮東大將軍、領益州牧。因部下「各有其主」,不聽號令,他上書孫皓,要求杜絕宦官弄權,干預軍政,並提出任人「宜隨授職,抑黜群小」等17條建議,未被採納。
西陵督步闡叛降晉。陸抗率兵平叛,採取圍而不攻的戰術。西晉名將羊祜率軍進攻江陵,意解西陵之圍。陸抗識破敵軍意圖,據理說服眾將,繼續圍困西陵,並派人令江陵都督固守,令公安都督率部巡長江南岸抵禦羊祜水師。羊祜只得退兵。陸抗一舉攻克西陵,斬步闡等叛將。升為大司馬並領荊州牧。後病卒,終年48歲。
陸機(261年-303年),字士衡,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西晉文學家,與其弟陸雲合稱「二陸」,後死於「八王之亂」,被夷三族。曾歷任平原內史、祭酒、著作郎等職。世稱「陸平原」。
陸機出身吳中名門,祖父陸遜為三國名將,曾任東吳丞相,父陸抗曾任東吳大司馬,領兵與魏國羊祜對抗。父親死的時候陸機14歲,與其弟分領父兵,為牙門將。20歲時吳亡,陸機與其弟陸雲隱退故里,十年閉門勤學。晉武帝太康十年(公元289年),陸機和陸雲來到京城洛陽,初時由於談吐有吳國鄉音,受時人嘲弄,二陸不氣餒,後訪得時任太常的西晉名學者張華,得張華看重,使得二陸名氣大振。時有「二陸入洛,三張減價」之說(「三張」指張載、張協和張亢)。
陸機被譽為「太康之英」。流傳下來的詩,共104首,大多為樂府詩和擬古詩。代表作有《猛虎行》、《君子行》、《長安有狹邪行》、《赴洛道中作》等。劉勰《文心雕龍·才略篇》評其詩雲:「陸機才欲窺深,辭務索廣,故思能入巧,而不制繁。」賦今存27篇。散文中,除了著名的《辨亡論》,代表作還有《吊魏武帝文》。其文音律諧美,講求對偶,典故很多,開創了駢文的先河。明朝張溥贊之:「北海以後,一人而已」。而在文學理論方面,陸機的著作為《文賦》,裡面除創作論部份的論述之外,提出了「詩緣情」之說,開啟了中國文學「詩言志」一派的說法。
另外,陸機在史學方面也有建樹,曾著《晉紀》四卷,《吳書》(未成)、《洛陽記》一卷等。南宋徐民臆發現遺文10卷,與陸雲集合輯為《晉二俊文集》。明朝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輯有《陸平原集》。
黃道婆,松江烏泥涇(今上海華涇鎮)人,生活在宋末元初。
生年無紀錄,一說是1245年,由於家庭貧苦,十多歲時被賣為童養媳,婚後不堪家庭虐待,隨黃浦江海船逃到海南島崖州。在崖州隨黎族人學習紡織。約1295年,回到松江烏泥涇,從事紡織,教當地婦女棉紡織技術,並且製成一套扦、彈、紡、織工具(如攪車、椎弓、三錠腳踏紡車等),提高了紡紗效率。在織造方面,她用錯紗、配色、綜線、花工藝技術,織制出有名的烏泥涇被,從此,松江的紡織業發達起來。
陸深(1477~1544年),字子淵,號儼山,上海人。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至應天府(今南京)鄉試第一名舉人(解元);弘治十八年會試中二甲第一名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因宦官劉瑾忌妒,外任南京主事。劉瑾伏法後,陸深回京官復原職。正德十三年(1518年)升國子監司業,後任祭酒,經筵講官等職。又因得罪權臣桂鸛萼,降職外調,任山西提學副使。後任浙江副使、四川左布政使。嘉靖十五年(1536年)回京,任光祿卿,次年封為太常卿侍讀學士,後為詹事府詹事。嘉靖十九年辭官回故里浦江東岸,在其舊居「後樂園」修建「後樂堂」、「澄懷閣」、「小滄浪」、「儼山精舍」等景點。今「花園石橋」一帶即其遺址。
陸深頗有文名,所寫書扎富於明人小品神味,著作有《儼山集》和《儼山外集》等多種。楷書、行書、草書,都很擅長。
逝世後,明政府追贈禮部右侍郎,賜謚「文裕」,敕葬於浦江東岸(今海興路56弄~162弄之間),今浦東「陸家嘴」即以其故宅和祖塋而得名。
王圻(1529年-1612年),字元翰,號普始,明朝上海市江橋人(今屬嘉定)。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士,授清江知縣、萬安縣,後擢為御史,以敢於直言,與首輔張居正意見不合,出為福建僉事、邛州判官、進賢縣令。官至陝西布政使參議。後來辭官歸隱,專事寫作。在村裡植梅萬株,謂之「梅花源」,自號「梅源居士」。是當時松江府四大藏書家之一。「年逾耄耋,猶篝燈帳中,丙夜不輟」。著有《續文獻通考》254卷、《洪洲類稿》4卷、《三才圖會》105卷、《兩浙鹽志》、《海防志》、《謚法通考》、《稗史類編》等。
徐光啟(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10日),中國明末科學家,農學家,政治家,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之一。字子先,號玄扈,教名保祿。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今上海市)人,天主教徒,並且被稱為「聖教三柱石」之首。
董其昌(1555年—1636年),字玄宰,號思白、思翁,別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縣)人。明代書畫家。
徐渭仁(清嘉慶道光咸豐時人),字文台,號紫珊、子山、不寐居士。上海人。早年善書法,尤長漢隸,收藏碑帖甚豐,並精於鑒別,當時人稱為「巨眼」。徐得隋開皇《董美人碑》,甚珍愛,遂自號「隋軒」。後又得王昶舊藏之建昭雁足鐙,在宅中辟「西漢金鐙之室」。年三十八,忽又學畫,蘭竹山水,閉門研求,搜羅歷代繪畫,題識名畫。他還重視地方文獻,藏有孤本嘉靖《上海縣志》、萬曆《上海縣志》等。
清咸豐三年(1853年)小刀會占上海縣城,殺知縣袁祖惪,城內富戶土紳避人租界,而渭仁仍留城內,傳有二說:一說他難舍大量文物古玩書畫碑帖,遂資助小刀會得以保全;一說小刀會首領之一潘起亮,是徐家馬夫,曾被上海縣所捕,系渭仁保釋,小刀會入城,保其財產,而禁於豫園萬花樓,小刀會不少文告,均出其手。咸豐五年,清兵入城,渭仁自恃曾收殮被殺的知縣,並經常寫詩以明心跡。然官府仍加「從賊」之罪,對其勒索甚巨,終被下獄,死於獄中。
徐渭仁是清道光、咸豐時著名的收藏家、鑒賞家,由於收藏品多,室名有「春暉堂」、「千聲室」、「寶晉硯齋」、「實事求是齋」、「寒木春華館」。他還在露香園遺址,重建萬竹山房、秋水亭,藏張芝昌摹石鼓文等。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城內火葯局爆炸,此處景物亦被毀。他藏書畫、圖書的印章有「文台」、「紫珊秘玩」、「上海徐渭仁收藏印」、「上海徐紫冊收藏書畫金石書籍印」。輯有《春暉堂叢書》、《隋軒金石文字》、《法帖》。
貼這幾個簡介,要是有需要LZ可網路一下這些人,都有詳介的說。
PS:李善蘭是浙江海寧人吧
10. 上海歷史名人
1、錢學森,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
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2、張愛玲,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中國現代女作家。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志上發表作品。
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在美國洛杉磯去世,終年75歲。
3、宋美齡,海南文昌人,中國近現代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中國國民黨和中華民國的卓越領導人,在1943年6月至1949年1月期間擔任中華民國第一夫人。
4、杜月笙,原名杜月生,後因章太炎建議而改名鏞,號月笙,江蘇川沙(今上海浦東新區)人,是近代上海青幫中的一員。1949年4月,杜月笙前往香港。1951年8月16日,於香港病逝,終年63歲。
5、胡適,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學名洪騂,後改名適,字適之。 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徽州績溪人,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
一生的學術活動主要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紅學幾個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嘗試集》、《白話文學史》(上)和《胡適文存》(四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