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離騷歷史故事

離騷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05 02:37:11

A. 出現在離騷里的神話故事有哪些

神話故事不太清楚是不是只要有神話人物就算,裡面提到的人物有姜太公、寧戚 摯 咎繇回 少康 高辛答 (這幾個是歷史人物)、九疑山的神、巫咸(上古神巫)、二姚(雖然不是神話人物,但是歷史上還想也沒什麼記載)、有娀、豐隆(雷神)、宓妃、商湯、夏禹、後辛、夏桀、澆、五子、鯀、啟,差不多了,希望能幫到你吧。

B. 屈原寫《離騷》的背景

關於《離騷》的創作背景,爭論的焦點之一是它創作於屈原被楚懷王疏遠之時,還是流放中內。《史記·屈原列容傳》里說,年輕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讒害,楚懷王因而疏遠了他。他「憂愁幽思而作《離騷》」。而《史記·太史公自序》里說:「屈原放逐,著《離騷》。」《報任安書》里也說:「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司馬遷對同一事件的表述明顯存在著矛盾。

由於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決這個問題,從這首詩本身找證據是好辦法。詩中有這樣的詩句:「何離心之可同兮,吾將遠逝以自疏。」「自疏」意味著主動的態度,不是「被放」。此外,也有人因為詩中有「濟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懷疑它是屈原放逐之後所作,這並不足信。因為《離騷》後半部分,全是寫作者想像中的雲游,「濟沅湘以南征兮」並非實有其事。

總之,《史記·屈原列傳》的說法是可信的。而《史記·太史公自序》《報任安書》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時不大忠實於史實,是有可能的。

C. 屈原放逐,乃賦離騷的故事

周赧王十一年(前304年),屈原流浪漢北(漢江以上,今河南南陽西峽、淅川一帶)。秦楚復合,與屈原謀劃相反,而奸人必有讒言害之,避地漢北,當有不得已之情在,故《九章·抽思》有欲歸不得之意。

周赧王十三年(前302年),齊、魏、韓三國聯軍攻打楚國,楚懷王派太子橫到秦國為人質,請求秦出兵援救。秦王命客卿通率兵救楚,擊退了三國聯軍。次年,秦國一大夫與太子橫因為私事爭斗被殺死。太子橫懼怕秦昭王怪罪,私自逃回楚國。

此事使秦、楚兩國關系惡化,導致了此後秦國對楚國的頻繁進攻。「屈原憎恨楚懷王聽信小人讒言,讓不真實的語言蒙蔽了正確的語言,這些謠言將會損害楚國的利益,是方正的人不能容忍的,所以屈原在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3)離騷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離騷》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政治抒情詩,是一首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傑作。詩中的一些片斷情節反映著當時的歷史事實,如「初既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脩之數化」即指懷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對屈原態度上的幾次反覆,但表現上完全採用了浪漫主義的方法。

不僅運用了神話、傳說材料,也大量運用了比興手法,以花草、禽鳥寄託情意。而詩人採用的比喻象徵中對喻體的調遣,又基於傳統文化的底蘊,因而總給人以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

由於詩人無比的憂憤和難以壓抑的激情,全詩如大河之奔流,浩浩盪盪,不見端緒,但無論是詩情意境的設想,還是外部結構,都體現了詩人不凡的藝術匠心。

D. 與課文《離騷》有關的歷史故事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楚國自從被秦國打敗以後,一直受秦國欺負,楚懷王在秦國被押了一年多,追捕了回去,沒有多久就死在秦國。楚國人因為楚懷王受秦國欺負,死在外頭,心裡很不平。特別是屈原,更是氣憤。他勸楚頃襄王搜羅人才,遠離小人,鼓勵將士,操練兵馬,為國家和懷王報仇雪恥。可是他這種勸告不但不頂事,反倒招來了令尹子蘭和靳尚等人的仇視。他們天天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他們對楚頃襄王說:「大王沒聽說屈原數落您嗎?他老跟人家說:大王忘了秦國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們不主張抗秦,就是不忠。

楚國出了這種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兒能不亡國呢?大王,你想想這叫什麼話!」楚頃襄王聽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職,放逐到湘南去。屈原抱著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擠出去,簡直氣瘋了。

他到了湘南以後,經常在汨羅江(在今湖南省東北部,汨音mì)一帶一邊走,一邊唱著傷心的詩歌。

附近的莊稼人知道他是一個愛國的大臣,都挺同情他。這時候,有一個經常在汨羅江上打魚的漁父,很佩服屈原的為人,但就是不贊成他那愁悶的樣子。有一天,屈原在江邊遇見漁父。漁父對屈原說:「您不是楚國的大夫嗎?怎麼會弄到這等地步呢?」屈原說:「許多人都是骯臟的,只有我是個干凈人;將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還醒著。所以我被趕到這兒來了。」

漁父不以為然地說:「既然您覺得別人都是骯臟的,就不該自鳴清高;既然別人喝醉了,那麼您何必獨自清醒呢!」屈原反對說:「我聽人說過,剛洗頭的總要把帽子彈彈,剛洗澡的人總是喜歡撣撣衣上的灰塵。我寧願跳進江心,埋在魚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凈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臟。」

由於屈原不願意隨波逐流活著,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終於抱著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里自殺了。附近的莊稼人,得到這個信兒,都劃著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兒有屈原的影兒。大夥兒在汨羅江上撈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漁父很難受,他對著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

E. 關於屈原的故事及歷史!

屈原(約前340年~約前278年),漢族,戰國時期楚國丹陽人,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主張聯齊抗秦,提倡「美政」。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就是創立了「詞賦」這一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離騷》《九章》
《九歌》
《天問》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離騷》是我國最長的抒情詩。後世所見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漢劉向輯集的《楚辭》。

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郁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其作品文字華麗,想像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

F. 有什麼關於離騷故事,和屈原的歌頌

【詩人簡介】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羋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國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郁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其作品文字華麗,想像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傳說當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魚以此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食,後來逐漸形成一種儀式。以後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劃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他的作品共有25篇,篇目為:《九歌》、《招魂》、《天問》、《離騷》、《九章》、《卜居》、《漁父》。
藝術特色及地位
《楚辭》篇名。屈原的代表作。 370多句,2400多 字,為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王逸《楚辭章句》題作 《離騷經》,宋代洪興祖在《楚辭補注》中指出:「蓋後 世之士祖述其詞,尊之為經耳。」也有人稱之為《離騷 賦》,或簡稱《騷》。自漢迄南北朝,《離騷》又常被 舉作屈原全部作品的總稱。在文學史上,還常以「風」、 「騷」並稱,用「風」來概括《詩經》,用「騷」來概 括《楚辭》。 《離騷》中詩人用了許多比喻,無情地揭露了統治集團的丑惡,抨擊了他們的姦邪、縱欲、貪婪、淫盪和強暴。同時,他也塑造了堅持正義、追求真理、不避艱難、不怕迫害、熱愛鄉土和人民的人物形象。 《離騷》是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浪漫主義抒情詩,詩中無論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還是一些事物特徵的描繪,詩人都大量採用誇張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神話傳說的充分運用,展開了多彩的幻想的翅膀,更加強了《離騷》的浪漫主義氣韻。比、興手法的運用,在《離騷》中是非常多見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詩人品質的高潔,以男女關系比喻君臣關系,以駕車馬比喻治理國家等。 《離騷》的形式來源於楚國人民的口頭創作,詩人又將之加以改造,構成長篇,使之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它的語言精煉,吸收了楚國的不少方言,造句頗有特色。 《楚辭》收集戰國時代楚國屈原、宋玉等人的詩歌,西漢劉向輯,東漢王逸作章句。這些詩歌運用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風土人情,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
寫作年代
司馬遷在《史記·太史 公自序》中說:「屈原放逐,著《離騷》。」則當作於 放逐以後。今人對此說法不一,有說作於懷王世被疏以 後,有說作於頃襄王世被放以後,有說作於懷王末頃襄 王初,有說始作於懷王時而作成於頃襄王初,迄無定論。
創作緣由
司馬遷在《史記·屈原 列傳》中引劉安《離騷傳》說:「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 幽思而作《離騷》」;又說:「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 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 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屈 原的「憂愁幽思」和怨憤,是和楚國的政治現實緊密聯 系在一起的。《離騷》就是他根據楚國的政治現實和自 己的不平遭遇,「發憤以抒情」而創作的一首政治抒情 詩。由於其中曲折盡情地抒寫了詩人的身世、思想和境 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歷程的形象記錄,稱 它為詩人的自敘傳。
內容層次
《離騷》作為長篇巨制,所表現的思想內容是極其 豐富的。關於它的內容層次,歷來也有各種各樣的分法。 大致說來,詩的前面部分是從自己的世系、品質、修養 和抱負寫起,回溯了自己輔佐楚王所進行的改革弊政的 斗爭及受讒被疏的遭遇,表明了自己決不同流合污的政 治態度與「九死未悔」的堅定信念;中間部分是借女□ 勸告、陳詞重華,總結歷史上興亡盛衰的經驗教訓,闡 述了「舉賢授能」的政治主張,並從而引出神遊天地、 「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現了對理想的執著追求;最 後部分是在追求不得之後,轉而請靈氛占卜、巫咸降神, 詢問出路,從中反映了去國自疏和懷戀故土的思想矛盾, 而在升騰遠游之中,「忽臨睨夫舊鄉」,終於不忍心離開 自己的祖國,最後決心以死來殉自己的理想。前一部分 作為對往事的追憶,偏重於敘寫現實;後兩部分作為對未 來的探求,偏重於馳騁想像,最後則以回到現實結,束全 篇。詩中通過這樣的抒寫,塑造了具有崇高品格的抒情 主人公形象,反映了詩人實施「美政」、振興楚國的政 治理想和愛國感情,表現了詩人修身潔行的高尚節操和 嫉惡如仇的斗爭精神,並對楚國的腐敗政治和黑暗勢力 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斥責。司馬遷評論《離騷》說:「屈 原雖流放,眷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 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 中,三致志焉。」又引劉安《離騷傳》說:「《國風》 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 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 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 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 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 獲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 爭光可也。」(《史記·屈原列傳》)基本上道出了《離 騷》作為政治抒情詩的精神實質和不朽價值。屈原

汨羅江畔,滔滔清浪重重碰撞著岸邊,意欲緊擁著碣石,無奈卻濺落,墜去,隨滾滾江水東逝大海。浪聲鏗鏘,執著也毅然,不僅使人浮想翩躚想到你,屈原。你與激浪一般想攥住荊楚的疆土,楚地的鼎盛,故都的繁榮,但你找尋了一輩子,卻伴著你的綺夢葬身汨羅。

淌過亘古的江水溯游而上,在黯淡的燭光中望見了你。你無奈地脫去三閭大夫的衣胞,恨得咬牙切齒,揚起筆鋒疾書,狂嘯出你滿腹的怨恨與牢騷。昔日任左徒圖議國事,接遇諸侯的年華不再,你粲然笑顏亦鬢微霜,大楚聯齊抗秦的修明盛世漸漸地也被一心貪享貴族特權的投降派的排擠讒言所腐蝕,吞噬。回首有恨無省的往事,你便怒火中燒,恨徹心扉。但寫完橫世的《離騷》後,你卻問天長嘆,熱淚縱橫凄然望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你清楚,為了找尋理想的美政,「亦余心之所善」,它必將履行,「雖九死,其猶未悔!」

歷史重重地行進著,不曾停輟,無論多少橫屍碾死在它的車轍上。那一年,懷王聽信奸言,念私利而不顧大局,縱虎歸山而爆發了又一場殺戮。怎奈黃鍾廢棄,瓦釜雷鳴,混亂不堪的楚國大廈將傾。數十萬的將士血灑刑場,載著猩紅的幽嘆匯成了賁張的波濤。號角嘶鳴,黃沙漫天,你在風雨飄搖中舉步維艱,潸然涕下。「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目睹了遍野衰頹後,羸弱的你掩面低泣,一腔熱忱苦心化作篇篇祭文,「魂魄毅兮為鬼雄」以奠國殤。秋冬之緒風,蔽日之旌旗,在你痛碎了的心上刻盡傷痕,但你對荊楚富強的赤誠,對庶民安泰的追尋卻在累累傷痛中潛滋蔓延,汩汩噴涌。痛哭數日,你炯然的瞳仁依舊如炬,「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帝王朝代的更迭並沒使你還官,在頃襄王的殘杯冷炙旁,你找尋的夢想更像那浮浪激起的金輝薄霧,縹緲得虛無,美好得令人心碎。「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你深知仕途無望,仍死死堅守著平生找尋的綺夢,行吟江畔如墜痛淵。有人勸誡你要與世推移,你卻笑笑,笑顏如蘇世獨立的清溪,在濁水中亦不濯足而苟活。是啊,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最終,你還是懷石孑立於汨羅江畔。如血般的殘陽拉長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是猿猴啼血般的哀鳴。汨羅清清清幾許,你,屈原,找尋了一輩子清白與安泰卻終究不得志,載著汨羅清水的盪地下,夙願得以在理想中彰顯,人格得以在長眠中永生。

屈原,你找尋了一輩子,雖只展現墜江時的絢爛芳華,只泛起清漪,只留下輕息,但也足夠了,畢竟江岸的青草知曉,畢竟後代的世人為你嘆息,畢竟舉世的志士向你景慕。勿需頌「魂歸來兮」的悲吟,只求你在江底靜靜安睡,夢中一享找尋一世的歌舞昇平的頌歌。

G. <<離騷>>的簡介和主要內容

藝術特色和地位《楚辭》篇名。屈原的代表作。 370多句,2400多字,為中國古代最長的政治抒情詩。王逸《楚辭章句》題作 《離騷經》,宋代洪興祖在《楚辭補注》中指出:「蓋後 世之士祖述其詞,尊之為經耳。」也有人稱之為《離騷 賦》,或簡稱《騷》。自漢迄南北朝,《離騷》又常被 舉作屈原全部作品的總稱。在文學史上,還常以「風」、「騷」並稱,用「風」來概括《詩經》,用「騷」來概 括《楚辭》。《離騷》中詩人用了許多比喻,無情地揭露了統治集團的丑惡,抨擊了他們的姦邪、縱欲、貪婪、淫盪和強暴。同時,他也塑造了堅持正義、追求真理、不避艱難、不怕迫害、熱愛鄉土和人民的人物形象。
離騷》是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浪漫主義抒情詩,詩中無論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還是一些事物特徵的描繪,詩人都大量採用誇張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神話傳說的充分運用,展開了多彩的幻想的翅膀,更加強了《離騷》的浪漫主義氣韻。比、興手法的運用,在《離騷》中是非常多見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詩人品質的高潔,以男女關系比喻君臣關系,以駕車馬比喻治理國家等。
《離騷》的形式來源於楚國人民的口頭創作,詩人又將之加以改造,構成長篇,使之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它的語言精煉,吸收了楚國的不少方言,造句頗有特色。 《楚辭》收集戰國時代楚國屈原、宋玉等人的詩歌,西漢劉向輯,東漢王逸作章句。這些詩歌運用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風土人情,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
《離騷》是屈原被貶後寫出來的。本詩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定地位,因此詩人也稱「騷人」。 風:《詩經》,《國風》的現實主義源頭
騷:浪漫主義源頭《離騷》作者介紹
屈原(約公元前339—約前278),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紀,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廣泛紀念。
屈原的身世記載屈原身世的材料,以《史記·屈原列傳》較早而具體。司馬遷之前,賈誼在貶謫長沙途經湘水時,曾作賦以吊屈原。文中引用了屈原《離騷》及《九章》中的一些篇章,轉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與《史記》所載完全契合。和司馬遷同時代而年輩稍早的有東方朔作《七諫》,庄(東漢人避諱作嚴)忌作《哀時命》,都是摹仿屈原的作品,文中所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也與《史記》所述相接近,所以《史記》所載屈原事跡是基本可信的。當然,傳中也有偶然失敘或史實錯記之處。
近代少數學者對屈原的存在表示懷疑的說法是缺乏根據的。 《屈原列傳》說屈原名平,字原。而《離騷》中則自稱名正則,字靈均,這是前者的轉寫化名。「正則」與「靈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義。
關於屈原的出生年月日,《離騷》中自述:「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對此有不同解釋,大致可分兩說:一是王逸說,他認為「攝提」是「攝提格」的省稱,屈原生於「太歲在寅,正月始春,庚寅之日」,即寅年寅月寅日;二是朱熹說,他認為「攝提」是天上星座名,並不說明什麼年份,兩句只是說屈原生於寅月寅日,但年份不明。二說之中,王逸說更為流行,但因所據歷法不同,結論各異。浦江清推定屈原於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正月十四日生,這一結論較為精細。
屈原的遠祖是顓頊高陽氏,應是夏氏族的一部分。據《史記·楚世家》說,高陽氏六代孫名季連,是楚的創業始祖,姓。周成王時,季連的曾孫熊繹受封於楚,居丹陽(今湖北秭歸),傳至熊通(一作達),就是楚武王。其子瑕,封采邑於屈,子孫就以屈為氏,所以屈是楚國姓的分支。自春秋以來,屈姓歷世都擔任楚國的顯要職位,擔任高級官職莫敖的有屈重、屈完、屈盪(前後兩見)、屈到、屈建、屈生等,多半是父子相傳。
屈原的父親,《離騷》中稱其名為伯庸,可能也是化名。另外,傳說中屈原還有一姊。
屈原所得姓的屈地,今已很難確指在何處。屈原故里只能據漢以後各家之說來推斷,諸說中以丹陽秭歸的傳說為最多。丹陽即楚始封之地。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引袁山松《宜都記》說:「秭歸,蓋楚子熊繹之始國而屈原之鄉里也,原田宅於今具存」,「秭歸縣東北數十里有屈原舊田宅,雖畦堰縻漫,猶保原田之稱也。縣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為室基,名其地曰樂平里。宅之東北六十里有女媭廟,搗衣石猶存。」這是漢魏以來關於屈原故里的最具體的說法。
屈原的政治活動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重要政治家。他的一生在激烈復雜的政治斗爭中度過。了解他的政治活動經歷,是研究屈原思想和文學成就的重要前提。
自屈瑕任莫敖後,這個職位幾乎全由屈氏子孫世襲。其職位僅次於令尹。《屈原列傳》說屈原曾為楚懷王左徒。據現有史料可以考知的戰國時期擔任過楚左徒的,僅屈原與春申君二人。春申君以左徒升為令尹,與楚舊制莫敖升為令尹相同。而從《屈原列傳》所載屈原在內政、外交方面擔負的職責來看,左徒亦與莫敖職位相當,可能就是春秋時代的莫敖。屈原與懷王同祖,他當左徒,是以宗親而任重臣。
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動,據《屈原列傳》所載,並用屈原作品相印證,主要有:內政方面輔佐懷王,議論國事及應對賓客,起草憲令及變法;外交方面參加合縱派與秦斗爭,兩度出使於齊。
屈原的政治活動是和當時歷史發生變革的情況相聯系的。春秋時期周王朝的統治制度已不能適應社會形勢發展的要求,諸侯國家都已自成中心,相互爭霸,楚國的形勢與中原各國有相似之處,並由於地理和政治上的有利條件,發展成新興大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先後實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經過長期兼並,形成了七雄並峙的新局面,其中又以秦、楚為最強。
屈原輔佐楚懷王,正在七雄激烈爭斗之時。屈原起初很受懷王信任重用,懷王讓他「造為憲令」,即主持國家政令的起草、宣布等事項。「憲令」涉及推行變法之事。楚國在悼王時,已有吳起變法的先例。懷王初年,也想有一番作為,曾爭到合縱之長,因而屈原希望變舊更新,一度受到懷王的支持。可是,楚國的變法本來就不夠徹底,政權主要掌握在貴族重臣手中,他們為了保持個人祿位而反對變法。
當時楚國朝廷中佞臣充斥,與屈原同列的有上官大夫。他心懷嫉妒,與屈原爭寵,屈原起草憲令未定,上官大夫欲奪其稿,屈原不予,他就向懷王進讒言,說:「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懷王庸懦昏聵,不加辨明,就怒疏屈原。屈原的被疏遠,根本原因在於他的政治改革計劃觸犯了貴族利益,遭到舊貴族們的中傷打擊。
屈原和舊貴族集團的斗爭,還表現在對外政策上。屈原分析了當時形勢,堅決主張聯合齊國、抗擊秦國的策略,這是對楚國有利的正確策略,懷王曾採納他的主張,並派他出使齊國。屈原被疏遠後,秦國派張儀出使楚國,以土地誘惑楚懷王。目光短淺的懷王就改變了對外政策,採取絕齊親秦方針,結果使楚國在政治上、外交上吃了大虧。懷王惱怒,又輕率出兵伐秦。由於沒有齊國的支援,被秦國打得大敗,還喪失了漢中之地。在危殆的形勢下,屈原曾被懷王再次派往齊國,以圖修復兩國交好。但不久,秦昭王又提出秦楚兩國聯姻,要與楚王會面,屈原諫阻說:「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無行!」懷王之子子蘭卻勸懷王去秦,說:「奈何絕秦歡?」懷王終於去了秦國,果然被扣留,最後客死於秦。當時屈原已被逐出朝廷,流放到漢北地區。
楚懷王死了以後,長子頃襄王繼位,以其弟子蘭為令尹。當時,楚國人都責怪子蘭勸懷王入秦的過錯,所以,屈原受到廣泛的同情。但子蘭非但不思其過,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頃襄王誹謗屈原。頃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區。大約此時郢都在庄暴郢之後,「百姓震愆」,「民離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鄉而就遠。輾轉流離在沅、湘一帶大概有九年之久。他遠離故國,又無職位,對於國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嘆而已。於是,他又慢慢地順著沅江,向長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遠游、求賢又不成,這時他「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後,在無可奈何之際,他自沉於汨羅江中,以明其忠貞愛國之懷。
除左徒外,屈原還曾擔任過「三閭大夫」一職。三閭即楚宗室昭、屈、景三姓聚居之所,三閭大夫應當就是春秋、戰國以來晉、魯等國的公族大夫,職務是管理宗族事務,教育貴族子弟,漢代的宗正與之相當。屈原之為三閭大夫,肩負著教育宗族胄子的重任。這在《離騷》中有很清楚的表述:「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冀枝葉之峻茂兮,願竢時乎吾將刈。」他為培養後備人材付出了大量心血,但結果卻是「蘭芷變而不芳,荃蕙化而為茅」,他辛勤培育的一批人,竟變成了反對自己的敵對力量,使他感到極大的苦痛。
屈原的思想和創作屈原學識淵博。他對天文、 地理、禮樂制度、周以前各代的治亂興衰和一些重要的歷史傳說,都很熟悉;對於春秋以來各大國的歷史和一些重要人物,也很了解;而對楚國先王的創業史,尤為精熟。在這廣闊的領域里,他總結了許多經世治平之理,提出了深刻的見解。在屈原的作品中,隨處都表現出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感情。

H. 屈原寫離騷的背景故事

關於《離騷》的創作年代,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里說:「屈原放逐,著《離騷》。」據此則當作於屈原放逐之後。今人對此說法不一,有說作於楚懷王時屈原被疏遠以後,還是作於楚頃襄王時屈原被流放以後,有說作於懷王末頃襄王初,有說始作於懷王時而成於頃襄王初,迄無定論。

關於《離騷》的創作緣由,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引劉安《離騷傳》說:「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又說:「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屈原的「憂愁幽思」和怨憤,是和楚國的政治現實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離騷》就是他根據楚國的政治現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發憤以抒情」而創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詩。由於其中曲折盡情地抒寫了詩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歷程的形象記錄,稱它為詩人的自敘傳。

(8)離騷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離騷》《天問》《九歌》可以作為屈原作品三種類型的代表。《九章》《遠游》《卜居》《漁父》《招魂》《大招》,其內容與風格可與《離騷》列為一組,大都是有事可據,有義可陳,重在表現作者內心的情愫。《離騷》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其中閃耀著鮮明的個性光輝,是屈原全部創作的重點。

《天問》是屈原根據神話、傳說材料創作的詩篇,著重表現作者的學術造詣及其歷史觀和自然觀。《九歌》是楚國祀神樂曲,經屈原加工、潤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發和環境氣氛的描述上,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並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顯示了南楚文學傳統的痕跡。《離騷》一組,《九歌》一組,構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風格。

屈原作品和神話有密切關系。許多虛幻的內容就是承襲神話發展而來的。屈原又是關注現實的詩人,作品裡反映了現實社會中的種種矛盾,尤以揭露楚國的黑暗政治最為深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離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屈原

I. 離騷是怎樣的故事

《楚辭》篇名。屈原的代表作。 370多句,2400多字,為中國古代最長的政治抒情詩。王逸《楚辭章句》題作 《離騷經》,宋代洪興祖在《楚辭 米芾手書《離騷》補注》中指出:「蓋後 世之士祖述其詞,尊之為經耳。」也有人稱之為《離騷 賦》,或簡稱《騷》。自漢迄南北朝,《離騷》又常被 舉作屈原全部作品的總稱。在文學史上,還常以「風」、「騷」並稱,用「風」來概括《詩經》,用「騷」來概 括《楚辭》。《離騷》中詩人用了許多比喻,無情地揭露了統治集團的丑惡,抨擊了他們的姦邪、縱欲、貪婪、淫盪和強暴。同時,他也塑造了堅持正義、追求真理、不避艱難、不怕迫害、熱愛鄉土和人民的人物形象。
《離騷》是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浪漫主義抒情詩,詩中無論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還是一些事物特徵的描繪,詩人都大量採用誇張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神話傳說的充分運用,展開了多彩的幻想的翅膀,更加強了《離騷》的浪漫主義氣韻。比、興手法的運用,在《離騷》中是非常多見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詩人品質的高潔,以男女關系比喻君臣關系,以駕車馬比喻治理國家等。
《離騷》的形式來源於楚國人民的口頭創作,詩人又將之加以改造,構成長篇,使之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它的語言精煉,吸收了楚國的不少方言,造句頗有特色。 《楚辭》收集戰國時代楚國屈原、宋玉等人的詩歌,西漢劉向輯,東漢王逸作章句。這些詩歌運用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風土人情,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
《離騷》是屈原被貶後寫出來的。本詩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定地位,因此詩人也稱「騷人」。
風:《詩經》,《國風》的現實主義源頭
騷:浪漫主義源頭《離騷》

J. 屈原的歷史故事

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回法度,舉賢任能,答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郁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其作品文字華麗,想像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閱讀全文

與離騷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