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姓路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姓路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3-05 00:36:55

㈠ 歷史上姓陸的有那些偉人

陸隴其:平湖人,清代著名學者,與陸世儀並稱「二陸」,學宗程朱,反對王守仁的「致良說」,以「居敬窮理」為主。 陸心源:浙江吳興人,清代藏書家,他收藏了兩百本宋朝的珍善本書,因藏書揚名於天下。著有《潛園總集》。 陸廣:元代著名畫家,吳人。 陸游:山陰人,南宋時著名的詩人。曾在朝廷任官,在政治上堅決抗金,主張充實軍備。晚年退居家鄉,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變。一生中創作了很多詩歌,現存的有9000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生活疾苦,批判當時統治集團的屈辱求和,風格渾雄豪放,表現出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感情。《關山月》、《書憤》、《農家嘆》、《示兒》均為傳世名作。 陸羽:復州竟陵人,唐代著名的茶道專家,為人詼諧風趣,閉門著述,不願為官,一度靠做零工維持生計,與女詞人李季蘭友誼頗深。一生的嗜好是喝茶,是當時品茶的最高權威。人稱「茶神」。 陸小鳳:古龍原創的虛構人物,一個傳說中有四條眉毛的人。 陸賈:西漢著名政治家、辭賦家,他自從漢高祖定天下以後,常作為說客出使諸侯。力主提倡儒學,「行仁義,法先勝」,並輔以黃老的「無為而治」的思想,作為地主階級的統治工具,對漢初政治曾起過較大影響。 陸遜:三國吳國名將,善謀略,出謀擊敗關羽,後水攻大敗劉備,因戰功顯赫而官至丞相。 陸機:西晉著名文學家,陸遜之孫,官至河北大都督,後被司馬穎所殺,著有《陸士衡集》。 陸雲:西晉著名文學家,陸遜之孫,官至清河內史,與陸機並稱「二陸」,著有《陸士龍集》。 陸俟: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名將,五百壯士鎮長安,平定了安定盧水劉超等聚黨萬余叛軍。 陸皓東:(1867-1895) 清末廣東香山人,原名中桂,字獻香。初於上海學習電報技術,歷充電報翻譯生、領班。光緒二十年隨孫中山赴天津上書李鴻章。後南下武漢,觀察長江流域形勢。次年,與孫中山組香港興中會機關,謀於廣州起義。因遭告密被捕,不屈遇害。 陸德明:(約550-630) 唐蘇州吳人,名元朗,以字顯。善言玄理,通曉經學。歷仕陳、隋,為國子助教。入唐,為秦王府文學館學士,拜國子博士。曾以五六年之力,集漢魏六朝音切二百三十餘家,又采諸儒訓詁,辨正異同,考鏡源流,撰成《經典釋文》,開唐人義疏先河》。 陸小曼:(1903-1965) 女。江蘇武進(常州)人(生於上海)。小名小眉。1920年以父母之命嫁與王賡,後因志趣不合離異。1926年與徐志摩結合。擅繪畫、演京劇。解放後,任職上海中國畫院、文史館,又任市府參事室參事。編有《愛眉小札》,與徐合作《卞昆岡》等。父陸定。 陸定一:(1906- ) 江蘇無錫人。筆名定一。上海交通大學畢業。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共青團區委書記,團中央委員、宣傳部長,少共國際執行委員會委員,共青團駐少共國際代表,紅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長,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等。後任中共第七、八、十一屆中央委員,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等職。二十年代起,在《洪水》半月刊發表作品,有《五卅節的上海》等。後見《文藝陣地》、《八路軍軍政雜志》、《群眾》等刊,有《晉東南軍中雜記》等文。 陸蠡:(1908-1942) 浙江天台人。原名考源、聖泉。作家。1926年入杭州之江大學本科。次年秋轉入上海勞動大學工學院機械工程系,1931年畢業。後到福建泉州平民中學任理化教員。平素喜歡科學與文藝,精通英、法語,兼熟日、俄文及世界語,業余致力翻譯與寫作,與吳朗西等創辦泉州語文學社。1935年加入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與巴金、靳以、麗尼等共同負責編輯工作。1937年創辦《少年讀物》半月刊,任主編。太平洋戰事爆發,自千奮勇,信留學生上海主持工作。後被日本憲兵查抄、拘留受嚴刑折磨而犧牲。著有《海星》、《竹刀》、《囚象記》、《陸蠡散文集》,譯有《葛萊齊拉》、《羅亭》、《煙》、《希臘神話》、《魯濱遜飄流記》、《寓言詩》等。 陸征(徵)祥(1872—1949),字子欣,上海人,畢業於廣方言館和同文館,隨清朝駐俄、德、奧、荷四國欽差大臣許景澄在駐俄使館任翻譯,此後即一直在外交界服務,成為中國第一代職業外交家。

㈡ 中國歷上有沒有姓路名人

姓氏來源
遠古帝嚳高辛氏之孫玄元,有功於唐堯,受封為路中侯,其後子孫便以路為姓,世代相傳。
歷代名人
路博德——漢朝平州人。以右北平大守從西漢名將霍去病去打匈奴,吃苦耐勞,殺敵勇猛,屢立戰功,被朝廷封為符離侯。
路敬淳——唐朝臨清人。少有志學,足不履門。居親喪,倚廬不出者三年。後舉為進士,遷崇賢館學士。奉詔編輯慶郵儀典,又著《姓略》、《衣冠系錄)等書。唐初姓譜學,唯敬淳名家,後有撰次者皆本之路氏。
路友於——名汝悌,字友於。山東諸城人。赴日本留學,入東京早稻田大學。後因病歸國,嗣任北京《益世報》編輯。民國12年加入中國國民黨。後被張作霖逮捕遇,年32歲。
路全傑 醫療大師路博德——漢朝平州人。以右北平大守從西漢名將霍去病去打匈奴,吃苦耐勞,殺敵勇猛,屢立戰功,被朝廷封為符離侯。路敬淳——唐朝臨清人。少有志學,足不履門。居親喪,倚廬不出者三年。後舉為進士,遷崇賢館學士。奉詔編輯慶郵儀典,又著《姓略》、《衣冠系錄)等書。唐初姓譜學,唯敬淳名家,後有撰次者皆本之路氏。
路友於——名汝悌,字友於。山東諸城人。赴日本留學,入東京早稻田大學。後因病歸國,嗣任北京《益世報》編輯。民國12年加入中國國民黨。後被張作霖逮捕遇,年32歲。

㈢ 歷史上的路姓名人

路 雄:陽平人,北魏大將。因從軍征伐立下大功,官至伏波將軍,奉車都尉。
路 隋:陽平人,唐代大臣。舉明經第。歷遷左補闕、侍講學士、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文宗時,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同宰相),監修國史。後出任鎮海軍節度使。有《平淮西記》。
路 岩: 魏州冠氏人,唐代大臣。進士出身,歷遷屯田員外郎、翰林學士,以兵部郎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居位八年,累進左僕射。後與韋保衡交惡,被流放儋州,並賜死。
路 皋:並州(今山西省太原)人,宋代畫家。善畫駱駝,醉後數筆,頗具生意,時稱河東三絕之一,兼長畫鬼神。
路 彬:晉陽(今山西省太原)人,南宋官吏。任廣西提刑時,明察秋毫,杜絕冤獄,後又為民請命,減去部分過於沉重的賦稅。官至刑部侍郎。
路 振:永州祁陽(今屬湖南省),宋代大臣、學者。五歲通《孝經》、《論語》。後進士及第,曾任太常博士。文辭為名家所稱道,著有《九國志》。
路 迎:山東汶上人,明代大臣。正德三年進士,授南京兵部主事。歷知襄陽、松江、淮安三府,治稱第一。累官至兵部尚書。
路 亨:太平府當塗(今屬安徽省)人,明代官吏。曾任安溪知縣,居官清廉,尤重視學校。路如瀛:山西陵川人,明代官吏。崇禎時任臨清同知。後清兵攻破臨清路博德城,被亂兵所殺。
路溫舒:巨鹿東里人,西漢文士。少年牧羊,稍長成為獄中小吏,學律令,轉為縣獄史。後習《春秋》,學識漸博,舉孝廉,為山邑丞。後升廷尉奏曹掾,宣帝即位後,他上書反對酷刑,主張尚德緩刑,官至臨淮太守,治有異跡,卒於官。其文以《尚德緩刑書》較著名。
路博德:西河平州人,西漢將領。以右北平太守從霍去病徵伐匈奴有功,漢武帝封其為邳離侯。後又征伐南越立下大功。太初元年,因兒子犯大逆不道罪,影視劇中的路淑媛被革去爵位,降為強弩都尉。
路淑媛:南朝宋丹陽建康(今江蘇省南京)人,以色貌入選宋文帝後宮。生劉駿(孝武帝),拜淑媛。孝武即位後,尊為皇太後。因明帝幼失生母,被其撫養長大,明帝即位後,尊其為崇憲太後。
路嗣恭:京兆三原(今屬陝西省)人,唐代大臣。任神烏令時,唐玄宗認為其治績為天下最,可嗣漢時魯恭,故賜現名,歷遷渭南令、朔方節度留後、檢校刑部尚書、江西觀察使,以善於治理財賦著稱。後拜兵部尚書、東都留守。
路敬淳:唐朝臨清人。少有志學,足不履門。居親喪,倚廬不出者三年。後舉為進士,遷崇賢館學士。奉詔編輯慶郵儀典,又著《姓略》、《衣冠系錄)等書。唐初姓譜學,唯敬淳名家,後有撰次者皆本之路氏。
路友於:名汝悌,字友於。山東諸城人。赴日本留學,入東京早稻路友於田大學。後因病歸國,嗣任北京《益世報》編輯。民國十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後被張作霖逮捕遇害,享年32歲。

㈣ 姓路的歷史名人

一、姓氏源流
路(Lù)路姓源出有六:
1、出自姬姓,為黃帝後裔。據《唐太原令路公碑》、《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曾孫帝嚳之孫曰玄元,因功封於路中,歷虞夏稱侯,子孫以國為氏。
2、出自姜姓,為炎帝後裔。據《元和姓纂》所載,黃帝封炎帝庶子於潞地(今山西省長治一帶),春秋時有潞子嬰兒,其後以封地為氏,後去三點水為路姓。
3、出自妘姓,為陸終後裔(其實亦為黃帝後裔)。據《困學紀聞》與《姓考》所載,黃帝裔孫陸終,第四子名求言(一名鄶子),受封於路,子孫以路為姓。
4、以縣名得姓。據《姓氏急就篇注》所載,路,原作潞,初為水名,後為縣名(故城在今北京市通縣東八里),居者有以縣名為氏者。
5、出自隗姓,炎帝之裔。黃帝封炎帝之裔於路,即春秋時赤狄潞子(今山西省潞城一帶),國人稱潞氏,後滅於晉,子孫以國為氏(疑與姜姓同源)。潞又寫作路,也稱路氏。
6、出自他族。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沒路真氏後改為路姓;今滿、侗、景頗等民族亦有此姓。
★★★得姓始祖:玄元。黃帝子名玄囂,玄囂生子帝嚳,即高辛氏。帝嚳有子摯,摯生子玄元,在唐堯時為部落首領,後玄元因功被封為路中侯,歷經虞舜時期和夏朝,一直為侯爵,其子孫以國為氏,稱路姓。並尊玄元為路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路姓源起十分龐雜,在兩漢時期見諸史冊之路姓已經十分搶眼,如有巨鹿東里(今河北平鄉西南)人路溫舒,漁陽(今北京密雲)人路人,蜀郡(治今四川成都)人路建,陳留(治今河南開封)人路粹,太原(今屬山西)人路佛……。可見在此際,路姓已分布於今河北、北京、河南、山西等北方大地,並且已有路姓落籍四川。魏晉南北朝時期,路姓繁衍得依舊興盛,尤其在今河南省境,路姓就出現了五個郡望:即襄城郡、陳留郡、河南郡、內黃縣、潁川郡。表明在今河南之襄城、開封、洛陽、內黃、禹縣一帶路姓人枝繁葉茂,風光顯赫。除此之外,路姓人在今河北大名、寧夏固原、陝西西安一帶也形成大的聚落,並且人丁興旺,一直延續到隋唐兩朝。尤可一提的是繁衍在今河北大名的路姓人,在此際竟現於史,名人不斷。當然,此際劇烈的社會動盪,也導致數量眾多的路姓人取道南下江南,並且在今浙江金華一帶形成路姓東陽郡望。隋唐時代,路姓上述郡望依舊興盛,並且以陽平等路姓郡望為中心擴展至今山東境內,如唐代宰相路岩為魏州冠氏(今山東冠縣)人,其家族在當地頗具盛名,世代顯貴,而且人口繁衍興盛,後路岩因故被貶嶺外,其子避地湖南,住永州祁陽,當為路姓入湖南之始。宋時,其後路振由永州祁陽徙居潭州湘潭(今屬湖南)。明初,山西路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南、河北、山東、天津等地。此後至清,路姓由於仕宦、謀生、避災等原因散居全國各地。如今,路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河北、山東、安徽、河南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之路姓約佔全國漢族路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一。路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五十一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七。
三、歷史名人
路 雄:陽平人,北魏大將。因從軍征伐立下大功,官至伏波將軍,奉車都尉。
路 隋:陽平人,唐代大臣。舉明經第。歷遷左補闕、侍講學士、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文宗時,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同宰相),監修國史。後出任鎮海軍節度使。有《平淮西記》。
路 岩: 魏州冠氏人,唐代大臣。進士出身,歷遷屯田員外郎、翰林學士,以兵部郎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居位八年,累進左僕射。後與韋保衡交惡,被流放儋州,並賜死。
路 皋:並州(今山西省太原)人,宋代畫家。善畫駱駝,醉後數筆,頗具生意,時稱河東三絕之一,兼長畫鬼神。
路 彬:晉陽(今山西省太原)人,南宋官吏。任廣西提刑時,明察秋毫,杜絕冤獄,後又為民請命,減去部分過於沉重的賦稅。官至刑部侍郎。
路 振:永州祁陽(今屬湖南省),宋代大臣、學者。五歲通《孝經》、《論語》。後進士及第,曾任太常博士。文辭為名家所稱道,著有《九國志》。
路 迎:山東汶上人,明代大臣。正德三年進士,授南京兵部主事。歷知襄陽、松江、淮安三府,治稱第一。累官至兵部尚書。
路 亨:太平府當塗(今屬安徽省)人,明代官吏。曾任安溪知縣,居官清廉,尤重視學校。路如瀛:山西陵川人,明代官吏。崇禎時任臨清同知。後清兵攻破臨清城,被亂兵所殺。
路溫舒:巨鹿東里人,西漢文士。少年牧羊,稍長成為獄中小吏,學律令,轉為縣獄史。後習《春秋》,學識漸博,舉孝廉,為山邑丞。後升廷尉奏曹掾,宣帝即位後,他上書反對酷刑,主張尚德緩刑,官至臨淮太守,治有異跡,卒於官。其文以《尚德緩刑書》較著名。
路博德:西河平州人,西漢將領。以右北平太守從霍去病徵伐匈奴有功,漢武帝封其為邳離侯。後又征伐南越立下大功。太初元年,因兒子犯大逆不道罪,被革去爵位,降為強弩都尉。
路淑媛:南朝宋丹陽建康(今江蘇省南京)人,以色貌入選宋文帝後宮。生劉駿(孝武帝),拜淑媛。孝武即位後,尊為皇太後。因明帝幼失生母,被其撫養長大,明帝即位後,尊其為崇憲太後。
路嗣恭:京兆三原(今屬陝西省)人,唐代大臣。任神烏令時,唐玄宗認為其治績為天下最,可嗣漢時魯恭,故賜現名,歷遷渭南令、朔方節度留後、檢校刑部尚書、江西觀察使,以善於治理財賦著稱。後拜兵部尚書、東都留守。
路敬淳:唐朝臨清人。少有志學,足不履門。居親喪,倚廬不出者三年。後舉為進士,遷崇賢館學士。奉詔編輯慶郵儀典,又著《姓略》、《衣冠系錄)等書。唐初姓譜學,唯敬淳名家,後有撰次者皆本之路氏。
路友於:名汝悌,字友於。山東諸城人。赴日本留學,入東京早稻田大學。後因病歸國,嗣任北京《益世報》編輯。民國十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後被張作霖逮捕遇害,享年32歲。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陽平郡:治所在元城(今河北省大名東)。
陳留郡:治所在陳留(今河南省開封東南)。
襄城郡:治所在今河南省襄城。
安定郡:治所在高平(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
東陽郡:治所在長山(今浙江省金華)。
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省洛陽東北)。
內黃縣:治所在今河南省內黃。
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省西安西北)。
潁川郡: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省禹縣)。
2、堂號
路姓的主要堂號有:「五金堂」、「陽平堂」等。
============================================================
【路姓宗祠通用對聯】
〖路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湘潭博士;
荊溪孝廉。
——佚名撰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學者路振,字子發,湘潭人。五歲通《孝經》、《論語》。進士出身,曾任太常博士。文辭為名輩所稱,有《九國志》。下聯典指清代畫家路學宏,字慕堂,乾隆辛卯孝廉。工設色花卉。
緩刑尚德;
涉史通經。
——佚名撰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路溫舒上書宣帝,宜尚德緩刑,帝嘉其言,屢遷其官。下聯典指唐·路泌通五經,官至戶部郎中。
內典世澤;
冀國家聲。
——佚名撰路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唐·路嗣恭,大歷中以江西觀察使詔兼嶺南節度使,封冀國公。
五金花帖;
百粵縻纓。
——佚名撰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路振事典。下聯典指西漢·路博德事典。
-----------------------------------------------------------------
〖路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南式大學士;
仲略好尚書。
——佚名撰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鎮海節度使路隋,字南式,陽平人。曾任左補闕,史館修撰,以鯁亮稱。文宗時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門下侍郎、宏文館大學士。下聯典指後魏車都尉路雄,字仲略,清淵人。以軍功為給事中,孝文帝稱他為好尚書才郎。後遷伏波將軍。
-----------------------------------------------------------------
〖路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本乃嶔巇摩皓月;
偏為路地騁良騏。
——姚瑩撰路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當代楹聯家姚瑩(原名成玉,吉林白城人)給當代詩人、《滿族文學》主編路地的題贈聯。
-----------------------------------------------------------------
〖路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尚德緩刑,書陳尉掾;
通經涉史,望重郎官。
——佚名撰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代臨淮太守路溫舒,字長君,巨鹿人。通《春秋》經義,曾為獄小吏,刻苦學習律令,轉為縣獄史。後舉孝廉,官至廷尉奏曹掾、臨淮太守。宣帝時,上書言「宜尚德緩刑」,「省法制,寬刑罰」,反對刑訊逼供,並提出廢除誹謗罪,以便廣開言路。下聯典指唐代陽平人路泌,字安期,博通五經,舉止端莊而寡言,以孝悌聞名。建中末年為長安尉,德宗在奉天時,他曾跟在身邊,後向奉天行營副元帥渾瑊獻計,被用為副元帥判官。
尚德緩刑,用匡時政;
仁民近物,加惠生靈。
——佚名撰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代臨淮太守路溫舒,宣帝時,上書言「宜尚德緩刑」,帝善其言。下聯典指宋代紹光間廣東提刑路彬和事典。時夏稅折布錢太重,彬奏乞鷁免。後去任,民攀留不舍。
近汶上,遠內黃,氣鍾玉女銅峰,從此奠安宏衍緒;
漢將軍,唐宰相,書讀緩刑尚書,只期忠厚永傳家。
——徐芝田撰路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江蘇省宜興市路氏宗祠聯。
【中國人民解放軍路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路揚少將
路揚(1917-2001),原名路天庚,河北省臨城縣人。1937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任地方工作團員、縣委秘書,八路軍129師先遣支隊2團政治處主任,支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冀中軍區第10軍分區政治部幹部教育科科長、宣教科科長,冀中軍區教導團政治處教育幹事,晉察冀軍區陸軍中學教育股股長,冀中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部員,《前線報社》社長等職,先後參加了河北安次調和頭戰斗、十分區神堂戰斗、辛戊戰斗和百團大戰。
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冀中軍區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晉察冀軍區3縱政治部宣傳部部長,第19兵團第63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參加了百團大戰和石家莊、平津、太原、蘭州等戰役,為保障戰役戰斗勝利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兵團兼陝西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部長。1951年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9兵團政治部宣傳部部長、第63軍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53年10月起先後任軍委辦公廳總長辦公室主任,軍委辦公廳副主任,國防部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秘書長、副主任兼秘書長,軍委辦公廳主任,河南省軍區政治委員。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勛榮譽章。2001年6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路遐少將
路遐(1909-1998),遼寧省開原縣人。1937年參加八路軍,入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政治部敵工部幹事,晉察冀軍區司令部作戰參謀、軍事教育科科長,第4團參謀長,第10軍分區參謀長。參加了百團大戰。
解放戰爭時期,任遼北昌圖縣保安團團長,嫩江軍區副參謀長,西滿軍區參謀處處長,東北民主聯軍2縱4師參謀長,東北軍政大學訓練部副部長,中南軍政大學訓練部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訓練部研究室編輯主任、教務部部長、軍事科學研究部研究室主任。1960年畢業於高等軍事學院基本系,後任高等軍事學院工程兵教研室主任、訓練部副部長、副教育長,成都軍區副參謀長。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8年因病逝世,享年89歲。
【中國人民解放軍路姓當代將軍生平簡介】
路寶銀少將
路寶銀(1929.10-2001),山西省武鄉縣人。1939年10月參加八路軍,194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歷任八路軍戰士,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政治指導員、營政治委員、大隊政治委員。坦克學校政治部副主任,某師副政治委員、師政治委員,軍政治部副主任,軍副政治委員,解放軍青海省軍區政治委員等職。
1955年被授予大尉軍銜。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90年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勛榮譽章。2001年因病逝世,終年72歲。

㈤ 路姓氏的歷史上做過的大事有哪些

一、路姓源於姬姓(高辛氏),出自遠古帝嚳之孫玄元的封地路中,史屬回於以封邑名字為答氏。據籍《唐太原令路公碑》、《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玄元為黃帝的後裔。 二、路姓名人有:北魏大將路雄、唐代大臣路岩、宋代畫家路皋、南宋官吏路彬、西漢將領路博德、革命家路遐、專家路甬祥等人。

㈥ 姓路的名人有哪些

路姓——姓氏來源(聚集地、家譜、歷史名人)

姓氏起源

1、遠古帝嚳高辛氏之孫玄元,有功於唐堯,受封為路中侯,其後子孫便以路為姓,世代相傳。
2、出自姬姓,以國為氏。據《唐書.宰相世系表》雲:帝摯子玄元, 堯時於中路。夏代為侯國,子孫以國為「路」氏。
3、出自姜姓。據《元和姓纂》所載,春秋時有潞子國,在今(唐代)上黨潞縣,子孫以路為氏。參看「潞」氏條。又《姓氏急就篇注》雲:「路」,水名(即今山西濁漳河),因以為縣(即潞縣),居者氏焉。
4、為古代鮮卑族復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雲: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三字姓「沒路真」氏,進入中原後改為路氏。

聚集地( 遷徙分布)

路姓始祖的繁榮滋長於潞子一帶,已經有了悠長的5000年時間,他們當初是由於潞水之名而得姓,潞水卻由於路姓人士的世代綿延而聞名,兩者之間,關系密切異常。
源自上古炎帝神農氏的路氏,到了1100多年以前的唐憲宗元和年間(姓纂系此時之作),便已經從山西潞水的老家,逐漸遷到了陝西的陽平、安定,以及河南的襄城、陳留等地,可見得路姓子孫的播遷,也跟其他許多古老的姓氏一樣,是自北而南,然後遍及於全國各地的。
不過,我國後世的路氏,並非僅僅只有源自炎帝神農氏的一支,他們的組成份子較多,有的是帝嚳高辛氏的後裔,有的來自五胡亂華時期的外族,有的則是滿洲旗人的後代,至少有5種不同的來源。
這個集天下精英於一堂的古老姓氏,很早便在我國歷史上出人頭地,漢代路溫舒和路博德的事跡足以說明。路溫舒是一位了不起的法律學家,他在1900年前的西漢宣帝之時,就主張「掃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寬刑罰,則太平之風可興」。堪稱法律之學的先知;路博德,則是漢武帝時隨霍去病六擊匈奴建立不世奇功的名將,曾被封為符離候顯達異常。

地望分布
河北大名縣,河南襄城縣,河南開封,河南洛陽市。
《姓纂》的有關路姓記載是這樣的:「炎帝之後,黃帝封其支子於潞,春秋時潞子嬰兒是也,今上黨潞縣,子孫以路為氏,望出陽平、襄城、陳留。東陽、河南。」

郡望堂號
漢置內黃郡,現在河南省內黃縣。

歷代名人
路博德——漢朝平州人。以右北平大守從西漢名將霍去病去打匈奴,吃苦耐勞,殺敵勇猛,屢立戰功,被朝廷封為符離侯。
路敬淳——唐朝臨清人。少有志學,足不履門。居親喪,倚廬不出者三年。後舉為進士,遷崇賢館學士。奉詔編輯慶郵儀典,又著《姓略》、《衣冠系錄)等書。唐初姓譜學,唯敬淳名家,後有撰次者皆本之路氏。
路友於——名汝悌,字友於。山東諸城人。赴日本留學,入東京早稻田大學。後因病歸國,嗣任北京《益世報》編輯。民國12年加入中國國民黨。後被張作霖逮捕遇,年32歲。
路振——字子發,宋代湘潭人。淳化年間(公元990 - 994年)進士,歷官太常博士,左司諫等。振文詞秀美,尤善詞,多警句。科舉時,宋太宗試《卮言日出賦》,應試者數百,名人亦有難色。時振尚不知名,然其賦典故尤豐,太宗十分贊許。
路博德——西漢西河郡平州人。任右北平太守,隨霍去病出征有功,封符離侯。後封伏波將軍,伐破南粵

㈦ 姓路的名人有哪些拜託各位大神

路姓——姓氏來源(聚集地、家譜、歷史名人) 姓氏起源 1、遠古帝嚳高辛氏之孫玄元,有功於唐堯,受封為路中侯,其後子孫便以路為姓,世代相傳。 2、出自姬姓,以國為氏。據《唐書.宰相世系表》雲:帝摯子玄元, 堯時於中路。夏代為侯國,子孫以國為「路」氏。 3、出自姜姓。據《元和姓纂》所載,春秋時有潞子國,在今(唐代)上黨潞縣,子孫以路為氏。參看「潞」氏條。又《姓氏急就篇注》雲:「路」,水名(即今山西濁漳河),因以為縣(即潞縣),居者氏焉。 4、為古代鮮卑族復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雲: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三字姓「沒路真」氏,進入中原後改為路氏。 聚集地( 遷徙分布) 路姓始祖的繁榮滋長於潞子一帶,已經有了悠長的5000年時間,他們當初是由於潞水之名而得姓,潞水卻由於路姓人士的世代綿延而聞名,兩者之間,關系密切異常。 源自上古炎帝神農氏的路氏,到了1100多年以前的唐憲宗元和年間(姓纂系此時之作),便已經從山西潞水的老家,逐漸遷到了陝西的陽平、安定,以及河南的襄城、陳留等地,可見得路姓子孫的播遷,也跟其他許多古老的姓氏一樣,是自北而南,然後遍及於全國各地的。 不過,我國後世的路氏,並非僅僅只有源自炎帝神農氏的一支,他們的組成份子較多,有的是帝嚳高辛氏的後裔,有的來自五胡亂華時期的外族,有的則是滿洲旗人的後代,至少有5種不同的來源。 這個集天下精英於一堂的古老姓氏,很早便在我國歷史上出人頭地,漢代路溫舒和路博德的事跡足以說明。路溫舒是一位了不起的法律學家,他在1900年前的西漢宣帝之時,就主張「掃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寬刑罰,則太平之風可興」。堪稱法律之學的先知;路博德,則是漢武帝時隨霍去病六擊匈奴建立不世奇功的名將,曾被封為符離候顯達異常。 地望分布 河北大名縣,河南襄城縣,河南開封,河南洛陽市。 《姓纂》的有關路姓記載是這樣的:「炎帝之後,黃帝封其支子於潞,春秋時潞子嬰兒是也,今上黨潞縣,子孫以路為氏,望出陽平、襄城、陳留。東陽、河南。」 郡望堂號 漢置內黃郡,現在河南省內黃縣。 歷代名人 路博德——漢朝平州人。以右北平大守從西漢名將霍去病去打匈奴,吃苦耐勞,殺敵勇猛,屢立戰功,被朝廷封為符離侯。 路敬淳——唐朝臨清人。少有志學,足不履門。居親喪,倚廬不出者三年。後舉為進士,遷崇賢館學士。奉詔編輯慶郵儀典,又著《姓略》、《衣冠系錄)等書。唐初姓譜學,唯敬淳名家,後有撰次者皆本之路氏。 路友於——名汝悌,字友於。山東諸城人。赴日本留學,入東京早稻田大學。後因病歸國,嗣任北京《益世報》編輯。民國12年加入中國國民黨。後被張作霖逮捕遇,年32歲。 路振——字子發,宋代湘潭人。淳化年間(公元990 - 994年)進士,歷官太常博士,左司諫等。振文詞秀美,尤善詞,多警句。科舉時,宋太宗試《卮言日出賦》,應試者數百,名人亦有難色。時振尚不知名,然其賦典故尤豐,太宗十分贊許。 路博德——西漢西河郡平州人。任右北平太守,隨霍去病出征有功,封符離侯。後封伏波將軍,伐破南粵

㈧ 歷史上「姓陸」的偉人有哪些

姓陸的第一人是公元前349年出生的陸元侯!陸元侯是陸氏的祖宗!陸元侯是戰國時期齊宣王的少子,齊緡王是陸元侯的哥哥。陸元侯原名通,字季達,因為是國君齊宣王的兒子 齊宣王便劃出一塊地給他作為食邑,這塊封地叫陸鄉,於是改姓陸,陸姓就由比而來。

陸賈
陸賈是陸元侯的第五代孫,是西漢初期的政論家辭賦家,跟從劉邦平定天下,建立漢朝,官至大中大夫。當時,趙佗在嶺南稱帝,建立南越國,劉邦原想出兵討伐,後來就派陸賈去說服。陸賈用一張嘴代替千軍萬馬,使趙陀歸順中央,漢朝便得到統一。劉邦死後,他的老婆呂後及呂氏家族專權,陸賈料不能爭便稱病退隱。但獻計於丞相陳平,團結太尉周勃,結果呂後一死,便剪除呂族勢力,擁劉恆為漢文帝,恢復劉氏天下。此時趙佗已死,南越發生變化,漢文帝請陸賈再度出山。陸賈二次往南越,獲得成功,案歸後安享晚年,不久壽終。為紀念陸賈的功跡,居粵陸氏後人在廣州惠愛路建起了"開越陸大夫祠",在西村他的駐節處立起了紀念碑和紀念亭。

陸遜
陸遜字伯言,公元一183年生,249年卒,享年62歲。陸遜陸元侯的二十二世孫,是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陸遜是一位很有謀略的儒將,後來出任荊州牧,久鎮武昌(今湖北鄂城)官位最高至丞相。陸遜的事跡《吳書》有記載。死後葬於吳近金沙庵。

陸績
陸績字公紀,三國時期的天文學家兼鬱林太守,公元187年生,219年卒,享年32歲。陸績是陸元侯的等二十一世孫,輩份比陸遜高,但出生比陸遜遲四年,是三國時期吳郡吳縣(今蘇)人。當年經魯肅等人的保薦出任鬱林(今廣西除桂林、梧州外的大部分地區)大守。在任期間,正直無私,為政清廉,深得百姓擁戴。後來任官期滿,坐船經海道還鄉時,因船上上沒什麼東西,只好用一塊兩米高、一米寬、半米厚的大石壓住船米,以減輕風浪的顛簸。這石是陸績為官清政廉明的寫照。這廉石真到今天還在,它堅立在蘇州中學校園的東南隅。陸績的行為,不辱陸氏子孫可欽可敬。陸績還博學多才,通曉天文、歷算,晚期作《渾天圖》,為我國的天文歷算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著述。可惜英年早逝,死後葬蘇州楊抱山。

陸凱
字敬風,三國時吳國吳郡人。黃武初年,(公元222年)任永興、諸暨長,多政績;繼任建武尉,雖統領軍隊,仍手不釋卷。寶鼎初年(公元266年)升為左丞相。時政事多錯誤,凱上書直言,封嘉興侯。凱一宗有二相五侯,將軍十餘人在朝,吳主孫皓曰:"盛矣!"凱曰:"君賢臣忠,國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懼,臣何敢言盛。"

陸抗
陸抗字幼節,陸元侯的二十三世孫,陸遜的次子,吳郡縣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公元226年生,274年卒,享年48歲,是三國時期吳國的名將,20歲那年,父親陸遜亡故,接過五千兵馬,任僅次於將軍職務的建武大將軍,都督西陵、信陵、夷道、樂鄉、公安各路軍事,駐樂鄉(今湖北松滋東北)鳳凰元年(公元272年),擊退晉將羊祜的進攻,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後任司馬(最高軍事長官)荊州牧。

陸機
陸機字士衡,西晉文學家,陸元侯的二十四世孫,陸遜裔孫,陸抗長子,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公元261年生,303年卒,享年42歲。少年時侯任吳國牙門將。俗語說"三國盡歸司馬懿",其實司馬懿早巳死,到三國盡滅由晉取代的時候已是公元280年的事了,由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當皇帝。那年,陸機19歲,吳國滅亡,父親陸抗己逝世六年,風光不復存在,只好在家學,潛心研究,寫出《辨亡論》等著作。多年後,與弟弟陸雲同往當時西晉的首都洛陽,造訪當朝大臣、文學家張華。當時的人說:"二陸入洛,三張減價。」但張華不計這些,力薦二人。陸機便先後出任平原內史,所以世稱「陸平原」。後來,成都王司馬穎討伐長沙王司馬義,任陸機為後將軍和河北大都督。征討失敗,宦官孟玖誣陷陸機有異志,司馬穎便殺了陸機及其兩個兒子。陸機一生最突出文學著作有,《辯亡論》、《吊魏武帝文》、《文賦》、《晉紀》、《洛陽記》等。

陸修靜
陸修靜字元德,陸元侯的二十五世遜,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公元406年生,477年卒,享年71歲。陸修靜是南朝宋的著名道士,早年棄家修道,喜歡到處游歷。元嘉未年(公元453年),在建康(今南京,當時宋的首都)賣葯,宋文帝命左僕射(高官,相當於宰相)徐湛請他入宮講道,他恃才傲物固辭而去,可見地位之高。後居廬山修道。宋明帝泰始三年(公元467年),61歲,奉召至建康,在崇虛館廣集道經,加以理,鑒定其中經戒、方葯、符圖等1228卷,分為三洞、奠定《道藏》初步基礎,並促使南方各派匯歸一派,世稱「南天師道」。所撰《三洞經書目錄》,為最早的一部道藏書目。他又編著齋戒儀范,道教儀式因此有初備。他死後,宋文帝追溢他為簡寂先生。他是研究和發展道家學說的學問家,是文化人的一種。

陸探微
吳(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出生年份不詳,約卒於公元485年,是南朝時期宋的畫家,擅長畫肖像,人物,學東晉的顧愷之;兼工蟬雀,馬匹,寫山水草木,因出初創時期,未臻成熟.明帝時,常侍從皇帝左右,多為宮廷貴族寫照,當時推為最工.後人論述他的作品筆跡周密,勁利如錐刀,對其人物造型有"秀骨清像"之評;又因筆勢連綿不斷,稱作"一筆畫";把他和顧愷之並稱"顧陸",號為"密體",以區別於南朝梁張僧繇,唐吳道子的"疏體".他的兒子陸綏,陸弘肅也擅長繪畫,是歷史上有名的畫家.

陸詞
字法言,隋代音韻學家,以「陸法言」字行於世上,今河北省臨漳(邯鄲市東南約40公里)人,生卒年不詳。官承奉郎。與劉臻,蕭該,顏之推等討論音韻,評議古今是非,南北通塞,編成一本書叫做《切韻》,共五卷,以當時洛陽音為主,酌收古音及其它方音,共193韻,是唐宋韻書的鼻祖,音韻上推為重要著作。因此,陸法言是隋代一位最出色的音韻學家。但他是陸元侯的幾代孫,為何會在河北出生等問題,因舊譜沒有記載,很難查考。

陸德明
名元朗,以「陸德明」字行於世上,陸元侯的第三十二代世孫,蘇州吳縣人,約生於公元550年,卒於630年,是唐代的經學家,訓詁學家。隋煬帝時,任秘書學士(掌管大臣奏章及起草皇帝詔書的官職),後任國子助教,協助對皇族子弟的教育工作。到了唐代,任國子博士,主管皇族子弟的教育。陳至德初(共元583年),曾集漢,魏,六朝音切,凡二百三十餘家,又採集諸儒訓詁,考證各本異同,編寫了《經典釋文》一書,這是研究中國文字,音韻及經籍版本,經學源流的重要參考書。

陸龜蒙
字魯望,唐代長洲人。隱居松江甫里,時稱甫里先生。論著頗豐,好放游江湖,自號江湖散人,或號隨天子。與皮日休友善,常唱和。朝廷曾以高士名徵召,不赴。

陸景、陸機、陸曄
陸景,字士仁,晉代吳郡吳縣人。與其弟陸機、堂弟陸曄皆以才能、品德著名,文章超群,身居高官,聲望極高,時稱河北三虎。

陸游
號放翁,字務官,宋代越州山陰縣人。歷官樞密院編修等。才華橫溢,尤長於詩,一生寫詩近萬首,題材廣泛,多清新之作,為南宋一大家。著有《劍南氏稿》等。

陸九齡
字子壽,宋代撫州金溪縣人。進士出身,官興國軍教授。與其弟九淵講學於鵝湖,史稱鵝湖學派。

陸修靜
字元德,南朝宋吳興郡東遷人。與僧人慧遠、慧永及陶潛等十八人結社於廬山東林寺,同修靜土之法,號曰白蓮社。

陸秀夫
字君實,是南宋死得轟轟烈烈的一代名巨,陸元侯第五十五代孫,陸贄第十六代孫,公元1236年生,1279年卒,享年43歲,楚州鹽城(今江蘇州省)人,自幼跟父到鎮江生活。公元1256年,他20歲,與同齡的陸文天祥同中進士,文天祥考第一,即狀元,他考第二即榜眼。初為李庭芝(南宋主戰派名臣,兩次拒絕太後投降的詔書,最後死於元中手中)幕僚。公元1276年,臨安(今杭州)陷落,時任禮部侍郎(相當於副部長),和將領蘇劉義等退到溫州。且戰且退,退到福州繼續抗擊元軍。時任左丞相,沿海邊南逃至南澳,九龍等地,最後跨過珠江口到了新會的崖山,仍然堅持抵抗。後崖被元軍攻破,仍死不投降,先讓夫人投海自盡,然後自已背著8歲的皇帝投到大海,表現了寧死不辱的崇高的民族氣節。

陸隴其
平湖人,清代著名學者,與陸世儀並稱「二陸」,學宗程朱,反對王守仁的「致良說」,以「居敬窮理」為主。

陸心源
浙江吳興人,清代藏書家,他收藏了兩百本宋朝的珍善本書,因藏書揚名於天下。著有《潛園總集》。

閱讀全文

與姓路的歷史名人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