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哪些名人是少數民族的急!
台灣女詩人席慕復容是蒙制古族人
超女何潔是彝族人,快男吉傑也是彝族
超女易慧是土家族
張惠妹是台灣卑南族(非56個民族之一) 柯岩,女,滿族,當代兒童文學作家,女詩人。 原名馮愷,原籍廣東南海
楊麗萍,雲南洱源白族人
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孛兒只斤氏,名鐵木真
七下西洋的鄭和,是回人;
著名的清官海瑞,是回人;
明末的遼東大將李成梁,是朝鮮族人;
抗倭援朝中的名將李如松,是朝鮮族人;
明末的著名學者李贄,是回人
靖難之役中建文帝一邊的名將鐵鉉,是色目人後裔;
老舍是滿族人
楊二車娜姆是摩梭族(非56個民族之一)
拉蘇榮 蒙古族,中央民族歌舞團男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政府津貼獲得著。
② 法庫的歷史名人
開國少將——趙東寰,遼寧省法庫縣人(1907-2002),遼寧省法庫縣人,1936年「西安事變」時參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他先後任人民自衛軍團長,北上挺進支隊司令員,八路軍南下支隊參謀長、副司令員,分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他指揮河北省梅花鎮軍民同前來進攻的日軍浴血奮戰,與外圍兄弟部隊里外夾攻,擊斃日寇800餘眾。隨即,他在冀中12縣組織開展游擊戰爭,參加了「百團大戰」,為創建晉冀魯豫敵後抗日根據地做出了貢獻。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縱隊參謀長、分區司令員、遼西軍區副參謀長兼後勤部長、騎兵支隊司令員、師長、副軍長等職,參加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四平保衛戰、圍困長春和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衡寶戰役,以及伏牛山和嵩山地區的大規模剿匪運動。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中南軍區人民武裝部第一副部長,華南軍政幹校校長、高級工兵學校校長、軍委軍事建築部副部長、軍委特種工程指揮部參謀長等職,為人民工兵的教育事業,為我國國防科研試驗基地和人防工程建設做出了貢獻。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中南軍區司令部軍訓處處長、人民武裝部第一副部長、華南軍政幹校校長、高級工兵學校校長、軍委軍事建築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副參謀長、特種工程指揮部參謀長、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等職,為人民工兵的教育事業,為我國國防科研試驗基地和人防工程建設做出了貢獻。他1962年畢業於高等軍事學院。趙東寰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奉系軍閥元老——楊宇霆(1886-1929) 楊宇霆原籍宋道口鎮代嶺村,原名玉亭,字凌閣(又作鄰葛)。祖父楊正榮於清同治年間攜眷逃荒關外,在遼寧省法庫縣蛇山溝村落戶。父楊永昌,母親張氏,以開大車店為生。1885年農歷七月二十日楊宇霆出生時,家境已好轉。父親靠勞動起家,認為讀書無用,因此反對宇霆上學,後經人勸說,才勉強答應他上了私塾。 入學後,啟蒙老師高先生發現他聰穎過人,刻苦好學,有過目成誦之才,怕誤了他的前程,隨將其介紹到鐵嶺縣張秀才那裡就讀,楊宇霆16歲便考中秀才。廢科舉後,由堂兄資助赴日本士官學校留學。在日本學習期間,常和於珍(後任東北軍將軍)、邢士廉(後任東北軍師長)、熙洽(後任東北軍吉林駐軍參謀長)一起談論國事,與孫中山、蔣介石、傅作義也有書信來往。回國後即步入軍界,由排長、連長,很快晉升為軍械廠廠長。他治軍嚴謹,軍紀嚴明,任少校教官時,深夜搞緊急集合訓練,總能從隊列中挑出不穿襪子的士兵當場處罰。有一次他外出歸來,哨兵聽出是他的聲音,不問口令就放他入內,結果他處罰了哨兵。張作霖非常賞識他的才幹,調他任二十七師參謀長。此後他協助張作霖逐步打開東北的政治、軍事局面,個人也隨之揚名,成為張作霖身邊的紅人,在東北有「智囊」、「小諸葛」之稱。 賈連元 賈連元(1897-1975年)奉天法庫(今遼寧省法庫縣)人。著名醫生。1927年在南滿醫學堂畢業後,留校任講師。 1929年,賈連元與同窗張柏岩等一起來到哈爾濱,曾任哈爾濱市立醫院內科主任、院長等職。1941年留學日本,獲日本國厚生省醫學博士學位。 日本投降後,他與張柏岩等自發組織了衛生系統維持會,組織醫護人員保護醫院,開展醫療工作,並出任哈爾濱市臨時政府的衛生局長兼哈爾濱第一醫院院長。1946年4月,任哈爾濱市傳染病醫院院長,同張柏岩一起為防止1947年鼠疫在哈爾濱蔓延作出了重要貢獻。 賈連元學識淵博,通曉英、日、德、法4國語言,特別是在精神病學研究、臨床治療等方面成就卓著;同時,還對癍疹傷寒、霍亂的防治進行過研究,有不少成果問世。在從事醫學教育工作中,賈連元培養了一批內科學和精神病學方面的人才。賈連元是九三學社哈爾濱分社的創始人之一,曾任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車向忱 車向忱(1898-1971)原名車慶和。遼寧法庫人。早年就讀於法庫縣中學,1918年考入北京大學補習班。1919年參加北京五四愛國運動,同年秋考入中國大學法科,後改學哲學。熱心於教育救國,參與創辦中國大學平民夜校,兼主任。1925年大學畢業後回沈陽,先後在省立第三高中、東北大學附中和第一高中任教,並創辦平民學校普及平民教育。1928年9月成立奉天平民教育促進會,任總幹事。1929年夏發起組織遼寧省國民常識促進會,被推選為主任幹事、會長,兼辦《常識半月刊》。在張學良的支持下,共辦城市平民學校41處,農村平民學校200所。他堅持反對日本侵略,進行愛國宣傳教育,並兼拒毒聯合會負責人,發動會員開展拒毒禁煙活動。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流亡北平,參與發起成立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被選為常務委員。11月代表救國會赴南京面見蔣介石,提出出兵抗日、援助東北義勇軍等七項要求。1932年潛往東北慰問東北義勇軍,先後尋見鄧鐵梅、唐聚五、李杜、馬佔山、蘇炳文等部,慰問並鼓勵他們堅持抗日斗爭。 1933年3月率東北大學學生赴長城前線慰問抗日部隊。1934年在北平接辦東北難民教養院,主持東北義勇軍眷屬生產自救事宜。1935年夏應東北軍將領王以哲之邀到西安,創辦東北競存小學任校長。同年冬積極促進王以哲同紅軍實行停戰聯合抗日。1936年9月發起成立東北民眾救亡會,被選為主任委員。他為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做出了貢獻。1937年1月參與發起成立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國大同盟。抗日戰爭爆發後曾遭國民黨當局逮捕,經各方營救獲釋。後在西安主辦東北競存中學,同任教的中共地下黨員密切合作,培養了一批革命人才。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12月到延安會見毛澤東等。1946年返回東北,任嫩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嫩江省聯合中學校長,9月任東北行政委員會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兼哈爾濱大學校長,主持東北解放區的教育工作。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東北人民政府委員兼教育部部長並兼東北實驗學校校長、沈陽師范師院院長,遼寧省副省長兼省體委主任、沈陽體育學院院長等職。被選為第一至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至第四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遼寧省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主席等。他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和愛國民主戰士。1971年1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張柏岩 張柏岩(1899-1962年)字松山,奉天法庫(今遼寧省法庫縣)人。著名醫生。 張柏岩1915年考入奉天南滿醫學堂,修業6年,於192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之後,曾在沈陽、長春地區鐵路醫院任醫生。 1929年,張柏岩來到哈爾濱,先後在東省特區醫院、哈爾濱市第一醫院任外科主任、院長。他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在社會上很有名望。 1935年12月,抗日英雄趙一曼在黑龍江省珠河縣(今尚志縣)一次戰斗中左腿負傷,傷口化膿潰爛,生命垂危。日本憲兵隊為了從趙一曼口中得到重要情報,便把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由張柏岩為她治傷。張柏岩欽佩趙一曼高尚的民族氣節,以他高超的技藝精心為之治療,並義正詞嚴地抗議日本特務對趙一曼的摧殘,迫使敵人在趙一曼治療期間不再對趙一曼進行「提審」,使他得以專心為趙一曼治傷。由於張柏岩的精心治療,趙一曼的傷勢得以好轉,從不能走動,恢復到可以拄杖散步。後來趙一曼沒能逃出敵人的魔掌而犧牲。但張柏岩以民族大義為重,冒著危險為民族英雄治傷的事跡卻一直為人民所傳誦。 1946年哈爾濱市人民政府任命張柏岩為市衛生局長、防疫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撤退時,炸毀了設在哈爾濱平房區「731部隊」本部的細菌工廠,致使哈爾濱在1946年8月天花、鼠疫、霍亂流行。在這危難時刻,張柏岩受命指揮防治工作。他和廣大醫務工作者、群眾一起,克服各種困難,終於使這場瘟疫得以撲滅。 東北解放戰爭中,張柏岩於1948年率6個手術隊赴錦州戰役前線救治傷員,勝利完成任務。1955年,張柏岩出任哈爾濱市副市長。 馮基平 馮基平(1911-1983)遼寧省法庫縣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中共遼陽縣委書記,北平市委軍委東北炮八旅旅委書記。1932年因叛徒出賣在北平被捕,關押在國民黨北平軍人反省分院(亦稱草嵐子監獄)。1935年經黨組織營救,被保釋就醫。出獄後曾任山西省犧牲救國同盟會常委,同蒲鐵路、正太鐵路工委書記,中共太原市委常委,山西國民軍官教導九團政治部主任,山西青年決死四縱隊十九團團長。1942年進延安中央黨校學習。1944年至1949年,曾任綏蒙保安處副處長,晉綏邊區駐晉察冀邊區辦事處政治委員,晉綏公安局平津工作站站長,中央社會部直屬工作站站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北京市公安局處長、副局長、局長,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檢察署檢察長、政法委員會副主任、建委主任、農委書記、副市長,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書記,中共陝西省委書記,國務院副秘書長。是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八、十二大代表,第十二屆中顧委委員。1983年9月29日,在北京病逝。 徐天欣 徐天欣1937年生,遼寧法庫縣人。1960年畢業於遼寧大學中文系,同年參加工作。35年來,他先後在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鐵嶺縣評劇團、文化館、縣委宣傳部、文藝宣傳隊、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區委宣傳部、市文化局等單位擔任過教員、編劇、劇團團長、文藝隊長、宣傳科長、劇目室主任等職。1985年任鐵嶺市藝術研究所所長兼黨支部書記,獲正高級職稱研究員。 多年來,他心系鄉土文化的研究,撰寫了幾百篇文章,先後公開出版了《遼北歷史》、《鐵嶺歷史名人》二本書(合著)。他撰寫的大量文章,有一鮮明的特徵,那就是它的開創性和地域性。他深知「越有民族性,越有國際性,越有地方性,越有全國性。」所以他撰寫論文、考錄十分注意研究和展現遼北歷史文化藝術的表象和內涵;研究當代文化藝術則不忘其指導地域文化的應用價值。這主要體現在《遼北遼金樂舞活動考述》、《從古詩文中看東北秧歌》、《關於遼北文化土層的答問》、《試論遼北秧歌的歷史特徵》等文章之中。徐天欣同志的科研成果,曾產生了較大的社會效益。其中有的被市政府採用,被選進《鐵嶺市志》分卷《鐵嶺市文化志》。他撰寫的《鐵嶺歷史名人》一書,被認為政府修志工作的突出成果,成了鐵嶺人民愛家鄉、愛祖國的教材,市長特為該書寫了前言,向全市人民推薦。 徐天欣被喻為「遼北土文化研究第一人」,如他撰寫的《高其佩和指頭畫》,闡述了鐵嶺指頭畫的源流。他撰文介紹法庫人任慶泰是《第一個把中國戲曲搬上銀幕的人》。徐天欣還考證並發現了鐵嶺的張德彝是第一個把外國戲劇介紹給中國的。他發表了《小鳳仙在鐵嶺》、《李成梁故鄉軼事》、《魏燮均及其詩》等文章。他撰寫的論文、考錄,有的被其他刊物轉載,有的被外國翻譯。 徐天欣對遼北文化事業的開拓和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他參編的《中國曲志、遼寧卷》,獲得文化部的紀念獎;參與主編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遼寧卷·鐵嶺資料本》榮獲省文化廳二等獎。他撰寫的論文《遼北遼金樂舞活動考述》,獲得了遼寧省文化廳頒發的科研成果一等獎。《太平鼓源流考略》獲省論文一等獎。主持編撰的省重點藝術科研項目《鐵嶺戲曲志》和《鐵嶺曲藝志》均獲得了遼寧省藝術科研成果一等獎。 《中國戲劇年鑒》載文「遼寧戲劇四十年」。在這篇戲劇史冊中,徐天欣被列入遼寧戲劇界名人之一。 徐天欣是遼寧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鐵嶺市民間藝術家協會理事、遼寧省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會會員和鐵嶺市政協特邀文史委員。 王愫筠 王愫筠,女,錫伯族,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程度。她於1942年8月出生在法庫縣一個貧窮的木匠家庭里。 她1960年9月中學畢業就參加了工作,代課教師、民辦教師、小學教師、中學教師,她都干過。坎坎坷坷、風風雨雨地走過二十年。1979年她隨當兵的愛人轉業—同回到她們的故鄉法庫縣。分配到法庫縣文化館創編股,搞文學創作輔導工作。 她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散文協會會員、遼寧省報告文學學會會員、鐵嶺市作家協會理事,鐵嶺市民間藝術家協會副理事長。在法庫縣文化館工作期間還曾擔任過縣文聯秘書長,縣文化館副書記、副館長等職務。1994年從鐵嶺市文聯退休。 這些年她曾參加過吉林師范大學函授學習兩年,1982年、1984年先後兩次參加省民間文學搜集整理輔導班學習,1985年又參加北京人文函授大學的學習,給搜集整理民間文學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從1985年十月開始,她接受了《中國民間文學遼寧卷·縣區資料本》的搜集整理編輯工作。於1987年4月,《中國民間文學遼寧卷·法庫資料本》出版了,當時是我市各縣區出書最早的一家。受到省委宣傳部、省民委、省民研集成辦的嘉獎,獲得一等獎。並獲鐵嶺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市文聯、市民委授予一等獎。她本人又得到國家文化部、中國民研集成辦授予先進工作者的光榮稱號。 她從小就喜歡文學。在國家、省、市級報刊上發表民間故事、民間傳說、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等30多篇。 近幾年,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各條戰線涌現出不少風雲人物,為了弘揚改革開放的成果,弘揚正氣,她幾年來寫了一百多萬字的報告文學,並編輯出版了報告文學集《銀州衛士》等奉系軍閥元老——楊宇霆(1886-1929) 楊宇霆原籍宋道口鎮代嶺村,原名玉亭,字凌閣(又作鄰葛)。祖父楊正榮於清同治年間攜眷逃荒關外,在遼寧省法庫縣蛇山溝村落戶。父楊永昌,母親張氏,以開大車店為生。1885年農歷七月二十日楊宇霆出生時,家境已好轉。父親靠勞動起家,認為讀書無用,因此反對宇霆上學,後經人勸說,才勉強答應他上了私 法庫縣 菩提聖境
塾。 入學後,啟蒙老師高先生發現他聰穎過人,刻苦好學,有過目成誦之才,怕誤了他的前程,隨將其介紹到鐵嶺縣張秀才那裡就讀,楊宇霆16歲便考中秀才。廢科舉後,由堂兄資助赴日本士官學校留學。在日本學習期間,常和於珍(後任東北軍將軍)、邢士廉(後任東北軍師長)、熙洽(後任東北軍吉林駐軍參謀長)一起談論國事,與孫中山、蔣介石、傅作義也有書信來往。回國後即步入軍界,由排長、連長,很快晉升為軍械廠廠長。他治軍嚴謹,軍紀嚴明,任少校教官時,深夜搞緊急集合訓練,總能從隊列中挑出不穿襪子的士兵當場處罰。有一次他外出歸來,哨兵聽出是他的聲音,不問口令就放他入內,結果他處罰了哨兵。張作霖非常賞識他的才幹,調他任二十七師參謀長。此後他協助張作霖逐步打開東北的政治、軍事局面,個人也隨之揚名,成為張作霖身邊的紅人,在東北有「智囊」、「小諸葛」之稱。
賈連元
賈連搜索元(1897-1975年)奉天法庫(今遼寧省法庫縣)人。著名醫生。1927年在南滿醫學堂畢業後,留校任講師。 1929年,賈連元與同窗張柏岩等一起來到哈爾濱,曾任哈爾濱市立醫院內科主任、院長等職。1941年留學日本,獲日本國厚生省醫學博士學位。 日本投降後,他與張柏岩等自發組織了衛生系統維持會,組織醫護人員保護醫院,開展醫療工作,並出任哈爾濱市臨時政府的衛生局長兼哈爾濱第一醫院院長。1946年4月,任哈爾濱市傳染病醫院院長,同張柏岩一起為防止1947年鼠疫在哈爾濱蔓延作出了重要貢獻。 賈連元學識淵博,通曉英、日、德、法4國語言,特別是在精神病學研究、臨床治療等方面成就卓著;同時,還對癍疹傷寒、霍亂的防治進行過研究,有不少成果問世。在從事醫學教育工作中,賈連元培養了一批內科學和精神病學方面的人才。賈連元是九三學社哈爾濱分社的創始人之一,曾任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車向忱
車向忱(1898-1971)原名車慶和。遼寧法庫人。早年就讀於法庫縣中學,1918年考入北京大學補習班。1919年參加北京五四愛國運動,同年秋考入中國大學法科,後改學哲學。熱心於教育救國,參與創辦中國大學平民夜校,兼主任。1925年大學畢業後回沈陽,先後在省立第三高中、東北大學附中和第一高中任教,並創辦平民學校普及平民教育。1928年9月成立奉天平民教育促進會,任總幹事。1929年夏發起組織遼寧省國民常識促進會,被推選為主任幹事、會長,兼辦《常識半月刊》。在張學良的支持下,共辦城市平民學校41處,農村平民學校200所。他堅持反對日本侵略,進行愛國宣傳教育,並兼拒毒聯合會負責人,發動會員開展拒毒禁煙活動。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流亡北平,參與發起成立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被選為常務委員。11月代表救國會赴南京面見蔣介石,提出出兵抗日、援助東北義勇軍等七項要求。1932年潛往東北慰問東北義勇軍,先後尋見鄧鐵梅、唐聚五、李杜、馬佔山、蘇炳文等部,慰問並鼓勵他們堅持抗日斗爭。 1933年3月率東北大學學生赴長城前線慰問抗日部隊。1934年在北平接辦東北難民教養院,主持東北義勇軍眷屬生產自救事宜。1935年夏應東北軍將領王以哲之邀到西安,創辦東北競存小學任校長。同年冬積極促進王以哲同紅軍實行停戰聯合抗日。1936年9月發起成立東北民眾救亡會,被選為主任委員。他為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做出了貢獻。1937年1月參與發起成立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國大同盟。抗日戰爭爆發後曾遭國民黨當局逮捕,經各方營救獲釋。後在西安主辦東北競存中學,同任教的中共地下黨員密切合作,培養了一批革命人才。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12月到延安會見毛澤東等。1946年返回東北,任嫩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嫩江省聯合中學校長,9月任東北行政委員會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兼哈爾濱大學校長,主持東北解放區的教育工作。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東北人民政府委員兼教育部部長並兼東北實驗學校校長、沈陽師范師院院長,遼寧省副省長兼省體委主任、沈陽體育學院院長等職。被選為第一至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至第四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遼寧省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主席等。他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和愛國民主戰士。1971年1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張柏岩
張柏岩(1899-1962年)字松山,奉天法庫(今遼寧省法庫縣)人。著名醫生。 張柏岩1915年考入奉天南滿醫學堂,修業6年,於192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之後,曾在沈陽、長春地區鐵路醫院任醫生。 1929年,張柏岩來到哈爾濱,先後在東省特區醫院、哈爾濱市第一醫院任外科主任、院長。他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在社會上很有名望。 1935年12月,抗日英雄趙一曼在黑龍江省珠河縣(今尚志縣)一次戰斗中左腿負傷,傷口化膿潰爛,生命垂危。日本憲兵隊為了從趙一曼口中得到重要情報,便把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由張柏岩為她治傷。張柏岩欽佩趙一曼高尚的民族氣節,以他高超的技藝精心為之治療,並義正詞嚴地抗議日本特務對趙一曼的摧殘,迫使敵人在趙一曼治療期間不再對趙一曼進行「提審」,使他得以專心為趙一曼治傷。由於張柏岩的精心治療,趙一曼的傷勢得以好轉,從不能走動,恢復到可以拄杖散步。後來趙一曼沒能逃出敵人的魔掌而犧牲。但張柏岩以民族大義為重,冒著危險為民族英雄治傷的事跡卻一直為人民所傳誦。 1946年哈爾濱市人民政府任命張柏岩為市衛生局長、防疫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撤退時,炸毀了設在哈爾濱平房區「731部隊」本部的細菌工廠,致使哈爾濱在1946年8月天花、鼠疫、霍亂流行。在這危難時刻,張柏岩受命指揮防治工作。他和廣大醫務工作者、群眾一起,克服各種困難,終於使這場瘟疫得以撲滅。 東北解放戰爭中,張柏岩於1948年率6個手術隊赴錦州戰役前線救治傷員,勝利完成任務。1955年,張柏岩出任哈爾濱市副市長。
馮基平
馮基平(1911-1983),遼寧省法庫縣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中共遼陽縣委書記,北平市委軍委東北炮八旅旅委書記。1932年因叛徒出賣在北平被捕,關押在國民黨北平軍人反省分院(亦稱草嵐子監獄)。1935年經黨組織營救,被保釋就醫。出獄後曾任山西省犧牲救國同盟會常委,同蒲鐵路、正太鐵路工委書記,中共太原市委常委,山西國民軍官教導九團政治部主任,山西青年決死四縱隊十九團團長。1942年進延安中央黨校學習。1944年至1949年,曾任綏蒙保安處副處長,晉綏邊區駐晉察冀邊區辦事處政治委員,晉綏公安局平津工作站站長,中央社會部直屬工作站站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北京市公安局處長、副局長、局長,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檢察署檢察長、政法委員會副主任、建委主任、農委書記、副市長,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書記,中共陝西省委書記,國務院副秘書長。是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八、十二大代表,第十二屆中顧委委員。1983年9月29日,在北京病逝。
徐天欣
徐天欣1937年生,遼寧法庫縣人。1960年畢業於遼寧大學中文系,同年參加工作。35年來,他先後在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鐵嶺縣評劇團、文化館、縣委宣傳部、文藝宣傳隊、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區委宣傳部、市文化局等單位擔任過教員、編劇、劇團團長、文藝隊長、宣傳科長、劇目室主任等職。1985年任鐵嶺市藝術研究所所長兼黨支部書記,獲正高級職稱研究員。 多年來,他心系鄉土文化的研究,撰寫了幾百篇文章,先後公開出版了《遼北歷史》、《鐵嶺歷史名人》二本書(合著)。他撰寫的大量文章,有一鮮明的特徵,那就是它的開創性和地域性。他深知「越有民族性,越有國際性,越有地方性,越有全國性。」所以他撰寫論文、考錄十分注意研究和展現遼北歷史文化藝術的表象和內涵;研究當代文化藝術則不忘其指導地域文化的應用價值。這主要體現在《遼北遼金樂舞活動考述》、《從古詩文中看東北秧歌》、《關於遼北文化土層的答問》、《試論遼北秧歌的歷史特徵》等文章 法庫縣
之中。徐天欣同志的科研成果,曾產生了較大的社會效益。其中有的被市政府採用,被選進《鐵嶺市志》分卷《鐵嶺市文化志》。他撰寫的《鐵嶺歷史名人》一書,被認為政府修志工作的突出成果,成了鐵嶺人民愛家鄉、愛祖國的教材,市長特為該書寫了前言,向全市人民推薦。 徐天欣被喻為「遼北土文化研究第一人」,如他撰寫的《高其佩和指頭畫》,闡述了鐵嶺指頭畫的源流。他撰文介紹法庫人任慶泰是《第一個把中國戲曲搬上銀幕的人》。徐天欣還考證並發現了鐵嶺的張德彝是第一個把外國戲劇介紹給中國的。他發表了《小鳳仙在鐵嶺》、《李成梁故鄉軼事》、《魏燮均及其詩》等文章。他撰寫的論文、考錄,有的被其他刊物轉載,有的被外國翻譯。 徐天欣對遼北文化事業的開拓和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他參編的《中國曲志、遼寧卷》,獲得文化部的紀念獎;參與主編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遼寧卷·鐵嶺資料本》榮獲省文化廳二等獎。他撰寫的論文《遼北遼金樂舞活動考述》,獲得了遼寧省文化廳頒發的科研成果一等獎。《太平鼓源流考略》獲省論文一等獎。主持編撰的省重點藝術科研項目《鐵嶺戲曲志》和《鐵嶺曲藝志》均獲得了遼寧省藝術科研成果一等獎。 《中國戲劇年鑒》載文「遼寧戲劇四十年」。在這篇戲劇史冊中,徐天欣被列入遼寧戲劇界名人之一。 徐天欣是遼寧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鐵嶺市民間藝術家協會理事、遼寧省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會會員和鐵嶺市政協特邀文史委員。
王愫筠
王愫筠,女,錫伯族,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程度。她於1942年8月出生在法庫縣一個貧窮的木匠家庭里。 她1960年9月中學畢業就參加了工作,代課教師、民辦教師、小學教師、中學教師,她都干過。坎坎坷坷、風風雨雨地走過二十年。1979年她隨當兵的愛人轉業—同回到她們的故鄉法庫縣。分配到法庫縣文化館創編股,搞文學創作輔導工作。 她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散文協會會員、遼寧省報告文學學會會員、鐵嶺市作家協會理事,鐵嶺市民間藝術家協會副理事長。在法庫縣文化館工作期間還曾擔任過縣文聯秘書長,縣文化館副書記、副館長等職務。1994年從鐵嶺市文聯退休。 這些年她曾參加過吉林師范大學函授學習兩年,1982年、1984年先後兩次參加省民間文學搜集整理輔導班學習,1985年又參加北京人文函授大學的學習,給搜集整理民間文學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從1985年十月開始,她接受了《中國民間文學遼寧卷·縣區資料本》的搜集整理編輯工作。於1987年4月,《中國民間文學遼寧卷·法庫資料本》出版了,當時是我市各縣區出書最早的一家。受到省委宣傳部、省民委、省民研集成辦的嘉獎,獲得一等獎。並獲鐵嶺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市文聯、市民委授予一等獎。她本人又得到國家文化部、中國民研集成辦授予先進工作者的光榮稱號。 她從小就喜歡文學。在國家、省、市級報刊上發表民間故事、民間傳說、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等30多篇。 近幾年,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各條戰線涌現出不少風雲人物,為了弘揚改革開放的成果,弘揚正氣,她幾年來寫了一百多萬字的報告文學,並編輯出版了報告文學集《銀州衛士》等。
③ 哪些名人是少數民族
宋祖英是苗族,
白岩松、三寶、騰格爾、斯琴格日樂、德德瑪、斯琴高娃、巴特爾是蒙古族
莫慧蘭是壯族,
王石是錫伯族,
楊麗萍是白族,
韓紅、洛桑、才旦卓瑪是藏族,
韋唯是壯族
④ 我是錫伯族,姓趙,家在遼寧,正白旗,我的原姓是什麼
[阿哈覺羅氏] Ahagolo Hala 見於《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阿哈,滿語「家奴(包衣)」,屬於家奴被賜姓,一般情況,各家族沒有血緣關系。世居葉赫(今吉林省梨樹)、輝發(今吉林省輝南)、佛阿拉(今遼寧省新賓)、松花江沿岸、長白山、瓦爾喀等地。所冠漢字姓趙、阿。
[阿顏覺羅氏] Ayangoro Hala見於《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阿顏,滿語「蠟燭」。世居葉赫(今吉林省梨樹)、佛阿拉(今遼寧省新賓)、雅爾湖等地。所冠漢字姓趙。著名人物有:刑部尚書綽克托,騎都尉輝蘭,雲騎尉巴什,雲騎尉博濟。
[額卓氏] Ejuo Hala 見於《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世居葉赫(今吉林省梨樹)、輝發(今吉林省輝南)、哈達(今遼寧省開原東)、英額(今遼寧省清原縣境),後改漢字姓趙。著名人物有:盛京禮部侍郎哈爾松阿,都統綽奇,戶部工部侍郎德爾敏,禮部侍郎吉明,盛京刑部侍郎朗布爾賽。蒙古族亦有此姓,世居葉赫。著名人物有:副都統穆騰額。
[鄂岳氏] Eye Hala 見於《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滿語「地窖」,滿族最古老的姓氏,金舊姓「斡准」,世居葉赫、哈達(今遼寧省開原東)、錫伯里城(今地待考)。後改漢字姓趙、鄂。著名人物有:副都統木成額、騎都尉五格、英資。
[呼倫覺羅氏] Hulegiolo Hala 見於《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呼倫,滿語「十小斗糧」,可能是善於務農的覺羅。世居黑龍江、葉赫(今吉林省梨樹)、輝發(吉林省輝南)等地。所冠漢字姓趙、呼。
[哈爾哈覺羅氏] Harhagioro Hala 世居不詳,所冠漢字姓趙
我能找到的就這么多了,你還可以去當地的民政部門或者是你們那裡的博物館問問看。
⑤ 少數民族的名人都有誰
祖英是苗族,
白岩松、三寶、騰格爾、斯琴格日樂、德德瑪、斯琴高娃、巴特爾是蒙古族
莫慧蘭是壯族,
王石是錫伯族,
楊麗萍是白族,
韓紅、洛桑、才旦卓瑪是藏族,
韋唯是壯族!
⑥ 56個少數民族告訴我少數民族有那些名人
宋祖英是苗族,
白岩松、三寶、騰格爾、斯琴格日樂、德德瑪、斯琴高娃、巴特爾是蒙古族
莫慧蘭是壯族,
王石是錫伯族,
韓紅、洛桑、才旦卓瑪是藏族,
韋唯是壯族
台灣女詩人席慕容是蒙古族人
超女何潔是彝族人,快男吉傑也是彝族
超女易慧是土家族
張惠妹是台灣卑南族(非56個民族之一) 柯岩,女,滿族,當代兒童文學作家,女詩人。 原名馮愷,原籍廣東南海
楊麗萍,雲南洱源白族人
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孛兒只斤氏,名鐵木真
七下西洋的鄭和,是回族;
著名的清官海瑞,是回族;
明末的遼東大將李成梁,是朝鮮族人;
抗倭援朝中的名將李如松,是朝鮮族人;
明末的著名學者李贄,是回族。
靖難之役中建文帝一邊的名將鐵鉉,是色目人後裔;
老舍是滿族人
楊二車娜姆是摩梭族(非56個民族之一)
拉蘇榮 蒙古族,中央民族歌舞團男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政府津貼獲得著。
達式常回族。
烏雲其木格蒙古族。
鐵木耳達瓦買提維吾爾族。
阿沛阿旺晉美藏族。
侯寶林、侯耀華、侯耀文滿族。
常寶廷、常寶華滿族。
馬山立、馬志明回族。
回良玉回族。
關牧村、英達、英壯、火風吳京、胡軍,沙寶亮,老舍,佟大為、沈傲君、關琦、關之琳、那英、傅藝偉、金啟星(姓愛新覺羅)、貝怡、馬景濤 劉德凱 爾東升、馮曉泉曾格格夫婦 肇俊哲 謝園 胡松華 劉蘭芳、郎郎(著名鋼琴家)、 郎平、原軍委副主席、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於永波 等等都是滿族。
一個人口眾多的漢族,加上下面55個少數民族,共56個民族:
蒙古族、滿族、朝鮮族、赫哲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回族、東鄉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錫伯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塔塔爾族、藏族、門巴族、珞巴族、羌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納西族、景頗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獨龍族、基諾族、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壯族、瑤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土家族、黎族、畲族、高山族。
若還需要更多的少數民族名人再給你發。
⑦ 中國少數民族名人都有誰包括歷史和現代的各行各業
遼(契丹),西夏(黨項),金(女真),元(蒙古),清(滿族)
明代七下西回洋的鄭和是回族人
現代答作家老舍是滿族人
台灣女詩人席慕容是蒙古族人
超女何潔是彝族人,快男吉傑也是彝族
超女易慧是土家族
張惠妹是台灣卑南族(非56個民族之一)
「毒舌」楊二車娜姆是摩梭族(非56個民族之一)
順便說一下:
中國智商最高的民族是錫伯族(除河南開封的猶太人之外),
中國的科學家比例最高的是滿族
⑧ 賈森·錫伯的人物經歷
在和日本青年隊的比賽中打出86:6的壓倒性成績,並且當眾挑釁,揚言籃球不是專日本人能夠打的屬,激起以奇跡的世代為首的日本高中生的反感,組成新的日本青年隊。
在與奇跡的世代的比賽中帶球晃過青峰大輝,以力量壓倒紫原敦,使出罰球線起跳雙手大風車灌籃震驚全場。
第二次使用力量強行灌籃時被火神與青峰合力阻擋。
一旦被人成功阻擋,就會大發雷霆,從而失去比賽的理智而造成回防速度慢。
在第三節被進入zone的黃瀨涼太完全壓制。
⑨ 錫伯族出過什麼名人
色布喜賢,近代錫伯族傑出的教育家
額爾古倫,護衛祖國邊疆有功清代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