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趙雲
趙雲,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著力刻畫的人物,堪稱全書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趙雲是除關羽、張飛之外最早追隨劉備的人物,以至於人們幾乎把他加到了桃園結義的兄弟之中,在有的京戲里乾脆就讓他成了「四將軍」。從古至今,不少評論家對趙雲忠義的評價甚至超過了關羽和張飛。趙雲有勇有謀,他不僅能從劉備集團的長遠利益考慮問題,而且注意爭取民心。綜觀蜀漢集團的歷史,在眾多武將中,其他人都不曾象趙雲那樣,從根本大計上直言規諫劉備,這又是趙雲見識過人之處。歷史上的趙雲,雖然在功業上不能冠冕群雄,卻具有人所不及的美德。但史三國名將趙子龍 趙子龍,三國時代劉備部下大將軍。在進取四川之時,奉命攻打桂陽城,守將趙范戰敗,獻城投降,趙范仰慕趙子龍英勇超群,又是同宗,要求結拜為兄弟。結義當日,趙范備酒席慶賀,酒至半醉,忽然一位美如天仙的少婦,為趙子龍斟酒,趙子龍問他是何人?趙范回答道:「她是家嫂樊氏,家兄剛去世不久,又沒有兒子,常勸她改嫁,但是至今未有合她心意之人。而且聲言,必須如將軍這般相貌堂堂,名震四海的人,才願意下嫁。今天適逢將軍,真是天緣巧合,若是將軍不嫌棄,家嫂願意終生奉待將軍。」 趙子龍聽了大聲嚴厲斥責趙范說:「你我既然已經結義為兄弟,你嫂即是我嫂,怎麼可以如此亂倫,不仁不義……。」趙范被趙子龍嚴詞義正一番話,說得羞愧無地自容,趙子龍憤憤離席而去,其凜凜正氣,備受世人敬佩。 趙子龍助劉備攻取四川,屢建奇功,建立蜀國後,被封為五虎將之一,英名蓋世。 後人作詩贊趙雲: 雖非認義哥哥,也仿著關公秉燭。 實上的趙雲雖是三國時期蜀漢僅有的十二位被賜予謚號的大臣之一,但他在名位上遠遠不及其他十一位大臣。終其一生,他的業績很平凡也很普通。甚至後來追謚了五個將軍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也沒有趙雲。趙雲雖然在最後幾乎是以一個政治斗爭失敗者的身份病逝的,但他畢竟跟隨劉備多年,所謂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再加上曾經於亂軍之中救下劉禪,素為後主感恩。因而在他死後多年,蜀漢滅亡前的景耀四年三月,劉禪終於下詔追謚其為順平侯。其實,看一下趙雲所受封的謚號就可以大致明白對他所謂的蓋棺定論了:「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也就是說,趙雲獲此殊榮憑借的並不主要是戰功。也正因功績的不著,他才會成為蜀漢最後一批才追謚的宿將。時朝野輿論認為趙雲曾經救過劉禪,應當賜謚,最後終於成為十二個大臣中最後一個被賜謚的大臣。
② 對三國演義中趙雲評價的作文200
從今年寒假開始,我不僅粗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這本書,還細看了52集動漫版的《三國演義》這部動畫片,使我增長了見識。其中桃園結義、連環計、草船借箭、單刀赴會、空城計等等故事真是精彩。其中還塑造了很多典型:正面人物是關羽和諸葛亮,反面人物是曹操,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器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關羽、黃忠、馬超、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乾等等。其中最令我感動是那一身膽量的趙雲,他為蜀國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三國演義》里對趙雲的描寫是:趙雲,常山人,字子龍,初時跟隨孫公瓚,後投靠劉備。趙雲武力超群,在陽長阪惡戰七進七出,殺得曹軍聞風喪膽,後隨諸葛亮,張飛等人沿江而上作為援軍,為平定益州做出了貢獻,跟隨諸葛亮北伐,單騎退追兵,為蜀漢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劉備稱贊為「一身都是膽」。作為「五虎上將」之一的趙雲,其英勇事跡數不勝數,但其中一次,至今讓我仍記憶猶新,這就是「單騎救阿斗」。
有一次,在陽長阪,趙雲單槍匹馬惡戰曹軍,殺得曹軍四處逃竄、潰不成軍。曹操對他都佩服得五體投地,很想讓趙雲歸順於他,但趙雲不但沒有投降他,而且還殺了曹軍的將領50餘名,砍段曹軍軍旗5、6根,終於救出了主人阿斗。從這故事裡我知道了趙雲武功超群、英勇善戰、勇冠三軍,真是智勇雙全,同時很忠義於主人,不把金錢看得很重,不被誘惑所吸引,就算粉身碎骨,也要保護主
③ 寫一篇歷史故事的作文200個字
《負荊請罪》講的是戰國時期,秦國最強大,常常攻打別的國家。有一次,趙王派一個叫藺相如的人去秦國交涉,藺相如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過人膽識,維護了趙國的利益,為趙王挽回了不少面子,使秦王再也不敢小瞧趙國了。
趙王很高興,見藺相如這么有才,就封他為「上卿」。這可氣壞了趙國大將軍廉頗,認為藺相如沒有真本事,就憑一張嘴,職位反而超過了他,決定好好羞辱他。藺相如知道大將軍廉頗妒忌他,處處讓著他。
藺相如手下看不下去,就問藺相如:「您的職位比他高。為何處處讓著他?」藺相如笑著回答:「秦國不敢攻打趙國,是因為趙國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我們倆如不和,秦國會乘機攻打我國,我這樣做是為了趙國的利益啊!」
這話傳到廉頗的耳朵里,他感到很慚愧。於是,他脫掉上衣,背著一根荊條來到藺相如家,請求藺相如責打他。藺相如不但沒有責打他,而且還原諒了他。從此以後,他們成了好朋友,齊心協力保衛趙國。
(3)寫歷史人物作文200字趙雲擴展閱讀
在立意方面,如果是給定標題的作文,可以直接按照關鍵詞去立意。如果是材料作文,可以多角度解讀命題者的出題意圖,然後從中選擇一個最為明顯的角度去立意,不要鑽牛角尖,也不要每個角度都有所涉獵,只用一句話去立意即可。
在框架方面,要在動筆之前列一個大綱,知道這篇作文大致要寫幾段,每一段要寫什麼內容。比如寫議論文,第一段提出論點,第二段舉現代事例論證,有理有據,第三段同樣以論據+論證方式展開,可以舉古代例子,第四段則可以舉國外事例論證,最後一段總結全文。寫記敘文則可以按照時間或事件發展等順序去寫。
在素材方面,學寫作文要多背一些作文素材,古今中外名人事例都可以背誦,平時要讀書、多積累素材,留心觀察還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質朴的、感動的瞬間。作文首尾段都是可以背誦的,有很多通用語段可以仿寫。
寫作文提高最快的就是高人指點環節,當自己寫完一篇作文時,可以拿給老師批閱,讓老師指出自己的不足,然後積極去改正,這樣當面指點提高是最快的。此外,個人認為好作文都是「抄」出來的,所以寫作文要善於模仿,多讀多背。
④ 有關於寫趙雲的作文不超過200字要多於150字
在羅貫中的筆下,誕生了許多的三國人物,有人只記得「心宅仁厚」的劉備;賢相諸葛亮;「霸氣十足」的曹操;「義薄雲天」的關羽,然而你們可曾記得那位「勇貫三軍,氣貫長虹」的常山趙雲——趙子龍!
想起在那烽火狼煙的戰場,一員猛將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
這一切使我想起一首描寫趙子龍的詩:「血染征袍透甲紅,亂世誰敢與爭鋒,單槍救困扶危主,惟有常山趙子龍。」
「襲袁紹,獨戰曹軍樹十萬人馬,暫殺曹軍大將五十七員,斬裴元紹,奪卧牛山,單騎救主,截江奪阿斗,拒漢水單槍寡敵眾」這種種汗馬功勞,皆出自趙子龍之手!真是「橫刀立馬夕陽下,一朝功成萬骨枯啊」!
有人會說:「趙雲文不及孔明、公謹;武不及呂布、關羽;威不及曹操、孫策;仁不及劉備、陶謙;無可敬之處,誠然,你說的也對但為什麼不能換位思考呢?趙雲武勝孔明,智勝呂布,仁勝曹操,勇勝劉備!」
我贊美趙雲:道勝一籌,義勝一籌,智勝一籌,謀勝一籌,仁勝一籌,文勝一籌,武勝一籌。
雲有八勝,吾等怎能不尊,怎敢不敬。
我佩服趙雲,佩服他在戰場上無懼的膽量,佩服他在做人上高尚的精神,佩服他寧死不降的氣節,更佩服他那顧全大局的品德。
我想羅貫中筆下的三國因趙子龍而精彩。
⑤ 中國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跡200字左右
1、楊靖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楊靖宇犧牲後,當殘忍的日軍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裡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也無不為之震驚。1939年在東南滿地區秋冬季反「討伐」作戰中,他與魏拯民等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
自己率警衛旅轉戰於蒙江一帶,最後隻身與敵周旋5晝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宇支隊,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⑥ 歷史人物作文200字數限制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國諸雄爭霸。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我最崇拜的人無論是在小說里,還是在戲台上扮演,都有過他的出現,他就是人人稱為「奸雄」的曹操。曹操多才多藝,對書法、音樂、圍棋都非常精通。他文武兼備,能這么出類拔萃,還歸功於他孜孜不倦的學習,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舍書」,其好學程度可見一斑。
曹操集軍事家、文學家於一身,他的詩時而豪邁:「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時而散發著一絲絲的憂郁:「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時而流露出自己的雄心壯志:「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更是一個視「才」如命的人,在當時那個動盪不安的年月,他唯才不求,但凡有學之士前來投靠,他會放下架子,不計前嫌,委以重任。他也清醒地意識到,要找到「千里馬」,自己就必須做一個好「伯樂」。任人唯賢,歷史上又有幾位統領、帝王能做到?
我喜歡曹操,不僅因為他博學多才,更因為他珍視人才。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就因為他「挾天子以令諸侯」,而被人們歸為「奸雄」之列,實在不公。我們看人還是要多看看他的優點,至於其它,還是留給歷史去評說吧。曹操「御軍三十餘年,手不舍書」是很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的,「學海無涯苦」,只有「苦作舟」,才能「更上一層樓」!
⑦ 作文200字趙雲自傳
趙雲自傳
透過歷史的長河和時間的流沙,我發現,所有的我就剩兩個字了,那就是我的名字:趙雲。而我,又有什麼資格說,那些流傳到今天的關於我的傳說都是不真實的?
現在的我,只剩下許多許多的故事,而這些故事,也是後來的人們逐漸完成的。也許所有的故事都一樣,開始的時候只是只言片語,只是,故事隨著時間和歷史成長,才有了今天它的模樣,誰又能知道,在未來的歲月中,它終究會長成什麼樣子,也許它永遠都成長著,沒有盡頭,沒有終點。就像我的故事一樣。起初,只有常山趙子龍五個字,是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後來才發生的。常山這個地方不具有永恆性,因為所有的朝代都在更換著地名,它已經被更換過無數次了。對我來說,常山只是常山,它就是我誕生的地方,它就是我長大的地方,它也是我最初告別家人離開的地方,它更是我後來一直想回去確再也沒有回去的地方。這些最初的記憶在漫長的歲月中已經像我的長矛一樣銹跡斑斑,它們隨時都會出錯,比如說,在後來南征北討的日子裡,我或許回到過常山,或者半路上又被叫回去了,可能後來還有過回去的打算,它們都因為很多原因取消了。因此,在回到常山這個問題上,我已經記不清楚了。我感覺有千重的塵埃把我和它阻隔了。最後只剩下它的名字。
後來,所有的故事中出現過常山,正像所有的故事裡都出現過趙雲一樣。這些千奇百怪而又互相矛盾的故事就像時光的幽靈,在一些時候,它們以這樣的面目出現,在另一些時候,它們或許只是中學生用來應付老師和考試的作文。所有的故事都以一種植物的方式在生存著。它們發芽,成長,衰老,腐爛,再化為肥料,滋養下一個故事的生存。甚至,有很多故事在不同時間出現,彷彿這一切都難逃大自然的詛咒。
現在我想,這些都是真實的,就像我們伸手摸見的冬天,不冷就不是人間。在人間,所有的事情都以它們自己的形式存在著,真實的,即使不真實的也具有假的真實。我實在想說,我就是整個冬天,整個人間。趙雲,這是我的名字,它真實如我。就如我在提到真實的時候沒有必要強調,因為一切都存在過了,發生過了,那些將要發生的也真實如我。它們什麼時候帶給我痛苦,什麼時候帶給我幸福,我深深地懂得這些,好象它們已經發生過了。在我的漫長的一生中,它們都已經布置好了,埋伏好了,一切都已經發生了。我,趙雲的那些故事就這樣早已註定了嗎?它們難道就沒有在自己的內心痛苦過,它們難道就沒有對失去的東西遺憾過,追悔過嗎?我知道,它們的內心都是真實的。比如說,如果僅僅只剩下故事,我還有什麼必要去懷疑呢?光這些故事中真實的痛苦就能令我一輩子承受了。
悠悠歲月中,漫長的征途迷一樣地牽引著我,在廣大的土地上來回奔波。我該有多累,而我的馬兒比我更累。而這些跟那麼多的故事比起來,又是多麼微不足道。我在漫長的一生中時時想起來的老家又變幻成什麼模樣了?我的親人們,他們是不是還是同樣的生活著,和當初一樣?這些又有誰能告訴我?所有的都變成了獨語,變成了山中的石頭。這些也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多年以來,對於離家在外的人來說,要緊的是征程,是收獲,而不是回憶,不是傷感。
至於我的故事,我沒有什麼要告訴你的,你知道,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故事的,我們是帶著故事來的,有一天也回帶著故事而去。故事中的我是誰?這樣的問題一經問出,就決定著它沒有後果。我就是趙雲,或者我不是趙雲。在故事以外,我就是我。而故事是寫給那些需要故事的人的。我知道,我說的話前後多麼矛盾。可是,你要知道,人間的真實就是這樣的。在人間,你所相信的就是你所遭遇的,它們同樣多,不會多,也不會少。我不會講大道理,人間的道理,祖先的道理,這些,也請你相信。因為我就是故事發生的過程中那個一定要出現的人,我就是趙雲,所有關於我的故事都是圍繞我展開的。可是這是一個多麼大的錯誤啊!我不是我,故事難道會重新開始嗎,讓所有的痛苦和幸福一一再現,完成它們的輪回。是否故事一旦出發就沒有辦法挽回了,它們同樣具體人間的殘酷和無奈嗎?甚至這些追問也已多餘,我已非我,我所有的痛苦都煙消雲散了,哦,我終於承認的也只剩下痛苦了。
而這一切,已無法挽回,也沒有必要了。故事以它們的結構繼續存在,繼續生長,無視我趙雲,一如繼往。是否我已經不是趙雲,而是另外一個人,一切終究滴水不剩。
⑧ 趙雲200字左右的簡介。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專名將。
漢末軍閥混屬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儒將,有大臣局量。於建興七年壽終正寢。景耀四年,劉禪下令追謚趙雲,姜維與眾臣商議後建議劉禪追謚趙雲為順平侯
⑨ 一個寫三國人物的作文200字
劉備
劉備是一個偉人,劉備是一個凡人。
首先,劉備是一個有理想的人,「備不量力,欲信(伸)大義於天下。」貫穿於劉備的一生。
其次,劉備是一個有毅力的人,從二十幾歲開始奮斗,至四十幾歲還沒有任何顯赫的成就,盡管期間劉備也有牢騷,但他始終沒有忘記伸大義於天下的理想,始終在堅持奮斗著。
第三,劉備是一個善於識別人才的人:一個賣豬肉的屠夫(張飛),一個在逃的殺人犯(關羽),一個鄉野中的無名小輩(諸葛亮),一個老實憨鈍相貌醜陋的普通人(龐統),一個默默無聞六十餘年的老兵(黃忠)......這些看似普通卻身懷絕技的人才被劉備一一識別了出來。
第四,劉備是一個尊重人才,讓利與人的人。當發現關羽張飛是人才的時候,劉備於他們寢則同床,恩若兄弟。對於其他的人才,劉備也是以禮相待。
第五,劉備是一個重用人才的人,劉備在發現選拔了這些人才之後,並不是將他們束之高閣,而是委以重任,使他們能夠人盡其才,地盡其力。
最後,劉備也是一個普通人,他也有發脾氣耍性子的時候。他的失敗,源於他的不理智,劉備本身並不是一個善於用兵的好將領,使他身敗名裂的夷陵之戰,並非是一場真正打不贏的戰爭,自己能力不行,選到了好的人才照樣可以打勝仗,由於劉備當時的不理智,他既忘記了自己不善於用兵,又沒有選拔出優秀的軍事人才跟在自己的身邊,結果白白便宜了陸遜小兒。一世英明毀於一旦
⑩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 200字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如下:
一、王坦直言驚益王
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兒子,叫趙元傑。曾經修建了一座假山,召集僚屬飲酒,眾人都誇贊假山,而王坦卻獨自低著頭。益王強迫他看(假山),他說:「我(在這里)只看到血山,根本沒看到什麼假山。」
益王很驚訝,問他(只看到血山的)原因,姚坦說:「我在田間時,看見州縣的官吏督促交稅,上下一起逼迫,父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血流滿身。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稅築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麼呢?」當時(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還沒完成,聽到王坦的話之後馬上命人砸毀(假山)。
二、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
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三、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
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四、竊符救趙
戰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於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
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裡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五、蘇武牧羊北海上
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於。單於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卧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幾天不死。
匈奴以為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
蘇武遷移到北海後,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氂牛尾毛全部脫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