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有智謀的歷史故事

有智謀的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04 22:21:44

『壹』 歷史上的古代智謀故事。

趁火打劫

【計名探源】 趁火打劫的原意是:趁人家家裡失火,一片混亂,無暇自顧的時候,去搶人家 的財物。趁人之危撈一把,這可是不道德的行為。此計用在軍事上指的是:當敵方 遇到麻煩或危難的時候,就要乘此機會進兵出擊,制服對手。《孫子肥技破吩疲? 「亂而取之。」唐朝牡牧解釋孫子此句說,「敵有昏亂,可以乘而取之。」就是講 的這個道理。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相互爭霸,戰事頻仍。經過長期戰爭,越國終因不敵吳 國,只得俯首稱臣。越王勾踐被扣在吳國,失去行動自由。勾踐立志復國,十年生 聚,十年教訓,卧薪嘗膽。表面上對吳王夫差百般逢迎,終於騙得夫差的信任,被 放回越國。回國之後,勾踐依然臣服吳國,年年進獻財室,麻痹夫差。而在國內則 採取了一系列富國強民的措施。越國幾年後實力大大加強,人丁興旺,物資豐足, 人心穩定。吳王夫差卻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被勾踐的假象迷惑,不把越國放在眼裡。 他驕縱兇殘,拒絕納諫,殺了一代名將忠臣伍子胥,重用奸臣,堵塞言路。生活淫 糜奢侈,大興土木,搞得民窮財盡。公元前473年,吳國顆粒難收,民怨沸騰。 越 王勾踐選中吳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諸候在黃池會盟的時機,大舉進兵吳國,吳國國內 空虛,無力還擊,很快就被越國擊破滅亡。勾踐的勝利,正是乘敵之危,就勢取勝 的典型戰例。

『貳』 歷史上有許多關於智謀的故事,形成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語,請寫一寫。(寫出七個)

1、拋磚引玉

唐代高僧從諗撣師,主持趙郡觀音院多年。相傳他對僧徒參禪要求極嚴,必需人人靜坐斂心,集中專注,絕不理會外界的任何干擾,達到凝思息妄、身心不動的入定境界。有一天,眾僧晚參,從諗禪師故意說:「今夜答話,有聞法解悟者出來。」

此時徒眾理應個個盤腿正坐,閉目凝心,不動不搖。恰恰有個小僧沉不住氣,竟以解問者自居,走出禮拜。從諗撣師瞟了他一眼,緩聲說道:「剛才拋磚引玉,卻引來一塊比磚還不如的土坯!」,另外,有一個拋磚引玉的故事。

據《歷代詩話》、《談證》等書記述:唐代詩人趙嘏,以佳句「長笛一聲人倚樓」博得大詩人杜牧的贊賞,人們因此稱趙嘏為「趙倚樓」,當時另有一位名叫常建的詩人,一向仰慕趙嘏的詩才。他聽說趙嘏來到吳地,料他一定會去靈岩寺游覽,便先趕到靈岩,在寺前山牆上題詩兩句,希望趙嘏看到後能添補兩句,續成一首。

果然趙嘏游覽靈岩寺看到牆上兩句詩,不由詩興勃發,順手在後面續了兩句,補成一首完整的絕詩。常建的詩沒有趙嘏寫得好,他以較差的詩句引出趙嘏的佳句,後人便把這種做法叫作「拋磚引玉」。

其實,常建、趙嘏並非同時代人,他們各自的活動年代相距百年之多,續詩之說不可信,只是由於這段故事很出名,人們也就承認它是成語「拋磚引玉」的出處之一。

2、聲東擊西

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團結西域諸國共同對抗匈奴。為了使西域諸國便於共同對抗匈奴,必須先打通南北通道。地處大漠西緣的莎車國,煽動周邊小國,歸附匈奴,反對漢朝。班超決定首先平定莎車。

莎車國王北向龜茲求援,龜茲王親率五萬人馬,援救莎車。班超聯合於闐等國,兵力只有二萬五千人,敵眾我寡,難以力克,必須智取。班超遂定下聲東擊西之計,迷惑敵人。他派人在軍中散布對班超的不滿言論,製造打不贏龜茲,有撤退的跡象。

並且特別讓莎車俘虜聽得一清二楚。這天黃昏,班超命於闐大軍向東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顯得慌亂,故意放俘虜趁機脫逃。俘虜逃回莎車營中,急忙報告漢軍慌忙撤退的消息。龜茲王大喜,誤認班超懼怕自己而慌忙逃竄,想趁此機會,追殺班超。

他立刻下令兵分兩路,追擊逃敵。他親自率一萬精兵向西追殺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籠罩大漠,撤退僅十里地,部隊即就地隱蔽。龜茲王求勝心切,率領追兵從班超隱蔽處飛馳而過,班超立即集合部隊,與事先約定的東路於闐人馬,迅速回師殺向莎車。班超的部隊如從天而降,莎車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車王驚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請降。

龜茲王氣勢洶洶,追走一夜,未見班超部隊蹤影,又聽得莎車已被平定,人馬傷亡稍重的報告,大勢已去,只有收拾殘部,悻悻然返回龜茲。

3、圍魏救趙

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於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

這個典故是指採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余,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

4、隔岸觀火

東漢末年,袁紹兵敗身亡,幾個兒子為爭奪權力互相爭斗,曹操決定擊敗袁氏兄弟。袁尚、袁熙兄弟投奔烏桓,曹操向烏桓進兵,擊敗烏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曹營諸將向曹操進言,要一鼓作氣,平復遼東,捉拿二袁。

曹操哈哈大笑說:「你等勿動,公孫康自會將二袁的頭送上門來的」。於是下令班師,轉回許昌,靜觀遼東局勢。

公孫康聽說二袁歸降,心有疑慮。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奪取遼東的野心,現在二袁兵敗,如喪家之犬,無處存身,投奔遼東實為迫不得已。公孫康如收留二袁,必有後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勢力強大的曹操。但他又考慮,如果曹操進攻遼東,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禦曹操。當他探聽到曹操已經轉回許昌,並無進攻遼東之意時,認為收容二袁有害無益。

於是預設伏兵,召見二袁,一舉擒拿,割下首級,派人送到曹操營中。曹操笑著對眾將說:"公孫康向來俱怕袁氏吞並他,二袁上門,必定猜疑,如果我們急於用兵,反會促成他們合力抗拒。我們退兵,他們肯定會自相火並。看看結果,果然不出我料!"

5、草船借箭

三國時期,曹操率大軍想要征服東吳,孫權、劉備聯合抗曹。孫權手下有位大將叫周瑜,智勇雙全,可是心胸狹窄,很妒忌諸葛亮(字孔明)的才幹。因水中交戰需要箭,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負責趕造十萬支箭,哪知諸葛亮只要三天,還願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受處罰。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萬支箭,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除掉諸葛亮。於是他一面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備齊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這件事要請你幫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給我20隻船,每隻船上30個軍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邊。不過,這事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

魯肅答應了,並按諸葛亮的要求把東西准備齊全。兩天過去了,不見一點動靜,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請魯肅一起到船上去,說是一起去取箭。魯肅很納悶。 諸葛亮吩咐把船用繩索連起來向對岸開去。那天江上大霧迷漫,對面都看不見人。

當船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命船一字兒擺開,叫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以為對方來進攻,又因霧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把子上。過了一會,諸葛亮又命船掉過頭來,讓另一面受箭。

太陽出來了,霧要散了,諸葛亮令船趕緊往回開。這時船的兩邊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每隻船上至少五、六千支,總共超過了十萬支。魯肅把借箭的經過告訴周瑜時,周瑜感嘆地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

6、借刀殺人

春秋末期,齊簡公派國書為大將,興兵伐魯。魯國實力不敵齊國,形勢危急。孔子的弟子子貢分析形勢,認為唯吳國可與齊國抗衡,可借吳國兵力挫敗齊國軍隊。於是子貢游說齊相田常。田常當時蓄謀篡位,急欲鏟除異己。

子貢以「憂在外者攻其弱,憂在內者攻其強」的道理,勸他莫讓異己在攻弱魯中輕易主動,擴大勢力,而應攻打吳國,借強國之手鏟除異己。田常心動,但因齊國已作好攻魯的部署,轉而攻吳怕師出無名。

子貢說:「這事好辦。我馬上去勸說吳國救魯伐齊,這不是就有了攻吳的理由了嗎?」田常高興地同意了。子貢趕到吳國,對吳王夫差說:「如果齊國攻下魯國,勢力強大,必將伐吳。大王不如先下手為強,聯魯攻齊,吳國不就可抗衡強晉,成就霸業了嗎?」

子貢馬不停蹄,又說服趙國,派兵隨吳伐齊,解決了吳王的後顧之憂。子貢游說三國,達到了預期目標,他又想到吳國戰勝齊國之後,定會要挾魯國,魯國不能真正解危。於是他愉偷跑到晉國,向晉定公陳述利害關系:吳國伏魯成功,必定轉而攻晉,爭霸中原。勸晉國加緊備戰,以防吳國進犯。

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親自掛帥,率十萬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齊國,魯國立即派兵助戰。齊軍中吳軍誘敵之計,陷於重圍,齊師大敗,主帥國書及幾員大將死於亂軍之中。

齊國只得請罪求和。夫差大獲全勝之後,驕狂自傲,立即移師攻打晉國。晉國因早有準備,擊退吳軍。子貢充分利用齊、吳、越、晉四國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吳國之刀」,擊敗齊國;借晉國之「刀」,滅了吳國的威風。魯國損失微小,卻能從危難中得以解脫。

7、李代桃僵

春秋時期,晉國大奸臣屠岸賈鼓動晉景公滅掉於晉國有功的趙氏家族。屠岸賈率三千人把趙府團團圍住,把趙家全家老小,殺得一個不留。幸好趙朔之妻庄姬公主已被秘密送進宮中。屠岸賈聞訊必欲趕盡殺絕,要晉景公殺掉公主。

景公念在姑侄情分,不肯殺公主。公主已身懷有孕,屠岸賈見景公不殺她,就定下斬草除根之計,准備殺掉嬰兒。公主生下一男嬰,屠岸賈親自帶人入宮搜查,公主將嬰兒藏在褲內,躲過了搜查。屠岸賈估計嬰兒已偷送出官,立即懸賞緝拿。

趙家忠實門客公孫杵臼與程嬰商量救孤之計:如能將一嬰兒與趙氏孤兒對換,我帶這一嬰兒逃到首陽山,你便去告密,讓屠賊搜到那個假趙氏遺孤,方才會停止搜捕,趙氏嫡脈才能保全。程嬰的妻子此時正生一男嬰,他決定用親子替代趙氏孤兒。

他以大義說服妻了忍著悲痛把兒子讓公孫杵臼帶走。程嬰依計,向屠岸賈告密。屠岸賈迅速帶兵追到首陽山,在公孫杵臼居住的茅屋,搜出—個用錦被包裹的男嬰。於是屠賊摔死了嬰兒。他認為已經斬草除很,放鬆了警戒。

在忠臣韓厥的幫助下,一個心腹假扮醫生,入宮給公主看病,用葯箱偷偷把嬰兒帶出宮外,程嬰已經聽說自己的兒子被屠賊摔死,強忍悲痛,帶著孤兒逃往外地,過了十五年後,孤兒長大成人,知道自己的身世後,在韓厥的幫助下,兵戈討賊,殺了奸臣屠岸賈,報了大仇。

程嬰見趙氏大仇已報,陳冤已雪,不肯獨享富貴,拔劍自刎,他與公孫杵臼合葬一墓,後人稱「二義冢」。他們的美名千古流傳。

『叄』 歷史上有許多關於智謀的故事.

草船借箭 殫精極慮 殫謀戮力 多謀善斷 多謀善慮
發短心長 計窮智短 經綸滿腹 力屈計窮 滿腹經綸
妙算神機 謀臣如雨 匹夫之勇 挈瓶之智 孫龐鬥智
心長發短 一夫之勇 勇而無謀 智勇兼全 智勇雙全

晏嬰二桃殺三士

春秋時期,齊景公養了三個大力士,因為他們不懂得君臣大義和朝廷禮儀,以至讓眾大臣及景公對他們產生了反感,所以齊景公想除掉他們,但是他們力大無比,而且武藝高強,有萬夫不擋之勇,沒有人能夠近他們的身,所以一直也沒有好辦法。

晏子給齊景公出了個計策,賜給三個大力士兩個鮮桃,讓他們比功勞。誰的功勞大,誰吃,晏子的意思就是想讓他們自相殘殺。

於是,景公把他們三個宣上來,然後叫奴役用盤子端出兩個鮮桃給他們,並對他們說:「三位愛卿,你們都是寡人深愛的大力士,寡人想獎賞你們,可是今日奴役們在後花園里摘桃子,只有兩顆,寡人想把它們獎賞給你們三個其中功勞最大的兩個人,你們開始比自己的功勞吧!」

大力士公孫接說:「當年主公在狩獵時遇到兩只猛虎,我一一將它們擒殺,才救得主公一命,像我這樣的功勞,完全可以獨自吃一個鮮桃,不與別人分吃一個!」說著抓起一個鮮桃,站起身來就要吃。

大力士田開疆說:「當年主公被敵軍圍困,我一人手持兵器兩次打退敵軍,才救出主公。像我這樣的功勞,也可以獨自吃一個鮮桃,不與別人分吃一個!」說完,他也抓起一個鮮桃站起身來就要吃。

兩個鮮桃都被人抓走了,另外一個大力士古冶子說:「我曾經跟隨君王渡過黃河,一隻黿魚咬住左驂馬,把它拖進砥柱山下的漩渦里,我就潛入河水下面,逆流追出百步遠,又順流追趕了幾里遠,擒獲黿魚而殺死它。左手抓住左驂馬的尾巴,右手提著黿魚頭,像仙鶴一樣躍出水面。渡口的船夫都說:『黃河水神出來了!』他們仔細一看,原來是我舉起的黿魚頭。像我這樣中流砥柱的功勞,也可以單獨吃一個鮮桃,不與別人分吃一個!你們兩個人為何不把鮮桃放回到原處!」古冶子說著抽出劍來,拉開決斗的架式。

大力士公孫接、田開疆說:「我們的勇武不如你,功勞趕不上你。我們毫不謙讓地抓起鮮桃,是貪婪的表現。既然都這樣了,如果我們還不死,是太不知羞恥了!」

於是公孫接、田開疆就把兩個鮮桃放回原處,然後拔劍自刎了。

看到這種慘烈的場面,最後一位大力士古冶子說:「你們兩位都死了,惟獨我還活著,這是不仁愛;用語言羞辱人家而誇耀自己,這是不道義;悔恨自己的行為而不去死,這是沒有勇氣。你們兩位都送回鮮桃,為保持氣節而自殺了,難道我會單獨享受兩個鮮桃嗎?」

於是,古治子也自殺了。

三人把勇敢和氣節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結果為了二枚鮮桃都自殺了,這是晏嬰用的計策,為齊國除了隱患,這件事辦得干凈利落,沒費吹灰之力,晏嬰真是機敏過人啊。

司馬熹一石三鳥

戰國時,中山國相國司馬熹很得國君信任,但是國君的寵姬陰簡十分憎恨司馬熹,常在國君的枕邊說他的壞話。歷史上,臣子因得罪國王寵姬而下台甚至遭受迫害的事例很多,司馬熹很清楚其中的奧妙。

不能這樣坐以待斃。那麼,該如何辦才好呢?想了很長時間,司馬熹沒有想出一個萬全之策。中山國有個智者叫田簡,他看出司馬熹的處境艱險,於是悄悄地向司馬熹獻策。

不久,越國來了一位使者,小小的中山國對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自然是不敢怠慢的,所以,司馬熹幾乎寸步不離地陪伴著趙國使臣,生怕有一點怠慢。一次在宴會上,司馬熹問使者:「聽說貴國擅長音樂的美女很多,是這樣嗎?」使者說:「並非如此。」司馬熹說:「我曾經到過許多國家,見過無數美女,總覺得沒人比得上我國那位陰姬了,她的容貌傾國傾城,儀態婀娜多姿,南直是仙女下凡。」使者回去把這一情況稟報給了趙王,趙王聽了之後,還未見到本人,就已經動心了。於是,趙王派使者到中山國,請求把陰姬送給趙王。

陰姬是中山國國君最寵愛的妃子,國君視她為掌上明珠,現在趙王要奪人所愛,他哪裡肯答應。但又擔心如果得罪了趙王,中山國就會遭到趙國的報復,中山國國力微弱,很可能要蒙難。正當中山王束手無策時,司馬熹向國君進諫說:「啟奏大王,臣有一個辦法,既可以回絕趙國,又可避免我國蒙難。」國君一聽十分高興,忙問:「你有什麼萬全之策?」司馬熹說:「您可以立即冊封陰姬為王後,這樣就能死了趙王的邪念。」

中山國國君立即如法炮製。就這樣,中山國保全下來了,陰姬順利地做了王後。司馬熹因力薦陰姬為王後而得到陰姬的尊重,陰姬從此不再憎恨司馬熹,心中對他感激涕零,司馬熹終於擺脫了困境,所獻萬全之策真可謂「一石三鳥」。

『肆』 關於歷史的智謀故事有那些

牛戰

公元前248年,燕將樂毅攻下齊國70餘城,唯獨莒、即墨未下。碰巧燕昭王內死,子惠王容立,中了即墨守將田單的反間計,撤掉樂毅讓騎劫代為將。田單趁機鼓勵士卒,晚間募得水牛千多頭,在它們身上蒙上布,畫著龍紋,又在牛角上紮上快刀,尾上紮上灌了油脂的蘆葦,鑿開城門數十洞,夜縱火牛,並隨5000壯士。牛群沖入燕軍,燕軍大驚,誤以為龍,所觸盡死傷,5000壯士隨著進擊,城中老弱擊銅具助威,燕軍大敗,騎劫被殺,齊70餘城又全部奪回。

『伍』 歷史上有關很多計謀的故事,形成了很多成語,有哪些

策無遺算 策:計謀,策劃;算:計劃,籌謀。所出的謀略周密准確,沒有遺漏失算之處
大展宏圖 展:把卷畫打開,比喻實現;宏圖:比喻宏偉遠大的謀略與計劃。大規模地實施宏偉遠大的計劃或抱負
宏才大略 傑出的才能和謀略
出謀畫策 謀:謀略。畫:籌劃。制定計謀策略。常指為人出主意。
大謀不謀 具有遠大謀略的人,表面上好像看不出謀略。
伏龍鳳雛 伏龍:(卧龍)諸葛孔明。鳳雛:龐士元。兩人都是漢末三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軍事家。後指隱而未現的有較高學問和能耐的人。
腹中兵甲 兵甲:即甲兵,穿著盔甲的士兵。腹中裝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謀略。
六齣奇計 原指陳平所出的六條妙計。後泛指出奇制勝的謀略。
文韜武略 韜:指《六韜》,古代兵書,內容分文、武、龍、虎、豹、犬六韜;略:指《三略》,古代兵書,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謀略。
雄才大略 非常傑出的才智和謀略。
持久之計 持久:持之以久,即長久。長久的打算或謀略。
謀如湧泉 謀略像奔涌的泉水一樣多。
上兵伐謀 上:上等,引申為最好的。兵:指戰爭,引申為用兵。伐:討伐,攻打。伐謀:用計謀粉碎敵人的計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謀略取勝。
神謨廟算 指神奇的謀略和計劃。
文經武略 經世的文才和軍事謀略。
雄材大略 傑出的才能和偉大的謀略。
熊韜豹略 比喻高妙的用兵謀略。
用智鋪謀 運用智力,設謀略。亦作「用計鋪謀」。
策無遺算 策:計謀,策劃;算:計劃,籌謀。所出的謀略周密准確,沒有遺漏失算之處
出謀劃策 謀:計謀;劃:籌劃。制定計謀策略。指為人出主意
房謀杜斷 房:唐朝宰相房玄齡;謀:計謀;杜:唐朝杜如晦;斷:決斷。兩人同心濟謀,傳為佳話。比喻能人合作,天作之合
計上心來 計謀湧上心頭
謀臣武將 指有計謀的大臣和勇猛的戰將
出謀畫策 謀:謀略。畫:籌劃。制定計謀策略。常指為人出主意。
費盡心機 心機:計謀。挖空心思,想盡辦法。
革圖易慮 改變計謀策略。
詭計多端 詭計:狡詐的計謀;端:項目,點。形容壞主意很多。
計窮力竭 窮、竭:盡。計謀、力量都用盡了。
機關用盡 機關:周密、巧妙的計謀。比喻用盡心思。
計將安出 計:計策,計謀;安:怎麼,怎樣。如何制定計謀呢?
計深慮遠 計:計謀。慮:考慮。計謀想得很深遠。
計無所施 計:計策;施:施展。再也沒有可施展的計謀了。
機關算盡 機關:周密、巧妙的計謀。比喻用盡心思。
舉無遺策 舉:提出;策:計謀、辦法。提出的計謀沒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謀。
迷魂陣 比喻使人迷惑而上當的圈套、計謀。
神機妙算 神、妙:形容高明;機、算:指計謀。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計謀。形容善於估計復雜的變化的情勢,決定策略。
穩操勝算 穩:有把握;操:掌握;勝算:能夠制勝的計謀。指有把握取得勝利。
萬全之策 策:計策、辦法。極其周到的計謀、辦法。
穩操勝券 穩:有把握;操:掌握;勝券:能夠制勝的計謀。指有把握取得勝利。
勇而無謀 謀:計謀。雖然勇敢,但沒有智謀。
一籌莫展 籌:籌劃、計謀;展:施展。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
貽厥孫謀 貽:遺留;厥:其,他的;謀:計謀,打算。為子孫的將來作好安排。
有勇無謀 只有勇氣,沒有計謀。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沖,缺乏計劃,不講策略。
運籌帷幄 籌:計謀、謀劃;帷幄:古代軍中帳幕。指擬定作戰策略。引申為籌劃、指揮。
自以為得計 得計:計謀得逞。自以為計謀很對很好了(含貶義)。
足智多謀 足:充實,足夠;智:聰明、智慧;謀:計謀。富有智慧,善於謀劃。形容人善於料事和用計。
有勇有謀 勇:勇氣;謀:計謀。既有膽量又有計謀。
神機鬼械 【解釋】:形容計謀陰險狡詐。
多方百計 想盡或用盡種種方法、計謀。
計不旋跬 謂計謀的實現十分神速。
計絀方匱 計謀不足,方略匱竭。
計合謀從 謂計謀合乎君上之意而被採納。
計盡力窮 窮:盡。計謀、力量都用盡了。
計窮智短 計:計謀;窮:盡;智:智謀;短:缺少。計策用完了,才智也不夠用了。形容已經想不出什麼辦法了。
將機就計 利用機會施行計謀。
今蟬蛻殼 金蟬脫殼。今,通「金」。謂使用計謀而逃脫。
離山調虎 比喻用計謀調動對方離開原地。
謀無遺諝 遺諝:才智不足之處。所設計謀沒有不足之處。形容計謀周密,十分穩妥。
人極計生 謂人到絕境就會產生計謀。
上兵伐謀 上:上等,引申為最好的。兵:指戰爭,引申為用兵。伐:討伐,攻打。伐謀:用計謀粉碎敵人的計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謀略取勝。
神術妙計 神妙莫測的計謀。
脫殼金蟬 比喻用計謀脫身。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二折:」便使盡些伎倆,千愁斷我肚腸,覓不的個脫殼金蟬這一個謊。」詳見「金蟬脫殼」。
以計代戰 用計謀來代替陣前的交戰。
運計鋪謀 運用計謀。
運智鋪謀 運用計謀。
孫龐鬥智 〖解釋〗孫:孫臏;龐:龐涓。孫臏、龐涓各以智謀爭斗。比喻昔日友人今為仇敵,各逞計謀生死搏鬥。也比喻雙方用計較量高下。
萬全之計 〖解釋〗極其周到的計謀、辦法。同「萬全之策」。

『陸』 關於歷史智謀的故事

牛戰抄

公元前248年,燕將襲樂毅攻下齊國70餘城,唯獨莒、即墨未下。碰巧燕昭王死,子惠王立,中了即墨守將田單的反間計,撤掉樂毅讓騎劫代為將。田單趁機鼓勵士卒,晚間募得水牛千多頭,在它們身上蒙上布,畫著龍紋,又在牛角上紮上快刀,尾上紮上灌了油脂的蘆葦,鑿開城門數十洞,夜縱火牛,並隨5000壯士。牛群沖入燕軍,燕軍大驚,誤以為龍,所觸盡死傷,5000壯士隨著進擊,城中老弱擊銅具助威,燕軍大敗,騎劫被殺,齊70餘城又全部奪回。

『柒』 歷史上戰爭中有名的智謀的故事的成語

你需要三十六計,全是戰爭中的,都是智謀,
來來來,看這里依序為:金蟬脫殼、拋專磚引玉、借刀殺屬人、以逸待勞、擒賊擒王、趁火打劫、關門捉賊、
渾水摸魚、打草驚蛇、瞞天過海、反間計、笑裡藏刀、順手牽羊、調虎離山、李代桃僵、指桑罵槐、隔岸觀火、樹上開花、暗渡陳倉、走為上、假痴不癲、欲擒故縱、釜底抽薪、空城計、苦肉計、遠交近攻、反客為主、上屋抽梯、偷梁換柱、無中生有、美人計、借屍還魂、聲東擊西、圍魏救趙、連環計、假道伐虢

『捌』 20個歷史上智謀的典故

其實三十六計就是三十六個智謀典故,但是我還是給你舉出20例吧,有的是三十六計里的,有的是智謀成語典故。
1.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典出自淝水之戰。2.田忌賽馬,3.圍魏救趙。4.假途伐虢,典出晉侯假道於虞以伐虢(《左傳·僖公二年》),晉滅虢,虢公丑奔京師,師還,襲虞滅之(《左傳·僖公五年》)。
5.望梅止渴,6.過五關斬六將,7.三顧茅廬,8.七擒七縱孟獲,此典故成語為欲擒故縱。9.破釜沉舟,10.暗渡陳倉,11.草船借箭,12.狡兔三窟 ,典出《戰國策·齊策四》:「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請為君復鑿二窟。」後以「狡兔三窟」喻藏身處多,便於避禍 。13.韜光養晦 ,典出《舊唐書·宣宗記》:「歷太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群居游處,未嘗有言。」 14.完璧歸趙 15.晏子使楚 16運籌帷幄,典出《史記·高祖本紀》。西漢初年,天下已定,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舉行盛大的宴會,喝了幾輪酒後,他向群臣提出一個問題:「我為什麼會取得勝利?而項羽為什麼會失敗?」高起、王陵認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佔城池與戰略要地,給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業。而項羽恰恰相反,有人不利,立功不授獎,賢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敗。漢高祖劉邦聽了,認為他們說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勝原因是能用人。他稱贊張良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古人有名,有字,子房為張良的字)。」17.瞞天過海 典出《永樂大典·薛仁貴征遼事略》。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御駕親征,領三十 萬大軍以寧東土。一日,浩盪大軍東進來到大海邊上,帝見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 茫無窮,即向眾總管問及過海之計,四下面面相覷。忽傳一個近居海上的豪民請求 見駕,並聲稱三十萬過海軍糧此家業已獨備。帝大喜,就便率百官隨這豪民老人來 至海邊。只見萬戶皆用一彩幕遮圍,十分嚴密。豪民老人東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內 更是綉幔錦彩,茵褥鋪地。百官進酒,宴飲樂甚。不久,風聲四起,波響如雷,杯 盞傾側,人身動搖,良久不止。太宗警驚,忙令近臣揭開彩幕察看,不看則己,一 看愕然,滿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橫無際涯,哪裡是什麼在豪民家裡作客,大軍竟然已 航行於大海之上了!原來這豪民老人是新招壯士薛仁貴扮成,這「瞞天過海」計策 就是他設計策劃的。18.隔岸觀火 東漢末年,袁紹兵敗身亡,幾個兒子為爭奪權力互相爭斗,曹操決定擊敗袁氏兄弟。 袁尚、袁熙兄弟投奔烏桓,曹操向烏桓進兵,擊敗烏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遼東太 守公孫康。曹營諸將向曹操進言,要一鼓作氣,平服遼東,捉拿二袁。曹操哈哈大 笑說,你等勿動,公孫康自會將二袁的頭送上門來的。於是下令班師,轉回許昌, 靜觀遼東局勢。公孫康聽說二袁來降,心有疑慮。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奪取遼東的野 心,現在二袁兵敗,如喪家之犬,無處存身,投奔遼東實為迫不得已。公孫康如收 留二袁,必有後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勢力強大的曹操。但他又考慮,如 果曹操進攻遼東,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禦曹操。當他探聽到曹操已經轉回許昌, 並無進攻遼東之意時,認為收容二袁有害無益。於是預設伏兵,召見二袁,一舉擒 拿,割下首級,派人送到曹操營中。曹操笑著對眾將說,公孫康向來俱怕袁氏吞並 他,二袁上門,必定猜疑,如果我們急於用兵,反會促成他們合力抗拒。我們退兵, 他們肯定會自相火並。看看結果,果然不出我料。 19.調虎離山 東漢末年,軍閥並起,各霸一方。孫堅之子孫策,年僅十七歲,年少有為,繼 承父志,勢力逐漸強大。公元199年,孫策欲向北推進,准備奪取江北盧江郡。 盧 江郡南有長江之險,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難攻。占據盧江的軍閥劉勛勢力強大,野 心勃勃。孫策知道,如果硬攻,取勝的機會很小。他和眾將商議,定出了一條調虎 離山的妙計。針對軍閥劉勛,極其貪財的弱點,孫策派人給劉勛送去一份厚禮,並 在信中把劉勛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說劉勛功名遠播,令人仰慕,並表示要與劉勛交 好。孫策還以弱者的身份向劉勛求救。他說,上繚經常派兵侵擾我們,我們力弱, 不能遠征,請求將軍發兵降服上繚,我們感激不盡。劉勛見孫策極力討好他,萬分 得意。上繚一帶,十分富庶,劉勛早想奪取,今見孫策軟弱無能,免去了後顧之憂, 決定發兵上繚。部將劉曄極力勸阻,劉勛哪裡聽得進去?他已經被孫策的厚禮、甜 言迷惑住了。孫策時刻監視劉勛的行動,見劉勛親自率領幾萬兵馬去攻上繚,城內 空虛,心中大喜,說:「老虎已被我調出山了,我們趕快去占據它的老窩吧!」於 是立即率領人馬,水陸並進,襲擊盧江,幾乎沒遇到頑強的抵抗,就十分順利地控 制了盧江。劉勛猛攻上繚,一直不能取勝。突然得報,孫策已取盧江,情知中計, 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20. 笑裡藏刀 戰國時期,秦國為了對外擴張,必須奪取地勢險要的黃河崤山一帶,派公孫鞅 為大將,率兵攻打魏國。公孫鞅大軍直抵魏國吳城城下。這吳城原是魏國名將吳起 苦心經營之地,地勢險要,工事堅固,正面進攻恐難奏效。公孫鞅苦苦思索攻城之 計。他探到魏國守將是與自己曾經有過交往的公子昂,心中大喜。他馬上修書一封, 主動與公子昂套近乎,說道,雖然我們倆現在各為其主,但考慮到我們過去的交情, 還是兩國罷兵,訂立和約為好。念舊之情,溢於言表。他還建立約定時間會談議和 大事。信送出後,公孫鞅還擺出主動撤兵的姿態,命令秦軍前鋒立即撤回。公子昂 看罷來信,又見秦軍退兵,非常高興,馬上回信約定會談日期。公孫鞅見昂已鑽入 了圈套,暗地在會談之地設下埋伏。會談那天,公子昂帶了三百名隨從到達約定地 點,見公孫鞅帶的隨從更少,而且全部沒帶兵器,更加相信對方的誠意。會談氣氛 十分融洽,兩人重敘昔日友情,表達雙方交好的誠意。公孫鞅還擺宴款待公子昂。 公子昂興沖沖入席,還未坐定,忽聽一聲號令,伏兵從四麵包圍過來,公子昂和三 百隨從反應不及,全部被擒。公孫鞅利用被俘的隨從,賺開吳城城門,佔領吳城。 魏國只得割讓西河一帶,向秦求和。秦國用公孫鞅笑裡藏刀計輕取崤山一帶。
不知大大滿意否?

『玖』 歷史上戰爭中有名的智謀故事有哪些

草船借箭、 足智多謀、 圍魏救趙、 聲東擊西、 李代桃僵、 拋磚引玉、 瞞天過海、 釜底抽薪、 借刀殺人、 隔岸觀火、 金蟬脫殼 兵不厭詐 打草驚蛇

『拾』 古代用智謀取勝的人(歷史故事

淝水之戰
西晉末年的腐敗政治,引發了社會大動亂,中國歷史進入了分裂割據的南北朝時期。在南方,晉琅邪王司馬睿於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稱帝,建立東晉,占據了漢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在北方,各少數民族政權紛爭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國先後滅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據國,統一了黃河流域。以後又於公元373年攻佔了東晉的梁(今陝西漢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將勢力擴展到長江和漢水上游。前秦皇帝符堅因此躊躇滿志,欲圖以「疾風之掃秋葉」之勢,一舉盪平偏安江南的東晉,統一南北。
公元383年8月,符堅親率步兵60萬、騎兵27萬、羽林郎(禁衛軍)3萬,共90萬大軍從長安南下,同時,符堅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師7萬從巴蜀順流東下,向建康進軍。近百萬行軍隊伍「前後千里,旗鼓相望。東西萬里,水陸齊進。」符堅驕狂地宣稱:「以我百萬大軍,即使將馬鞭扔到長江中,也足以讓長江斷流。」
東晉王朝在強敵壓境,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以丞相謝安為首的主戰派決意奮起抵禦。經謝安舉薦,晉帝任命謝安之弟謝石為征討大都督,謝安之侄謝玄為先鋒,率領經過7年訓練,有較強戰鬥力的「北府兵」8萬沿淮河西上,迎擊秦軍主力。派胡彬率領水軍5千增援戰略要地壽陽(今安徽壽縣)。又任名恆沖為江州刺史,率10萬晉軍控制長江中游,阻止秦巴蜀軍順江東下。
10月18日,符堅之弟符融率秦前鋒部隊攻佔了壽陽,俘虜晉軍守將徐元喜。與此同時,秦軍慕容垂部攻佔了鄖城(今湖北鄖縣)。奉命率水軍馳援壽陽的胡彬在半路上得知壽陽已被苻融攻破,便退守硤石(今安徽鳳台西南),等待與謝石、謝玄的大軍會合。苻融又率軍攻打硤石。苻融部將梁成率兵5萬進攻洛澗(在今安徽淮南東),截斷淮河交通,阻斷了胡彬的退路。胡彬困守硤石,糧草用盡,難以支撐,寫信向謝石告急,但送信的晉兵被秦兵捉住,此信落在苻融手裡。苻融立刻向苻堅報告了晉軍兵少,糧草缺乏的情況,建議迅速起兵,以防晉軍逃遁。苻堅得報,把大軍留在項城,親率8千騎兵疾趨壽陽。
符堅一到壽陽,立即派原東晉襄陽守將朱序到晉軍大營去勸降。朱序到晉營後,不但沒有勸降,反而向謝石提供了秦軍的情況。他說:「秦軍雖有百萬之眾,但還在進軍中,如果兵力集中起來,晉軍將難以抵禦。現在情況不同,應趁秦軍沒能全部抵達的時機,迅速發動進攻,只要能擊敗其前鋒部隊,挫其銳氣,就能擊破秦百萬大軍。」謝石起初認為秦軍兵強大,打算堅守不戰,待敵疲憊再伺機反攻。聽了朱序的話後,認為很有道理,便改變了作戰方針,決定轉守為攻,主動出擊。
11月,謝玄派譴勇將劉牢之率精兵5千奔襲洛澗,揭開了淝水大戰的序幕。秦將梁成率部5萬在洛澗邊上列陣迎擊。劉牢之分兵一部迂迴到秦軍陣後,斷其歸路;自己率兵強渡洛水,猛攻秦陣。秦軍驚慌失措,勉強抵擋一陣,就土崩瓦解,主將梁成和其弟梁雲戰死,官兵爭先恐後渡過淮河逃命,1.5萬餘人喪生。洛澗大捷,極大鼓舞了晉軍的士氣。謝石揮軍水陸並進,直抵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壽縣南)東岸,在八公山邊紮下大營,與壽陽的秦軍隔岸對峙。苻堅站在壽陽城樓上,一眼望去,只見對岸晉軍布陣整齊,將士精銳。連八公山上的草木,他也感到類似人形,誤認為是晉兵,頗為驚慌,對苻融說:「這是勁敵!怎能說他們是弱敵呢?」
由於秦軍緊逼淝水西岸布陣,晉軍無法渡河,只能隔岸對峙。謝玄就派使者去見苻融,用激將法對他說:「將軍率軍深入晉地,卻緊逼河岸布陣,這難道是想決戰嗎?如果你把陣地稍向後退,空出一塊地方,讓我軍渡過淝水,雙方一決勝負如何!」秦軍諸將都表示反對,但苻堅認為可以將計就計,讓軍隊稍向後退,待晉軍半渡過河時,再以騎兵沖殺,這樣就可以取得勝利。苻融對苻堅的計劃也表示贊同,於是就答應了謝玄的要求,指揮秦軍後撤。但秦兵士氣低落,結果一後撤就失去控制,陣勢大亂。謝玄率領8千多騎兵,趁勢搶渡淝水,向秦軍猛攻。朱序則在秦軍陣後大叫:「秦兵敗了!秦兵敗了!」秦兵信以為真,於是轉身竟相奔逃。苻融眼見大勢不妙,急忙騎馬前去阻止,以圖穩住陣腳,不料戰馬被亂兵沖倒,被晉軍追兵殺死。失去主將的秦兵越發混亂,徹底崩潰。前鋒的潰敗,引起後續部隊的驚恐,也隨之潰逃,行成連鎖反應,結果全軍潰逃,向北敗退。秦軍潰兵沿途不敢停留,聽到風聲鶴唳,都以為是晉軍追來。晉軍乘勝追擊,一直到達壽陽附近的青岡。秦兵人馬相踏而死的,滿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堅本人也中箭負傷,單槍匹馬逃回烙陽。
晉軍收復壽陽,謝石和謝玄派飛馬往建康報捷。當時謝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謝石送來的捷報,不露聲色,隨手把捷報放在旁邊,照樣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來的戰報,忍不住問謝安:「戰況怎樣?」謝安慢吞吞地說:「孩子們到底把秦人打敗了。」客人聽了,高興得不想再下棋,想趕快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別人,就告別走了。謝安送走客人,回到內宅去,他的興奮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過門檻的時候,踉踉蹌蹌的,把腳上的木屐的齒也碰斷了。

閱讀全文

與有智謀的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