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楊家將的歷史故事

楊家將的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04 22:04:54

㈠ 楊家將歷史故事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楊業本名叫楊重貴,其父楊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亂的時候,占據麟州,自稱刺史,由於時局的動盪,先後歸附過後漢、後周。大約是在楊信歸附後漢的時候,為了結交當時任河東節度使的劉崇,派少年的楊重貴到太原。後楊信投靠了後周,楊重貴留在了太原。楊信死,以其子楊崇勛(楊業的弟弟)繼任刺史,又以麟州歸附了北漢劉崇。其後楊崇勛又歸附了後周。雖然有這樣的反復,但是由於處於五代那個混亂特殊的年代,楊重貴在太原的生活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年少英武的楊重貴很受劉崇的看重,他以楊重貴為養孫,改名為劉繼業。劉繼業先擔任保衛指揮使,以驍勇著稱,以功升遷到建雄軍節度使。由於劉繼業戰功卓著,所向無敵,國人號稱無敵。然而劉繼業在北漢三十多年的戰績卻湮沒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宋史》和《遼史》均缺乏這方面的記載,《宋史》中提到幾次與劉繼業的交鋒,全是以劉繼業的失敗而告終。劉繼業與宋將黨進戰於太原城下,被黨進以少擊眾,大敗,劉繼業先躲在壕溝里,然後靠城上垂下的繩索,才得以逃生。以這樣狼狽的戰績,不知道為何成為無敵?而在《續資治通鑒》中,僅僅提到劉繼業在太原城頭苦戰防守,甚至北漢主劉繼元投降以後,還在堅持戰斗,知道宋太宗派劉繼元親自招降,劉繼業才大哭解甲歸降。其中描述這段歷史的文字不過幾十字,非常簡略。同時期的《九國志》曾經記載過劉繼業的功績,但是遺憾的是其中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載沒有流傳到今天。《遼史》中有遼將耶律斜軫責問楊業說:汝與我國角勝三十餘年,今日何面目相見。可見劉繼業在北漢時期主要的對手是遼國。雖然北漢一直臣事遼國,但是處於強勢的遼國經常侵掠北漢的邊境,劉繼業為北漢守邊,估計經常與來犯的遼軍交鋒,雖然規模不大,但三十餘年未處下風,這樣的經歷讓劉繼業積累了邊防的豐富經驗。
北漢滅亡以後,劉繼業歸降北宋,宋太宗素知劉繼業威名,授予他左領軍大將軍,鄭州防禦使。劉繼業歸宋以後,復本姓楊,單名業。宋太宗以楊業對防禦遼國有豐富經驗,派他到代州為三交駐泊兵馬部署,為潘美節制。遼國大軍從雁門大舉進攻,楊業從小路率領數百騎兵繞到遼軍背後,與潘美的部隊前後夾擊遼軍,殺死遼國節度使駙馬侍中蕭咄李,生擒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誨,繳獲很多兵甲戰馬。楊業因功升雲州觀察使。以後遼國望見楊業的旌旗,就不戰而走。守邊的主將忌楊業威名,屢次向宋太宗上書,誹謗楊業。宋太宗封其奏交給楊業,以表示對楊業的信任。而實際上書誹謗楊業的人,很可能就是潘美。潘美對楊業早就心存嫉妒,這樣的心理,在某個特別的時刻就會表現出來。雍熙三年,宋太宗派出三路大軍征討遼國,其中潘美為西路軍主將,楊業為副將。起初各路進展順利,楊業一路奪取了遼國的寰、朔、雲、應四州,但主力軍中路曹彬失利。宋太宗命令各路人馬班師,後又命潘美等率領大軍將收復四州的民眾遷移到內地。當時,遼國十餘萬大軍已經反擊,攻破了寰州。遼軍兵力佔有很大的優勢,楊業等人的任務只是遷移民眾,不需要與敵人決戰。他向潘美進言,上萬全之計。楊業與遼國交鋒多年,更深知邊境地勢,他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的判斷非常正確。但是護軍王冼和劉文裕卻不以為然,非要與遼國正面交鋒,並且以怯敵嘲笑楊業。而作為主將的潘美,也是經驗豐富的將領,應該知道在敵眾我寡下應採取什麼策略。而且此行的任務不是與敵交鋒,只是遷移民眾。但是在這時,由於嫉妒心理的作怪,他卻沒有支持楊業的意見。最後楊業力爭不果,只能冒險出擊,他和潘美做了約定,讓潘美在要道陳家谷部署步兵強弩接應。楊業知道此行很難取勝,潘美在陳家谷設伏接應,還有成功撤退的希望。楊業出擊以後,王冼等人很久沒有消息,以為遼軍已經敗退,為了爭功,率領部隊出擊,前進不久,得到了楊業敗退的消息,又慌忙撤退了。作為主將的潘美,不遵守與楊業的約定,更不制止部下的擅自行動,聽到楊業失敗的消息,就一走了著,顯然是不顧楊業的死活。楊業力戰盡日,轉戰到陳家谷,沒有看到接應的人馬,非常悲憤,再率領部下力戰。楊業身受幾十處傷,左右殆盡,仍手刃敵軍數十百人,楊業筋疲力盡,戰馬又受了重傷,最後為遼軍生擒。楊業的長子楊延玉,以及部將王貴、賀懷浦全都力戰而死。楊業被擒不屈,絕食三日而死。
楊家將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楊業的兒子楊延昭。楊延昭本名楊延郎,為了避諱,而改名楊延昭。幼年的楊延昭沉默寡言,但是總是喜歡玩行軍作戰的游戲,楊業看了以後說:「此兒類我。」以後出征,必然帶楊延昭同行。楊延昭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熏陶,成年以後,也成為一個職業軍人。
雍熙三年北伐,楊延昭與父兄一起出征,攻擊朔州的時候,楊延昭作為前鋒進攻,被流矢射穿了手臂,他卻更為勇猛的作戰。楊業陣亡以後,楊延昭由供奉官升遷為崇儀副使。後來有擔任保州緣邊都巡檢使,在河北的邊防前線任職。北宋咸平二年,遼國南下進犯。楊延昭正在遂城,遂城小,又沒有作好防守的准備,遭到了遼軍的猛烈圍攻,城中人心惶惶,而楊延昭召集城中壯丁,授予武器,配合宋軍,全力固守。當時正值隆冬,楊延昭命人擔水澆在城牆上,一夜之間就凍成了堅冰,城牆光滑難登,遼軍的猛烈攻勢也無法繼續,只好撤退了,宋軍繳獲了遼軍遺棄的軍資器械。楊延昭出奇計保全了遂城,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他因此功被授予莫州刺史。遼國南下進犯,身為鎮定高陽關都部署的傅潛率領重兵駐扎在中山,屯兵不出,消極避戰,不積極打擊進犯的遼軍。而楊延昭以及楊嗣、石普等將領屢次請求傅潛增派人馬,主動出擊,傅潛都不聽從,龜縮在中山。即使部下的將領出擊取勝,傅潛也掩蓋他們的功績。後來宋真宗得到報告,將傅潛削職流放。宋真宗召見楊延昭,向他詢問邊防策略。宋真宗對楊延昭的表現非常滿意,稱贊楊延昭行軍作戰大有父風,給他很優厚的賞賜。咸平四年,遼國又南下進攻,楊延昭在羊山埋伏精兵,自己率領部隊與遼軍交鋒,將遼軍引誘在伏擊圈,與伏兵一起夾擊,遼軍大敗,陣斬遼國大將。楊延昭因功被加封為莫州團練使。他和當時另外一位邊防驍將楊嗣,並稱為二楊。楊延昭等人卓著的戰績,也引起了朝廷中某些人的嫉妒。宋真宗曾經對宰相說:「嗣及延昭,並出疏外,以忠勇自效,朝中忌嫉者眾,朕力為保庇以至於此。」咸平五年,遼國進攻保州,楊延昭和楊嗣率領部隊支援,還未列陣,就遭到遼軍突襲,部隊損失很大。宋真宗以兩人素以忠勇聞名,赦免了他們的罪過。楊延昭仍然擔任莫州團練使。咸平六年,楊延昭又被任命為緣邊都巡檢,後又遷為寧邊軍部署。景德元年,宋真宗將楊延昭的兵馬增加到上萬人,如遼國進犯,就屯駐靜戎軍之東,並許他便宜行事,不聽都部署王超的指揮。澶州之役,楊延昭反對議和。他上書認為:契丹頓澶淵,去北境數千里,人馬俱乏,雖眾易敗。凡有剽掠,率在馬上,願飭諸軍扼其要路,眾可殲焉。即幽、易等數州。可襲而取。楊延昭的主張和當時寇準的主張不謀而合,然而北宋朝廷並未對此作出反應。楊延昭就自己率領人馬進入遼國境內,攻破古城,取得不小的戰果。以後澶淵定盟,楊延昭因為守邊的功勞,屢次升遷,景德二年,楊延昭被授予高陽關副都部署。楊延昭在大中祥符七年,卒於任上,終年五十七歲。宋真宗聽到這個消息,極為悲痛,派使者護靈而歸,河朔的百姓,多望柩而泣,為這落淚。北宋朝廷錄用楊延昭的三個兒子為官,並且從楊延昭常從門客中選取有才能的人為官。
楊延昭英勇善戰,所得賞賜,全部分給部下,公而忘私。他本人作風簡朴,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共苦,繼承了楊業的作風。楊延昭每戰都身先士卒,獲得功勞,與部下一起分享,所以部下也樂於為他效命。楊延昭鎮守邊防二十幾年,遼國對他非常敬畏,稱他為楊六郎。
作為楊家將的第三代,楊文廣並沒有建立能與他祖輩父輩相提並論的功績,因為此時北宋已經與遼國議和,而對西夏的政策也在和戰間搖擺,只是防禦。但是楊文廣繼承了楊家將世代忠心報國的傳統,沒有忘記收復幽燕,平定北方的理想,還在為這個奮鬥了三代的目標努力。但是此時的宋朝積弊已深,而且修文偃武的風氣已成,諱言用兵,楊文廣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

㈡ 楊家將的故事

「楊家將」故事發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葉就已迅速流傳於天下, 講述了北宋年間楊家名將楊業、楊延昭等人保家衛國的感人故事。戲說中,楊家名將可謂一口金刀八桿槍,令遼兵聞風喪膽,對宋朝可謂居功至偉。 怎奈奸臣當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楊家名將遭到嚴重迫害。

遼國皇帝約請太宗,赴金沙灘 「雙龍會」,暗藏殺機,兵困行宮。聲聲怒吼,陣陣擊鳴,戰車交錯,刀光血影。大郎、二郎和三郎戰死、四郎和五郎失蹤,七郎被潘仁美萬箭射死。

而楊門女將是一部秦腔傳統經典劇目,講述宋朝將領楊氏一族滅門後,楊家女眷掛帥出征,殲滅西夏兵將的故事。這些傳說故事基本上都是虛構,其中的一些人物如、楊宗保、穆桂英、八姐九妹、楊排風、十二寡婦更與歷史無涉。

(2)楊家將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民間傳唱的長篇漢族英雄史詩《楊家將》,給學術界以極大的震撼和驚喜。對它的發掘整理及研究刊布,將改寫中國漢族沒有民間史詩的歷史,並將對楊家將傳說及有關的戲劇、曲藝和民間故事提供豐富生動的材料。

《楊家將》史詩的問世將足以使之與世界其它民族的著名英雄史詩相媲美,成為世界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大貢獻。史詩是以漢族為主,融匯歷史上契丹族、蒙古族民間藝人共同創作智慧的結晶,反映了共同的民族記憶和集體文化積淀,是前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巨大的文化財富。

《楊家將》是一部集漢、契丹、西夏民族文化沉澱的長篇史詩,添補了漢族史詩上的空白。而在結尾中提及佘太君帶領著整個家族西遷至西寧,這點在歷史上是一片「新大陸」。

㈢ 楊家將的歷史記載

楊業本名叫楊重貴(?—986年),原名重貴,又名楊繼業,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將。官至雲州觀察使、判代州,贈太尉、大同軍節度使。楊業的父親楊信,曾任後漢的麟州刺史(今陝西神木),趁五代混亂的時候,占據麟州,自稱刺史,由於時局的動盪,先後歸附過後漢、後周。大約是在楊信歸附後漢的時候,為了結交當時任河東節度使的劉崇,派少年的楊重貴到太原。後楊信投靠了後周,楊重貴留在了太原。楊信死,以其子楊重勛(楊業的弟弟)繼任刺史,又以麟州歸附了北漢劉崇。其後楊崇勛又歸附了後周。雖然有這樣的反復,但是由於處於五代那個混亂特殊的年代,楊重貴在太原的生活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年少英武的楊重貴很受劉崇的看重,他以楊重貴為養孫,改名為劉繼業。劉繼業先擔任保衛指揮使,以驍勇著稱,以功升遷到建雄軍節度使。由於劉繼業戰功卓著,所向無敵,國人號稱無敵。
然而劉繼業在北漢三十多年的戰績卻湮沒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宋史》和《遼史》均缺乏這方面的記載,《宋史》中提到幾次與劉繼業的交鋒,全是以劉繼業的失敗而告終。劉繼業與宋將黨進戰於太原城下,被黨進以少擊眾,大敗,劉繼業先躲在壕溝里,然後靠城上垂下的繩索,才得以逃生。以這樣狼狽的戰績,不知道為何成為無敵?而在《續資治通鑒》中,僅僅提到劉繼業在太原城頭苦戰防守,甚至北漢主劉繼元投降以後,還在堅持戰斗,直到宋太宗派劉繼元親自招降,劉繼業才大哭解甲歸降。其中描述這段歷史的文字不過幾十字,非常簡略。同時期的《九國志》曾經記載過劉繼業的功績,但是遺憾的是其中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載沒有流傳到今天。《遼史》中有遼將耶律斜軫責問楊業說:汝與我國角勝三十餘年,今日何面目相見。可見劉繼業在北漢時期主要的對手是遼國。雖然北漢一直臣事遼國,但是處於強勢的遼國經常侵掠北漢的邊境,劉繼業為北漢守邊,估計經常與來犯的遼軍交鋒,雖然規模不大,但三十餘年未處下風,這樣的經歷讓劉繼業積累了邊防的豐富經驗。
北漢滅亡以後,劉繼業歸降北宋,宋太宗素知劉繼業威名,授予他左領軍大將軍,鄭州防禦使。劉繼業歸宋以後,復本姓楊,單名業。宋太宗以楊業對防禦遼國有豐富經驗,派他到代州為三交駐泊兵馬部署,為潘美節制。遼國大軍從雁門大舉進攻,楊業從小路率領數百騎兵繞到遼軍背後,與潘美的部隊前後夾擊遼軍,殺死遼國節度使駙馬侍中蕭咄李,生擒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誨,繳獲很多兵甲戰馬。楊業因功升雲州觀察使。以後遼國望見楊業的旌旗,就不戰而走。守邊的主將忌楊業威名,屢次向宋太宗上書,誹謗楊業。宋太宗封其奏交給楊業,以表示對楊業的信任。而實際上書誹謗楊業的人,很可能就是潘美。潘美對楊業早就心存嫉妒,這樣的心理,在某個特別的時刻就會表現出來。雍熙三年,宋太宗派出三路大軍征討遼國,其中潘美為西路軍主將,楊業為副將。起初各路進展順利,楊業一路奪取了遼國的寰、朔、雲、應四州,但主力軍中路曹彬失利。宋太宗命令各路人馬班師,後又命潘美等率領大軍將收復四州的民眾遷移到內地。當時,遼國十餘萬大軍已經反擊,攻破了寰州。遼軍兵力佔有很大的優勢,楊業等人的任務只是遷移民眾,不需要與敵人決戰。他向潘美進言,上萬全之計。楊業與遼國交鋒多年,更深知邊境地勢,他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的判斷非常正確。但是護軍王冼和劉文裕卻不以為然,非要與遼國正面交鋒,並且以怯敵嘲笑楊業。而作為主將的潘美,也是經驗豐富的將領,應該知道在敵眾我寡下應採取什麼策略。而且此行的任務不是與敵交鋒,只是遷移民眾。但是在這時,由於嫉妒心理的作怪,他卻沒有支持楊業的意見。最後楊業力爭不果,只能冒險出擊,他和潘美做了約定,讓潘美在要道陳家谷部署步兵強弩接應。楊業知道此行很難取勝,潘美在陳家谷設伏接應,還有成功撤退的希望。楊業出擊以後,王冼等人很久沒有消息,以為遼軍已經敗退,為了爭功,率領部隊出擊,前進不久,得到了楊業敗退的消息,又慌忙撤退了。楊業力戰盡日,轉戰到陳家谷,沒有看到接應的人馬,非常悲憤,再率領部下力戰。楊業身受幾十處傷,左右殆盡,仍手刃敵軍數十百人,楊業筋疲力盡,戰馬又受了重傷,最後為遼軍生擒。楊業的長子楊延玉,以及部將王貴、賀懷浦全都力戰而死。楊業被擒不屈,絕食三日而死。 楊家將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楊業的兒子楊延昭。楊延昭本名楊延朗,為了避諱,而改名楊延昭。幼年的楊延昭沉默寡言,但是總是喜歡玩行軍作戰的游戲,楊業看了以後說:「此兒類我。」以後出征,必然帶楊延昭同行。楊延昭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熏陶,成年以後,也成為一個職業軍人。
楊延昭英勇善戰,所得賞賜,全部分給部下,公而忘私。他本人作風簡朴,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共苦,繼承了楊業的作風。楊延昭每戰都身先士卒,獲得功勞,與部下一起分享,所以部下也樂於為他效命。楊延昭鎮守邊防二十幾年,遼國對他非常敬畏。遼人迷信,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顆星是專克遼國的,因為楊延昭對於遼人很有威懾力,遼人以為他是那第六顆星轉世,因此稱他為楊六郎。
楊延昭正好處在北宋對遼國進行防禦的時期,他為保衛宋朝的邊防而奮戰,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延續了楊家將的威名。
歷代楊家將傳說中,以為楊延昭是楊業第六子,故稱楊六郎。但是據史所載,楊延昭應為長子。史書上記載,楊業的兒子除延朗外,還有延玉、延浦、延訓、延環、延貴和延彬。 楊文廣在楊家將的故事中,是楊宗保與穆桂英之子,歷史上的楊文廣卻是六郎楊延昭的兒子。楊文廣以班行討賊張海有功,授予殿直。後來與安撫陝西的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在談話中發現楊文廣很有才能,就把他帶在身邊。狄青南征廣西,楊文廣隨軍從征,但此時的楊文廣還是個無名之輩。治平中,選拔宿衛將領,宋英宗以為楊文廣是名將之後,而且還有功勞,提拔楊文廣為成州團練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遷興州防禦使,秦鳳路副總管。他由此參加了對西夏的防禦作戰。韓琦派楊文廣率領部隊在篳篥築城,控制要道,防禦西夏。楊文廣先揚言要到噴珠築城,然後率軍迅速趕往篳篥,黃昏時趕到目的地,連夜搶修城寨,構築好了防禦工事,作好了戰斗准備。第二天天明,西夏騎兵大至,看到宋軍已經占據有利地勢,作好了准備,只能無奈的撤退,楊文廣乘機遣將出擊,斬獲敵人很多。皇帝下詔嘉獎,賞賜豐厚,並任命他知涇州鎮戎軍、定州路副總管,遷步軍都虞侯。遼國與宋朝在代州的邊界劃分上發生爭執。楊文廣向朝廷獻上陣圖以及攻取幽燕的策略,還沒等到朝廷上的迴音,楊文廣就死於任上,北宋朝廷追贈他同州觀察使。
作為楊家將的第三代,楊文廣並沒有建立能與他祖輩父輩相提並論的功績,因為此時北宋已經與遼國議和,而對西夏的政策也在和戰間搖擺,只是防禦。但是楊文廣繼承了楊家將世代忠心報國的傳統,沒有忘記收復幽燕,平定北方的理想,還在為這個奮鬥了三代的目標努力。但是此時的宋朝積弊已深,而且修文偃武的風氣已成,諱言用兵,楊文廣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
楊業,楊延昭,楊文廣,這三個人是歷史中楊家將的主要人物。楊家將三代血戰報國的事跡,為後人所傳揚。尤其是楊業和楊延昭,在北宋時期,已經天下聞名。歐陽修在《供備庫副使楊君墓誌銘》中寫:「父子皆為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於里兒野豎,皆能道之」。這里的父子就是指楊業和楊延昭,這位供備庫副使楊君,叫楊琪,其祖父是楊崇勛,楊業是其伯祖。宋朝積弱,最後亡於外敵,所以遺民們更加追思那些血戰保國的將領。於是楊家將的故事得以廣泛流傳,在流傳過程中,民間加入了許多神奇的人物和故事。在南宋遺民所著的《燼余錄》中,將楊嗣的功績安到楊延嗣身上,將楊文廣的事跡,創造出了一個楊宗保。還杜撰了楊家將父子救援宋太宗的情節。而在元朝的雜劇中,有關楊家將的劇目更是很多,比如《昊天塔孟良盜骨》等。 楊令公廟 ,原稱楊令公祠,坐落於古北口北門外的半山坡,距京城約100公里。1992年古北口鎮政府撥款重建。 寺廟座北面南,前後兩院,有山門、角門、前殿、後殿、東西禪房。土木結合建築,整個廟宇佔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
楊令公廟的山門建築頗為講究,山門高5米、寬3米,磨磚對縫虎頭對門。山門兩側另有對聯一幅,上聯為「楊氏全家做事忠實不二」,下聯為「專祠一座表揚英勇無雙」。橫批是「氣壯山河」。
正殿是楊令公廟的主體,殿前出檐的兩根明柱上的對聯是「節使若逢蘇武牧,將軍定作霍驃騎」,大門的楹聯和橫匾是馮玉祥將軍所題,上下聯為「何須紙筆舒中憤,自有公平在世人」,橫匾為「真正無敵」。正殿內的兩根明柱,還有一副楹聯和橫匾。上下聯為「潘氏至今無葬地,楊家自古有忠祠」,橫匾為「天下無敵」。
楊令公名楊業(又稱楊繼業),為北宋名將,被譽為「楊無敵」,史載其「軍紀嚴明,屢建戰功」,但在986年北宋伐遼戰役中,不幸由於主帥潘美和監軍王侁的錯誤指揮,被迫孤軍奮戰,於陳家谷矢盡援絕,重傷被俘,絕食而死,終年60歲左右。其事跡在當時便廣為傳頌,後經戲曲、小說的渲染,逐漸形成了「楊家將」的故事。但經考證,楊令公戰斗的主要區域在今山西雁門關和大同一帶,並不在古北口地區,而令公廟之所以建在古北口,主要是因為古北口長城是萬里長城上戰事最多的關隘之一,為其立廟,以激勵將士向楊業那樣鞠躬盡瘁,公忠體國。 雁門關下,有一個以楊家祠堂而聞名的鹿蹄澗村,村裡1000多口人,其中一多半都是楊家後代。
楊家祠堂始建於元代,是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楊家祠宇。因楊業死後被追贈為「太尉」,謚號「忠武」,他的後代以此題祠名為「楊忠武祠」,俗稱「楊家祠堂」。
祠堂大殿前,有一塊鹿蹄石,形狀奇特,雕刻秀美。傳說是楊業十四世孫楊友,鎮守代州時一日外出打獵,射中一隻梅花鹿。這只鹿帶箭逃走,楊友緊追不放。楊友命人挖掘,挖出奇異的一方石頭,上面雕刻著梅花鹿帶箭圖案,並有明顯的鹿蹄印。後來,人們將這塊奇異的石頭搬回祠中存放,鹿蹄澗村由此得名。
「血戰金沙灘」是楊家將傳說故事中,楊家將打得最悲壯、最慘烈的一仗。在這場惡戰中,楊家將的七郎八虎中,大郎、二郎、三郎、七郎戰死,四郎、八郎被俘,五郎出家,整個一個楊家戰死一大半。戲曲《金沙灘》演的就是這件英勇悲壯的事跡。當然,這只不過是一個民間傳說。
雁門關外楊家將征戰過的那個叫做金沙灘的古戰場,昔日的刀光劍影。硝煙烽火,早已隨著歷史前進的車輪而盪然無存。今日的金沙灘,放眼望去,滿灘皆樹,枝繁葉茂,碩果累累,成為十里飄香的果園。 (1)火山王金刀王楊繼業之子:
忠孝侯楊淵平(楊延昭、楊泰、楊淵平、楊延朗)
義勇侯楊延定(楊延浦、楊永、楊延定、楊延廣、楊延用、楊貴)
忠武將楊延光(楊延廣、楊勛、楊延訓、楊延輝、楊延慶、楊順)
楊延輝(楊延玉、楊貴、楊延環、楊延朗、化名木易)
楊延德(楊延環、楊延貴、楊春)
金槍將保靈侯楊延昭(楊延貴、楊景)
敏烈侯楊延嗣(楊延彬、楊希)
楊延順(楊順,義子,原名王平,化名王司徒)
楊延興(原六朗部將,自認是楊九郎,六郎義弟,楊繼業義子,原名楊星)
銀槍將假六郎假楊景楊延惠(因其代六郎而死和生前認六郎為兄,佘太君認其為義子,原名任炳,字堂惠)
楊延琪(楊琪、楊八姐、楊春花)(女)
楊延瑛(楊瑛、楊九妹、楊秋菊)(女)
楊延瓊(說呼全傳中呼延丕顯之妻)(女)
楊延琅(女)
楊排風(小說中最後佘太君認其為義女,演義中沒有)(女)
(2)楊崇訓之子:楊光扆 (1)忠孝侯大郎楊延平之子:楊宗顯(《金槍傳》人物)、楊傳永、楊德政、楊宗廣、楊充廣
(2)義勇侯二朗楊延定之子:楊宗魁(劉版楊家將中,最特別的一個人物,長象和其父親一樣十分相似,最後死因也基本一致)(楊宗孝《金槍傳》的名字)
(3)忠武將三郎楊延光之子:楊宗憲(劉版楊家將中,貌似潘安是評書中常見的小生型武將,擅長弓箭有賽李廣之稱,類似薛丁山一類人物)(楊宗繇《金槍傳》的名字)
(4)四郎楊延輝之子:楊宗孝(楊宗登《金槍傳》的名字)、楊宗峰(楊忠峰)、楊宗原(四郎二妻其耶律金娥之子:原名耶律中原)(楊宗鋒《金槍傳》的名字)
(5)五郎楊延德之子:楊宗槐(楊宗瑤劉版楊家將中,楊家唯一長象不雅的武將,曇花一現,輕功高強,評書里常出的矬子,力大無窮呼延平類人物使用的兵器也是棒槌)
(6)保靈侯六郎楊延昭之子:定國王平南王楊宗保(楊宗閔)、楊宗勉(又名楊宗冕、楊宗顯、楊宗閔)、楊宗政、楊宗奎(劉蘭芳評書版,六郎、大刀王蘭英之子)、楊秋菊(女)、楊心茹(女)(明版楊家將和五虎平南中楊七姐)
(7)敏烈侯七郎楊延嗣之子:楊宗英
(8)八郎楊延順之子:楊宗連(楊宗德楊宗林)、楊宗颻、楊宗土(八郎二妻其耶律銀娥之子:原名耶律中土)
(9)九郎楊延興之子:楊宗唐(隨父並入楊家)
(10)十郎楊延惠之子:楊宗童(任寶桐其是六朗義子也是佘太君認的義子任堂惠之子:原名任寶童)
(11)楊宗齊
(11)楊光扆之子:武伯候楊琪 (1)平南王楊宗保之子:太平王御前太尉少令公楊文廣、二令公楊文舉(化名:木青)、英烈少女楊金花(女)、楊宣娘(楊文姬)(女)、楊充廣、楊文貴、楊文藩(義子,原名楊藩)、楊崇勛、楊文惠(女)
(2)楊宗勉之子:楊文震(楊震)
(3)楊宗唐之子:楊文悅(隨父並入楊家)
(4)楊琪之子:楊畋、楊雲兒(女) (1)太平王少令公楊文廣之子:楊懷仁(楊公正)、楊懷興(楊唐興)、楊懷恩(楊彩保)、玉面虎太平王楊懷玉(化名:吳玉)、楊邦玉、楊邦儀、楊邦懷、楊鬧紅(女)、楊滿堂(此女將只有傳說,北海子風景區號稱「甘肅第一園」,其中馬踏泉最負盛名,它有宋代楊門女將楊滿堂西征的美麗傳說)(女)、楊月滿(後宋慈雲走國全傳楊文廣二十個月出生的女兒)(女)
(2)楊文震之子:恭武王武安信王武安和王同安郡王殿前都虞侯檢校少保楊懷存(楊存中楊沂中楊恭武)、楊懷居(楊居中)、楊懷執(楊執中)、楊懷安(楊安中)

㈣ 關於楊家將歷史

以楊干為始祖的記載
楊干,晉悼公的弟弟,是河東楊氏的始祖,在《史記》和《左傳》中有記載。但有些楊氏歷史專家不承認其存在,因他們手中沒有楊乾的相關資料,即說:「力不可考」。
關於山西境內的洪洞縣,歷史上稱其為楊國、楊縣,其楊國遺址在洪洞縣的東南范村,始於周朝初。經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專家楊升南宗親考證,洪洞縣在商朝曾為易國,到周朝時,受晉水霍泉的滋潤,楊柳成林,改為楊國。歷史上曾傳說的三封楊候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在山西省代縣城裡,有一座頗有氣概的鍾鼓樓。在它的正面和背面分別懸掛著「威震三關」、「聲聞四達」兩塊巨大的題匾。傳說這是人們為紀念楊家將不朽功勛,而流傳到今天的一處珍貴遺跡。

提起楊家將,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楊業。歷史上,這位名震千里的一代名將,弱冠之年便入事太原的北漢政權,受到北漢皇帝的信任,任侍衛新軍都虞侯。當時,宋太祖趙匡胤已經奪取後周政權,建立大宋王朝,全國統一大局已定。楊業向北漢皇帝劉繼元提出了「奉國歸宋」的建議,遭到反對。但他深感劉氏厚遇之恩,並未變心投宋,而是捨命保衛北漢政權。後來,北漢戰敗,楊業卻仍在城南與宋軍苦戰。宋太宗早就聽說楊業是一員勇將,便派北漢亡國皇帝劉繼元的親信前去勸降。見到劉繼元派來的勸降使者,楊業悲憤地大哭了一場,投降了宋朝。宋太宗因他「老於邊事,洞曉邊情」,任命他為左領軍衛大將軍,知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與河東三交口都部署潘美共同擔負起了山西防禦契丹的重任。實際上,潘美只是掛了個虛銜,重擔全部壓在代州前線楊業的身上。

楊業從小就擅長騎射,愛好打獵,武藝也高,每次打獵,收獲總比別人多一倍。他對同伴說:「我將來帶兵打仗,也如同獵鷹追逐野兔一般。」

楊業不負宋太宗的重託,在契丹軍出入的各個要道口,連續修建了陽武寨、崞寨、西陘塞、茹越寨、胡谷寨、大石寨(均在今代縣、繁峙境內)6 個兵寨。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公元 980年)三月,契丹十萬軍馬來攻雁門,楊業率部用堵截和奇襲辦法,大敗契丹軍,殺死他們的節度使、駙馬、侍中肖咄李,活捉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海。從此,敵兵一見「楊」字大旗,便嚇得心驚膽戰而不戰自退,稱楊業為「楊無敵」。朝廷由此提升他為雲州觀察使,仍知代州。楊業駐守雁門關八年之久,契丹軍始終不敢侵入一步。

楊業的顯赫戰功,使得一些心胸狹窄的同僚妒火中燒。一些人給宋太宗寫匿名信,詆毀楊業。宋太宗沒有輕信,而是把這些謗書封好交給楊業,表示了對他的信任。

雍熙三年(公元 986年)正月,宋太宗為了徹底解決契丹對邊境的騷擾,執意全面進攻契丹,下詔分兵三路進行北伐:東路由大將曹彬、崔彥進率主力從雄州出發北攻幽州;中路由田重進統率,由定州攻飛狐;西路由潘美、楊業統率,出雁門關,攻朔(今山西朔縣)、寰(今山西朔縣東)、雲(今山西大同)、應(今山西應縣)等四州,最終目標是三路大軍會師幽州,與契丹進行決戰。三路大軍同時前進,東路軍剛出擊就遇到契丹主力的迎擊,大敗於歧溝關;中路軍聞聽東路敗北,也就不戰而潰;只有潘美、楊業的西路軍,出師僅兩個月,便戰果累累,收復了朔、寰、雲、應四州之地,兵鋒直抵桑乾河。但是,由於東、中兩路守軍的潰敗,他們卻成了孤軍深入。契丹在打敗東路和中路兩路宋軍後,調集十萬精銳,全力向潘、楊部佔領的寰州壓來。朝廷命令潘、楊率軍護送朔、寰、雲、應四州百姓立即遷回代州。在當時大兵壓境的時刻,要完成這一任務非常艱巨。楊業經過周密思考,提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先派人密告雲、朔等州守將,等我軍離代州北上時,令雲州民眾先出,我軍到達應州時,契丹必定會派兵迎戰,這時,命令朔州民眾再出城,同時派騎兵接迎,另派1000弓箭手守住谷口,這樣百姓就可安全內遷。

對於楊業這個切實可行的方案,監軍王詵和主帥潘美卻堅決反對。他們為了爭功,硬要楊業率兵去打寰州。王先說:「你有幾萬精兵為什麼還這樣膽怯?應當直接出雁門關北上!」楊業說:「不行,這樣做,只有失敗。」王先陰險地說:「你不是號稱『楊天敵』嗎,為什麼不敢與敵人正面交鋒,難道你還有不可告人的打算?」楊業氣忿地說:「我這樣做不是怕死,而是要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完成好皇上交付的使命。你既然這樣責問我,那好吧,我現在就遵命前往。」出發時,楊業流著眼淚對潘美說:「這次出兵,必定失利,我是北漢降將,蒙皇上大恩,我願以死報國。」他又用手指著陳家谷(今山西朔縣南)說:「你們務必在兩翼布置強有力的弓箭手,我轉戰到這里,你們就出兵夾擊,不然我們將會全軍覆沒。」說罷,楊業就率兵出發了。經過兩場惡戰,因寡不敵眾,楊業戰敗。退到陳家谷時,王先、潘美卻率軍早已離開了谷口,楊業得不到接應,陷入重圍。雖然他奮不顧身,英勇作戰,終因寡不敵眾,身負重傷,墜馬被俘,最後不屈絕食而死。他的兒子七郎也在這一次戰斗中犧牲。

史書上記載,楊業的兒子除延玉外,還有延朗、延浦、延訓、延環、延貴和延彬。

楊延朗後改名延昭,人們稱他為「楊六郎」。他智勇善戰,號令嚴明,也是北宋王朝的名將。楊延昭兒童時代受到父親的熏陶,十分愛做軍事游戲。楊業常對人說:「這個孩子最像我。」每次打仗總要帶他上陣。戰爭中,楊延昭很快鍛煉成為一名驍勇善戰的大將。雍熙三年(公元 986年),楊業率軍北伐應、朔,派楊延昭任先鋒,與契丹軍在朔州城下激戰。延昭被亂箭射穿了手臂,但他毫不介意,更加講命地與敵人廝殺。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 999年)冬天,契丹軍又一次向宋朝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宋軍節節失利。這時,楊延昭正守衛遂城(今河北徐水縣西)。在契丹圍攻之下,遂城城小無備,人人危懼。楊延昭泰然自若,率士兵登城固守,毫不慌亂。他讓士兵在城牆上澆水成冰,使城牆變得又堅固又光滑。契丹軍攻城不下,只好繞道去攻打別處。在楊業死後,楊延昭守衛北方20多年,屢敗契丹軍隊,繼承和發揚了楊家「忠心報國」的優良家風。

楊家將的第三代是楊文廣,他是楊延昭的兒子,也是宋代一名邊防名將。在宋仁宗時期,他先後在河北、陝西邊境做過鎮守將軍。他鎮守陝西時,主要是防務西夏國對中原地區的騷擾。

楊家將正是這樣一代接一代地為保衛祖國恪盡職守。他們的事跡不斷走入傳說、故事、戲曲舞台和影視劇創作。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稱贊楊業、楊延昭「父子皆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於里兒野豎,皆能道之。」宋元之際,民間藝人把楊家將的故事編成戲曲,搬上舞台。到了明代,民間文學家又把他們的故事編成《楊家將演義》、《楊家將傳》,用小說評書的形式在社會民間廣泛傳播。這些傳說和故事,把楊家將英勇戰斗、犧牲的過程,敘述得十分詳細和感人。他們還把宋代功臣潘美描繪成大奸臣做陪襯,使楊家將的英雄形象和崇高家風更加高大和完美。七郎八虎闖幽州、血戰金沙灘、穆桂英掛帥、楊門女將、十二寡婦征西、佘太君百歲掛帥、楊排風……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愛國者形象,在世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盡人皆知,以至分不清哪些是史實,哪些是演義和傳說。

對於楊家將忠心報國世代相傳的優良家風,對於一個家族前赴後繼捍衛祖國既忠又勇的行為,人們傳誦他們,緬懷他們,熱愛他們,崇敬他們,以各種形式,為他們豎起一座座豐碑。

雁門關下,有一個以楊家祠堂而聞名的鹿蹄澗村,村裡1000多口人,其中一多半都是楊家後代。

楊家祠堂始建於元代,是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楊家祠宇。因楊業死後被追贈為「太尉」,謚號「忠武」,他的後代以此題祠名為「楊忠武祠」,俗稱「楊家祠堂」。

祠堂大殿前,有一塊鹿蹄石,形狀奇特,雕刻秀美。傳說是楊業十四世孫楊友,鎮守代州時一日外出打獵,射中一隻梅花鹿。這只鹿帶箭逃走,楊友緊追不放,追到現在的鹿蹄澗村,梅花鹿突然鑽入地下。楊友命人挖掘,挖出奇異的一方石頭,上面雕刻著梅花鹿帶箭圖案,並有明顯的鹿蹄印。後來,人們將這塊奇異的石頭搬回祠中存放,鹿蹄澗村由此得名。

㈤ 楊家將的故事在歷史上發生過嗎

歷史上是有楊家將的,但電視或者電影中已經把他們誇大

㈥ 楊家將的真實歷史故事

楊業在歷史上是一位名震千里的一代名將,20多歲便入事太原的北漢政權,受到北漢皇帝的信任,任侍衛新軍都虞侯。當時,宋太祖趙匡胤已經奪取後周政權,建立大宋王朝,全國統一大局已定。楊業向北漢皇帝劉繼元提出了「奉國歸宋」的建議,遭到反對。但他深感劉氏厚遇之恩,並未變心投宋,而是捨命保衛北漢政權。

後來,北漢戰敗,楊業卻仍在城南與宋軍苦戰。宋太宗早就聽說楊業是一員勇將,便派北漢亡國皇帝劉繼元的親信前去勸降。見到劉繼元派來的勸降使者,楊業悲憤地大哭了一場,投降了宋朝。宋太宗因他常年與北方少數民族作戰,經驗豐富,任命他為左領軍衛大將軍,知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與河東三交口都部署潘仁美共同擔負起了山西防禦契丹的重任。實際上,潘仁美只是掛了個虛銜,重擔全部壓在代州前線楊業的身上。

楊業不負宋太宗的重託,在契丹軍出入的各個要道口,連續修建了陽武寨、崞寨、西陘塞、茹越寨、胡谷寨、大石寨(均在今代縣、繁峙境內6個兵寨。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公元 980年)三月,契丹十萬軍馬來攻雁門,楊業率部用堵截和奇襲辦法,大敗契丹軍,殺死他們的節度使、駙馬、侍中肖咄李,活捉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海。

從此,敵兵一見「楊」字大旗,便嚇得心驚膽戰而不戰自退,稱楊業為「楊無敵」。朝廷由此提升他為雲州觀察使,仍知代州。楊業駐守雁門關八年之久,契丹軍始終不敢侵入一步。

(6)楊家將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楊家將的故事評價:

凝聚在楊家將傳說故事中的前仆後繼、忠心報國的偉大精神,是千百年來中國人面對外族侵擾和西方列強欺凌,反抗侵略、保家衛國、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種寄託。為了追求這種希望,楊老令公戰死了,楊六郎、楊宗保、楊文廣(宗保之子)繼承遺志繼續戰斗;男人犧牲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人繼承遺志繼續戰斗;主人戰死了,楊排風等家丁、丫環也要繼承遺志繼續戰斗。

中國歷史上,凝聚著這種忠烈家風的事例絕非楊家將一家。僅在山西,還有薛仁貴、薛丁山、樊梨花的薛家將和呼延贊、呼延慶的呼家將。這些家將的傳說和故事,相互輝映,充滿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閃耀著璀璨的理想主義光芒。《薛家將》、《楊家將》、《呼家將》等構成了我國通俗小說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將小說」。

㈦ 楊家將都有誰,有哪些傳說故事

一、楊家將主要人物

楊家將主要人物如下:

1、令公:楊繼業;

2、七郎八虎:淵平、延廣、延慶、延朗、延德、延昭、延嗣、楊順;

3、楊門女將:佘賽花、穆桂英、八姐、九妹、楊排風、七郎八虎的妻子等;

4、楊門小將:楊宗寶、楊宗英、楊宗勉、楊文廣、楊懷玉、楊懷英等。

5、楊門家將:焦贊、孟良、楊排風、楊洪等;

二、相關文學作品

楊家將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誕生了很多演義小說、戲曲評書,主要作品如下:

1、演義:

明代:《楊家府演義》、《北宋志傳》;

清代:《北宋金槍全傳》、《兩狼山》、《天門陣》、《十二寡婦征西》、《平閔十八洞》;

2、戲曲

南宋:《楊令公》、《五郎為僧》;

元代:《謝金吾詐拆清風府》、《吳天塔孟良盜骨》、《八大王開詔救忠臣》、《楊六郎私下三關》、《楊六郎調兵破天陣》、《焦贊活拿蕭天佑》;

清代:《金沙灘》、《天門陣》、《楊文廣征西》《四郎探母》、《牧虎關》、《楊八姐游春》、《金沙灘》、《天門陣》、《楊文廣征西》;

近代:《李陵碑》/《四郎探母》/《穆柯寨》/《轅門斬子》/《雁門關》。

三、楊家將的主要故事

1、血戰金沙灘

遼國皇帝擺「鴻門宴」,包圍了宋太宗,楊令公讓大郎代替皇帝出席宴會,隨後一場廝殺,保太宗殺出了重圍。在這場戰斗中,楊家七郎八虎出征,最後只有六郎一人得以生還。大郎替皇帝死,二郎力舉千斤閘門被殺,三郎受傷被馬踏成肉泥,四郎流落番邦,五郎出家做了和尚,六郎殺出重圍,七郎回去搬救兵被潘仁美亂箭穿心射死,八郎同樣遺落番邦。老令公孤軍奮戰,援兵不至,撞死在李陵碑。

2、十二寡婦征西

西夏來犯,宋朝五人可敵,佘老太君八十三歲、又率領穆桂英等十二寡婦征西,並得勝而還,太君活到一百多歲,還眼不花、耳不聾。

3、穆桂英大破天門陣

遼犯宋境,楊延昭率兵抗遼。楊延昭的兒子楊宗保在押運糧草經過慕柯寨,和穆桂英交手,桂英愛宗保忠良之後,賺宗保上山成親,隨後夫妻雙雙下山,穆桂英助楊延昭破敵。因楊宗寶「陣前招親」,楊六郎堅持要問斬宗寶。穆桂英以實力為基礎,以助宋抗遼為大義,即以宋朝最高利益――破天門陣為籌碼,終於說服楊延昭釋放了楊宗保。

四、歷史中楊家將

據歷史記載,楊家有楊繼業、折太君,延朗、延玉、延浦、延訓、延環、延貴、延彬,楊文廣。其中楊繼業七個兒子中,有名的將軍只有大兒子楊延朗。

1、楊繼業

楊業本名叫楊重貴,並州太原人,北宋名將。官至雲州觀察使、判代州,贈太尉、大同軍節度使。楊繼業年少英武,劉崇很看重他,以他為養孫,改名為劉繼業。由於楊繼業戰功卓著,所向無敵,國人號稱無敵。劉繼業在北漢時期主要的對手是遼國。

宋朝滅亡北漢後,楊繼業歸宋,宋太宗授予他左領軍大將軍,鄭州防禦使,楊繼業在邊關屢立戰功,遼國兵馬看到楊業的旌旗,就不戰而走。

雍熙三年,宋朝三路大軍攻打遼國,中路軍失利,太宗命各路回軍。當時,遼國十幾萬大軍反擊,兵力占據很大優勢,楊繼業向潘美建議不宜出戰,但護軍王冼和劉文裕卻認為應該出戰,並嘲笑楊業膽小怯敵,潘美並沒有支持楊業的意見。最後楊業被迫冒險出擊,他和潘美約定好,楊業吸引敵軍,潘美安排強弩步兵在陳家谷接應。當楊業力戰數日,轉戰到陳家谷,卻沒有援兵,最後楊業力盡被俘,絕食而死。

2、楊六郎

楊六郎應該是楊繼業的大兒子,「六郎」是北方遼國人對他的稱呼。遼人迷信,認為北斗七星中第六顆星是專克遼國的,因為楊延昭對於遼人很有威懾力,遼人以為他是那第六顆星轉世,因此稱他為楊六郎。楊延昭在邊關鎮守二十多年,遼人對他很是畏懼。

3、楊文廣

史書中並沒有楊宗保,楊文廣是楊延昭的兒子。曾跟隨范仲淹、狄青,楊文廣主要活躍在廣西、西夏戰場。

4、佘太君和穆桂英

佘太君在歷史上是存在,是一員女將,穆桂英可能是楊文廣的妻子慕容氏。

五、相關評價

楊家將在北宋時期,已天下聞名。歐陽修曾經寫道:「父子皆為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於里兒野豎,皆能道之。」

《二十四史?宋史》中記載,楊繼業被稱為」楊無敵「。

正史中的楊家將勇猛堅強、保國安民、一門忠烈,值得世代被人們所敬仰。

㈧ 楊家將的小故事

圖書簡介復古典通俗小說文制庫。《楊家將傳》中的楊業、楊延昭、楊文廣等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小說也是在這些真實人物的基礎上不斷吸取話本、雜劇等其他文藝形式中的情節逐漸形成的。小說在情節上經過大膽虛構和誇張,塑造了一大群有血有肉的愛國英雄形象,熱情歌頌了維護國家神聖領土完整的英雄主義精神。千百年來,楊家將的故事已深入人心,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婦孺皆知的光輝典範,使無數人受到激勵和鼓舞。在《楊家將傳》中,圖書目錄敘述第一回 北漢主屏逐忠臣 呼延贊激烈報仇第二回 李建忠力救義士 呼延贊夢神教武第三回 金頭娘征場斗藝 高懷德大戰潞州第四回 講和議楊業回兵 迎鑾駕豪傑施能第五回 宋太祖遺囑後事 潘仁美計逐英雄第六回 潘仁美奉詔宣召 呼延贊單馬救主第七回 北漢主議守河東 呼延贊力擒敵將第八回 建忠議取接天關 遼主出兵救晉陽第九回 郭進大破耶律沙 劉鈞敕書召楊業第十回 八王進

㈨ 歷史上楊家將的故事

歷史確有其人。 受老百姓喜愛的故事,自然流傳廣泛長久。

王侁害死楊業(主要)
楊業之死潘版美有責,不佔權全責,不是有意.首先,三路大軍中東路軍大敗,造成了宋軍的力量削弱,特別使連打勝仗的潘美的中路軍(此時也特別疲憊)失去了右翼的防護.宋帝見態勢不利,下令撤退,誰敢不聽,不然落個擁兵自重,意欲謀反的罪名!--潘美只好撤退,雖然包括楊業在內的有些將士不同意.
潘美也是無奈,潘美雖是主將,卻也不得不看重監軍王侁(顧名思義,是代表皇帝監視軍隊的皇帝親信)的意見.當監軍王侁提出強令楊業出戰.王侁邀功心切,主張強取。置之必敗之地(他的見解近似"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意見後,潘美只好最終接受.所以,這一點是王侁的責任.當然,我說過潘美也有責任.因為即使宋軍撤退了,楊業失敗並被包圍了,潘美作為一軍之帥,無論如何是應該救援的,他必須為自己的將士兄弟的生命負責,但他最終有違約不去接應,也是作為統帥的恥辱!--他違背了對於將士的信義!

㈩ 楊家將的歷史和傳說的內容簡介

《楊家將的歷史和傳說》內容簡介:楊家將是在宋朝中原人民反抗契丹貴族侵擾的斗爭中,涌內現出來容的英雄人物。那時候,我國北方的契丹貴族常常進攻中原,給黃河流域的人民造成很大的危害,也給宋王朝以極大的威脅。楊家將英勇地保衛了宋朝,卻受到內部敵人的迫害。他們的故事,說起來叫人興奮,也叫人悲痛。

閱讀全文

與楊家將的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