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幫我找一些歷史故事、神話故事、寓言故事(每種要四個)
成語嗎?
歷史:四面楚歌、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破釜沉舟
神話:嫦娥奔月、誇父逐日、後羿射日、精衛填海
寓言:拔苗助長、守株待兔、買櫝還珠、自相矛盾
Ⅱ 歷史故事成語,不少於四個並解釋它的意思
1\指鹿為馬
秦朝二世的時候,宰相趙高掌握了朝政大權。他因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個主意。有一天上朝時,他牽著一隻梅花鹿對二世說:「陛下,這是我獻的名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二世聽了,大笑說:「承相啊,這明明是一隻鹿,你卻說是馬,真是錯得太離譜了!」趙高說:「這確實是一匹馬,陛下怎麼說是鹿呢?」二世覺得納悶,就讓群臣百官來評判。大家心想,說實話會得罪承相,說假話又怕欺騙陛下,就都不出聲。這時趙高盯著群臣,指著鹿大聲問:「大家看,這樣身圓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馬是甚麼?」大家都害怕趙高的勢力,知道不說不行,就都說是馬,趙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胡塗了,明明是鹿,怎麼大家都說是馬呢?他以為自己瘋了,從此越來越胡塗,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趙高來操縱。
趙高暗中把那些說實話的人殺掉,又派人殺死二世,霸佔整個朝廷,最後終於導致秦朝滅亡。
2 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3 唇亡齒寒
"唇亡齒寒"是一則成語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本篇故事講晉國向虞國借路攻打虢國,虞王貪戀晉王送給的玉石,保馬,答應借路給晉國.虞國大臣宮之齊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勸諫虞王,但他不聽,讓晉國經過虞國去滅了虢國.結果,晉國在滅掉虢國回來時順勢消滅了虞國."唇亡齒寒"意思是說有許多事物之間就像嘴唇與牙齒一樣是相互依存的,如果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同樣,虢國被晉國消滅了,虞國就會失去支持和依託,也很難逃脫滅亡的命運.
4 草木皆兵
東晉的時候,北方的前秦王苻堅,想要征服中原,統一天下。
公元383 年 ,他調兵90 萬大軍浩浩盪盪地迫進淮河,進攻東晉。
弱小的東晉沉著應敵。大將謝石、謝玄率兵去淮河迎戰。
前秦王苻堅覺得自己有百萬強兵,糧草堆積如山,打一個弱小的晉朝是不費吹灰之力的,而且應首戰告捷,一舉攻佔壽陽。苻堅自信必勝,於是派東晉降將朱序去謝營勸降,可是朱序到了那裡不但沒勸降反而告訴謝石說:「秦軍雖誇口說有百萬強兵,可大部分還在路上,如果現在乘秦大軍未到,迅速打過去,敗其先鋒,後軍銳氣就可弱 。」於是謝石立刻派部下劉牢率精兵5 萬趁著天黑,渡過洛澗奇襲秦軍,結果苻堅的軍隊大敗。
苻堅吃了敗仗,勃然大怒,他登上城樓,朝淝水南岸的晉軍望去,不由地打了個冷戰。苻堅遠遠望見晉軍隊伍整齊,士氣高昂。再看,八公山上草木叢叢,迎風搖曳,他以為那是晉兵,不覺惴惴不安,自言自語道:「晉兵真不少啊。」
後來秦軍士氣極度低落,苻堅的指揮已無能為力,結果秦軍全線崩潰,苻堅中箭逃回洛陽,一路上「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從此前秦王朝日趨瓦解。
5 望梅止渴,
這個成語出自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假譎(jué)》。
有一年夏天,曹操帶兵打仗,將士們走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水喝,非常口渴,可周圍一點水都沒有,怎麼辦呢?曹操心眼多,心想:這樣下去可不行。於是他站在一個很高的地方對將士們大聲說:「這條路我走過,前邊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又多又大,我們趕快去那裡去吃梅子吧。」其實根本沒這檔子事,可大家聽曹操這么一說,馬上都想到梅子的酸味,人人嘴裡都不覺流出不少口水。大家一下子都不覺得渴了,於是都很積極地往前走,盼望馬上就能吃到梅子。最後大夥終於走出了這片大荒原,趕到了目的地。
這就是成語「望梅止渴」的由來,用來比喻某種願望無法實現,只能用幻想或大話來自我安慰。類似的成語還有畫餅充飢。
Ⅲ 關於歷史的故事不能少於四行
中國歷史太長,講歷史多離不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皇皇盛世,幾乎一樣長久的內變亂年代則常被輕描淡寫。容但是,可以這樣說,每一個大一統時代的光明,都在前一個變亂年代裡孕育。新一段歷史的起草往往不在盛世之初,而在亂世之末。
Ⅳ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不少於四個
望梅止渴、破釜沉舟、草木皆兵、背水一戰
望梅止渴
【典故】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破釜沉舟
典故
秦朝末年,秦軍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並被秦軍重重包圍.楚懷王於是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救援趙國.
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後,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於是要求進軍決戰,解困趙國.但宋義卻希望秦趙兩軍交戰後待秦軍力竭之後才進攻.
但此時軍中糧草缺乏士卒困頓,而宋義仍舊飲酒自顧,項羽見此忍無可忍,進營帳殺了宋義,並聲稱他叛國反楚.於是將士們則擁項羽為上將軍.項羽殺宋義的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隨後,他率所有軍隊悉數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項羽在全軍渡黃河之後他下令把所有的船隻鑿沉,打破燒飯用的鍋,燒掉自己的營房,只帶三天干糧,以此表決一死戰,沒有一點後退的打算.
正是這樣已無退路的大軍到了巨鹿外圍,並包圍了秦軍和截斷秦軍外聯的通道.楚軍戰士以一當十,殺伐聲驚天動地.經過九次的激戰,楚軍最終大破秦軍.而前來增援的其他各路諸侯卻都因膽怯,不敢近前.楚軍的驍勇善戰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勝後,項羽於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項羽.
後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戰,決心很大.
草木皆兵
公元383年,基本上統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堅,率領90萬兵馬,南下攻伐東晉.東晉王朝任命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率領8萬精兵迎戰.
秦軍前鋒苻融攻佔壽陽(今安徽壽縣)後,苻豎親自率領八千名騎兵抵達這座城池.他聽信苻融的判斷,認為晉兵不堪一擊,只要他的後續大軍一到,一定可大獲全勝.於是,他派一個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謝石勸降.
朱序原是東晉官員,他見到謝石後,報告了秦軍的布防情況,並建議晉軍在前秦後續大軍未到達之前襲擊洛澗(今安徽淮南東洛河).謝石聽從他的建議,出兵偷襲秦營,結果大勝.晉兵乘勝向壽陽進軍.
苻堅得知洛澗兵敗,晉兵正向壽陽而來,大驚失色,馬上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親自觀察淝水對岸晉軍動靜.當時正是隆冬時節,又是陰天,遠遠望去,淝水上空灰濛的一片.仔細看去,那裡桅桿林立,戰船密布,晉兵持刀執戟,陣容甚為齊整.他不禁暗暗稱贊晉兵布防有序,訓練有素.
接著,苻堅又向北望去.那裡橫著八公山,山上有八座連綿起伏的峰巒,地勢非常險要.晉兵的大本營便駐扎在八公山下.隨著一陣西北風呼嘯而過,山上晃動的草木,就像無數士兵在運動.苻堅頓時面如土色,驚恐地回過頭來對苻融說:「晉兵是一支勁敵,怎麼能說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堅中謝玄的計,下令將軍隊稍向後退,讓晉兵渡過淝水決戰.結果,秦兵在後退時自相踐踏,潰不成軍,大敗北歸.
這一戰,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背水一戰
典故
背水一戰
韓信,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他是漢王劉邦手下的大將.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為劉邦定計,先攻取了關中,然後東渡黃河,打敗並俘虜了背叛劉邦、聽命於項羽的魏王豹,接著往東攻打趙王歇.
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陘口.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軍主張一面堵住井陘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斷漢軍的輜重糧草,韓信的遠征部隊沒有後援,就一定會敗走;但大將陳余不聽,仗著兵力優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
韓信了解到這一情況,非常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隨後,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後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又派一萬軍隊故意背*河水排列陣勢來引誘趙軍.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不一會,漢軍假意敗回水邊陣地,趙軍全部離開營地,前來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
Ⅳ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有(4個)
1、望梅止渴
三國時,曹操帶兵長途行軍,士兵們都很口渴,曹操便說:「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結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們聽了,嘴裡都流口水,一時也就不渴了。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只好用空想來加以安慰。
2、三顧茅廬
漢末劉備三次到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最後諸葛亮才答應出來。後喻指一再誠心地邀請。
3、四面楚歌
楚漢交戰時,項羽的軍隊駐扎在垓下,兵少糧盡,被漢軍和諸侯的軍隊層層包圍起來,夜間聽到漢軍四面都唱楚歌,項羽吃驚地說:「漢軍把楚地都佔領了嗎?為什麼楚人這么多呢?」比喻四面受敵,處於孤立危急的困境。
4、卧薪嘗膽
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立志報仇。據說他睡覺睡在柴草上頭,吃飯、睡覺前都要嘗一嘗苦膽,策勵自己不忘恥辱。經過長期准備,終於打敗了吳國。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恥。
5、毛遂自薦
戰國時,秦軍在長平一戰,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
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挑選20個文武全才的門客一起去。經過挑選,最後還缺一個人。門下有一個叫毛遂的人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聽說先生將要到楚國去簽訂『合縱』盟約,約定與門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邊去尋找。可是還少一個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湊足人數出發吧!」
平原君說:「先生來到趙勝門下幾年了?」毛遂說:「三年了。」平原君說:「賢能的人處在世界上,就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顯現出來。如今,處在趙勝的門下已經三年了,左右的人們對你沒有稱道,趙勝也沒聽到贊語,這是因為先生沒有什麼才能的緣故。
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請留下!」毛遂說:「我不過今天才請求進到囊中罷了。要是我早就處在囊中的話,就會像錐子那樣,整個鋒芒都會露出來,不僅是尖梢露出來而已。」平原君終於帶毛遂一道前往。
Ⅵ 寫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至少四個
完璧歸趙,四面楚歌,望梅止渴,負荊請罪,三顧毛爐,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曹沖稱象
Ⅶ 四個歷史小故事
誠信感動強盜 得以保全性命漢朝時代,世道混亂,劉平扶著母親逃難。一天,他出去找食物,卻不幸遇上一班飢餓的強盜,強盜抓住他,商量著要把他煮熟吃了。
劉平向強盜們叩著頭說:「我今日出來,是為母親找些野菜吃的,希望你們先讓我回去,把野菜給母親吃了,回來任由你們處置。
強盜們聽了,覺得此人有孝心,也很可憐,就放了他。
劉平回去後,給母親吃飽肚子,安頓好母親以後,就跪拜母親說:「我和強盜們約好了,要回去的,不能欺騙他們。請母親原諒孩兒不能為母親盡孝了!」於是,劉平又回到強盜們那裡,准備讓他們把自己煮了吃。
強盜們見他真的回來了,非常吃驚!大家都說:「從前聽老人們說孝子、義士如何如何,今日真是眼見為實了。你回去吧,你是孝子,又是守信之人,我們怎麼忍心吃你呢?」於是,劉平靠誠信受到強盜們的尊敬,得以保全性命。
兒童與太守的親密友情漢朝郭伋是個有信用的人。他在並州做太守的時候,與當地老百姓廣結善德,彼此感情很深厚。後來他去視察部下,到一個叫西河的地方,只見路上有幾百個小孩兒站著,各自騎著竹馬,迎接郭伋一行人。
當中有個孩子問郭伋:「大人什麼時候,還來我們這里呀?」郭伋太守想了想,算了一下時間,就告訴了他們一個日子。
過了好久,到了那個日子了,郭伋果然又回到西河,但他記錯了日期,比約定的日子早了一天。想到怕自己失信於孩子們,郭伋便在路邊的野亭里住了一夜,到了第二天才和孩子們准時相見。
郭伋以太守之尊,與竹馬兒童在道旁偶爾約期,卻不肯失信於兒童,早了一日便寧願在野亭候期,這真可以說得上是「至信」了。郭伋在這樣的小事上,都可以做到「諾行」,他的開布大信可想而知。也就難怪有數百兒童在道旁迎拜太守這樣的雅事了。
心有承諾 便應去做漢朝朱暉早年就成了孤兒,但他很有氣節,所以成年後,在太學里有個叫張堪的人見到他,就非常信任地握著他的手說:「他日我若死了,希望把我的妻與子託付與你,請您多多照顧他們。」朱暉覺得這事重大,不敢輕易承諾,也就沒說什麼。不久,張堪果然死了,張堪家人的生活一下子陷入貧困。朱暉這時果真親自去到張家問候,周濟張堪的妻子和孩子,十分細心周到。
朱暉的兒子問自己父親道:「你和張堪以前也不是什麼朋友,為何忽然對張家這么好呢?」朱暉說道:「以前張堪曾對我說過知己話,要我在他死後照顧他的妻與子,我在心裡已承諾了他,怎麼好失信於張堪呢?」古人重信,就是一面之交,一言之託,也終身不忘承諾。他們這么做,不為別的,只因重視心裡的信義,而輕視身外的錢物,如此而已。
兩友重信義 勝過親兄弟漢朝時代,有兩個很重信義的朋友,一個叫張劭,一個叫範式。他們兩個人同在太學里(中國古代的大學)讀書的時候,張劭要回家,範式便對張劭說:「兩年後的某一天,我一定到你家去看望你,並拜見你的母親。」後來,到了這個日期,張劭便將範式要到家來的事告訴母親,他們殺了雞,備了飯菜,等待範式到來。張劭的母親半信半疑說:「兒呀,範式離我們家相隔千里遠,而且是兩年前的約期,你怎麼這么肯定範式會來呢?」張劭說:「範式是個有信義的人,一定不會失約的。」到了這一天,範式果真到來了。後來,張劭臨死前對妻子說:「範式是個可以託付的人。」果然,張劭死後,範式替他喪葬,並一直保護張家人回到老家臨湘。
距千里之遙,歷兩年之久,定一日之期,一般人都不會相信範式還會守諾,但張劭卻深信朋友是守信之人,這也難得是範式的知己了!一個守諾,一個信諾,這種高誼勝過親兄弟,不是一般人能擁有的呀!
Ⅷ 四個歷史故事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這就是成語「望梅止渴」的由來,用來比喻某種願望無法實現,只能用幻想或大話來自我安慰。
2.完壁歸趙
戰國時代,趙王無意間得到了一塊寶玉和氏璧,秦昭襄王聽說後非常想要據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趙國,對趙王說秦國願意以十五個城與趙國交換這塊玉。趙王心裡非常捨不得,但是因為趙國國勢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高興,就派兵攻打趙國。為了這件事,趙王傷透了腦筋。
大臣藺相如知道這件事以後,就自告奮勇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他心裡知道秦王雖然喜歡這塊玉,事實上根本不想用十五個城來交換。到了秦國後,藺相如就抱著和氏璧、大聲對秦王說:「如果大王您不顧信用,想要搶我手上這塊寶玉,我就一頭撞上皇宮里的柱子,相信寶玉一定會粉碎!」秦王聽了雖然很生氣,但是怕他真的撞上柱子而摔壞寶玉,因此一點都不敢輕舉妄動。後來藺相如更趁秦王不注意的時候,派人連夜把和氏璧送回去。秦王雖然惱怒,但是因為知道自己行事不夠光明正大,怕傳出去成為笑柄,只好把藺相如放了。
人們用「完壁歸趙」比喻把原物完整無損地歸還原主。
3.紙上談兵
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在年輕的時候,就讀過不少兵書,常常在人們面前談論作戰用兵的事情,即使父親趙奢也難不住他。很多人認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親卻認為他誇誇其談,不能承擔重任。
有一次,秦國進攻趙國。趙國大將廉頗採用了修築壁壘堅守的方法。後來,趙王聽信了秦國散布的流言,以為廉頗年老懦弱,不能低檔敵軍,就改派趙括代替廉頗。趙括到了前線,死搬兵書上的教條,完全改變了廉頗持久抗戰的計劃。秦將白起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便用計先截斷了趙軍的運糧後路,然後把趙軍團團包圍。趙軍糧絕,趙括企圖突圍,被秦軍一箭射死,四十多萬趙軍一下子盡被殲滅。
「紙上談兵」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在紙上談論用兵,即指在文字上談用兵的策略。後比喻與實際情況不切實際的空談。
4.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准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5.程門立雪
程顥、程頤兄弟倆是宋代理學大家。進士楊時,為了豐富自己的學問,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跑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虛心求教。後來程顥死,他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一日,他和朋友游酢一塊兒到程家去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肯離去。等程頤睜開眼睛時,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兩個人仍然站在那裡。
「程門立雪」的原意是說:冒著大雪在程頤門前站著。用來形容尊敬老師,虔誠求教。
6.韋編三絕
孔子到了晚年,喜歡讀《周易》。
春秋時期沒有紙,字是寫在一片片竹簡上,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必須用熟牛皮(韋)繩子把這些竹簡編聯在一起才能閱讀。平時捲起來放著,看時就打開來。《周易》文字艱澀,內容隱晦,孔子就翻來覆去地讀,這樣讀夾讀去,把編聯竹簡的牛皮繩子磨斷了許多次(韋編三絕)。
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是不滿意,說:「如果我能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內容了。」
「韋編三絕」形容讀書刻苦勤奮。
7.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聞雞起舞」比喻有志之士奮發圖強,准備為國效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