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團結協作的歷史故事
一箭易折,十箭難斷 選自《魏書》
【導讀】
吐谷渾是我國古代西北的一個少數民族部落,是鮮卑族的一支,曾建立吐谷渾國。本文寫吐谷渾國王阿豹臨死前告誡他的兒子們要團結一心,比喻生動,說理深刻。
【譯文】
(吐谷渾)阿豺有兒子二十個:他患病臨近死亡時對他的兒子們說;你們各拿一枝箭給我,我要用。然後吩咐弟弟慕利延說:你拿出一支箭來並且折斷,慕利延折斷了它。阿豺又吩咐說:你拿九枝來,再折斷它們,慕利延卻不 能折斷。阿豺對他兒子們說:你們 知道了嗎?一支箭十分容易折斷,很多的箭在一起,則不能可能折斷,所以說,只要你們齊心協力,國家就可以穩固了,說完就死了。
【原文】
阿豺有子二十人,謂曰:「汝等各奉吾一枝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隻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隻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豹曰:「汝曹知否?單者易折,眾則難摧,戮力一心,然後社稷可固。」言終而死。 選自《魏書》
【注釋】
1.阿豺:吐谷渾國的國王。 2.奉:捧,拿。 3.折:疊放。下文中的「折」是「折斷」的意思。 4.汝曹:即汝輩,你們。 5.知否:知不知 6.戮力:合力 7.一心:同心 8.社稷:古代土神叫社,穀神叫稷,後以「社稷」代指國家。
滿意嗎?
㈡ 關於團結的歷史故事。(50-100字)
【導讀】
吐谷渾是我國古代西北的一個少數民族部落,是鮮卑族的一支,曾回建立吐谷渾國。答本文寫吐谷渾國王阿豹臨死前告誡他的兒子們要團結一心,比喻生動,說理深刻。
【譯文】
(吐谷渾)阿豺有兒子二十個:他患病臨近死亡時對他的兒子們說;你們各拿一枝箭給我,我要用。然後吩咐弟弟慕利延說:你拿出一支箭來並且折斷,慕利延折斷了它。阿豺又吩咐說:你拿九枝來,再折斷它們,慕利延卻不 能折斷。阿豺對他兒子們說:你們 知道了嗎?一支箭十分容易折斷,很多的箭在一起,則不能可能折斷,所以說,只要你們齊心協力,國家就可以穩固了,說完就死了。
㈢ 關於團結統一的歷史典故
左宗棠收復新疆 康熙平定三番之亂
㈣ 關於團結的歷史故事
1、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漢、滿、蒙等各族將士為著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相互支援,並肩作戰。1841年1月初,英軍發動突然襲擊,攻佔大角、沙角炮台,土家族將領陳連升、陳舉鵬父子及土家、苗族守台官兵600多人全部壯烈犧牲。
在近代中國抗擊外國侵略者的斗爭中,陳連升是第一位為國捐軀的少數民族將領。1842年7月,英軍進攻鎮江,副都統海齡(滿族)率4000餘名滿、蒙、漢族將士殊死抵抗,終因力量懸殊,全部戰死。
恩格斯在贊揚鎮江守軍的英勇精神時指出:「如果這些侵略者到處都遭到同樣的抵抗,他們絕對到不了南京。」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為國捐軀的少數民族將領還有定海三總兵之一的鄭國鴻(回族)、兩江總督裕謙(蒙古族)等。
為國捐軀的漢族將領更多。這說明反抗西方列強的侵略是整個中華民族的神聖事業。在此後的其他幾次大的反侵略戰爭如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戰爭、抗擊八國聯軍戰爭中,都活躍著各民族將士的身影,也都有各民族將士流血犧牲。
尤其是台灣各族人民,自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就多次抗擊過外國侵略者的侵犯。中日甲午戰爭,以中國被迫簽訂《馬關條約》而結束。
當台灣各族人民獲悉清政府已將台灣割讓給日本的消息後,「驟聞之,若午夜暴聞轟雷,驚駭無人色,奔走相告,聚哭於市中,夜以繼日,哭聲達於四野。」
他們相繼鳴鑼罷市,抗議清政府的賣國行徑。在保衛台灣的戰斗中,不畏強暴的台灣各族人民在外援盡失的艱苦條件下,先後戰斗100多次,抗擊日本三個近代化師團和一支海軍艦隊,打死打傷日軍32000多人,直至因彈盡糧絕而失敗。台灣各族人民為保衛祖國神聖領土,寫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頁。
2、元鼎二年(前115年)隨張騫至長安的烏孫使者回國,報告漢王朝的強盛後,增強了烏孫王昆莫對漢王朝的信任。
他再次派使者到長安,表示願得尚漢公主,為昆弟,請求與漢和親。元封六年(前105年),漢武帝把江都王劉建之女細君作為公主嫁給昆莫,並賜乘輿服御物,為備官屬宦官侍御數百人。
細君死後,漢王朝又將楚王劉戊之女解憂公主嫁給烏孫王岑陬。這兩次和親,對於鞏固漢與烏孫的友好關系,使烏孫成為漢在西方牽制匈奴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及發展雙方經濟、文化交流等,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3、王昭君,名嬙,字昭君。西晉時,為避司馬昭之諱,改稱明君。西漢晚期生於南郡興山縣(今湖北省秭歸縣)。因聰慧麗質,漢元帝時入宮為待詔。
西漢晚期,漢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長期的戰亂,恢復了和親關系。漢元帝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西漢王朝答應匈奴呼韓邪單於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親。從此出現了漢匈和好、民族和睦相處的局面,受到歷代人民的稱贊。
王昭君自願出塞,遠嫁異族,表現了一個弱女子不顧邊塞荒涼,不畏北地風寒和氈帳之苦的非凡膽識和勇氣。昭君出塞和親,是當時漢匈雙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
昭君出塞後60年,是漢匈和睦相處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區在內的整個漠南和平發展的60年,出現了牛馬布野人民熾盛的繁榮景象。飽經戰亂之苦後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漢匈各族人民,深深地愛戴著王昭君。
民間傳說,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韓邪單於。她出塞時,和呼韓邪單於走到黑河邊上,只見朔風怒吼,飛沙走石,人馬不能前進。昭君款款地彈起了她所帶的琵琶,頓時狂風停止呼號,天上彩霞橫空,祥雲繚繞,地下冰雪消融,萬物復甦。
一會兒,遍地長滿了鮮嫩的青草,開遍了絢麗的野花。遠處的陰山變綠了,近處的黑水澄清了。還飛來了無數的百靈、布穀、喜鵲,在她(他)們頭頂上盤旋和歌唱。單於和匈奴人民高興極了,於是就在黑水邊定居下來。
後來,王昭君和單於走遍了陰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裡,哪裡就水草豐美,人畜兩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劃,地上就會出現一條玉帶般的河流和片片綠茵茵的嫩草。昭君還從一個漂亮的錦囊里取出五穀種子,撒在地下,於是就長出了五穀雜糧。
昭君去世時,遠近的農牧民紛紛趕來送葬,他們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壘起了昭君墓。傳說昭君墓一日三變,晨如鋒,午如鍾,酉如樅。就是說,昭君墓早晨猶如一座山峰,中午猶如一座鼎鍾,黃昏時猶如一棵雞樅(傘菌科圓錐形菌綱植物)。
王昭君是民族團結友好的象徵,她的功績也得到後世的尊重。
4、古時候,有一位勤勞聰明的老獵人,家裡有三個兒子。這三個兒子經常為了一點小事吵嘴、打架,平時好吃懶做,除了自己,他們誰也瞧不起,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最有本事。
當兩個兒子打架時,另一個兒子不僅不勸架,還在旁邊看熱鬧,家裡被他們搞得亂七八糟,日子也越來越艱難。老獵人常常搖頭嘆息道:真是作孽喲,養了三個兒子,不爭氣,只顧自管自,這樣下去日子可怎麼過喲!
老獵人決定想個辦法來教育他們,他先叫三個兒子每人折一根筷子,兄弟三個輕輕一折就斷了,老獵人又叫每人折一捆筷子,兄弟三人用盡全身力氣,臉漲得通紅,怎麼也折不斷。
老獵人意味深長地說:「就向你們剛才折筷子一樣,你們三兄弟,認也離不開誰,大家團結起來,就好比一捆筷子,合起來誰也折不斷,如果你們都自以為了不起,那就什麼本事也沒有。」
兄弟三人明白了折筷子的道理,從此他們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共同勞動,日子過得很幸福。
5、唐朝的時候,郭子儀和李光弼同時在朔方節度使安思順手下當副將,一天兩人之間發生了矛盾,此後見面很少說話。
後來范陽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叛亂,朝廷提拔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這樣一來郭子儀就成了李光弼的頂頭上司,緊接著朝廷又令郭子儀帶兵征討安祿山。
李光弼感到自己的處境很危險,怕郭子儀整到他們全家,就硬著頭皮去郭子儀那裡去賠禮去說:「過去是我做的不好,太不對了,請您大人不記小人過,您怎麼處罰我都行,只要您放寬我的父母和家人就可以了……」
其實郭子儀根本沒想過這個問題,見李光弼這樣說,趕緊從座上下來抱著他說:「您說哪去了?,我怎是那種小肚雞腸的人?再說我也有不對的地方,不能都怪你……現在,國家正處在動亂之機,我們更應該緊密團結,共同對敵才對啊。」
從此兩人解除了前嫌,有事共同研究處理。
㈤ 團結協作的歷史故事
一箭易折,十箭難斷 選自《魏書》
【導讀】
吐谷渾是我國古代西北的一個少數民族部落,是鮮卑族的一支,曾建立吐谷渾國。本文寫吐谷渾國王阿豹臨死前告誡他的兒子們要團結一心,比喻生動,說理深刻。
【譯文】
(吐谷渾)阿豺有兒子二十個:他患病臨近死亡時對他的兒子們說;你們各拿一枝箭給我,我要用。然後吩咐弟弟慕利延說:你拿出一支箭來並且折斷,慕利延折斷了它。阿豺又吩咐說:你拿九枝來,再折斷它們,慕利延卻不 能折斷。阿豺對他兒子們說:你們 知道了嗎?一支箭十分容易折斷,很多的箭在一起,則不能可能折斷,所以說,只要你們齊心協力,國家就可以穩固了,說完就死了。
【原文】
阿豺有子二十人,謂曰:「汝等各奉吾一枝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隻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隻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豹曰:「汝曹知否?單者易折,眾則難摧,戮力一心,然後社稷可固。」言終而死。 選自《魏書》
【注釋】
1.阿豺:吐谷渾國的國王。 2.奉:捧,拿。 3.折:疊放。下文中的「折」是「折斷」的意思。 4.汝曹:即汝輩,你們。 5.知否:知不知 6.戮力:合力 7.一心:同心 8.社稷:古代土神叫社,穀神叫稷,後以「社稷」代指國家。
㈥ 關於團結的歷史小故事
一箭易折,十箭難斷 選自《魏書》 【導讀】 吐谷渾是我國古代西北的一個少數民族部落,是鮮卑族的一支,曾建立吐谷渾國。本文寫吐谷渾國王阿豹臨死前告誡他的兒子們要團結一心,比喻生動,說理深刻。 【譯文】 (吐谷渾)阿豺有兒子二十個:他患病臨近死亡時對他的兒子們說;你們各拿一枝箭給我,我要用。然後吩咐弟弟慕利延說:你拿出一支箭來並且折斷,慕利延折斷了它。阿豺又吩咐說:你拿九枝來,再折斷它們,慕利延卻不 能折斷。阿豺對他兒子們說:你們 知道了嗎?一支箭十分容易折斷,很多的箭在一起,則不能可能折斷,所以說,只要你們齊心協力,國家就可以穩固了,說完就死了。 【原文】 阿豺有子二十人,謂曰:「汝等各奉吾一枝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隻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隻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豹曰:「汝曹知否?單者易折,眾則難摧,戮力一心,然後社稷可固。」言終而死。 選自《魏書》 【注釋】 1.阿豺:吐谷渾國的國王。 2.奉:捧,拿。 3.折:疊放。下文中的「折」是「折斷」的意思。 4.汝曹:即汝輩,你們。 5.知否:知不知 6.戮力:合力 7.一心:同心 8.社稷:古代土神叫社,穀神叫稷,後以「社稷」代指國家。 滿意嗎?
㈦ 求個關於團結的故事
1.團結協作 畫《兩驢吃草》畫的是兩頭驢,被一根繩拴住了,它們的兩邊各有一堆草。它們反向走各去吃自己這邊的草,可是繩子不夠長,兩頭驢吃不到各自方向的那堆草。經過思考,它們共同協作先吃一邊的草再吃另一堆草。它們能看到共同的利益而進行協作,如果它們互不相讓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將誰也吃不到草。 秋戰國時期,趙國優秀將領廉頗以英勇善戰聞名立下無數戰功,地位很高。藺相如當時是一位趙王身邊宦官的門客,被推薦完成送和氏璧換取秦國十五做城的任務。當時秦國強大,大家都知道送去和氏璧也得不到秦國的城池,不送又怕得罪秦國,藺相如肩負國家利益和榮辱,冒生命危險以聰明才智和膽識完壁歸趙,得到趙王賞識和封賞。不久秦趙兩國國君在滇池相會,藺相如又立大功為、找國挽回面子。趙王封他為上卿,官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對藺相如不滿,覺得自己在沙場上為趙國拚命,攻下無數城池立下汗馬功勞,藺相如動動嘴皮字就比自己功勞還大,很不服氣。藺相如得知廉頗對自己有意見處處忍讓,別人說他是怕廉頗,他卻說:「秦王我都不怕,難道能怕廉將軍?現在秦國不敢入侵,因為趙國有得力將相,一旦我們不和,就會削弱趙國力量,秦國趁機入侵怎麼辦?我不論功爭權,為的是國家大局,將相的共同利益!\」此話傳到廉頗耳里,廉頗也是身明大義之人,主動負荊請罪。將相和的佳話流傳至今。如果兩人爭權奪利,只顧自己利益,國家都有可能因此滅亡,更別提兩人自己的利益了,所以說團結協作使他們將相都吃到了「草\」。 我很小的時候就聽過山羊過河的寓言。寫的是兩只小羊在一座只能走一人的獨木橋中間相遇,它們互不相讓最後一同掉進河裡。本來只要有一隻羊肯協作,兩只羊都可以過河的。可是它們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沒有團結協作的精神,最後只能是沒「草\」吃,眼睜睜的「餓\」死。 結協作不只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更是一種道德品質。它體現了人們的智慧,是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在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就像有一根無形的線把人們都串起來。如果沒有團結協作的精神,可能會什麼事都做不成。學生要和老師協作,工人要和管理人員協作…… 總而言之,在一個人曲折漫長的生命之路上,少不了遇到坎坷,這時就需要和別人團結協作才能渡過難關吃到你眼前的「青草\」。 望採納謝謝
㈧ 關於團結的歷史典故100字。
將相和
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秦王侮辱。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老將廉頗認為自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藺相如只不過是一介文弱書生,只有口舌之功卻比他官大,對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屢次對人說:「以後讓我見了他,必定會羞辱他。」藺相如知道此事後以國家大事為重,請病假不上朝,盡量不與他相見。後來廉頗得知藺相如此舉完全是以國家大事為重,向藺相如負荊請罪。之後兩人合好開始盡心盡力的輔佐趙王治理國家。
㈨ 團結就是力量的歷史事例
從前,吐谷渾國的國王阿豺有20個兒子。他這20個兒子個個都很有本領,難分上下。可是他們自恃本領強,都不把別人放在眼裡,認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時20個兒子常常明爭暗鬥,見面就互相譏諷,在背後也總愛說對方的壞話。
阿豺常常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來苦口婆心地教導兒子們停止互相攻擊、傾軋,要相互團結友愛。可是兒子們對父親的話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表面上裝作遵從教誨,實際上並沒放在心上,還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紀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會很久了。兒子們怎麼辦呢?再沒有人能教誨他們、調解他們之間的矛盾了,那國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嗎?究竟用什麼辦法才能讓他們懂得要團結起來呢?
有一天,他也終於有了主意。他把兒子們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們說:「你們每個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兒子們不知何故,但還是照辦了。阿豺又叫過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說:「你隨便拾一支箭折斷它。」
慕利延順手撿起身邊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斷了。阿豺又說:「現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來,把它們捆在一起,再試著折斷。」
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咬牙彎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騰得滿頭大汗,始終也沒能將箭捆折斷。
阿豺緩緩地轉向兒子們,語重心長地開口說道:「你們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輕輕一折就斷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怎麼也折不斷。你們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鬥氣,單獨行動,很容易遭到失敗,只有20個人聯合起來,齊心協力,才會產生無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戰勝一切,保障國家的安全。這就是團結的力量啊!」
兒子們終於領悟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為,都悔恨地流著淚說:」父親,我們明白了,就放心吧!「
折箭的道理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團結起來,才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
(9)團結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團結,是由多種情感聚集在一起而產生的一種精神。團結並不只存在於志同道合的人群之中。想要成為一個團結優秀的集體,只需要我們都用真誠去面對集體中的每一個人,讓這個集體里的每一個人,都感覺到心靈的溫暖。
學會在他人的贊賞中尋得自信,而不是狂妄自大;學會傾聽他人的話語,而不是妄加評論;學會客觀地看待他人的言論,而不是偏袒憎惡;學會發現他人的優點,而不是放大缺點;學會平和的對待他人的缺陷,而不是挖苦諷刺;學會在必要的時候讓步,而不是斤斤計較。
正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理所當然的,彼此之間還要互相幫助,這樣才是一個團結的集體!
一個團結的集體所遇到的任何困難都會迎刃而解,因為集體擁有個人無法比擬的無窮智慧。友愛產生動力,和諧鑄就輝煌。
雖然我們每個人不是最優秀的,但我們在一起就可以組成一個最優秀的集體——友愛產生動力,和諧鑄就輝煌,團結就是力量。
㈩ 歷史上團結協作的故事
我想,最能夠說明事實的是兩次國共合作
第一次合作取得北伐勝利
第二次合作取得抗日戰爭勝利
還有就是赤壁之戰,孫劉兩家聯盟,共抗曹操,以少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