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黔江太極鄉到黔江小南海怎麼走
太極到黔江金三角10左右,步行5400米左右或者計程車到黔江東站5元左右.在乘坐小南海的車8元左右
② 黔江一老教師堅守傳統文化 為村民寫對聯30多年
黔江一老教師堅守傳統文化 為村民寫對聯30多年
每當過年時,家家戶戶大門上都會貼上大紅對聯。現在,很多人已經習慣在市場上買印好的對聯,但是對於有考究的人家來說,每逢需要對聯的時候,還是會請自己信得過的人來書寫。如今愛好書法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會寫對聯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黔江區太極鄉李子村有一位能人,不僅自己30多年來堅持為村民寫對聯,他的兩個女兒受其影響,在書法比賽中獲獎無數。近日,記者采訪了這位能人。
為村民寫對聯30餘載
他叫汪文善,1957年出生於黔江區太極鄉李子村,從1975年畢業後到現在,就一直從事教師這個職業,目前在金溪中心校任教。
「小時候受環境影響,喜歡上了古文。30多年前開始幫別人寫對聯,這些年給街坊鄰居寫得有上千對了。」汪文善說,每逢春節,左鄰右舍都會買來紅紙,請汪文善寫上幾副對聯。周邊的村民家有紅白事,都會來找他去幫忙寫上幾副,他也總是有求必應。
「快幫我拿點漿糊,我把汪老師寫的這副對聯貼在大門口。」村民周女士不斷地吆喝著她丈夫去端漿糊來,原來周女士一家前段時間剛新建了房屋,裝修完後這兩天正准備搬進去,所以請汪文善來幫自己寫幾副對聯。「前後通途山青水秀秉承四季安康,左右逢源人傑地靈接納春秋鴻福,橫批是宜室宜家。寫得很好,太感謝汪老師了!」周女士的丈夫說。
兩個女兒深受其影響
汪文善有兩個女兒,當提到她們的時候,汪文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據介紹,他的兩個女兒從小就受其影響,也特別喜歡文學方面的東西,而且兩個女兒都愛寫毛筆字,在書法比賽中獲獎無數。「因為要寫對聯,所以我才學的毛筆字。在我的影響下,兩個女兒也是寫毛筆字的好手,她們是真心喜歡這種傳統文化。」汪文善說。
「我喜歡寫對聯,兩個女兒喜歡寫毛筆字,我覺得這種傳統文化對一個人來說,小時候所受到的啟蒙教育對其影響很大。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必須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才能使其持續發展。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非常大,尤其在修身養性等方面會對人們產生極大的影響。」汪文善說。
記者手記
在與汪文善的交流中,忽然讓自己想到了小的時候,記得那時村裡會把寫對聯的人稱為「先生」。那時常聽長輩說的一句話就是:「三代不讀書,不如一窩豬。」恰恰這些都折射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崇尚學教的精神。雖然現在的社會在不斷發展,但文化的薪火仍需要傳承,「知識就是力量」還是被人們所認識與領悟。正如汪文善所說,傳統文化需要傳承,而我們的家庭、學校以及社會需要積極的接納,讓傳統文化得以發展延續。
③ 重慶市黔江縣太極鄉屬於什麼民族
主要景區有小南海,神龜峽,武陵山。還有些小地方,古鎮,要有一些吃的很好吃。
④ 彭水跟哪些歷史人物有關哦
彭水古稱黔州,故名黔江。但因早年從彭水到涪陵入長江一段叫過烏江,後又叫過回涪陵江,答小別江,所以當地多有人叫它烏江的,其實,在1956年時,應稱黔江。
縣志中有一篇談「小三峽」的,其實本名應是凌傲山峽。
在北周時就設立了黔州,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唐朝在黔州置都督府,改名叫黔中郡。後又恢復為黔州。他的府治就設在我們今天要去的彭水縣。江口場一直屬彭水管,解放後才把它劃撥給武隆,所以長孫無總就是葬在彭水縣的江口,他的流放處。
1934年5月8日,賀龍將軍率領紅軍,從本縣東南方向的第六區高原桑柘坪,以7小時急行45公里解放彭水縣城。
⑤ 有關黔江歷史傳說600字
紅蛇兒
清朝同治年間,黔江大地主羅炳然家給祖宗修祠堂,僱用了百多號木工石匠,同時動工。內中有個姓曾的石匠師傅,帶領十多個徒弟,開工不久,打屋基挖出了一個斗大的卵石。石匠好生奇怪,大徒弟舉起鐵錘想砸開看看里邊有沒有什麼東西,領工的曾師傅趕忙制止,說,誰也不許動它一下,砸了要惹大禍的。徒弟們不知會惹出什麼禍來,但他們都相信師傅有一雙慧眼,聽師傅的話沒錯,再也不去理會這個石頭。
轉眼間,大半年過去了,祠堂完工了。好一座廟宇似的祠堂!飛檐斗拱,正殿七柱五間,供奉羅氏列祖列宗神牌。祭桌雕龍畫鳳,上置香爐以備燒香點燭,旁有鍾鼓,作為祭典信號。兩廂是客廳,為宗族會議及活動場所。殿前一對石獅守護著朝門,庄嚴肅穆,風光氣派,方圓百十里地帶,獨無僅有。羅炳然萬分高興,大會宗親,舉行慶典,還邀請了帶班的工匠師傅赴宴。
曾師傅也應邀赴宴去了。徒弟們久等不見師傅回來,越等越生氣;辛苦了大半年,工錢不見發,肚子餓的咕咕叫,湯也沒得喝一口。氣極生邪念,大徒弟突然想起先前挖出來的那個怪石來,拍著胸脯,大聲說:那個寶貝石頭,師傅不許砸,說砸了要惹大禍,我不信有那麼神。我們去砸開看看,能惹出什麼禍來。二徒弟也說,天塌下來有羅家頂著,我們怕什麼?眾徒弟齊聲響應,奔向卵石,掄起二錘,只三兩下,卵石開了,里邊蜷曲著一條紅蛇兒,差不多跟黃鱔般大。小蛇見了陽光、空氣,漸漸醒過來,小腦殼輕微動了一下。二徒弟舉錘要打紅蛇兒,大徒弟連忙阻止道:「聽說,屋基挖出活物,是龍脈的精靈。這屋基藏龍卧虎,是塊風水寶地。如果不砸那石頭,把它埋回原處,羅氏家族會興旺無比;既已砸了,羅氏家族就註定要衰敗了。」「這精靈正在討我們的封贈呢?」三徒弟接過話茬,對紅蛇說:「我封贈你成龍上天。算你走運,我們剛把龍宮寶殿修建好了,你就住進去吧!」紅蛇昂起頭來,連點三次,表示謝意,突然不見了。
曾師傅雖說被請赴宴,卻被安排在下人的席上就座,受到輕蔑,心裡老大不快,又想著徒弟們正餓著肚皮等我呢!沒心思跟人家說恭維話,中途提前退席,回到徒弟中間,知道了剛才發生的一切,並沒責備他們,只說:「快收拾背籃(裝工具的籃形背簍),往山上跑。」話音剛落,突然狂風大作,烏雲翻滾,雷公霍然,大雨傾盆。山崩地裂,堵住峽口。眾師徒跑到山頂,回頭一看,山腳一片汪洋,羅氏宗祠及附近村莊全被淹沒。這就成了小南海。祠堂果然成了龍宮寶殿。紅蛇不忘報恩,成龍以後,從不興風作浪,小南海成了有名的風景名勝區,吸引著四面八方遊人觀光。晴天,透過清澈深水,有緣,還能看見底下的龍宮寶殿呢!
王小二成仙
王小二家很窮,從小跟雙目失明的母親相依為命,靠王小二一人割草賣過日子。
王小二割的草都是賣給柳員外家喂牛。他每天都是到柳員外家後面的山上去割。因那山上有三窩青草,今天割了,明天就長起來,他天天去割這三窩草就天天長。這事後來被王小二家三爺知道了,三爺就對王小二說「小二,你乾脆去把那草篼挖回來栽在你家房子旁邊,這樣每天割也少走些路。」王小二照三爺的意思去挖這三窩草,他一刨出草篼後發現在草篼下面有一顆亮晶晶的珠子,便把珠子也揀了回來。可這草移位了就沒栽活,那珠子卻是顆寶珠。把它丟進米缸里,第二天就有滿滿的一缸大米,並且天天吃,天天漲;把珠子丟進錢箱,天天用,天天有。半年過後,王小二家便修起了高樓大廈,不愁吃不愁穿更不缺錢花了。王小二也不用天天去割草賣了。柳員外覺得奇怪便派長工去王小二家打聽,王小二也老老實實地把這見事情給那人說了。柳員外聽了立刻派人把王小二捉去,要他交出寶珠。王小二不答應柳員外就把他關在馬圈裡。王小二便悄悄把寶珠含嘴裡,可一不小心就吞下肚子里去了。吞下寶珠後王小二口渴得厲害,要求給水喝。柳員外又命人用鐵鏈子把王小二拴起,渴得受不了了王小二就掙斷鐵鏈子跑到水井邊張口一喝,把那井水都喝乾了還不解渴。他就一口氣跑到河邊,張口一喝河裡的水就蝕下去三尺,又喝一口河裡的水又下去三尺,連喝三口,王小二身上就長出了鱗甲,一會二就化作了一條金龍。
王小二雙名失明的媽聽說後追到河邊直掉眼淚。王小二游到母親面前說「媽,我再照顧不到你了,今天晚上你再到河邊來,你的眼睛就會好的。」
晚上,母親來到河邊,王小二用舌頭在母親的眼睛上舔了三下,母親的眼睛就復明了。然後王小二又囑咐母親馬上把家搬到遠遠的山上去。
王小二的母親剛把家搬走的那天晚上,這里就漲了洪水。柳員外的家就被洪水淹沒在水下了。後來慢慢漲起來的那一汪水就是現在的「小南海」。
羅家祠堂
在四川(現在重慶)和湖北交界的黔江,從前有一個財主叫羅炳然。因為他欺壓百姓,無惡不作。老百姓都詛咒他不得好死。
有一年,羅炳然家請來工匠,准備修建一座羅家大祠堂。一個石匠師傅在砸開的大石頭中間,發現了兩條一尺多長的紅色小蛇,這兩條紅蛇就在附近游來游去,見了人也不跑。這個石匠師傅就對它們說「是神就請上天,是龍就請下海!」兩條紅蛇還是不跑。石匠又說「你們如果一定要在這里住,那就等我們把祠堂修好後離開這兒了,你們再來吧。」石匠的話剛說完,兩條小紅蛇就無影無蹤了。
這石匠明白這兩條紅蛇一定是有來頭的。於是在羅家祠堂修好後,他就悄悄給其他工匠和周圍的窮人打了招呼讓大家悄悄搬走,這里就只剩下羅炳然一家了。
那天夜晚,天空突然電閃雷鳴下起了傾盆大雨,羅家祠堂後面的老岩一下子就垮下來,泥石堆積堵斷了板夾溪,大雨連下了三天三夜,洪水就淹沒了羅家祠堂,羅炳然一家也被洪水淹死。後來,這個地方就形成了一個大湖泊,後人就叫「小南海」。
朝陽寺
小南海的朝陽寺島,呈蝴蝶狀,猶如彩蝶戲水,島上原有座朝陽寺(解放後不慎失火被焚)。當年這里的菩薩十分靈驗,一度時期香火很旺。傳說黔江知縣楊榮才,准備引小南海水到黔江城,就步行到朝陽寺求神拜佛,突然朝陽寺正殿突然冒出了洪水,這楊知縣也算見過世面之人,驚慌之餘立即摘下帽子堵上去。說也奇怪,這洪水就停了。楊知縣然後匆忙翻過八面山回到縣城後還在膽戰心驚的。這天晚上,他就夢見一個白鬍子老人站在他床前告訴他「你若引我南海水,我就坐你黔江城」。楊知縣驚醒嚇得一身冷汗,知道這是觸犯了龍王老爺,於是就打消了引小南海進黔江城的念頭。
馬救主人
在黔江小南海大垮岩下面,以前住著一戶姓李的人家。這李家在當地十分富有。
這年給大兒子娶媳婦,便請李紹白去寫對聯。李紹白便騎著白馬來到李家。剛坐下,他那拴在樹樁上的白馬前蹦後跳,不斷嘶叫。李紹白先生來到馬前,拍著馬頸說道「有不好的事你就點頭三下,沒有什麼你就擺頭三下」,白馬便立即點頭三下。於是李紹白對聯也不寫了騎上馬就往家裡跑。剛跑到田壩村的叢樹林下面,突然就電閃雷鳴,天昏地暗,下起了瓢潑大雨。剛進家門就聽見驚天動地一聲巨響,李家後面的山就垮了下來,後來才知前來給李家賀喜的親朋好友來不及跑就被泥石埋在了下面。
李紹白慶幸自己能倖免於難,多虧那小白馬呀。
唐連洞
小南海邊的唐連洞原名長年洞。
傳說唐連洞有一唐姓人家,家裡很富有。有一天這家一個長工下河洗菜,看見水面上飄著一座水塔,就脫掉鞋襪下水去撈,可就是怎麼也撈不著。就順著塔漂去的方向追,一會兒水塔就鑽洞里了,於是這個長工跟著進了洞。之後,水塔不知去向,這長工也沒見回來。唐家人後來找到岸邊長工脫下的鞋子還以為長工著水淹死了,唐家還給長工舉行了葬禮呢。七天過後,那個長工卻突然回來了。他說他鑽進洞里後,遇到一位白鬍子老頭將把他帶到了龍宮寶殿,讓他大開了眼界。這個長工遇到神仙回後不久就發家致富了,人丁也十分興旺。後人便把長年洞改成了唐連洞。
犀牛望月
小南海中的牛背島,因其宛如一頭健壯的犀牛橫卧水中露出牛背而得命。傳說這犀牛原是天上一神仙,因暗戀嫦娥被玉帝發現後貶到了小南海鎮守這方水土。它到了人間十分思念天上的嫦娥,就把下凡時偷偷藏著的那個月亮寶鏡放在面前,盯著寶鏡等每年中秋時嫦娥在寶鏡里出現。久而久之,犀牛就在小南海里睡著了,那個月亮寶鏡也變成了現在的月亮堡。
⑥ 在黔江太極街上能做個什麼生意
我覺得開動漫店合適。國家扶持動漫行業。動漫店前景很廣。 比如餐飲行業賣吃的版、服裝行業賣權穿的、動漫行業,賣動漫周邊衍生品。這都是大勢所趨。所以動漫店的發展前景是很大的。
首先,動漫文化不用多說,市場調查得知,93%以上年輕人都購買過自己喜歡的動漫周邊產品,而動漫店在市場上卻是幾乎為0,很難找到一家專營動漫店,我想,學生們放學後一定會在一家專營動漫周邊店裡扎堆的,因為這里聚集這志同道合的朋友,從而順理成章的促進了消費。
想必你也知道,抓住年輕人的消費心理就等於抓住了商機。所以開動漫店是目前傳統行業激烈競爭中開辟的一條新的致富道路。
⑦ 重慶市黔江區太極鄉石槽村陶夢生貪污處理結果
如果認為遇到的復公務制員或公職人員他們有違法違紀的行為,有犯罪貪污受賄線索的,可以向當地紀委、檢察院反映舉報,也可以向中紀委官方網站反映舉報!!如果是紀委、檢察院受理了,肯定是會查的。如果檢察院受理了,構成犯罪的,法院會審理並且判決的,法院的判決是公開的。可以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查詢的。其所受貪污金額具體是多少會有說明的。
⑧ 黔江著名歷史資源都有哪些啊
歷史人物:
大成丞相范長生
范長生(公元218-318年),一名延久,又名重久,字元。丹心(黔江)人,天師道首領,西晉時大成政權(都成都)丞相,封為天地太師.西山侯。
工部尚書黔州都督趙國珍
趙國珍(?--768),苗族,牂牁郡充州人(今貴州遵義一帶),少數民族首領趙君道之後。唐朝實行「羈糜」州制,任命當地少數民族首領為地方長官,「以夷制夷」,地得以出任黔州(治彭水)都督府都督。他兼任數職,集軍、政大權於一身。黔江自治縣文物管理所珍藏的唐鍾上鐫刻著「金紫光祿大夫工部尚書兼黔府都督御史大夫持節充本道觀察處置選補等使汧國公趙國珎(珍)」。
鐵血英雄溫朝鍾
溫朝鍾(1878一1911年),字靜澄,號果齋,別名溫而厲、孔保華、恍惚道人。清光緒四年(1878年)出生在黔江縣大路壩下場。
紅三軍政委萬濤
萬濤(1904-----1931年). 又名萬詩楷,號鐵民,黔江人。中共黨員,歷任中央鄂西巡視員、 鄂西特委副書記、紅四軍第二路黨代表、 湘鄂西特委副書記、 紅三軍政委等職。
1904年1月20日. 萬濤出生於今黔江縣馮家壩鎮桂花村。自幼勤奮、讀書刻苦。在高小讀書時,深受留日歸國的校長陳宿航進步思想影響。陳相信科學,反對宿命論。萬濤在十歲時大病倒床。家中請來巫師為其「驅鬼」。 陳校長到萬家趕走巫師,還砸了房側的土地菩薩。此事對萬濤影響特深。
1923年7月,萬濤來到西南重鎮重慶求學,肖楚女主筆的《新蜀報》使他受到革命真理的教育。 不久,萬濤在重慶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從此將自己的一生交給了革命事業。
1927年, 為貫徹「八·七」會議決議,中央派萬濤任中央巡視員,到湖北指導農運、農暴工作。萬濤帶著黨的指示,深入鄂西地區,在群眾中發動土地革命。1928年1月,鄂西特委在沙市成立,周逸群任書記,萬濤為委員,後任副書記兼組織部長。在敵人殘酷的「清鄉」和大肆捕殺共產黨人的嚴峻形勢面前,他不顧個人安危,加緊清理和重建各縣中共組織,制定了把工作重點由城市轉入農村,發動農村游擊戰爭等一系列正確措施,使鄂西革命形勢出現了轉機。他在華容巡視指導工作時,不幸被捕。萬濤機智勇敢,與敵人周旋斗爭。1928年,他被組織營救出獄後,更加努力工作。針對部分黨員在白色恐怖下出現的悲觀動搖情緒,提出「保守被動就等於失敗」、「群眾革命斗爭需要武力相助」的主張。次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特委抓住鄂西敵人兵力較弱這一有利時機,擴大游擊武裝,實行武裝割據,建立根據地。萬濤為洪湖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付出了艱辛的努力,還為巴(東)、興(山)、秭(歸),鄂北的襄(陽)、棗(陽)、宜(城)蘇區以及湘鄂邊蘇區的創建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930年2月,他來到紅四軍駐地鶴峰,傳達中央和鄂西特委關於紅四軍東進與紅六軍會師的指示及鄂西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精神。不久,即擔任紅四軍第二路黨代表,率軍艱苦轉戰。鄧中夏在湘鄂西執行「左」傾盲動路線,給紅軍造成了巨大損失。萬濤與賀龍、周逸群一起堅決抵制錯誤路線,使根據地得到了鞏固和發展,並以大量物資支援主力紅軍。1930年9月,鄂西特委改為湘鄂西特委,領導洪湖、湘鄂邊、鄂北、巴興歸、襄樊等根據地的革命斗爭。萬濤當選為特委副書記。周逸群在洞庭湖檢查工作時不幸犧牲,萬濤化悲痛為力量,肩負起烈士未竟之業。
1931年3月,湘鄂西中央分局成立,萬濤任湘鄂西中央分局軍委委員、湘鄂西臨時省委常委和省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團委員。1931年夏,國民黨調集大軍對根據地進行「圍剿」,根據地處境險惡。省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由萬濤等人帶領九師擊退敵人進攻,迎接紅三軍主力回洪湖。8月19日,九師在萬濤等率領下,一舉攻佔沙洋。9月28日,九師與賀龍率領的紅三軍主力在荊門列猴集會師,取得了反「圍剿」斗爭的勝利。隨之在召開的前委擴大會議上,清算了李立三的「左』』傾錯誤,撤消了鄧中夏的政委職務,改組了紅三軍前委。萬濤任前委書記和紅三軍政委,重新回到了洪湖蘇區。
不久,夏曦被派到洪湖根據地,任湘鄂西中央分局書記、軍委主席團主席。忠實執行王明「左」傾路線的夏曦以「怕艱苦困難,不服從領導」為由,撤銷了萬濤的政委職務,改派到湘鄂西臨時省委任宣傳部長。萬濤不計個人得失,身處逆境,仍積極工作。同時,堅持真理,在《洪湖日報》上著文批評「左』』傾錯誤,抵制夏曦等人「主力撤出洪湖,包圍武漢,奪取大城市」盲動主義,與錯誤路線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這時,中央派來的代表卻宣讀了「以萬濤、潘家辰為首的小宗派反黨活動是反中央、反國際路線的陰謀活動,應予以嚴肅處理」的命令。錯誤的命令鑄成了一大冤案。
1932年秋,由於肅反擴大化,二十八歲的萬濤沒有犧牲於槍林彈雨的戰場,卻被戴上「反革命高級坐探」、「改組派首領」的帽子,被錯殺於他拋血灑汗辛辛苦苦創建的洪湖革命根據地內的荊門地區監利縣周老咀。萬濤堅持真理、仗義直言的崇高品德,為事業獻身的革命精神,永遠是我們的寶貴財富。
程昌祺(1881?/FONT>1941)號芝軒,黔江青岡鄉人,黔江縣首批留日學生,推行新學的先驅,庚戍起義的支持者。
程昌祺,少年勤奮好學,考入成都高等小學堂。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廢科舉,行新學,為培養教育人才,清廷派出一批留日學生。程以成績優異,被派留學,就讀日本弘文師范學校。學成回國,任四川省督學、川東師范教師。
程昌祺在日本、成都、重慶等地結識革命同志,深受革命影響,加入了同盟會,從事革命活動。1906年,他與赴省考學的縣人溫朝鍾相遇,暢談國事,志同道合,遂介紹溫加入同盟會,贈予革命書籍,一直支持他組織起義。
光緒三十三年(1907),程昌祺回到故鄉,任縣視學(相當今教委文任),推行新學,創辦學堂。在程的倡導和組織下,黔江新學得以推行。他親自主持創辦黔江縣官立高等小學堂及一批初等小學堂,到次年全縣有高等小學堂一所,學生55人、教員4人;初等小學堂41所,學生777人,教員45人。
是年秋,程被調回成都,任川西及川南區視學,為時4年,奔走30多個縣,督辦新學。辛亥革命後,歷任蜀軍鎮撫府教育司長,四川軍政府教育部總務科長、教育科長、第一科長,四川巡按使公署教育科長等職。由於推行新學,成績顯著,受到教育部獎勵。
民國七年(1918),出任國立成都高等師范附中主任,十三年(1924),受聘外國人創辦的「四川華西協和大學」總務主任、中文系主任兼圖書館中文部主任。他利用「哈佛基金」,充實了學校圖書及設備。協和大學校長贊揚他:「勞績卓越,辦事專勤,對人誠篤,訓導有方。」
程昌祺晚年,遇上時局動盪,烽火四起,不堪政治紛擾,削發入空門,勤修凈土,法號能觀,屏居成都郊外近慈寺有年,因患闌尾炎,於民國三十年(1941)9月27日逝世,享年60歲。
中國畜牧獸醫學奠基人程紹迥
程紹迥(1901-----1993),黔江青岡鄉人,程昌祺之子。1906年,程昌祺舉家遷至江津白沙,從此,程紹迥隨父受到良好教育,其後在重慶、成都等地讀書。1912年赴美留學,1926年榮獲獸醫學博士學位,1929年獲公共衛生免疫科學博士學位。
程紹迥學成回國,1930年任國民政府實業部上海商業檢驗局獸醫技正,兼上海獸醫專科學校教授。1940----1943年任國民政府中央農林部漁牧司司長、中央畜牧實驗所所長、東南獸疫防治處處長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任中央人民政府農業部第一任畜牧獸醫司司長,繼任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農牧漁業部畜牧局副局長等職。並任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副會長、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微生物學會常務理事等。他一生為祖國畜牧獸醫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奠定了中國畜牧獸醫學的基礎。
1932年,程紹迥在上海籌建了中國第一座血清製造所。抗戰期間又到秀山、榮昌等建立血清廠,生產各種葯品,防治牛瘟。為及早撲滅川、黔、鄂數十縣流行的嚴重牛瘟,他首先在貴州籌建獸疫防治督導團,親任團長,深入疫區,考察督導。
1940年,國民政府農業部在重慶成立,任命程紹迥為漁牧司司長。他任職三年,建立中國第一個畜牧獸醫研究機構棗中央畜牧實驗所,在全國組建了十幾個相應的機構。抗戰勝利後,他很快研製出一種雞胚化牛瘟弱毒凍干苗,達到國際水平;又研製出兔化牛瘟弱毒疫苗,安全效好。1948年11月,他代表中國出席聯合國糧食組在內羅華召開的「防治牛瘟國際大會」。他的研究成果,對亞非地區防治牛瘟起到重要作用。
新中國剛剛成立,就把畜牧獸醫提上國家重要議事日程。程任畜牧獸醫司司長,主管消滅牛瘟的具體工作。他在青海搞試驗,苦戰九個月,研製成綿羊化兔化牛瘟弱毒瘟苗,同牛瘟決戰的條件成熟。他一生跑遍大江南北,戰勝了牛瘟、口蹄疫、牛肺疫、馬腦炎及形形色色的獸疫。1951年參加反細菌調查團,為保衛和平而戰,獲衛生部二等獎。
程紹迥關心家鄉的建設,非常熱愛故土。1938年在黔江設置國營第一耕牛繁殖改良場。同年,黔江、秀山、咸豐牛瘟流行嚴重,他組織獸醫工作隊,帶隊搶救,歷時五個月,控制了疫情。1986年4月,接見黔江縣委、縣政府去京看望他的同志,提出了許多發展農牧業的意見,他組織農口九三學社成員支援黔江經濟建設。給畜牧局贈送105種,407冊圖書。他要求兒子程祖琪下放掛職鍛煉最好到家鄉,果然曾來黔江任地區行署副專員。1993年7月29日7時40分,終因年高,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按照他的遺願,由兒子程祖璇於12月1日護送骨灰回家鄉,安葬在青岡鄉香樹塆。
文物古跡:
渝東南舊石器時代文化的首次記錄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底,在黔江區馮家壩鎮茶花村紅土彎老屋基洞出土了大批打制石器和更新世哺乳類化石,共得化石一百多件,多為動物牙齒,還有少量的骨骼碎片。初步鑒定,有哺乳動物化石二十一種,爬行動物一種,鳥類一種,無脊椎動物二種,共二十四種。還採掘到八百多件打制石器材料。其中包括原料、半成品、殘片及石製品。十二月二十九日至一九八六年元月五日,在秀山扁口洞發掘到更新世哺乳類化石達二十八種,其種類之多,居全省第二位。兩地的重要發現,以大量的實物資料證實至少在一萬年以前,渝東南地區就留下了人類祖先的足跡。
曾侯乙鎛
戰國時,楚國屬下曾侯乙遺物。1982年鑒定為一級文物,青銅製品,完整無缺,通高38厘米,頸端有懸紐,甬首為蟬紋,甬腹變與紋,還有銘文30字。1951年收集於酉陽龍潭王勃山家,黔江區珍藏。
虎紐錞於
鐓於是春秋、戰國時的一種軍樂器,頂上鑄虎紐,名虎紐鐓於。「虎」是巴人的圖騰,巴人也學會了製作這種樂器,並以虎形作為標記,可知是巴人的遺物。經鑒定為一級文物。青銅質重12.5公斤、高53厘米、胸圍101厘米。1956年徵集於黔江正誼鄉白泉村(今寨子鄉大路村),2件珍藏於黔江區。
編鍾
春秋、戰國時的宮廷樂器,視為國寶,當時的巴國已學會了製造這種樂器。涪陵小田溪出土一套大小12個編鍾。黔江區文管所珍藏於濯西鄉楊家灣出土的編鍾2個。彭水猴栗鄉富山村一農民捐贈編鍾一個。珍藏黔江區。
銅鉦
又名丁寧,它和鐓於配合指揮作戰,亦系春秋、戰國時的軍樂器。對研究春秋、戰國時的冶煉、音樂、軍事都有一定價值。蠶紋銅鉦和變形魚紋銅鉦各一個。
甬鍾
西周時的青銅樂器之一,是編鍾的一種,擊撞,其音優美、悅耳。重12公斤,通高32.5厘米,鍾身一次鑄成,無合范痕跡。,一口出生於距酉城約10公 里的青山;另一口收集於民間,黔江區珍藏2口。
漢銅幣、銅器
漢代遺存的銅幣、銅器很多。有黔江區文物管理所珍藏有正陽團結村鯉魚池出土的兩漢「半兩錢」,還有東漢「五銖錢」、王莽「貨泉」;官渡峽潘家溝出土的東漢銅釜(量器)。漢代青銅器11件、青銅冼8件。 「大吉羊(祥)」鏡面磚一塊,殘存篆書陽文「大吉」二字,已改琢為硯。黔江區珍藏。
唐鍾
唐代銅鍾,黔州都督趙國珍鑄造,原存郁山鎮開元寺,今藏黔江區文管所,國家一級文物。全國已發現8口銅鍾之一,復製品陳列於北京市大鍾寺古鍾博物館。銅質,鍾高143厘米,口圍240厘米,口徑78厘米,重約400公斤,鍾頂為雙龍蒲牢。鍾體布玉版紋,腰鑄月形圖,腹鐫刻「金紫光祿大夫工部尚書兼黔府都督御史大夫持節充本道觀察處置選補等使汧國公趙國珎(珍)」,頂鑄「大吉大利,願平安」等字。
土司夫人墓誌
1946年,在正誼鄉(今馮家壩鎮)漁灘官墳堡出土酉陽二十世土司冉躍龍庶夫人白氏墓誌碑,今存黔江區文管所。碑質砂石,高45厘米,寬40厘米,厚7厘米,天長2厘米。碑錘於明崇禎五年(1632年),文林即黔江知縣戴可彥撰碑文。墓誌事績與《冉氏家譜》載相符。1982年,鑒定為三級品。墓主白氏,酉司大江里(今後溪)人,白玉槐之長女,生於明萬年十五年(1587年),卒於崇禎四年(1631年)。夫人與秦良玉同時率兵援遼陽,平奢亂,屢立戰功。
地面文物
恐龍化石遺址
恐龍化石點 位於黔江區東南15公里的正陽鄉群眾村三陽嶺,周圍0.5平方米的山樑下有恐龍化石出土,發現102厘米的股骨1塊,牙齒1顆,以及脊椎、尾椎、趾、踝、臂骨等恐龍化石。經專家鑒定:三陽嶺恐龍化石中有鴨嘴龍、巨龍、肉食類龍等,距今7000萬年前,為白堊紀晚期,為研究渝、鄂邊區地質提供了古生物依據,具有重要意義。
紅土彎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紅土彎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距城20公里的馮家壩鎮茶花村北1公里的紅土彎老屋基洞,發現了一處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經四川省文管會專家初掘,發現化石100多件,多為古動物化石,有哺乳動物20種、爬行動物1種、鳥類1種、無脊椎動物2種,共24種。並採到800多件石器及材料,有石製品、半成品、原材料、殘片等,顯然是一個石器場。專家認定:屬更新世中晚期,相當於考古學的舊石器時代。
岩棺葬
黔江區古為濮、巴部族居地,史稱「溪洞部族」或「溪洞蠻」,到處留下了他們的懸棺葬、岩棺葬的足跡。石柱龍河中游兩岸下路鄉約40里的石岩上尚存岩棺葬群130多處,雙慶鄉羊耳坡有94穴,三星鄉玉皇殿有65穴,下路鄉白岩有44穴,四方石有43穴。岩墓穴,一般鑿在離地面5米以上的懸岩陡壁上。黔江區的官渡峽,秀山自治縣的酉水,彭水自治縣鬱江的懸崖上都發現有岩棺葬和懸棺葬的遺跡。
漢墓群
漢武帝在今渝東南地建置涪陵縣,漢官、漢人、官兵即進入了這一地區,這里的少數民族就以中原交往了。因此,這一地區發現了眾多的漢墓,出土了漢磚、漢幣等漢代文物。石柱西沱漢墓群,發現有5處,17座,出土有錢幣等數10件遺物,漢磚數以千計。彭水郁山鎮鬱江東岸台地上發現了大量漢墓,出土了數以萬計的有幾何紋、漢字或圖案的漢磚。漢墓很大,黔江九龍鄉一處漢墓,人稱「皇城堡」。
鳳池山
位於黔江白石、杉嶺兩鄉交界處,距縣城68公里。川鄂邊黔江庚戍起義誓師地遺址。主峰海拔1330米,僅一人工開鑿的小道可攀緣而上,途中有巨石阻隔,山上有天生池,池邊有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修建的觀音寺,溫朝鍾的起義指揮部設在這里。清宣統三年(1911年)1月,溫朝鍾在此誓師起義,攻佔黔江城,由於清軍追剿,半月即失敗。
紅軍樹
位於黔江水市鄉水市村南2公里處有1株200餘年的皂桷樹。水市曾為川黔要道,是個集鎮,賀龍兩次到此買馬,將馬拴在皂桷樹上。1934年5月,紅三軍進攻彭水,宿營水市,賀龍在皂桷樹下召開大會,部署戰斗,次日凌晨,賀龍騎龍向皂桷樹及鄉親們告別。1997年8月1日,在樹下豎「水車坪紅軍革命紀念地碑」。說來也怪,「文化大革命」中,皂桷樹枯萎將死;粉碎「四人幫」後,則逐漸長發嫩枝綠葉,換發青春。人們管叫它名「紅軍樹」。
萬濤故居
位於黔江馮家壩鎮桂花村,距縣城22公里。建築為四合大院,有磚土結構圍牆,中有一天井,有正房、廂房、前廳,總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有屋23間。正房東側第一間就是1904年1月20日為萬濤誕生地。萬濤同志於1923年7月到西南重鎮重慶求學,受肖楚女主筆的《新蜀報》的影響,後來成為中央鄂西巡視員、鄂西特委副書記、紅四軍第二路黨代表、湘鄂西特委副書記、紅三軍政委等職。故居門前有一株大桂花樹,它標志著萬濤思想飄香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