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四年級下冊口語交際三國歷史故事

四年級下冊口語交際三國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04 17:47:37

❶ 本人急需三國的歷史故事故事

三國演義是七分實,三分虛.

實際里邊很多故事是神話諸葛亮的,具體的說就太多了,我列舉最精彩的幾點吧.

舌戰群儒:此故事並為發生過.諸葛亮此時需要做的不是舌戰群儒,而是如何說服孫權和蜀聯盟.而且史書上也沒有這段,憑借諸葛亮的計謀不會設計這一段.舌戰群儒只是為了表明諸葛亮的口才好而由羅貫中虛擬出來的.

周瑜是主降派:此處智激周瑜,此事從未發生過,也根本不可能發生.
史書<三國志>記載,周瑜回吳並非吳國太建議由孫權招回的,而且歷史上也沒有吳國太這個人.
真實的事是諸葛亮與魯肅私下會談後,子敬向孫權建議招回孫權,因為子敬是主站派,所以如果周昱是主降派魯肅不可能向孫權建議招回周瑜的,正因為周瑜是主戰派魯肅才敢於在這時建議招回大都督,以說服孫權.
因為周瑜是主戰派,所以根本不會發生智激周瑜,而且憑借周瑜並不比諸葛亮差的智商上,周瑜不會感嘆出:既生瑜,何生亮的.

火燒聯營:\
此事確有,但此事不是諸葛亮的計謀,而是黃蓋的計謀,至於東南風只是湊巧,恰巧在哪天有東南風,所以史書才記載:天亡曹公.
更不會有三國演義上諸葛亮手心那幾句話:欲破曹公,須用火攻,萬事具備,只欠東風,此事是羅貫中捏造出來的.
<<三國志>>記載此事是黃蓋計謀,與"周瑜打黃蓋"成語是一起的.

草船借箭:
此事有,但也不是諸葛亮的謀劃,真正的人是孫權,發生時間不是在赤壁之戰,而是之後的若干年,發生的也是巧合,孫權偶遇曹操,無奈下才有草船借箭之說.

曹公八十萬大軍:
赤壁之戰曹操的軍隊眾多,但絕對沒有八十萬,張昭說過:曹公百萬之眾,實際曹操除了打劉表得到了20萬左右的水軍,其他的長途征戰並未有多少,而赤壁之戰僅僅是個遭遇戰,也就是不是事先定好的,根據史書記載,有學術研究稱:赤壁之戰曹操的軍隊實際上只有5000人,所以才會大敗.而劉表留下的數十萬軍隊在此戰役里並未派上用場.

曹操敗走華容道:
此事有,但是中間有一點沒有發生過,就是關羽守在華容道,此事壓根就子虛烏有,曹操敗走華容道時因路面泥濘,命老弱殘兵用草鋪路,路還未鋪好就騎兵通過,死了好多人,曹操在出華容道時說過一句話在三國志有記載,白話就是劉備始終是我的對手,可惜這次他失誤了,如果他在華容道派兵守侯,我今天是不能活著出去的.可見此事虛假度.還有曹操說此話時已兵敗,他是笑言,可見曹操是真英雄.

三國演義里是三分虛,七分實.而在赤壁之戰中是三分實,七分虛,好多故事是編造出來用來神話諸葛亮的,建議想知道歷史事實,看 三國志.還有在三國志中不僅是名人傳有意義,有一個必須看,就是《賈詡傳》.

三國時期戰爭
中國歷史上,魏、蜀(漢)、吳三國形成和鼎立時期(190~280),豪強勢力混戰兼並,三國爭奪天下,最終歸於晉的一系列戰爭。

紛爭的緣起中國自秦始皇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後,經兩漢一統局面維持了四百年。東漢後期,政治腐敗,橫征暴斂,加之災情嚴重,民不堪命,農民紛紛奮起反抗。漢靈帝中平元年(184),爆發張角等領導的大規模黃巾起義戰爭。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受到威脅,漢廷急忙令大將軍何進等守衛京城,鎮壓起義。當時,騎都尉曹操、佐軍司馬孫堅率軍參與屠殺。涿縣(今河北涿州)的破落皇裔劉備也趁機組織武裝,參加鎮壓。在鎮壓起義過程中,豪強地主原有的私家武裝部曲由隱蔽轉為公開,數量猛增;州郡官吏也紛紛擴充勢力,與王朝的關系日益鬆懈,地主大土地所有制發展導致的分裂形勢日趨嚴重。

王朝為加強對州郡的控制,改行政長官「州刺史」為統掌軍政大權的「州牧」,並派有名望的人去充任,結果適得其反,加劇了割據。中平六年漢靈帝死後,掌握朝政的大將軍何進為宦官所殺,並州牧董卓率軍入洛陽,擁立漢獻帝,先後逼走曹操和袁紹、袁術兄弟等,獨攬朝政。京城的混亂,董卓的專橫,促使割據勢力迅速擴大。州郡牧守各樹一幟,招兵買馬,劇增私兵部曲,紛紛討伐董卓。混戰迭起,形成四分五裂局面,東漢王朝隨之名存實亡,歷史進入三國形成時期。

三國形成時期戰爭這一時期中,曹操挫敗群雄,統一中國北方,孫策攻取江東、劉備攻取巴蜀為立國之地,形成三國鼎立格局。

初平元年(190),關東州郡聯軍討伐董卓,以袁紹為盟主,進屯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周圍。董卓遷獻帝都長安(今西安西北)後,分兵鎮守洛陽外圍之函谷、伊闕、廣成、大谷、芭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八關,以拒聯軍。十餘萬聯軍各懷異心,觀望不前。曹操孤軍西征,戰敗而還,遂獨立發展武裝。接著,附從後將軍袁術的長沙太守孫堅,率軍攻董卓,於次年將其逼出洛陽(見孫堅攻董卓之戰)。其後,孫堅死於袁術與劉表爭奪荊州的混戰中,董卓亦為中郎將呂布所殺,豪強混戰愈演愈烈。袁紹威逼冀州牧韓馥讓位後,又於初平三年的界橋之戰擊敗占據幽州的公孫瓚,扭轉了被動局面。進而於建安四年(199)發動易京之戰,將公孫瓚擊滅,擁有冀、青、並州及幽州大部,成為中國北方最強的勢力。

曹操於初平三年為兗州牧後,軟硬兼施,招降青州黃巾軍30餘萬,選其精銳編為「青州兵」,增強了力量,但表面仍順從袁紹,協助袁紹北擊公孫瓚,南迫袁術敗走江淮。因呂布乘虛奪占兗州大部,曹操平定兗州,收復失地,並汲取教訓,納荀盎「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國志·荀恩傳》)之策,鞏固兗、豫州根據地。繼而迫漢獻帝遷都許(今河南許昌),自任大將軍,「挾天子以令不臣」,又廣求人才,獎勵農業,在許縣及交通沿線地區屯田,足食強兵。此後三年,運用分化瓦解、各個擊破之策,相繼在安眾之戰中擊敗張綉,攻徐州擒殺呂布,困死袁術,成為北方惟一能與兵多地廣的袁紹抗衡的勢力。

同時,孫策亦籌謀攻取江東為立國之地。興平元年(194),從袁術處領得其父孫堅舊部曲千餘人,次年率眾五六千,與周瑜合軍,揮軍東渡,奪取牛渚、秣陵。後攻克會稽(今浙江紹興),進占東冶(今福州),公開與袁術斷絕關系,獨自發展。孫策據江東三郡,在北方混戰而無力遠顧的曹操暫取拉攏之策,表其為討逆將軍,封吳侯。

是時,袁紹欲南攻曹操,曹操亦圖謀向黃河以北發展。曹操爭取漁陽太守鮮於輔,命其督幽州六郡,以牽制袁紹後方;遣臧霸攻克青州齊、北海等地,以固東翼;分兵至官渡(今河南中牟境,處鴻溝上游,臨汴水)設防。接著,爭取荊州劉表中立,解除西南部之憂;率軍擊敗劉備,將其趕出徐州,避免了多面受敵。當袁紹於建安五年統軍10萬進屯黎陽(今浚縣境)時,曹操鑒於敵眾己寡,先以聲東擊西戰法挫袁軍銳氣,再回師官渡拒守,相機襲燒袁軍糧草,乘勢發起攻擊,大破袁軍,殲其7萬餘人,贏得官渡之戰的巨大勝利。此後,趁袁紹死後其子紛爭內戰,攻取袁氏基業之地鄴城。又遠征柳城(今遼寧朝陽南),殲滅逃入烏桓腹心之地的袁氏兄弟及與之勾結的烏桓勢力,基本完成統一北方的大業。

建安十三年,曹操作玄武池訓練水軍,並對可能動亂的關中地區採取措施後,出兵十多萬南征荊州(今湖北荊沙),欲一統南北。時孫權承襲其兄孫策之業已八年,鞏固了江東,又統軍攻克夏口(今武漢境),打開荊州東大門,正相機吞並荊、益州。而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也開始改變長期寄人籬下的狀況,請得諸葛亮為主要謀士,確定先佔荊、益,聯合孫權,進圖中原的大略,並在樊城大練水陸軍。劉表病亡,其子劉琮投降曹操後,劉備領軍南撤,被曹軍追擊於長坂(今當陽境),乃率軍兩萬余駐樊口(今鄂州境),與孫權聯軍,於赤壁之戰大敗曹操,自為荊州牧,乘勝奪取武陵、長沙等四郡,並向孫權「借」得南郡,作為壯大發展、進圖益州的基地。曹操敗還北方,孫吳也得以鞏固發展。由此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矗

建安十六年,劉備乘劉璋恐懼曹操進犯之時,以助守之名率兵數萬入益州,此後又召諸葛亮等率軍入巴蜀,先取郡縣,於十九年順利入主成都。自此與曹操、孫權形成三個獨立的、相對穩定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三國鼎立的局面完全告成。

三國鼎立時期戰爭三國的鼎立,也是三國間長期的、更復雜紛爭的開始。

三國鼎立時期的戰略要地主要有淮南、荊州、漢中。淮南、漢中分別為魏吳、魏蜀的邊境地,而荊州為三國接壤,且當時各佔一部,是爭奪最激烈的地區。曹操於荊州赤壁戰敗還北方後,成功地進行渭南之戰,全據關中,同時在譙(今安徽亳州)開辟水軍訓練基地。面對孫權、劉備兩個對手,採取東攻西守或西攻東守的方略,力避兩面作戰。先與孫權爭奪淮南之地,取得合肥之戰的勝利,遏制了孫權攻勢。後與劉備爭漢中不利,乃集中兵力,與孫、劉爭荊州。

魏、蜀、吳三國爭奪荊州,引發了樊城、江陵、夷陵三次大戰。劉備進取巴蜀,激起孫權不滿。劉備奪取漢中,鎮守荊州的蜀漢名將關羽也率軍自江陵(今屬湖北荊沙)北上,圍攻襄陽、樊城(今襄樊)曹軍,更使曹魏震動。曹操採納司馬懿等人的計謀,進一步離間孫權、劉備,促成孫權遣軍襲取江陵,擊殺關羽,而曹魏坐收漁人之利。劉備企圖為關羽報仇,奪回荊州,不顧群臣反對,自統大軍攻吳。孫權求和不成,進一步與魏修好,命陸遜為大都督,率軍5萬拒蜀軍,採取後退避銳、集中兵力、相機決戰的方略,於章武二年(222)火燒連營,大敗劉備,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蜀漢因此國力大損,孫吳亦有北顧之憂,戰後雙方重修舊好以抗強魏,致三國又有較長時期的鼎立。

曹魏促使吳、蜀相互削弱,自身贏得休養生息的時機,國勢日益強盛。其間曹操病亡,曹丕稱帝,以魏代漢,籌謀南進。孫吳及時調整部署,轉而對付曹魏。憑借長江天險和相對強大的水軍,先是擊退魏軍三路進攻,繼又兩次迫退進至廣陵(今江蘇揚州境)的魏軍,使曹丕至死未能越長江一步。

夷陵之戰後不久,劉備病亡,南中(約今雲南、貴州及四川西南部)地區的漢、夷豪強勢力反蜀。輔政的蜀漢丞相諸葛亮於建興三年(225)統兵分三路向南中進軍,以攻心為上,輔以攻戰,平定南中,加強了夷、漢間交往,促進了南中發展。蜀漢後方得以鞏固後,諸葛亮對內繼續發展經濟,精心治軍,不斷增強國力,對外加強聯吳,為北向攻魏創造條件。建興五年諸葛亮統10萬大軍北屯漢中,拉開攻魏之戰的序幕。不用部將出子午道(今陝西安康過秦嶺至西安)直攻長安(今西安西北)的建議,而實行先攻隴右、再取秦川(關中一帶)的謹慎方略。因次年馬謖失街亭(今甘肅天水東南,一說今張家川北),蜀軍還漢中。後統軍數萬北圍陳倉(今陝西寶雞東),不能速決,糧盡而退。繼又數次與魏大將軍司馬懿等交戰,但直至十二年病亡,諸葛亮攻魏之戰未獲重大戰果。

孫吳雖大破魏大司馬曹休於石亭(今安徽潛江境),遏制了曹魏攻勢,卻無力北進,乃一面抗魏,一面鞏固南方和向海上發展。黃龍二年(230),遣將衛溫等渡海至夷洲(今台灣),獲數千人而還。後又兩次遣將航海至遼東,聯絡公孫淵,以牽制曹魏東北。魏明帝曹佰發兵攻討公孫淵失利後,於景初二年(238)改令太尉司馬懿征遼東,平定遼東、玄菟、樂浪、帶方等四郡。

司馬懿成功地阻遏諸葛亮進攻和征戰遼東,威望益高,權勢日重。及明帝病亡,司馬懿與大將軍曹爽輔八歲太子曹芳登基。曹爽懼司馬懿得勢,急於建功樹威,貿然率軍攻蜀,兵敗興勢(今陝西洋縣北)。司馬懿以年老多病辭職,韜光養晦,暗養心腹死士,又和太尉蔣濟配合,於正始十年(249)發動兵諫,處死曹爽,獨攬軍政大權。又出兵淮南,平息王凌的反叛。其後,司馬懿子司馬師、司馬昭先後平定稱丘儉、諸葛誕之亂,徹底鏟除史稱「淮南三叛」的曹氏勢力。曹魏政權已是名存實亡,司馬氏至此完成代魏准備。

三國後期,吳、蜀漸趨衰弱,聯盟已不能抗衡魏國。孫權病亡後,吳雖有過抗擊魏軍獲勝的東興之戰,但已是強弩之末。蜀漢姜維多次征戰隴西,但敗多勝少,推進中原的夢想早已破滅;兵力嚴重不足,漢中外圍要點也被迫放棄,退守漢、樂二城。而魏國司馬氏發展經濟,穩定政局,軍事實力不斷增強,統一天下的條件逐漸成熟。針對蜀漢弱孝邊境無備的狀況,定下先滅蜀再順江吞吳的戰略決策,景元四年(263),獨攬朝政的大將軍司馬昭遣軍分三路攻蜀,當主力受阻於劍閣(今四川劍閣東北)後,名將鄧艾過陰平小道出奇兵,魏滅蜀漢之戰告捷。

魏咸熙二年(265),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稱帝,公開以晉代魏,加緊滅吳准備。蜀漢已滅,吳國唇亡齒寒,加之政治腐敗,致使人心背離,發生吳西陵督步闡據城叛吳降晉。吳國名將陸抗隨機應變,於鳳凰元年(272)迫退晉軍,取得平步闡之戰的勝利,遲滯了晉滅吳戰略意圖的實施。晉經過長達八年的准備,於咸寧五年(279)十一月至次年三月,發兵20餘萬,自巴蜀、襄陽、壽春、下邳等六路進軍,以空前規模的水陸軍協同作戰,直取建業(今南京),一舉滅吳。

歷史地位及作用三國時期戰爭,促進了由分裂局面到三家局部統一,進而實現全國統一的歷史進程,推動了政治、經濟、文化、民族關系諸方面的較大發展。戰爭的形態有了新的發展,出現水、步、騎兵配合的大規模作戰。各國注重發展適應本國地理特徵的兵種,曹魏的騎兵,孫吳的水軍,蜀漢的步兵,戰鬥力均較強。隨著戰爭對象的多極化,及敵我雙方所處戰略態勢的復雜,軍隊部署、謀略運用都有不少範例,其中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謀略尤為出色。諸葛亮審時度勢制定的《隆中對》,雖後來形勢變化而未能完全實現,仍不失為一個劃時代的較完整的戰略計劃。軍事外交頻繁,聯盟戰略靈活,三家進行的赤壁大戰和爭奪荊州,堪稱範例。對邊遠民族地區的作戰中,「攻心為上」也有更出色的運用。作戰方法上,諸葛亮推演陣法所作「八陣圖」,以及廣泛使用的火攻、奇襲、伏擊、地道等,均為後世傳揚。

隨著戰爭發展,統帥指揮機構已趨健全,鼎立三方都善於選將用人,依靠他們策劃和進行戰爭;同時促進了一些軍事制度的改革和建立,中外軍體制的形成,世兵制的實行,參謀制度的完善,影響深遠。後勤保障越來越注意後方供給基地的建設,均實行空前規模的屯田。軍隊裝備有明顯改進,蜀漢創制一發十矢的連弩,適宜山區運輸的「木牛」、「流馬」,改進的鋼刀,曹魏所制發石車、指南車,大量使用的馬鎧,孫吳大量製造的各種性能良好的船隻,均很著名。

三國時期的軍事理論研究,隨著豐富的戰爭實踐不斷深入。曹操的《孫子注》開創整理研究《孫子兵法》先河。諸葛亮的軍事論述很受後人推重。

❷ 關於三國的歷史故事

單刀赴會:
原指關羽只帶一口刀和少數隨從赴荊州宴會。後泛指一個人冒險回赴約。有贊答揚赴會者的智略和膽識之意。
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極為惱恨,便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劉備得知後,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將軍關羽爭奪三郡。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雙方經過會談,緩和了緊張局勢。隨後,孫權與劉備商定平分荊州,「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孫劉聯盟因此能繼續維持。
這次「單刀會」,關羽成了英雄,魯肅反成了鼠目寸光、骨軟膽怯的侏儒。那是藝術家的創造,並非歷史。魯肅一手促成了孫劉聯盟,並為之「守之終身而不易」(王夫之語)。所以,劉備、孫權都逐漸強大,建立了與曹魏抗衡的蜀、吳二國,中國歷史上才出現了三國時期。

❸ 口語交際漫話三國英雄、人物故事+人物特點+點評【共三段】、只寫一個人物【在三國中是主要的】600字左右

劉備,在中華文化圈是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同時也是一位被人誤解很大的人物。
誤解主要是來自《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作為古典名著,留下了中華文化圈關於三國傳奇的集體記憶,六百年來無人能夠超越。但《三國演義》畢竟是一部小說,許多地方與史實有很大的出入。尤其是羅貫中為刻畫諸葛亮的「智」,把劉備描繪成了一個似乎只會哭的領導。
歷史人物也是人,根據生活經驗,我們知道一個只會哭鼻子的人,肯定是做不了什麼大事的,更不可能讓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大批優秀人才矢志不移地追隨終身。所以,劉備必然不是,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三國演義》中的形象。
由有槍就是草頭王、你方唱罷我登場揭開歷史大幕的三國時代是一個亂世,可亂世出英雄,尤其是文武雙全的、智勇兼備的大英雄。
在群星璀璨的三國英雄譜上,「漢帝玄孫一脈傳」的「皇叔」劉備,算得上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明星大腕。其知名度絕不亞於頭號對手曹操和對手兼盟友的孫權,而其美譽度卻遠遜於他的鐵哥們關羽,更大大落後於他的二把手暨實際的接班人諸葛孔明。
試看在歷史小說家羅貫中的筆下及《長坂坡》、《龍鳳呈祥》等三國戲曲中,劉備被塑造成一個前半生惶惶然如喪家之犬,一輩子畏畏縮縮令人忍俊不禁的膽小鬼、可憐蟲形象;其看家本領似乎只有一「跑」(大事不好,拔腿就跑),二「哭」(遭遇險情,掩面大哭),三「拋棄」(危急關頭,拋妻棄子)……
人們首先不應忘記:劉備乃蜀漢的開國皇帝。從擺地攤到穿龍袍,二者之間的距離,豈止是十萬八千里,沒有超人的文韜武略,那就做白日夢也別想登基稱帝。
人們也不應忘記:把龍袍當內衣穿的梟雄曹操,曾在青梅煮酒時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魏武桀驁不馴,目中無人,如果說這句話並非其由衷之言,那在赤壁之戰後他對眾將領所說「劉備,吾儔也」 ,則應當不是違心之語!
吹去滿天陰霾,又見晴空萬里。被央視百家講壇名嘴譽為「有英雄之氣、英雄之魂、英雄之義、英雄之志」的劉備,一定不是也不可能是三國小說戲曲中所塑造的那個可憐巴巴的狗熊相。

❹ 口語交際 介紹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

口語交際 望梅止渴

❺ 講歷史人物故事口語交際四年級

1、思考定主題。

通過讀書、看電影、看電視、看戲劇,聽故事和評書,還有更多的人物形象留在了自己的腦海里。如: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負荊請罪(廉頗),紙上談兵(趙括),卧薪嘗膽(勾踐)等等。

2、交際表觀點

講之前,好好讀一讀這個故事。可以把重要信息寫在小卡片上,幫助記憶。講的時候語速不能太快,聲音要洪亮。對聽眾可能有疑惑的地方,可以進一步說明。注意語氣,可以用變化表情、添加動作的方式吸引聽眾;想不起來的時候可以看看小卡片。講完之後,問問同學是否喜歡你的故事,有沒有聽明白,對你還有什麼建議。

3、評議誰最棒

(1)全班評議,看講的同學內容是否符合要求、語言是否流暢、重點是否突出。

(2)從說得有趣,故事過程精彩,收獲豐富、感受深刻、說得好的學生中評選出「最自然大方獎」「最佳口才獎」,並宣布評選結果。

(5)四年級下冊口語交際三國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例一:毛遂自薦的故事

戰國時,秦國軍隊包圍了趙都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去說服楚王與趙國結盟出兵,解救趙國。平原君打算從手下幾千名門客中挑選二十人做隨從,但挑來挑去只有十九人符合要求。正在著急時,有個名叫毛遂的門客自我推薦說:「讓我去吧!」

平原君笑笑說:「有本事的人,隨便到哪裡,都好像錐子放在布袋中,一定會露出尖鋒來。可你來了三年,沒人說起你的大名,可見沒有什麼才能啊。」毛遂說:「我如果早被放在布袋裡,早就會脫穎而出,何止露出一點尖鋒呢!」平原君見他說的話有理,便帶毛遂等二十人來到了楚國。

平原君請楚王結盟出兵,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十九個門客十分著急,但卻沒了主意。

毛遂按劍上前說:「結盟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無非利害二字而已,這樣明白為何現在還不決定!」楚王大怒,斥道:「我與你主人說話,你來干什麼?還不與我退下!」

哪知毛遂不但沒有退下,反而又上前幾步說:「現在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上,你的十萬兵馬都沒有用了!」楚王自知理虧,又怕毛遂真的動武,一時無言對答。毛遂繼續進逼說:「其實,楚國有五千里遼闊的土地,幾百萬雄師,這么強大的國家,為什麼要害怕秦國呢?

大王不同意楚趙結盟,難道要等秦國逐個擊破,坐以待斃嗎?」楚王聽了連連點頭,答應與趙國結盟,出兵解趙國之圍。

評析:這個故事通過毛遂向平原君自薦和毛遂挺身而出勸說楚王結盟這兩件事突出了毛遂的自信和勇敢。本文運用語言、動作等描寫突出了人物形象,生動、具體。

閱讀全文

與四年級下冊口語交際三國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