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項王故里 講解導游詞,急用
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西楚霸王的出生地,項王故里。項羽字籍名羽。生於公元前 232 年,二十四歲時,項羽跟隨他的叔父項梁在蘇州吳縣率子弟八千人揭竿而起,渡江北上,僅用三年時間便將秦王朝推翻,而後在楚漢相爭中失敗,但其「力撥山兮氣蓋世」的氣魄和寧死不屈的精神至今為世人所稱頌。
為了紀念這位歷史英雄,早在康熙年間,知縣胡三俊在此立碑一方,定名為項王故里,民國初期建為項里公園,文革時期被破壞殆盡。一九八三年起原宿遷縣委縣政府對項王故里的修復工程開始重新規劃,為了保證讓這里的建築風格與項羽生長的年代相符合,特聘請古建築專家潘谷西教授設計。項王故里總設計為三進院落,目前,已經初具規模。
這是九六年建成的二組子母闕,古代建築是有嚴格的等級界線的。闕的本義是宮闕,引申指宮殿,古代只有皇宮前才能建闕。項羽雖未稱帝,但自秦王朝覆滅後至西漢建立的五年間,中國的政權主要控制在項羽的手上,建都彭城後劉邦也是由他分封的,應該稱得上是一代帝王。司馬遷在《項羽本紀》中寫道:三年,遂將五諸候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按《史記》的寫作體例,項羽也被列為「本紀」即帝王的位置。所以這里建闕不僅與項羽的地位相符,也是符合古建築要求的。在這兩組石闕的施工中,據開山採石的工人說,他們為取不到大塊石料正在發愁時,正巧夜間出現一次山崩,這雖是自然現象,或者說是一種巧合,但他們認為是項羽在九泉之下顯了靈。
這是入第二道進院的過道屋,名叫「山門」。山門多用於佛寺大門,因為漢代離我們已有兩千多年了,我們所見到的漢代建築均為仿製。這里古建築均仿揚州平山堂所建,但仍保持漢代的建築特點,山門上的橫匾項王故居,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傑題寫的。其書法風格為皇族的館閣體。只有皇家宮殿才能使用館閣體,而項羽在人們心目中一直是一代帝王,所以使用館閣體與他的地位是相符的。
這是百米長廊,長廊的碑刻分為兩大部分,東面是《史記 · 項羽本紀》的全文,大約有九千多字,分別鐫刻在 32 塊石碑上,《項羽本紀》是漢代司馬遷所著。本紀是司馬遷創作《史記》的體例之一,專記帝王當國的事,項羽雖然未成帝業,但在秦亡漢興之間,他曾一時發號施令,權威同帝王一樣,所以也把他引入本紀。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對項羽的贊嘆。西面是歷代誦揚項羽的詩文。請隨我來,這一首就是燴炙人口的頌揚項羽的詩「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由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所作。
這是中院,中院植有四塊草坪和四棵樹,北面兩棵是槐樹,南面兩棵是橡樹,它的喻意是表達了人們懷念項羽。「懷項」嗎,取兩個字的諧音。
這是霸王鼎,高 2.6 米,直徑 1.9 米,約 8 噸重。號稱亞洲第二大鼎,第一大鼎立於無錫三國城內。口沿及鼎足上的紋飾均為饕餮紋,採用饕餮紋的意義主要是保持漢鼎的風格。我國古代的鼎不僅在多種的典禮中使用外,還作為國家的權力的象徵,有著至高無尚的、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威。這里立此大鼎無疑是與項羽的地位和身份是相符的。鼎的正面為霸王鼎三個字,後面銘文 16 行,共 64 個字,請看銘文:
下相重瞳 舉幟吳中 滅秦社稷 赫赫戰功滎陽睢水屢挫沛公吞秦銜漢 霸業恢洪
八載勛業蒙紿力窮 烏江罷渡 氣悒江東 拔山蓋世 人傑鬼雄 銘勒斯鼎 永志雄風
銘文高度概括了項羽一生。表達了後人對這位歷史人物的頌揚。英風閣是項王故里的主體建築,題字由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佛教協會主席,尤擅行楷。今人稱書仙,畫仙,詩仙的趙朴初。「英風閣」三個字莊重有力,不同凡響。據說「英風閣」是項羽小時候練功習武的地方。這是項羽的石雕像,項羽身披戰袍,腰佩寶劍,怒視前方,體現了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氣蓋。這尊石雕像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比較充分地反映了項羽的內在氣質,請看他的神情,既有勇猛剛烈,勢不可擋,不怕犧牲的一面,又有仁慈大度,氣概豪邁、耿直坦率,不搞陰謀的一面。集中概括,形像地將司馬遷對項羽的描寫表現得淋漓盡致。
❷ 北京故宮導游詞
一、各位來賓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北京的故宮,我是你們的導游瑩瑩,今天就由我帶領大家一起游北京故宮。
我先介紹一下故宮的概況。
故宮建於北京的中央,以南北為中軸線,座北朝南,充分體現了皇權至上的封建統治思想。故宮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真是城城包圍!
歷史上,故宮因火災或者其它原因,曾多次的重建,但基本格局沒有改變,主要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武英兩殿為兩翼,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賀、接見群臣和舉行大型典禮的地方。內廷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及兩側分列的東西六宮,是封建皇帝進行日常活動和後妃皇子居住遊玩及奉神的地方。
廣場南面的保和殿是外朝三在殿的最後一座,規格等級僅次於太和殿,面闊9間,進深5間,重檐歇山頂,翼角置走獸9個,內外檐均施金龍和璽彩畫,菱花梧扇,生落在高大的漢白玉三台之上。
我的講解到此為止了,祝大家遊玩愉快!
二、親愛的遊客朋友:
今天,由我帶領大家來游覽故宮。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故宮始建於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現在說的1406年至1420年。北京故宮為世界五大宮殿之首,其它四殿分別是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和美國白宮。 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故宮夠大吧!
相傳故宮有9999。5間房,有人做過形象比喻:如果有人從剛出生就開始住,要住到27歲才可以住完。實際據1973專家現場測量故宮的房間有8704間。
故宮有四個門,正門名為午門。午門有五個洞。其平面為凹形,宏偉壯麗。午門後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故宮的四個城角都有精巧玲瓏的角樓,角樓高27。5米,十字屋脊,三重檐迭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錯,是結構奇麗的建築。
後門「神武門」,明朝時為「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間因避諱改稱「神武門」。
神武門也是一座城門樓形式,用的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式屋頂,但它的大殿只有五開間加圍廊,沒有左右向前伸展的兩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門低一個等級。神武門是宮內日常出入的門禁。現神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
東華門與西華門遙相對應,門外設有下馬碑石,門內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橋1座,橋北為三座門。東華門與西華門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紅色城台,白玉須彌座,當中辟3座券門,券洞外方內圓。城台上建有城樓,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城樓面闊5間,進深3間,四周出廊。
前三殿是全宮最大的建築群,佔地面積有達8。5萬平方米,是宮城的12%,後三供則為前三殿的25%,期於宮殿依次遞減,主要突出前三殿、後三宮的主要地位。1961年定位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好了,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了,遊玩時注意安全,注意保持景點衛生,祝大家玩得愉快。
❸ 新鄭皇帝故里沿途講解導游詞
新鄭黃帝故里景區導游詞
好了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的是中華姓氏廣場。該廣場是07年(丁亥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前)建的,它長寬各130米,是一個正方形廣場。廣場四周種植著被稱為「活化石」的水杉,這960棵水杉,象徵著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日夜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子民。
萬姓同根,根在人祖。中華民族的歷史如同一棵開枝散葉的大樹,雖紛繁冗雜,但脈絡清晰。每個姓氏都是這棵生命之樹的春華秋實。每個炎黃子孫都不該忘記這棵生命之樹,都應該記住自己是這棵大樹上的哪根枝條,哪片樹葉。這就是修建中華姓氏廣場的根由。
矗立在我們面前便是中華姓氏鼎壇,這個氣勢恢弘、碩大無比的鼎叫黃帝寶鼎。鼎壇高3.9米,寶鼎通高6.99米,重24噸,直徑4.7米,全部由青銅鑄造而成,比進入世界吉尼斯紀錄的廣東肇慶青銅鼎還高出0.39米,重8噸,為「天下第一鼎」。
我們穿過馬路這座便是仿漢闕,是最古老的門。用石雕刻而成的闕,是用來記官爵、功績和裝飾。闕的主要功能是掛旌(勁)旗、貼告示用的。
(故里祠門口)
好了,遊客們,我們穿過牌坊過了軒轅橋,站在姬(幾)水河,請看前面便是故里祠,
在我國大多廟宇和祠殿前一般都安放獅子,寓庄嚴、威武、平安吉祥之意。但這里卻把熊作為鎮祠之獸。熊,是一種很威武、強悍的動物,黃帝父親少典氏領導的部落為了表示對它的崇拜,就把有熊作為自己部落的圖騰。後人為紀念黃帝的根基有熊氏部落,特在黃帝故里祠前塑了這對石熊。
(故里祠前廳)黃帝故里祠是我們這個景區最古老的建築,也是整個景區的核心部分,裡面供奉著我們炎黃子孫的偉大始祖軒轅黃帝和他的兩個夫人嫘祖和嫫母。好了請進去參觀一下吧,我們看到的大殿和東西配殿始建於漢代,軒轅黃帝作為中華人文初祖、中華開國的第一大帝,世代為人們所敬仰,歷代賢人和平民百姓都來此尋根問祖,燒香還願。至今在西配殿山牆上還留有為修復大殿留下的功德碑。
(大殿)請看大殿里敬奉的就是軒轅黃帝的金身塑像。上面的匾額,是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程思遠的題詞「人文初祖」。殿內四周的壁畫,生動地展現了黃帝一生的豐功偉績。
這一幅是「黃帝誕生」。五千多年前,在嵩山東麓新鄭一帶,居住著一個以熊為圖騰的有熊氏部落,其首領為少典。
這一幅是「創造舟車」。黃帝修德治兵,創造舟車。請看這個是民用車,中間的是指南車。這里是打造的各種兵器和民間用具。這個是馴獸的場面,中國最早的家禽飼養就是從黃帝開始的。最上面是我國最早的船隻。當時人們用石頭把大圓木中間鑿空放在水裡,用來載人載物。
這一幅是「黃炎結盟」。當時居住在陳丘(今河南淮陽)一帶的神農氏炎帝部落勢力強大,各部族都聽從他的號令。到了黃帝時代,炎帝領導的神農氏部落逐漸衰落,而黃帝修德治兵,創造舟車,以道義促使部落之間相安友好,以武力征伐強暴,制止侵略。許多部落慕其威望,前來通好,仰仗歸從。當時炎帝侵凌周圍部落,黃帝率有熊部落的軍隊在阪泉(今河南扶溝縣,一說河北涿鹿)與炎帝經過三次激烈的交戰,打敗炎帝,使之歸順於已。從此後,炎黃部落和睦相處,結為聯盟,奠定了中華民族的基礎。
這一幅就是大家熟悉的「征戰蚩尤」。當炎黃結盟之時,東方的九黎族部落興起,其部落首領蚩尤更是凶暴殘忍。其他部落聞聽蚩尤到來,都嚇的驚魂落魄,潰散四逃。黃帝九次與蚩尤交戰而不能勝,就聯合以熊、羆、貔、貅、豹、虎為圖騰的六個部落,會合炎帝部落在涿鹿郊野與蚩尤展開決戰。
這一幅是「建都有熊」。黃帝戰勝蚩尤之後,又揮師北上,驅趕走向南方擴張的葷粥族,天下有不順者,進行征伐,然後班師回有熊新鄭,詔告天下,並在西泰山(今新鄭龍湖鎮)大會諸侯,定鼎建都(河南新鄭),舉行開國大典,各部族首領共尊黃帝為天子。
這一幅是「高擎(請)龍旗」。黃帝統一萬國部落以前,以熊為圖騰,統一天下以後,採用有代表性的部族圖騰特徵,薈萃成新的圖騰——龍,作為有熊帝國的族徽和旗幟。龍是各部族大融合、大團結的產物,因此五千年來,炎黃子孫把龍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
這一幅是「肇(照)造文明」。黃帝和他的臣下有許多發明創造。如發明創造房屋、衣裳、車船、陣法、兵器、音樂、文字、算術、歷法、圖畫、醫葯、祭祀、婚喪、鑄銅等等。世界古代文明四大標准中的文字、城堡、銅器、祭祀等,黃帝時代都已發明創造,使中國與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比肩成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
黃帝在位百年,死於荊山(今河南靈寶),葬於橋山。據史書記載,黃帝族後裔在各地先後建立了70多個國家,繁衍了600多個姓氏,炎帝族在各地先後建立了20多個國家,繁衍了247個姓氏。黃炎二支發展到853個姓氏,在與其他民族融合中總計發展到8000多個姓氏。因而,後世子孫共尊黃帝和炎帝為祖先,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軒轅丘)這個高大的土丘,就是象徵性的軒轅黃帝的誕生地——軒轅丘,丘下有當今世界獨一無二的建築——軒轅黃帝紀念館,總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其造型為仰韶時期即黃帝時期的大房子造型,房子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呈巨大「人」字形,好像是從地底長出來一樣,寓意為黃帝出生之地。
(黃帝紀念館)紀念館內為客家文化展、領導名人書法展、炎黃子孫拜祖展等內容。地宮內有8幅畫像石,是仿岩造型的浮雕圖,分別反映了黃帝出生、訪賢問道、戰蚩尤、升龍旗、鑄寶鼎、分封諸侯、選賢妃、肇造文明等內容。
黃帝故里景區的參觀活動至此結束。最後,願始祖黃帝永遠保佑各位來賓事業發達、合家歡樂、萬事如意!好了現在給大家30分鍾自由活動及拍照留念,之後哪,我們去品嘗一下新鄭的特產——大棗。
❹ 北京故宮導游解說詞
各位來賓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北京的故宮,我是你們的導游瑩版瑩,今天就由我帶領權大家一起游北京故宮。
我先介紹一下故宮的概況。故宮建於北京的中央,以南北為中軸線,座北朝南,充分體現了皇權至上的封建統治思想。故宮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真是城城包圍。
歷史上,故宮因火災或者其它原因,曾多次的重建,但基本格局沒有改變,主要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武英兩殿為兩翼,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賀、接見群臣和舉行大型典禮的地方。內廷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及兩側分列的東西六宮,是封建皇帝進行日常活動和後妃皇子居住遊玩及奉神的地方。
廣場南面的保和殿是外朝三在殿的最後一座,規格等級僅次於太和殿,面闊9間,進深5間,重檐歇山頂,翼角置走獸9個,內外檐均施金龍和璽彩畫,菱花梧扇,生落在高大的漢白玉三台之上。
我的講解到此為止了,祝大家遊玩愉快!
❺ 介紹古官的導游詞
第1篇:布達拉宮導游詞
女士們、先生們:
歡迎你們來中國拉薩觀光旅遊,在這個旅程中,你們將能愉快地領略到西藏獨特的風光和文化。今天將陪同大家參觀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
布達拉概念
「布達拉」是藏語譯音,即「普陀羅」。相傳,藏傳佛教徒認為紅山可與觀世音的聖普陀羅山媲美,就把它比作第二個殊勝的普陀羅,布達拉宮由此得名。
布達拉宮是一座融宮堡和寺院於體的古建築群,它由紅山南麓奠基,緣山而上,依勢而起,從地平直達山頂。主樓高13層,高113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遠望宮宇疊砌,巍峨聳峙,近看氣勢磅礴,壯麗漁業,登觀俯瞰全市,傲視群山。
布達拉宮相傳始建於7世紀的松贊干布時期,當時叫「頗章瑪爾布赤子」,修建殿室999間,連同原有建築紅樓共1000間。宮堡之間復道行空,甚為壯觀。東宮門外,有寬18丈,長300丈的跑馬場,砌磚為基,鋪木而就,馬行其上蹄聲囂囂,雖僅一馬或數馬飛馳,卻有萬馬奔騰之勢。後被雷電及戰亂毀壞,成為一般寺廟,一直未得到認真的恢復。
1645(藏歷木雞年)五世達賴在青海蒙古酋長因始法武力扶持下取得了政權,為鞏固政孝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宣布重建布達拉宮,並由第悉•索朗熱登主事。重建時,拆毀了吐蕃王朝時期的古遺址,保存了松贊干布時期的修法洞和本尊觀音佛堂,並以此為中心向東向西光建白宮,從此,布達拉宮就作為歷代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和從事政治活動的場所,是舊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權力中心,直到1959年。五世達賴以後的攝政修建了紅宮和靈塔,以後布達拉宮又多次增修與改建,始具今日規模。如果說7世紀的「布達拉宮」,作為宮堡建築,政治的象徵,主要顯示了人間奴隸主至高無上的權力和所向披靡的武功,那麼,五世達賴重建的布達拉宮就由人間變成佛域,整個建築就是一座神權的偶像崇拜。
布達拉宮城包括四大部分:紅山之一的紅宮、白宮、山後的龍王潭和山腳下的「雪」。紅宮為歷世達賴靈塔殿和各類佛堂,位於整個建築的中心和頂點,顯然是須彌佛土的境界,宇宙中心。白宮合抱紅宮,有歷世達賴的宮殿、大經堂、噶廈政府機構和僧官學校等。達賴的寢宮位於白宮最高處,又稱日光殿。龍王潭為布達拉宮後園,方圓公里,中為湖,湖中有小島,島上建有龍王宮和大象房等。「雪」在布達拉宮腳下,安置有噶廈政府的監獄,印經所、作坊、馬廄,周圍是宮牆和碉堡。在藏傳佛教中宣傳的有「三界」之說。三界即:「欲界」、「色界」和「無色界」。我們可以看到布宮的整體布局,把紅宮、白宮和「雪」由上而下分作三個層次段縱向排列,充分體現了藏傳佛教的「三界」之說。布宮又通過建築藝術體積的無限誇張和極度渲染,布局的強烈對比和互相陪襯,盡情表現了佛法神威,告誡人們,惟有超脫塵世,皈依佛門,才是通向天國的境地。
在下面的參觀過程中,我將分不同景點向大家作詳細講解。
曲結竹普與帕巴拉康
我們現在去參觀曲結竹秋和帕巴拉康。曲竹普和帕巴拉康是布達拉宮建築群中吐蕃時期保留下來的僅的建築。
曲結竹普建於7世紀,是布達拉宮最古老的建築之一,里邊保存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公主及其大臣的塑像,是吐蕃時期的雕塑品。這些塑像表情生動,衣褶流暢,手法與風格與晚期松贊干布及妃臣像迥異,極有可能是吐蕃時期留下的藝術珍品。這個室凈高3.7米,原有的兩柱現保存完好,柱上正面的獸面雕刻有明顯的吐蕃時代的風格,為加固梁椽屋頂,後世先後添加了粗細不等的9根柱子,從而使這間不足27平方米的建築內竟密布11根柱子,但整個建築卻留下較多的原貌。(由此再上一層樓)這便是帕巴拉康。帕巴拉康也是早期建築,已經維修已失原貌。主供像是帕巴•洛桑夏燃佛,相傳為松贊布的本尊佛像,亦是布達拉宮的主要供佛。殿內四面的佛櫥內供的是五世、八世、九世達賴、宗喀巴的造像以及蓮花生、宗喀巴、幼年十二世達賴的腳石印。佛殿前掛的是「福田妙果」的匾額,乃清朝同治皇帝親筆題書所賜。薩松朗傑和其美甘丹我們現在已上到布達拉宮最高的殿堂,這里被稱為薩松朗傑(意為勝界),宮殿內供的是乾隆皇帝的畫像,畫像前供有皇帝「萬歲」的牌位,牌位用漢、藏、滿、蒙4種文字書寫。自七世達賴桑嘉措起,各世達賴每年藏歷正月初三凌晨到這里向皇帝牌位進行朝拜,以表明對皇帝的臣屬關系。(由薩松朗傑向西便到其甘丹)這個殿堂叫其美甘丹,此殿建於1690年,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經堂。六世達賴是西藏歷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出生在門隅拉沃宇松,從小資質聰穎,曾拜五世班禪為師,落發受戒,取法名羅桑仁青結嘉措的直接培養下,學習天文歷法、醫學、文學等,對詩的造詣很深。25歲時,成為上層統治階級爭權犧牲品的倉央嘉措,開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先後流浪到青海、甘肅、蒙古、四川、印度、尼泊爾等地,曾當過乞丐,送過屍體,生活極為艱苦。由於接觸過廣大的勞動人民,有豐富的生活實踐,他從而寫出著名的《倉央嘉措情歌》,情歌優美動人,廣為流傳,已被譯成英、法、俄、日、印地等文字。
再見,布達拉
觀過薩松朗傑其美甘丹,我們現在對布達拉宮的主體建築的功能、歷史背景及其地位、文化價值都有了大致的了解,相信會給大家留的印象是深刻的。事實上,以布達拉宮價值論,幾乎是用金子堆起的宮殿,它的整體布局顯示了佛法的神威,鼓勵人們迴避現實矛盾,一心追求超脫塵世,飛向佛國的境界,那麼它的空間組合向人們宣傳禁慾主義,它的裝飾設置更向人們展示了佛教中的極樂世界。它綜合了一切藝術手段,都是為了形容彼岸世界的富麗堂皇,佛境福澤的極樂勝事,用人間的財富誘惑人們向天國祈求幸福。
布達拉宮的建築藝術,主要顯示了藏族傳統的建築形式和石木結構等風格,同時也吸收了漢族方面的梁架、斗拱、金頂、藻井等特色。它不僅是藏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藏漢人民團結協作的佐證。
為了更好的保護布達拉宮這一民族文化遺產,1961年國務院把它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撥款維修,特別是1989年,國家對布達拉宮進行歷史性的維修,歷時5年,先後投資5300萬元,派出10多個省、區的150多位專家技術人員直接參加維修工程,維修部位100餘處,維修規模是布達拉宮重建後(300年來)最大的一次。工程本著整舊如舊的原則,對這一民族遺產進行及時有效搶救,使古老的布達拉宮更具魅力。
第2篇:布達拉宮導游詞
各位親愛的朋友,我們現在就到達了著名的布達拉宮腳下。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是西藏的標志性建築,同時也是寶貴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布達拉宮作為昔日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官」和西藏地方政教合一政權的中心,是西藏地區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宮堡式建築群,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大型古代宮殿。
布達拉宮坐落在拉薩市中心的瑪布日山上,因該山岩體及土壤略呈紅色,所以漢語稱為紅山。它佔地面積3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高119米,共13層,大小房問2000多間,紅宮與白宮是它的重要組成部分。
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忉松贊干布時期。想必大家對松贊干布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在這小陸還是簡單地介紹一下他吧。6世紀初,吐善的第三十二代贊普松贊干布繼承了王位。這位贊普生下來就有很多殊異的地方:他的頭上生就一個阿彌陀佛,因此有人稱他「雙頭王」。雙頭王生下就會說話,不過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應該是他與文成公主的千古愛情了。
各位親愛的朋友,現在我們開始參觀布達拉宮。眼下我們跨過平措堆朗大門的門檻,就可見到門廊兩邊繪制的「護法四天王(四大天王)」巨幅壁畫,他們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長天王,身青色,執寶劍;西方廣目天王,身紅色,執絹索;北方多聞天王,身綠色、執寶幢。這里原來有一根用整棵樹干做的門閂,曾令許多人驚訝不已,可惜現在巳不見蹤影。這是從布達拉宮正面人宮的必經之路。
現在我們要經過這個窄窄的廊道,這兒沒有窗戶,只有幾個深邃的牆洞,透過牆洞,大家可以看見厚達數米的宮牆,宮牆是用三合土堆制,石頭砌邊而成,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建築工藝在1300年前非常少見。現在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面積1600平方米、離地面六七十米高的寬闊廣場,這就是專供達賴喇嘛在節日期同觀賞跳神、藏戲表演的場所,藏語稱「德陽夏」,意即東歡樂廣場。每逢藏歷十二月二十九,在此舉行布達拉宮跳神節,屆時廣場人山人海,氣氛十分熱鬧。
大家請看德陽夏的正西面有三排並列的木質扶梯。中間的扶梯是專供達賴喇嘛上下的。一般僧眾官員和游覽者,只能從兩邊扶棒進出。現在請大家小心攀扶上下梯,因為木梯有些陡峭。上了木梯我們就進入白宮了,白宮是歷世達賴喇嘛的寢宮和施政之地,歷代攝政王,達賴經師的寢室、辦公之地,地方政府的辦公用房,集會大殿等均在此宮。簡而言之,這是一座具有地方政府政權性質的建築物。
現在我們已進入白宮,這是松格廓門廳,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周圍四壁許多精美艷麗的壁畫,有輪回圖、壇城圖、民俗圖等,最著名和引人注目的是東壁的壁畫,長安風貌圖、文成公主入藏圖,生動再現了唐都長安的一派繁華景象和「唐皇五難吐蕃婚使」的故事。
北壁上則描繪了公元641年唐太宗遠嫁文成公主,松贊干布在拉薩為文成公主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等歷史故事和喜慶場面。參觀過德陽夏和達松格括之後,接下來我們到措欽夏和日光殿看一看。措欽夏建於1645年,是白宮最大的宮殿,可容喇嘛500多名,是達賴舉行坐床、親政等重大宗教政治活動的地方。
接下來小陸將帶各位登上白宮最高處,也就是日光殿,這里是達賴常住的兩套寢宮,由於終日陽光照耀,就算是冬天仍覺得溫暖如春,因此稱為日光殿。至此可以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反差,從布達拉宮的外觀形態看,依傍山勢,利用地形,使其氣魄宏偉,令人仰慕,而內部除了大經堂和佛堂還有我們將要參觀的達賴宮殿等以外,其餘房間都是狹小擁擠的間隔構造,開間小而布局錯綜復雜,這是佛教意識的自覺體現,無窮大與無窮小的結合,令人目眩神迷。
下一站我們將踏入紅宮,相信各位一定能收獲一份不一樣的感悟。
❻ 名勝古跡導游詞
山西平遙古城導游詞
諸位遊客,大家好。
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平遙就要到了,右前方那高聳的磚牆就是我國現存較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平遏城。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通過決議,將我國雲南省麗江古城、山西省平迢古城和江蘇省蘇州古典園林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現在大家可以觀賞一下古城的遠景和比較完整的外觀。
平遙古城,歷史悠久。據載:西周時期周宣工為抵禦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曾派兵北伐薩猶,並修建了京陵城。京陵城就建在今平遠縣城東北約7公里的京陵襯,京陵二字作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這可以說是平遙建城的開端,也是現在乎迢城的前身。從那時起,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歷史了。
現在這座平送城始建於何時,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大約在北魏太武帝朽跋燕時,為避名諱,將原來的平陶縣改為乎迢縣.並把縣治從別處遷到這里。建城時間應該是這以後的事。在濕長的歷史歲月中.這里曾有過她的繁華,也曾多次道受戰火的破壞。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城牆,是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把原來的土城牆加高加厚加磚擴建而成的,明清以來雖曾數次維修,但風格未變。
平遙古城內古建築保存很多,像文廟大成殿、清虛觀、市樓、城隆廟、武廟戲台等。就是街道民居.也基本保存明清時代風貌。漫步街頭,還會看到各種古色古香的院門、院埔、秸雕細刻的古建築裝飾,甚至還能看到門前的接馬石樁、下馬石等,一派古城風貌。
平遏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名人輩出。是敢於不顧「滿門抄斬」的恐嚇、秉筆直書的若名晉代史學家孫盛、以「映雪讀書」流傳千古的孫康等古代名人,當代已故中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侯外廬、已故語言研究所副所長侯秸一、已歇中國文學研究會會長王瑤、著名畫家李苟、著名歌唱家郎蘭英等都出生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平適古城不愧為歷史文化名城。
(過急濟橋)
我們現在正行駛在惠濟橋上,惠濟橋是一座九拱石橋,修建於清代康熙年間,同治年間重建。清代名宿博山先生曾親筆為它寫道碑記。這座橋規模不等大.歷史也不算很長,但造型優美.橋面平坦,沒有像一般石橋那樣高高隆起,便於車馬行走。而且更有一個奇處,就是這座橋下還有一座橋。下面的橋不見文字記載,人們原來也不知道。1977年8月,一場暴雨造成特大洪災,滾滾洪水帶走了不少淤積多年的河沙。水退後,人們驚奇地發現:原來惠濟橋疊架在舊橋的橋面上,形成橋上橋的奇觀。利用舊橋做新橋的牢固基礎,既節省財力、人力,又省時間,多聰明的構思叼!這在造橋史上也是一個奇跡。
平迢古城到了.請大家隨我上城牆參觀。
(過急濟橋)
我們現在正行駛在惠濟橋上,惠濟橋是一座九拱石橋,修建於清代康熙年間,同治年間重建。清代名宿博山先生曾親筆為它寫道碑記。這座橋規模不等大.歷史也不算很長,但造型優美.橋面平坦,沒有像一般石橋那樣高高隆起,便於車馬行走。而且更有一個奇處,就是這座橋下還有一座橋。下面的橋不見文字記載,人們原來也不知道。1977年8月,一場暴雨造成特大洪災,滾滾洪水帶走了不少淤積多年的河沙。水退後,人們驚奇地發現:原來惠濟橋疊架在舊橋的橋面上,形成橋上橋的奇觀。利用舊橋做新橋的牢固基礎,既節省財力、人力,又省時間,多聰明的構思叼!這在造橋史上也是一個奇跡。
平迢古城到了.請大家隨我上城牆參觀。
(帶遊客進「下東門」)
這里就是乎迢方城的「下東門」。大家看這高達12米的城牆多雄偉、多壯觀。在城外,本來還有護城河.城門處架有吊橋.在古代戰亂的日子裡.這的確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防線。
我們進來朗這個地方是下東門瓮城,它是為保衛城門而設立的。城門是城牆上的薄弱環節,有了瓮城.就大大增強了城池的防衛手段。這里地方根小,四周為高牆圍護,即便敵人攻入瓮城也只能進來少數人,而且立即陷入包圍之中,成為瓮中之鱉。有的瓮城門並不是開在城門對面,而是拐個彎開在旁邊.更可防止沖入的敵兵一較作氣沖到城門下.通過拐彎來消解敵兵銳氣。這些設計思想都是古人在長期實戰經驗中總結出來的。
大家看.瓮城裡還有一個建造講究而小巧的院落.這是干什麼的呢?原來這是一座小關帝廟。關帝是武聖人.把關廟修進瓮城裡,卻是平迢人的獨特創造。請大家隨我進城,上城牆參觀。
現在我們已經在城上了,這里本來還有城樓.在戰爭中毀掉了。這座建在城牆上的台,傳說就是尹吉甫的點將台。尹吉甫是周宣王的大將,在歷史上游藩有名,《律經沖的《較高》、《冠R2等幾首詩就是他作的、前面提到的那有名的對北方游牧民族0l猶的北伐,就是由他指揮的。為了鞏固北伐的成果,他還在這里修建了京陵城。尹吉甫遺跡這里還有多處。在京陵村附近還有一處村茁叫尹村,傳說是尹吉甫當年駐兵酌地方。在上東門外有尹吉甫募,募前一通明代石碑上大書「周卿士ZJ吉甫神道」八字。上東門里還有一座紀念尹吉甫的小廟。
請大家隨我觀賞一下古城的建構。
(帶遊客向南浸步.邊走邊說,約走2—3個墩台即可停下)
我們看城牆上兩邊各有一道短堵,叫女兒牆,為什麼叫女兒牆呢?宋代官府編寫的《營造法式》上有個書面解釋:「言其卑小。比之於城,若女子與丈夫也。」意思是說城牆高大厚實,保偉丈夫;女牆單薄短小,像弱女子。民間有的地方卻流傳著這樣的故事:早先城上並沒有女兒牆,有一次一個老人被拉來做工,和他相依為命的小孫女也天天隨他來到城上.坐在旁邊觀看。一天,一位累極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競走到城牆邊上,小女孩伯他掉下城去,用力向里推他,不料用力過大,民工雖得救了,小女孩卻摔死了。為了紀念她,工匠們在城上修起了矮牆,並把它叫做女兒牆。這實在是個感人的故事,但確實說明了女兒牆的保護性功能。我們看:兩邊的女兒場並不一樣,向外的女兒牆上還修築了垛口,垛口還留著供臆望和射擊使用的小孔.這當然是為了實戰的需要。
大家都注意到了,城牆每閑一段,就有一個向外突出的部分,這叫做墩台.墩台是干什麼的呢7它是保衛城牆的。我們知道.古代攻守城他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彎機,上面既可射下去,下面也可射上來,因此守城的士兵輕易不敢探出身去。這樣,城牆腳下反麗成丁防禦的死角。有了墩台.就可以彌補這個不足、從三面組成一個強大的立體射擊網,城防力量大大加強。在每個塌台上,還修有一座敵樓,上面有孔,也是為觀察和射擊用的。
干遙古城除了具備這些共性持點外,還有自己獨特的地方。
城牆本是戰爭的產物,平逗人卻偏偏喜歡給抹上一層濃濃的文化色彩.把象徵文化星官的魁星樓修在丁城牆東南角上(指形狀獨特的魁星樓)。據統計,古城上共有3000個垛口、72廢敵樓,那是象徵著文聖人孔夫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
乎遙俯視似龜形,歷來有龜城之稱.據說是取神龜壽水長存之意。全城六座城門,南門似頭,城門和瓮城外門都向南.任龜首自由伸縮,北門似尾,瓮城外門拆而東向,好儡龜尾東甩:東西各二門似龜腳.三座瓮城外門拐向南開,好像神龜正續緩伸腿屈肢向前爬行,只有咱們剛才進來的下東門瓮城外門不向南拐而向東開,傳說是伯神龜爬向別處,所以用一根無形的繩索把左後腳牢車地拴在城東Lo公里的麓台塔上,把這條腿都拉宜了。在南門外左右各有一口井,人們說那就是神龜的一對明亮的眼睛。在市中心,也就是龜心的位置,還修有一座市樓,就是我們看到的那座高踞眾屋之上的樓,在市樓樓頂兩坡上,還用黃、藍兩色琉璃瓦拼出雙喜字相壽字,它充分體現了古城獨特的文化氛圍,表達了乎迢人民良好的願望,這可以說是龜城城建構思的畫龍點暗之作了。
乎迢城內文物眾多,西南方向那一片覆蓋琉璃的建築,就是城因廟、財神廟建築群,近處觀看,可以見到它館角高桃、群昂飛動、油漆彩繪的壯麗景色。在它附近很顯眼的那座現代大樓是平適中學教學樓。文廟大成殿就在校園內,從這里看不清蔑。為保護原來的風貌,古城中一般是不準建樓的,干迢人卻為學校破例修了一座教學樓,足見對教育的重視。平迢中學也不負眾望,一直以優異的成績保持著這所省級重點中學在省內的領先地位。
❼ 導游詞講解應注意什麼
游詞是游覽時的講解詞,是為口頭表達而寫的,因此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寫導游詞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注重知識性.當你選定要寫的對象後,首先要收集資料.可以搜集旅遊景點的門票或查閱旅遊手冊,看看上面的簡介,也可以上網查詢.只有掌握了你所要「講解」的對象(景區或景點)的相關資料,才能考慮「導游詞」寫什麼.例文寫的是《萬里長城導游詞》,如果作者不知道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不知道長城有多長;不知道「瞭望口」、「射擊口」的作用和相關的歷史知識;不知道孟姜女的傳說,那麼,別說寫得好,恐怕連寫出來都很困難.
二、增強趣味性.許多景觀都有一些歷史傳說或民間故事,寫導游詞時,可以巧妙地引用這些資料,以增強文章的趣味性.不過,引用時,一定要自然,不可牽強附會,更不能胡編亂造.在例文中,小作者看似不經意地用一句「您知道嗎?長城是有感情的呢」,自然地引出了《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如果講解時能充滿感情,一定會很吸引人的.最後,以大家耳熟能詳的流行歌曲《千古絕唱》作結,既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又給聽者以親切之感.
三、講究口語化.寫導游詞應該使用生動形象的口語.如果使用書面語,那也必須是通俗易懂的.寫作時,要多用短句子,避免使用拗口的詞語.這樣,不僅講著順口,聽著也輕松.
四、要注意整體介紹和重點講解相結合,應該以「重點講解」為主.根據遊客的不同身份,還可以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加上「歡迎詞」和「歡送詞」,這樣,更有人情味兒.如果是給外國人講解,還要注意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要有民族自豪感;如果給小朋友講,則要注意使用兒童語言,而且有必要提醒一下,游覽時要注意安全.
❽ 歷史文物導游詞
尊敬的先生們,女士們,小朋友們,你們好!
我們將要游覽的是壯麗的萬里長城。我是你們 的導游。萬里長城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 1987 年 12 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中 國人的驕傲和自豪 毛主席說過:"不到長城非好漢."是啊!長城是中國民族的象徵,身為中華兒女怎麼能不來 游覽一番呢 古時候有孟姜女哭倒長城的動人傳說:勤勞聰明的孟姜女為了尋找被官兵捉去修長城的 丈夫,千里迢迢來到長城下,經過打聽,卻知丈夫已被活活累死!聽到這晴天霹靂,孟姜女傷心地 在長城下一連哭了三天三夜.只聽"轟隆"一聲,8 百里長城倒下了.遊客們,這是一個多麼動人的 故事啊! 萬里長城凝結了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的血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長城像巨龍盤旋在群 山中,那磅礴的氣勢,聞名世界. 我們此時正站在八達嶺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單看著數不清的條石, 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 抬上著陡峭的山嶺.遊客們,看著這些,我們沒有理由不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他們 的智慧不得不讓我們敬佩! 萬里長城到處都是雄偉壯麗的景象,說也說不盡,下面就請大家慢慢游覽吧!
❾ 介紹一個與長征有關的重要戰役、會議、歷史事件或重要歷史人物的導游詞
遵義會議會址導游詞:
各位團友,大家好!很榮幸今天能由我陪伴各位參觀歷史文化名稱遵義的標志性人文景觀——遵義會議會址。提到貴州提到遵義,或許您並不了解,但若是提到遵義會議,想必不用我多說,您也能略知一二吧!因為若是沒有遵義會議的召開,也就不會有中國共產黨解放全中國的偉大勝利,所以,遵義也就成了中國革命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給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史中留下了重要的一筆,也使得這次會議的召開有了深淵的紀念意義。該會址位於遵義市紅花崗區老城中心的子尹路96號,原為國民黨師長柏輝章的私人官邸,是一幢磚木結構的中西合壁的兩層建築,在當時稱得上是遵義最好的一棟房子。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已經來到遵義會址的門口了,請各位抬頭看,在我們頭頂上方「遵義會議會址」這六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是由毛澤東同志所書寫,它們顯得多麼蒼勁奮力,形飛神舞。整個建築總面積為620.18平方米,有雕木走廊環繞,樓頂雕刻花木蟲魚,飛檐翹角,樓台曲折,十分雅緻,在這幢樓的後面還有一翠柏環繞的幽靜雅緻的花園。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來到的這間小客廳,就是1935年1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到遵義,於15日到17日召開著名的遵義會議的會議室,這個房間呈長方形,面積為27平方米。現在大家所看到的室內擺設,仍保留了當時的風貌。在這次會議中,大家反思過去,對博古、李德等人在軍事上指揮的嚴重錯誤進行批判。確立了毛澤東、周恩來等人的軍事領導地位,取消了博古、李德等人的軍事指揮權。這次會議是在紅軍最危急的時刻所召開的,及時挽救了黨和紅軍,是中國第一次獨立自主的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解決了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是中國革命的重大轉折點,是中國革命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今後,在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下,紅軍四渡赤水,擺脫敵人,振奮了士氣,以後又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所以說,遵義會議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座豐碑。
各位團友,我們的遵義會議會址一游也就到此結束了,歡迎大家再到歷史文化名城,雙擁模範城遵義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