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南海歷史名人名事
名人:
黃飛鴻、朱次琦(世稱朱九江)、康有為、詹天佑、陳啟沅、鄒伯奇、何香凝、陳香梅、曾蔭權 .
名事就是他們做的事情啊,太多不好拿過來,網路很多
㈡ 南海歷史名人名事有哪些
倫文敘
倫文敘(公元1466—1513)字伯疇、號遷岡。明代南海黎涌人。自幼家貧失學,附近何塾師見憐,免費收為學生。因性聰敏而又勤學,每試必列前茅。其後塾師年老病逝,倫文敘因而輟學,但仍一面操持糊口,一面專心鑽研經典。弘治二年(1489)23歲以儒士身份到省就試,中高等肄業入太學。弘治十二年(1499)33歲時在京參加考試,列第一(會元),跟著參加殿試,又名列第一(狀元),遂衣錦還鄉祭祖,不幸遭受奸臣陷害而下獄。後來平反昭雪,官服翰林院編撰之職。正德元年(1506)任安南充正使,因丁外憂沒有上任。正德五年(1510)恢復翰林原職,先後充經筵講學官及右諭德、翰林院侍講等職。曾參與修玉牒(皇帝族譜)。正德八年(1513)出任順天府主考,是年卒於京師,享年47歲。
李子長
李子長(1436-1526)明朝著名畫師。名孔修,順德大良人。善禽畜,蟲魚、山水、花鳥,作品深得群眾喜愛。民間對他的傳說很多,如畫成的貓捉老鼠,母雞下蛋,鳥兒飛鳴。雨兒遇水搖尾游去等等。因平生不苟作,加上社會地位低下,故真跡絕少傳世現藝術界寓目《的騎驢吟詠圖》、《秋江群雁圖》、《貓軸》數種,均顯示這位畫家高度的藝術才能,子長晚年隱居杏壇羅水村和南海西樵,潛心治學,九十歲無疾而終,葬於西樵山雲路村。
霍 韜
霍韜(1487-1540年),字渭先,號兀崖,謚文敏,南海縣石頭鄉(現屬石灣區瀾石鎮)霍族人,生於明成化廿二年(1486年),卒於明嘉靖卅四年(1540年)。
霍韜在廣州光孝寺讀書,學習成績優異。學業期滿,霍韜反故里,一邊繼續讀書,准備科舉考試;一邊幫助父輩記帳。當時霍韜家族在石灣經營的冶鐵、制瓷等規模較大,屬當地窯冶大戶,霍韜不僅參與管理,還記載其經營活動情況。
據《霍渭崖家訓記載》:正德二年(1507年),凡石灣窯冶,佛山炭鐵,登州木植,可以便民同利者,司貨者學之。年一人司窯冶、一人司炭鐵,一人司木植,歲入利市,掏於司貨者,司貨者歲終,咨稟家長,以知功最。」正德八年(1513年),霍韜中舉人;正德九年(1514年)聯捷會元。
霍韜為人質朴隨和,性直,喜歡傳統文化,舉辦鄉會試,作主考官時,從不要求考生舉行師禮儀。霍韜在主持宮廷科舉考試時,取進士300餘人,亦不許其稱呼門生,告訴他們:「諸君科考中進士不單是由我決定的。」於台使者監司郡縣互書貼往來,也皆不稱「治」字。霍韜說:「大家已經由宮廷官史正式登記了,由朝廷統一管理,不需要再加其他管理了」。
霍韜平生勤奮上進,廣博多學,文人學士多稱他為渭崖先生,以後,霍韜參加「大禮朝議」斗爭,他援引古禮,揆之事體,主張嘉靖帝(世宗),應尊生父「興獻王」為皇考,不同意群臣同議以興獻王為皇叔考之名稱,義正詞嚴,力排眾議,當時目為邪說。但嘉靖帝竟納他的理論,事後升他的官,他因避嫌媚上取寵,三次堅辭不受。
直至嘉靖十五年(1536年)才宮至禮部尚書太子少保。嘉靖卅四年(1555年),在京暴病逝世,享壽55年。明帝追封為太師太保。謚文敏,運葬於廣東省增城縣境風箱岡對面山上,並在鄉內建祠祀奉(祠現存),後人對他和石肯鄉梁儲,西樵大同鄉方獻夫,同稱為明代南海縣的「三老閣」。
霍韜有四子,長子與王卜,穎悟過人,15歲注《楚辭》,早亡,其餘三了是與瑕、與瓔、與王常,他們先後鄉試中舉。與瑕於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會試中進士,授浙江慈溪知縣,勵精圖治,清正廉明,與海瑞齊名,浙中百姓稱與瑕「三廉」。其部下平時不稱與瑕為「大人」,而是親切地稱與瑕為「先生」。後授江右鹽院,在任期間,帳數始終相符,受到百姓的稱贊和愛戴。
吳榮光
吳榮光(1773-1843年) ,生於1773年,廣東南海人,字伯榮,號荷屋、石雲山人。
其祖父是從福建來粵經營鹽業發跡的富商,家道殷實,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嘉慶四年,26歲的吳榮光中舉人,第二年中進土,授編修,從此,40年宦海浮沉,道光年間升至湖廣巡撫兼湖廣總督,在任江南道御史兼浙江副考官時,因稽查一宗官船運糧案失察而被削官。自小酷愛書畫金石之學的吳榮光,寓居京都,生活困窘,忍痛把書畫藏品變賣以度日。
1840年,68歲的吳榮光奉道光之命以原品退休返粵。
翌年,英國侵略者進攻廣州,戰火蔓延佛山,他積極捐款協同紳民組織團練,抗擊侵略者。
吳榮光畢生好收藏鑒賞文物字畫,他用俸祿購置了數十箱碑帖、幾萬冊圖書,運回佛山的書箱竟有40多箱之巨,收藏在賜書樓大樹堂。吳榮光晚年計劃整理刻印這些具有珍貴歷史價值的文物和碑帖,從1840年至1843年,他邊養病邊整理書籍,編印了《筠清館金石錄》、《筠清館法帖》、《金文款識類五卷》、《歷代名人年譜》、《帖鏡》、《雲石山房詩錄》、《雲石山房文集》等書,寫成未及刻印的有《金石錄石文》、《吾學錄》、《閩湘經義》、《筠清館制義》等。專家考證認為《帖鏡》記敘了吳榮光鑒碑帖的獨到見解,是一部難得的著作。吳榮光還具有委高的書法造詣,康有為評其書法日:「吾粵吳荷屋中丞帖學名家,其書為吾粵冠……」。
一代帖學名家吳榮光於1843年逝世。終年71歲,死後安葬在花縣打鼓嶺正隆岡。
朱次琦
朱次琦(1807-1882),字稚圭,廣東南海九江鄉人,世稱「九江先生」。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他中丁午科進士。曾任山西襄陵縣知縣。不久就厭倦官場生活,決定辭官歸里。在任僅半年,但替地方做了不少好事,並提倡讀書,故離任時,群眾依依不捨,攔路遮留,後來 還籌建「朱使君祠」紀念他. 他回到九江後,立書院講學,一生從事教學活動,他治學嚴謹,教學嚴格。在長期教學生涯中為廣東培養出不少人才,簡竹居、康有為等就是他的高足。廣東學海堂曾聘他為學長,他沒有答應。但學海堂仍虛位以待,並為他刻印著作。
朱次琦生平著述豐富,對文史很有研究。重要著作《國朝名臣言行錄》、《國朝逸民傳》、《性學源流》、《宋遼金元明五史征實錄》等,都很有學術價值。詩集有《是汝師齋遺詩》一卷。他的學生簡竹居,生平尊崇九江先生,曾為老師寫過《朱九江先生年譜》,輯《朱九江先生集》十卷。並著有《朱九江先生講學記》。
㈢ 西樵山的歷史傳說簡短
自古名山多勝境。
古時候,珠江三角洲上有兩條龍:一條是金龍,自西奔騰而來,金光耀眼;一條是銀龍,自北飛舞而來,銀光刺目。這兩條龍在現在三水區那個地方遇上了,金龍要銀龍讓路,銀龍不肯;銀龍要金龍避開,金龍不依。兩條龍於是張牙舞爪打起來,打得天翻地覆,樹倒崖崩,山神土地出來勸阻也止不住。
在兩條龍相鬥的附近,有條村莊。村裡有戶人家,住著一男一女。男的叫大樵,女的叫雲姐,夫婦倆靠打柴過活。大樵是村裡有名的大力士,臂舉全牛,臉不變色。村裡人看見兩條龍相鬥,大禍將要降到村裡來,便請大樵前往勸阻。雲姐放心不下,跟隨大樵前去。
大樵來到兩龍相鬥的地方,大喝一聲:「且住!」只見兩條龍死死纏著,各不相讓。大樵上前說:「你倆乃天上神龍,理應嚴守天規,造福大眾,何以這般惡斗,成了人間的禍害!」
金龍停住,道:「來人聽著:我是奉東海龍王之命,到西天去朝拜王母的。如今回東海復命,不料給這銀龍擋住去路,不肯讓開,我非跟它拚個死活不可!」
銀龍也停住,道:「來人聽著:我是奉南海龍王之命到北山去朝拜元始天尊的。如今回南海復命,不料給這金龍擋住去路,不肯讓開,我非跟它拚個死活不可!」
大樵接著說:「東海和南海都是老龍王的領屬,水域相通,你們雖各為其主,何不互讓一步,繞道歸海嗎?」
金龍說:「不行!」
銀龍說:「沒商量!」
兩條龍又斗將起來,角對著角,爪搔著爪,金龍噴出金液,銀龍吐出銀漿,鬧得天上烏雲翻滾,地下洪水橫流。大樵見勸說不住,也火冒三丈,馬上勒緊衣帶,跨出虎步,一縱身,撲上前去,左手握住金龍角,右手捏緊銀龍腰,硬把兩條龍分擘開來。金龍和銀龍只管向前沖,左右擺,擺不脫大樵的手。大樵趁勢用力一推,把兩條龍推了出去。兩條龍又猛沖過來,角和腰又給大樵握住。就這樣,一擒一縱,從早上斗到日午,從日午斗到黃昏,足足鬥了七七四十九個回合,斗得兩條龍鱗甲脫了,前爪折了,胡須禿了,牙齒崩了,氣也喘了,眼也蒙了。最後,大樵奮起全力把金龍往左一推,金龍搖搖晃晃,往西南方向去了;大樵再使出最後一把力把銀龍往右一推,銀龍踉踉蹌蹌,往東南方向去了。金龍和銀龍各喘著氣,分途潛入了南海。
這金龍走過的地方,陷成一條深深的溝,以後做便成為黃浪滾滾的西江。
這銀龍走過的地方,也陷成一條深深的溝,以後便成為銀波閃閃的北江。
眼看一場災害平息了,大樵哈哈大笑,張開兩手,倒在地上,他的氣力已經透支,身體化成了樵山一座最高的山峰。
雲姐撲到大樵的身上,也化成冉冉白雲,繚繞著美麗的西樵山。朝夕不離,終年不散。
自此以後,樵山白雲,朝夕依戀,堅貞不渝,永不分離了。
這個傳說,歌頌了大樵的勇敢和雲姐的堅貞,這是西樵人最可寶貴的性格。
㈣ 西樵山的歷史傳說是什麼
西樵山作為5A級旅遊風景區,受到全國各地遊客的青睞,也受到信佛人士的朝拜專。不過卻流傳這屬樣一個傳說。西樵山又叫「分手山」雖然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但傳說始終都是傳說。
不必當真。如果因這個問題而分手,只能說明你們的感情不牢固,只是在這個傳說上把你們的感情問題惡化了,然後再自己找借口,這樣分手就變成理所當然了。
西樵山又叫「分手山」傳言情侶上西樵山遊玩了之後在不久的日子中,50%的情侶都會不明不白的分手了!關於這樣的傳言有人說是西樵山的觀音為未結婚女性,看不得情侶好合,所以才施咒讓到此山情侶分手。
㈤ 西樵山 故事
西樵山位於廣東省佛山南海市的西南部,海拔346m,是一座古火山。西樵山是新石器時代珠江三角洲主要採石場和石器製作場,山勢蜿蜒、鍾靈毓秀,奇石異洞散落其間,名勝古跡舉目皆是,自古便有「南粵名山數二樵」之譽。西樵山歷史文化底蘊十分深厚,被稱為「珠江文明的燈塔」,已有6000多年文明史,古西樵山人創造了燦爛的「雙肩石器」文明;明清期間大批文人學子隱居於此,故又有「南粵理學名山」的雅號;西樵山也是「南拳文化」的發源地,一代宗師黃飛鴻就出生於西樵山附近村落。
西樵山素有「珠江文明的燈塔」的美譽,早在6000多年前,勤勞聰慧的西樵山人,就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雙肩石器」文化;明清時期,以湛若水、何白雲、康有為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學子隱居西樵山,探求理學,錘煉心性,使西樵山獲得了「南粵理學名山」的雅號,西樵山的宗教文化特色鮮明,她不僅以佛、儒、道三教融合為其特色,更以具有中國特色的高雅的觀音文化令人矚目,聳立於西樵第二高峰大仙峰上的世界第一觀音座像已成為人們研究觀音文化的必到之所;西樵山還是「南拳文化」的發源地,一百多年前誕生在這塊土地上的一代武林宗師黃飛鴻就是這個門派的代表,黃飛鴻一生以弘揚國粹,振興武術為已任,因其崇高的武德醫德,深受人們愛戴,以他為題材編寫的圖書、拍攝的電影、電視劇林林總總,蔚然大觀,他那種匡扶正義、見義勇為的高尚品質,家喻戶曉、婦孺皆如,英雄黃飛鴻及其「南拳文化」,已成為當今我國旅遊文化層面上的一大熱點;作為國家森林公園的西樵山,其綠色文化更為突出,西樵山以其美好的生態環境和優越的地理位置,被稱為整個「珠江三角洲」的「後花園」,成為在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中逐步走向「都市化」的南粵民眾遠離塵囂、回歸自然的一塊福地。
㈥ 佛山的歷史名人故事有哪些
康有為
(1858-1927)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首領。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南海人。內
康有為是光容緒年間進士,曾多次上書提出變法改革。1898年1月,向上呈遞《應詔統籌全局折》,主張大誓群臣以定國事,設對策所以征賢才,開制度而定憲法。4月,他與梁啟超在北京組織保國會,號召救國圖強。後變法失敗,他逃亡到了日本。1899年,他在美洲、南洋、日本設立保皇會,宣傳君主立憲,反對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17年又夥同張勛復辟帝制,失敗後,終成為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客。1927年病死於青島。著有《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大同書》等。
㈦ 佛山歷史人物簡介
黃麒英
黃麒英是廣東民間中廣東十虎之一,亦是黃飛鴻的父親。黃麒英是南海西樵人,少時鬻技街衢,以賣藝求生。後得武術家陸阿采賞識,拜之為師,十年間練成武藝。藝成之後開設寶芝林開館授徒。黃麒英以虎鶴雙形拳的功夫著名。黃麒英的故事在廣東家傳戶曉,歷來也被改編為小說、電影、電視劇。南海西樵人[1]。與王隱林、黃澄可、蘇黑虎、周泰、譚濟筠、黎仁超、陳鐵志、蘇燦、梁坤共稱「廣東十虎」。少時鬻技街衢,賣藝求生,一日在鎮粵......[詳細]
蘇黑虎
廣東十虎之三鷹爪王蘇黑虎 少林黑虎門[1]源出嵩山少林寺,距今約二百年前道光年間,有一少林僧人法號兆德,每隔數年便到廣東化緣一次.因而遇上順德北崗鄉之蘇黑虎,蘇黑虎年幼已習武術,但目睹兆德和尚的少林絕技後,即決心跟隨兆德和尚上嵩山少林學藝. 與王隱林、黃澄可、黃麒英、周泰、譚濟筠、黎仁超、陳鐵志、蘇燦、梁坤共稱「廣東十虎」。 但蘇黑虎初到少林寺的時候,兆德和尚卻一點功夫也不傳授給他,只是每天......[詳細]
黃飛鴻
黃飛鴻(1847年7月9日—1924年12月),原名黃錫祥,字達雲,原籍南海西樵祿舟村,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於佛山,他是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1924年8月,廣州商團總長陳廉伯在英帝國主義支持下,乘孫中山北伐,在廣州發動武裝暴亂,縱火劫掠。黃飛鴻與其繼室莫桂蘭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寶芝林連同劉永福寫給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毀於戰火。黃飛鴻經不起沉重打......[詳細]
陳恭尹
陳恭尹(1631~1700) 清代詩人。字元孝,初號半峰,晚號獨漉子。順德(今屬廣東)人。清順治三年(1646)清軍陷廣州,其父陳邦彥舉兵抗清,兵敗殉國,全家被害,陳恭尹隻身逃脫。後南明永曆帝授以世襲錦衣衛指揮僉事之職。南明亡後,定居廣州。因三藩之亂,曾被牽連入獄,從此心懷畏懼,壯志漸消,晚年寄情詩酒,曾與官府貴人往來,時人曾諷譏他:可憐一代夷齊志,錯認侯門是首陽。因此他的詩前後內容有所不同,然......[詳細]
何香凝
何香凝(1878-1972),號雙清樓主,她是國民黨領袖廖仲愷的革命伴侶,無產階級革命家廖承志的母親。何香凝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著名的國民黨左派,民革主要創始人之一,婦女運動的領袖,畫壇傑出的美術家。她早年追隨孫中山,是同盟會的第一位女會員;她堅持孫中山的三大政策,真誠地同中國0合作;她發動婦女參加革命,為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做出了卓越貢獻;她把藝術創作與革命活動緊密聯系,她的作品中充滿斗爭......[詳細]
康有溥
康有溥(1867年–1898年9月28日),字廣仁,號幼博,又號大廣,廣東南海人,康有為之弟。參與戊戌變法,慈禧太後重奪權力後,因梁啟超帶病往北京應付官試,與他同行,因而被捕,和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楊深秀齊被斬,合稱戊戌六君子。官場認為八股文有害人才的發展,因而每次應試都放棄作答,20歲後曾在浙江當小吏,其後曾當保甲差、文闈差。學問向美國人嘉約翰學西方醫術三年 篆書 認為作詩、駢文、散文均......[詳細]
梁有譽
梁有譽(1521——1556), 明代文學家。字公實。順德(今屬廣東)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初授刑部主事,與謝榛、李攀龍等結詩社,史稱後七子。因念母稱病歸里。歸里後與黎民表、歐楨伯等人相與唱和,號南園後五子。後與黎民表相約游觀羅浮,遇海上大風未果,得寒病而卒,年僅36歲。梁有譽其詩內容雖不深廣,但尚能做到婉麗多諷。他的一些詠史詩寄寓著對時世的感慨。如《漢宮詞》實是諷刺嘉靖帝為了煉出延年......[詳細]
康廣仁
康廣仁(1867-1898)名有溥,子廣仁,號幼博,又號大中。清末維新派.廣東南海人。康有為之弟。早年不事舉業,認為國家弱亡,皆由八股錮禁人才所致。曾作過浙江小吏,後恥於官場污穢,腐敗,棄官不做。1897年初,在澳門創辦《知新報》,任總理,旨在「發明民政之公理」,旋赴上海,倡設女學堂,並與梁啟超等設立戒纏足會,遭守舊份子詆毀。後聞康有為上書光緒帝要求變法,即積極響應,主張在外交上聯合英國,在內政上......[詳細]
黎簡
黎簡(1747~1799) 清代詩人。字簡民,一字未裁,號二樵。順德(今屬廣東)人。年輕時往來廣東、廣西間,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貢,將赴廷試,因父喪未行,遂不復應試。一生未出仕,靠賣畫、賣文及教館為生。黎簡善書畫,工山水,是當時有相當聲譽的畫家。詩從學李賀、黃庭堅入手,刻意求新,極峻拔清峭(王昶《湖海詩傳》)之致,能自樹一格。張維屏《國朝詩人征略》稱:其詩由山谷(黃庭堅)入杜,而取煉於大謝......[詳細]
蘇六朋
蘇六朋:自清代晚期廣州被辟為通商口岸以來,廣州成為一個「開風氣之先」的地方,一批具有創新精神的畫家也應運而生,蘇六朋、蘇長春就是代表性畫家,較有影響的還有居廉、居巢,20世紀初,出現了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等大名家。 蘇六朋生於1798年,卒年不詳,主要活動於1821-1861年的道、咸年間。他是廣東順德人,字枕琴,號怎道人,別署羅浮道人。他早年讀書習畫,中年在廣州定居,以教學和賣畫為生,善畫人......[詳細]
蘇長春
蘇長春:字仁山,別署靜甫、夤珊、七祖、棲霞等,自號菩提再生身尊者魜潺,廣東順德杏壇人。他工畫人物、山水,兼擅花卉。其畫不師古法,不泥古人,能自辟蹊徑。對於用筆、構圖、意境皆有新意,筆法多用干筆焦墨,表現盡用線條和白描法,很類似古代木刻,有一種蒼勁古撲的氣韻。這是他由石刻造像所變化出來的一種獨標的新格調,純任自然而不覺其板滯的獨特的畫風。蘇長春生前不得志,為人癲怪,曾被其父——畫家蘇引壽以不孝罪系於......[詳細]
方獻夫
](公元?年至1544年)字叔賢,南海人。生年不詳,卒於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進士。歷吏部員外郎。世宗初,以議大禮稱旨,驟進少詹事,恃寵放恣。累遷吏部尚書,入閣輔政。攻者四起,上疏引疾去。卒,謚文襄。獻夫撰有西樵遺稿八卷,與周易傳義約說(均四庫總目)並傳於世。重大事件一(一) 弘治年間,南海西樵有位方獻夫,少時與諸友游西樵,至波斯庵時遇見一位童顏黑發的老者。老者指著庵......[詳細]
康有為
康有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又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長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別署天游化人,廣東南海人,人稱「康南海」,清光緒年間進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於士宦家庭,乃廣東望族,世代為儒,以理學傳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會改革家、書法家和學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學說,並致力於將儒家學說改造為可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國教,曾擔任孔教會會長。主要著......[詳細]
㈧ 廣州歷史名人故事
孫中山
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先行者、中華民國締造者。廣東香山(今中山)翠亨村人。1905年8月,在日本組成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同盟會,出任總理。大力宣傳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11年12月29日在上海被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布中華民國成立。同年3月讓權給袁世凱。1919年支持「五四」愛國學生運動,並將1914年成立的中華革命黨改為中國國民黨。1921年出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1923年2月在廣州重建大元帥府,發表《國民黨改組宣言》。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新的黨綱黨章,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同年5月創辦黃埔軍校。9月成立廣東大學。10月平定商團叛亂。著作輯為《孫中山全集》。
丁日昌:歷任江西萬安縣令、蘇松太兵備道、兩淮鹽運使、江蘇巡撫、福建巡撫、會辦南洋海防節制水師兼總理各國事務大臣等。積極參與辦洋務,主辦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支持創辦輪船招商局和開平煤礦等;對台灣的開發作出積極貢獻。
居巢:清代晚期書畫家。字梅生,號梅巢。他將所居稱為「今夕庵」。 他是番禹(今廣州)人,當時廣州為接觸西方文化最多的城市,他的繪畫也受到些影響。他所繪山水、花卉多秀雅,草蟲則活靈活現,書法師承惲壽平,工詩詞。居巢年青時善游覽名跡,飽覽桂林山川,結交著名畫家,對其藝術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他善作花鳥,重視自然真情實景。提出「不能形似哪能神似」。景慕惲壽平,作品多為工筆,其用筆簡潔,敷色清淡,具有疏朗淡雅,瀟灑飄逸的格調,構圖方面也不落常套,時出新意。他是以工筆中兼寫意,以形寫神的手法,發展了工筆花鳥畫法。
康有為:又名祖詒,中國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廣東佛山市南海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或南海先生。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學說,並致力於將儒家學說改造為可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國教,曾擔任孔教會會長。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學偽經考》(陳千秋、梁啟超協助編纂 )、《春秋董氏學》、《孔子改制考》、《日本變政考》、《大同書》、《歐洲十一國游記》等。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贊修是道光年間的舉人,父親康達初做過江西補用知縣。康有為自幼學習儒家思想,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為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沒有考取。南歸時途經上海,購買了大量西方書籍,吸取了西方傳來的進化論和政治觀點,初步形成了維新變法的思想體系。
㈨ 西部有關的歷史名人的故事
1、孫堅
孫堅,據傳為孫武的後代,於漢末征討黃巾有功,被拜為長沙太守。董卓亂政之際,孫堅為「十八路諸侯反董卓」中的一路,作為諸侯聯軍的先鋒,表現得十分活躍,但因袁術存在私心,拒不發糧,而被董卓的大將華雄擊敗;並且華雄殺了孫堅的大將祖茂。
後董卓遷都長安,孫堅進駐洛陽,意外發現傳國玉璽,遂起私心,藏匿玉璽返回,不料事情泄漏,因此與袁紹、劉表結仇。 不久,孫堅在與劉表手下黃祖的交戰中,中埋伏而死。
下面兩個是關於西部開發的事跡:
1.孔繁森
主動援藏,任拉薩市副市長,分管文教、衛生和民政工作。東奔西走,關愛百姓。提高了當地發展當地教育事業,拉薩的適齡兒童入學率從45%提高到80%。進藏工作期後繼續留在西藏,擔任了阿里地委書記。他深入調查研究,求計問策,尋找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在藏任職間,收養了許多藏族孤兒。他將自己獻給了西藏。
2.馮英耀
三十年間,他帶領著寶雞市燃燈寺村由一個「三溝四梁七面坡,地陡路窄礓石多,姑娘不嫁本地男,小伙無法討老婆」的窮村,一躍成為「山頂森林戴帽,荒坡果樹纏腰,河谷機鳴魚躍,生態環境優美」的小康村。
㈩ 佛山歷史上的五個著名人物的事跡簡介不小於30字
1、李小龍
李小龍(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原名李振藩,師承葉問,出生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祖籍中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MMA之父、武術宗師、功夫片的開創者和截拳道創始人、華人武打電影演員。
中國功夫首位全球推廣者、好萊塢首位華人主角。他在香港的四部半電影3次打破多項記錄,其中《猛龍過江》打破了亞洲電影票房記錄,與好萊塢合作的《龍爭虎鬥》全球總票房達2.3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