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姓的歷史名人
求仲,漢代隱士。後用以為隱士的代稱。 唐 錢起 《歲初歸舊山》詩:「 求仲 應難見,殘陽回且掩關。答」
《三輔決錄》漢有求仲。 求仲弓,字德夫,黃岩(今屬浙江)人。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特科進士。仕終樂清令。(《嘉定赤城志》)
Ⅱ 歷史上的史姓名人
1、史恭-漢宣帝舅公,涼洲刺史,撫養、輔佐宣帝有功,贈杜陵侯。史崇高祖版。
2、史思明 ,寧夷權州(今 遼寧)突厥人, 安史之亂的主要發動者之一 。居營州柳城,初名崒干, 其貌不揚,懂六蕃語。姿癯露,鳶肩傴背,廒目側鼻,寡須發,躁健譎狡史 。突厥族,寧夷州人,唐玄宗李隆基賜名思明。著名唐朝叛將,「安史之亂」禍首之一。
3、史朝義:(公元?~762年待考),突厥族,史思明的長子;樓煩人(今山西)。著名唐朝「安史之亂」叛將。
4、史浩-南宋朝宰相。為岳飛平反昭雪。溧陽侯35世孫。
5、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軍事統帥。字憲之,又字道鄰,漢族,祥符人(今河南開封),祖籍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東漢溧陽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孫,其師為左光斗。
明南京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南明朝廷謚之忠靖。清高宗追謚忠正。其後人收其著作,編為《史忠正公集》。
6、史夔-清朝瞻事府大堂,康熙老師。康熙字典修纂官。溧陽侯51世孫。
Ⅲ 鉏姓的歷史名人
(公元1930~今),遼寧義縣人。著名心血管病專家。1956年畢業於沈陽中國醫科大學醫療系。歷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協和醫科大學講師、副教授,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心外科主任、心外科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教授。北京醫科大學第三臨床學院客座教授,承德醫學院心外科顧問,保定市心臟血管疾病研究所市二院顧問,湖北省襄樊市中心醫院顧問,《中華醫學》雜志、《中華外科》雜志、《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心肺血管病雜志》、《北京醫學》等雜志編委。從事心胸外科專業四十餘年,積累了豐富臨床經驗,並獲豐碩成果。曾治療過大量心胸外科疑難重症。近十餘年來獲國家級、部級、市局級科研成果、科技進步獎二十餘項。其中心肌保護、心臟移植、心臟保存、心瓣腹外科巨大心臟心瓣膜置換、同種主動脈瓣置換同種動脈臨床應從、急性心梗並發心源性休克室間隔破裂的外科治療等研究工作中均取得優異成績。
1992年成功地為十六歲女孩施行心臟移植,引起國內外各界人士關注,使中國心臟移植獲得新生,並推動了這一工作向國際水平靠攏。 (公元1929~今),湖北武漢人。著名船舶機械專家。195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電機工程系。曾就職於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第九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參加一、二期規劃和現場設計的431造船廠獲1980年國家優秀設計金質獎;
為援外出口門機設計開發的VZ系列渦流制動器及其控制線路現已推廣全國獲1981年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
負責科研攻關的4805船廠三千噸垂直同步升船機,為國內首創,獲1993年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
廣西賀江合面獅水電站的過壩斜面升船機設計獲1995年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
其它如702所船模試驗、水池拖車與三百公斤熔鋁工頻感應爐設計、高精度晶體管穩頻器的研究等,都是在六十年代困難時期攻克過的技術關鍵。主要論文有:《具有鐵質坩鍋的熔鋁工頻感應爐電氣參數計算》、《渦流制動器在起重機調速系統中的應用》、《同步電動機在起重運輸機槭上的應用》、《中頻感應加熱在船廠鋼板預處理流水線上的應用》、《一種新的高效率力矩電機傳動方案》、《廣西賀江合面獅水電站過壩斜面升船機設計簡介》。 (公元1933~今),廣東廣州人。著名中醫針灸專家。畢業於廣東中醫專科學校醫療系、廣州中醫葯大學教授,廣東省中醫院主任導師。中國針灸學會及全國中醫葯學會理事,廣東省針灸學會會長。長期從事針灸臨床、教學、科研工作。其學術思想以陰陽為主導,認為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主要是臟腑經絡陰陽失調引起,因此辨證施治的目的在於調和陰陽平衡。其刺法崇尚華倫之針灸不過數處及運針導氣,故選穴少而精,且療效卓著。
1958年參加赴葉門王國醫療專家組,由於救治不少病疾,被譽為「東方神醫」。獨創具有消毒、准確、無痛、快速的「旋轉過針法」,被國內外同行譽為「飛針」。勤於寫作,善於總結經驗,先後撰有論文叩余篇及專著《臨床針灸新編》和《南方醫話》。近年先後應邀赴多國講學,並被英、美、澳等國大學、研究院聘為客座教授、學術顧問等。曾獲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著名中醫」稱號。 (公元1934~今),別名陳豪,曾用名廣源;浙江洞頭人。著名中醫學專家。現系浙江洞頭迎春齋診所主人(主治醫師),世界傳統醫學大系總主編委員會評為「世界傳統醫學傑出人物」等。《溫州市老幹部書畫集》書法入選者。曾多次參加市、省和全國性醫葯學術研討會。1998年度曾受到五個國家國際和世界醫葯大會的邀請。
1950年入伍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炮兵學校,學習一年。後專心從學於祖國傳統醫學。
1956年元旦任西醫部負責醫生,近年來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其中《創口癒合劑》榮獲全國二個金獎,和國際二個金獎、一個銀獎,發表醫學論文二十餘篇其中有四篇被選人中國醫葯百家精華叢書《中國當代名醫類案》,《發斑病》一文被錄入《世界優秀醫學論文選要大全》中華卷,《乳房瘍三則驗方》論文被世界醫葯大會評為三等獎並被邀請大會宣讀,《用途廣、功效奇的「創口癒合劑」》論文被世界華人華佗醫葯大會及華佗學術思想研討會專家組評為國際優秀論文一等獎,並榮獲「華佗杯」金獎,《附骨疽》一文被首屆全國跌打損傷醫學學術研討會專家組評為優秀成果獎,《葯品「創口癒合劑」臨床應用》論文被首屆中國民族醫葯國際研討會組委會評為優秀論文三等獎。香港國際中西醫結合學會評獲百名傑出會員及1999年度學術成果獎。他的業績被載入《世界名人錄》、《中華人物大典》等十五部典籍。 (公元1937~今),湖南新化人。著名基礎教育家。1956年入伍,歷任長率、天門、大石、桃溪、孟公、鵝塔等中、小學校長、學區主任兼黨支部書記。
1995年9月主動讓賢,退居二線。婁底地區優秀教育工作者,新化縣西河鎮鵝塘中學(原鄉學區主任、黨支書,現退居二線),一級教師。退居二線後,積極協助現有領導跑上跑下,解決工作難題,積極為抓好教育獻計獻策。 (公元1938~今),福建福州人,福州市公費醫療第二門診部副主任醫師。畢業於福建省醫學院醫療系,從事內科臨床診療工作,以呼吸系統及心血管疾病為專長。
1973~1978年曾主持部分省、市、縣(區)醫院開展中央課題「呼吸四病」研究任務,撰有「呼吸四篇」七篇論文,「醫學統計學基本知識」講義一篇,在1978年9月福建省科學大會授獎。多年來從事內科常用葯進行研究工作,在老葯新用,新葯開發推廣,應用進行進一步探討。
1991年曾撰有《氫澳酸山英若鹼對50例急性支氣管炎患者的療效觀察》一文,1996年撰有《氫溴酸山英若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100例療效觀察》一文,分別在《福建醫葯雜志》上。
1991年第5期發表一文曾被《中國葯學文摘》摘引,1997年被《中國當代科教文選》叢書等錄用,1997年第1期發表的論文,被中國城鎮科技信息叢書、中國華城信息網路科技信息員會刊載《最新科技成果信息評價》一書,並評為三等獎;入編《中華醫學文論》。近年在心血管疾病方面以中西醫結合進行臨床研究,著有《地奧脂必受片治療高脂血症34例療效觀察》一文和《地奧脂必妥片治療高脂血症35例臨床療效觀察》一文,先後編入《中國特色名醫大辭典》、《中國名醫特技精典》、《中國專家大辭典》、《科學中國人·中國專家人才庫》等。 (公元1940~今),湖南安化東山鄉人。著名基礎教育家。湖南省優秀教育工作者,聯校黨支書記兼校長,小學高級教師。1958年9月參加教育工作,先後在當地小學、新橋中學,東山中學任教。
1978年9月~1980年8月在大幅區聯校任組織幹事兼工會主席;198O年9月調東山鄉聯校任黨支部書記分校長至現在。自1977年以來,每年均被評為縣級以上先進個人,其中1978年榮獲湖南省優秀教育工作者;1989年榮獲益陽地區優秀教育工作者;1991年益陽地區立大功,並浮動一級工化。 (公元1946~今),湖南婁底人。著名基礎教育家。婁底地區優秀教師,新化縣白溪鎮東宮聯核完小校長,小學高級教師。
1969年元月參加教育工作,1971年任東流校校長,以後相繼擔任五個村校的校長,1983年任富溪完小校長至今。曾於1983年評為區先進,1989年、1991年評為縣先進,1989年評為地區先進,1990年評為優秀班主任並獲縣立功獎一次。 (公元?~今),女;湖南平江人。著名基礎教育家。湖南省優秀教師,平江縣第二中學中教一級教師。中學畢業後,年僅十六歲參加教育工作。1981~1983年在岳陽師范讀書。1985~1988年在岳陽師專學習,擔任過小學、初中教師。
1983年後一直在中學任教數學當班主任,所任教的數學六次在全縣名列第一。所教班級鞏固率均為100%。所輔導的學生有十餘名在全縣數學奧賽中獲一、二、三等獎,在《數學教研雜志》發表論文《初中幾何教學淡淡》等兩篇,在《岳陽晚報》、《岳陽教育》等報刊雜志上發表經驗文章四篇。多次評為公、區、校先進教育工作者。1995年評為湖南省優秀教師。 (公元1946~今),雲南昆明人。著名中醫內科專家。昆明市盤龍區中醫院主治醫師。出身在一個四代中醫家庭,先輩在昆懸壺濟世,術精歧黃德留人間,論著頗豐,其著作現藏於雲南省圖書館。其從小立下了學習祖國醫學,報效民眾的宏願。目初中開始,即隨其父學醫。
1969年下鄉當知青,邊疆農村雖缺醫少葯,卻為其提供了極好的鍛煉機會,實踐中醫理醫術大進,且深得遠近鄉里贊許。返昆後在不斷學習中而知不足,遂進雲南中醫學院和一期夜大學習,學習中視野又開,深感祖國醫學源遠流長,其根源皆從《內經》出,欲做名符其實之中醫,不通《內經》實不可得;同時又痛感《內經》少為國人所知,而海外知者更寡,乃至西人所著之《世界醫學史》一類書籍均未提及《內經》,偶有提及也觀點不明。為使祖國醫學邁出國門,走向世界,服務全人類;為在世界醫學史上替《內經》爭一席之地,在歷史責任感的驅動和同志們的鼓勵支持下,其挑起此擔,從1978年9月始至1995年3月寫成並由雲南民族出版了近三十萬字的《黃帝內經在世界醫學史上的地位》一書,其間歷時十七載。該書現為全國各省、地(包括台灣、香港)及各中醫院校圖書館和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國家有關部門收藏。
1997年7月1日應泰國清邁聯合醫院之邀,前往該院工作兩月,為中醫跨出國門,走向世界邁出了一大步。傳略載入《昆明縣志》。 (公元1950~今),浙江慈溪人。著名中醫針灸專家。現任浙江省慈溪市周巷海棠醫院內科、針灸科主治醫師。系美國中華醫學會會員,中國特效醫術研究會委員,國際華夏醫學會會員等八個協會會員,及《中國醫學論文寫作雜志》、什國行為醫學科學雜志》、《河北中醫》特邀編委及特邀通訊員。從醫三十餘年來,擅長針灸、內科疾病的診治。對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及小兒遺尿症頗有研究,均用內服外敷取得獨特效果。特別是對小兒遺尿尤為顯著,有效率達95%以上,郵購葯物者極多。
業績已收錄於《中國大陸名醫大典》、《中國特色名醫大辭典》、《世界名人錄》、《中國跨世紀優秀醫學專家名典》等十部辭書中,在當地有較高的威信。撰寫醫學論文四十餘篇,均已公開發表,曾主編、參編醫書六部,並獲相應榮譽證書及論文證書。 (公元1951~今),浙江慈溪人。著名骨科醫學專家。1970年在寧波衛校學習,1977年在沈陽軍醫學校學習。
1985年由部隊軍醫轉地方工作,現任慈溪市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從醫三十餘年,在骨傷科專業方面頗有造詣,早年在軍隊因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化膿性骨髓炎、骨結核效果顯著,受到軍地官方的多次嘉獎,榮獲兩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被沈陽軍區命名為雷鋒式幹部。軍轉回地方後曾任長河醫院院長,由於領導有方、管理有章,使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明顯提高。主編出版醫學專著《偏方治百病》、《跌打損傷現場救護》二書,參編專著一部;完成市級科研課題一項,榮獲1997年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發表專業論文三十餘篇,其中「膝內側改良切口在滾骨骨折切開復位術中的應用」發表於《中華骨科雜志》,「手部損傷後腫脹的防治」、「指骨末節斷針取出的簡易方法」發表於《中華手外科雜志》,「椎板截骨後移椎管擴大成形術治療腰椎管狹窄症」、「大重量骨牽引治療難復性碳關節脫位」發表於《美國中華骨科雜志》,「慈溪市道路交通意外傷害調查」發表於《骨與關節損傷雜志》,「脊髓造影加CTM在診斷腰椎管狹窄症中的應用」發表於《頸腰痛雜志》,「踝關節骨折或合並脫位的處理」發表於《浙江醫學雜志》等。
1995年、1996年、1997年連續三年被評為「慈溪市優秀科技工作者」。業績入錄《中國當代中西名醫大詞典》。 (公元1952~今),湖南衡陽人。著名衡陽市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1971年湘潭衛校畢業分配在衡陽市人民醫院五官科工作。1976年入衡陽醫學院五管科班學習三年。1984年考取湖南醫科大學眼科碩士研究生,人學後因病未能完成學業而回到原單位。
1987年晉升眼科主治醫師。1988年到湖南醫科大學附二院眼科進修一年。1991年在湖南醫科大學英語培訓中心學習一年,結業時通過托福和EPT考試。
1995年受Project Hope的邀請,赴上海師大學習英語半年。同年晉升為眼科副主任醫師。其學習刻苦,眼科基礎和臨床理論水平較高,尤其是在青光眼、屈光眼肌等領域造詣較深,臨床經驗豐富,可熟練進行眼科和耳鼻喉科各種大、中型手術。善於總結臨床經驗,曾撰寫論文近十篇,在湖南省和全國眼科學術會議大會宣讀。其中《花炮眼外傷263例統計分析》發表在《眼外傷職業性眼病雜志》1995年第四期,並被收入《中國醫學文摘——眼科學》1996年第二期和《中華眼科理論與實踐》一書中。外語水平較高,基本上做到了聽、讀、說、寫四會。1995年和1996年曾二次有外國醫學專家來該院講學,均由其擔任翻譯。 (公元1956~今),山西陽高人。著名大同鐵路醫院中醫科主治中醫師。出生中醫世家,自幼受到名老中醫父師的熏陶,酷愛中醫學術,因而從其父學習中醫、氣功、針灸。
1971年參加北京鐵路局大同鐵路醫院工作,在針灸科學針灸,1974年入山西省中醫學校深造,1976年畢業。
1982年參加上海中醫學院函授班學習,1993年參加北京、太原肛腸科短期學習班學習,1995年在北京中醫葯大學進修,男性泌尿及腎病、糖尿病一年,是北京鐵路大同分局氣功科學研究會理事,大同鐵路醫院氣功科醫師,肛腸科醫師,1989年被聘為大同市氣功科研究所研究員。
1990年參加《子午流注多功能速效助靜治療儀》科研工作,1992年研製成,由大同鐵路分局科委,大同鐵路醫院主持,在北京由原衛生部中醫局長呂炳奎主任醫師、北京中醫院研究院國際針灸培訓中心程等農教授、中華氣功進修學院院長中鵬教授等進行鑒定、一致通過,屬國內首創成果榮獲北京鐵路局和大同市科技二等獎,並參加1992北京科技博覽會和1993年全國健康博覽會,受到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好評,並走出了國門。從1990年先後撰寫了《灑軍升麻湯》治療痔瘡體會,《益氣養陰治療Ⅱ期糖尿病》等十餘篇論文,在全國性學術會議進行交流。1995作為編委參加中醫《康復療法》一書的組稿工作該書已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發行。 (公元1957~今),湖南東安人。著名外科主任醫師。出身於醫學世家,畢業於湖南醫科大學,現任湖南省東安縣人民醫院業務院長、外科主任醫師。系永州市外科學會副理事長。從醫十五年來,醫德高尚,技術精湛,治癒疑難雜症數百人次,特別在治療尿石症和膽石症、泌尿外及普外方面有獨到之處。業績被載入《中國跨世紀優秀醫學專家名典》、《全國專科特長名醫選編》等辭書中,並被評為名醫。撰有多篇學術論文,在國家級雜志上發表二十餘篇,參編大型著作兩部、並曾赴美國參加國際學術會一次,作了專題報告並獲「國際高級榮譽金獎」。
多次榮獲市縣科技成果一、二、四等獎,並被永州市委、市政府及上級有關部門榮評為「先進工作者」、「科技工作先進個人」、「十傑職工」、「勞動模範」等光榮稱號。
Ⅳ 歷史上姓蒙的名人有多少
蒙 觳:春秋時期楚國大夫。春秋時期,楚國復國以後,楚昭王決定重新治理國家,壯大楚國的勢力。但發現楚國以前的一切典章制度都沒有了,這時楚國大夫蒙谷又為楚王制定了一整套新的典章制度獻給楚王,使楚國的治理有了新的標准。
蒙 恬:秦朝著名將領。他的祖先為齊國人,自從他的祖父開始,他的家庭就世代為秦朝的名將。他的主要功績是抗擊匈奴。秦國統一六國以後,他率兵30萬人擊退了匈奴,收復了河南地區,並且奉命修築長城,長達萬余里。在他守衛邊疆的數余年,匈奴都不敢進犯。他同時還是毛筆的發明者,他用枯木作為筆管,鹿毛為柱,羊毛作為被。這種筆又叫做「蒼毫」。
蒙 毅:秦朝上卿,在朝廷中勢力很大,經常作為皇帝的參謀,其他將臣都不能和他相比。典故「上國掌謀,無愧名卿顯職;中山得穎,永為文士寶珍」中的「上國掌謀,無愧名卿顯職」指的是蒙毅。
蒙古綱:女真進士,金代右副元帥,咸平府猛安人。本名和羅噶,原作胡里綱,金咸平(開原)路人。承安五年進士。累官東平府事、拜右副元帥、權參知政事、行尚書省。貞祜四年,益都張林侵東平,蒙古綱派遣行樞密院事王廷玉討擒之。後改靖難軍節度使,行省邳州。綱為人御下嚴信,賞罰必當。後來發生兵變,其為經略使祿格所殺。
蒙得恩:太平天國的將領。廣西平南人。貧苦農民出身,早年參加拜上帝會,後來跟隨太平天國參加了金田起義,曾任御林侍衛、殿右二指揮。咸豐三年定都天京以後又任春官又正丞相,總理女營事務。後來升職為正掌率,得到洪秀全的寵信。咸豐十一年五月病死。終年55歲。
詳見http://ke..com/view/631093.htm?fr=ala0_1_1
Ⅳ 鮮為人知的復姓「呼延」在古代有那些名人
呼延晏:(生卒年待考),匈奴族。西晉時期前趙大司空。據《晉書.卷一百二版.載記第二》:「署其衛尉權呼延晏為使侍節 、前鋒大都督 、前軍大將軍 ,配禁兵二萬七千 ,自宜陽入洛川 呼延謨:南北朝時,前趙名臣。他大公無私,深受百姓頌揚。他在當太守時,曾親自為一名婦女平冤,影響很大,國人傳為佳話。
呼延贊(?-1000),北宋將領。並州太原(今屬山西)人。出生於將門之家。初為驍騎卒,因作戰勇敢提拔為驍雄軍使。乾德二年(964)隨王全斌討伐後蜀,班師後因軍功提升副指揮使,太平興國初年拔為鐵騎軍指揮使。太平興國四年(979),協助崔翰戍守定州,升馬步軍副都軍頭。端拱二年(989),提拔為馬軍都軍頭,淳化三年(992)升任保州刺史、冀州副都部署,改遼州刺史。後官扶州刺史,加康州團練使。《水滸傳》中的呼延灼是鐵鞭王呼延贊嫡派子孫。
呼延實,金將領。趙城(今山西洪洞北)人。本楊沃衍部曲,以戰功遷寶昌軍節度使。天興元年(1232),守青陽砦,為青陽總帥,翌年,移守峴山。
其他呼延姓名人有南北朝前趙大臣呼延謨;五代後周將領呼延琮等。
Ⅵ 和姓的歷史名人
和志光(1946-——),藏族,雲南省維西僳僳族自治縣人。1964年8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版。196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權。中專文化。
1964年8月至1969年11月,在昆明軍區步兵第13團一連當戰士。
1969年11月至1970年6月,任陸軍第11軍32師95團一連副排長。
1970年6月至1970年12月,任雲南省軍區獨立第9團一連排長。
1970年12月至1974年4月,任雲南省軍區獨立第9團一連副政治指導員。
1974年4月至1979年1月,任雲南省軍區獨立第9團一連連長。
1979年1月至1982年2月,任雲南省軍區邊防第7團一營營長。
1982年2月至1983年2月。任雲南省軍區邊防第15團副團長。
1983年2月至1986年8月,任雲南省軍區邊防第15團團長。
1986年8月至1993年3月,任雲南省軍區迪慶軍分區參謀長。
1993年3月至1995年3月,任雲南省軍區迪慶軍分區司令員。
1995年3月至1998年5月,任西藏軍區副司令員(少將軍銜)(其間:1995年3月至1996年1月在**合成指揮專業學習)。現任雲南省軍區副司令員。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Ⅶ 遆姓的歷史名人
遆海紅:(公元1960~今),山西省臨汾人。著名山西臨汾公安幹警。市公安局戶政科科長。他自擔任領導職務以來,始終抓黨建不鬆懈,堅持抓黨建、帶隊伍、促工作。戶政科作為全市的戶政樞紐和中心窗口,涉及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要求每個民警視人民為父母,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僕意識,依法行政,嚴格執法,熱情服務,恪盡職守。
他率先在全區十七個縣市農村實行了戶口城市化管理:一是農村戶口全部由農村公安派出所管理;二是農村戶口家家實行戶口簿制度;三是農村實行街巷門牌標志化。徹底解決了廣大農民無證件的弊端和困難,提高了方方面面的社會效益。他並率先在全區十七個縣市建立了計算機人口信息管理系統,購置了二十六部微機,培訓了六十二名計算機操作人員,不但把全市六十七萬城鄉人口輸入微機,而且全部推向台前辦公,大大方便了群眾,幹了一件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事。他為該局黨建、農村人口管理和辦公設施的完善做出了顯著成績。曾被評為全區戶政管理先進個人、1997年被臨汾市公安局評為先進民警和優秀黨員,被臨汾行署公安處評為先進個人,並被臨汾市政府榮記一等功一次。
Ⅷ 舜姓的歷史名人
舜 華:抄春秋時晉國大夫,有襲賢名。孔子自衛將入晉,至河,聞趙簡子殺竇犨鳴犢及舜華,乃臨河而嘆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此命也夫。」子貢移而進曰:「敢問何謂也?」孔子曰;「竇犨鳴犢、舜華,晉之賢大夫也,趙簡子未得志之時,須此二人而後從政,及其已得志也,而殺之。丘聞之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其郊;竭澤而漁,則蛟龍不處其淵;覆巢破卵,則凰凰不翔其邑,何則?君子違傷其類者也。鳥獸之於不義,尚知避之,況於人乎。」遂還息於鄒,作盤琴以哀之。
舜用禹:明代慶都人,宣德年間任刻漏(古代計時器)博士。
舜俞咨:宋代人,為嘉興年間教授,文風丕振。
Ⅸ 呼延姓的歷史名人
(1894~1977)字霹靂,筆名哈雷。陝西清澗人。1914年入西安三秦公學,1917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入北大物理科。在五四反帝愛國運動中,他參加了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的愛國行動,曾被軍警拘捕。獲釋後,在陳獨秀、李大釗等影響下,開始學習馬克思主義,積極參加各種進步活動。1920年同劉天章、李子洲、楊鍾健等人發起組織陝西旅京學生聯合會。同年11月與李子洲等11人聯名在《晨報》 發表文章, 支持因反對尊孔被陝西省教育廳革職的省女師教務主任王授金。1921年10月, 呼延又參與創辦《共進》 半月刊。進步社團共進社創立,他是核心人物之一,先後為《共進》撰稿25篇,熱情宣傳馬克思主義,提出改革陝西政治、革新教育、改造社會的主張。
1923年在北京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是年夏,從北京大學畢業後返回陝北,任陝北聯合縣立榆林中學訓育主任,先後與魏野疇、李子洲等在校內外傳播馬克思主義,大膽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受到師生好評。不久,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加入中共時間、地點說法不一,待考)。他支持劉志丹、曹力如、王子宜等愛國學生的進步活動,組織學生在城鄉進行反帝、反軍閥宣傳,同陝北軍閥井岳秀進行斗爭。
1925年,呼延調任延安省立第四中學校長,與王超北、陳俞廷等人創建中共延安四中小組,不久改為中共延安四中支部,領導學生開展「非基督教」運動,反對帝國主義對陝北的文化侵略。1926年春,中共延安四中支部改為中共膚施(延安)特別支部,呼延任特支書記,同特支幹事易厚庵、陳俞廷一起領導黨團員和進步學生下鄉幫助農民成立農民協會,在延安城內幫助手工業工人成立工會;在校內實行民主辦學,吸收學生參加校務會、參加學校管理。為活躍師生文化生活,他們還成立了新劇團、游藝室。他的百元月薪,幾乎全部用作革命活動的經費和資助貧苦學生。1927年1月,在中國國民黨陝西省第一次代表大會上,被選為省黨部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同月調任西安中山學院事務主任、陝西省立女子師范學校校長,為國民革命培養了大批幹部。5月4日,西安青年學生及民眾數萬人在易俗社露天劇場召開五四紀念大會,他應邀到會發表演說,號召青年繼承五四反帝愛國的革命傳統,把國民革命進行到底。大革命失敗後,呼延與中共組織失去聯系,在國民黨軍政部門擔任過參議、縣長等職,但他仍同情革命,通過自己所辦的西北養蜂場,先後掩護劉志丹、閻紅彥、潘自力、史唯然、劉景范、朱敏、何寓礎等共產黨員。1933年7月,他與何寓礎、賈拓夫等人在西安騾馬市飯館開會,由於叛徒告密,被軍警逮捕,後經楊虎城、杜斌丞保釋出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呼延先後在陝西省水利廳、省文史研究館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被「遣返」回陝北。1977年2月6日逝世。1979年4月,中共陝西省委統戰部為其平反昭雪,恢復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