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三國有趣的歷史故事500

三國有趣的歷史故事500

發布時間:2021-03-04 12:31:08

① 三國演義中的一個小故事(500字左右)

《草 船 借 箭 》
周 瑜 非 常 嫉 恨 諸 葛 亮, 總 想 找 個 理 由 殺 掉 諸 葛 亮。
一 天, 周 瑜 讓 諸 葛 亮 造 10 萬 枝 箭, 並 說 10 天 內 就 要。 諸 葛 亮 痛 快 地 答 應 了, 說:「 我 3 天 之 內 就 送 10 萬 枝 箭 過 來。」 周 瑜 很 吃 驚。

諸 葛 亮 向 魯 肅 借 了 20 只 快 船,600 名 士 兵, 把 每 條 船 用 布 蒙 上, 兩 邊 堆 滿 一 捆 捆 的 干 草。 周 瑜 得 知 這 一 情 況 後, 心 里 非 常 懷 疑, 不 知 諸 葛 亮 又 在 玩 什 么 花 樣。

到 第 三 天, 天 還 沒 亮, 諸 葛 亮 便 派 人 將 魯 肅 請 來, 說:「 請 您 和 我 一 同 去 取 箭。」 然 後, 把 20 條 快 船 用 長 繩 連 起 來, 一 直 往 江 北 駛 去。 當 時, 長 江 上 霧 雲 很 大, 對 面 看 不 見 人。 魯 肅 心 里 不 明 白, 問 諸 葛 亮 怎 么 回 事。 諸 葛 亮 只 是 笑, 並 不 回 答。

不 久, 船 靠 近 曹 操 的 水 寨。 諸 葛 亮 命 令 將 船 頭 朝 東 船 尾 向 西, 一 字 擺 開。 又 叫 士 兵 一 起 敲 鼓 吶 喊。 曹 操 聽 了 報 告, 說:「 霧 天 作 戰, 恐 怕 有 埋 伏。 先 讓 水 陸 軍 的 弓 箭 手 向 他 們 射 箭, 霧 散 後 再 進 軍。」 於 是, 箭 像 雨 點 一 樣 射 向 那 20 條 船。

箭 頭 准 確 地 落 在 草 捆 上, 排 得 密 密 麻 麻。 過 了 一 會 兒, 諸 葛 亮 命 令 船 頭 掉 過 來, 再 由 西 向 東 排 開, 於 是, 另 一 面 又 被 射 滿 了 箭。 等 到 太 陽 要 升 起 來 時, 霧 也 快 散 了。 諸 葛 亮 命 令 軍 士 開 船, 並 一 起 大 喊:「 謝 謝 丞 相 的 箭!」

船 到 了 南 岸, 周 瑜 已 經 派 了 500 名 軍 士 在 江 邊 等 著 搬 箭, 卸 完 後 共 有 十 二 三 萬 枝 箭。 魯 肅 見 了 周 瑜, 把 諸 葛 亮 借 箭 的 事 說 了 一 遍。 周 瑜 嘆 氣 說:「 諸 葛 亮 真 是 神 機 妙 算, 我 實 在 不 如 他 啊!」 《三 國 歸 晉 》
公 元260 年, 司 馬 昭 密 謀 殺 害 了 皇 帝 曹 髦( 曹 丕 的 孫 子), 立 曹 奐 為 皇 帝。 這 時, 魏 國 的 大 權 已 完 全 掌 握 在 司 馬 昭 的 手 中。
後 主 劉 禪 聽 信 宦 官 黃 皓 的 讒 言, 不 信 任 姜 維, 讓 他 到 漢 中 屯 田 種 麥 去 了。 司 馬 昭 得 到 這 個 消 息, 決 定 立 即 討 伐 蜀 國。

公 元263 年, 司 馬 昭 任 命 很 有 謀 略 的 鍾 會 為 鎮 西 將 軍, 命 鄧 艾 為 征 西 將 軍,聯 手 征 討 蜀 國。 姜 維 寫 了 如 何 保 衛 蜀 國 的 奏 章,可 劉 禪 聽 信 黃 皓 的 謊 話, 在 宮 中 尋 歡 作 樂。 鍾 會 和 鄧 艾 很 快 打 到 了 成 都, 昏 庸 的 劉 禪 率 領 文 武 百 官 投 降 了 魏 軍。 從 此, 蜀 國 就 滅 亡 了。

公 元265 年, 司 馬 昭 死 後, 他 的 兒 子 司 馬 炎 把 魏 國 皇 帝 曹 奐 攆 下 台, 自 己 當 了 皇 帝, 把 國 號 改 為" 晉"。這 樣, 魏 國 也滅 亡 了。 司 馬 炎 又 開 始 算 計 怎 樣 才 能 將 吳 國 滅 掉。 吳 國 皇 帝 孫 皓( 孫 權 的 長 孫) 整 天 吃 喝 玩 樂,不 管 國 家 大 事。

這 天, 孫 皓 正 和 自 己 喜 歡 的 宦 官 岑 昏 玩 樂, 有 人 報 告 說 司 馬 炎 的 大 將 杜 預 和 王 浚 已 經 打 過 來 了, 他 大 吃 一 驚。 岑 昏 說:" 用 連 環 鐵 索 橫 在 長 江 上, 江 面 下 再 放 上 萬 個 鐵 錐, 敵 人 就 過不 來 了。" 孫 皓 認 為 很 有 道 理。

王 浚 聽 說 吳 國 在 長 江 布 置 了 鐵 索 和 鐵 錐, 不 禁 哈 哈 大 笑。 他 讓 士 兵 造 了 幾 十 個 大 木 筏, 中 間 放 一 個 裝 滿 油 的 火 炬, 四 周 捆 綁 些 草 人, 順 流 放 下。 鐵 錐 碰 上 木 筏, 都 被 拉 了 出 來; 鐵 索 碰 到 火 炬, 也 被 燒 斷 了。 吳 國 士 兵 見 到 這 種 情 況 都 嚇跑 了。

孫 皓 見 晉 軍 攻 到 了 首 都 建 業, 又 害 怕 又 沒 有 辦 法。 問 大 臣 怎 么 辦, 大 臣 們 都 不回 答 ,一 起 進 宮, 殺 了 專 門 給 皇 帝 出 壞 主 意 的岑 昏。 這 時, 王 浚 已 進 了 城, 孫 皓 只 好 投 降。

從 此, 晉 國 建 立 起 統 一 政 權, 結 束 了 魏、 蜀、 吳 三 國 鼎 立 的 局 面。

② 三國演義故事梗概500字

漢朝末年的十長侍亂朝綱和黃巾起義開始.劉備、關羽、張飛桃源三結義連接,開始了他們自己的艱辛的發展史。
正值亂世,梟雄崛起,以曹操、孫堅、劉表、袁紹等人勢力最為強悍,統領一方,而劉備還是一個區區縣令。
後董卓因變而得意控制朝綱,在曹操的號召下面,各路諸侯積聚,展開了一場討伐之戰,此時的三兄弟,還是公孫瓚手下的兵卒,但是才能已經日漸展露出來。
後幸得徐州,但又因為無義呂布的陰謀而失去了發展地。
布滅。得失徐庶,三顧卧龍、終得飛龍入海時。
不料曹操在荊州原主劉表去世之後大舉南下,妄圖一統江東。
孫劉聯盟,草船借劍,火燒赤壁,春聲不得索二喬。
再臨荊州,鬥智斗勇。
收二川,孫劉聯盟,力敵曹操,三足鼎立。
陰謀現,關羽忘亡,荊州失,聯盟破裂。
張飛故,征江東,率大軍。無奈火燒聯營,得了陸遜名頭。
白帝託孤,換的孔明忠心。勵精圖治,親擒孟獲,重得三足之勢。
無奈天妒英才,六齣祁山未得寸土功勛,命隕五丈原。
姜維獨憑氣力高,九進中原空夠勞。
鄧艾鍾會分兵進,劉氏江山盡數曹……
司馬憑空出江湖,獨亂朝綱獲大權。
受禪台前雲霧起,石頭城下無波濤。紛紛時世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吊空牢騷。

③ 三國演義小故事,400~500字,快!

三顧茅廬

劉備屯住新野時,自知蹉跎半生之緣由是身邊雖有關羽,張飛等猛將,而無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謀士,便禮儀賢下士,尋求良輔。在司馬徽和徐庶的薦舉下,劉備與關羽,張飛便來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

第一次來到茅廬時,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見亮好友崔州平;數日後,劉、關、張頂風冒雪,二顧茅廬。途中,遇亮好友石廣元,孟公威。到達茅廬,只見亮弟諸葛均,方知亮已出遊,備留下一箋,表達傾慕之意。返回時,在隆中山下小橋邊遇見亮岳父黃承彥;過了一段時間,劉備與關羽、張飛三顧茅廬,適逢亮在家,但晝寢未醒。劉備吩咐關、張在門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於階下,直到亮醒後,方才相見。[ 三顧堂:建於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作《隆中對》的紀念堂。]

五丈原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兵由漢中出發,穿過秦嶺,進駐五丈原。初來乍到,糧草不濟,先屯田練兵,待機伐魏。魏將司馬懿深知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貿然出兵。雙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戰,諸葛亮不得不引誘魏兵入葫蘆溝作戰,並放火燒斷谷口,欲大敗魏將司馬懿未料一場大雨,魏軍死裡逃生。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死軍中,蜀軍敗退。當司馬懿進兵諸葛亮指揮作戰的地方時,看到蜀軍陣地之險要,驚嘆道:「天下奇才也。」後人為了紀念諸葛亮,在這里修建了寺廟。

據當地民間傳說,諸葛亮去世時,一顆明星從天而降,所以才起這個名字。當年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稱「諸葛田」。當年諸葛亮設軍帳指揮作戰的地方還留有半米高的城牆殘跡,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近100米。當地群眾給這個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邊的秦嶺山坡,有一塊平展的石頭,上面似有棋盤線條。據說當年諸葛亮在這里下過棋,所以這座山得名「棋盤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諸葛鍋」,鐵鍋上鑄有漢代隸書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農田,遊客來這里總想找一找古戰場的遺跡和傳聞。在農田的中間有一道河灣,當地叫落星灣,灣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諸葛亮祠,創建於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內獻殿內兩側牆壁上有一幅幅三國故事畫,如古城會、空城計、三戰呂布等。壁畫下鑲嵌著40塊青石,石刻岳飛手書《出師表》,字跡蒼勁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贊頌岳飛的石刻:「純正不曲,文如其人」。

吃 瓜 留 子

諸葛亮不僅能種出好莊稼,而且還有一手種西瓜的好手藝。襄陽一帶曾有這么一個規矩:進了西瓜園,瓜可吃飽,瓜子不能帶走。傳說這條「規矩」也是當年請葛亮留下來的。

諸葛亮種的西瓜,個大、沙甜、無尾酸。凡來隆中作客和路過的人都要到瓜園飽飽口福。周圍的老農來向他學種瓜的經驗,他毫不保留地告訴他們瓜要種在沙土地上,上麻餅或香油腳子。好多人都來問他要西瓜種子,因為以前沒有注意留瓜子,許多人只好掃興而歸。第二年,西瓜又開園了,他在地頭上插了個牌子,上面寫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諸葛亮把瓜子冼凈、曬干,再分給附近的瓜農。現在,漢水兩岸沙地上的賈家湖、長豐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氣,個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還遵守那條「吃瓜留子」的老規矩。

神機妙算救後代

這件事情的真否無法考證,從記載來看,可能性還是有的。

相傳,諸葛亮在臨死前對後代說:「我死後,你們中的一個將來會遇到殺身大禍。到那時,你們把房拆了,在牆裡面有一個紙包,有補救的辦法。」

諸葛亮死後,司馬0打下天下當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員將軍是諸葛亮的後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馬0找了個借口,把這個將軍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馬0問:「你祖父臨死前說了些什麼?」這個將軍就一五一十地把諸葛亮的話說給他聽。司馬0聽後,使命令上兵們把房子拆了,取出紙包。只見紙包裡面有封信,上面寫著「遇皇而開」。土兵們把信遞給0,0打開信,只見裡面寫道:「訪問後返三步。」0立即站起身退後三步。他剛站穩,只聽「咔嚓嚓」一聲響,0龍案上面正對的房頂上,一根玉掉下來。把桌椅砸得粉碎。0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反過來再看信後面寫道,「我救你一命,請你留我後代一命。」看完這封信,暗暗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後來.他把那個將軍官復原職

諸葛亮的八卦衣

在戲劇和圖面中,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姿態。據民間傳說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奮好學,師母所賞賜。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德操賞識,連司馬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都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鍾表,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餵食。諸葛亮天資聰穎,司馬先生講的東西,他一聽便會,不解求知飢渴。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他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准,於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嗚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於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裡,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喂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

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麼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餵食。司馬先生在上課時,就問學生,雞為什麼不按時叫鳴?其他學生都摸不著頭腦。諸葛亮心裡明白,可他是個誠實的人,就如實地把雞快叫的時候餵食來延長老師授課時間的事如實報告了司馬先生。司馬先生很生氣,當場就把他的書燒了,不讓他繼續讀書了。諸葛亮求學心切,不能讀書怎麼得了,可又不能硬來,便去求司馬夫人。司馬夫聽了請葛亮喂雞求學遭罰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馬先生說情。司馬先生說:「小小年紀.不在功課上用功夫,倒使心術欺矇老師。這是心術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馬夫人反復替諸葛亮說情,說他小小年紀,雖使了點心眼,但總是為了多學點東西,並沒有他圖。司馬先生聽後覺得有理,便同意諸葛亮繼續讀書。

司馬先生盛怒之下燒了諸葛亮的書,後經夫人勸解,又同意諸葛亮來繼續讀書。可沒有書怎麼讀呢?夫人對司馬先生說:「你有一千年神龜背殼,傳說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曉五百年未來.不妨讓諸葛亮一試.如果靈驗,要書作甚?」司馬先生想到把書已燒了,也只好按夫人說的辦。

諸葛亮將師母送的神龜背殼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終身服飾——八卦衣,昔日所學,歷歷在目,先生未講之道,也能明白幾分。

諸葛亮的鵝毛扇

諸葛亮的鵝毛扇代表著智慧和才幹,所以在有關諸葛亮的戲曲中,孔明總是手拿鵝毛扇。

關於鵝毛扇,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故事,黃承彥的千金小姐黃月英並非醜陋,而是一個非常聰明美麗、才華出眾的姑娘。黃承彥怕有為的青年有眼不識荊山玉,故稱千金為「阿丑」。阿丑黃月英不僅筆下滔滔,而且武藝超群,她曾就學於名師。藝成下山時,師傅贈送她鵝毛扇一把,上書「明」、「亮」二字。二字中還密密麻麻地藏著攻城略地、治國安邦的計策。並囑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後來黃承彥的乘龍快婿,就是吟嘯待時、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來蜀國丞相諸葛亮。結婚時,黃月英便將鵝毛扇作為禮物贈給諸葛亮。孔明對鵝毛扇愛如掌上明珠,形影不離。他這樣作不僅表達了他們夫妻間真摯不渝的愛情,更主要的是熟練並運用扇上的謀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總是手不離扇。

清朝康熙年間,襄陽觀察使趙宏恩在《諸葛草廬詩》中寫道:「扇搖戰月三分鼎,石黯陰雲八陣圖」,就足以證明諸葛亮手執鵝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離扇的原因。

三顧茅廬

劉備屯住新野時,自知蹉跎半生之緣由是身邊雖有關羽,張飛等猛將,而無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謀士,便禮儀賢下士,尋求良輔。在司馬徽和徐庶的薦舉下,劉備與關羽,張飛便來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

第一次來到茅廬時,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見亮好友崔州平;數日後,劉、關、張頂風冒雪,二顧茅廬。途中,遇亮好友石廣元,孟公威。到達茅廬,只見亮弟諸葛均,方知亮已出遊,備留下一箋,表達傾慕之意。返回時,在隆中山下小橋邊遇見亮岳父黃承彥;過了一段時間,劉備與關羽、張飛三顧茅廬,適逢亮在家,但晝寢未醒。劉備吩咐關、張在門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於階下,直到亮醒後,方才相見。[ 三顧堂:建於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作《隆中對》的紀念堂。]

隆中對

官渡大戰以後,劉備逃到荊州,投奔劉表。劉表撥給他一些人馬,讓他駐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縣)。

劉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因為自己的抱負沒有能夠實現,心裡總是悶悶不樂。他想尋找個好助手。他打聽到襄陽地方有個名士叫司馬徽,就特地去拜訪。

司馬徽說:「這一帶有卧龍,還有鳳雛(音chú),您能請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馬徽告訴劉備:卧龍名叫諸葛亮,字孔明;鳳雛名叫龐統,字士元。

徐庶也是當地一位名士,因為聽到劉備正在招請人才,特地來投奔他。劉備很高興,就把徐庶留在部下當謀士。 徐庶說:「我有個老朋友諸葛孔明,人們稱他卧龍,將軍是不是願意見見他呢?」 劉備聽了徐庶的介紹,說:「既然您跟他這樣熟悉,就請您辛苦一趟,把他請來吧!」 徐庶搖搖頭說:「這可不行。像這樣的人,一定得將軍親自去請他,才能表示您的誠意。」

劉備先後聽到司馬徽、徐庶這樣推重諸葛亮,知道諸葛亮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就帶著關羽、張飛,一起到隆中去找諸葛亮。三顧茅廬後,諸葛亮終於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就在自己的草屋裡接待劉備。

諸葛亮看到劉備這樣虛心請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劉備談了自己的主張。他說:「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一百萬兵力,而且他又挾持天子發號施令。這就不能光憑武力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一帶,已經三代。江東地勢險要,現在百姓歸附他,還有一批有才能的人為他效力。看來,也只能和他聯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著,諸葛亮分析了荊州和益州(今四川、雲南和陝西、甘肅、湖北、貴州的一部)的形勢,認為荊州是一個軍事要地,可是劉表是守不住這塊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廣闊,向來稱為「天府之國」,可是那裡的主人劉璋也是個懦弱無能的人,大家都對他不滿意。

最後,他說:「將軍是皇室的後代,天下聞名,如果您能佔領荊、益兩州的地方,對外聯合孫權,對內整頓內政,一旦有機會,就可以從荊州、益州兩路進軍,攻擊曹操。到那時,有誰不歡迎將軍呢。能夠這樣,功業就可以成就,漢室也可以恢復了。」

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闢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於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

後來,人們把這件事稱作「三顧茅廬」,把諸葛亮這番談話稱作「隆中對」。(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三顧茅廬】東漢末年,諸葛亮躬耕南陽,劉備為了敦請他輔佐自己打江山,求賢心切,三次拜訪隱居在隆中草屋裡的卧龍諸葛孔明。後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對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誠心誠意的邀請或訪問。
【舌戰群儒】曹操大軍沿江結寨,准備並吞江東。東吳君臣驚疑憂懼,是和是戰難以定奪。諸葛亮運用謀略,與東吳群臣縱論天下大事,巧舌辯駁,說服他們和孫權要與劉備聯合抗曹。才有後來的赤壁之戰。此成語原指與眾多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後指與很多人激烈爭辯並駁倒對方。
【桃園結義】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在河北,有三個胸懷大志的年輕人,他們分別叫張飛,關羽,劉備,他們不甘心一世平庸,決心匡復亂世,因為彼此性格相投,志向相同,決定結為異性兄弟,恰好張飛有一桃園,三人邊入桃園中,歃血為盟,結為兄弟,不能同年同月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這就是桃園結義.後來這個成語常常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感情深厚。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丕的孫子曹髦即位,大權卻掌握在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的手上。司馬昭也想當皇帝,凡是不聽他話的人,他就要除掉,真正的皇帝實際上就是一個木偶,由著司馬昭來擺布。曹髦不想當木偶,對他的心腹說:「司馬昭想當皇帝的野心,連過路的人都知到啊。」於是曹髦決心帶領手下數百人去襲擊司馬昭,結果計劃被他的手下告訴了司馬昭。司馬昭立即派兵抓住了皇帝,把皇帝給殺掉了。形容陰謀家的野心非常明顯,所有人都知道。
【曲有誤,周郎顧】傳說周瑜不僅人很英俊,而且精通琴曲,即使在自己喝醉了酒的時候,也能耳聰目明,如果別人彈錯了一點點,他會馬上扭頭來向彈琴的人瞟上一眼,意思是說:「恩,你彈錯了哦。」自此後,民間就有了民謠:「曲有誤,周郎顧。」由於他喜歡指正別人的曲誤,而且上了癮,所以很多人都希望得到他的教導。甚至那些喜歡彈琴的仕女為了能和心目中的偶像見上一面,往往都會借彈琴的時候故意出錯,來引起周郎的注意。
【望梅止渴】此事發生在一個夏天,曹操率領軍隊去討伐張綉,當時,那個天氣叫熱,吐口唾沫出去,立時就給蒸發掉了,何況是還要在曲折的山道上行軍,幾個體弱的,一時抗不住,都倒在了路邊,戰士們一片哀聲載道,大有兵變之勢。
曹操向前望了一會後,急中生智地說道:「哇,前面好大的一片梅林,那梅子又大又好吃,一定解渴。」士兵們一聽,嘴裡不禁生出了唾液,也不覺得可了,終於來到了水源之地,痛快地喝了一回。
【樂不思蜀】司馬昭一次與劉禪及受降的蜀官會宴,故意地將蜀人扮蜀樂在宴前舞戲,眾蜀官因思鄉之情無不落淚,只有劉禪依然如故,嬉笑自若。
於是,司馬昭便問道:「不想念蜀國嗎?」
劉禪立即回答道:「在這里,太快樂了,不想念蜀國。」
司馬昭不經感嘆道:「人之無情,乃至於此!即使有諸葛亮在,也不能將他輔作的周全,何況是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如諸葛亮的姜維呢?」
【七步成詩】為了給殺曹植找一個好借口,曹丕決定召見曹植,並以詩為由,逼其就範。曹植入見後,曹丕說:「我與你在情理上來講是兄弟,在道義上卻屬君臣,你怎麼能恃才蔑禮?你既然這么有才,就做一首七步詩來。就以咱兄弟為題。」曹植此次略加思索,才行七步便口誦一首詩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很是慚愧,於是沒有殺他,把他貶為安鄉侯。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呂蒙當初以武事為榮,不愛習文,孫權就開導說:「你現在大小也是個官了,應多讀些書,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呂蒙推託說:「太忙了,哪有時間看書啊。」孫權耐心地指導他說:「我也不要你去讀『之乎者也』的經書,你要多多瀏覽些實用書,像我和曹操一樣。」呂蒙從此就開始學習,並博得屬下及其親友團的一致認同。魯肅繼周瑜掌管了吳軍後,一次,呂蒙飲宴,在酒宴上兩人縱論天下大事時,呂蒙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見,使得魯肅頗為震驚。
魯肅感嘆道:「我小看了你也,你的確不是昔日那個吳下阿蒙了,比起我來,也就差了那麼一點點。」呂蒙回應道:「士別三日,但當刮目相看。」

④ 關於三國的有趣故事!

諸葛亮入蜀之前曾經在夷凌附近放了一堆石陣,就是八陣圖,多年之後,孫權殺害關羽內,使得劉備興兵伐吳,在夷容凌中了陸遜的火燒連營之計,70萬大軍盡毀,陸遜一路緊追,卻闖進了諸葛亮當年設置的八陣圖之中.....

⑤ 求一篇500字左右的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

小巫見大巫

三國時期,東吳孫權身邊的名將張紱,是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不但能寫詩,還擅長作賦。當時著名的文學家陳琳是他的同鄉,陳琳著有《武庫賦》,張紱看過後非常欣賞,便寫了封信稱贊陳琳的文才。陳琳回信說:「我在河北,幾乎與天下隔絕,這里寫文章的人少,容易被人注意,所以不是我文筆好,是你太誇獎我了。我和你及張昭兩人相比,實在差得太多,就好比是小巫遇見大巫,法術便無法施展一般。」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來形容有些人安於現狀,樂而忘返。還形容有些人樂而忘本。
畫餅充飢

三國時期,有一個人叫盧毓,在魏國做官,由於他為魏文帝曹丕出了許多好主意,因此,受到朝廷器重,升為侍中、中書郎。

有一次,魏文帝對盧毓說:"國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關鍵就在你了。選拔人才,不要取那些有名聲的,名氣不過是在地上畫一個餅,不能吃的。"

盧毓回答說:"靠名聲是不可能衡量才能的人,但是,可以發現一般的人才。由於修養高,行為好,而有名的,是不應該厭惡他們。我以為主要的是對他們進行考核,看他們是否真有才學。現在廢除了考試法,全靠名譽提升或降職,所以真偽難辯,虛實混淆。"

魏文帝採納了盧毓的意見,下令制定考試法。

大概五百字左右

⑥ 關於三國演義的故事(500字左右)。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公元208年,曹操率領80萬大軍駐扎在長江中游的赤壁,企圖 打敗劉備以後,再攻打孫權。劉備採用聯吳抗曹之策,與吳軍共同抵抗曹操。當時,孫權和劉備兵力都很少,而曹操兵多將廣,處於壓倒性優勢。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和孫權的大將周瑜,商討破敵良策,兩人不謀而合,都主張只有火攻,才能打敗曹操。
可等一切都准備好後,周瑜卻發現曹操的船隻都停在大江的西北,而自己的船隻靠南岸。這時正是冬季,只有西北風,如果用火攻,不但燒不著曹操,反而會燒到自己的頭上,只有刮東南風才能對曹軍發起火攻。周瑜眼看火攻不能實現,急得口吐鮮血,病倒在床上,名醫、良葯都治不好他的病。這時諸葛亮去探望周瑜,問他為何得病。周瑜不願說出實情,就說:「人有旦夕禍福,怎能保住不得病呢?」
諸葛亮早猜透了他的心事,就笑著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怎能預料到呢?」周瑜聽到諸葛亮話中有話,非常驚訝,就問有沒有治病的良葯。諸葛亮說:「我有個葯方,保證治好您的病。」說完,寫了16個字,遞給周瑜。這16個字是: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周瑜一看,大吃一驚,心想:「諸葛亮真是神人啊!」他的心思既然已被諸葛亮猜中,便請教破敵之策。諸葛亮有豐富的天文氣象知識,他預測到近期肯定會刮幾天東南風,就對周瑜說:「我有呼風喚雨的法術,借結你三天三夜的東南大風,你看怎樣?」周瑜高興他說:「不要說三天三夜,只一夜東南大風,大事便成功了!」
周瑜命令部下做好一切火攻的准備,等候諸葛亮借來東風,馬上進兵。諸葛亮讓周瑜在南屏山修築七星壇,然後登壇燒香,口中念念有詞,裝做呼風喚雨的樣子。
半夜三更,忽聽風響旗動,周瑜急忙走出軍帳察看,真的颳起了東南大風,他連忙下令發起火攻。
周瑜部將黃蓋,率領火船向曹操水寨急駛,當火船靠近曹軍水寨時,一聲令下,士兵們順風放火。風助火勢,火借風威,把曹營的戰船燒個一干二凈,岸上的營寨也被燒著,兵馬損失不計其數。在煙火彌漫中,曹操倉惶逃命,從小道逃回許昌。

⑦ 我喜歡的三國故事作文500字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ω ̄=
我喜歡三國故事
《三國演義》這本書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書主要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王朝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概括了三國時期的政治軍事斗爭和這一時期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個個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

合上這本書,我不禁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因為我被三國中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的事跡所感動,但同時我也濃深的體會到:不論是哪一個朝代都不可能永久成立,這在歷史上是可以一目瞭然的。因為歷史上沒有幾個皇帝是順民意的,然而共產黨卻不一樣。

人非聖賢,孰能無缺?人不是十全十美的,比如說:諸葛亮,足智多謀可是沒有武功;呂布,有勇氣謀;劉備,很講義氣,講誠信,但武功不夠高強。讀了這些,我感受到我們應該盡量改正自己的缺點,最大限度的改善自己,雖然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是我們可以盡量做到十全十美。

當我讀到諸葛亮草船借箭,智退司馬懿,奇造木牛流馬等奇招的時候,我感受到孔明的那種迎難而進、善於思考的精神。這些恰好是我的缺點,每當我在做作業時,一旦遇到難一些的題目,就只會逃避,不去思考,只會把它們拋到腦後,之後就把它忘到九宵雲外去了。但老師一點撥,我卻是能夠完成的。其實我並不笨呀!那是因為我存在畏難思想,有了依賴思想,總想得到現成的,從這里我覺得我應該向諸葛亮這位偉大的軍事家、思想家和正治家學習,學習迎難而進、善於思考的精神,讓自己盡量做到十全十美。

諸葛亮曾說過一句名言,兵馬未到,糧草先行。這句話,不但能給國家軍隊啟發,還能給我這個小學生啟發。我考試的時候,總是手忙腳亂,從不從從容容。當我讀到這句話時,我感受到做什麼事,都應該有事前准備,只有這樣才不至於令自己把事情弄砸了。比如像我們寫毛筆字一樣,在還沒有下筆之前,就得先把這個字先寫在心裡,讓自己先心有成竹,然後再下筆,這樣就可以寫好了。
我喜歡《三國演義》,因為裡面講了好多古代歷史故事,描寫了許多人物。他們是怎麼打仗的,和他們的聰明才智,所以我喜歡三國演義。我學到了許多聰明才智。

⑧ 三國時期有哪些有趣的小故事(題目)

七步成章(曹植)
望梅止渴(曹操)
樂不思蜀
(劉禪)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吳下阿蒙
手不釋卷(呂蒙)
空城計
舌戰群儒
七擒孟獲(諸葛亮)
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
劉備)
過五關,斬六將
刮骨療傷
(關羽)
一盒酥(楊修)
有一次,塞北進貢來一盒酥餅,曹操寫了「一合酥」三字於盒上,放在台上。楊修看見了,竟和眾人分食了。曹操心裡惱怒,問為何這樣?楊修答道:你明明寫了「一人一口酥」,我們不敢違背你的命令。曹操當時雖笑,不久之後,就把楊修給殺了。

⑨ 關於三國 有趣的故事

曹沖割馬鞍救僕人
孫亮巧斷蜜中老鼠屎案
孫文台年少拒海賊
曹操殺周不疑事件1、「帝一日命人至操營,宣操入宮議事。操聞天使至,請入相見,只見那人眉清
目秀,精神充足。操暗想曰:「今東都大荒,官僚軍民皆有飢色,此人何得獨肥?」
因問之曰:「公尊顏充腴,以何調理而至此?」對曰:「某無他法,只食淡三十
年矣。」操乃頷之;
2\卻說曹兵十七萬,日費糧食浩大,諸郡又荒旱,接濟不及。操催軍速戰,李
豐等閉門不出。操軍相拒月余,糧食將盡,致書於孫策,借得糧米十萬斛,不敷
支散。管糧官任峻部下倉官王垕人稟操曰:「兵多糧少,當如之何?」操曰:
「可將小解散之,權且救一時之急。」垕曰:「兵士倘怨,如何?」操曰:「吾
自有策。」垕依命,以小斛分散。操暗使人各寨探聽,無不嗟怨,皆言丞相欺眾。
操乃密召王垕入曰:「吾欲問汝借一物,以壓眾心,汝必勿吝。」垕曰:「丞相
欲用何物?」操曰:「欲借汝頭以示眾耳。」垕大驚曰:「某實無罪!」操曰:
「吾亦知汝無罪,但不殺汝,軍必變矣。汝死後,汝妻子吾自養之,汝勿慮也。」
垕再欲言時,操早呼刀斧手推出門外,一刀斬訖,懸頭高竿,出榜曉示曰:「王
垕故行小斛,盜竊官糧,謹按軍法。」於是眾怨始解。
3\時建安三年夏四月也。操留荀彧在許都,調遣兵將,自統大
軍進發。行軍之次,見一路麥已熟;民因兵至,逃避在外,不敢刈麥。操使人遠
近遍諭村人父老,及各處守境官吏曰:「吾奉天子明詔,出兵討逆,與民除害。
方今麥熟之時,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將校,凡過麥田,但有踐踏者,並皆斬首。
軍法甚嚴,爾民勿得驚疑。」百姓聞諭,無不歡喜稱頌,望塵遮道而拜。官軍經
過麥田,皆下馬以手扶麥,遞相傳送而過,並不敢踐踏。操乘馬正行,忽田中驚
起一鳩。那馬眼生,竄入麥中,踐壞了一大塊麥田。操隨呼行軍主簿,擬議自己
踐麥之罪。主簿曰:「丞相豈可議罪?」操曰:「吾自製法,吾自犯之,何以服
眾?」即掣所佩之劍欲自刎。眾急救住。郭嘉曰:「古者《春秋》之義:法不加
於尊。丞相總統大軍,豈可自戕?」操沉吟良久,乃曰:「既《春秋》有法不加
於尊之義,吾姑免死。」乃以劍割自己之發,擲於地曰:「割發權代首。」使人
以發傳示三軍曰:「丞相踐麥,本當斬首號令,今割發以代。」於是三軍悚然,
無不懍遵軍令。後人有詩論之曰:
「十萬貔貅十萬心,一人號令眾難禁。拔刀割發權為首,方見曹瞞詐術深。」

閱讀全文

與三國有趣的歷史故事500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