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朱家歷史人物

朱家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1-03-04 11:47:59

歷史人物的故事有什麼

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專嫁到了常山的朱家屬。(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原 文】
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靠,再適常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❷ 歷史上的朱姓名人有哪些

朱氏名人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元末農民起義,他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後來統領了這支起義軍。朱元璋標准像1368年,率軍攻克大都(北京),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廟號明太祖。其後共傳12代17帝,立國276年。
朱柏廬:清初居鄉教授學生,治學用程、朱為本,提倡知行並進。其《治學格言》世稱《朱子家訓》,被後世視為中國傳統的啟蒙教育讀本,影響深遠。
朱 溫:後梁太祖,五代梁王朝建立者。公元907年代唐稱帝,後為其子友珪所殺。
朱士行:三國時第一個去西域求法的僧人,中國僧人講經往往從他開始。 朱 亥:戰國勇士,魏國人。是朱姓最早出人頭地的人物。據說他力大無窮,勇氣過人,曾經憑著40斤重的鐵錘,保存了情勢危急的趙國。
朱敬則: 唐朝大臣、政治家、史學家。字少連,永城人,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年)生。歷仕高宗、則天、中宗三朝,歷官洹水尉、右補闕、正諫大夫兼修國史,後遷鳳閣鸞台平章事,執行宰相職務。他為官清廉,辭官歸來時只一人一馬別無所有。著有《十代興亡論》、《五等論》等書。
朱載堉:明朝音律學家、數學家。
朱棣: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第四子。命解縉等人編纂《永樂大典》實為中華文化的一大貢獻。曾派鄭和
率領船隊七次出使西洋,所歷三十餘國,成為明初盛事(見鄭和下西洋)。 朱耷:即八大山人,本名朱由桵,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為明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清初畫壇「四僧」之一,水墨寫意畫大師。
朱德:(1886~1976)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1959 ~ 1976)。
朱鎔基:1998年3月至2003月3月任國務院總理。194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12月參加工作,清華大學電機系電機製造專業畢業,大學文化,高級工程師。是中共第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現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 朱熹:(1130-1200年)中國南宋思想家。字元晦,號晦庵。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紹興十八年(1148年)中進士,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慶元六年卒。嘉定二年(1209年)詔賜遺表恩澤,謚曰文,尋贈中大夫,特贈寶謨閣直學士。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
朱紅燈:(?—1899年),原名朱逢明,山東泗水縣柘溝鎮宋家人。義和團最初領導人,主張「扶清滅洋」。
朱宣咸:(1927年浙江--2002年重慶),中國畫畫家,木刻版畫家與美術教育家;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起從事中國畫與中國新興木刻版畫創作。重慶市美術家協會首任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是成立重慶市美術家協會的籌備人,成立重慶國畫院的發起人,重慶美專校的創始人、並任校長。
朱貝貝:(1987年)著名音樂人,山東藝術團委員會委員,索卡尼娛樂傳媒名義主席兼董事長,朱家心連心藝術團團長,著名代表作《深愛你的豬》、《夢想》、《把愛給了你》,其中《把愛給你了》曾榮獲流行音樂十大銀獎。 朱光潛(1897~1986年),中國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筆名孟實、盟石。安徽桐城人(今樅陽縣麒麟鎮岱鰲村朱家老屋人)。
朱光亞: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院長;中國兩彈之父。
朱彤:中央電視台副總編輯,中央電視台編委會委員,高級編輯。四川省戲曲學校中專畢業,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習本科畢業,俄羅斯國立戲劇學院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導演學博士學位。曾任四川省川劇院演員、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講師。1994年9月調入中央電視台,歷任導演、製片人、文藝中心影視部副主任、中央電視台辦公室副主任兼秘書處處長、中央電視台文藝中心主任,2008年8月任現職。
朱廣權: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播音員。

❸ 歷史上姓朱的名人有哪些

朱 亥:戰國時期的勇士。據說,他力大無窮,勇氣過人,曾憑著40斤重的回鐵錐,保
存了趙國。答

朱 溫:唐末梁王,安徽碭山人。滅唐建立後梁,父子稱帝17年。

朱 熹:南宋著名哲學家、詩人、文學評論家,江西人。其學識淵博,善詩詞,考
證,為程朱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安徽鳳陽人。元末參加農民起義,1368年率軍攻克大都,推
翻元朝,建立明朝,號稱明太祖。

朱 德: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
之一、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四川儀隴人。

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詩人,浙江紹興人。其散文以語言洗煉,文筆秀麗著稱。

❹ 有名的歷史人物故事簡介

1、箭術無雙

史書記載,李世民年輕時力大無比,隨身兵器中,最有名的是一張兩米長的巨闕天弓。

李世民有次與敵對戰前,僅率領一名騎兵一起充當偵查工作。途經一處草原高地,因為太累與士兵一起睡著,被敵人發現,本來意欲圍殺李世民。此時突然有一條蛇追老鼠,奔到騎兵臉上,驚醒騎兵,才發現身邊都是敵人,於是李世民與騎兵上馬逃亡,李世民本人左右開弓,百發百中,終於逃出追擊。

虎牢關之戰時,李世民對尉遲恭說:「我拿著弓箭,你手持馬槊相隨,即使有百萬大軍又奈我如何!」足見他對自己箭術的自信。

李世民繼位前曾任天策上將,設天策府。李世民繼位後在苑囿內狩獵,有一群野豬奔了出來。李世民四箭射殺了四隻,但還是有一頭雄壯的公野豬沖到近前。吏部尚書唐儉慌忙下馬,與之搏鬥。

李世民拔劍砍死野豬,笑著對唐儉說,「天策長史,不見上將擊賊耶?何懼之甚!」原來唐儉曾任天策府長史。唐儉當即回答道:「漢祖以馬上得之,不以馬上理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豈復逞雄心於一獸!」李世民覺得唐儉說得有理,於是停止了狩獵。

❺ 江西省豐城市石灘鎮港塘村朱家歷史人物

港塘村居於江西省,宜春市,豐城市,石灘鎮。人勤物豐,風景宜人,歷史悠久,依山傍水
港塘內村與周容邊地點:朱家圩,舊塘,洲上,赤郭咀饒村,下圩,堯巷,塔前,草溪林場,故縣村
主要農產品:青豆,奇異果,草莓,杏子,芹菜梗,茅菜,蔥,大白菜

❻ 姓朱的歷史名人有誰

朱 亥:戰國時期的勇士。朱 溫:唐末梁王。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朱慶余:唐代詩人。朱熹:南宋理學家。朱淑真:宋代女詞人。 朱丹溪:元代醫學家。 朱德潤:元代畫家。 朱世傑:元代數學家。 朱飼缶染:元代地理學家。 朱升:元代學者。朱載堉:明代樂律家與數學家,世界上第一位研究出十二平均律的人。 朱之瑜:明代大儒,即朱舜水。 朱以海:明朝宗室,是南明抗清的重要領袖之一。 朱耷:明朝宗室,明末清初代聞名畫家,自號八大山人,多畫山水花竹,寄託對明朝的覆亡之痛。 朱若極:明朝宗室,明末清初四畫僧之一,明末清聞名畫家,法名原濟、道濟,字石濤。 朱彝尊:清代詞人。 近現代中國大陸朱劍凡:中國近代教育家,明室後裔。 朱自清:文學家,清華大學教授。 朱光潛:美學家 朱光亞:中國科學院院士,聞名核物理學家,原中國科學院院長 朱起鶴:中國科學院院士。朱 德: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
之一、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 朱迅:中國中心電視台主持人。 朱曰榮:中國聞名科學家和企業家。 朱熹平:中山大學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數學系教授、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院長,兼任廣東省數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晨興數學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朱敏波: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工程資料庫理論和電子設備熱分析和熱控制。1984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機械繫無線電設備布局設計專業畢業,留校任教,工學碩士。從事電子設備布局設計和工程資料庫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現任機電工程學院電子機械繫副主任。參加國防科工委基金項目、電科院預研項目、中物院科學基金和橫向協作項目十六項; 朱貴喆:國家級系統分析師,高級工程師,軟體工程專家。中國大陸優秀軟體人才,其從事的專業研究領域基於構件化的軟體工程和信息數據加解密及軟體逆向工程的研究。 朱江浩:業余作家。作品匯集在《找尋應城或公華富李玉紅》 台灣朱德庸:聞名漫畫家。 朱銘:聞名雕刻家。 朱天文:聞名作家。 朱天心:聞名作家。 朱孝天:台灣聞名藝人,F4的成員。 朱志清:台灣知名藍球運動員。 朱陸豪:台灣知名京劇演員。 朱雲影:台灣師范大學歷史系主任、首任歷史研究所所長。 其他地區朱棣文: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97年諾貝爾獎得主。 朱經武:聞名美籍華裔物理學家,香港科技大學校長。 朱茵:香港聞名演員。 朱妙蘭:香港配音演員朱永榮:馬來西亞華裔,怡保聞名律師。

❼ 歷史人物故事至少一篇

1、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陳蕃願掃除天下
陳藩十五歲的時候,曾經獨自住在一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說:「小夥子你為什麼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陳藩說:「大丈夫處理事情,應當以掃除天下的壞事為己任。不能在乎一間屋子的事情。」薛勤認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志向,與眾不同。

3、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徵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麼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4、宗愨(què)乘風破浪
宗愨,字元干,是南陽涅陽人。他的叔父宗炳,學問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愨小的時候,宗炳問他長大後志向是什麼?他回答:「希望駕著大風刮散綿延萬里的巨浪。」(宗炳說:「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貴,也必然會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愨的哥哥宗泌結婚,結婚的當晚就遭到強盜打劫。當時宗愨才14歲,卻挺身而出與強盜打鬥,把十幾個強盜打得四下潰散,根本進不了正屋。當時天下太平,有點名望的人都認為習文考取功名是正業。宗炳因為學問高,大家都喜歡跟著他讀儒家經典。而宗愨因為任性而且愛好武藝,因此不被同鄉稱贊。

5、祖逖聞雞起舞
當初,范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就起床舞劍。渡江以後,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戎狄之人鑽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現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後,大家都想著自強奮發,大王您確實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使像我一樣的人統領軍隊來光復中原,各地的英雄豪傑,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後,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於是到淮陰駐扎,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後繼續前進。

6、畫家趙廣不屈
趙廣是合肥人,本來是李伯時家裡的書童。李伯時作畫的時候就侍奉在左右,時間長了就擅長畫畫了,尤其擅長畫馬,幾乎和李伯時所作的一樣。建炎年間,他落在金兵手裡。金兵聽說他擅長畫畫,就讓他畫擄來的婦人。趙廣毅然推辭作畫,金兵用刀子威脅,沒得逞,就將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趙廣其實是用左手作畫的。局勢平定以後,趙廣只畫觀音大士。又過了幾年,趙廣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識分子所藏的李伯時的觀音畫,大多是趙廣的手筆。

7、蘇武牧羊北海上
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於。單於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卧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幾天不死。匈奴以為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蘇武遷移到北海後,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氂牛尾毛全部脫盡。

8、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陳勝年輕時,曾經被僱傭給人耕田種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來,走到田壟上,煩惱忿恨了許久,對夥伴們說:「要是誰將來富貴了,彼此都不要忘掉。」夥伴們笑著應聲問道:「你是被僱傭來耕田的,哪裡來的富貴呢?」陳勝嘆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鵝的志向呢?」

9、項羽志大才疏
項籍年少時,讀書沒有成就,就離開讀書去練劍,又無所成。項梁對他很生氣。項籍說:「讀書,只能夠讓人記住姓名而已。學劍,又只可以戰勝一個人,不值得學。要學就要學能戰勝千萬人的知識。」於是項梁開始教項籍學習兵法,項籍很高興;可是剛剛懂得了一點兒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學到底了。

10、孔門師徒各言志
顏淵、子路侍奉在孔子身邊。孔子對他們說:「何不各自說你們的志向呢?」子路說:「希望可以把車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這些東西都破舊了也沒有什麼遺憾。」顏淵說:「希望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對孔子說:「願意聽您的志向。」孔子說:「(希望我)能讓老人過得安適,能讓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讓年輕的人懷念。」

11、顧炎武手不釋卷
凡是顧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馬、騾子載著書跟隨自己。到了險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處的詳細情況,有時發現所到之處的情況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開書本核對校正它。有時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來考察,就在馬背上默默地誦讀各種古代經典著作的註解疏證;偶爾有什麼遺忘了,就到客店中打開書仔細認真地復習。

12、歐陽詢揣摩古碑
歐陽詢曾經在趕路的途中,見到一塊古碑,是晉代書法家索靖寫的。他駐馬觀碑,許久才離開。可是沒走多遠,他又返回碑前,下了馬佇立著,仔細觀賞。等到累了,就把皮衣鋪在地上,坐下來細心揣摩。又看了許久,他還捨不得離開。於是,他就留宿石碑旁。就這樣一連三天,他才戀戀不舍地離去。

13、文徵明習字
文徵明貼寫《文字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准,書法就迅速進步起來。他平生對於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信,稍微有一點不滿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寫它,不怕麻煩。因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精緻美好。

14、王冕僧寺夜讀
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後,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後就地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裡,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裡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琅琅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凶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安陽的韓性聽說,覺得他與眾不同,將他收作學生,(王冕)於是學成了博學多能的儒生。

15、孫權喻呂蒙讀書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您現在擔任要職,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為借口推辭了。孫權說:「我難道要您研究經典成為博士嗎?只要您廣泛閱讀,見識從前的事情罷了,您說事務繁多,哪裡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讀書,自己覺得有很大的收獲。」於是呂蒙開始學習。到等魯肅經過尋陽時,跟呂蒙一道議論軍事,非常驚訝地說:「您現在的才幹謀略,不再是當年吳地的阿蒙!」呂蒙說:「讀書人離別三日,就應該重新別眼相看。大哥為什麼這么遲才改變看法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辭別。

16、陸游築書巢
我的屋子裡,有的書堆在木箱上,有的書陳列在前面,有的書放在床上,抬頭低頭,四周環顧,沒有不是書的。我的飲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傷,憂愁,憤怒,感嘆,不曾不與書在一起的。客人不來拜訪,妻子子女不相見,而刮風,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氣)變化,也不知道。偶爾想要站起來,但雜亂的書圍繞著我,好像積著的枯樹枝,有時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於是就自己笑自己說:「這不是我說的鳥窩嗎?」於是邀請客人走近看。客人開始不能夠進入,已進屋的,也不能出來,於是(客人)也大笑著說:「確實啊,這像鳥窩。」

17、董遇談「三餘」勤讀
有個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卻說:「必須在這之前先讀百遍。」意思是:「讀書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顯現出來了。」求教的人說:「苦於沒時間。」董遇說:「應當用'三餘』。」有人問「三餘」的意思,董遇說:「冬天是一年的農余時間(可以讀書),夜晚是白天的多餘時間(可以讀書),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餘。」

18、智永與「退筆冢」
智永住在吳興永欣寺,多年學習書法,以後有十瓮(缸)寫壞的毛筆頭,每瓮都有幾擔(那麼重)。來求取墨跡並請寫匾額的人多得像鬧市,居住的地方的門檻因此被踏出窟窿,於是就用鐵皮包裹門檻,人們稱之為「鐵門檻」。後把筆頭埋了,稱之為「退筆冢」。

19、匡衡鑿壁借光
匡衡很勤學,但沒有蠟燭,鄰居有蠟燭卻照不到(他的房間)。匡衡於是就在牆上打了一個洞用來引進燭光,用書映著光來讀書。當地有一大戶人家叫文不識,家裡十分富有,書又很多,匡衡就給他家作僱工,辛苦勞動而不要求報酬,主人感到奇怪,就問匡衡,匡衡回答說:「希望可以讀遍主人的書。」主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匡衡)終於成了大學問家。

20、張溥與「七錄齋」
張溥小時侯喜歡學習,所讀的書必定親手抄,抄完了,朗誦一遍,就(把所抄的)燒掉;再抄,象這樣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握筆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繭。冬天皮膚因受凍而開裂,每天用熱水浸好幾次。後來命名讀書的書房叫「七錄」…… 張溥作詩和寫文章非常快。各方來索取的,(張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揮筆,馬上就完成,因為這樣所以(張溥)的名聲在當時很高。

21、晉平公炳燭而學
晉平公問師曠說:「我七十歲了,想學習(音樂),恐怕已經晚了。」師曠說:「為什麼不點燃蠟燭學呢?」晉平公說:「哪有做臣子卻戲弄他的君王的呢?」師曠說:「盲眼的我怎麼敢戲弄大王呢?我聽說,年輕時喜歡學習,好像初升太陽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日中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點燃蠟燭的光亮。(擁有)蠟燭的光亮,與摸黑走路比,哪一個更好呢?」平公說:「說得好啊!」

22、高鳳專心致志
高鳳,字文通,家裡把種田作為職業。妻子曾到田地(勞作),在庭院里曬麥,讓高鳳看守著雞。正值天下著暴雨,高鳳拿著竹竿誦讀經書,沒有發覺雨後地上的積水使麥子流走了。妻子回來感到驚訝詢問,高鳳才醒悟過來。

23、葉廷圭與《海錄》
我年輕時非常喜歡學習,四十多年,不曾放開書卷,拿著它吃東西嘴裡覺得香甜,疲倦時用它當枕頭。士大夫家有與眾不同的書,借來的沒有不讀的,讀的沒有讀完全篇不會終止。常常遺憾沒有錢財,不能全部抄寫。在那麼多書里,分出幾十大冊,選擇其中有用的親手抄下來,取名為《海錄》。

24、為人大須學問
唐太宗對房玄齡說:「做人非常需要學習與求問。我過去因為許多凶敵沒有平定,東征西討,親自參與軍事,沒有空暇讀書。近來,到處安靜(沒有紛亂),人在殿堂,不能親自拿著書卷,(就)命令別人讀給我聽。做國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書里。古人說:'不學習,一無所知,處理事情只有煩惱。』不只是說說,回想年輕時的處事行為,很是覺得不對。」

25、任末好學勤記
任末十四歲,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背著書箱不怕路途遙遠,危險困阻。常常說:「人如果不學習,那麼憑什麼成功呢。」有時靠在林木下,編白茅為小草屋,削荊條製成筆,刻劃樹汁作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讀書,昏暗(的話)就綁麻蒿來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寫在他的衣服上,來記住這件事。一同求學的人十分喜歡他的勤學,便用干凈的衣服交換他的臟衣服。(他)不是聖人的話不看。快死時告誡說:「人喜歡學習,即使死了也好像活著;不學的人,即便是活著,只不過是行屍走肉罷了。」

26、王充市肆博覽
王充少年時死了父親,家鄉人都說他對母親很孝敬。後來到了京城,在太學學習從業的本領,拜扶風班彪為師。王充愛好廣泛,瀏覽而不拘泥於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窮沒有書,經常去逛洛陽街上的書店,看人家所賣的書,看一遍就能背誦,於是(他)廣泛地弄通了眾多流派的學說。後來回到家鄉,退居在家教書。

27、歐陽修「三上」作文
錢惟演(錢思公)雖然生長在富貴之家,卻沒有什麼嗜好。在西京洛陽的時候,曾經對僚屬說:平生唯獨愛好讀書,坐著讀經書、史書,睡者則讀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種雜記,入廁的時候則讀小令。所以從未把書放下片刻。謝絳(謝希深)曾經說:「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時候,他每次入廁一定帶上書,古書之聲,清脆響亮,遠近都能聽見,好學竟到了如此地步。」我因此對謝絳說:「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馬上、枕上、廁上。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好好構思啊。」

28、林逋論學問
求學的人提問,不光要聽師長的論說,還一定要了解他們治學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還要實踐師長所教誨的事。這其中,既能向師長請教、又能跟朋友探討,是求學的人最實在的事情。這是因為學習是為了學習做人的道理,提問是為了弄清學習中的疑難。作為一個人不能不學習,學習就當然不能不提問。

29、歐陽修誨學
(如果)玉不雕琢,(就)不能製成器物;(如果)人不學習,(也就)不會懂得道理。然而玉這種東西,有(它)永恆不變的特性,即使不琢墨製作成器物,但也還是玉,(它的特性)不會受到損傷。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就會發生變化。(因此,人們如果)不學習,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從而變成品行惡劣的小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30、王安石傷方仲永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不曾認識筆、墨、紙、硯,(有一天)忽然放聲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仲永)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寫好,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把他的父親當作賓客一樣招待,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裡見到他,(他已經)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已經)才能完全消失,成為普通人了。」

❽ 歷史人物故事50字

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專到了常山的朱家。屬(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❾ 朱家溍的人物介紹

在這樣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中長大,從小就對文物有著特殊愛好的朱家溍也差點與他現在從事的文物鑒定工作無緣。在讀中學時,除了學校的功課之外,他在家還要背誦經史詩文,點讀全部《資治通鑒》,學作古文、詩、詞。這使他有了深厚的文化積淀,為日後從事的專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抗日戰爭爆發前夕,故宮博物院曾將大批文物遷至西南。1943年,故宮博物院在重慶市區的中央圖書館內舉辦了一次短期展覽。參展的83箱文物,均為1934年參加倫敦藝術展的中國古代名畫。當時,朱家溍被借調去當臨時工,這使得從十幾歲起就隨著父親每日接觸金石書畫的他十分興奮,這些卷、軸、冊的打開收起對他來說就如生活中其他事物一樣熟悉。他一邊工作,一邊欣賞,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時候的享受無法形容」。因為,這是他離開校園後第一次接觸自己熟悉的事物。
抗戰結束後回到北京,朱家溍正式成為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從此,他與故宮結下了半個多世紀的緣份。走在紅牆環繞、宏偉壯麗的宮殿里,他的心情是如此的舒暢。幾十年來,他幾乎沒有一天不來故宮,故宮里的990多間房屋他都去過不止一次,邊邊角角全走到。對生來就鍾愛文物字畫的朱家溍來說,在故宮工作,他如入寶山,目不暇接。在參加「提集」、「編目」、「陳列」、「庫房整理」等工作時,他發現自己未曾見過的文物實在是太多了,要把它們從生疏變成熟悉,需要一生不懈的努力。他義無反顧地投入了這項繁瑣的工作之中。即使在文物鑒定領域已有了很深造詣的今天,他仍然認為:「即使再熟悉的事物,只要深入研究,對它的認識肯定還會有變化。何況自己研究的不知道的事物每日層出不窮,也可以說從青年到老年一直是這樣。」

閱讀全文

與朱家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