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五四運動的具體歷史經過是怎樣的
五四運動是以青年學生為主體的反帝愛國運動,發生在1919年。在此之前,近代思想先驅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從1915年起發起了追求科學民主和新思想的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鋪墊了重要思想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1919年1月,包括中國在內的27個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會」。中國代表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特權和不平等條約,收回戰敗國德國在山東的權益等要求,竟遭會議拒絕。4月底,會議決定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交給日本。消息傳到國內,引起全國人民的無比憤怒。北京的學生率先提出抗議。5月4日,北京大學等13所學校3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主張「外爭國權,內懲國賊」、「拒絕和約簽字」、「還我山東」等,要求嚴懲親日派官員曹汝霖、章宗祥和陸宗輿。隨後,隊伍來到東交民巷使館區抗議,又到趙家樓曹汝霖家。曹汝霖溜走,章宗祥遭痛打,趙家樓曹宅被憤怒群眾燒毀。北洋政府派軍警逮捕了學生市民32人。第二天,北京大專院校學生總罷課並通電全國,各地學生紛紛響應支持,很快形成全國性的抗議運動。6月以後,上海工人也舉行罷工,愛國浪潮在全國150多大中小城市展開。北洋軍閥迫於各界壓力,只好同意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並免去曹、章、陸的職務。
五四運動是中國人民在反帝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政治運動,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五四運動之後,中國進入了新的革命歷史階段。
② 有關五四運動的英雄事跡
1、邱少雲
(1)邱少雲(1931——1952),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出生於四川銅梁縣(1997年後屬重慶市)關建鄉的一個貧農家庭。15歲那年被國民黨抓去當兵,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赴朝鮮作戰。
(2)1952年10月,為打擊在上甘嶺的美國和南朝鮮軍隊,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軍第29師第87團第9連戰士邱少雲被選派參加潛伏部隊,並擔任了發起沖擊後掃除障礙的爆破任務。
(3)12日上午,敵機向其所在的潛伏區進行低空掃射,並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他全身。為了不暴露潛伏目標,邱少雲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一動不動。他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裡,身體緊緊地貼著地面,直至壯烈犧牲。
(4)戰後,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文藝工作團贈給特等功臣邱少雲烈士錦旗上寫道:「獻給中國人民志願軍偉大戰士邱少雲永垂不朽」。志願軍第15軍全體指戰員獻給邱少雲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道:「祖國人民的光榮」。
③ 五四運運動小故事
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發動了愛國的「五四」運動,次日消息傳至天津,天津各校學生積極響應,成立了「天津學生聯合會」,隨後又成立了以女校為主的「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
當時年僅16歲的鄧穎超任「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的演講隊長,「學生聯合會」的演講部長。當年那個年代,女生不能同男生一樣在街頭演講,鄧穎超她們到偏僻地區、貧困區挨家挨戶宣傳,喚醒大家的愛國之心,抗議北洋政府的鎮壓。
五四運動, 「反對包辦婚姻「,「男女平等」,「戀愛自由」 等新思想也傳入天津。鄧穎超等女性積極分子在新思想的傳播中起到了帶頭作用。她們提倡將男女分別的學生聯合會合並,男同學受到新思潮的影響,也打破了重男輕女的舊思想,男女平等的社會風氣蔚然成風。
(3)五四運動有關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五四運動是中國人民的一次偉大覺醒。
五四運動是中國人民的一次偉大覺醒,首先表現在它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斗爭。1939年五四運動20周年時,毛澤東同志發表紀念文章指出,五四運動 「表示我們中國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人民民主革命,快要進到一個轉變點了。
幾十年來反帝反封建的人民民主革命屢次地失敗了,這種情形,現在要來一個轉變,不是再來一次失敗,而是要轉變到勝利的方面去了」。五四運動成為近代中國人民走上徹底反帝反封建斗爭道路的歷史起點。
毛澤東同志指出:「五四運動的傑出的歷史意義,在於它帶著為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
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和不妥協性是以愛國主義的偉大民族精神彰顯出來的,它與之前中國人民進行的斗爭相比,超越歷史地表現為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整體性覺悟。
五四運動是中國人民發揚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的一次集體行動,參與其中的不僅有起著先鋒隊作用的青年學生(知識分子),廣大工人、商人、教師、市民以及農民群眾都以極大熱情投身五四運動的浪潮之中。
這是鴉片戰爭後反帝反封建斗爭沒有過的局面,中國人民以偉大覺醒鑄刻了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斗爭徹底性的歷史烙印。
④ 五四運動小故事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中國以戰勝國身份參加了「巴黎和會」。
1919年2月11日,專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屬,梁啟超一行赴歐洲進行國民外交,會見英法等國代表,請他們支持中國收回德國在山東的權益。
在會見各國代表的過程中,梁啟超發現「巴黎和會」的實質是帝國主義國家宰割弱小民族、進行分贓的「強盜會議」。他立即發電報給密友林長民。
林長民,福建福州人,才女林徽因的父親,烈士林覺民的哥哥。
1919年5月2日,林長民在《晨報》上發表《外交警報敬告國民》一文。文章雖僅300餘字,但行文慷慨悲壯,語調激昂,其效力不啻於一枚重磅炸彈,激發了國人的關注和不滿。
北平愛國學生原定5月7日的遊行行動因此提前三天舉行,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
⑤ 關於五四運動的歷史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五四運動是中國人民進行的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偉大運動。
1917年11月7日,俄國的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在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用暴力推翻了資產階級的反動統治,在世界上第一個建立起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人民看到了爭取中華民族解放的新希望,同時也受到了極大的鼓舞,激發了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解放而斗爭的熱情。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為了處理戰後世界問題,1919年1月,戰勝國在巴黎召開所謂和平會議,中國出席了這次會議,並向會議提出三項要求:
1、取消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
2、取消日本同袁世凱政府簽訂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
3、歸還大戰期間被日本搶去的德國在山東侵佔的各種權利。中國人民對和會曾抱有希望和幻想,以為「公理」可以戰勝「強權」,中國的要求可能會得到滿足。但是,巴黎和會在英、法、美等國操縱下,對前兩項要求根本不予討論,說什麼不在和會的討論范圍之內,關於第三項要求,日本態度蠻橫,以北京政府在1917年9月曾以換文的形式表示「欣然同意」為理由拒絕歸還。和會竟然同意日本的要求,把轉讓山東權利給日本寫入對德和約中。而且北洋軍閥政府竟然准備在「和約」上簽字。幻想破滅了,「什麼公理,什麼永久和平,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話」。於是,長久以來蘊藏在人民心裡的怒火就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了。
5月4日下午,北京的十三所大中學校的學生3000多人,在天安門前集會,抗議帝國主義的侵略和軍閥政府的賣國。他們發表宣言,散發傳單,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誓死收回青島」、「拒絕和約簽字」等口號,反對巴黎和約,要求懲辦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並舉行了遊行。遊行隊伍先到東交民巷外國使館抗議,但剛走到西口就被軍警阻止不許通過。憤怒的學生於是決定找賣國賊曹汝霖算帳。他們經富貴街、東戶部街、東三座門大街跨過御河橋,順東長安街穿過東單牌樓,經米市大街、石大人胡同(今外交部街)來到趙家樓曹汝霖住宅。曹宅大門緊閉,幾名學生從臨街的窗洞跳進去打開大門,學生一擁而入。曹汝霖躲藏起來,憤怒的學生放火燒了趙家樓,痛打了從曹家跑出來的章宗祥。學生們的愛國行動,遭到了軍閥政府的鎮壓,當場逮捕學生30多人。第二天,北京全市學生總罷課,表示強烈抗議,並通電全國。第三天,北京中等以上學校成立學生聯合會,呼籲全國人民起來斗爭。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在反動政府的壓力下宣布辭職。李大釗等代表教職員,積極設法營救被捕學生,要求挽留蔡校長,向反動政府當局進行了斗爭。7日,天津學生舉行遊行示威。同日,濟南中等以上學校學生也舉行了遊行示威。26日,上海學生舉行罷課。與此同時,武漢、長沙、廣州等城市的學生也都紛紛起來。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周恩來等,分別在北京、長沙、天津指導了這場偉大的反帝愛國運動。北京學生點燃起的愛國火焰,迅速地燃遍了全國各大、中城市。
6月3日以後,愛國運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中國的無產階級參加了斗爭。上海工人首先起來罷工,接著商人罷市。唐山、長辛店、九江等地工人也舉行罷工和示威遊行。從此,愛國運動突破知識分子的范圍,發展成為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共同參加的統一戰線的革命運動。愛國運動的中心也由北京轉移上海,無產階級成為運動的主力,顯示了偉大的力量。聲勢浩大的群眾愛國運動,很快擴展到全國20多個省,100多個城市。在廣大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強大壓力下,6月10日,北洋軍閥政府終於被迫釋放了被捕學生,罷免了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三個賣國賊的職務。6月28日,出席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在國內輿論的壓力和旅法華工、學生的包圍下,沒有出席會議,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至此,五四運動所提出的直接政治斗爭目標基本上實現了。
五四運動是一個廣大群眾參加的愛國政治運動。在這個運動中,無產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逐步聯合起來,組成了一個革命陣營。十月革命後涌現出的大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是五四運動的發起者,鼓動者和組織者。數十萬具有高度愛國熱情的青年學生,充當了愛國運動的先鋒。覺悟了的中國無產階級,第一次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顯示了無比強大的威力,成為爭取這次斗爭勝利的決定性力量。這一切表明,五四運動較之辛亥革命具有更加廣泛的群眾基礎,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主義的革命。它標志著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即由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發展到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因此,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五四運動不僅是一個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同時也是一個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思想運動。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在思想上和組織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准備。
⑥ 五四運動的歷史背景和意義
1、五四運抄動的歷史背景
西方思襲想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戰爭之後大量傳入中國並影響年輕一族,而在民國初年這種影響隨著陳獨秀所創辦的《青年雜志》(後改名為《新青年》)等刊物的發展以及白話文運動的推動,自由、反抗傳統權威等思想,影響了學生以及一般市民。
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從思想、文化領域激發和影響了中國人尤其是中國青年的愛國救國熱情,從根本上為五四運動的出現奠定了思想基礎和智力來源。
社團組織在民國的發展,包括少年中國學會、工學會、新民學會、新潮社、平民教育講演團、工讀互助團等等,為五四運動在全國的開展奠定了組織基礎。
2、五四運動的意義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它以辛亥革命所不曾有的姿態,展開了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斗爭,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也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幹部上的准備。
⑦ 運動有關的歷史故事
農民運動:秦抄末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劉邦項羽)
西漢末年赤眉、綠林起義
東漢黃巾起義
隋末農民起義:瓦崗寨等
唐朝:黃巢、王仙芝起義
北宋:宋江起義(後被張叔夜鎮壓)、方臘起義(童貫鎮壓)
南宋江南各地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
元末農民起義(朱元璋、張士誠等)
明末農民起義: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
清朝:太平天國運動
民國: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農民運動、土地革命等
官方:西周周厲王時期人民暴動,共伯和執政
秦朝:焚書坑儒、修建長城
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南北朝:王充創作《論衡》倒佛運動
隋朝:開科舉、開運河
唐朝:安史之變
明朝:黨錮之爭
清朝:文字獄
民國:護國運動、護法運動、二次革命、國民政府北伐、中央經濟改革等
⑧ 五四時期的歷史故事
歷史長河大浪淘沙,送走過多少歲月;時代畫卷波瀾壯闊,記載了無數英傑。
憶往昔,按卷沉思,竟難忘那燕園的紅牆;竟難忘那十月的潮思;竟難忘「還我青島,還我中華」的競相奔走,擊博耳鼓的陣陣呼聲。風雲為之含悲,草木為之變色,泰山為之震動。
80年後的今天,我們又一次站在五四運動的紀念碑前。回望那個壯懷激烈的年代,那些站在時代潮頭的年輕的身影,是他們用青春和熱血,激活了一個時代,激活了一個民族,他們的精神激勵著五四以後一代代青年高舉著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旗幟,努力探索、不斷創新。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振興貢獻著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時光白駒過隙,靜聽時代的脈搏,五四精神的熊熊烈火仍在中國一代代青年的心中燃燒著、噴薄著。前仆後繼的中國青年踏著時代的鼓點,緊追著時代的步伐,昂首向前、英雄倍出。昨天的雷峰、李向群,今天的邵雲環、許興虎、朱穎,他們都是懷著對祖國、對人民滿腔的情和愛,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這不正是「五四」精神在新時期的具體體現嗎?
二十一世紀的鍾聲即將敲響,眺望未來世紀曙光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經濟全球化的逐步呈現,資源競爭、市場競爭和綜合國力的競爭日益激烈。可見,中國跨世紀的一代青年所處的環境不亞於五四時期青年們所處的境遇。尤其是在5月8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我國駐南聯盟大使館的野蠻轟炸再次證明,美帝國主義仍如豺狼虎豹般無時不在打著中國的主意。近十天來,我國各族人民高舉著五四的光榮傳統,搖旗吶喊、義憤填膺。中國人民是不可欺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⑨ 五四運動期間的故事
看這些網址對你有沒有幫助
http://info.datang.net/W/W1228.HTM
http://ke..com/view/144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