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沒有一些冷門有趣但又深刻的歷史故事
唐太宗是一個很開明的皇帝,他可以接受臣子給自己提的意見。他們兩個也流傳下來一句古語名言,「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而魏徵就是唐太宗的鏡子,讓他可以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成為一個更好的皇帝。
⑵ 有哪些一開始深信不疑,後來又「打死不信」的歷史故事
閑話少敘,直接上干貨!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的著名典故,我相信很多人一直都深信不疑,當時周瑜為了為難諸葛亮,提出讓諸葛亮十天造出10萬支箭,而諸葛亮卻說只需要三天,最後利用大霧和曹操多疑的性格,只用幾十艘草船便借來了10萬支箭。
首先就是閉關鎖國、盲目自大,公元1757年,乾隆頒布禁海令,停止對外貿易,這一做法直接關閉了清朝對外經濟發展的大門;其次就是吏治腐敗、重用貪官,乾隆六次下江南,損耗銀兩驚人,導致清朝國庫銀兩減少,貪污腐敗更加嚴重,最後就是好大喜功,他認為自己應該在軍事上也要有說作為,在位期間,大小戰爭不斷,有耀武揚兵、小題大做嫌疑。而正是這樣的「好皇帝」,在被人們了解之後,可以說幾乎沒有人再去相信他的偉大。
其實這樣的歷史人物和故事還是有很多的,比如隋煬帝並不是人們在劇中看到的那樣、桃園三結義也只是個演義,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也需要重新了解。
⑶ 本來屬於自己的東西被人奪走 又還給你 還讓你感謝他,有沒有一個成語或者歷史故事來表達。
【成語】: 假惺惺
【拼音】: jiǎ xīng xīng
【解釋】: 假心假意的樣子。
【出處回】: 元·喬孟符《金錢答記》第一折:「想當日,楚屈原,假惺惺醉倒步兵廚。」
【舉例造句】: 赫爾利假惺惺地跳到延安來,顯然是心懷叵測的。 ★方紀《揮手之間》
【近義詞】: 假心假意
【歇後語】: 猴子學走路
【用法】: 作狀語、定語;指假心假意的樣子
⑷ 早年遭受排擠,親信紛紛背棄的曾國藩後來是如何翻身的
曾國藩,在中國近代史上名聲很大,了解他的人認為他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是國人精神之典範,褒揚之餘也有人貶他,覺得他是濫殺無辜的劊子手,是十惡不赦的“曾剃頭”。雖然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的他對清王朝的末期的各方面都有著很深遠的影響,譬如在他的主持下,中國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建造了第一艘新式輪船,翻譯引進了第一批西方書籍,還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在克己治家方面,曾國藩的家書言真意切,涉及家教人倫各個方面,在軍事上,他憑著一己之力攻破了割據十幾年之久的太平天國。從他之後,漢人逐漸在清廷中有了分量,而他也被推崇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
苦悶之中的曾國藩言真意切地給王鑫寫了親筆信,希望他能“回心轉意”,卻石沉大海,杳無音信。但正當曾國藩絕望時,對手石達開卻讓時局出現了一個很大的轉機,那就是石達開率領水師一路攻城略地,兵臨武昌城下,朝廷急令長沙駐馳援,可長沙偏偏只有陸軍,即使兵力再多,也只能在洞庭湖邊乾瞪眼。而曾國藩立即抓住了時機,上奏朝廷,請旨練水師,自然得到了皇帝的支持,不久便反客為主,回到了主將的位置。所以,客觀來說,曾國藩之所以能這么快翻身,大概還要仰仗洪秀全派出了石達開及其水師。
⑸ 歷史上有哪些名人追求理想的過程中歷經坎坷,比如說受群人排擠、嘲笑、諷刺、以及一些讓人想放棄的困難。
南朝的祖沖之,在當時極其簡陋的條件下,靠一片片小竹片進行大量復雜的計算,一遍又一遍,歷經無數次失敗,終於在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七位。
魯迅曾彷徨過,哥德、貝多芬還曾想自殺過,但他們都頑強地戰勝了自己的消沉和軟弱,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都堅定地走向了真理,也更加磨練了自己的意志和毅力。一句名言說得好:「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騰,不遇著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趙王勾踐卧薪嘗膽的故事早就成為後人逆境奮起的典範。
孔子在失意的痛苦中寫成了《春秋》,屈原在流放的痛苦中寫成了《離騷》,曹雪芹在家破的痛苦中寫成了《紅樓夢》……
學生舉例:戰勝挫折,造就人才
貝多芬一生經歷了數不清的磨難。然而他沒有向命運屈服,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把我完全壓倒!」種種的磨難和挫折磨礪了他的意志,激發了他的進取精神。談遷、帕格尼尼、林肯、。例如,明代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曾三次考舉人,三次失敗,後來立志學醫,終於寫成了流傳千古的《本草綱目》。漢代傑出的史學家兼文學家司馬遷本來是做官的,初任郎中,後繼父職任太史令,終因替投降匈奴的要陵辯解而得罪了漢武帝,不僅被關入監獄,而且受了宮刑。在這樣的挫折和打擊下,他轉而發憤著書,終於寫成了《史記》這部偉大的歷史和文學巨著。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
日本曾有一名葯物專家,為了發明一種專治梅毒的葯物,雖然連續經歷過605次挫折和失敗,但他並沒有氣餒,而是不斷總結經驗,直到第606次才試製成功,因此人們就把這種葯物稱為"606"。青少年想要有所成就,一定要有這種不怕失敗,不怕挫折,百折不撓的頑強戰斗精神。
梅花的清香需要嚴冬臘月寒冷的考驗才發散出來的。人也是這樣,凡在歷史上有作為的人物,都是經過困難和挫折磨練出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問題:古今中外,凡有所作為的人士,都要經歷挫折的磨練,但是否所有經歷挫折的人,都會成功?
歷史上,劉備也遇到失去二弟的挫折,但他是怎麼對待的?
「白帝託孤」
劉備面對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無法釋懷,放大痛苦,結果在痛苦中做出錯誤決定,貿然出兵伐吳,落得「白帝託孤」的千古悲劇。可悲可悲!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說:「挫折就像一塊石頭,對於弱者來說是絆腳石,讓你怯步不前;而對於強者來說卻是墊腳石,使你站得更高。」
⑹ 有哪些一開始你深信不疑,後來又「打死不信」的歷史故事
愚公移山,以前覺得愚公真的太厲害了,是我們的榜樣,後來想想就幾代人,還是挖土搬運,怎麼可能移走一座山。
⑺ 關於蒙牛和伊利的一篇文章,就是牛根生遭伊利排擠,後來創立蒙牛
1998年,伊利副總裁牛根生突然被總裁鄭俊懷掃地出門,在此之前,牛根生主管全國生產經營,業績一直特別出色。牛根生白手起家,受盡老東家伊利的刁難和打壓,硬是在重重圍剿之中殺出一條血路,6年之後,蒙牛的銷售額和市場佔有率超過伊利成為全國第一。
更富戲劇性的是,6年後的今天,鄭俊懷因不義之財鋃鐺入獄,牛根生卻散盡十億財富功成名就!真的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冰火兩重天!
這種事,無論中國外國,都非常罕見!
傳奇的背後隱藏了太多的秘密,鄭俊懷何以對輔佐自己16年的牛根生反目?牛根生何以在短短6年之內憑空打造出蒙牛?6年以來,牛根生及蒙牛上上下下一直對外界三緘其口。
2005年4月7日深夜,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牛根生的家裡,本刊記者陳斌與牛根生徹夜長談,牛根生真情述說,終於一一揭開罩在牛根生及蒙牛身上不為外人所知的秘密。
置之死地 逼上樑山 揭竿而起
本刊獨家揭密:牛根生向鄭俊懷遞交了三次辭呈,前兩次被鄭俊懷勸回.第三次在董事會上遞交辭呈,鄭俊懷說:我並沒有這個意思啊!牛根生說:那我收回這個辭呈!牛根生伸手去拿辭呈時,鄭俊懷迅速地用手緊緊摁住。
鄭俊懷:伊利有他沒我,有我沒他!
1998年上半年,身為伊利生產經營副總裁的牛根生突然感覺到了不對勁,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但最近在使用資源方面卻感到了某種不順暢,就是調動很小的一部分資金,也有眾多部門來掣肘。最極端的時候,牛根生買把掃帚都要打報告審批。
從某種意義上說,牛根生是當年伊利的第一功臣,伊利80%以上的營業額來自老牛主管的各個事業部。除了業績,牛根生在伊利員工當中的威望,並不比鄭俊懷差,人們對牛根生的信服來源於他的為人之道和人格魅力:一個普通工人得了重病,牛根生第一個捐款,一下子就是1萬元;有段時間,通勤車司機有事,牛根生代勞,一個新工人不認識牛根生,一個勁地向別人誇獎牛根生:新來的胖司機態度真好,讓他停哪就停哪;因為業績突出而獎了一筆錢可以買好車,牛根生摺合成4輛麵包車,分給自己的直接部下;100多萬的年薪,牛根生基本上都分給了自己的員工。
牛根生找到鄭俊懷反映問題,第一次感到老大哥眼神里傳遞出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感,牛根生似乎明白了什麼。如果僅僅是威望和不俗的業績,倒也不至於讓鄭俊懷最終和牛根生反目成仇.記者經過多方走訪之後,最終從幾位既了解伊利又了解蒙牛的老員工那裡得到了真相,鄭俊懷決定和牛根生決裂的導火索在於企業發展戰略的分歧。記者提到這一點的時候,牛根生對此沒有異議。
鄭俊懷的戰略思想是穩中求升,而牛根生的戰略思想卻是大膽挺進,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資源讓伊利超常規成長.但是,鄭俊懷擔心,如果伊利按照牛根生的戰略思想發展,自己就會對伊利失控,這是他絕對不允許發生的。這時候,鄭俊懷已經下決心讓牛根生出局。當牛根生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他已經很難在伊利施展他的抱負了。
牛根生一共向鄭俊懷遞交了三次辭呈。第一次和第二次,鄭俊懷都說了一些挽留的話:沒有這個意思啊,你誤會了!牛根生只好收回了辭呈。但牛根生發現自己的環境不僅沒有改變,而且越來越惡劣。牛根生第三次遞交辭呈是在伊利的一次董事會上。牛根生將辭呈放到鄭俊懷的面前,第一次將辭職的事情擺到了桌面上。牛根生對鄭俊懷說:鄭大哥,如果你想讓我離開,我現在就正式辭職,至少不能因為我個人影響企業的發展。鄭俊懷臉色有些難看,但還是說:我並沒有這個意思啊!牛根生接過話,說了一句:那我就收回這個辭呈!當牛根生伸手去拿自己的辭呈時,鄭俊懷迅速地用手緊緊摁住了辭呈,對牛根生說:你先迴避一下,我們討論討論再做決定!牛根生一離開,很少激動的鄭俊懷突然流著淚對在座的人說:伊利有他沒我,有我沒他!會後,鄭俊懷找牛根生談話,告訴牛根生:你不是想辭職嗎?那我免你的職。我們採取一個過渡的方式,公司安排你到一個大學進修,但是有兩個條件:第一,一定要離開呼和浩特500公里以外;第二,學習時間不能少於兩年。 在伊利待了16年,你的業績很好,員工也很愛戴你,突然不明不白地離開了企業,既不反抗,也不喊屈,你當時真能心平氣和的接受這個現實嗎?記者問。
牛根生皺了皺眉頭,非常動情地說:我當時非常難受,一生當中我非常難受的有那麼三次、兩次,這是其中的一次,幾乎到了欲死的程度。
反思:流放北大,面壁十年圖破壁
與伊利風雨同舟了16載的牛根生就這樣來到了北京大學,整天騎著一輛破自行車穿梭於各個教室之間。當老牛坐在教室里聽課的時候,坐在他旁邊的都是18歲左右的學生,老牛當時已經40歲。我當時也不知道是光榮呢還是可恥?到了北大,人家問你是幹啥的?整天跟一些小姑娘和小夥子坐在一起,看起來不和諧啊。好在我在社科院有一個文憑,當時辦的是教師進修,我就自封了一個 訪問學者 . 訪問學者並不好當,牛根生必須首先化解掉內心的委屈和痛楚,方才可能靜下心來融入到陌生的校園環境當中去。
好在我能想得開,我的歷史上比這么難過的事情多得多。當我也是十八九歲的時候,因為義氣啊仗義啊什麼的在社會上打架,被公安局抓了去,關在看守所里,收審啊,行政拘留啊,3個月,2個月,好在沒有判刑。後來,呼市政法委的領導到蒙牛參觀,其中三分之一我都認識,他們當年都培訓和教育過我啊。牛根生呵呵地笑。
我在20歲之前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後來自然變好了,所以從面子上我還是過得去的。正好,我沒有上過名牌大學,所以我當時就好好地享受名牌大學的學習生活。利用這段時間,我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聽了很多經濟學家的課,尋找揣摩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只要自己不知道的我就去學。大學老師怎麼講課?學習的方式和方法有哪些?思考的方式和角度有哪些? 你坐在北大的教室里聽課的時候,腦子里真的能放下企業嗎?記者不相信老牛過得如此清閑。
放不下啊!我當時聽講的時候都是帶著問題去的。牛根生說。
從伊利開始就跟隨牛根生的一個部下告訴記者:老牛從北大回來之後,無論是看問題的角度或者做事情的方法又比過去成熟了許多。老牛利用這一段時間重新審視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種經驗和教訓,讓原本在企業中形成的應激反應模式轉換成理性的思維模式。俗話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你想想,老牛潛心思考總結了半年,本來就比一般人看得高、想得遠,這一沉澱、升華,思想上得有多大的進步?牛根生在北大學習了一個學期,這個學期對老牛來說,不僅僅是學習,更應該是他反思的過程。面壁十年圖破壁,當他結束學習的時候,蒙牛的草稿或許已經在他的腦中形成了。
無奈: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
我這樣的人你們要嗎?1998年年底的一天,已經正式從伊利辭職的牛根生溜達著去了呼和浩特的人才市場,他站在一家公司的招聘櫃台前詢問來招聘的人。你多大了?對方問。40歲。老牛回答。對不起,你這樣的年齡在我們企業屬於安排下崗的一列。對方直言不諱笑著回答。
牛根生也並非真的想通過人才招聘市場找工作,老牛當時的想法,就是想看看如果離開了原來所熟悉的環境,離開了乳業,他的價值還有多少被承認,結果發現從事了多年管理工作的自己在別的企業根本沒人要。別的企業不要不等於老牛找不到好工作,有一家乳品企業得知牛根生辭職之後,老闆馬上找到牛根生,願意出很高的薪酬邀請牛根生加盟。牛根生向對方提出了一個條件:用我老牛的管理經驗和人脈資源入股,讓我成為股東。結果,這個條件把對方嚇跑了。牛根生後來對他的部下說:他們當時覺得我這個要求是痴人說夢!後來有人評價說,這個企業沒有意識到,他牛根生是一台印鈔機。
既然沒有新東家賞識,老牛打算自己做點事情解決生計。牛根生一開始想開一家海鮮大排檔,房子選好了,模式考慮好了,結果是一種無形的力量讓這個計劃難產。直到這個時候,牛根生才意識到,自己雖然離開了伊利,但伊利那種罩在他頭上的陰影並沒有散去。
既然海鮮大排檔做不下去,那麼辦個給別人擦皮鞋的工廠總可以吧?也不行!人家明擺著就是要趕盡殺絕,不想給老牛一條活路.就在這個時候,原來跟隨牛根生的一幫兄弟紛紛被伊利免職,他們一起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帶領他們重新闖出一條新路。這幾個人分別是:伊利原液態奶總經理楊文俊,伊利原總工程師邱連軍,伊利原冷凍事業部總經理孫玉斌,伊利原廣告策劃部總經理孫先紅。除了伊利人事和財務的頭,伊利各個事業部的頭都到了牛根生這里。
牛根生想了想自己的困境,然後對他們說:哀兵必勝!既然什麼都不讓我們干,我們就再打造一個伊利!大家起個新名字吧。結果,大家起了一個名字叫蒙牛。
韜光養晦 逆來順受 絕地反擊
本刊獨家揭密:××公司資金扶持××品牌公司,策劃幾十家媒體惡意誹謗蒙牛。公安機關查出之後,當地政府對××公司採取三項懲罰措施:罰款6000萬,公開道歉,下不為例。然後徵求牛根生的意見。除了下不為例,牛根生建議不要實行另外兩項措施。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冊成立,名字是蒙牛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金100萬,基本上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賣伊利股票的錢。牛根生的蒙牛一成立,得知此消息還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開始一批批地投奔而來,總計有幾百人。牛根生曾經告誡他們不要棄明投暗,面對無市場,無工廠,無奶源的三無環境,沒有人能保證蒙牛一定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但是,老部下們義無返顧地加入了蒙牛的團隊。在蒙牛新的管理團隊當中,牛根生只從外邊請了一個人,那就是伊利原先的黨委副書記盧俊,當時已經調任內蒙古證券委任處長。牛根生曾經對他的部下說過:一切競爭要從設計時開始.盧俊既是黨政內行,又是乳業專家,還是證券方面的高手,牛根生請她來的目的很明確:蒙牛一開始就要做成股份制公司,讓蒙牛有一個健康的開始。
剛過了8個月,1999年8月18日,蒙牛就進行了股份制改造,名字變為內蒙古蒙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猛增到1398萬元,折股1398萬股,發起人是10個自然人。按照出資額度排序,他們是:牛根生、鄧九強、侯江斌、孫玉斌、邱連軍、楊文俊、孫先紅、盧俊、龐開泰、謝秋旭。其中,鄧九強是呼和浩特市輕工機械有限公司的老闆,給蒙牛提供冰淇淋、牛奶工業設備,後來投奔牛根生成了牛根生的副董事長。謝秋旭是廣東潮州陽天印務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以前跟伊利合作印牛奶、冰淇淋包裝盒的時候,認識了牛根生,並且成為老牛的摯友,後來又和蒙牛合作,並且在一段時間之內是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東。其他人大都是原伊利公司的管理與技術人才。
秘密談判,虛擬經營
萬事開頭難!就在呼和浩特市一間53平方米的樓房內,牛根生從家裡搬來了沙發、桌子和床,蒙牛的發展奇跡由此拉開序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牛根生知道自己的短板是無市場,無工廠,無奶源,他也知道自己的長板是人才.跟隨牛根生的這批人原先都是伊利液態奶、冰激凌、策劃營銷的一把手,他們在生產、經營、銷售、市場、原料設備方面在行業內都是頂尖的人才,老牛決定採取虛擬經營的方式,用人才換資源.因為伊利從中作梗,開始虛擬經營的幾次談判被攪黃了,牛根生只好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1999年2月,牛根生經過秘密談判和哈爾濱的一家乳品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牛根生派楊文俊等8人全面接管了這家公司。通過他們的管理給這家企業帶來很好的效益的同時,蒙牛產品也由這家工廠新鮮出爐.老牛是個明白人,借雞下蛋只不過是權宜之計!1999年1月到4月,身處呼和浩特的牛根生一邊對遠在哈爾濱工廠的8人團隊遙控指揮,開始生產第一批蒙牛產品,同時搖身一變成了民工頭,在距離呼和浩特和林格爾縣一片比較荒涼的不毛之地上熱火朝天地建起了自己的工廠。
廣告牌被砸,因禍得福
1999年4月1日,呼和浩特市的老百姓一覺醒來,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旁邊的300塊廣告牌全是蒙牛的廣告:向伊利學習,為民族工業爭氣,爭創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5月1日,就在老百姓討論蒙牛的余熱還沒有結束的時候,48塊蒙牛的廣告牌一夜之間被砸得面目全非。蒙牛的廣告牌被砸反而使得社會關注蒙牛的熱度再次升溫,蒙牛開始變得愈神秘,愈美麗.當時的媒體記者順藤摸瓜找到了蒙牛的代言人,發現此人竟然是伊利曾經主管生產經營的副總裁牛根生。牛根生不願意接受媒體采訪,但是很願意和記者聊聊,聊的過程,記者發現呼和浩特竟然還有這樣一位極具個性的企業家。
當記者問及牛根生為何被伊利免職時,牛根生回答: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蒙牛的廣告牌到底是誰砸的?牛根生沒有給出答案,在老牛看來,答案是眾人皆知,但他寧願讓大傢伙心照不宣。
蒙牛到底是誰的企業?牛根生說注冊人不是他,因為環境險惡不允許他出頭露面。
蒙牛是在克隆伊利嗎?牛根生說不是克隆而是補缺,他提到了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寶馬和賓士共同競爭卻能發展得更好的例子。
蒙牛能做好嗎?牛根生說:做鞋必須要懷著給自己做鞋子的思想,鞋才能做得好!
韜光養晦,得道多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999年初,牛根生雖然隱姓埋名躲在幕後,也沒有逃脫繼續受打壓的命運。競爭對手為了封殺蒙牛,爭奪奶源,蒙牛有的牛奶車半路被截,牛奶被當場倒掉。
為了減少沖突和不必要的麻煩,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牛根生很快制定了收奶三不幹政策:凡是伊利等大企業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幹(不建奶站);凡是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幹(不收);凡是跟伊利收購標准、價格不一致的事,蒙牛不幹。
同時,牛根生啟動中國乳都的概念,通過公益廣告的形式打出我們共同的品牌——中國乳都。呼和浩特的口號,在眾多場合提到伊利時都把伊利放在自己的前邊,在所有的口徑上都將內蒙古所有的乳品企業打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烙印。這樣做的直接結果是,蒙牛贏得了政府的支持,使自己的命運和內蒙古的經濟發展大局捆綁在一起,抬高競爭對手的同時保護了自己。
牛根生又不是三頭六臂,他就是一天不睡覺,頂多也只有24個小時,他怎麼能夠同時操作這么多事情而又讓陣腳不亂呢?
一個人死了如果還可以重新活一次,那麼第二次生命,他肯定能做成任何事情。重新做人不太可能,但是重新做企業是有可能的。我在做蒙牛之前,養牛、種草、干乳業,我已經做了21年,公司從小到大、從無到有的整個過程我都經歷過。21年之後,我又重新從零開始做乳業,我就回過頭來想過去經歷的那些事情:當時,我每一年都做些什麼事情,現在重新來做,做對的事情能否提高效率?那些曾經犯過的錯誤能否不再犯?這就是熟能生巧、厚積薄發。老牛如是說。
要說感情,我對伊利的感情,實際上不比對蒙牛的少
2003年,伊利為了慶祝股份制創立十周年而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慶祝活動。令鄭俊懷和所有伊利人沒有想到的是,牛根生不請自去。老牛當場對伊利的員工說了一番至情感人的話:我在伊利幹了16年,在蒙牛才幹了5年。我最好的年華,奉獻給了伊利,在這里流過的淚、淌過的汗、灑過的血,比在蒙牛多得多!所以,要說感情,我對伊利的感情,實際上不比對蒙牛的少。活動結束,牛根生得到了一套茶具,這套茶具如今整整齊齊地擺放在老牛辦公桌對面的茶幾上。或許這證明了老牛對伊利的復雜感情,或許這讓老牛始終要提醒自己些什麼。但是,無論如何,牛根生在伊利的這招情感行動收到了效果,至少是讓那些認識或者不認識牛根生的伊利員工對老牛有了些另外的看法。
要下不為例、永不再犯!
從2003年到2004年,一股來自某些媒體質疑、誹謗蒙牛和牛根生的暗流也逐漸形成,一些地方黑勢力藉助投毒等手段威脅、恐嚇蒙牛的事情也開始接二連三地發生。
此時的蒙牛,已經積聚了足夠的力量,對於這種下三濫手段,就用陽光的辦法對付。公安機關出面,暗流和黑勢力被一一識破、搗毀,相關責任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其中用虛假新聞誹謗蒙牛的是由一個品牌策劃公司全權負責,調查發現××公司為了扶植這個公司變相訂了600萬的合同金額,誹謗新聞稿件涉及數十家媒體、近百篇稿件。案件查清楚之後,當地政府擬定了對××公司的三項懲罰措施:第一,××公司在新聞媒體上公開向蒙牛道歉,恢復蒙牛名譽;第二,××公司可以出600萬對蒙牛誹謗,其造成的損失至少在這一金額的10倍以上,賠償經濟損失6000萬;第三,××公司要下不為例、永不再犯!
當地政府徵求牛根生的意見,老牛說:草原品牌是一塊,蒙牛和××公司各一半,××公司道歉損毀的不僅僅是××公司品牌,而且是大家的品牌,所以不用道歉。6000萬也不是一個小數目,蒙牛的員工大部分都是從××公司過來的,就當這6000萬是蒙牛為員工交學費了。第三條,我接受,希望××公司下不為例、永不再犯!老牛有一句座右銘:小勝憑智,大勝靠德,牛根生這樣理解自己的這句座右銘:其實就是 與自己較勁 !發生任何問題,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因為改變自己容易,改變別人難。假使矛盾雙方的責任各佔50%,那麼,你先從改變自己開始。當你主動改變後,你會發現,對方也會跟著改變,而且這種改變不是同比例的,往往你改變10%後,他會改變30%,真所謂 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 .萬一你改變了50%以後,對方還是一點不變,怎麼辦呢?你還是要堅持 與自己較勁 .因為95%的情形不是這樣的。當你無數次地 與自己較勁 後,回頭再看,大數定律的效能就顯現出來了:你通過改變自己而改變了世界!古語雲:哀兵必勝。其實,牛根生非常明白忍是心字頭上一把刀.相對於剛剛起步的蒙牛來說,如果對伊利的封殺舉動正面抵禦甚至以攻對攻,則可能激化矛盾。如果鬧到不可開交,誰會去打一個利稅大戶而幫一個小不點兒呢?以退為進,性格相當血性的老牛其實有大智慧。
知己知彼 奇兵致勝 兵貴神速
獨家揭密:牛根生見到楊利偉的時候,對他說:利偉啊,除了你的爸爸媽媽、你的妻子孩子,你的直系親屬,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除了你的團隊和戰友,除了認識你的朋友,在你所不認識的所有陌生人當中,我對你的事情是最關心的……
小區包圍超市,所有產品免費品嘗牛根生知道,在市場上也不能和伊利正面沖突,他將第一個目標定在了深圳。伊利剛剛兵敗於此。伊利採取先打媒體廣告,隨後超市跟進的策略,結果徹底失敗,因為深圳的老百姓基本上都認准了洋品牌的口味,伊利為此付出了幾百萬的廣告費而無功而返。
牛根生了解伊利的短板,也知道伊利強項當中的弱點,他決定採取另外一套戰術:蒙牛的各路人馬穿著蒙古服裝打著橫幅和標語到各個小區門口,橫幅上寫的是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純天然無污染的牛奶、不喝是你的錯,喝了不買是我的錯,蒙牛產品全部都是免費送給居民品嘗。結果,小區的居民一喝不錯,他們到超市的時候就會問,蒙牛的產品一下子在深圳各大超市迅速火了起來。
依靠這招小區包圍超市,所有產品免費品嘗的策略,從1999年開始,蒙牛的產品快速進入北京和上海的市場。從1999年到2001年,伊利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平均每年遞增速度超過40%,2001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7億元;蒙牛則以超過300%的速度翻番增長,2001年銷售收入突破7.24億元。
我們就是利樂枕的領導者
2000年,蒙牛的資金還很緊張,牛根生卻突然決定上運奶車桑拿浴車間和閃蒸設備.運奶車桑拿浴車間在國內尚屬首例。奶罐車從奶源基地每向工廠送完一次奶,都要在高壓噴淋設備下進行酸、鹼、蒸汽及開水清洗,最大程度地保持牛奶的原汁原味。桑拿設備需要300多萬,一年的運行費用也是300多萬。閃蒸工藝,是在百分之百原奶的基礎上再剔除掉一定比例的水分,從而使牛奶的味道更加純正。只不過,每生產一噸牛奶都要比同類不閃蒸的企業少掙300塊錢。結果,就是別人看來多此一舉、增加成本的兩項措施,很快讓蒙牛牛奶的質量在老百姓心目中變得有口皆碑,銷量大幅度提升,有些城市甚至出現了蒙牛奶供不應求的現象。蒙牛少掙了一些錢,但是在質量方面和其它產品拉開了檔次。
⑻ 中國的屈辱的歷史故事
中國屈辱的歷史故事有《辛丑條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九一八事變》,《南京大屠殺》,《甲午戰爭》等。
⑼ 有沒有關於離職的人又回到公司並且向好的地方發展的歷史故事或典故
破鏡重圓。。。。哈哈,雖然有點不搭調,但是我們可以走搞笑版嘛
說正經的呢,你可以版講蕭何月下追韓信權啊。不也正好很符合你們現在這個事情么?
秦末農民戰爭中,韓信仗劍投奔項梁軍,項梁兵敗後歸附項羽。他曾多次向項羽獻計,始終不被採納,於是離開項羽前去投奔了劉邦。有一天,韓信違反軍紀,按規定應當斬首,臨刑時看見漢將夏侯嬰,就問到:「難道漢王不想得到天下嗎,為什麼要斬殺壯士?」夏侯嬰以韓信所說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釋放,並將韓信推薦給劉邦,但未被重用。後韓信多次與蕭何談論,為蕭何所賞識。劉邦至南鄭途中,韓信思量自己難以受到劉邦的重用,中途離去,被蕭何發現後追回,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此時,劉邦正准備收復關中。蕭何就向劉邦推薦韓信,稱他是漢王爭奪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將之材,應重用韓信。劉邦採納蕭何建議,七月,擇選吉日,齋戒,設壇場,拜韓信為大將。從此,劉邦文依蕭何,武靠韓信,舉兵東向,爭奪天下。
希望能採納哈~~
⑽ 歷史故事9個
故事名稱:秦王政誅嫪毐
時間(時代):秦
地點:秦國
主要人物:秦王嬴政、嫪毐
故事大致經過:
秦王政母趙太後私通呂不韋。隨著秦王政逐漸長大,呂不韋恐事泄被誅,於是將門下舍人嫪毐推薦給太後以代替自己。經事先買通主事者,嫪毐得以不受腐刑,只拔去須眉而入宮侍奉太後,後與太後私通。太後非常喜歡他,賞賜了豐厚的財物。秦王政八年(前239)封為長信侯,嫪毐與太後私生有二子,因此以秦王「假父」 自居。秦王政九年(前238),秦王政22歲,親自主持國政。有人告嫪毐並非宦官及太後姦情。嫪毐見事不妙,與是盜用秦王御璽和太後璽,發兵攻打秦王政所住的雍都蘄年宮。秦王得知,便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領兵攻擊嫪毐,戰於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斬首數百,嫪毐極其黨羽全部被抓獲。秦王將協同嫪毐作亂的官吏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齊等20人梟首,車裂嫪毐,滅其三族,殺死與太後所生二子,遷太後於故都雍(今陝西鳳翔南)別宮,嫪毐的門客舍人或罰徒役3年,或奪爵遷蜀。免呂不韋相國。嫪毐之亂平息。
故事名稱:呂後誅殺韓信
時間(時代):漢
地點:漢
主要人物:呂後、韓信
故事大致經過:
楚漢戰爭一結束,韓信被改封為楚王。漢高祖六年(前201)十月,劉邦再次採用陳平計謀,誘捕韓信。十二月,將韓信貶為淮陰侯。韓信鬱郁不得志,稱病不參加朝廷活動。漢高祖十年(前197)九月,劉邦寵臣陳豨反叛,自立為趙王,劫掠趙、代屬地。劉邦用羽檄徵召天下兵士,並親自率兵征討陳豨。韓信一向與陳豨交情不錯,於是稱病在家,不聽從劉邦詔令,暗地裡派人去向陳豨聯絡,謀求里應外合,並准備與家臣乘夜偽稱詔令大赦諸官罪犯和奴役,發兵襲擊呂後和太子。當時韓信舍人得罪了韓信,韓信想殺掉他。舍人弟懷恨在心,向呂後告發韓信謀反情況。呂後想召韓信,又擔心他的黨羽作亂,便與丞相蕭何商討計策,將韓信抓了起來並斬殺於長樂宮鍾室,還滅其三族。韓信最初是被蕭何推薦給劉邦的,現又是蕭何將其騙入宮的,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故事名稱:趙高指鹿為馬
時間(時代):秦朝
地點:秦國
主要人物:趙高
故事大致經過:
趙高自知權利大,想要檢驗朝官是否俯首聽命,便在朝會時獻上一隻鹿,並指著它說是馬。二世笑著說:「丞相搞錯了,指鹿為馬!」又問左右群臣是鹿是馬,有人沉默不語;有人害怕趙高而回答是馬;也有人則據實而言。事後趙高陰謀殺害了那些回答是鹿的人。從此,人人自危,沒有人再敢說趙高有錯。
故事名稱:腰斬李斯
時間(時代):秦朝
地點:秦國
主要人物:秦二世、趙高、李斯
故事大致經過:
自從陳勝、吳廣起事後,各地義軍此伏彼起。這時,秦二世聽從郎中令趙高的建議,深居宮中,一切政事都由趙高決斷。趙高與李斯有夙怨,趙高就趁機誣陷李斯想割地稱王,又誣陷李斯之子三川郡守李由與義軍私通。李斯想上書申辯,卻被趙高扣下。趙高派人四處搜捕李斯的宗族,又對李斯嚴刑拷打。李斯不堪酷刑,被迫認罪,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八月被腰斬於咸陽,並夷滅三族。李斯死後,秦二世任命趙高為丞相,事無大小,都由趙高決斷。
故事名稱:管仲輔佐齊桓公
時間(時代):春秋時朝
地點:齊國
主要人物:管仲、鮑叔、齊桓公
故事大致經過:
魯庄公九年(前685)齊魯乾時之戰,魯軍失敗後,齊大夫鮑叔率領軍隊,代表齊桓公前往魯國,表達齊國的意願。公子糾被殺以後,其輔佐管仲隨鮑叔返齊。回國以後,鮑叔對齊桓公說,管仲是天下奇才。您若僅僅治理齊國,那麼由高傒和我輔佐即可;您若要稱霸天下,則非管仲不可。齊桓公不記射中帶鉤之仇,以親自出城迎接之禮禮遇管仲,任命他為齊相,主持國政。管仲相齊後,一心輔佐齊桓公的霸業,對齊國很多方面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國、野分治的參國伍鄙之制;在經濟上,實行租稅改革,採取了若干有利於農業、手工業發展的政策;在管理上,他主張禮法並用,禮以使人知廉恥,法以使人守規矩。在國內政治經濟形勢得到穩定和改善的基礎上,管仲積極促使齊桓公採取尊王攘夷、爭取與國的方針,以建立霸權。管仲的這些政策為齊國稱霸准備了物質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