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東 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1.張謇
1894年,南通人張謇考中狀元,當上翰林院修撰,鑒於甲午戰敗,國事日非,為了實現「救貧」「 塞漏」的抱負,他在兩江總督張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開始了「實業救國」的實踐,1895年,張謇集資50萬兩銀子,在通州的唐閘鎮創辦了南通的第一個近代工廠——大生紗廠(後改名大生一廠)...
2 沈壽
二十世紀初葉,我國有一位蘇綉女子,以精美的綉品名震京華,載譽世界。她就是被清末著名學者俞樾喻為「針神」的沈壽。...
3 李方膺
南通籍著名畫家李方膺(一六九六--一七五五),字虯仲,一字秋池,號睛江,乳名龍角,他既不是揚州人,又未如黃慎,金農等久住揚州賣畫,何以得側身於「揚州八怪」之列?...
4 韓紫石
韓紫石先生(公元一八五七--一九四二年)名國鈞、亦字止石,晚號止叟。江蘇省海安鎮(原隸泰縣)人,因其排行第三,生平業績頗豐,家鄉群眾均以「韓三爹」,「紫石」稱之,表示尊敬。在北洋軍閥時期,他與南通的張謇,位高望重,同被譽為蘇北的兩大名賢。...
5 張謇
張謇——(1853-1926)字季直,號嗇庵,清代狀元,實業家,立憲派著名人物。他畢生從事實業和文化教育事業,對我國民族資本主義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6 沈壽
二十世紀初葉,我國有一位蘇綉女子,以精美的綉品名震京華,載譽世界。她就是被清末著名學者俞樾喻為「針神」的沈壽。...
7 劉瑞龍
劉瑞龍——(1910-1988),南通市人。民國13年(1924年)至17 年秋在南通師 范讀書期間,經常閱讀進步書刊,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啟蒙教育,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多次深入到工人、農民、市民中宣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
8 曹頂
曹頂(1514-1557),明代通州余西場人。鹽民出身,有膂力,膽略過人,曾受雇作船工運鹽,後於通州城內一麵店幹活。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憤於倭寇騷擾虜掠,毅然應募入伍,隨即參加江上阻擊,大敗倭寇,首立戰功。...
9 白毓昆
白毓昆(1868-1911),號銑玉,字雅雨。南通市人。自幼受到良好家庭教育, 18歲中秀才後,入江陰南菁書院,專攻地理學。...
10 顧民元
顧民元(1912-1941),字彌愚,南通市城區人。顧民元在南通中學求學期間,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爆發,受其影響,在惲代英弟惲子強的幫助下,與通州師范學生劉瑞龍等組織「革命青年社」,閱讀《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著作,逐漸拋棄曾一度接受過的無政府主義,轉而信仰科學社會主義。
❷ 南通有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
在網路上查到南通歷史名人有:張謇、曹頂、沙元炳、蔣煜、李漁、范當世、白毓昆、柳敬亭、胡瑗、陳實功、葦一、韓紫石、顧貺予、劉瑞龍、顧公毅、呂岱、李方膺、徐益修、冒辟疆等等。
❸ 南通的歷史名人的名言
南通歷代人文薈萃,名賢輩出。范仲淹、王安石、米芾、文天祥、冒辟疆版 等文學家在南通留下許多不朽詩篇權和軼聞逸事。近代蘇綉大師沈壽也與南通有著諸多淵源。 三國名臣呂岱、明代名醫陳實功、揚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清末狀元張謇等歷史名人均為南通籍人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成都市委副書記、市長葛紅林,當代表演藝術家趙丹、國學大師魏建功、韓國磐,國畫大師王個簃、蛇葯專家季德勝,以及數學家楊樂等20多位兩院院士也出自南通。 體育事業備受矚目,先後為國家輸送了林莉、葛菲、黃旭、李菊、陳玘、陳若琳、仲滿7位奧運會冠軍和張潔雲、吳健秋、殷勤、趙劍華、季磊、胡欣、陸斌、趙婷婷等一批體育名將,被前國家體委主任伍紹祖譽為"世界冠軍搖籃"。
❹ 江蘇南通市海安縣的名人
韓國鈞(年—1942年),字紫石,亦字止石,晚號止叟。江蘇海安人。
出生商人家庭。清光緒五年(1879年)中舉。先後任行政、礦務、軍事、外交等職,曾任吉林省民政使。民國成立後,歷任江蘇省民政長,安徽巡按使,江蘇巡按使、省長、督軍等職。
喬林(1731一?),字翰園,號西墅,晚號墨庄,海安丁所人,清代乾隆年間篆刻家。
喬林酷愛讀書,家無長物,但蓄書頗多。晨夕揣摩,孜孜不倦。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曾刻有「人事多所不能,惟酷好學問文章」印。工六書篆籀之學,悉心精研數十年而從不間斷,其篆刻師法許容,善刻晶、玉、瓷、竹等印,各臻其妙。側款作行草,間或亦刻隸書,其所作篆隸淳古渾勁,得秦漢遺法,後人曾誤為宋、元人所作。清代翰林院侍讀學士、上書房行走錢大昕在《喬墨庄先生傳》中贊其「用刀如用筆,試以玉、銅,鐵,竹根無不如意」。他的篆刻風格,對當時江浙印壇以至後世均有相當影響。
余少春(1894—1945),著名揚州評話藝人,家居海安鎮。自幼家貧,18歲拜著名評話藝人張少南為師。初學時,余少春先後聽過丁壽庭,陳月秋、張捷山等前輩的《清風閘》,他博採眾長,融會貫通,逐步形成了具有里下河風格的余派(清風閘)。這部書,以喜劇形式反映人間悲劇,將舊時代的楊州社會生活描述得淋漓盡致,一覽無遺,後人稱之為一部「奇書」。他還剔除原話本中淫穢語言,並言明糟粕語言不傳弟子。民國30年(1941年)海安淪陷,余少春去如東縣栟茶鎮演出,在味園茶館獻藝時,有新四軍幹部前來聽書,對余少春的技藝很為贊賞,後在數次群眾大會上都邀他說上一段書,藉以鼓舞群眾士氣。並請余少春聯絡海安、角斜一帶的藝人前往栟茶演出。
張符驤(1663-1727),字良御,號海房,海安鎮人。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清聖祖玄燁南巡,張符驤於揚州塔灣進獻《迎鑾詩》十二章,陳述治國方略,甚得康熙帝嘉許。康熙五十三年,張符驤中順天舉人。康熙六十年,張符驤通過會試,被錄為進士,時已58歲。因他在殿試時對答方策言詞激烈,被貶為三甲第34名。是年五月,康熙帝於澹寧居召見張符驤等人,因張符驤學識淵博,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後,張符驤即告老還鄉。
陸儋辰(1777—1842),字莞泉,別號耳鄉。清代郡廩生,海安鎮人。為清代提學使陸舜之從曾孫。他勤奮好學,尤致力於醫。喜研金石。搜古碑數百通。蓄銅雀瓦、古硯及印章合數百件,印證掌故,一一題識,而手自鐫之。擅書法、工琴、好詩,喜博弈,著有《弈譜》四冊。
王葉衢,海安鎮人,祖籍安徽滁縣。出生於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前後,卒於同治初年。王葉衢於生不樂仕進,矢志於海安故里的自然、歷史資料的搜集、研究,「專力搜輯一鎮遺事。凡嘉言懿行,文章碑碣,靡不求其本源,考其始終」,「凡有見聞,即書片紙棄篋中,日久成帙」。先後用10多年時間搜集、考訂、整理,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編成《海安考古錄》。
仲鶴慶,字品崇,號松嵐,海安西場鎮人。生卒年不詳,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中舉,乾隆十九年登進士,任四川大邑縣知縣,因為人剛直,被罷官歸里.
石重光(1889—1933),字又新,海安李堡鎮人。曾赴日本留學,畢業於日本弘文學院。一生長於古詩文、書畫、古琴,精通日、英兩國語言。留學日本後,石重光接觸到民主革命的思想,毅然追隨孫中山先生。為籌辦槍械奔走,事發後避逃回鄉。不久如皋清末進士沙元炳推薦他去江蘇省立第七中學(即現南通中學)任教。後李堡潘樹聲先生任如皋師范學校校長時,又薦他去如皋師范任教,並一度擔任教務主任。
朱南金(1863一1940),字葆逵,號蟄翁,晚清秀才,祖居海安南莫鎮朱樓村,後移居海安胡集鄉。
朱南阜(1867—1942),字叔才,號葆蓮,又培風道人,里人尊稱其為「朱三爹」。少年時,朱南阜就讀私塾,尤愛書法、金石。他的書法從臨摹秦漢魏晉唐碑貼入手,又吸取清代吳讓之書法之字見長,篆字亦常見於條幅。金石以篆字為主,有陽文、陰文、雙線等多種體例,至今朱氏後代仍保存其印章近百枚。1988年國慶,海安縣文化館,海安縣書法協會將朱南阜印章作品編印展出兩個月之久。
譚德鍾(1876—1949),字組雲,號高譚,晚號海陵老人,海安鎮人。為中國近代傑出書法家之一。
❺ 南通主要的歷史人物有哪些
歷代人文薈萃,名賢輩出。范仲淹、王安石、米芾、文天祥等文學家在南通留下許多不朽詩篇和軼聞逸事。
三國名臣呂岱、宋代傑出教育家胡瑗、明代名醫陳實功、揚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清末狀元張謇等歷史名人均為南通籍人士。
近代,南通以中國人自辦的第一所師范學校、博物苑、紡織學校、刺綉學校、戲劇學校、盲啞學校和農業氣象站等"七個第一",為中國文化科教史寫下了光輝一頁。
當代表演藝術家趙丹、國畫大師王個簃、蛇葯專家季德勝以及數學家楊樂等20多位兩院院士也出自南通。
體育事業備受矚目,先後為國家輸送了林莉、趙劍華、張潔雲、周天華、葛菲、李菊、黃旭等一批體育名將,被國家體育總局譽為"世界冠軍的搖籃"。
❻ 江蘇南通歷史上出現過皇帝嗎有那些歷史上的名人
沒有出現過皇帝,但歷史名人不少:
張謇
1894年,南通人張謇考中狀元,當上翰林院修撰,鑒於甲午戰敗,國事日非,為了實現「救貧」「 塞漏」的抱負,他在兩江總督張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開始了「實業救國」的實踐,1895年,張謇集資50萬兩銀子,在通州的唐閘鎮創辦了南通的第一個近代工廠——大生紗廠(後改名大生一廠)...
2 沈壽
二十世紀初葉,我國有一位蘇綉女子,以精美的綉品名震京華,載譽世界。她就是被清末著名學者俞樾喻為「針神」的沈壽。...
3 李方膺
南通籍著名畫家李方膺(一六九六--一七五五),字虯仲,一字秋池,號睛江,乳名龍角,他既不是揚州人,又未如黃慎,金農等久住揚州賣畫,何以得側身於「揚州八怪」之列?...
4 韓紫石
韓紫石先生(公元一八五七--一九四二年)名國鈞、亦字止石,晚號止叟。江蘇省海安鎮(原隸泰縣)人,因其排行第三,生平業績頗豐,家鄉群眾均以「韓三爹」,「紫石」稱之,表示尊敬。在北洋軍閥時期,他與南通的張謇,位高望重,同被譽為蘇北的兩大名賢。...
5 張謇
張謇——(1853-1926)字季直,號嗇庵,清代狀元,實業家,立憲派著名人物。他畢生從事實業和文化教育事業,對我國民族資本主義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6 沈壽
二十世紀初葉,我國有一位蘇綉女子,以精美的綉品名震京華,載譽世界。她就是被清末著名學者俞樾喻為「針神」的沈壽。...
7 劉瑞龍
劉瑞龍——(1910-1988),南通市人。民國13年(1924年)至17 年秋在南通師 范讀書期間,經常閱讀進步書刊,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啟蒙教育,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多次深入到工人、農民、市民中宣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
8 曹頂
曹頂(1514-1557),明代通州余西場人。鹽民出身,有膂力,膽略過人,曾受雇作船工運鹽,後於通州城內一麵店幹活。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憤於倭寇騷擾虜掠,毅然應募入伍,隨即參加江上阻擊,大敗倭寇,首立戰功。...
9 白毓昆
白毓昆(1868-1911),號銑玉,字雅雨。南通市人。自幼受到良好家庭教育, 18歲中秀才後,入江陰南菁書院,專攻地理學。...
10 顧民元
顧民元(1912-1941),字彌愚,南通市城區人。顧民元在南通中學求學期間,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爆發,受其影響,在惲代英弟惲子強的幫助下,與通州師范學生劉瑞龍等組織「革命青年社」,閱讀《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著作,逐漸拋棄曾一度接受過的無政府主義,轉而信仰科學社會主義。...
❼ 南通是不是出了一個清末最後的一個狀元啊,那個狀元叫什麼名字啊
劉春霖(1872-1942),字潤琴,河北省肅寧縣人,後曾遷居天津。青年時即以詩文專、學識稱道於士林。清光緒三十屬年(1904)殿試奪魁,成為天津第一個金榜題名的狀元。他是天津封建文人中第一個中狀元的人。此後第二年,清政府廢除了科舉取士的制度,劉春霖便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
❽ 南通城山路古代的人物
南通由城去狼山(城山路),約半程,便可看到遠處兩棵銀杏拔地而起,分路為二,昂然聳立於公路之中。銀杏南蔭下便是抗倭英雄曹頂的長眠之地。
曹頂,通城代代傳頌他的名字,祖輩講述他身為面工,手持面刀砍殺倭寇的傳說,在黃發稚童的心目中塑就了英雄最初的形象。歷史的曹頂決不比他在傳說中遜色。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他應征抗倭,戰功赫赫。次年四月,倭寇3000來犯通州,全城惶然,曹頂請命,率水兵500移駐城外。倭寇攻城,血戰二十餘天,力虧而退。城內未遭荼毒,固因城內軍民同心苦守,亦緣曹頂城外擾敵。是役中,曹頂斬倭百餘級,身披數十傷。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倭寇又大舉來犯,曹頂率眾自城北50里追殺至單家店(今平潮),血戰三個多小時,時大雨,滿地泥濘,戰馬失蹄,曹頂跌入壕溝,眾寇亂刀相加,不幸以身殉國,終年44歲。尤可貴者,曹頂身為一個燒鹽工的兒子,隨父生長於主人家,依主人之姓為姓;入伍後每論戰功,多讓同輩,每得賞賜,轉酬昔日的主家,從不求利祿,他的醫生血染聲光彩,更有泥土般的質朴。舊通州諸志為曹頂立傳於「忠義」類,傳稱:「州人稱頂為長城,聞其死無不痛泣者。」清人朱瑋有《曹頂將軍歌》「將軍歿今三日載,英氣稜稜至今在」,毫無誇張地稱頌了曹頂留給後人的影響是久遠的。
曹頂殉國後,通州人便在去狼山的路上建了祠和墓,舊志名為「曹義勇祠」和「曹義勇墓」,祠內原杞彩塑的曹頂坐像,後因交通不便,60年代中拆除,唯留下祠前的兩棵銀杏。祠前為墓,民國初新增曹頂塑像:高座上,曹頂跨馬橫刀,一手拈須,兩目深沉,凝視著南方,彷彿等待著金鼓擊點,越馬出征……
距曹頂墓不遠處有一高土墩,為明代抗倭報警的烽火屯遺址。墩上嵌有「倭子墳」三個大字,民間相傳其中埋有曹頂所殺的倭寇屍骸,在人們的感情里,惟有這樣高聳的記功碑,才能寄託自己對這位為國捐軀的平民英雄的敬意。
❾ 南通的名人有幾位比較著名呀
張謇
1894年,南通人張謇考中狀元,當上翰林院修撰,鑒於甲午戰敗,國事日非,為了實現「救貧」「 塞漏」的抱負,他在兩江總督張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開始了「實業救國」的實踐,1895年,張謇集資50萬兩銀子,在通州的唐閘鎮創辦了南通的第一個近代工廠——大生紗廠(後改名大生一廠)...
2 沈壽
二十世紀初葉,我國有一位蘇綉女子,以精美的綉品名震京華,載譽世界。她就是被清末著名學者俞樾喻為「針神」的沈壽。...
3 李方膺
南通籍著名畫家李方膺(一六九六--一七五五),字虯仲,一字秋池,號睛江,乳名龍角,他既不是揚州人,又未如黃慎,金農等久住揚州賣畫,何以得側身於「揚州八怪」之列?...
4 韓紫石
韓紫石先生(公元一八五七--一九四二年)名國鈞、亦字止石,晚號止叟。江蘇省海安鎮(原隸泰縣)人,因其排行第三,生平業績頗豐,家鄉群眾均以「韓三爹」,「紫石」稱之,表示尊敬。在北洋軍閥時期,他與南通的張謇,位高望重,同被譽為蘇北的兩大名賢。...
5 張謇
張謇——(1853-1926)字季直,號嗇庵,清代狀元,實業家,立憲派著名人物。他畢生從事實業和文化教育事業,對我國民族資本主義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6 沈壽
二十世紀初葉,我國有一位蘇綉女子,以精美的綉品名震京華,載譽世界。她就是被清末著名學者俞樾喻為「針神」的沈壽。...
7 劉瑞龍
劉瑞龍——(1910-1988),南通市人。民國13年(1924年)至17 年秋在南通師 范讀書期間,經常閱讀進步書刊,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啟蒙教育,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多次深入到工人、農民、市民中宣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
8 曹頂
曹頂(1514-1557),明代通州余西場人。鹽民出身,有膂力,膽略過人,曾受雇作船工運鹽,後於通州城內一麵店幹活。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憤於倭寇騷擾虜掠,毅然應募入伍,隨即參加江上阻擊,大敗倭寇,首立戰功。...
9 白毓昆
白毓昆(1868-1911),號銑玉,字雅雨。南通市人。自幼受到良好家庭教育, 18歲中秀才後,入江陰南菁書院,專攻地理學。...
10 顧民元
顧民元(1912-1941),字彌愚,南通市城區人。顧民元在南通中學求學期間,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爆發,受其影響,在惲代英弟惲子強的幫助下,與通州師范學生劉瑞龍等組織「革命青年社」,閱讀《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著作,逐漸拋棄曾一度接受過的無政府主義,轉而信仰科學社會主義。
❿ 南通市海安縣有什麼歷史故事,急急急
海安歷史源遠流長,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青墩先民刀耕火種、繁衍生息。春秋時期魯哀公十二年(前483年),吳侯會衛侯於鄖(今立發橋),建發繇亭以示紀念。漢代開上官運鹽河過縣境。東晉義熙七年(411年)始設縣,此後,縣治幾度興廢。唐代淮南節度使李承實沿海築捍海堰,北宋范仲淹倡導修築海堤數百里,過境40多里。南宋文天祥為興兵抗元,路過海安,留下「自海陵來向海安,分明如度鬼門關」的名句。明朝海防兵備副使劉景韶、副將邱升率兵民抗倭,斬敵千餘人,保證了百姓的安寧。 海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時期一度為蘇北抗戰的指揮中心。劉少奇、陳毅、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海安留下光輝足跡。解放戰爭初期,聞名中外的蘇中「七戰七捷」,即以海安為戰略中心展開,其中兩戰報捷於境內。陳毅詩雲:「海陵勝地多人傑」。在長期革命斗爭中,海安涌現出一大批英雄人物,聞名全國的「蘇中劉胡蘭」高鳳英、淮海戰役中的一等功臣儲友富,上海戰役中的特等功臣胡正法等均為海安人。近現代史上,曾任江蘇民政長、江蘇省長兼督軍的韓國鈞,被譽為中國研究「組合數字」鼻祖的楊冰,中國著名語言學家、領導編纂《新華字典》(第一版)的魏建功等著名人物,都出生於海安。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海安人民弘揚尚武保國精神,造就了聞名全國的民兵勁旅——角斜「紅旗民兵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