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漢陰縣的歷史名人

漢陰縣的歷史名人

發布時間:2021-03-04 04:52:38

⑴ 安康有哪些歷史名人

王戎

王戎(生卒不詳)為東漢西城人,東漢官吏、書法家。,朝廷察舉時,被錄為司隸校尉健。

王戎用筆放縱、灑脫、遒勁,是漢代隸書中個性鮮明的傑作,書法界推崇為漢隸代表作,列為石門十三品之一。近世書法大師於右任曾有「朝臨石門銘,暮寫二十品」的詩句。二人曾書寫被時人譽為舒展奔放、剛健有力的上品隸書《石門頌》。

李遷哲

李遷哲(510-574),字孝彥,南北朝安康(今漢陰)人。世為山南豪族,仕於江東。遷哲年少成才,有識度,性慷慨,善謀劃。建德二年,進爵安康郡公,建德三年,卒於襄陽,終年64歲贈金州總管,謚號壯武。

王傑

王傑(1725年-1805年2月9日),字偉人,號惺國,陝西韓城人。清朝狀元、名臣,有清一代陝西第一名臣。初在南書房當值,後經多次升遷,官至內閣學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刑部侍郎後又轉調史部,擢升右都御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出任軍機大臣,上書房總師傅,第二年又出任東閣大學士,總理禮部。嘉慶帝即位,仍為首輔。

懷讓

懷讓(677-744)唐代禪宗僧人。據《宋高僧傳》卷九、《景德傳燈錄》卷五載,俗姓杜。金州安康(今陝西漢陰)人。年十歲,雅好佛書。二十歲左右,於荊州玉泉寺依恆景(634-712)律師出家。後到嵩山慧安(582-709)處學禪,又到韶州(今廣東韶關)曹溪參拜慧能,受頓悟法門。慧能死後,於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往南嶽般若寺觀音台,弘揚慧能學說,開南嶽一系,世稱「南嶽懷讓」。

他和行思兩人先後分出禪宗五家,即:溈仰、臨濟、曹洞、雲門、法眼,其中以南嶽懷讓門下的臨濟宗流傳時間長,影響大。在晚唐和宋代先後傳入朝鮮、日本。懷讓圓寂,葬於南嶽,唐敬宗李湛贈謚號大慧禪師。

李逢亨

李逢亨(1744?1822),宇垣齋,號培園,又號平湖,平利縣人。他敏而好學,品學兼優,能詩善文。

嘉慶二十五年(1820),告老解甲,回到平利,慷慨解囊,拿出積蓄,購王英(出任磚坪都司、離開平利)之故宅一院,捐給五峰書院(今城小前身),惠及士林。並與故鄉父老,「放懷山水間」,欣賞故鄉美好風光,「絕口公事」。道光二年(1822),病卒於家,祀鄉賢於府城,清廷為他樹碑立傳,加封為榮祿大夫。

國學大師沈尹默、沈士遠、沈兼士三兄弟

三沈紀念館旨在紀念新中國文化巨匠、新文化運動先驅、北大著名教授、國學大師沈尹默、沈士遠、沈兼士三兄弟。三沈紀念館位於漢陰縣縣城以西古城牆邊的城新街。

沈氏三賢青少年時代曾生活於漢陰,現將其故居修葺完善,陳列「三沈」事跡及作品供後人瞻仰、紀念。

⑵ 安康曾經有影響的歷史人物

扁鵲,其真實姓名是秦越人,又號盧醫。據人考證,約生於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於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他為什麼被稱為「扁鵲」呢?這是他的綽號。綽號的由來可能與《禽經》中「靈鵲兆喜」的說法有關。因為醫生治病救人,走到哪裡,就為那裡帶去安康,如同翩翩飛翔的喜鵲,飛到哪裡,就給那裡帶來喜訊。因此,古人習慣把那些醫術高明的醫生稱為扁鵲。秦越人在長期醫療實踐中,刻苦鑽研,努力總結前人的經驗,大膽創新,成為一個學識淵博,醫術高明的醫生。他走南闖北,真心實意地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獲得人?..

苗晉卿苗晉卿, 在唐王朝由盛而衰之際,有一位三朝為官、身高位顯的宰輔之臣,他為人謙柔寬厚,處事恭謹練達,在他的宦海生涯中,雖無恢宏大舉,卻也有譽於時。人們把他比作東漢未年丞相胡廣——一位庸庸而又碌碌的宰輔之臣。他就是苗晉卿。 苗晉卿,字元輔,唐潞州壺關(今山西壺關縣)人,出生於女皇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祖上以儒學著稱於世,父親當過縣丞一般的小官吏。幼年時苗晉卿勤奮好學,文章尤佳,因而在科舉取士的時候,得以高中進士,步入了他漫長的仕途生涯。他先後活躍於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三朝的政治舞台上。 起初,?..

王度,隋唐之際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生卒年不詳。其祖籍太原祁縣,屬太原王家。祖父王一為安康獻公,受田於龍門,遂定居龍門。 王度六世祖玄則,仕宋,歷太僕、國子博士。五世祖煥、四世祖虯、三世祖彥也都仕至州刺史。所以唐初呂才說王氏祖上「歷宋、魏,迄於周、隋,六世冠冕」王度父王隆隋開皇初為國子博士,曾教授門生多人。王度的幾個弟弟中,以文中子王通和東皋子王績最為出名。王度便出身於這樣的官宦書香之家。 現可見有關王度的資料很少,汪辟疆先生甚至疑王績的哥哥中,王度與王凝應是一人。 現可考知者,王度因做過... 陳友諒陳友諒,湖北監利人。元末大漢政權的建立者。家世業漁。年輕時曾為縣吏。元末農民戰爭爆發後,參加徐壽輝、鄒普勝、倪文俊等人領導的天完紅巾軍,初為簿書掾,後以功升元帥。元至正十七年(1357)九月,倪文俊謀害徐壽輝未成,逃奔黃州,陳友諒乘機襲殺倪文俊,並其部眾,自稱宣慰使,隨後改稱平章,掌握天完實權。此後兩年繼續進行反元戰爭,攻取安慶、池州、龍興(今江西南昌)、瑞州(今江西高安)、邵武、吉安、撫州、贛州、信州(今江西上饒)、襄陽等地。 陳友諒在反元戰爭中竭力爭取漢族地主階級合作,收羅了不少地主階級知識分...

柳慶柳慶,字更興,生於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年),卒於北周武帝天和元年(566年)。北魏解(今山西永濟)人。天性抗直,無所迴避,為當時少有的直臣。
柳慶自幼聰慧。13歲時,父親看他酷愛讀書,想試試他的記憶力,便從雜賦集中挑選約千餘字的賦一篇要他讀。柳慶當即讀了三遍,便一字不漏地背誦下來。 當時柳慶之父為郡守的潁川(今河南許昌),距京城洛陽較近,豪富人家頗多。在選聘鄉官時,這些豪富人家倚仗貴勢,競相說請應聘,使柳慶父很為難。柳父對自己的兒子們說:「權貴請托,吾並而不用。其使欲還,皆須有答。汝等各以意為吾..

王雄,字胡布頭,生於北魏宣武帝正始三年(506年),卒於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北魏、北周大將。 北魏孝昌元年(525年),敕勒酋長胡琛和部將萬俟丑奴在關隴地區舉行起義,北魏派蕭寶夤、崔玄伯率兵入關鎮壓無成,起義軍聲勢愈來愈大。永安三年(530年)爾朱榮控制了北魏朝政,遂派爾朱天光和賀拔岳入關鎮壓起義,王雄隨之入關,被署為征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這是史籍所見王雄生平活的的最早記載,王雄人關後,就留在了關中,史載他:「儀貌魁梧,少有謀略」,留居關中期間,官職日升。 太昌元年(532年...

⑶ 陝西眉縣籍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1、戰國時秦國大將白起(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率軍征戰出奇版無窮,為秦統一六權國立下赫赫戰 功。
2、三國蜀漢謀臣法正(今陝西眉縣金渠鎮八練村人),與諸葛亮一起為劉備之左膀右臂,在歷史上地位非凡。
3、唐代名醫王燾(今陝西眉縣馬家鎮車圈村人)著《外台秘要方》40卷,是我國古代著名的中醫臨床工具書之一,對祖國醫學發展作出了不朽貢獻。
4、北宋著名哲學家張載,在眉縣橫渠講學著書,創立關學,成為宋代程朱理學的集大成者,被稱為「一代理學大師」。
5、明末清初「關中三李」之一的李雪木(今陝西眉縣槐芽鎮人),一生勤讀不輟,隱居太白山38年著書立說,所著《槲葉集》為後人所推崇。
6、共和國上將李達(眉縣橫渠鎮人),戎馬一生,功勛卓著。

⑷ 通渭縣歷史名人都有哪些(越詳細越好)

1、楊子恆,1964年出生於通渭縣馬營鎮龍頭村,兄妹四人先後都考入大學。楊子恆於1980年至1984年在甘肅農業大學畜牧系學習,獲農學學士學位;1987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動物遺傳專業,獲碩士學位;1992年至1994年在英國倫敦劍橋大學和自然歷史博物館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94年至1997年,先後在美國賓西法尼亞州立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97年至今在倫敦大學從事分子和細胞遺傳學研究工作,現為倫敦大學學院統計遺傳學教授。
今年6月,通渭籍旅英學者楊子恆教授當選為2008年度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成為獲此殊榮的首位大陸旅英華人,具體事跡介紹見2008年6月22日、23日《甘肅日報》第一版。成立於1660年的英國皇家科學院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學術團體之一,目前有1400多位院士,其中包括6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皇家科學院院士都是在基礎科學研究或工業及科技前沿研究方面有特殊貢獻的科學家。
2、劉子述(1911— ) 名念祖,字子述,號萬愚,又暑椿村氏,以字行。男,漢族,甘肅省通渭縣常家河鎮固堆河村人。
僅上三年私 ,15歲因父母雙亡而輟學,拉長工、當店員20餘年。解放後,於1951年創辦固堆河學校,執教13載。曾多次獲縣級獎,1958年獲全縣優秀教師稱號。年老後主動退休,從事園藝勞作。
無煙茶嗜好,喜書法藝術,擅寸揩,兼行草,為通渭縣書畫協會會員。作品多次參加縣級以上展覽,縣內外群眾及部分寺廟多有收存。
部分聯作入編《通渭縣志》、《通渭古今對聯選》、《 羲皇故里聯話錄》、《甘肅古今楹聯選集》、《固堆河村志》,並在《天水日報》發表;部分詩作及「嘆世格言」(西江月組詞)入編《通渭古今詩詞選》稿。
近年編有《子述年譜》、《子述自傳》、《子述詩詞對聯輯錄》、《回憶錄》等。今93歲高齡,仍對書法藝術堅持不懈。
3、楊泰(1869—1929)字葆亭,光緒癸卯科舉人。揀選寧朔知縣,寧夏教授,協修《寧夏志》。
牛士穎
字芮青、銳青,清末拔貢。曾任甘肅省參議會參議員。
5、
安任山(1891—1959)字猷軒,原名世徽,原字獻宣。北京大學史學系畢業留校任教。
6、王序賓(1895—1961)畢業於甘肅省立第一中學、陸軍測量學校。曾任甘肅宣慰使署秘書主任。
王肇南(1895—1980)北京政法大學畢業。歷任定西、和政、會寧等縣縣長。
8、馮壽延(1897—1983)字益三。甘肅法政學校畢業。曾任河南密縣縣長、通渭縣參議會議長等職。
9、伏景毅
字志堅,貢生,甘肅秦安人。民國時期曾任通渭縣縣長。通渭一中校長。
11、牛劍秋
曾任甘肅省政府秘書、會寧縣縣長。
12、牛樹梅,字雪樵,號省齋,今雞川鎮牛坡村人。生於清嘉慶四年(1799年),卒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享年84歲。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進京應試,金榜題名,即中進士。先後任雅安知縣、隆昌知縣、彰明知縣、資州、茂州直隸州知州、寧遠知府。清同治元年(1862年)得四川總督駱秉章、給事中高延祜聯名保奏,擢升四川按察使。三年(1864年)四月署布政使銜。
勤政惠民,抑富濟貧,興辦義學,教化黎民,整頓吏治,昭雪冤情,秉公執法,政績卓著。川人稱贊:「先生來川,德入人心,名播人口,真乃牛青天也。」
他一生手不釋卷,筆耕不輟。著有《省齋文集》12卷,《聞善錄》4卷,《湑葉文存》6卷。未付梓的有《周易探源》、《雪樵詩存》等。他去世以後,廷旨「從祀名官祠,事跡編入循吏傳。」《清史稿•循吏》有傳。

10、 黨錫樊(1922—2000)字曉遲,號圃光。畢業於西北師院教育系。原任通渭一中校長。
11、牛劍秋
曾任甘肅省政府秘書、會寧縣縣長。
12、牛樹梅,字雪樵,號省齋,今雞川鎮牛坡村人。生於清嘉慶四年(1799年),卒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享年84歲。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進京應試,金榜題名,即中進士。先後任雅安知縣、隆昌知縣、彰明知縣、資州、茂州直隸州知州、寧遠知府。清同治元年(1862年)得四川總督駱秉章、給事中高延祜聯名保奏,擢升四川按察使。三年(1864年)四月署布政使銜。
勤政惠民,抑富濟貧,興辦義學,教化黎民,整頓吏治,昭雪冤情,秉公執法,政績卓著。川人稱贊:「先生來川,德入人心,名播人口,真乃牛青天也。」
他一生手不釋卷,筆耕不輟。著有《省齋文集》12卷,《聞善錄》4卷,《湑葉文存》6卷。未付梓的有《周易探源》、《雪樵詩存》等。他去世以後,廷旨「從祀名官祠,事跡編入循吏傳。」《清史稿•循吏》有傳。

⑸ 陝西的歷史名人

周秦時期

1崇侯虎:商代末期諸侯,崇國國君。封地在今西安西郊灃河西。與周文王同時期。曾對殷紂王進讒言使殷紂王將周文王囚禁於幽里。後被周滅。

2姬旦:既周公,武王之弟。因采邑在周,也就是今天的岐山縣,故稱周公。武王死後輔佐成王。制禮作樂,為西周制定官制和其他各種典章制度。

3姬發:既周武王,西周開國君主。周文王之子。滅殷商建西周。

4姬鮮:管叔姬鮮,周武王弟。為周初三監之一。初封於管,即現在的鄭州。成王繼位後周公旦攝政。管叔不服,發動叛亂。周公東征殺管叔。

5伯禽:周公單張子。周公被封於魯,因輔佐成王,故由伯禽代為治理魯地。

6尹喜:周大夫。函谷關令。愛好天文星象之術。在終南山結草為樓,觀星望氣,其地遂得名為樓觀,既今樓觀台。

7贏渠梁:既秦孝公,戰國時秦國國君。頒布法定的度量衡器,統一度量衡。

8贏駟:秦惠文王。孝公之子。繼位之初殺商鞅,但未能廢除商鞅之法。

9贏政:秦莊襄王之子。公元前247年十三歲時繼秦王位。後免呂不韋相國職,開始親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滅六國,於公元前221年統一全國並建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帝國,秦。

10蒙恬:秦名將。祖先為齊國人,祖父,父親皆為秦將。秦統一後率30萬人北擊匈奴,築長城,修直道。後胡亥與趙高矯詔殺扶蘇,並逼蒙恬自殺。相傳蒙恬發明了毛筆,但可能應為毛筆的改良者。

11扶蘇:秦始皇長子。因不同意焚書坑儒,被始皇派往蒙恬部去監軍。後被胡亥等人設計害死。葬於今綏德縣。

兩晉南北朝時期

1杜預:西晉將領,學者。他認為忘戰必危,勤於講武,又博學多能。當時被稱為「杜武庫」。

2僧肇:俗姓張,京兆人。既今西安。東晉佛學哲學家。鳩摩羅什弟子之一。

3智猛:新豐人。既今臨潼區新豐鎮。後秦時期曾到天竺取經。

4王子直:南北朝時西魏著名將領。任車騎將軍,平涼州叛亂。廢帝元年拜使持節大都督行瓜州事。

5韋孝寬:南北朝時京兆杜陵人。今西安市東南。西魏及北周著名將領。

6宇文沂:本為朔方人,後徒京兆。北周及隋著名將領。因隋文帝多疑罷其官,隨心懷不滿,圖謀反隋,事泄被殺。

7王述:京兆霸城人。今西安市東郊。北周時任廣州刺史。隋開皇初,獻平陳之計,修造戰艦,為上流之師。後以行軍總管擊南寧,未至而卒。

兩漢時期

1田何:西漢經學大使。孔子授[易],五傳至田何。始皇焚書,[易]賴田何口授,始得傳於後世。漢代[易]學宗師,漢初因年事已高,惠帝曾至其家授業。

2宣曲任氏:長安宣曲人,西漢大富商。其祖原為秦督道糧倉的管理人員。秦亡時,人們爭搶金銀珠寶。只有任氏儲存大量糧食。後因此起家。但家風優良。

3劉徹:西漢武帝,景帝之子。實行推恩制。分全國為十三州。禁止私人鑄錢,統一幣制,制五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五經博士。放棄和親政策,和匈奴之間連年作戰,擊潰匈奴主力。派張褰出使西域。興修水利。推行代田法。創建太學。為史上一代明君。

4竇嬰:西漢大臣,文帝竇皇後從兄子。因與武帝丞相田汾爭地等原因被殺。

5蘇建:西漢將軍,蘇武之父。建朔方。因與趙信共率部三千多騎與匈奴數萬騎相遇,激戰一天多,趙信投敵,蘇建逃回,按律當斬,武帝赦其死罪但貶為庶人。後又代郡太守,死於任所。

6張湯:西漢杜縣{今西安東南}人。審理陳皇後巫蠱案和淮南王,衡山王謀反案,羅織株連,處死數萬人。建一武帝改革幣制,鑄五銖錢。後被迫自殺。死後家產不過五百金,且都是俸祿和皇帝賞賜所得,足見其廉潔。

隋時期

1虞慶則:隋京兆人。隋代大臣。封魯國公,後任右武侯大將軍。討平嶺南人李賢反叛回程途中被誣謀反而被殺。

2於仲文:北周至隋時期京兆人。北周及隋代大臣。著有[漢書刊繁]等書。

3韋師:隋京兆杜陵人。隋代任吏部侍郎,山東河南十八州安撫大使。一生為官清廉。

4史萬歲:京兆杜陵人。隋朝名將。突厥可汗入侵,但聞其名後不戰而退。史追擊百餘里,殺敵數千。後因遭楊素妒嫉被誣陷而死。

5張定和:萬年人,今西安東。隋朝著名將領。後從煬帝征伐吐谷渾,挺身登山,被亂箭射死。

6宇文愷:原籍朔方夏州,今陝西靖邊人。主持修建宗廟,宮殿,陵墓,廣通渠等,並策劃修建隋新都大興城。後又奉命修建東都洛陽城。其設計理念對當時及後世周邊國家都城的設計都有相當大的影響。

7李密:京兆長安人。隋末瓦崗軍領袖。後投唐,公元618年被以謀反罪擊殺。

8王世充:隋新豐縣,今臨潼區人。隋代將領。唐武德四年,兵敗降唐,後被仇人獨孤修德所殺。

唐時期1

1李世民:公元559年生649年卒,公元626年至649年在位。唐高祖李淵次子。隋末,李源為太原留守,李世民勸其反隋。李淵稱帝將李世民封為秦王。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不久即皇帝位。為史上一代明君。

2殷開山:京兆府,今戶縣人。唐初大將。從征王世充,病死於途中。

3杜如晦:京兆杜陵人。史有[房謀杜斷]之美稱。世稱唐之賢相。貞觀四年病逝。

4韋仁壽:京兆萬年人。為官廉潔能幹。

5長孫皇後:唐太宗皇後。長安人。遺命不厚葬不起山陵。與太宗合葬於今禮泉縣之昭陵。

6姚思廉:京兆萬年人。唐代史學家。

7法順:雍州萬年人。隋唐時僧人,俗姓杜,又稱「杜順和尚」。華嚴宗初祖。

8顏師古:京兆萬年人。博覽群書,學識廣博,是著名的訓詁學家。

9唐臨:長安人。歷任大理卿,刑部尚書等職。凡唐臨審理案件犯人無一有異議。

10張儉:京兆新豐人。唐初為右衛郎將,代州都督,營州都督,後封皖城郡公。

11李泰:唐太宗第四子。初封宜都王,徒封越旺,魏王。後因謀為太子,貶為順陽王。

12閻立德:京兆萬年生人。唐代著名建築學家兼工藝家。唐著名離宮別館基本均出自他手。在中國建築史上有重要地位。

13閻立本:京兆高陵生人。閻立德之弟。主持修訂多種醫書,對中國醫葯學有相當影響。

14窺基:京兆長安人。唐右金吾衛將軍尉遲敬宗之子,開國將軍鄂國公尉遲敬德之侄。唐代高僧,師從於玄奘法師。為法相宗創始人之一。窺基舍利塔在今長安縣興教寺。

15韋待價:京兆萬年人。官至蘭州刺史。多次同吐蕃作戰,升任涼州都督。

16李賢:唐高宗子,武則天所生。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立為太子。後被武則天流放巴州,被迫自殺。

17周興:長安人。唐酷吏。後被來俊臣所逼流放於嶺南,路上被仇家所殺。

18李昭德:京兆長安人。官拜鳳閣侍郎。因來俊臣誣告下獄,後來俊臣也被下獄,兩人同天被殺。

19來俊臣:唐雍州萬年人。酷吏。後被武則天所殺。

20懷素:京兆府人。律宗三派東塔宗創始人。

21王孝傑:京兆新豐人。為唐時大將,後戰死於討伐契丹之作戰中。

22李重潤:中宗李顯長子。因有人誣告其餘其妹永泰公主及妹婿武延基議論張易之兄弟與武則天之事,被武則天棒殺。

23韋安石:京兆萬年人。因不苟言笑吏民皆敬畏。官至尚書右僕射。後被太常卿姜皎所陷害,憂郁而死。

24韋皇後:長安人。唐中宗李顯皇後。中宗復位後,聽信上官婉兒誘勸預效法武則天之所作所為。後被李隆基所殺。

25法藏:原籍西域康居,後隨祖父遷來長安。華嚴宗實際創始人,被尊為三祖。

26太平公主;唐高宗李治之女,武則天所生。初嫁薛紹,後嫁武攸暨。

27韓思復:京兆長安人。任吏部侍郎,襄州刺史。一生為官清廉。

28韋景駿:京兆萬年人。任房州刺史。

29李隆基:又稱唐明皇。睿宗之子。他統治時期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鼎盛時期。後因安史之亂,返回長安後被肅宗遷居於西內太極宮最終抑鬱而死。

30韓休:京兆長安人。任禮部侍郎虢洲刺史。

31李尚隱:原籍趙郡,徒京兆萬年。曾任桂州都督,廣州都督,五府經略史。

32韓朝宗:京兆長安人。任荊州長史,高平太守。

33王昌齡:京兆人。唐時詩人。

34韓干:京兆藍田人。盛唐時著名畫家。被譽為畫馬神手。

35張萱:京兆人。盛唐時畫家。現存世的{唐後行從圖}是他的作品。其{搗練圖}現存於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唐時期2

1韋述:京兆杜陵人。唐代史學家。並著有[高宗實錄][御史台記][兩京新記]等二百餘卷

2於休烈:京兆高陵人。擅寫文章,開元初進士及第。後升至工部尚書。卒年八十一歲。

3懷素:原籍長沙,徒京兆。俗姓錢。擅草書,以「狂草」出名。今西安碑林藏有懷素草書名碑[千字文]及[東陵聖母帖]

4顏真卿:京兆萬年人。開元進士。曾任監察御史,次史,刑部尚書等職。為官剛直不阿,直言敢諫。後官至太子太師封魯國公。唐德宗時李西列叛亂,他奉命前去勸諭李西列,後被李殺害。顏真卿以書法聞名。存世碑刻有[顏氏家廟碑][顏勤禮碑]行書有[爭坐位帖]書跡有[自書告身][祭侄季明文稿]等。

5韓晃:京兆長安人。歷任吏部外侍郎,鎮海軍節度使,後封晉國公。好古琴,喜書法。作品流傳至今的有[文苑圖][五牛圖]今存於故宮博物院。

6第五琦:京兆長安人。著名理財家。封扶風郡公。

7韋皋:京兆萬年人。任隴州刺史,奉義軍節度使,南康郡王,檢校太尉。多次擊敗吐蕃,使西南少數民族多數內附。

8惠果:京兆萬年人。唐代名僧。後常住青龍寺,向來唐求法的僧侶授密宗教義,日本僧人空海在此學成後歸國創立了日本真言宗。

9杜黃裳:京兆萬年人。唐名臣。封河中節度使。曾勸憲宗整頓綱紀,削平藩鎮。

10程異:京兆長安人。一生為官清廉,死後家無余錢。

11韋丹:京兆萬年人。顏真卿外孫。任容州刺史。造福一方。死後老幼思之不忘,皇帝刻石記功。

12薛濤:京兆長安人。唐代著名女詩人。

13杜牧:京兆萬年人。唐代著名詩人。歷任黃州,池州,湖州,睦洲等地刺史。與李商隱齊名,合稱「小李杜」。

14韋正貫:京兆萬年人。任太子校書郎,調華原尉。一生為官清廉。

15魚玄機:京兆長安人。唐代著名女詩人。

16韋庄:京兆杜陵人。唐末文學家。寫[秦婦吟]長達1366字,是現存唐代最長的一首七言古詩。但其筆跡傳世少見。

17杜光庭:京兆長安人。唐末五代時期道士。晚年隱居青城山。今存世著作有二十餘種。

18衛賢:京兆人。五代南唐著名畫家。有[雪宮圖][蜀道圖][盤車水墨圖]等傳於世。今藏於故宮博物院的[高士圖]和上海博物館的[閘口盤車圖卷]也均出自他手,為稀世珍寶。

宋元明清時期[1840年前]

1杜漢徽:京兆長安人。宋初名將。善騎射。後晉,後漢,後周時期戍守邊州,屢破遼兵。任天長軍使,雄武軍使。後因病而卒。

2王意見:京兆萬年人。宋代詩人。任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刑部尚書等官職。七十九歲無疾而終。

3李成:京兆長安人。宋初畫家。先世為唐宗室。[宣和畫譜]推他的山水畫為古今第一。

4許道寧:京兆長安人。五代,宋初畫家。今存世作品有[松山行旅圖][秋山蕭寺圖]。

5劉謙:京兆長安人。宋史學家兼詩人。曾任榮州刺史,後奉詔修撰[五代史]著有詩集一卷。

6楊礪:京兆戶縣人。官至翰林學士。但一生清苦。死後真宗冒雨致祭。

7李建中:京兆人。宋代大書法家。後居蜀地官至太府寺。自稱崖夫民伯。

8史序:京兆長安人。宋代天文學家。任翰林院主簿,監丞。

9種世衡:京兆長安人。宋朝名將。開清澗縣城。深得當地軍民愛戴,死後軍民畫像苦祭。

10石蒼書:京兆人。宋代書法家。曾任承事郎等官職。

11薛紹彭:京兆長安人。宋代書法家。今西安市周至縣樓觀台藏有薛紹彭題詩石刻。

12呂大鈞:京兆藍田[今西安市藍田縣五里頭村人]人。北宋學者。著有[鄉約][四書注][成德集]等書。

13趙瞻:鳳翔周至[今西安市周至縣]人。任侍御史等官職。著有[春秋論][奏議][文集][西山別錄]等書。

14呂大防:京兆藍田[今西安市藍田縣五里頭村]人。任鹽鐵判官,太長博士,後官至宰相。

15呂大忠:京兆藍田[今西安市藍田縣五里頭村]人。任縣令,知州,河北轉運判官,陝西轉運副使等職。任陝西轉運副使之職時,將[石台孝經][開成石經]以及當時長安一代遭受破壞的歷代石碑細心收集。移置到府學北邊[今陝西碑林博物館]地址。並選擇乾燥堅固地基穩固排放,且修建了房屋,廊亭,安排了放置次序,使得這些珍貴文物得以保存至今。為今之碑林博物館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其功流芳千古。

16呂大臨:京兆藍田[今西安市藍田縣五里頭村]人。北宋學者。曾任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著有[禮記解][程門問答][易章][論語解][孟子講儀][考古圖]等書。所著[考古圖]為我國最早的較為系統的古器物圖錄。

17種師道:京兆長安人。北宋末年名將。官至侍衛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保靜軍節度使,京畿兩河宣撫使,統領各路勤王兵。宋軍兵威始振。金兵聞其名而退兵。

18成宗道:京兆長安人。宋代名畫家。工畫人物,兼擅長刻石。

19揚恭懿:京兆高陵人。元代學者。元世祖曾派耶律郎申敬來召,以疾辭。後又數次召用,皆不赴。為元代關學復起的重要人物。

20紅字李二:京兆人。失卻原名,以藝名稱世。元雜劇家,秦腔藝人。與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馬致遠合作編寫雜居[開壇闡教黃粱夢][岳陽樓]等劇。

21王真:陝西咸寧[今西安市]人。明代大將。因屢戰有功,被提升為都指揮使。後在對敵作戰中身受重傷但仍殺敵數十人,環顧左右說:「我義不死於敵手」。遂自殺。後成祖繼位,追封金鄉侯。

22王通:陝西咸寧[今西安市]人。明代大將軍。金鄉侯王真之子。任武義伯加太子太保。

23李錦:陝西咸寧[今西安市]人。明代學者。當時關中許多學者均出自他門下。

24雍泰:陝西咸寧[今西安市]人。官至戶部尚書。一生為官剛正清廉。

25呂楠:高陵人。理學家。歷任翰林院修撰,吏部考功郎中,太常少卿,禮部右侍郎。畢生著述甚豐,有[四書因向][周易說翼][尚書說要][毛詩說序][春秋說志][禮問內篇外篇][史館獻納][南省奏稿][詩樂圖譜][史約][高陵志][解州志][涇野文集]等。

26王九思:陝西咸寧[今西安市]人。明代著名學者。傳世刻印書籍有[呂氏春秋][國語][左傳][六子全書][太白山人集][玉坡奏議]等。為明代陝西私人刻書中的一位著名人物。

27馮從吾:西安府長安[今西安市]人。明代著名學者。歷任尚寶卿,副都御史,工部尚書,創立關中書院。著有[元儒考略][馮子節要][關學編][古文集選]等書。

28梁化鳳:長安[今西安市長安縣]人。清代將領。順治三年武進士。因戰功卓越,升江南提督,封三等男。

29張勇:陝西洋縣人後徒居長安。清朝將領。歷任雲南提督,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升太子太師一等候。死後贈太師。

30趙宏印:陝西神木人。清朝將領。因戰功卓越授左都督,在蘇州十二年,盜賊斂跡,官民安寧。死後,郡人祀於名宦寺。

⑹ 漢陰縣的歷史沿革

漢陰縣域,明代始見於萬曆十三年(1585)《漢陰縣志》。以前只能據現存史料追溯。縣域變遷由大而小。
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至秦末(前312~前206)西城縣東界旬陽,西界成固。轄地約今石泉、漢陰、安康、紫陽、嵐皋、平利、鎮坪7縣及寧陝部分地區。
漢初至建安十二年(前206~207)安陽縣系西城與成固各裁一部合並而成。據《水經注》載:「縣治在城固縣東」。又據乾隆四十六年(1781)《陝西通志》載:「三國時黃金縣(今洋縣、佛坪一帶)分安陽縣地設立」。可見安陽縣轄地為今漢陰、石泉兩縣及洋縣、佛坪、西鄉、寧陝等縣的部分地區。
魏黃初二年至東晉建武一年(221~317)魏文帝重設的安陽縣,由於當時石泉以西為蜀占據,另設黃金縣,因此轄地縮小,只今漢陰、石泉兩縣及紫陽西北部、寧陝東南部。晉太康元年(280),安陽縣改名安康縣,轄地未變。
東晉建武一年至梁天監三年(317~504)東晉元帝時,安康縣西部分設長樂縣,醫而轄地縮小,只包括今漢陰縣及石泉東南部、紫陽西北部。南朝宋、齊、梁3代將安康縣分為寧都、安康兩縣,區域未變。
梁天監四年至梁豫章王天正一年(505~551)梁州被北魏占據後,分安康縣地,設直城縣(今池河)、漢陽縣(今漢王城)。此時安康、寧都兩縣只轄今漢陰縣及石泉南部。以後兩縣合為安康縣,又改名寧都縣,而轄區未變。
西魏廢帝一年至唐大歷六年(552~771)西魏撤銷廣城、漢陽兩縣,轄地並入寧都縣。此時區域為今紫陽、漢陰兩縣及石泉南部。以後寧都縣改名安康縣,又改名漢陰縣,轄地未變。
唐大歷六年至永貞一年(771~805)石泉縣因人口稀少撤銷並入漢陰縣。轄地為今漢陰、石泉、紫陽3縣。
唐永貞一年至南宋末(805~1279)石泉分出復設,漢陰縣轄地為今漢陰、紫陽兩縣。直至元初漢陰縣撤銷,轄地並入金州。
元至正二年至明洪武十年(1342~1377)漢陰縣恢復,轄地仍為今漢陰、紫陽兩縣。明洪武十年(1377)漢陰縣撤銷並入石泉縣。
明永樂五年至正德七年(1407~1512)復設漢陰縣,轄地仍為今漢陰、紫陽縣。
明正德七年至清乾隆四十七年(1512~1782)分漢陰之東南隅設紫陽縣後,漢陰縣轄境,據明萬曆《漢陰縣志》載:東西110里,南北420里。從縣治東至越梅鋪交興安州界75里。東南至園潭子交紫陽縣界120里。南至紫陽縣界80里。微西南至豬(鰲)頭山交西鄉縣蠟溪地界210里。西至草(槽)溝交石泉縣池河界40里。西北至長安縣界200里。北至離恨坡交鎮安縣界310里。東北至興安州界80里。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至1951年漢陰從安康分出設廳後,轄地較前縮小。將越梅鋪(又名梅子鋪、越嶺塘)劃歸安康縣(原界越嶺關)。據嘉慶《漢陰廳志》、民國《漢陰縣志》載:縣域東西105里,南北470里,東南距西北380里,西南距東北460里。從縣城東至雙乳交安康梅子鋪界65里。東南及南至擂鼓台、漢王城、鰲頭山等地交紫陽縣之漆園河界160里,交鞍子界220里。西南至漢陽南交西鄉縣之兩河界200里。西至高梁西交石泉縣之池河界40里。西北至龍王溝交寧陝縣之長坪界230里。又至龍王溝之火鐮確交寧陝縣之丁家梁界205里。北至鐵龍東交鎮安縣手扳岩界250里。東北至銅錢窖交安康之葉家坪界260里。
漢陰縣名,始於唐至德二年(757),時治所設漢江南岸,山南為陽,水南為陰,故名。今漢陰縣地,西周屬庸國,秦隸西城縣,西漢置安陽縣,東漢歸漢寧郡、西城郡,西晉為安康縣,南北朝時部分地區劃歸寧都縣,唐時又劃部分地區置廣德縣,唐至德二年(757)安康縣改名漢陰縣。南宋紹興二年(1132)遷縣治於月河北岸新店(今址),縣名未因地而改。元代撤銷縣制,設漢陰巡檢司,隸金州;明初復置漢陰縣,清改設漢陰廳,民國復設漢陰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名漢陰縣,隸安康行政公署。
1954年3月,漢陰縣梓龍鄉與紫陽縣松河鄉之間地界又作了一次小的調整。
1956年6月~1987年1956年6月1日,漢陰縣將白龍鄉劃歸石泉縣;將龍王鄉、鐵爐鄉劃歸寧陝縣。劃後面積為1391.04平方公里(2086560畝)。同年6月17日,漢陰縣將鳳江鄉之雙河、鳳崗兩個農業社48戶、255人劃歸紫陽縣漢王鄉。劃後漢陰縣的面積為1347平方公里。
1958年12月並入石泉縣,1961年9月分出復設漢陰縣。

⑺ 陝西漢中的歷史名人

http://www.huaxia.com/mlhz/2006/00465644.html

⑻ 陝西歷史名人有哪些

陝西作為中華民族和文明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擁有璀璨的歷史和悠久的文化,炎黃子孫的始祖炎帝和黃帝,就誕生於陝西。而到了近代,陝西更誕生了無數歷史名人,僅僅傳奇的黃埔軍校一期生,就有高達41人是陝西籍,陝西籍的將領,成為了國民黨軍中黃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

胡璉

胡璉,1907年生於陝西華州赤水鎮,1926年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胡璉先後參加了北伐戰爭、軍閥混戰、中原大戰、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並最終被晉升為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曾擔任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等職。1977年病逝於台灣,享年70歲。

⑼ 安康有那些歷史名人

東漢錫光,交趾(今越南)太守,見後漢書。
南北朝時的志公禪師,濟公版活佛的原型權,見佛教經典。
唐禪宗七祖懷讓,見佛教經典《五燈會元》和《景德燈會錄》。
中國歷史上現存最偉大的隸書作品之一《石門頌》作者王戎是安康人
安康市漢陰縣為三沈故里,是沈氏三賢的出生地

閱讀全文

與漢陰縣的歷史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