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名人詠四川

歷史名人詠四川

發布時間:2021-03-04 04:43:05

㈠ 那些為歷史名人撰寫的對聯,每一副都值得永久珍藏

為了紀念那些名垂青史的歷史人物,或是為了對他們做出評價,人們往往採用寫對聯的形式,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他們的主要貢獻或生平事跡。比如郭沫若先生為蒲松齡故居題寫對聯,贊揚蒲松齡的著作《聊齋志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曾經評價蒲松齡筆下「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的一些關於名人的對聯,喜歡的朋友可以收藏。
1、四川眉山蘇氏祠堂對聯: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分別寫到了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和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四大散文家。
杜甫草堂
2、詠杜甫:
杜甫草堂朱德撰聯:
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
杜甫草堂郭沫若撰聯:
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世上瘡痍,詩中聖哲。
杜甫草堂對聯:
滿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國,草堂猶是杜陵春。
未查到出處對聯:
詩史數千言,秋天一鵠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鷗野老心。
太白祠
3、詠李白
郭沫若題江油李白紀念館楹聯:
酌酒花間,磨針石上;
倚劍天外,掛弓扶桑。
清代陳雲誥題太白祠楹聯:
盛唐詩酒無雙士,
青蓮文苑第一家。
採石太白樓李白祠楹聯:
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蓮居士謫仙人。
未查到出處對聯:
長安市上酒家眠,醉後敢將天子傲;
採石磯頭明月好,當年猶說謫仙歸。
武侯祠
4、詠白居易:
白居易墓對聯:
筆諍時政,心在蒼生,萬戶爭傳新樂府;
堤建西湖,神歸東洛,千秋詠祀老詩翁。
未查到出處對聯:
楓葉四弦秋,根觸天涯遷謫恨;
潯陽千尺水,勾留江山別離情。
5、詠諸葛亮:
清代河南南陽知府湖北襄陽人顧嘉蘅撰聯:
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後主;
名高天下,何須辨襄陽南陽。
出自李商隱《籌筆驛》的對聯:
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郭沫若題隆中武侯祠聯:
志見出師表,好為梁甫吟。
馮玉祥題武侯祠聯: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謹慎;
仰宗臣之遺像,萬古清高。
岳陽樓
6、詠范仲淹:
湖南嶽陽樓對聯:
四面湖山歸眼底,
萬家憂樂到心頭。
7、詠辛棄疾:
郭沫若為辛棄疾紀念祠撰聯:
鐵板琵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8、詠李清照:
郭沫若為李清照故居撰聯: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
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後主遺風。
9、詠文天祥(未查到出處):
猶留正氣參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10、詠王昭君:
王錦題王昭君墓對聯:
青冢有情猶識路,平沙無處可安魂。
昭君墓
11、詠項羽、勾踐:
蒲松齡落第自勉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12、詠項羽:
安徽和縣霸王祠對聯:
鹿野舟沉王業兆,鴻門斗碎霸圖空。
13、詠司馬遷:
陝西韓城司馬遷祠楹聯:
剛直不阿,留將正氣沖霄漢;
幽愁發憤,著成信使照塵寰。
14、詠蘇武
出自溫庭筠《蘇武廟》的對聯:
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15、詠岳飛
河南湯陰岳飛廟對聯:
河山憂半壁;壯烈耀千秋。
杭州西湖畔岳王廟對聯: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㈡ 歷史名人有哪些

一、 酒聖杜康

「杜康,字仲宇,為我縣康家衛人,善造酒」的記載。杜康溝里的泉水「隱隱噴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許入白水河,鄉民謂此水至今有酒味」。相傳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為證:「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獨醫病。故飲之終日,而無沉湎之患;服之終身而得氣血之和。鄰里百里許,多沽酒於白。先澤之遺,本地獨得其身,至今遺址槽沿存,此其明驗也。」

杜康生卒

於白水,是白水人民的驕傲。杜康酒釀出了淳厚的風土人情,釀出了古老的白水文化。明清、民國年間,白水燒鍋千家,酒坊四鄉。三國時,曹操吟詠出了「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千古絕唱:唐朝詩人杜甫寫出了「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杜酒勞頻勸」的優美詩句:晚唐詩人皮日休亦有「滴滴連有聲,空凝杜康語」的佳句傳頌,濃香的杜康酒將黃土高原的淳樸和熱烈展現得淋淳盡致。

二、文聖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發憤為學,博學多能。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廣收門徒,收的學生不管貧富貴賤,據說有3000弟子,其中優秀的有72人。他成為文化傳播的使者。他曾周遊列國,晚年專心從事古代文獻整理與傳播工作,致力於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典籍,刪修《春秋》。其學生將其思想言行記載在《論語》中。

孔子經其終生倡導和歷代儒家的發展,使中國儒家學說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作為中國人的指導思想逾兩千餘年。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德治主義,他執著地倡導德化社會與德化人生。德化社會的最高標準是「禮」,德化人生的最高價值是「仁」。孔子教導人們積極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處人與自然的關系,他還闡述和弘揚了人不僅要「仁民」,也要「愛物」的道理。孔子堅決主張國家要實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會與文化得到發展。孔子認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於造就理想人格以創立理想社會,通過潛志躬行「內聖外王之道」,以達到「天下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於孔子的卓越貢獻和思想影響深遠,他才被中國人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三、史聖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或前135~?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歷》,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新歷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

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司馬遷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史學家「他因直言進諫而遭宮刑,卻因此更加發憤著書,創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學臣著《史記》,為中國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

四、詩聖杜甫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縣),是名詩人杜審言的孫子。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三十五歲以前讀書與游歷。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乾元二年(七五九),他棄官西行,最後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志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

五、醫聖張仲景

張仲景是東漢名醫,姓張名機,字仲景。南陽郡涅陽人(今河南省鄧縣穰東鎮),約生於公元150年,卒於219年。張仲景天賦聰穎,勤奮好學,少年時學醫於同郡張伯祖,盡得其傳。明代《李濂醫史》稱:「仲景之術精於伯祖,起病之驗,雖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醫也。」

張仲景博覽群書,廣采眾方,系統地總結了漢代以前的醫學精華,根據自己豐富的醫療實踐經驗,著《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唐宋以後將《傷寒雜病論》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書)。後世醫學者稱張仲景為「醫聖」,奉「傷寒」、「金匱」為醫經。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人類醫葯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葯」完備的醫學典籍,他第一次系統完整地闡述了流行病和各種內科雜症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並為後世臨床各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六、武聖關羽

關羽,字雲長,東漢末期蜀國大將,重義氣,精武藝,後人稱其為「關聖」、「關帝」。

關羽生前除曹操奏請漢獻帝封其為漢壽亭侯外,正式官職為襄陽太守、都督荊州事務。劉備封賜的爵位先為盪寇將軍,後為前將軍,列蜀漢「五虎上將」之首。在其歿後的41年,即三國蜀景耀三年(260,正好是其誕辰100周年),後主劉禪追謚為壯穆侯。然而,從南北朝開始,直到清朝末年,關羽受歷代封建帝王的祟封有增無減,「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褒封不盡,廟祀無垠,關羽名揚海內外,成為歷史上最受崇拜的神聖偶像之一,以致與孔夫子齊名,並稱「文武二聖」。關羽是以忠貞、守義、勇猛和武藝高強稱著於世。歷代封建統治者都需要這樣的典型人物來作為維護其統治的守護神,因而無比地誇張、渲染其忠、義、勇、武的品格操守,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將能象關羽那樣盡忠義於君王,獻勇武於社稷。

七、書聖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琅邪臨沂人(今屬山東)。晉懷帝永嘉年(公元三零七年)生,死於晉哀帝興寧三年(公元三六七年)。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後世稱為「王右軍」。他出身於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後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後他渡江北游名山,博採眾長,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王羲之的楷書如《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等「在南朝即膾炙人口」,對後世影響很大他的正體世稱「書之聖」。王羲之在書法上是個革新家,他的主要成就還是表現在行書和草書上。他的行草書又被世人尊為「草之聖」。他把散見於前代、當代的書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筆、結字優點,融合統一在一種嶄新的書法作品中。

更新日期:2006-3-9 11:18:55

岳飛是個報恩的典範。岳飛(1103-1141),南宋軍事家,民族英雄。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少時勤奮好學,並煉就一身好武藝。19歲時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開始了他抗擊金軍,保家為國的戎馬生涯。傳說岳飛臨走時,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盡忠報國」四個大字,這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岳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同年,金軍攻破開封,俘獲了徽、欽二帝,北宋王朝滅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趙構登基,是為高宗,遷都臨安,建立南宋。岳飛上書高宗,要求收復失地,被革職。岳飛遂改投河北都統張所,任中軍統領,在太行山一帶抗擊金軍,屢建戰功。後復歸東京留守宗澤,以戰功轉武功郎。宗澤死後,從繼任東京留守杜充守開封。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將兀術率金軍再次南侵,杜充率軍棄開封南逃,岳飛無奈隨之南下。是年秋,兀術繼續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蘇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戰而降。金軍得以渡過長江天險,很快就攻下臨安、越州(今紹興)、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飛率孤軍堅持敵後作戰。他先在廣德攻擊金軍後衛,六戰六捷。又在金軍進攻常州時,率部馳援,四戰四勝。次年,岳飛在牛頭山設伏,大破金兀術,收復建康,金軍被迫北撤。從此,岳飛威名傳遍大江南北,聲震河朔。七月,岳飛升任通州鎮撫使兼知泰州,擁有人馬萬余,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驍勇的抗金勁旅「岳家軍」。

紹興三年,岳飛因剿滅李成、張用等「軍賊游寇」,得高宗獎「精忠岳飛」的錦旗。次年四月,岳飛揮師北上,擊破金傀儡偽齊軍,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岳飛也因功升任清遠軍節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飛又敗金兵於廬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還。紹興五年(1135年),岳飛率軍鎮壓了楊么起義軍,從中收編了五、六萬精兵,使「岳家軍」實力大增。

紹興六年,岳飛再次出師北伐,攻佔了伊陽、洛陽、商州和虢州,繼而圍攻陳、蔡地區。但岳飛很快發現自己是孤軍深入,既無援兵,又無糧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飛壯志未酬,寫下了千古絕唱的名詞《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架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狀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紹興七年,岳飛升為太尉。他屢次建議高宗興師北伐,一舉收復中原,但都為高宗所拒絕。紹興九年(1119年),高宗和秦檜與金議和,南宋向金稱臣納貢。這使岳飛不勝憤懣,上表要求「解罷兵務,退處林泉」,以示抗議。次年,兀術撕毀和約,再次大舉南侵。岳飛奉命出兵反擊。相繼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大破金軍精銳鐵騎兵「鐵浮圖」和「拐子馬」,乘勝進占朱先鎮,距開封僅四十五里。兀術被迫退守開封,金軍士氣沮喪,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不敢出戰。

在朱先鎮,岳飛招兵買馬,連絡河北義軍,積極准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直搗黃龍府。他激動地對諸將說「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這時高宗和秦檜卻一心求和,連發十二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岳飛抑制不住內心的悲奮,仰天長嘆:「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他壯志難酬,只好揮淚班師。

岳飛回臨安後,即被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紹興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檜派人向金求和,金兀術要求「必先殺岳飛,方可議和」。秦檜乃誣岳飛謀反,將其下獄。紹興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於臨安風波亭,是年岳飛僅三十九歲。其子岳雲及部將張憲也同時被害。寧宗時,岳飛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

岳飛善於謀略,治軍嚴明,其軍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略」著稱。在其戎馬生涯中,他親自參與指揮了126仗,未嘗一敗,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 岳飛無專門軍事著作遺留,其軍事思想,治軍方略,散見於書啟、奏章、詩詞等。後人將岳飛的文章、詩詞編成《岳武穆遺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紙上談兵的趙括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進攻韓國,佔領了野王(今河南沁陽)。截斷了上黨郡(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和韓都的聯系,上黨形勢危急。上黨的韓軍將領不願意投降秦國,打發使者帶著地圖把上黨獻給趙國。

趙孝成王(趙惠文王的兒子)派軍隊接收了上黨。過了兩年,秦國又派王齕(音hé)圍住上黨。

趙孝成王聽到消息,連忙派廉頗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去救上黨。他們才到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上黨已經被秦軍攻佔了。

王齕還想向長平進攻。廉頗連忙守住陣地,叫兵士們修築堡壘,深挖壕溝,跟遠來的秦軍對峙,准備作長期抵抗的打算。

王齕幾次三番向趙軍挑戰,廉頗說什麼也不跟他們交戰。王齕想不出什麼法子,只好派人回報秦昭襄王,說:「廉頗是個富有經驗的老將,不輕易出來交戰。我軍老遠到這兒,長期下去,就怕糧草接濟不上,怎麼好呢?」

秦昭襄王請范雎出主意。范雎說:「要打敗趙國,必須先叫趙國把廉頗調回去。」

秦昭襄王說:「這哪兒辦得到呢?」

范雎說:「讓我來想辦法。」

過了幾天,趙孝成王聽到左右紛紛議論,說:「秦國就是怕讓年輕力強的趙括帶兵;廉頗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們所說的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小時愛學兵法,談起用兵的道理來,頭頭是道,自以為天下無敵,連他父親也不在他眼裡。

趙王聽信了左右的議論,立刻把趙括找來,問他能不能打退秦軍。趙括說:「要是秦國派白起來,我還得考慮對付一下。如今來的是王齕,他不過是廉頗的對手。要是換上我,打敗他不在話下。」
趙王聽了很高興,就拜趙括為大將,去接替廉頗。

藺相如對趙王說:「趙括只懂得讀父親的兵書,不會臨陣應變,不能派他做大將。」可是趙王對藺相如的勸告聽不進去。

趙括的母親也向趙王上了一道奏章,請求趙王別派他兒子去。趙王把她召了來,問她什麼理由。趙母說:「他父親臨終的時候再三囑咐我說,『趙括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兒戲似的,談起兵法來,就眼空四海,目中無人。將來大王不用他還好,如果用他為大將的話,只怕趙軍斷送在他手裡。』所以我請求大王千萬別讓他當大將。」

趙王說:「我已經決定了,你就別管吧。」

公元前260年,趙括領兵二十萬到了長平,請廉頗驗過兵符。廉頗辦了移交,回邯鄲去了。

趙括統率著四十萬大車,聲勢十分浩大。他把廉頗規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廢除,下了命令說:「秦國再來挑戰,必須迎頭打回去。敵人打敗了,就得追下去,非殺得他們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邊范雎得到趙括替換廉頗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間計成功,就秘密派白起為上將軍,去指揮秦軍。白起一到長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幾陣敗仗。趙括不知是計,拚命追趕。白起把趙軍引到預先埋伏好的地區,派出精兵二萬五千人,切斷趙軍的後路;另派五千騎兵,直沖趙軍大營,把四十萬趙軍切成兩段。趙括這才知道秦軍的厲害,只好築起營壘堅守,等待救兵。秦國又發兵把趙國救兵和運糧的道路切斷了。

趙括的軍隊,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連天,無心作戰。趙括帶兵想沖出重圍,秦軍萬箭齊發,把趙括射死了。趙軍聽到主將被殺,也紛紛扔了武器投降。四十萬趙軍,就在紙上談兵的主帥趙括手裡全部覆沒了。

參考資料:http://www.gushiba.com/gudai/

三國時期,袁紹(字本初)決定出兵攻擊曹操時,謀士田豐認為時機不成熟,勸他不要出兵。但是,袁紹剛愎自用,不聽良言,一怒之下把田豐下獄。
當袁紹失敗的消息傳到後方時,獄吏高興地告訴田豐,說:「主公由於不聽先生之勸,結果打了敗仗,證明先生的意見是正確的,這下您可以出獄了。」
田豐聽了這個消息後卻說:「我的死期到了。」
獄吏不明就裡,田豐向他解釋道:「主公如果打了勝仗,還可能借機赦免我;如果打了敗仗,他會覺的無臉見我,羞愧之下,肯定會拿我出氣。」
果不田豐所料,袁紹一回到老巢鄴城,在別人的挑撥下,就氣急敗壞第下令把田豐殺了。
曹操獲勝之後,將所得金寶緞匹,給賞軍士。軍士在圖書中檢出書信一束,都是曹操部下的人與袁紹暗通之書。曹操左右的人提議:「可逐一點對姓名,收而殺之。」曹操說:「當紹之強,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遂命盡焚之,更不再問。
除了「曹操燒信」之外,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關於寬容的故事:「楚王斷纓」:
有一日,楚莊王興致大發,要大宴群臣。自中午一直喝到日落西山。楚莊王又命點上蠟燭繼續喝。群臣們越喝興致越濃。忽然間,起了一陣大風,將屋內蠟燭全部吹滅。此時,一位喝得半醉的武將乘燈滅之際,摟抱了楚莊王的妃子。妃子慌忙反抗之際,折斷了那位武將的帽纓,然後大聲喊到:「大王,有人借滅燈之機,調戲侮辱我,我已將那人的帽纓折斷,快快將蠟燭點上,看誰的帽纓折斷了,便知是誰。」
正當眾人忙與准備點燈時,楚莊王高聲喊到:「今日歡聚,不折斷帽纓就不算盡興。現在大家都把帽纓折斷,誰不折斷就是對我的不忠,然後我們大家痛飲一番。」
等大家都把帽纓折斷以後,才重新將蠟燭點上,大家盡興痛飲,愉快而散。此後,那位失禮的武將對楚莊王感恩不盡,暗下決心,自己的人頭就是楚莊王的,為楚莊王而活著,對楚莊王忠心耿耿,萬死不辭。後來,在一次生命危機關頭,就是那位失禮的武將,拼著性命救出了楚莊王。楚莊王以一時的忍讓原諒,換取了自己的一條性命。

㈢ 四川名人李白作文500字

我心目中的李白

中國人幾乎沒人不知道李白的,因為李白是站在盛唐詩壇高峰之巔的為大詩人,在中國詩歌的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堪稱中國詩壇第一人。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少年時代就觀奇書,游神仙,好劍術,有多方面的才能和興趣,唐中宗神龍元年(705)舉家遷居四川綿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稱李翰林。賀之章譽為「天上謫仙人」,後人又稱李謫仙。然而唐玄宗只讓李白待詔翰林,作文學侍從之臣,李白的大志無法實現。李白性格傲岸不群,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生活。三年後李白因遭讒毀,自請還山,離開長安。他只能游山訪仙,痛飲狂歌,以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憤。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建立偉業,成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曾應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為獲得了建功立業的機會。,詠出「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的豪邁詩句。永王軍隊為唐肅宗消滅後,李白也受牽連入獄,後來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直到六十一歲時,李白還請求從軍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卻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願,六十二歲時在他的族叔李陽冰家中死去,亦說落水自殺身亡。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陽奮發的典型音調。李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多次以大鵬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博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長安三年失意而歸,使他激昂的政治熱情,再受到現實的沖撞時,便轉化為懷才不遇的悲憤狂歌,從胸中噴涌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羞逐長安社中兒, 赤雞白狗賭梨栗, 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李白還以痛快淋漓的飲酒詩,來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愁。《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與這種豪放奔涌,無所掩抑的感情氣勢相適應,李白的詩歌在藝術手法方面的顯著特點是:想像神奇,變化無端,結構縱橫跳躍,句式長短錯落,形成了雄奇飄逸的風格。

正如眾多當時的文人一樣,李白一生的最大願望就是在朝為官,報效朝廷,這是幾乎所有中國文人讀書的最終目的,但是李白的仙人般的脫俗的氣質又使他不甘於做那種為作官而摧眉折腰事權貴,所以他的建功立業然後為民謀福祗,老來功成身退的夢想自始至終都沒有能實現,這是李白的悲哀,卻是中國文學的大幸!

身處李白的那個時代,懷才不遇已經成為了一種現象,就像當代的很多有才者往往不能跟走後門者相提並論一樣,官場上總有一套他們的為人處世的方法,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淀,同時又是中國國民劣根性的一個源頭(後世如范進)。李白從始至終都想有朝一日能成為皇帝御前大紅人,能為玄宗皇帝出謀劃策,維護江山社稷,這個夢想曾一度實現過。歷史的車輪是公正的,當你真正地了解到現實是如此殘酷的時候

李白是中國悲情文人的一個最典型的代表。中國文人的悲劇性結局一方面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另一方面,也是文人創作的一個最為根本的源泉:眾多的名家皆因懷才不遇才才憤而退隱山林或是厄而著書立說。據我了解,時下十分紅火的各種作家在唐朝是最次等的一種文人,這種文人是在既無官可做又連幕僚都做不成,或是性格太過傲慢不能為人所融的情況下才會退隱然後著書立說或是教書育人,李白就是這樣一類人中的代表,其實李白是可以憑借自己的才氣贏得很多他想要的東西的,但是他的性格使這些可能完全成為泡影。如果不是醉熏熏的讓高力士脫靴,讓楊玉環磨墨,也許李白在長安的日子再長久些,也許在這些再長一些的日子裡李白的文才很容易就會被玄宗所發現,也許哪一天玄宗高興了就會把李白叫過來跟他探討國家大事,這時候李白就可以大談而特談,把自己多年為治國所做的種種都告訴玄宗,說不準以後就會被重用......李白在長安的三年裡我想,應該一直都是這么想的,這也是很多的中國文人,其實應該說來是百分之百的懷才而未遇的文人都會做的一個夢。

幻想著有朝一日統治者能夠重用自己然後自己擁有報效國家的機會,等到功成名就了退隱山林是中國古代文人的一個很經典的人生模式,李白是這種模式的繼承者也是發揚光大者。但是這種模式使得中國文人的依賴性太強,很多時候簡直就是一個只為作官的傻子一樣的人,根本就沒有一點自主性,在現在看來,這種文人是根本不值得我們學習的。但是李白在成為繼承者與發揚者的同時,他又是「謫仙」,他的豪邁的個性和豁達使得他並沒有因無官可做,報國無門而整日鬱郁寡歡,相反的,李白這個豪俠在無官可做的情況下獲得了另一種生活的方式,一種在我們今天看來最為令人羨慕的生活方式,到處游歷為人作詩。他雖有懷才不遇的憂憤,但因為性格的豪邁豁達,所以李白的詩中並沒有顯示出太多的對顯示的抱怨和不滿,看醉酒後的李白邀人《將進酒》:「鍾鼓饌玉不足貴,但原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略顯低落,讓人以為他要發作不滿的時候立馬回鋒一轉,「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愁也愁的如此豪邁,不愧為詩中之仙!

從李白這里我看到了很多的東西,總結起來,有兩點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就是中國古代文人的出仕的思想,再者就是豪邁的根本不為情勢所動的豪邁的如仙的情懷,我不是太贊同前者的思想,我喜歡後者,羨慕後者,也希望自己能達到這樣的境界。

㈣ 歷史名人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李白(lǐ bái),【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想像豐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義精神。被賀知章稱為「詩仙」,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詩風雄奇豪放。他與杜甫並稱為「李杜」,(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李白
李白於武後長安元年(701年)出生在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所屬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省綿陽市所屬江油市青蓮鄉)。另一種說法是其父從中原被貶至西域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所生,4歲再遷回劍南道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跡不詳。 李白出生於盛唐時期,他的一生,絕大部分都在漫遊中度過,游歷了大半個中國。
二十歲時隻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山(今湖北省廣水市)。 他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拜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省濟寧市)。
時他已結交了不少 李白手跡碑刻
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李白不願應試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華,通過他人舉薦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賞識。他曾給當朝名士韓荊州寫過一篇《與韓荊州書》,以此自薦,但未得回復。 直到天寶元年(742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氣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盪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斗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寫下《早發白帝城》。晚年漂泊東南一帶,投奔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逝。
李白斗酒詩百篇-狄少英國畫作品

㈤ 歷史名人的生平和主要事跡

1、毛澤東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因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所以也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

毛澤東引導中國走上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開始了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紀元。開創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開始了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艱辛而曲折的探索。

毛澤東奠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對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和執政地位作了不懈的探索。奠定了新中國在國際上的大國地位,為開創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的努力。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2、周恩來

周恩來(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原籍浙江紹興,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淮安。

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周恩來同志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創建革命統一戰線、創建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建立了不朽功勛。在大革命中,他領導了國民革命軍軍政工作、震驚中外的上海工人武裝起義,成為我們黨最早認識武裝斗爭重要性和最早從事軍事工作的領導人之一。

紅軍長征途中,在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上,他旗幟鮮明地支持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為確立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為在危難中挽救紅軍、挽救黨,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根據黨中央的既定方針,前往西安,在極端復雜而艱難的環境中推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促成了國共合作、團結抗日的新局面。

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同志先後擔任政務院總理、國務院總理長達26年,為積極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全面組織和實施社會主義各項建設事業,兢兢業業,殫精竭慮,在政治、經濟、外交、國防、統戰、科技、文化、教育、新聞、衛生、體育等各領域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奠基性的貢獻。

3、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北宋時期名臣,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及第, 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歷遷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

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歷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發起「慶歷新政」。

新政受挫後,貶出京城,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扶疾上任,逝世於途中,時年六十四。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謚號「文正」,世稱範文正公。

一生政績卓著,曉暢軍事,文學成就突出。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著作有《範文正公文集》傳於世。

4、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傳世。

5、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沿長江東下,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臨安。旋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

遣將援常州,因淮將張全見危不救而敗,退守餘杭。旋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議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顏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歸。

五月,在福州與張世傑、禮部侍郎陸秀夫、右丞相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為帝,建策取海道北復江浙,為陳宜中所阻,遂赴南劍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

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漢軍都元帥張弘范將其押赴厓山(今新會南),令招降張世傑。文天祥拒之,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

後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許以中書宰相之職。文天祥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於大都就義。終年47歲。 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

㈥ 歷史名人對於川菜的評價

揚雄 《蜀都賦》 「調夫五味,甘甜之和,芍葯之羹,江東鮐鮑,隴西牛羊」

曹操 《魏武四時食制》 「郫縣子魚,黃鱗赤尾,出稻田,可以為醬」;黃魚「大數百斤,骨軟可食,出江陽、犍為。」

左思根據文獻和詢問在洛陽的蜀中人士所寫出的《蜀都賦》,盛贊蜀中物產豐富,所謂「蒟蒻茱萸,瓜疇芋區,甘蔗辛姜,陽蓲陰敷。」

張載《登成都白菟樓》詩里也談到蜀都飲食之豐盛:「鼎食隨時進。百和妙且殊。」

這杜甫在四川夔府時,曾作《槐葉冷淘》詩:「青青高槐葉,采掇會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資過熟,加餐愁欲無。碧鮮俱照箸,香飯兼苞蘆。」杜甫又曾對四川綿州「饔子左右揮霜刀,魴魚金盤白雪高」的烹魚技術非常欣賞。

張籍在《成都曲》中有「萬里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雍陶「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如長安」的描述。

李商隱 「美酒成都堪送老,當爐仍是卓文君」

蘇軾的詩歌中,寫以蔬菜入饌的特別多,如「秋來霜露滿冬園,蘆菔生兒芥有孫。我與何曾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頰響。白菘類羔羊,冒土出熊掌」。

陸游在《飯罷戲作》一詩中說「東門買彘骨,醢醬點橙薤。蒸雞最知名,美不數魚鱉。」

徐珂的《清稗類鈔·各省特色之餚饌》一節載:「餚饌之各有特色者,如京師、山東、四川、廣東、福建、江寧、蘇州、鎮江、揚州、淮安。」

㈦ 峨眉有哪些歷史名人

1、鄧小平

鄧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原名鄧先聖,學名鄧希賢,四川廣安人。早年赴歐洲勤工儉學,歸國後,他全身心地投入黨領導的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爭。

從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先後擔任黨和軍隊的許多重要領導職務,為黨中央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的實施,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赫赫功勛,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

鄧小平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者,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創立者。

他所倡導的「改革開放」及「一國兩制」政策理念,改變了20世紀後期的中國,也影響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兩次當選《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

2、康熙

康熙(穆麟德:elhe taifin,太清:elhe taifin;鮑培轉寫:engke amuγulang,西里爾字母:Энх-амгалан)是清朝第四位、清軍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的年號。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

清朝使用該年號從康熙元年(1662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共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期間發生的重大事件有三藩之亂、雅克薩之戰、多倫會盟,准噶爾之戰、清統一台灣之戰和九子奪嫡等。

關於清朝康熙皇帝的內容,詳看條目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本條目只介紹年號。

3、明太祖朱元璋

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漢族,字國瑞,初名重八,後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軍改為現名朱元璋。

中國古代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舉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統治。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當年秋攻佔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又平定西南、西北、遼東等地,最終統一全國。

4、李白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5、唐太宗李世民

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唐高祖李淵嫡次子,母為太穆皇後竇氏。

生於武功別館(今陝西武功縣),少年從軍,擅長騎射,曾往雁門關解救隋煬帝。首倡晉陽起兵,封為敦煌郡公,善於用兵。進入長安後,拜為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封為秦國公。唐朝建立後,官至天策上將、司徒,封為秦王。

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割據勢力,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立下赫赫戰功。設立文學館,籠絡人才。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及二人所有兒子,冊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退位後,正式即位,年號貞觀。

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

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讓各民族融洽相處,北方各族共同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7月10日),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愛好文學與書法,有詩作與墨寶傳世。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康熙

網路-朱元璋

網路-鄧小平

㈧ 名山大川 名勝古跡的對聯和古代名人的贊詠聯各5副,

長沙嶽麓三閭大夫祠對聯
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
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滕王閣對聯
我輩復登臨,目極湖山千里而外。
奇文共欣賞,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湖南嶽陽樓對聯
四面湖山歸眼底。
萬家憂樂到心頭。
郭沫若書蒲松齡「聊齋」聯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
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四川新都寶光寺正殿對聯
世外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世上瘡痍,詩中聖哲;
民間疾苦,筆底波瀾。(另作:人間疾苦)
歌頌杜甫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
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歌頌蒲松齡

三顧頻繁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歌頌諸葛亮

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何至南渡;
罪名莫須有,忠冢棲霞山,長留人願,國魂幾時北來。
歌頌岳飛

萃父子兄弟於一門,八家唐宋佔三席;
悟駢散詩詞之特徵,千變縱橫識其源。
歌頌蘇洵 蘇軾 蘇轍

㈨ 中國古代歷史名人

一、 酒聖杜康

「杜康,字仲宇,為我縣康家衛人,善造酒」的記載。杜康溝里的泉水「隱隱噴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許入白水河,鄉民謂此水至今有酒味」。相傳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為證:「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獨醫病。故飲之終日,而無沉湎之患;服之終身而得氣血之和。鄰里百里許,多沽酒於白。先澤之遺,本地獨得其身,至今遺址槽沿存,此其明驗也。」

杜康生卒

於白水,是白水人民的驕傲。杜康酒釀出了淳厚的風土人情,釀出了古老的白水文化。明清、民國年間,白水燒鍋千家,酒坊四鄉。三國時,曹操吟詠出了「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千古絕唱:唐朝詩人杜甫寫出了「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杜酒勞頻勸」的優美詩句:晚唐詩人皮日休亦有「滴滴連有聲,空凝杜康語」的佳句傳頌,濃香的杜康酒將黃土高原的淳樸和熱烈展現得淋淳盡致。

二、文聖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發憤為學,博學多能。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廣收門徒,收的學生不管貧富貴賤,據說有3000弟子,其中優秀的有72人。他成為文化傳播的使者。他曾周遊列國,晚年專心從事古代文獻整理與傳播工作,致力於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典籍,刪修《春秋》。其學生將其思想言行記載在《論語》中。

孔子經其終生倡導和歷代儒家的發展,使中國儒家學說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作為中國人的指導思想逾兩千餘年。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德治主義,他執著地倡導德化社會與德化人生。德化社會的最高標準是「禮」,德化人生的最高價值是「仁」。孔子教導人們積極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處人與自然的關系,他還闡述和弘揚了人不僅要「仁民」,也要「愛物」的道理。孔子堅決主張國家要實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會與文化得到發展。孔子認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於造就理想人格以創立理想社會,通過潛志躬行「內聖外王之道」,以達到「天下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於孔子的卓越貢獻和思想影響深遠,他才被中國人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三、史聖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或前135~?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歷》,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新歷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

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司馬遷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史學家「他因直言進諫而遭宮刑,卻因此更加發憤著書,創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學臣著《史記》,為中國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

四、詩聖杜甫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縣),是名詩人杜審言的孫子。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三十五歲以前讀書與游歷。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乾元二年(七五九),他棄官西行,最後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志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

五、醫聖張仲景

張仲景是東漢名醫,姓張名機,字仲景。南陽郡涅陽人(今河南省鄧縣穰東鎮),約生於公元150年,卒於219年。張仲景天賦聰穎,勤奮好學,少年時學醫於同郡張伯祖,盡得其傳。明代《李濂醫史》稱:「仲景之術精於伯祖,起病之驗,雖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醫也。」

張仲景博覽群書,廣采眾方,系統地總結了漢代以前的醫學精華,根據自己豐富的醫療實踐經驗,著《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唐宋以後將《傷寒雜病論》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書)。後世醫學者稱張仲景為「醫聖」,奉「傷寒」、「金匱」為醫經。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人類醫葯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葯」完備的醫學典籍,他第一次系統完整地闡述了流行病和各種內科雜症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並為後世臨床各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六、武聖關羽

關羽,字雲長,東漢末期蜀國大將,重義氣,精武藝,後人稱其為「關聖」、「關帝」。

關羽生前除曹操奏請漢獻帝封其為漢壽亭侯外,正式官職為襄陽太守、都督荊州事務。劉備封賜的爵位先為盪寇將軍,後為前將軍,列蜀漢「五虎上將」之首。在其歿後的41年,即三國蜀景耀三年(260,正好是其誕辰100周年),後主劉禪追謚為壯穆侯。然而,從南北朝開始,直到清朝末年,關羽受歷代封建帝王的祟封有增無減,「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褒封不盡,廟祀無垠,關羽名揚海內外,成為歷史上最受崇拜的神聖偶像之一,以致與孔夫子齊名,並稱「文武二聖」。關羽是以忠貞、守義、勇猛和武藝高強稱著於世。歷代封建統治者都需要這樣的典型人物來作為維護其統治的守護神,因而無比地誇張、渲染其忠、義、勇、武的品格操守,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將能象關羽那樣盡忠義於君王,獻勇武於社稷。

七、書聖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琅邪臨沂人(今屬山東)。晉懷帝永嘉年(公元三零七年)生,死於晉哀帝興寧三年(公元三六七年)。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後世稱為「王右軍」。他出身於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後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後他渡江北游名山,博採眾長,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王羲之的楷書如《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等「在南朝即膾炙人口」,對後世影響很大他的正體世稱「書之聖」。王羲之在書法上是個革新家,他的主要成就還是表現在行書和草書上。他的行草書又被世人尊為「草之聖」。他把散見於前代、當代的書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筆、結字優點,融合統一在一種嶄新的書法作品中。

閱讀全文

與歷史名人詠四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