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包姓的來源和歷史名人

包姓的來源和歷史名人

發布時間:2021-03-04 04:20:51

『壹』 包姓的來源

源於風姓包氏,出自遠古部落首領中國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字伏羲號黃熊謚太昊後裔。《易經系辭》載: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古代的包羲氏稱王於天下)。

包拼音:bāo,注音:ㄅㄠ,部首:勹部,部外筆畫:3畫,總筆畫:5畫,五筆:QNV

倉頡:PRU,鄭碼:RY,四角:27712,結構:右上包圍,電碼:0545,區位:1692

統一碼:5305,筆順:ノフフ一フ

釋義:

1、用紙、布或其他薄片把東西裹起來:包裝。包餃子。

2、包好了的東西:郵包。背(bèi)包。

3、裝東西的袋:書包。皮包。

4、容納在內,總括在一起:包括。包舉(總括)。包容。包涵。包羅萬象。無所不包。

5、總攬,負全責:包銷。包攬。

6、保證:包賠。包在我身上。

7、約定的,專用的:包飯。包工。

8、圍:包圍。包剿。

9、一種帶餡的蒸熟的麵食:包子。糖包兒。

10、身體上腫起的疙瘩:膿包。

11、姓。

(1)包姓的來源和歷史名人擴展閱讀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憨包[hān bāo]

「憨包」,也叫「寶器」,或者說「瓜娃子」,在西南方言里都是表示很傻的意思。

2、包好[bāo hǎo]

將一些東西利用較大的物品將其包裹起來,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3、氈包[zhān bāo]

氈房;我國北部少數民族居住的篷帳。

4、飯包[fàn bāo]

飯袋。

5、包漿[bāo jiāng]

指銅、玉、竹等古玩表面經長期撫摩所發出的光澤。

『貳』 姓包的是誰的後代有什麼歷史名人嗎

出自風姓,為上古傳說中的部落酋長太昊(伏羲)的後代。太昊創制八卦,教民捕魚、畜牧,以充庖廚,故又名庖犧或庖羲。據《路史》載:"包羲氏後有包氏"。
出自申姓,為春秋時楚國大夫申包胥之後。申包胥,楚國君蚡冒的後裔,故又稱王孫包胥。他曾赴秦國求兵援楚。申包胥的後代以其名字中的包字為姓,為包氏。
據《後漢書》載,丹陽包氏,本為鮑氏,為避王莽之亂,改鮑為包,成為包姓的一支。
歷史名人
包咸:字子良,後漢會稽曲阿人。少為諸生,師事博士右師細君,學習《魯詩》、《論語》。光武即位,舉為孝廉,封郎中,遷大鴻臚。明帝即位,以咸有師傅恩,特加賜俸祿,咸皆散於諸生之貧者。永平八年(65年)病逝,終年71歲。
包拯:字希仁,北宋廬州合肥人,天聖五年(1027年)進士。仁宗時任監察御史,主張"練兵選將,務實邊備",以御契。後任天章閣侍制、龍圖閣直學士。官至樞密副使。知開封府時,執法嚴峻,不畏權勢。他在朝之時,貴戚官宦都不敢為非作歹,連童稚婦女也知道他是"包青天"。他剛正不阿,為民申冤,懲治權貴,樹立了清正廉潔官員的榜樣。他的官升至禮部侍郎,嘉佑七年(1062年)逝世,終年63歲,謚孝肅,著有《包孝肅奏議》十卷。明人以他斷案的民間傳說寫成《包公案》一書,流傳甚廣。
包世臣:字慎伯,號倦翁,清朝涇縣人嘉慶十三年(1808年)舉人。曾任江西新喻縣知縣,對農政、漕運、鹽政、貨幣、兵法、鴉片等問題都有論述,主張積極抗英。他還善於書法,肆力北魏,兼習二王,對咸豐、同治年間的書法很有影響。咸豐五年(1855年)逝世,終年80歲。著有《藝舟雙楫》、《管情三義》、《濁泉編》、《齊民四術》等。
包天笑(1876—1973),初名清柱,又名公毅,字朗孫,筆名天笑、拈花、春雲、釧影、冷笑、微妙、迦葉、釧影樓主等。著名報人,小說家。1876年2月26日生。江蘇吳縣(今蘇州)人。清秀才。幼進私塾,為富家開館。懂日語。曾任山東青州府學堂監督。
包惠僧(1894年-1979年7月2日),又名晦生,別名鮑一德、包生,號棲梧老人。湖北黃岡人。中共早期領導人,工人運動活動家。1920年參加武漢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7月,受陳獨秀委派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7年脫黨。1949年從澳門來到北京。歷任內務部研究員、參事、國務院參事。 生前著有《包惠僧回憶錄》。
包玉剛(1918—1991),浙江寧波鎮海庄市鍾包村(今屬鎮海區)人。父包兆龍(1895—1982),早年在武漢開鞋店、在上海設錢庄,後任衡陽工礦銀行、重慶工礦銀行經理。抗戰勝利後任上海市銀行業務部經理。1946年與人合資在滬開辦國豐造紙廠。1949年春攜眷遷香港,從事進出口貿易,後營航運業,1967年擴為環球航運集團,任主席、名譽主席。包玉剛為次子,早年入上海中興學堂,後入吳淞商船學校。1937年輟學,供職中央信託局衡陽辦事處,任中國工礦銀行衡陽分行副經理,未幾任中國工礦銀行重慶分行經理。抗日戰爭勝利後返回上海,改任上海市銀行業務部經理,1946年任副總經理兼業務部經理。1949年初至香港,與人合資開設華人行,經營進口貿易,為大陸裝運進口鋼材、棉花、葯品等緊缺物資。1955年創設環球有限公司,經營印度至日本間煤炭運輸。次年,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為國有,運費大漲,獲資甚豐,遂購置新船,擴展業務。繼與日本造船業、金融業和香港匯豐銀行等合作,漸著聲航運界。1967年在中東戰爭石油危機中擴大船隊,1970年改為環球航運集團有限股份公司,1972年創設環球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任董事會主席。至1981年底,擁有船隻210艘,總載重噸位2100萬噸,佔香港商船總噸位一半,人稱「東方船王」。又於紐約、倫敦、東京等地設立十幾家子公司、代理公司,還兼營地產、碼頭倉儲、公共交通等業,歷任國際獨立油輪船東協會、亞洲航業有限公司、世界航運及投資公司、世界海事及陸豐國際(投資)公司、世界金融國際有限公司和LBJ金融(香港)有限公司主席等職。1963年加入英國籍,1976年英國女王授予爵士,比利時國王、巴拿馬總統及日本天皇授予勛章、獎章。1991年9月23日病逝香港。熱愛祖國,擁護「一國兩制」政策,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自奉節儉,樂善好施,先後捐資興建北京兆龍飯店、上海交通大學兆龍圖書館、杭州包玉剛游泳池等,又倡設包兆龍、包玉剛中國留學生獎學基金,捐款賑濟災民。促進故鄉建設,應聘任國務院寧波經濟開發協調小組顧問和甬港聯誼會、寧波經濟建設促進協會名譽會長等職,捐資5000萬元創建寧波大學,繼捐資建包玉剛圖書館,並偕同親屬、同鄉捐資興建中興中學、兆龍大橋、鍾包新村、兆龍公路等,德澤桑梓。故居今存。
包起帆,當代著名全國勞模、「五一」勞動獎狀獲得者、享受國家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的優秀科技專家、高級工程師、上海港務局副局長,致力於港口裝卸工具的發明創造20多年,開發了新型抓鬥系列共140多種,廣泛應用於港口、鐵路、化工、軍工、河道等行業,多次在日內瓦、布魯塞爾等國際發明展覽會上獲得金獎和銀獎,「防漏散貨抓鬥」等9項成果獲國家專利,被譽為「抓鬥大王」,並被英、美兩國國際傳記中心分別列入《國際知識分子名人錄》及21世紀金質成就獎。
包姓目前主要分支
1 安徽合肥,桐城字輩:包拯 包繶 包永年 包完 林正延夢 (排行)裕福德勝仲道相文大宗原一本國泰允長清;禮義遵先訓 詩書啟後昆 詒謀忠厚積 繼述事功存 康隆敦昌定 普興常煥仁 景瑞益紹久 茂修貞尚宏 《萬卷堂》遷桐始祖(元)裕禎,字世龍,號效伯;(遷肥始祖)(明)吏員,行名福三,字生亭。
2 某支 包氏字輩:詒德燕翼,永應習俗,作輔永遠,洪澤延長,興家有道,安國崇良,逢世楚生,敬少芳宗
3 江蘇儀征謝集月塘:先繼志尊祖,芝蘭祥茂盛,松柏兆長春 (長塘包《授經堂》明朝洪武年間包質朴,字朴軒 配陳氏 宣德年由江西省南昌府進賢縣始遷江都 後又遷至江蘇省儀征市)
4 江蘇儀征移居字輩:天生德金永,芝蘭祥茂盛,松柏兆長春 (長塘包與民包1993年聯譜《芝蘭堂》
5 江蘇江陰文林字輩: 待敘排行(包拯之孫包景年後裔 孝肅奏摺和家譜)《秀干堂》
6 江蘇揚中三茅鎮 :仁義禮智信,庸熙福澤常,平安節慶春(包旭初,揚州江揚中路568號)
7 江蘇泰州興化字輩:良國培慶,允文宗善(包拯35世) (包拯後裔,元代包實遷入)
8 山東濟寧嘉祥字輩:玉金順廣殿興, (明朝由山西洪洞遷入)
9 山東煙台包氏字輩:玉紹世敦德 (300年前由雲南省遷入)
10 山東海陽 :作善維賢光宗守法,明勝子先家傳元楷(明朝洪武包武,由安徽合肥遷入)
11 四川遂寧包氏字輩: 天國明正九,十大永長安。 四川大英縣包九雲)
12 四川鄰水包氏字輩:包拯12世包元恆(1421年) 有子應大丹 志勝永嘉蘭 從金萬國順 孟季月中安善述光前美
13 四川成都包氏字輩:文起能光祖, 英華奕世興,勛尤輝國卓,萬代有名真(湖北省麻城孝感鄉包元恆於明朝洪武年遷至四川新都一帶)
14 四川大邑包氏字輩: 林永文國龍 洪月萬朝玉 啟先恆煜光 清正德流長
15 重慶巴南包氏字輩:包拯21世包繼祥(1737年)良玉士國大 承永順明宗 萬代興榮
16 重慶渝北包氏字輩:包拯21世包溢海(1660年)洪涌宇從朝 元甲第開明 清正乾坤光 華福壽星
17 貴州貴陽包氏字輩: 國政育明良 家和發增強 忠孝福澤大 人義方正長
18 貴州冠英包氏字輩:包拯19世包萬嗣(1641年)雲源茂廷章 德世學中和 正恩承祖澤 祥
19 貴州大方包氏字輩:包拯19世包萬象(1632年)志澄先式永 國正天興順 官清民自安
20 貴州普定包氏字輩:包拯20世包學詩(1651年)勝正弘士文 廷大永元其 繼興毓桂
21 貴州宣威包氏字輩:包拯 包綬 包景年 包安中 包幫直 (排行) 必有元兼儼 禳希怡什智 杞鳳良 萬宣 毓軫文士迎 煥汝於維其 繼崇廣宇致 慶聖道欣安
22 浙江樂清柳市 :包拯 包綬 包康年(公未祿卒,同宗包聞紹長子包惟莘過繼) 包惟莘 汝昂履志許克善 講明清臚百代兆 吉一朝崇祖成德 尚賢永膺福鉅起(禮)秀(義)景(遵)元(先)訓 詩書啟後昆 詒謀忠厚積 繼述事功存 (包拯第32代「起」與安徽省合肥聯譜「禮」開始統一排行字輩)
23 浙江泰順縣新浦鄉:文元一應,君奇士正,兆天起聖,立國長發,其祥邦家,繁榮昌盛,百世奕芳芳 (泰順的始祖包全公是包馱公的第十代)包宅村始祖包全,生於唐天寶六年(747),唐貞元元年(785)進士,貞元二十一年(805)任福州長溪知縣。包全於唐元和六年(811),「沿剡水,跨天台,歷東甌,愛其山水之勝,風物之美,氣候溫暖……自安固西江溯流而上,盤桓深入,溪水潺湲,林巒峭聳,舸牽既窮,乃棄舟登岸而入……」見其地適於安居樂業,「遂伐木之佳者以為廬,鋤活阪以為園,瀹清泉以為池,種芝術,蘭芷,委此而終老……」
24 浙江台州包氏字輩:虎言隨祖永成昌
25 浙江溫州文成縣珊溪鎮:德大啟文士正昌 明經廣學紹忠良 光聯上國家聲永 瑞兆慶雲化日長
26 浙江東陽市防軍 :包拯 包綬 包耆(壽)年 包執中 包通直 鉉綉邑宗火 孟士永德堯 良尚應烘懋 光佳錫清和 聿煥鍾淳秀 炳元欽仕公 祖志恆銘記
27 浙江景寧縣鄭坑鄉:景中時上志,廷耀德明良,國佐興邦泰,熙光永世昌。上黨郡《清河堂》(石柱村)包馱公約公元557年自潤州丹陽(現在的江蘇鎮江)遷徙景寧縣鶴溪鎮,後來再次從丹陽到景寧元末明初從鶴溪遷到北山,清朝遷到石柱 。
28 浙江遂昌縣湖山鄉:朝立志定弦明 (建洋村)
29 浙江寧波市鎮海 :包拯 包綬 包景年 包安中 包幫直 包必勝 (排行) 有元璋榮容.世勝敬昊干.深本鑰仲奎.光士復盛祖.振大起(玉)於斯.賢豪慶濟楚.佩玉冠朝家,從雲佐聖世,海東沛德長,克承恢宗緒 (鍾包村名人包玉剛)
30 浙江松陽縣橫樟 :包拯 包綬 包耆(壽)年 包執中 包通直 仁紹池壽忠 睿子隨文庭 時希有肇大 應繼經國涵,玉日士人立,志明紹加學,秉政延宗幫,永定芳世茂,成培祖德光
31 浙江建德市乾潭芝峰:正大誠(光)明,嚴熙紀志
32 湖北省赤壁市包氏旌義宗譜序記載:月玄丹桂,謨列賢臣,才應世昌,文廷傅能,殿堂傳忠,卿所啟元,克繩祖功,源遠俊泉;時運亨通,家齊孝敦,志同心合,道立法存,謀求卓著,經濟超群,儒林學士,美在其中;振奮向前,優風本當,興旺騰達,華廈精尚,族勇增丁,文武其強,繁衍無盡,章節流芳。 (包月山公字淑.唐朝由河南開封府詳符縣遷入《上黨堂》嘉魚崇陽沔陽鄖陽襄陽公安谷城陝西湖南澧洲華容河南等地居多)
33 湖北隨州包氏字輩:之宗益德艷義 (殷店鎮大河口鄉)
34 湖北夢縣沙河鄉 :大光其道,振興祖業,詩書立意,昌明宗德 (黃渡村包家塔)
35 湖北麻城 :包拯12世包明山(1369年) 蛟宣憲仲函 廷遠一珠仕 朝必立文才 奎光耀德澤原承先
36 湖南瀘溪包氏字輩:包拯13世包郁山(1380年)包可源 子文志永顯 世大如朝廷 國正天心順 賢良忠太昌 敦倫承先慶
37 福建上杭包氏字輩:包拯9世包純白(1333年)包七郎 包三九郎 包千一郎 萬文宗遠珊 世盧協韶覲 登歧志楊育 儒業承東漢 龍圖繼起昌
38 青海互助包氏字輩:安邦民國泰,中華延世昌。
39 廣東韶關包氏字輩:硯清.貴宗望岐玉,萬宏正大光,明發永其祥,承先世澤昌,賢才洵繼美,德業自留芳。

『叄』 歷史的來源是什麼包氏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包氏源出自春秋時楚國貴族包胥,他是楚玢冒的後代,因為封地在申,所以有叫申包胥。據史籍《左傳》記載:春秋時期,吳王闔閭採納了伍子胥的謀略,於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攻入郢都,危急之中,楚大夫申包胥乞師(求援)於秦庭,因遭拒而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為其忠心所感化,發兵相助。後來,楚昭王論功行賞,封包胥於申地(今上海),他的後人以其名號為姓,申包胥被尊為包姓的始祖。
包氏歷史名人:
包胥公:楚大夫,復楚忠臣,居上黨,贊曰:時為大夫,伍胥反楚,向秦乞師,不辭勞苦,忠義貫日,歷代罕有,偉哉胥公,名傳萬古,配姚氏一品夫人。

包咸:(前6-後65),東漢經學家。會稽曲阿(今江蘇丹陽)人,字子良。少為諸生,受業長安。習《魯詩》、《論語》。王莽末,為赤眉軍所執,旋得釋,客居東海,立精舍講學。光武帝時,舉孝廉,除郎中,授太子(即明帝)《論語》。明帝即位,累遷大鴻臚,頗見信寵。以咸有師傅恩,特加賜俸祿,咸皆散於諸生之貧者。永平八年(65年)病逝,終年71歲。

包融,唐詩人。行二。原籍湖州(今浙江湖州),徙居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遂為延陵人。開元中,與賀知章、張旭、張若虛皆有名,號吳中四士。張九齡引為懷州司馬,歷仕懷州司戶參軍、集賢院學士、大理司直等職。子何、佶,世稱二包,各有集。融詩今存八首。卒後以子貴,贈秘書監。與賀知章、張旭、張若虛合稱「吳中四士」。善詩,有《丹陽集》。

包拯:北宋臣。(999-1062),字希仁,北宋廬州合肥人,天聖五年(1027年)進士。仁宗時任監察御史,主張"練兵選將,務實邊備",以御契。後任天章閣侍制、龍圖閣直學士。官至樞密副使。知開封府時,執法嚴峻,不畏權勢。他在朝之時,貴戚官宦都不敢為非作歹,連童稚婦女也知道他是"包青天"。他剛正不阿,為民申冤,懲治權貴,樹立了清正廉潔官員的榜樣。他的官升至禮部侍郎,嘉祐七年(1062年)逝世,終年63歲,謚孝肅,著有《包孝肅奏議》十卷。明人以他斷案的民間傳說寫成《包公案》一書,流傳甚廣。包拯在後世被廣為稱頌,民間譽為包青天,並編有許多頌揚其事跡的文藝作品。

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號倦翁,清書法家、書法理論家。清朝涇縣人嘉慶十三年(1808年)舉人。曾任江西新喻縣知縣,對農政、漕運、鹽政、貨幣、兵法、鴉片等問題都有論述,主張積極抗英。他還善於書法,肆力北魏,兼習二王,對咸豐、同治年間的書法很有影響。咸豐五年(1855年)逝世,終年80歲。著有《藝舟雙楫》、《管情三義》、《濁泉編》、《齊民四術》等。

包何,字幼嗣,潤州延陵人。包融之子。與弟包佶齊名,世稱二包。登天寶進士第。大歷中,為起居舍人。詩一卷。

包佶,字幼正。天寶六年及進士第。累官諫議大夫,坐善元載貶嶺南。劉晏奏起為汴東兩稅使。晏罷,以佶充諸道鹽鐵輕貨錢物使。遷刑部侍郎,改秘書監,封丹陽郡公。詩一卷。

包天笑 :(1876—1973),初名清柱,又名公毅,字朗孫,筆名天笑、拈花、春雲、釧影、冷笑、微妙、迦葉、釧影樓主等。著名報人,小說家。1876年2月26日生。江蘇吳縣(今蘇州)人。清秀才。幼進私塾,為富家開館。懂日語。曾任山東青州府學堂監督。

包惠僧 :(1894年-1979年7月2日),又名晦生,別名鮑一德、包生,號棲梧老人。湖北黃岡人。中共早期領導人,工人運動活動家。1920年參加武漢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7月,受陳獨秀委派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7年脫黨。1949年從澳門來到北京。歷任內務部研究員、參事、國務院參事。 生前著有《包惠僧回憶錄》。

包玉剛 :(1918—1991),浙江寧波鎮海庄市鍾包村(今屬鎮海區)人。香港巨富。號稱世界船王。只用短短20 年,就白手興家建立龐大的航運王國,雄踞世界十大船王之首。父包兆龍(1895—1982),早年在武漢開鞋店、在上海設錢庄,後任衡陽工礦銀行、重慶工礦銀行經理。抗戰勝利後任上海市銀行業務部經理。1946年與人合資在滬開辦國豐造紙廠。1949年春攜眷遷香港,從事進出口貿易,後營航運業,1967年擴為環球航運集團,任主席、名譽主席。包玉剛為次子,早年入上海中興學堂,後入吳淞商船學校。1937年輟學,供職中央信託局衡陽辦事處,任中國工礦銀行衡陽分行副經理,未幾任中國工礦銀行重慶分行經理。抗日戰爭勝利後返回上海,改任上海市銀行業務部經理,1946年任副總經理兼業務部經理。1949年初至香港,與人合資開設華人行,經營進口貿易,為大陸裝運進口鋼材、棉花、葯品等緊缺物資。1955年創設環球有限公司,經營印度至日本間煤炭運輸。次年,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為國有,運費大漲,獲資甚豐,遂購置新船,擴展業務。繼與日本造船業、金融業和香港匯豐銀行等合作,漸著聲航運界。1967年在中東戰爭石油危機中擴大船隊,1970年改為環球航運集團有限股份公司,1972年創設環球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任董事會主席。至1981年底,擁有船隻210艘,總載重噸位2100萬噸,佔香港商船總噸位一半,人稱「東方船王」。又於紐約、倫敦、東京等地設立十幾家子公司、代理公司,還兼營地產、碼頭倉儲、公共交通等業,歷任國際獨立油輪船東協會、亞洲航業有限公司、世界航運及投資公司、世界海事及陸豐國際(投資)公司、世界金融國際有限公司和LBJ金融(香港)有限公司主席等職。1963年加入英國籍,1976年英國女王授予爵士,比利時國王、巴拿馬總統及日本天皇授予勛章、獎章。1991年9月23日病逝香港。熱愛祖國,擁護「一國兩制」政策,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自奉節儉,樂善好施,先後捐資興建北京兆龍飯店、上海交通大學兆龍圖書館、杭州包玉剛游泳池等,又倡設包兆龍、包玉剛中國留學生獎學基金,捐款賑濟災民。促進故鄉建設,應聘任國務院寧波經濟開發協調小組顧問和甬港聯誼會、寧波經濟建設促進協會名譽會長等職,捐資5000萬元創建寧波大學,繼捐資建包玉剛圖書館,並偕同親屬、同鄉捐資興建中興中學、兆龍大橋、鍾包新村、兆龍公路等,德澤桑梓。故居今存。

包起帆 :當代著名全國勞模、「五一」勞動獎狀獲得者、享受國家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的優秀科技專家、高級工程師、上海港務局副局長,致力於港口裝卸工具的發明創造20多年,開發了新型抓鬥系列共140多種,廣泛應用於港口、鐵路、化工、軍工、河道等行業,多次在日內瓦、布魯塞爾等國際發明展覽會上獲得金獎和銀獎,「防漏散貨抓鬥」等9項成果獲國家專利,被譽為「抓鬥大王」,並被英、美兩國國際傳記中心分別列入《國際知識分子名人錄》及21世紀金質成就獎。

『肆』 包氏姓氏的由來

包姓詳情來
[包氏屬地]
丹陽郡,今安徽自宣城。《百家姓》注居上黨郡,今山西長治縣。

[包氏來歷]
《通志·氏族略》記載,包氏源出於羋姓,是楚國大夫申包胥之後。據《元和姓纂》一書的考證,申包胥是春秋後期楚國的大夫,是楚君蚡冒的後裔。此人品行高尚,重信義,他和伍子胥是好朋友,當年伍子胥因父遭讒被害而出逃至吳國,並於楚昭王十五年(公元前506年)用計助吳攻破楚國。申包胥赴秦國求救,但秦哀公拿不定主意是出兵還是不出,申包胥就「哭秦庭七日,救昭王返楚」,秦哀公終被其誠意感動而出兵求楚。楚復國後,要重獎申包胥,但他卻拒不受賞,躲到山裡隱居起來了。後來他的子孫就以其名字中的「包」為姓,稱為包氏。

[包氏名望]
包氏名人中,最值得稱頌的當首推宋代名臣「包青天」包拯。包拯,字希仁,官至樞密副使,為官堂堂正正,大公無私,以廉潔清正著稱於世,是官吏的典範。除了包拯之外,歷史上的包姓名人還有東漢大鴻臚包咸,唐代詩人包融、包何、包佶,宋人理學家包恢,清代書法家包世臣等

『伍』 包家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給您分兩個部分解答 (剛巧我母族姓包)
分別是起源 各代名人 人才 希望樓主採納
一 姓氏起源
1、出自風姓,為上古傳說中的部落酋長太昊(伏羲)的後代。太昊創制八卦,教民捕魚、畜牧,以充庖廚,故又名庖犧或庖羲。據《路史》載:"包羲氏後有包氏"。
2、為春秋時楚國大夫申包胥之後。
3、出自鮑姓,據《後漢書》載,丹陽包氏,本為鮑氏,為避王莽之亂,改鮑為包,成為包姓的一支。
4、蒙古族包姓,成吉思汗直系後代,黃金家族,孛兒只斤氏,蒙古族第一大姓。
5、《周易·系辭下》載:「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最為著名的有包拯 包拯之後有包綬和包永年

堂號"剛毅堂"、"清河堂"、"孝肅堂":都是根據包拯命名的。宋時包拯,除龍圖閣大學士,知開封府,遷右司郎中,是著名的清官。他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無不斂手,男女老少皆知其名。死後謚孝肅

第二部分 歷代傑出人才 按朝代給您劃分下來
一、春秋戰國

1、包胥——原名申包胥,為楚國大夫,乃楚君蚡冒之後,別名蚡冒勃蘇,又稱王孫包胥。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吳王用伍子胥計破楚入郢。為救楚復國,他赴秦求救,在秦宮殿痛哭七日七夜,滴水不沾,終於感動秦哀公,派戰車五百輛救楚,擊退吳軍,收復郢都。昭王以5000戶獎賞申包胥,包胥不受,寧願隱居山中,並讓其子孫後代去掉申字,以包為姓,這就是包姓的始祖。

二、西漢

2、包宗善——(約公元前140年)配胡氏,生子二:長應星、次應斗。漢武帝建元元年舉賢良方正入仕,位至山西太原太守。

三、東漢

3、包咸(咸)——字子良,後漢會稽曲阿人,是東漢初期著名的經學家、儒學家。少為諸生,師事博士右師細君,習《魯詩》、《論語》。王莽末,自長安歸鄉里,途為赤眉所執,晨夜誦經自若,賊異而遣之。往東海、立精舍教授。光武帝建武初,舉孝廉,除郎中,授皇太子《論語》,明帝永平中累遷大鴻臚,以師恩特加賜俸祿。顯宗以咸有師傅恩而素清苦,俸祿視諸卿加厚,咸以給諸生之貧者。永平八年(65年)病篤,帝親臨視。年七十一,卒於官。著有《論語章句》、《魯詩章句》。卒後歸葬延陵,其遺冢巍然,與延陵十字碑可並立千古。

4、包福——包咸之子,漢永平中以父蔭任衛尉,後授中郎將遷大中大夫改太子少傅,以論語授太子劉肇(後為漢和帝),福以忠直忤竇憲,謝政東歸,卒於家,葬於延陵。

四、西晉

5、包宗遠——仕西晉,為郎中。隋煬帝時為國子博士學者,先生見隋室荒亂,退歸東海,教授數千人,與門人游於吳興,遂家焉。卒後葬延陵包墓,墓碣曰:「左中郎將守大中大夫包君墓」。

五、隋朝

6、包愷——學者。《包氏宗譜》(南城譜)序中稱包愷為一世祖,但為東漢鴻臚卿咸公之後,包鹹的十六世孫,宗遠八世孫,說明其為包宗遠之後的一個支族。

六、唐朝

7、包融——愷之曾孫,潤州延陵(今常州)人,一說浙江湖州人,唐代詩人。玄宗開元間歷大理司直,官至集賢院學士。工詩,有才名,與賀知章、張旭、張若虛齊名,號吳中四士。唐開元中,張九齡引為懷州司馬,遷集賢學士、大理司直。長子包何官至起居舍人,次子包佶官至御史中丞,俱能詩,世稱『二包』;包佶子包陳官至國子祭酒

8、包何——包愷第四代孫,包融長子,潤州延陵人。為天寶六年進士,官至起居舍人。

9、包佶——潤州延陵人。為包氏三十二世孫,包愷第四代孫。與兄包何均為天寶六年進士,拜諫議大夫御史中丞,擢邢部侍郎兼三司使,掌天下財賦,歷事玄、肅、代、德四朝,封丹陽郡公(故包氏有二郡)。何曾因事貶嶺南。劉晏奏起為汴東兩稅使。晏罷,佶充任諸道鹽鐵使。時李希烈阻兵江淮,佶勤王紓難有功,遷刑部侍郎改秘書監,封丹陽郡公。貞觀五年,佶以疾卒於京邸,歸葬延陵包墓之西。

10、包全——唐天寶六年(747)生,唐貞元元年(785)進士,貞元二十一年(805)任福州長溪知縣。

七、五代

11、包恆善——佶之六世孫,五代周為廬州合肥縣尉,卒於官。三子留家合肥:伯樹德、仲植德、季松德。樹德三子:長諱播、次振、幼拯」。

八、宋朝

12、包拯——字希仁,北宋廬州合肥人,天聖五年(1027年)進士。仁宗時任監察御史,主張"練兵選將,務實邊備",以御契。後任天章閣侍制、龍圖閣直學士。官至樞密副使。知開封府時,執法嚴峻,不畏權勢。他在朝之時,貴戚官宦都不敢為非作歹,連童稚婦女也知道他是"包青天"。他剛正不阿,為民申冤,懲治權貴,樹立了清正廉潔官員的榜樣。他的官升至禮部侍郎,嘉佑七年(1062年)逝世,終年63歲,謚孝肅,著有《包孝肅奏議》十卷。明人以他斷案的民間傳說寫成《包公案》一書,流傳甚廣。

13、包恢——字宏父,建昌軍南城(今屬江西)揚子人,嘉定中舉進士,因所至破豪猾,去奸利,政聲赫然,而累遷刑部尚書、簽書樞密院事。歷任郡縣,政聲顯赫,官至資政殿學士,封為南城縣候。

14、包令儀——字肅之,合肥人;進士及第,朝授散大夫,分帥南京上護軍,歷刑部侍郎。

15、包天麟——宋元經學家,字仁甫,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舉博學宏詞科。入元,避世著述,有《易》、《書》、《詩》、《春秋》四經傳義行世。累征,稱疾不赴。年八十三而卒。

16、包定——溫州永嘉(今屬浙江)人,宋代經學家。治《春秋》、《書》、《禮》三經。朱熹講學白鹿洞書院時,相從講道。有《中庸解疑》、《孟子答問》、《池州語錄》。

17、包貴——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宋代畫家。善畫虎,名聞四遠,世稱老包。是中國歷史上長於畫虎的宋代畫家。

18、包鼎——安徽宣城人,包貴之子。得父之真傳,所畫猛虎雄踞於岩石之上,向天狂嘯,神態逼真,橫邁超絕畫虎高手著稱於世,下筆前先飲斗酒,脫衣據地,卧起行顧,覺已如虎;既而再飲斗酒,興致勃然,取筆揮灑,若有神助,剎時虎成,栩栩如生,其威凜凜。有《歸田錄》、《圖繪寶鑒》、《圖畫見聞志》、《德隅齋畫品》。

九、明朝

19、包溥——名澤弟,字民進,鄞人,京監察御史。弘治三年(1490年)進士,正德間知泉州。為人豐采峻勁,公門如水,弛張以法,吏胥不敢漁民。訟牘盈箱,酌寬猛,應之晏如,庭無滯訟,嚴稽姦宄,萑苻屏跡。時和年豐,民胥樂業。入覲道卒,所遺圖書、敝衣,人稱包廉。

20、包澤——字民望,浙江鄞縣(今寧波)人,明代大臣。弘治進士,累拜監察御史,巡按湖廣,執法嚴整,奏罷藩臬不稱者,勒王府退還所佔民田。自稱「閻羅包老」,操行介潔,一時有名御史。有《東川政績》。

21、包裕:廣西桂林人,明代官吏。成化進士,授撫州推官,仁恕公廉,郡無冤獄,時稱「小包」。累官至雲南按察副使。有《拙庵稿》。

22、包節——名鼎孫,字元達,松江倉城西門外包家橋人。5歲喪父,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進士,授東昌推官。嘉靖二十三年,任御史,後出巡雲南、湖廣御史。後受廖斌誣告,被明世宗發配西寧庄浪衛。包節在庄浪衛,聞母、弟相繼去世,悲慟不已,不久病卒。著有《湟中稿》,輯有《苑詩類選》30卷。

23、包孝——名節弟,字元愛,是包節的弟弟,松江倉城西門外包家橋人。於嘉靖十四年(153年)進士及第。以後當上監察御史,以剛直著名,名垂史冊。後來他乾脆辭去官職,回華亭陪伴老母親。母親去世後,他由於極度悲痛,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子,守喪期未滿就去世了,其時才46歲。

24、包見捷——(約1558年~1621年),字汝純,號太瀛,雲南建水人,書香門第出身。其父包萬化藏書數千卷、博學多才,是臨安府庠生和頗有聲望的私塾先生。包見捷自幼聰明好學,幼能七言詩。後任右僉都御史巡撫江西,入京為吏部侍郎。天啟元年(1621年)在京病逝。

十、清朝

25、包世臣——字慎伯,號倦翁,安徽涇縣人,清朝學者。長於經濟之學。工詞章古文,精於書法,推為書法正宗。嘉慶十三年(1808年)舉人。曾任江西新喻縣知縣,咸豐五年(1855年)逝世,終年80歲。著有《藝舟雙楫》、《管情三義》、《濁泉編》、《齊民四術》有《中衢一勺》、《策河回略》等。

26、包立身——諸暨包村人,農家子,有臂力。咸豐末,太平軍擾浙,立身自言能符咒殺賊,試之屢勝,依者10餘萬人。敵訛言立身能飛刀殺人,軍中不敢言包。但終因寡不敵眾,被太平軍炮彈擊中而死。

27、包珊——山陰人,文科進士,嘉靖五年丙戍龔用卿榜,用為行人。

28、包賢——會稽人,武科進士,康熙十五年丙辰,任職不祥。

29、包予儀——會稽人,武科進士,康熙十五年丙辰,用為游擊。

30、包濤——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清代官吏。雍正進士,官至雲南路南州知州。有《說書旁見》、《三才備考》。

31、包彬——字文在,號朴庄,又號惕齋,江陰人。乾隆戊午舉人,著名詩人,有《朴庄詩稿》。

32、包衍——字三峰,南鄉人。善畫,千岩萬壑,蕭然神遠。書法家,晚年時,拈唐人寫景詩,命題作畫,涉筆成趣。

33、包棟——字子梁,號近三,一號子良,又號苕華館主,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劉詠弟子。善畫山水、人物、花鳥,無不精妙。畫人物,衣褶古雅絕倫,似於必改琦、費丹旭兩家外,別樹一幟。所作花木,筆意秀雅,蘇浙詩箋,多其手繪。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嘗作人物仕女冊,同治五年(一八六六)作大士像。《寒松閣談藝瑣錄》、《海上墨林》、《遲鴻軒所見書畫錄》、《清朝書畫家筆錄》。

十一、民國

34、包烈——(1902—1980)字笠翁,諸暨包村人。黃浦軍校四期生,歷任淞滬警備司令部少將參謀長、師長,後任台灣警備司令部少將參謀長、中將等職。

回答 完畢希望樓主採納

『陸』 包氏家族的來歷

包姓詳情
[包氏屬地]
丹陽郡,今安徽宣城。《百家姓》注居上黨郡,今山西長治版縣。

[包氏來歷]
《通權志·氏族略》記載,包氏源出於羋姓,是楚國大夫申包胥之後。據《元和姓纂》一書的考證,申包胥是春秋後期楚國的大夫,是楚君蚡冒的後裔。此人品行高尚,重信義,他和伍子胥是好朋友,當年伍子胥因父遭讒被害而出逃至吳國,並於楚昭王十五年(公元前506年)用計助吳攻破楚國。申包胥赴秦國求救,但秦哀公拿不定主意是出兵還是不出,申包胥就「哭秦庭七日,救昭王返楚」,秦哀公終被其誠意感動而出兵求楚。楚復國後,要重獎申包胥,但他卻拒不受賞,躲到山裡隱居起來了。後來他的子孫就以其名字中的「包」為姓,稱為包氏。

[包氏名望]
包氏名人中,最值得稱頌的當首推宋代名臣「包青天」包拯。包拯,字希仁,官至樞密副使,為官堂堂正正,大公無私,以廉潔清正著稱於世,是官吏的典範。除了包拯之外,歷史上的包姓名人還有東漢大鴻臚包咸,唐代詩人包融、包何、包佶,宋人理學家包恢,清代書法家包世臣等。

『柒』 包姓的來歷

包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包姓出於羋姓。包姓的起源和庖內字有關,古時候包和庖字是容可以通用的。而庖就是烹調的意思。遠古時候有個著名的部落首領,叫伏羲。伏羲的部落在文化上很先進,古代流傳著很多和伏羲有關的傳說,如伏羲造字,伏羲創卜卦等。而且伏羲的部落在烹調上也很先進,所以又被稱為庖羲,或包羲。而他的後代就有以包為姓的,世代相傳。後來有另一支包姓的原頭出自春秋時楚國貴族包胥,他是楚玢冒的後代,因為封地在申,所以有叫申包胥。公元前五零六年,吳國攻破楚國,楚國瀕臨滅亡時,申包胥跑到秦國求救,秦王不肯出兵,他就在秦國宮廷哭了七天七夜,感動了秦哀公,於是秦哀公發兵救楚。申包胥的後代就以包字為姓,成為今天包姓的有一來源。在古代,包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丹陽。

『捌』 誰能說一說「包」姓的來歷

包姓應起復源漢姓比如在制北宋時有一個包拯。

包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包姓出於羋姓。包姓的起源和庖字有關,古時候包和庖字是可以通用的。而庖就是烹調的意思。遠古時候有個著名的部落首領,叫伏羲。伏羲的部落在文化上很先進,古代流傳著很多和伏羲有關的傳說,如伏羲造字,伏羲創卜卦等。而且伏羲的部落在烹調上也很先進,所以又被稱為庖羲,或包羲。而他的後代就有以包為姓的,世代相傳。後來有另一支包姓的原頭出自春秋時楚國貴族包胥,他是楚玢冒的後代,因為封地在申,所以有叫申包胥。公元前五零六年,吳國攻破楚國,楚國瀕臨滅亡時,申包胥跑到秦國求救,秦王不肯出兵,他就在秦國宮廷哭了七天七夜,感動了秦哀公,於是秦哀公發兵救楚。申包胥的後代就以包字為姓,成為今天包姓的有一來源。在古代,包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丹陽

『玖』 歷史上姓包的名人有哪些

包拯:

字希仁(999—1062),漢族,宋廬州合肥(今屬安徽)人,字希仁。天聖朝進士版。累遷監察御史,權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奉使契丹還,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幸大臣。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裕六年(1061),任樞密副使。後卒於位,謚號「孝肅」。

包康

包康,安徽合肥人氏。北宋名臣包青天包拯五世孫。

包孝

包孝,明代官吏。字元愛,包節之弟,嘉靖十四年進士。

包萬有

包萬有(1590~1657),字似之,號敬衡,縣城北隅人,一代文豪。

包壯行

[明]字穉修,揚州(今江蘇揚州)人

包世臣

『拾』 百家姓中「包」姓氏的起源

1、包姓源於風姓包氏,出自中國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字伏羲號黃熊謚太昊後裔。現代考古相繼發掘出甘肅秦安大地灣大帝里文化遺址;河南舞陽賈湖文化遺址;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山東泰安大汶口文化遺址;使包羲及其後裔史料得以證實,其中在大汶口文化遺址出土發現蒙國豕韋聖物包羲太昊日月圖騰。

2、包姓出自春秋時楚國大夫上將軍包胥的後裔,申包胥的後人,在周敬王十四年即開始以包字為姓氏,該支包氏自此開始,漢朝時成為漢族包氏,史稱漢族包氏正宗。

3、源於包姓孛兒只斤(包爾熾君)氏族。滿族包姓,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康熙帝平定蒙古察哈爾後,把察哈爾蒙古貴族包姓分配滿蒙各部為奴,形成滿族包姓。

(10)包姓的來源和歷史名人擴展閱讀

包姓名人:

1、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贈禮部尚書,謚號「孝肅」,後世稱其為「包孝肅」。

2、包玉剛(1918年11月10日-1991年9月23日),名起然,浙江寧波人。華人世界船王。1976年被英國女王授予爵士,比利時國王、巴拿馬總統及日本天皇授於勛章、獎章。1991年9月23日病逝香港。

3、包式先(1915—2003),男,國家一級演員。工丑角。1915年10月30日出生於北京。天津市表演藝術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閱讀全文

與包姓的來源和歷史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