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東陽市歷史人物程浩忠

東陽市歷史人物程浩忠

發布時間:2021-03-04 04:16:52

① 有誰知道浙江東陽盧宅的詳細歷史

盧宅,浙江省東陽市,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江南久負盛名的明清古建築群。沿肅雍堂、樹德堂兩條軸線,分方伯第、柱史第、大夫第、世進士第、五台堂、龍尾廳等六組建築,縱深300餘米,佔地500餘畝。整個建築群落古樸典雅、宏敞秀麗、氣勢非凡,顯示出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盧氏宗族聚居結構,典型地反映出東陽木雕濃郁的地方特色和封建士大夫傳統風水意識的廳堂宅第,被國內外專家譽為「具有國際水平的文化遺產」。
盧氏,婺州望族,自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盧睿中進士以來,五百年間,科第綿延,鄉試中舉二十七人,奪魁二人,殿試進士八人,涉足仕林的有一百五十餘人,其中不乏一代重臣。由於家世興旺,於是盧氏家族相繼建房置產,致房屋千間,院落連片,街巷縱橫,佔地達500餘畝,即盧宅。
盧宅肅雍堂,建造六年,以九進院落成工字形布局,縱深320米,為國內民居之最。規模寬宏,構件雕飾華麗,融東陽木雕與彩繪藝術於一爐,集磚雕、石刻藝術於一體。堂內藏明清各式精美宮燈三百餘盞。
盧宅建築群,是我國東南久負盛名的明清古建築群。盧宅被古建築專家稱之為「具有國際水平的東方住宅」。盧宅,位於東陽市區東側,南峙筆架山,北枕東陽江,歷八百餘年,從選址到建築組群,與自然環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營 建起規模宏大的廳堂宅第,為我國江南久負盛名的明清古建築群。一九八八年一月,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盧宅古建築群的發展,與其家族的政治、經濟、文化鼎盛密切相關。自明永樂年間族人盧睿登進士以來的五百餘年,鄉試中 舉二十九名,其中解元二名,殿試進士八名,涉足仕林一百五十餘人,可謂五經科甲,文武同升,譽稱婺州望族。終明清兩代,盧宅有肅雍堂、樹德堂、復荊堂、嘉會堂等大 型廳堂住宅六十多座,解元、都憲、柱史、忠直名臣、風紀世家 等木石牌坊二十餘座,並於周圍點綴著四十餘處園林景點、書院 別墅和寺廟道觀。特別是員圭族支,「三峰峙其南,兩水環其北」, 在雅溪環抱的范圍內,以肅雍堂為主體,布置了十多條縱橫街巷,按照族系分支劃成數片,根據仕林品位,分別營建廳堂宅第,各 自建成一組組軸線分明,完整而封閉的建築組群,逐漸形成了大夫第、世進士第、柱史第、翰林第等、方位第等七條建築縱軸線。 其中肅雍堂縱軸線長達三百二十米,佔地六千五百平方米,共有 九進院落,廳堂樓舍一百二十五間。功能上,以第五進樂壽堂前 的石庫門為界,按照前堂後寢的傳統格局,分成前後兩大區域。前四進以肅雍堂為核心,庄嚴肅穆裝飾華麗,為族人祭天祀祖、吉慶典禮、迎賓接客、宗族聚議的場所。後五進以世雍堂為中心,其門樓廳堂和堂屋作宗支紅白吉慶公用,大房及兩側廂樓均為家 眷住宅。整個組群有主有從、尊卑分明,是封建士大夫傳統道德 和宗法觀念的物化圖解。
雅溪環抱的盧宅,分布著多條南北向縱軸線組成的住宅建築群。房屋數千間,以肅雍堂為核心。肅雍堂軸線是主體建築,現存自明景泰至民國初的建築20餘座,集中於肅雍堂軸線兩側。肅雍堂軸線前後九進,依次是捷報門、國光門、肅雍堂大廳、肅雍正堂、樂壽堂、世雍門樓、世雍堂、中堂、後樓。東側:與之平行的前有西德堂軸線(依次是享裕堂、嘉會堂、西德後堂、西德上廳四進),樹德堂軸線(依次是樹德前廳、中廳、後樓三進),大夫第東吟堂。後大雅堂軸線(現為善慶堂、享敘堂二進),愛日堂。西側:與儀門相鄰的存義堂,與之平行的世進士第忠孝堂。南面臨街則有東西荷亭書院,冰玉堂,佔地25000平方米。
肅雍堂廳堂宅第,嚴謹規整,左右對稱。是古建築的傑出代表。肅雍堂內的花燈,起自明代,盛於清代,《紅樓夢,中描寫的各種花燈這里應有盡有。肅雍堂現存一盞大堂燈尤為華麗典雅令人嘆為觀止,寶蓋下,中間用羊皮、料絲、羊角3盞大燈上下相接,外圍垂6串24盞羊角小燈和珠籃燈。這架大堂燈高4.5米,重255斤,用了40萬顆彩色玻璃珠穿就。已載人世界吉尼斯記錄。
街北的肅雍堂是盧氏宗族的公共廳堂,是整個戶宅的主軸線,建築的規模和在整個建築群中的地位都顯得十分的突出。堂面闊三間、進深十檁,有左右挾屋。堂由兩個人字形的坡頂組成,樑柱用材講究,雕刻細膩精緻。樑柱之間不用瓜柱,而是採用坐斗及重拱,梁頭伸出柱外,雕刻成各種的圖案。不論是斗、拱還是梁、枋、檁,只要是可以雕刻的地方,都刻有花紋、線腳等紋樣,能彩繪的地方都施有彩繪。步入其中,滿堂生輝,色彩鮮艷,令人目不暇接。
盧宅理想的環境風貌,龐大的建築組群,精湛的木雕技藝,富含著民族傳統文化和源遠流長的地域色彩,被國內外專家稱之 為具有國際水平的東方住宅,是我國明清建築藝術中的珍貴遺產。
http://ke..com/view/211274.htm?fr=ala0_1【參考地址】

② 東陽木雕的傳承意義

中國是一個崇尚雕刻而又十分擅長雕刻的國度,在品種繁多,流派紛呈的數以百餘種民間雕刻工藝中,歷經千年錘煉的浙江東陽木雕,是各流派中影響最大最負盛名的一種。它以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品類,生動的神韻,精美的雕飾,精湛的技藝和廣泛的表現內容而名揚海內外。它是我們民族的瑰寶,東方文明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它蘊含著中國人民的智慧,融會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氣質和文化素養,它在世界民間雕刻史上也是獨樹一幟的。
改革開放以來,東陽木雕也隨著時代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在全面繼承優良傳統和獨特風格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東陽木雕走向現代,走向國內外市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釣魚台國賓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大禮堂、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杭州樓外樓餐館、以及新加坡董宮酒家、德國一批中餐館等處的雕飾中,都出奇制勝,大獲成功。這標志著東陽木雕在繼承發揚特色的基礎上,適應現代,表現現代的雕技技藝趨向成熟。
但是,近二十年來,人們的生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傳統木雕不再用來裝飾現代建築,東陽木雕嫻熟而精湛的手工技藝、巧妙而靈動的構思和豐富的傳統內涵失去了賴以存在的環境,逐漸走向衰落。現代的年輕人難以潛心傳統技藝,因此出現了從業人員技藝不精、普遍流失的現象。面對瀕危的東陽木雕技藝,必須盡快對之進行搶救、保護。
2003年為杭州雷峰塔的重建而創作的大型木雕壁畫《白蛇傳》,是東陽木雕的創新之作。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陸光正率領他的徒弟們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在木雕藝術的當代化、實用化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豐碩成果。作品是用木雕畫板中最佳木材東北椴木製作。全套作品在設計構圖上採用多層焦點透視與散點透視相結合的方法,使主要人物更加突出,顯得形神具備、栩栩如生,又使背景更加豐富、縱深感更強。在技法上把圓雕、半圓雕、高浮雕、深浮雕、淺浮雕結合成「疊雕」。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浙江省東陽市的陸光正、馮文土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2006年6月,浙江省文化廳授予馮文土、陸光正、黃小明、吳初偉、徐經彬、姚正華6人「浙江省民間藝術家」稱號。
發展趨勢
市場化
東陽中國木雕城坐落於「中國木雕之都」——浙江東陽,由東陽市人民政府全額投資興建,佔地210畝,市場面積41萬平方米。
東陽中國木雕城自2009年11月轉型升級以來,市場交易繁榮,發展勢頭強勁,一躍成為國內最大的木製工藝品和木雕(紅木)傢具批發市場!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木雕藝術專業委員會、浙江省木雕紅木傢具產品質量檢驗中心、東陽木雕地理證明商標使用辦公室等行業權威機構均常駐市場辦公。
東陽中國木雕城匯集了包括全國「四大名雕」在內的上千家知名廠家,產品涵蓋木雕、根雕、木雕(紅木)傢具、仿古門窗、竹編竹雕、木竹工藝旅遊紀念品及木竹工藝禮品等數萬種優勢產品。銷售網路輻射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二級批發市場以及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2010年,東陽中國木雕城深入推進轉型升級,狠抓市場的規范管理和品牌推廣,市場呈現穩定增長的良好態勢,全年實現銷售67億元,同比增長117%。先後被省市場協會授予浙江省市場協會副會長單位,被國家發改委列入國家工藝品(木雕、竹編)創意集聚區支持項目,並被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東陽中國木雕城將緊緊圍繞「提升發展」這一主線,乘勢而上,全面提升,加快推進全國大師技藝交流中心、工藝品收藏拍賣中心、木製工藝品和木雕(紅木)傢具產品質量檢驗鑒定中心、木製工藝品價格指數服務中心等「四個中心」的建設,年內計劃著手啟動佔地700畝的中國木雕城二期建設,它將容納中國木雕博物館、創意研發中心、市場交易中心、會展中心、電子商務交易平台、木雕休閑廣場等項目,打造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一流的,有思想、有內涵、有文化的,集旅遊、購物、休閑於一體的文化市場;成為以木雕為靈魂的中國乃至世界木製工藝產品集散地、出口基地、研發中心、展示中心和交易中心,並成為中國木雕的總部經濟!
地址:浙江東陽世貿大道188號(東陽市區西側,世貿大道北側即是)(見東陽市區地圖左上方,或東陽交通地圖左中)

③ 東陽市馬鞍山歷史

東陽市隸屬於浙江省地級市金華市,地處浙江省中部,屬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域,已有1800多年歷史,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撤東陽縣設東陽市。
1800多年前,東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就已建縣制,名吳寧,屬會稽郡。
唐垂拱二年(公元688年)建東陽縣,素有「婺之望縣」的美譽。
春秋時(公元前770--前476年),吳越爭霸,屬越國;
戰國時(公元前475--前222年),楚伐越,又屬楚;
秦時(前221--前207年),推行郡縣制,東陽地為諸暨、烏傷縣之一部分,屬會稽郡。
西漢,郡、國並行,先後屬劉賈荊王國、劉濞吳王國、會稽郡、揚州刺史會稽郡。
東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建縣制,取「吳地安寧」之意,名吳寧,屬會稽郡。此為東陽建縣之始。
三國時,以吳寧縣屬吳揚州會稽郡。
吳寶鼎元年(266年)分會稽郡西部置東陽郡,治所長山縣(今金華)。吳寧縣屬東陽郡。取東陽名,是因郡「在金華山之陽,水之東」。
隋唐五代,唐武德四年(621年),罷郡治州,改會稽郡為越州,東陽郡為婺州。
唐垂拱二年(公元688年),析義烏(原烏傷縣)東沖要地及吳寧縣故地,襲舊郡名,建東陽縣。時有「婺之望縣」的美譽。
五代時,吳越王錢奏改東陽縣為東場縣。
宋,復東場縣為東陽縣,並行路治。
明,清承明制,東陽縣仍屬金華府。
朱元璋改婺州路為寧越路,又改為金華府。
民國時期,浙江省縣之間設行政督察區,前後多次劃屬不同行政督察區。1949年,東陽解放。
解放後,東陽屬金華地區(後為金華市)管轄,磐安縣先後在1958年劃入。
1983年磐安縣又劃出東陽,縣治相應變化。
1988年5月25日,東陽撤縣設市。

馬鞍山是中國安徽省地級市,安徽東部,蘇皖交匯地區。總面積4049 平方公里。中國十大鋼鐵基地之一,馬鋼所在地。
馬鞍山市歷史悠久,市名來源於歷史,相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敗退至和縣烏江,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由此而得名。在馬鞍山市現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馬鞍山山名記載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輿地誌》: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舊有神祠,赤烏二年所建。
馬鞍山地區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改屬越國和楚國,秦至西晉均屬丹陽縣(治所今當塗縣丹陽鎮)。
東晉咸和四年(329 年),淮河之濱的當塗縣(今安徽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徙,遂於今南陵一帶僑置當塗縣,江南始有當塗縣名,但非實體縣。
永和元年(345 年),江北豫州(今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僑置於牛渚(今採石)。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 年),分丹陽縣置南丹陽郡,郡治採石。
隋開皇九年(589 年),僑置於皖南一帶的當塗縣徙治姑孰城(今當塗城關鎮),此是姑孰為當塗縣城之始,並迄今相沿未變。
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 年)設太平州,治姑孰城,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
元改太平州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 年),朱元璋率起義軍攻佔當塗,改太平路為太平府,轄縣照舊。明清府治隸屬不變。
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
1955 年8 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
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其間,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
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鄉外)劃屬馬鞍山市。轄縣和縣古名歷陽,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
2011年8月22日,原地級市巢湖市所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2012 年,撤銷金家莊區、花山區,設立新的花山區;設立博望區,將當塗縣博望、丹陽、新市3 個鎮劃歸博望區管轄。

④ 浙江東陽有哪些歷史故事

東陽歷史上的「包拯」——馬光祖小考馬 雲 鹿 馬光祖(1200~1273),字華夫,又字實夫,賜號裕齋,封金華郡公,謚號庄敏。浙江東陽邑城西北隅(今東陽城區西街西花園里一帶)人,南宋寶慶二年(1226)進士。從南宋著名學者、參知政事(副丞相)真德秀學。歷任沿江制置使、江東轉運使、戶部尚書、知臨安府(今杭州)、三知建康府(今南京)、大學士、咸淳三年(1267)拜參知政事(副丞相)、咸淳五年(1269)拜知樞密院事(佐皇帝執兵政)、以金紫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者的光祿大夫)致仕。 馬光祖任官時,以公用器皿錢20萬緡支稿軍民,削減租稅,收養鰥寡孤疾,興學校,禮賢才,招兵置察。益思寬養民力,興廢起壞。免除前政虧欠錢百餘萬緡,罷減漁利稅課,賜益於民。修建明道南軒書院及上元縣學,撙節費用,建平糴倉貯米15萬石,又為庫貯糴本200餘萬緡,發糶常減於市價,以利於民。修飭武備、防拓要害。為政寬猛適宜,事存大體。建康(南京)郡民為其建生祠6所。在知臨安府(杭州)時,時值歲飢,榮王府積糧不發,馬光祖一連三日往謁,力促榮王開倉濟民,得糧活民甚多。 馬光祖一生,為軍民造福,不畏豪強,體恤百姓,可與北宋名臣包拯相比。 南宋大清官馬光祖的斷案判詞最有意思,大多數是詩詞(歌謠)。在寶祐年間(1253-1358),馬光祖知臨安府(今浙江杭州)時,不畏貴戚、豪強、庭無留訟。福王強占民房養雞鴨,反狀告百姓不交房租,示意地方官代他勒索。官司打到府衙門,馬光祖實地勘驗後,判決道:「晴則雞卵鴨卵,雨則盆滿缽滿;福王若要屋錢,直待光祖任滿。」(《西湖游覽志》)。 馬光祖對貴戚如此,對讀書人卻是另一種態度。一個書生翻牆進入所愛少女房間,被官府關押。馬光祖一問案由,就出題《逾牆摟處子詩》面試,那書生秉筆疾書:「花抑平生債,風流一段愁。逾牆乘興下,處子有心摟。謝砌應潛越,韓香許暗偷。有情還愛欲,無語強嬌羞,不負秦樓約,安知漳獄囚。玉顏麗如此,何用讀書求。」馬光祖一見,大加贊賞,不但不責罰書生的非禮之舉,反填一首《減字木蘭花》詞,判二人結婚:「多情多愛,還了平生花柳債。好個檀郎,室女為妻也不妨。傑才高作,聊贈青蚨三百索。燭影搖紅,記取媒人是馬公。」(《三朝野史》元朝吳萊)。 馬裕齋(光祖)知處州(今浙江麗水),禁民捕(青)蛙。有一村民犯禁,乃將冬瓜切作蓋, -1- 刳空其腹,實(青)蛙於中,黎明持入城,為門卒捕,械至於庭。(馬光祖)公心怪之,問曰:「汝何時捕此蛙?」村民答道:「夜半。」「有知者否?」曰:「惟妻知。」(馬光祖)公追其妻詰之。乃妻與人通(奸),俾妻教夫如此,又先往語門卒以收捕,意欲陷夫於罪而掘其妻也。(馬光祖)公窮究其罪,遂置妻並姦夫於法。(《稗史》)。 以上案件只是馬光祖一生中無數件斷案中之幾事,可以證實馬光祖也不遜於天下聞名的包青天,在斷案判詞上,且有豐富多彩的詩詞(歌謠)的文學體裁來表現,憑此方面,應略勝於聞名天下的「包拯」。馬光祖也應稱得上東陽歷史上的「包拯」或稱為名副其實的馬青天。 在「武義新聞網」上(2005.12.25):「馬光祖為武義人」,是何勝雲先生的誤證。筆者認為:據東陽馬氏宗譜記:馬大同十四世孫,馬光祖生於南宋慶元庚申年(1200)八月二十四日,卒於咸淳癸酉年(1273)五月十五日,其先祖儔(馬大同八世孫,又名文達)從東陽松山(今東陽千祥一帶),居東陽邑城西北隅,至馬光祖仍居西北隅。 據《東陽峴西杜氏宗譜》記:二世祖思誠(1206~1273),字子謹,因侍任贅馬之純家居邑治西。又記:二世祖思誠繼贅馬之純之孫女(馬光祖姐妹)馬府中。此處馬府與馬府園(花園)大致范圍在今東陽城區東到西經澤巷口,南至張府前巷,西至中山路,北至西街。西花園里是今唯一與馬府花園為留存之地名(里名)。據東陽馬氏宗譜記:馬壬仲與其侄馬光祖先後從東陽邑城西北隅居東陽縣仁壽鄉(56都)馬府。據《東陽紫溪邵氏宗譜》記:東陽紫溪十二世孫邵禮(生於1321年)嘗為馬府家栽花護園而得名為花園村。佐證元朝時馬府仍名望與繁榮。此處舊屬東陽縣仁壽鄉(56都)太師里。宋理宗(趙昀)御書「裕齋」為馬光祖賜號,也因馬光祖其祖馬之純贈太師越國公與其父馬正己贈太師齊國公而得「太師」里名。馬府花園(今東陽市南馬鎮花園·馬府村)是後來才出現之地名。馬府是東陽古代五府(厲文才刺史、何夢然太師、喬行簡平章、葛洪太師、馬光祖制使)之一。 馬光祖之祖父馬之純與其父馬正己以崇尚風水寶地之因,先後葬於武義24都寶岩寺(今武義縣馬府下村、墓區已毀)。此處應為馬太師墓。而馬光祖生前雖未贈過太師,也以風水寶地之因,御葬於武義縣四都洪橋頭福聖寺旁(今武義縣熟溪街道福聖寺村後山),其墓不能稱為馬太師墓、應稱為馬制使墓。東陽馬氏宗譜記:購買山田五百廟以給福聖寺祭守,是東陽馬氏族人購買之山田的。經筆者考證:今在馬光祖墓處有一件石稀頭部,正是南宋時墓獸之物。幾百年以來至建國前,東陽馬光祖後裔(含馬大同後裔)一直去馬光祖 -2- 墓前祭祖活動。 今由馬大同後裔(武義籍)在新建的墓碑文記:馬光祖,字華父,金華武義馬邨(即馬村)人,是誤證。據武義《馬氏宗譜》民國五年(1916)重修本記:始祖將軍(實為東陽茂陵馬氏二世祖馬肖宗)、二世祖之純(應為馬大同十二世孫)、三世祖州同(只見於清代官職名稱之中,武義馬氏譜也記為官職)四世祖光祖(應為馬大同十四世孫)。筆者初步認為此譜在清代修譜者之偽造之譜且馬氏世系混亂。此譜中有一文《謹錄光祖作吏部郎中梁膺傳》,馬光祖與「梁膺、字景李、同里人」。從以上史料可以佐證馬光祖是東陽人,根本談不上與梁膺為武義人或同里人了。此文也可能偽作於清代康熙年間(1662~1722),也是偽造之文。著名學者嚴佐之先生(華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認為:有的家譜,更不排除修譜者故作攀附之現象,筆者也認為:攀附之風古今都有,已影響到譜書之可信性。筆者又認為:馬之純等人早已葬於武義境內,馬光祖也因崇拜風水,相中此處風水寶地而御葬於武義縣福聖寺後山。 今位於武義縣馬村馬太師廟,民間以祭祀馬光祖是百姓崇神之活動,信徒們對馬光祖一生為民造福的大清官崇拜,但民間之誤傳馬光祖為太師。馬光祖其父馬正己與祖馬之純實為太師。 《宋史列傳》中記馬光祖為「婺州金華人」是誤記,應為東陽人。其一:馬光祖曾封為金華郡公、東陽縣歷史上屬婺州、金華郡府管轄。其二:元仁宗(1312~1320在位)時,史臣袁桷提出搜訪遺書,來補充《宋史》史料,其中有元朝國史院所存的宋朝名臣文集及雜書記載,悉皆遺缺散在民間的宋代史籍日就湮落,在宋朝末年時的史料殘缺,就把馬光祖為「婺州金華人」而誤寫入《宋史·列傳》之中。 今存於武義馬村的皇帝聖旨,賜馬光祖之文書寫得年代為「咸淳二年」(1266)與《宋史·列傳》記拜馬光祖為參知政事時間在咸淳三年(1267),二種在時間相差一年,是否是原件值得商榷。在東陽市佐村鎮溪北村馬氏宗祠內,今存有馬光祖賜號「裕齋」匾。筆者認為:東陽溪北村馬氏與武義馬村馬氏應同屬東陽茂陵馬氏馬府(防軍)派之裔,且武義馬村馬氏應從東陽遷居,不是像武義馬氏譜中《馬氏源流》所記:馬光祖獨自累犯元朝被開慶皇帝(宋理宗,公元1259年)抄沒易姓密氏子孫輩播遷四方、東陽安田(安恬)、葛府(誤記、應為葛氏聚居地)……在此文中,有多處誤記。歷史上的馬光祖為軍民造福得罪權貴而罷官,後又官復原職,筆者認為:在東陽境內屬馬光祖國各地後裔的馬氏村落就達20 -3- 多個,並分衍東陽境外各地。在元朝時馬府(今東陽南馬馬府)仍名望與繁榮四方。武義馬氏宗譜中的《碑記》一文源於《東陽馬氏宗譜》。東陽馬氏宗譜首次修纂於南宋隆興元年(1163),比武義馬氏宗譜要早幾百年是可信之史料。《東陽茂陵馬氏宗譜》(2002年版)也記馬光祖為太師等有幾處有誤記。東陽馬氏宗譜除幾處有誤之處,應該是可信的史料。 在明代萬曆金華府志與歷代東陽是志中記載:馬光祖的出生地、進士出身,加上東陽馬氏譜中的序文、世系,世傳與馬光祖的生卒日期等內容記載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馬光祖葬地在武義不等於馬光祖是武義人,我們要尊重歷史事實,不能攀附。筆者還是認為馬光祖應為東陽人。筆者也是馬大同後裔,記得少時去上墳,家人提著燈籠,燈籠字型大小為「馬·太師第」,因馬光祖之祖父馬之純與其父子正己為太師而得名,東陽馬大同後裔,燈籠都以「馬·太師第」之號的。 馬光祖家中,在南宋時出過三公、二太師與五進士,即贈馬邦(又名定、字千里)太傅魯國公,贈太師越國公馬之純並於隆興元年(1163)進士,贈馬正己為太師齊國公,馬壬仲(馬之經繼子,原籍福建建陽,後入籍東陽)於紹熙元年(1190)進士,馬光祖於寶慶二年(1226)進士,馬潤祖於淳祐元年(1241)進士,馬光國於寶祐四年(1256)進士。 據道光東陽縣志記:東陽邑城思賢(坊)為馬之純而立,在下金宅巷口(今東陽城區西街與西經澤巷口一帶),至元朝時思賢坊尚有馬(光祖)制使祠堂(見清康熙《新修東陽志》)。 又記:東陽縣「第一峰」,在縣東八十里24都(今東陽三單鄉與磐安縣嶺口鎮)內,高八百丈、周十五里。宋寧廟當禱雨於此,甘霖浮應參政馬光祖奏賜此名。筆者認為:馬光祖是地地道道東陽人,且世居東陽邑城西北隅。也是東陽歷史上的「包拯」與「馬青天」。 史料來源:《宋史》、《辭海》(1980年版),清《[雍正]浙江通志》、明[萬曆]金華府志》、《金華市志》(1992年3月版)。 歷代東陽縣志[明隆慶志,清康熙志,道光志(八年與十二年二種版本),民國稿]《東陽市志》(1993年12月版)、《浙江省東陽縣地名志》(1986年版)、《東陽市文化志》(1998年9月版)。 東陽《安恬馬氏宗譜》清同治八年(1869)與民國六年(1917)等重修本。 東陽《茂陵馬氏宗譜》清乾隆元年(1736)與民國甲申年(1944)等重修本。 東陽《茂陵馬氏宗譜》2002年1月版。 東陽《西源馬氏宗譜》清雍正八年(1730)等重修本。 -4- 東陽《西陽馬氏宗譜》民國時重修本。 東陽《松山馬大宗譜》建國前刊本。 東陽《下宅馬氏宗譜》民國重修本。 東陽《松山馬氏大宗祠會參祭譜》民國三十六年(1947)刊本。 東陽《峴西杜氏宗譜》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等重修本。 東陽《紫溪邵氏家譜》清道光五年(1825)等重修本。 附:清代東陽人趙衍作《馬府園》詩一首。趙衍,字湛卿,號心遠,又號香沙。清康熙十二年(1673)進士。主纂清康熙《新修東陽縣志》。馬府園① 春風拂拂幾畦蔬,聞道思②馬氏居。人去羅浮空有夢,鯤飛神治已無魚。茂陵③當日曾遺稿,學士④他年此式廬。往事滄桑君莫問,熏名猶自兩朝書。 註:① 馬府園:即馬邦、馬之純、馬正己、馬光祖祖孫四代居住的馬府花園。在東陽城區西街西花園里一帶。 ② (xián)同「賢」字。

⑤ 東陽歷史古跡

東陽白雲文化城、盧宅(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江南久負盛名的明清古建築群)、橫店紅軍長征博覽城(國家4A級旅遊區,中國紅色旅遊十大景區,國家級國防教育基地)、還有東陽木雕,是全國四大木雕之一。等等……

⑥ 東陽市小嶺村的歷史

海南省來東方市八所鎮自小嶺村位於東方市郊區 被市委評為文明小天使的文明村莊 ,也被譽為小香港的美譽!其中盧小明一水仔,被榮為文明小天使!
東方市小嶺村坐落在東方九龍大道,市政府辦公大樓隔路對望。小嶺村民大面積種植玉米、橡膠等農作物。同時村民紛紛響應國家政策,積極配合土地改革。目前小嶺村已有原來的貧困農村變為城鎮化的代表,在八所鎮起到模範帶頭作用。而陳明何一水仔,一直在村裡幫別人看大妹子之後,被在村裡舉行的2012年春節聯歡晚會上譽為『新時代的丘比特』,村民湯才榮和二爹作為代表上台領獎,並表示將再接再厲!
其中文藝人才縱多,如由湯是彪,張良科、卞在禮、湯表康、馬麗忠、郭教聖組成的(黃草坡)重金屬搖滾樂隊。更是每年給村裡的氣氛帶到了最高峰。
濃濃的舞蹈給鄉民們帶來了旺盛的熱情,對外來游者更是熱情非凡,感受濃濃的鄉村美味,讓您隨時都能享受到喜悅的到來,享受到美好的明天。

⑦ 關於東陽楊梅粿的歷史資料

東陽楊梅粿
用料:糯米、糯米粉和芝麻、紅糖
做法:先用糯回米粉和水,而後用答芝麻和紅糖做的餡,和做湯團差不多。做好後,用圓的碗滾上用酒麴上色的糯米,上籠蒸10分鍾左右即可
小秘訣:餡要好吃,可在紅糖、芝麻中加入板油
特色:表面鮮紅如楊梅,其內里藏氣,其壁粘柔,其餡香甜。

⑧ 東陽的歷史

東陽歷史悠久。早在1800多年前,東漢獻帝興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5年,就已建縣制,名吳寧,屬會稽郡。唐垂拱二年,也即公元688年,建東陽縣,素有「婺之望縣」的美譽。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東陽撤縣設市,掀開了城市發展的新篇章。
春秋戰國:
春秋時(公元前770--前476年),吳越爭霸,屬越國;
戰國時(公元前475--前222年),楚伐越,又屬楚;
秦漢三國:
秦時(前221--前207年),推行郡縣制,東陽地為諸暨、烏傷縣之一部分,屬會稽郡。
西漢:
郡、國並行,先後屬劉賈荊王國、劉濞吳王國、會稽郡、揚州刺史會稽郡。
東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
建縣制,取「吳地安寧」之意,名吳寧,屬會稽郡。此為東陽建縣之始。
三國時,以吳寧縣屬吳揚州會稽郡。
吳寶鼎元年(266年):
分會稽郡西部置東陽郡,治所長山縣(今金華)。吳寧縣屬東陽郡。取東陽名,是因郡「在金華山之陽,水之東」。
隋唐五代:
唐武德四年(621年),罷郡治州,改會稽郡為越州,東陽郡為婺州。
唐垂拱二年(公元688年),析義烏(原烏傷縣)東沖要地及吳寧縣故地,襲舊郡名,建東陽縣。時有「婺之望縣」的美譽。
五代時,吳越王錢奏改東陽縣為東場縣。
宋元明清:
宋,復東場縣為東陽縣,並行路治。
元,朱元璋改婺州路為寧越路,又改為金華府。
清,承明制,東陽縣仍屬金華府。
近現代:
民國時期,浙江省縣之間設行政督察區,前後多次劃屬不同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8日,東陽解放。解放後,東陽屬金華地區(後為金華市)管轄,磐安縣先後在58年劃入、83年又劃出東陽,縣治相應變化。
1988年5月25日,東陽撤縣設市。
2003年,成為浙江省17個經濟強縣(排第13位)

⑨ 東陽有多少年的歷史,有什麼文化

1、東陽歷史悠久,公元195年(東漢獻帝興平二年)建縣制,迄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素有「婺之望縣」、「歌山畫水」之美稱,被譽為著名的教育之鄉、建築之鄉、工藝美術之鄉和中國恐龍之鄉。屬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域,是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城市和浙江中部的歷史文化名城。東陽人文薈萃,英才輩出,孕育了北伐名將金佛庄、新聞先驅邵飄萍、科學泰斗嚴濟慈、植物學家蔡希陶等一大批仁人志士。
2、文化:素稱「 歌山畫水」之地,教育發達,文化優渥。這里,地處浙江腹地,建縣已有1800多年歷史,以「教育之鄉」、「建築之鄉」、「工藝美術之鄉」聞名遐邇。這里的文化事業,管理機構健全,文化網路遍布,設施完善,文化活動豐富多彩。1997年榮獲全國「文化先進市」稱號,1998年相繼舉辦首屆農民藝術節、周邊九市(縣)藝術精英(品)邀請大賽、「振興婺劇」大型戲曲文藝晚會、慶祝撤縣設市10周年系列文化活動。全市文化工作有聲有色,充滿了勃勃生機。 東陽的群眾文化底蘊深厚、特色鮮明,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好戲連台,充分顯示出「民間藝術之鄉」的魅力。首屆工藝美術節民間文藝節目表演中,3000多人參演的《迎風大旗》、《九龍鬧海》、《吳侯盾牌》、《岸龍舟》等11個大型節目,風韻獨具,蔚為壯觀;建縣1800周年慶祝大會上,4000多人參演的《鮮花迎賓》、《東江放歌》、《三鄉奇葩》、《百獅揚威》、《吉祥巨燭》、《虎鹿秋車》等美不勝收;98首屆農民藝術節上的「千鼓鬧黌門」表演,從2米直徑的「鼓王」到小的撥浪鼓,1200多隻鼓匯聚黌門廣場,場面恢宏,其獨特的藝術風采轟動城鄉;周邊九市(縣)藝術精英(品)邀請大賽,反響強烈;「振興婺劇」大型戲曲文藝晚會,是新老婺劇精英的大薈萃,賦予古老的婺劇藝術以新的活力;慶祝東陽撤縣設市10周年系列文化活動,盛況空前,特別是「奔向新世紀」大型文藝晚會全由自創自導自演的節目組成,地方特色濃郁,受到中外來賓的一致好評。

⑩ 東陽市的歷史古跡有哪些

東陽歷史悠久。早在1800多年前,東漢獻帝興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5年,就已建縣制,名吳寧,屬會稽郡。唐垂拱二年,也即公元688年,建東陽縣,素有「婺之望縣」的美譽。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東陽撤縣設市,掀開了城市發展的新篇章。
春秋戰國:
春秋時(公元前770--前476年),吳越爭霸,屬越國;
戰國時(公元前475--前222年),楚伐越,又屬楚;
秦漢三國:
秦時(前221--前207年),推行郡縣制,東陽地為諸暨、烏傷縣之一部分,屬會稽郡。
西漢:
郡、國並行,先後屬劉賈荊王國、劉濞吳王國、會稽郡、揚州刺史會稽郡。
東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
建縣制,取「吳地安寧」之意,名吳寧,屬會稽郡。此為東陽建縣之始。
三國時,以吳寧縣屬吳揚州會稽郡。
吳寶鼎元年(266年):
分會稽郡西部置東陽郡,治所長山縣(今金華)。吳寧縣屬東陽郡。取東陽名,是因郡「在金華山之陽,水之東」。
隋唐五代:
唐武德四年(621年),罷郡治州,改會稽郡為越州,東陽郡為婺州。
唐垂拱二年(公元688年),析義烏(原烏傷縣)東沖要地及吳寧縣故地,襲舊郡名,建東陽縣。時有「婺之望縣」的美譽。
五代時,吳越王錢奏改東陽縣為東場縣。
宋元明清:
宋,復東場縣為東陽縣,並行路治。
元,朱元璋改婺州路為寧越路,又改為金華府。
清,承明制,東陽縣仍屬金華府。
近現代:
民國時期,浙江省縣之間設行政督察區,前後多次劃屬不同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8日,東陽解放。解放後,東陽屬金華地區(後為金華市)管轄,磐安縣先後在58年劃入、83年又劃出東陽,縣治相應變化。
1988年5月25日,東陽撤縣設市。
2003年,成為浙江省17個經濟強縣(排第13位)
http://ke..com/view/85558.html?tp=0_11

閱讀全文

與東陽市歷史人物程浩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