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人物
1、孔子。(前551年9月28日<農歷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論政治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2、孫武(約公元前535-?),字長卿,漢族,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一說博興,或說廣饒)人。著名軍事家。曾率領吳國軍隊大破楚國軍隊,佔領了楚的國都郢城,幾滅亡楚國。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3、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名政(正),嬴姓秦氏,又名趙政(趙正。先秦時期姓氏並未統一,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秦始皇叫趙政。)。秦莊襄王之子,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戰國末期秦國君主、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4、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他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戰,為全國盡快統一,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此外,他還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作為一代梟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詩歌,抒發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慷慨悲涼。
5、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諸葛亮在後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詩人杜甫也有贊揚諸葛亮的《蜀相》名篇傳世。
6、武則天(624年~705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唐高宗時代曾出現另一個民間起義的女皇帝陳碩真),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唐高宗時為皇後(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後(683—690),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705),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稱帝後上尊號「聖神皇帝」,退位後中宗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家。
㈡ 歷史上姓游的名人有哪些
傑出的民族英雄明駙馬游泰
游泰:字尚秦,號東園(1458年---1533年十月丁亥日),江蘇版鹽城西北鄉交睦庄權(今江蘇建湖縣建陽鎮交睦村)人,是明憲宗(1465年~1487年在位,年號成化)的御前帶刀侍衛,後封駙馬都尉。祖籍在查找。
游黑廝是江蘇鹽城游氏始祖,曾跟隨朱元璋打天下,屢建軍功,榮膺軍職,歷升千戶,被稱為「皇明開國之舊勛」,明太祖施行屯田之策,遂置家於江蘇鹽城西北鄉交睦庄。東至「走馬宴盪溝」,西至射陽湖,方圓幾十里,均為游氏家園,為淮東望族,可見封賞之厚重。
游泰的伯祖父游彥真、祖父游彥清(名麟),父游傑倶世襲千戶。彥真,彥清卸甲歸田後,仍以文章、武藝傳教子孫。
游泰父游傑,字思池(?----1504年2月)東城兵馬副指揮。
游泰,身材魁梧奇偉,生性果敢勇猛,文武全才,尤以臂力過人、嫻於騎射而名噪鄉里。他幼時就能「走馬擊劍,好兵略」,且有報國之志。明成化初年,在征剿荊、襄盜賊中一馬當先,奮勇無匹,且親手擒得綽號為「劉千斤」(喻其力大無窮)的匪首,為憲宗所賞識,封為御前帶刀侍衛(事載明人朱國楨《仿洪小品》一書)。
解押漕船時,他手揮大刀,沖鋒陷陣,所向披靡。敵人不敢攔劫,保障了軍需民食。
㈢ 游姓的歷史
游姓起源
出自姬姓,以祖上之字命姓。周歷王姬胡的兒子姬友,被其兄周宣王姬靜封於鄭,建立鄭國。年齡時期鄭國國君鄭穆公有個兒子叫偃,字子游,他的孫子游皈以祖父之字命姓,其後皆以「游」命姓,稱游姓。
游姓最早的先祖是黃帝。黃帝陵外景黃帝陵2004年公祭黃帝陵儀式:煌煌祭祖典拳拳小兒百姓情周族的後稷(姬棄)也是游姓的先祖。周族是有著悠久歷史的陳腐部落。周以經營農業而著稱,其祖先棄,任堯的農官,因善種五穀號稱後稷。後來棄與夏禹、商契一起成為舜的屬官,並協助大禹治水,後稷(姬棄)周文王(姬昌)也是游姓的先祖。傳說文王拘而演《周易》。
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也是游姓的先祖。前1027年,武王伐紂,開創了數百年周朝的基業和歷史。周武王(姬發)周成王(姬誦)也是游姓的先祖。西周初的成王、康王時期是周王朝的盛時期,史稱「成康之治」。周成王(姬誦)周康王(姬釗)也是游姓的先祖。周康王(姬釗)。
游姓郡望堂號堂號
「美秀堂」:年齡時,有游吉(游皈的二兒子)貌美才秀,舉止文雅,熟於典故。他繼名相子產之後任鄭國宰相,為政寬和。
「仁和堂」:北魏游明根任大鴻臚,處身仁和,接物禮讓。故游氏又稱「仁和堂」。
郡望
廣平郡:漢景帝時置郡。相當於現在河北省南部永年縣一帶。
馮翊郡:漢武帝時置左馮翊,為「三輔」之一,三國魏時改為馮翊郡。相當於現在陝西省大荔縣一帶。
游姓家乘譜牒游姓遷徙漫衍游姓歷史名人歷史名人
游酢:宋代學者。師從程姬,刻苦念書,學問淵博。元封年間中進士,再為太學博士。他與楊時首次拜見程姬姓時,程姬閉目而坐,二人站在門外而不離去。等覺察時,門外已雪深三尺。此即「立雪程門」針言典故的由來。
游壽:他惱恨清廷腐敗,立志革命,素為孫中山所欣賞。宣統三年(1911年4月27日)廣州起義時,隨黃興攻兩廣督署犧牲,年僅17歲,葬於廣州黃花崗,為72義士之一。
游日章:明代廉州知府。嘉靖進士,在臨川任了五年知縣,清正廉潔,愛民如子,後任廉州知府。著有《駢語雕龍》。
游芳:明代學者。通五經,精博物理,隱居授徒。著有《皇明正音》。東晉十六國時趙有車騎上將軍遊子遠,北魏有雍州刺史游雅,隋代有治書侍御史游元,宋代有丞相游似,明代有按察僉事游明。
㈣ 姓游的所有歷史人物
現有游湖的資料
一、廣東雲浮循常大塘基村游氏:家譜記載
始祖:南周公字肇基號國初、普封文林郎。原籍江西吉安府,明朝朱翊均萬曆初年攜妻李氏來東安縣街尾貿易營生,未置產業。二世祖:游綸公字惠珍號渭川、貤贈文林郎,妣唐氏貤贈太孺人。二世叔祖:湖(瑚)公字惠寶號巨川、文林郎。妣劉氏,封七品孺人。萬曆十六年戊子科舉人中試第四十一名與解元劉景辰同榜後任知縣。
二、二世唐氏太婆墓碑記
木本水源宗功可紀年煙代遠墓貌宜新茲我祖妣唐太君生於嘉靖丙辰年七月初八日巳時終於崇禎丙子年正月十七日寅時 ,二世祖諱綸公之原配也生一子諱從元公 始祖諱南周公於前明萬曆年與南海縣西樵西城崗昆弟諱邦重公從太保陳龍星公開辟三羅東安立籍居住 由街尾墩遷居循常洞柑(禾旁)園鄉後葬我唐太君於鄉村之側山形蜘蛛結綱坐庚向甲兼申寅星宿十一度山前群峰挺秀局勢廣寬逐全子孫千億永世綿綿皆由我祖宗德澤夫妻世食長齏良善心田所遺留以致此也 故於佳城重新之日勒之貞珉永垂不朽雲
三、現發縣志史料
1、東安縣志:游湖南海入籍萬曆戊子科舉人中試四十一名與解元劉景辰榜任知縣;羅定州府志;游湖南海人萬曆戊子科舉人中試四十一名與解元劉景辰榜;廣州府志記:游瑚南海人東安籍知縣郝通志誤重一游湖南
2、仙游縣志;安徽.光緒.貴池縣志記載游瑚知縣、縣令。
3、仙游縣志記載;游公祠在楓亭北街祀知縣游瑚;遺愛祠在東效…游瑚並祀…
4、文淵閣大學士丁紹軾(文遠)記瑚公序; (1)、游令公報最序(摘自《丁文遠集·卷三》(2)、貴池游公德政合編序(摘自《丁文遠集·卷三》(3)、邑游矦碑記(摘自《丁文遠集·卷三》。
5、立在南海丹灶西城村的「萬曆戊子科舉人游瑚立」的舉人碑。
四、有關族譜記載
1、深圳東莞的油松(漁侶)譜:本支科甲顕名:一諱湖萬厝庚子科鄉試東安縣學任湖廣知縣龍祖裔。
2、廣東石步譜:纘修族譜序中記載…前代譜於遠派徾有差訛萬暦乙已達所公瑚以郷薦令於閩之仙逰與莆田皆附府治邑也游氏之族則居於莆田之函江公政事之後睱與族之紳袊父老子弟往來甚密及丁夘艱奉俸金謁祖於函江遂抄遠譜而歸付與十三世宗子南榕公重修之…
3、莆田紫霄圭浦游氏家乘:瑚公萬暦戊子舉人與學程公同榜官仙游知縣嘗謁東門評事公家廟拜祖賚銀拾數並匾額聯板入祠匾書木本水源四大字聯句雲逺派不忘源南海潢孫思祖澤近柯還護本仙陽棠令覓宗支 廣東籍俱南海房
五、[明]游瑚.題九鯉湖
巨靈天外劈仙都,山色湖光入畫圖;長夏雪從幽澗落,清秋猿自亂山呼。丹成知化何年鯉,簾卷猶懸徹夜珠;塵世覆蕉俱莫問,春桃開遍萬家符。一一載自《九鯉湖志》
㈤ 游姓歷史上有名的人物是誰
1.游 酢北宋學者、哲學家,建州(今福建省建甌市)建陽人。他拜理學家程頤為師,刻苦讀書,學問淵博,是「程門四大弟子」之一。元封年間中進士,再為太學博士。他與楊時初次拜見程姬姓時,程姬閉目而坐,二人站在門外而不離去。等發覺時,門外已雪深三尺。,此即「立雪程門」成語典故的由來。游酢的主要成就,還在學術方面,被後世學者尊稱為「若山先生」。他所著的《易說》、《中庸義》、《論語孟子雜解》等書,尤受學者的推崇。 2. 游 芳明代學者。通五經,精博物理,隱居授徒。著有《皇明正音》。 3. 游日章明代廉州知府。嘉靖進士,在臨川任了五年知縣,清正廉潔,愛民如子,後任廉州知府。著有《駢語雕龍》。 4. 游明根字志遠,南北朝時北魏廣平任人。博學經史,孝文帝時官儀部尚書、大鴻臚卿,封新泰侯。做官五十餘年,以仁和處世,以禮讓接物。 5. 游似(?一1252年)游似字景仁,號克齋,南宋南充人(一說岳池人)。似勤奮好學,師事劉光祖。南宋寧宗嘉定14年(1221年)進士,官大理寺司直。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為端明殿學士,簽樞密院事,封南充縣伯,同年八月又拜參知政事。淳祐五年(1245年)拜右丞相。游似的官運超過乃父,從端明殿學士到拜右相封國公死,都一直在「宰執」的位置上。
㈥ 歷史上古姓名人有哪些
古 弼:
後魏時的代州人。為人忠厚,善於騎射。因戰功卓著而封為靈壽侯。歷位吏部尚書,雖然事務殷湊,但堅持讀書不輟。太武帝稱贊他為社稷之臣。文成帝即位後,他因被誣告而處死,時人都為他叫冤。
古 朴:
明朝大臣,陳州(今河南淮陽)人。歷任兵部侍郎、戶部尚書等職。在朝30多年,以清廉著稱。
古耕虞:
古耕虞,1905--2000,祖籍廣東,出生於重慶山貨業世家。世界聞名的「豬鬃大王」,被譽為「社會主義陶朱公」。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戰友,知名的愛國實業家,古耕虞多年來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積極參政議政,為統一戰線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周恩來總理稱贊古耕虞「為抗戰立了功」。古耕虞評價周恩來說:「國民黨把我往外推,中國共產黨把我往裡拉,其代表人物就是周恩來」。「是周恩來的力量,使我改變了對國共兩黨不偏不倚的立場,逐步靠攏中國共產黨。」
自上世紀30年代起,古耕虞旗下四川畜產股份有限公司的虎牌豬鬃出口量達到全國豬鬃出口總量的85%以上,幾乎壟斷了世界豬鬃市場。
古耕虞21歲即繼承父業經營古青記山貨字型大小,僅兩年便「擁有重慶山貨業天下之半」,僅8年便壟斷了四川豬鬃出口業,使其「虎牌」豬鬃馳名歐美市場。抗戰期間,國民政府實行物資統制,豬鬃的收購、出口指定由官辦的川畜公司經營,但因國際市場只認古青記虎牌豬鬃,故仍任其擁有該公司大部分股份,並任總經理。抗戰勝利後,古耕虞又將川畜業務推向全國,以致壟斷了全國豬鬃出口總量的80%以上,被譽為「豬鬃大王」。解放後,為突破西方經濟封鎖使我國豬鬃順利出口做了大量工作,歷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及其財經委副主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外經貿部顧問等職。
豬鬃是我國傳統的重要出口物資,主要用途是制刷。豬鬃在戰時是重要的軍用物資,油漆軍艦、飛機及各種軍車,清刷大炮的炮筒等,都離不開它。
當時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駐在重慶,常常邀請古耕虞等一些民族工商業家談話,交換有關戰時經濟問題的意見。在抗戰中間,國民黨官僚資本借抗戰名義,對13種傳統出口物資進行壟斷,實行所謂統購統銷。其中特別是豬鬃,因系戰略物資,出口利潤大得驚人,官僚資本企業向民營企業收購的豬鬃,按牌價每箱只有法幣5萬元,而在昆明或宜賓一裝上飛機,出口到美國的價格竟高達67萬元,相差達10多倍之巨。古耕虞堅決反對這種不顧民間疾苦的官方壟斷。周恩來與古耕虞談話時,一方面指出這是官僚資本憑政治特權與民營企業爭奪暴利的行為,另一方面又指出豬鬃是美、英、蘇等盟國急需的戰略物資,為了支持中國長期抗戰,應當保持政府必要的外匯收入。國民黨種種阻礙生產發展的措施必須改進,使鬃商有一定的利潤,但為支援抗戰,鬃商又不應要求過高的利潤,工商業家要有遠見。周恩來的開導給了古耕虞很大的教育和鼓舞。
因此,為了抗戰大局,古耕虞作出犧牲,接受了國民黨政府貿易委員會下的復興公司與官辦機構富華公司的統購統銷。當時重慶市場上豬鬃的價格已由每擔900元猛跌到380元,古耕虞果斷地將所有豬鬃全部收購下來。當時銷售到美國市場去的豬鬃佔中國出口總金額約80%,其餘20%銷售到西歐市場。對中國來說,豬鬃出口不僅是中國戰時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而且是用以抵償蘇聯和英美等國援華貸款或易貨的物資。抗戰初期,中國沿海港口相繼淪陷敵手;古耕虞率先利用公路試運豬鬃到越南,通過東南亞轉運到美國市場,結果很順利。抗戰後期,中國內地對外的陸路交通包括滇緬公路相繼斷絕。古耕虞旗下的虎牌豬鬃又通過中印航線,源源不斷輸往美國,換回寶貴的外匯,支撐起中國抗戰的財政命脈,也支持了反法西斯盟軍的作戰。
古 柏:
江西尋鄒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廣東從事黨的工作。大革命失敗後,領導尋鄔學生、農民舉行武裝起義。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一縱隊政治委員、中共尋鄔縣委書記。1931年後歷任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秘書長、中央工農民主政府糧食部長、紅軍獨立師師長和紅軍十一軍軍長等職。1933年因擁護毛澤東提出的正確路線和政策,受到王明「左」傾路線的迫害和打擊。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根據地堅持斗爭,任粵贛軍區游擊司令。1935年底在廣東龍川山區和國民黨軍隊作戰中英勇犧牲。年29歲。
古大存:
(1896-1966) 廣東五華人。1917年春入梅縣中學,1919年參加五四愛國運動,1921年春入廣東法政專門學校。受共產黨人和馬列主義書刊的影響,1924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底畢業後,即參加廣東革命政府組織的東征軍,任戰地政治宣傳員、宣傳隊負責人。1925年7月,受黨委派回五華縣組織群眾武裝,領導農民運動,年底成立黨的特別支部,任組織委員。1926年初,被選為國民黨五華縣黨部委員,同年2月,任五華縣農民協會副會長兼軍事部長。1927年廣東四一五反革命政變後,他組織了東江人民反擊國民黨反動派。同年11月,任工農革命軍第七團團長。1928年率部到五華、豐順、揭陽三縣交界的八鄉山,建立革命根據地,任五華、豐順、梅縣、興寧、大埔五縣暴動委員會主席。同年8月領導梅縣暴動勝利後,任中共七縣(興寧、五華、豐順、梅縣、大埔、揭陽,潮安)聯合委員會書記,領導開展土地革命運動。1929年春,率農民武裝粉碎了敵人的三次「圍剿」。同年6月,任東江特委常委、軍委書記,後成立東江工農武裝總指揮部,任總指揮。1930年5月,東江工農民主政府成立,任副主席。同時正式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任軍長兼代政治委員。1931年11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委員。1932年8月,任東江紅軍第一路軍總指揮。1933年10月,任東江游擊總隊政治委員。1934年任東江特委常委、組織部長、政治保衛局局長。1935年春,率部突圍後與黨失掉聯系,仍隱蔽在群眾中堅持斗爭。1938年帶病外出尋找黨組織,經汕頭、香港、廣州到武漢找到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同年9月,長江局任命他為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長。11月,粵、桂、湘、贛、滬、浙、閩、閩西南等地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四十餘人組成代表團,任團長兼臨時黨支部書記。1940年底率代表團到延安後,便參加了高級幹部學習組的整風學習,任小組長。1942年2月,全黨開始整風,他調中央黨校,先後任支部書記、一部主任。1945年4月,出席中共七大,被選為七屆中央候補委員。日本投降後,受黨中央委派,參加建立東北根據地的工作,從延安去東北,途經張家口時,曾奉命幫助晉察冀中央局辦黨校,任校長。1946年5月到達東北後,任中共西滿分局常委、秘書長、土改工作團團長,精心指導肇縣的土地改革試點。1947年調任東北局委員、組織部副部長。1948年任東北行政委員會交通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調廣東工作,先後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常委、廣東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廣東省委書記兼副省長等職,主持省人民政府工作。1954年9月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1956年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繼續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1957年在廣東反地方主義時受到錯誤的處分。1958年下放到增城縣,任縣委書記。1966年11月4日病逝於廣州。粉碎「四人幫」後,黨中央做出決定,為古大存平反,恢復名譽。
古之奇:
唐朝人。他寫過一篇奇文,名叫《縣令箴》雲:「政不欲猛,刑不欲寬。寬則人慢,猛則人殘。小惡無為,涓流成池。片言可用,毫未將拱。勿輕小道,大車可覆。不恕而明,不如不明。不通而清,不如不清。」說到當縣官應做些什麼,也說到清官還在次要,更重要是通曉世事,心地仁愛才有益於百姓。
古雲應:唐朝人。在憲宗元和五(810年)以明經薦任江西省洪州(今南昌市)通判,因此舉族南遷,先遷贛南,後定居廣東省南雄珠璣沙水村。據《梅縣客家姓氏源流考》載:「凡贛、閩、粵、桂、滇、瓊、湘、川等古氏後裔,均以雲應為始祖。」
古應芬:
字勃勤,亦作湘芹,廣東省番禺市人(祖籍廣東省梅縣)。自小人私塾讀書,1902年考中秀才,1904年赴日本留學,1905年在東京加入中國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革命活動。1906年畢業於日本法政大學速成科,升人專門部。1907年畢業歸國後,歷任廣東法政學堂編纂、廣東咨議局書記等職。民國元年(1912年),廣東都督府成立,古應芬任省核計院院長,時瓊崖民軍叛變,出任瓊崖綏靖處總辦,平之。次年,「二次革命」起,古應芬與胡漢民、朱執信等起兵響應。中華革命軍興,往來於馬來半島和港澳間,任籌餉聯絡。1917年後任都督府秘書,隨孫中山參加討袁護法運動。1922年6月,陳炯明在廣州發動叛亂,古應芬速歸見孫中山於黃埔永豐艦,佐治軍書。數月後,去香港籌餉,接濟各地討陳軍,是駐港討陳辦事處成員,開展籌款和聯絡工作,與鄧澤如等聯合策動滇、桂、粵等聯合驅逐陳炯明出廣州。1923年2月,受孫中山命,任大本營江門辦事處全權主任,組織力量討伐沈鴻英;3月,任大本營法制局長,繼後任元帥府大本營秘書長;8月,隨大元帥孫中山東征陳炯明,撰有《孫大元帥東征日記》一卷。1924年9月,任大本營財政部長、廣東省財政廳廳長,兼軍需總監。民國十四年(1925年),廣東國民政府成立,古應芬當選為國府委員,仍兼任廣東省財政廳廳長;8月,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部長。1926年1月,任中央監委委員。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古應芬任中央常務委員、中央政治會議委員、財政部部長,後任國民政府文官長。1931年回廣州,策動粵桂軍反蔣,任廣州國民政府常務委員、廣州非常會議組織委員會委員。古應芬在職忠心努力,協助孫中山革命成功。時值南北統一,訓政開始之際,他維系各方,關系重大。1931年11月18日因牙疾重症,不治逝世。政府明令褒揚,國葬如儀。
古公亶父:
即周太王。他父親公叔祖類去世後,他即位繼續從事後稷、公劉的事業,做了很多德義的事業,整個都邑的人都擁戴他。這時,薰育、戎、狄都來攻打他,為的是要獲得財物,古公直父就給了他們;過了不久,又來攻打,這回卻是為了要得到土地與人民。人民都憤怒了,想要對抗。古公卻說:「人民擁立君主,是為了替他們謀福利。現在戎狄所以要攻擊我,是為了我的土地和人民人民屬於我和屬於他們,那有什麼差別呢!人民卻要為了我的原因而戰斗,那等於是殺了他們的父子以做他們的領袖,我不忍心這么做!」於是就和他自己親近的部屬離開豳地,渡過漆、沮二水,越過梁山,定居於歧山下。豳地整個地方的人,扶老攜幼,全又歸附古公於歧山下。其他的地方,風聞古公的仁愛,也多來歸附他。到了這時候,古公就揚棄狄戎 的習俗,而營建城池宮室房屋,將人民分成幾個邑落居住;又置職有專司的五官。於是人民都歌詠樂詩,頌揚他的德業。古公的長子名叫大伯,次子名虞仲;太姜又生了幼子季歷,季歷聚了大任,大姜、大任都是有賢德的婦人,因此季歷與太任生下了昌,而有聖王的瑞應。古公說:「我們這一族應當有王者出現,這該是在昌吧!」長於太伯、次子虞仲曉得古公的意思,想要立季歷繼承他,以便將來傳位給昌,於是兩個人就逃到南蠻之地,學當地土著習俗,表示不再回中原,以此讓位給季歷。古公去世後,季歷繼立,就是公季,公季去世後,子昌繼立,那就是西伯。後人尊號為文王。又追尊古公為大王。 古永鏘 :優酷CEO,
古戴恩 :
詩人, 筆名金潤河,1979年6月3日生,生肖羊,中國廣東省梅州市人。作有一首1.5萬行左右的長詩《跨越時空的情戀》,為中國詩人個體創作最長的詩歌之一,詩歌主題是歌頌愛情和反映中國的歷史,另外,金潤河的萬行以上長詩還有《星球外傳》等。另外,此人還創作有大量的短詩。
古天樂(Louis Koo)
著名演員;生日生肖:1970年10月21日(星期三)/戊狗;籍貫:廣東省中山市。代表作《神鵰俠侶》《寶貝計劃》《一個好爸爸》等。
古巨基(Leo Ku)
香港粵語流行曲歌手、演員、主持人,籍貫廣東茂名。他是粵語流行曲歌手中少數常用假音技巧的半實力半偶像派歌手。亦是2005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香港區火炬接力第八棒火炬手。
古潤金
著名企業家,慈善家。古潤金於1959年出生於馬來西亞吉隆坡,第三代華裔,是馬來西亞青年企業家,也是中、馬兩國頗具知名的慈善家,祖籍廣東中山市。古潤金在吉隆坡循人學校畢業後,便投身於創業興家的社會大潮中。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苦拼搏,事業有成。
現擔任馬來西亞中山會館聯合會會長、廣肇聯合總會副會長、雪隆中華大會堂理事、華人劇藝研究會副會長、華人藝人公會榮譽會長、香港中山社團聯合會榮譽會長、中國企業家全國理事會理事、中國對外貿易理事會副理事長、中國工商理事會常務理事、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理事會理事、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理事、廣東省希望工程民企基金會副理事長、廣東省海外交流協會理事會理事、中山市僑資企業協會會長、中山市海外聯誼會副會長、中山市總商會副會長、中山市僑聯會名譽主席、珠海市海外聯誼會顧問、中國紅十字總會名譽會員等多個職務。古潤金於1994年到中國中山創立「完美(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現已發展壯大成為集科研、開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大型現代化企業。古潤金以個人和完美公司的名義向社會各項慈善公益事業捐款捐物達9600多萬元人民幣,范圍遍布希望工程、抗洪救災、西部水窖、體育教育、敬老愛幼、扶危濟困等等各方面。此舉為他贏得了各方贊譽。
古潤金先生祖籍廣東中山。古潤金的祖父在20世紀初漂洋過海到馬來西亞,靠著勤勞的雙手,給人做苦力艱難度日。後來,古潤金的父親在此降生,成為馬來西亞第二代華裔,一代最是貧困的華裔。1959年,古潤金先生就誕生於這樣一個貧困的華人家庭。
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他秉承了父母勤勞善良的優良傳統,懂事很早。讀小學時,為了減輕父母負擔,他每天6點起床,7點之前就已將一大捆報紙,挨家挨戶送到訂戶手中,掙幾個銅板貼補家用。從書本上和父母的口中,他知道了中國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先生的事跡,先生「天下為公」的博愛胸襟深深打動了他,由此培養了他對人生價值的孜孜追求和一顆慈愛眾生的心。
在馬來西亞,古潤金曾從事多項商業活動,涉及房地產、建築、服務、金融、美容、健康日用品製造業等。經過十多年努力拚搏,現在已是馬來西亞華人社會中頗具知名度的青年企業家,擔任包括吉隆坡嘉沙特拉(上市公司,全世界最高建築物——吉隆坡雙峰塔承建商)、雪隆中山同鄉會會長、馬來西亞中山會館聯合會署理會長等十多家公司的董事局主席、董事及華人社團領袖職務。他熱心公益事業,贊助了大型的反吸毒、反販毒義演活動;在東南亞乃至港澳、台地區積極籌募資金、資料,興建東南亞首座「孫中山紀念堂」,並親自擔任籌委會主席,既出錢、又出力;捐贈兩台先進的洗腎機給馬華洗腎中心……鑒於古潤金在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的傑出成就,在公元2000年由馬來西亞國家元首親自頒發「太平局紳」(即太平紳士)於古潤金先生,以彰顯其對社會的突出貢獻。
此外,古姓名人還有:戰國時趙有隱士古桑,北魏有吏部尚書古弼,宋代有潮州太守古革,明代有畫家古其品……等。
㈦ 歷史上的游姓名人
1、游雅
游雅(404-461年),字伯度,廣平任縣(河北省任縣),北魏太武帝朝大臣,法律學家,任縣三游之一。北魏太平真君十二年(451年),拓跋燾命游雅、中書侍郎胡方回等改定律制。拓跋燾對他們說,制定刑罰,寬、嚴、疏、密,一定要適中,對不利於百姓的地方,要加以增刪。
游雅根據這一原則,夜以繼日工作,利用僅半年時間,修訂了三百九十一條律令,經太武帝審閱後在全國施行。北魏作為一個國家第一次有了自己制定的法律,對政權建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游九言
游九言,初名九思,字誠之,號默齋,建陽(今屬福建)人。早年從學張栻,以祖蔭入仕,曾舉江西漕司進士第一。歷古田尉,江川綠事參軍,沿海制司干官。
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監文思院上界。後入張栻廣西、江陵帥幕,以不附時相罷。寧宗慶元年,起為江東撫干,調全椒令,以不便養親丐祠。
3、游酢
游酢從政四十餘年,勤政廉潔,惠政在民,受任越州蕭山尉時,該縣積案甚多,經游酢審理,疑案均解,決獄有方,其精明干練,使人誠服。他政績卓著,勤政更新。征斂有度,雖有興作,而不勞民。功績斐然,有口皆碑。
游酢的學生中著名的有黃中、胡文定、胡憲、呂東萊等人。黃中既是游酢門人,又是游酢的外甥,深受游酢的器重,實得游酢理學之真傳。朱熹是黃中的學生,所以朱熹是游酢的三傳弟子。
4、游泰
游泰,字仲亨,號東園,天順巳卯十月十八日,江蘇鹽城西北鄉交睦庄(今江蘇建湖縣建陽鎮交睦村)人,御前帶刀侍衛,累朝皆領宿衛(負責憲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皇帝的安全保衛工作),駙馬都尉。洪武初年駙馬都尉位為從一品。
游泰可說得上我國明代歷史上的傑出人物,他捍衛了國家,抵禦了外敵,保衛了民族的尊嚴。明史上關於游泰駙馬多以宗人府祭祀,或代皇帝行太廟祭祀大禮的記載較多,游泰駙馬馳騁疆場和為民申張正義的事情記載較少。
5、游明根
游明根(417-498年),字志遠,廣平郡任縣(今河北任縣)人。北魏名臣,相州刺史游雅從祖弟。游明根做官五十餘年,以仁和處世,以禮讓接物。
游明根性貞慎寡慾,綜習經典,歷官內外五十餘年,處身以仁和,接物以禮讓,時論貴之。太和二十二年(498年),卒於家。孝文帝派特使弔祭,贈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謚號為靖。
㈧ 姓時歷史名人
時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七七。
時姓來源有五: 1、出自春秋時楚大夫申叔時之後。據《姓氏考略》所載,申叔時之後,為別他族,以王父字為氏。
2、出自子姓,商湯支庶之後。據《世本》所載,春秋時宋國有大夫來,受封於時邑,子孫以邑為氏。
3、出自嬴姓。據《路史》所載,古有時國,滅於楚,子孫以國為氏。
4、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戰國時齊國有一著書的賢人時子,其後有以其名中之時為姓。
5、出自他族。清滿洲人姓,世居沈陽;今滿、苗等民族均有此姓。
時姓發源於今河南南部,而該地春秋時屬楚,楚國一度十分強大,而時姓作為楚國公族,由於仕宦等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楚有零星散居。在戰國時代,像被孟子所推崇備至的齊國賢人時子,以及越國的謁者僕射時軌等,都是見諸史冊的時姓傑出人物,這就說明,此際在齊(今山東北部)、越(今浙江一帶)等國已有時姓人落籍。漢時有時農,以及壽春令、巨鹿郡(今河北巨鹿)人時苗。魏晉南北朝之際,在巨鹿郡繁衍的時姓發展迅速,並昌盛為時姓巨鹿郡望。同時由河南南部徙居今河南開封的時姓也繁衍得 頗為興盛。另外經陝西徙居於今甘肅臨洮一帶的時姓也呈族大人眾,枝繁葉茂之勢。以後全國各地的時姓也多由此三地分衍而出,由於中國人有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之古訓,多數時姓搬遷以鄰近之地為主,舉家遠徙他鄉者少,所以從此際至隋唐,鄰近此三地的周邊省份,如江蘇、安徽、湖北、陝西、山西等地都有時姓人遷入。北宋時,由於建都開封,故時姓陳留郡望依舊興盛。南宋時,江浙一帶之時姓名人漸多,由北方遷居江南之地者也漸漸多起來,如時光、時建亨父子由河北大名徙居今江蘇鎮江。明初,山西時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蘇、安徽等地。清康乾年間以後,有河南、河北、山東之時姓闖關東謀生,並定居於東北三省。如今,時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河南、山東為多,二省時姓約佔全國漢族時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
時姓是比較典型的北方姓氏。
時姓多名人賢士。如戰國時齊有賢人時子,漢有去官留犢的時苗,晉有跟許真君學道,並且同時得道的洪施真人時洪,唐有以孝行見稱的時惠詢等。
著名人物
時苗,漢朝
時洪,晉朝道士
時瀾,宋朝學者
時光,宋代畫家
時大彬,明朝制陶專家
時逸人,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