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簡單歷史人物畫像

簡單歷史人物畫像

發布時間:2021-03-04 00:15:27

1. 歷史書上的古代人畫像是怎麼來的

一部分是皇家收藏的歷代人物畫像,來自故宮的南薰殿里的五百八十多幀古代名人的畫像回。華佗、荀子答、王安石,出自《歷代聖賢名人像冊》。孫武、范蠡、孫臏,出自《歷代武臣像冊》。孔子、顏回、孟子,出自《至聖先賢像冊》。伏羲、堯、禹、商湯、周文王、李世民,出自《古帝王像軸》。還有一部分來自王圻王思義父子《三才圖會》,全書十四門一百零八卷,內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人物無所不包,所以取名「三才」,周文王、周公、召公、曹操、諸葛亮、司馬炎、王羲之、陶淵明、謝安、孔穎達…都來自這本書,不過書作者是明朝的,之前的人物也沒有親自見過,導致人物形象雷同。還有一部分是這些裡面沒有的,是建國後周總理下令要求繪畫的,主要作者蔣兆和。因為沒有圖片資料,只有大概的文字資料,像李時珍,就找的京城四大名醫之一的蕭龍友,也就是他的老丈人做模特,祖沖之根據竺可楨畫的,最出名的《杜甫像》,據說是以自己為模特畫的,蔣兆和的人物塑造能力還是非常厲害的,於是他又接下了一系列畫古代科學家的活兒。包括但不限於:劉徽、張衡、張仲景、一行和尚、孫思邈、郭守敬等。

2. 求助:尋找歷史人物照片或者畫像

這些人我都沒有聽說過。我對清朝沒有興趣。這些人感覺都是漢奸。

3. 課本上的歷史人物畫像是真的嗎

不是,那是跟據骨骼畫出來的。

4. 中國繪畫史,各時期歷史代表人物以及簡單介紹

【史前繪畫概況】
我們現在對史前繪畫的了解都是從出土的彩陶及遍布全國的岩畫遺存中得來的,而今天的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作品的創作大多出於宗教和巫術的目的,並不是出於審美和欣賞的需要。
■ 繪畫的萌芽
石器時代是中國繪畫的萌芽時期,伴隨者石器製作方法的改進,原始的工藝美術有了發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們所掌握的中國繪畫的實例還只是那些描畫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時代的紋飾。但近年來,在中國的許多省份發現了岩畫,使得史學家們將中國繪畫藝術的起源推前至舊石器時代。在這些眾多的發現中,也包括了許多描繪人的圖像,有些堪稱宏幅巨制。內蒙古陰山岩畫就是最早的岩畫之一。在那裡,我們的先人們在長達一萬年左右的時間內創作了許多這類圖像,這些互相連接的圖像把整個山體連變成了一條東西長達300公里的畫廊。據推測,是宗教或巫術的感召促使先人們不辭辛勞地創作了這些圖像。類似的圖像還可以在蘇北的連雲港孔望山將軍崖岩畫遺址中見到。
■ 新石器時代的繪畫藝術
探討新石器時代的繪畫,我們仍然要把目光投向那些地處邊遠地區的神秘岩畫。在雲南滄源發現的岩畫反映了人類的活動,包括狩獵、舞蹈、祭祀和戰爭。岩畫的構圖更趨於復雜,所表現的內容也由單個的物體發展為互相關聯的具有動感的人。它們的存在使我們看到了中國繪畫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當然,這個時期藝術家們在繪制岩畫的時候並沒有任何的邊界的限制,岩面也並沒有作任何的處理,它們的創作是無拘無束的。
這一切的改變源自於陶器和木結構建築的出現,具有創造力和想像力的藝術家們馬上就發現這些材料是絕好的作畫之處,於是,繽紛的色彩和豐富的紋樣出現在這些器物上。以質朴明快、絢麗多彩為特色的仰韶文化與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圖案,是我國先民的傑出創造。此外,大汶口文化、紅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也有一定數量的彩陶。仰韶類型的彩陶以在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人面魚紋盆》最具特色,也最耐人尋味,關於這種圖案具體的含意一直在猜測之中。廟底溝類型的彩陶的圖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繪制於陶缸上的《鸛鳥石斧圖》,出土於河南臨汝閆村。該圖以寫實手法所描繪的鳥、魚及斧據說代表了鸛氏族兼並魚氏族的歷史事件。此外,在青海大通出土的馬家窯類型的舞蹈紋彩陶盆,描繪了氏族成員歡快起舞的景象,堪稱新石器時代繪畫藝術的傑作。

【先秦繪畫概況】

在整個"先秦"時代中,春秋以前屬於奴隸制社會,戰國以後則進入了封建社會。伴隨著社會分工的擴大,各種手工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出現了所謂的"青銅文明"。統治階級的需要帶動了美術各門類的發展,繪畫當然也不例外,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我們今天能夠見到的先秦繪畫遺跡少之又少,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被推測為大部分的繪畫都繪制在了易於腐爛的木質或者布帛上面。在商代的多處墓葬中發現了殘存的彩繪布帛,在商代王室的墓葬中更是發現了很多的木質品上的漆畫殘留。可見,用漆作為顏料繪制器物在當時已很廣泛了,常用的黑、紅兩種基本色的並置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據說,那時的漆繪製品經常是與錚亮的青銅器以及白色的陶器擺在一起的,極富觀賞性。在殷墟也曾發現過建築壁畫的殘塊,以紅、黑兩色在白灰牆皮上繪出的捲曲對稱的圖案,頗有裝飾趣味。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都有廟堂壁畫創作的情況被記載下來,楚國屈原著名作品的《天問》就是在觀看了楚先王廟堂的壁畫後有感而作的。
幸運的是,在長沙的楚墓中先後出土了兩幅戰國時期的帶有旌幡性質的帛畫,它們都屬於公元前3世紀的作品。兩畫描繪的都是墓主的肖像,一幅為婦人,其上方繪有飛騰的龍鳳;另一幅則是一位有身份的男子,駕馭著一條巨龍或龍舟。墨線勾勒的側面肖像及伴有象徵意義的動物是兩畫的相同之處,所不同的是《人物御龍圖》所表現出來的畫家技巧要熟練了許多。

【秦漢繪畫概況】

秦漢時期,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時期,也是中國民族藝術風格確立與發展的極為重要的時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政治、文化、經濟領域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社會產生了巨大的變化。為了宣揚功業,顯示王權而進行的藝術活動,在事實上促進了繪畫的發展。西漢統治者也同樣重視可以為其政治宣傳和道德說教服務的繪畫,在西漢的武帝、昭帝、宣帝時期,繪畫變成了褒獎功臣的有效方式,宮殿壁畫建樹非凡。東漢的皇帝們同樣為了鞏固天下,控制人心,鼓吹"天人感應"論及"符瑞"說,祥瑞圖像及標榜忠、孝、節、義的歷史故事成為畫家的普遍創作題材。漢代厚葬習俗,使得我們今天可以從陸續發現的壁畫墓、畫像石及畫像磚墓中見到當時繪畫的遺跡。秦漢時代藝術以其深沉雄大的氣魄,在中國美術史上放射著奪目的光彩。

【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繪畫概況】

三國魏晉南北朝的歷史,是由統一而分裂的過程。先是魏、蜀、吳三國鼎立,隨後由司馬家族統一為西晉,但十六國的連年戰亂,使得中國再次進入了一個分裂的時代。5世紀時,由北魏的統一和相繼分裂而形成的北朝和西晉王朝偏安江左後被宋、齊、梁、陳替代形成的南朝相互對峙。政治的不穩定、時局的混亂動盪,帶來的是經濟的普遍衰退,但在意識形態領域卻有了超乎尋常的改變。此時的統治階級早已被儒家思想所左右,民間的風氣也隨之俯仰。紛亂的社會,又給宗教的蔓延和傳播創造了極好的機會,社會各個階層都對佛教有了更為迫切的需要和更為廣泛的接受。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映象之一的書畫藝術在此時也發生了強烈的變化。繪畫中的人物畫得到了突出的發展,對其他對象的描繪則還處在很不成熟的階段

在中國繪畫發展史上,隋唐是魏晉南北朝之後的又一重要時期。隋朝書畫,繼往開來,醞釀著新風格的出現。初唐的書畫則承襲了隋朝的風尚,崇尚法度,但已呈現出不同的面貌。這一轉變到盛唐時就已經完成了。各科畫家先後涌現,風格趨向於健美飛動。以吳道子為代表的人物畫(包括宗教畫)與山水畫,展現了唐代繪畫的卓越成就。中晚唐的繪畫又發生了新的變異,它的影響直到五代時仍能體現出來。

【魏晉南北朝繪畫概況】

魏晉南北朝時期在藝術方面的變化更多的是體現在書法藝術方面,楷書真正出現了。繪畫藝術的變化雖然不象書法那麼顯著,但是社會風氣的變化,崇佛思想的上揚,都讓本來簡略明晰的繪畫進一步變得繁復起來。曹不興創立了佛畫,他的弟子衛協在他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作為繪畫走向成熟的標志之一,南方出現了顧愷之、戴逵、陸探微、張僧繇等著名的畫家,北方也出現了楊子華、曹仲達、田僧亮諸多大家,畫家這一身份逐漸地進入了歷史書籍的撰寫之中,開始在社會生活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
在這一時期中,發展得最為突出的是人物畫(包括佛教人物畫)和走獸畫,而中國繪畫中的其他各科還遠未成熟,東晉顧愷之的傳世作品《洛神賦圖》中出現的山水只是作為人物故事畫的襯景,山水畫的逐步獨立直到南北朝後期才趨於完成。之所以會這樣,也是由於這一時期繪畫的主要任務決定的--為政教服務,"是知存乎鑒戒者圖畫也"。這也是那時繪畫的一個主要特點。

■ 南方的畫家

◆(約315-406),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人。曾為桓溫及殷仲堪參軍,義熙初任通直散騎常侍。博學有才氣,工詩賦、書法,尤精繪畫,擅畫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有"才絕、畫絕、痴絕"之稱,與陸探微、張僧繇並稱"畫界三傑"。我們可以從他的幾張畫的摹本中推測他的繪畫的本來面貌。他的繪畫的傳世摹本有《女史箴圖》卷、《洛神賦圖》卷、《列女仁智圖》卷等幾種,以《洛神賦圖》數量最多。描繪古代婦女清規戒律的《女史箴圖》被認為是隋唐官本,現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洛神賦圖》則是根據三國曹植的名篇《洛神賦》所繪制的一卷故事畫,描寫曹植與洛神之間的一段情緣,畫面隨著情節發展而展開,並描繪有車船、山水等景物及女媧、雷神等仙人,人物衣紋用線"緊勁連綿",似春蠶吐絲,被後世稱為"游絲描"。這幅畫現在有四個摹本,分別藏於遼寧省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美國弗利爾藝術博物館等處。有專家認為遼寧省博物館的那一卷更接近原作面貌。此外,他所提出的"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藝術觀點對後世影響極大。

◆陸探微(?-約485),吳(蘇州)人,是南朝宋文帝和明帝時的近侍之臣。他的畫被南齊的謝赫評為當代之冠。但是他的畫現在一張也沒有傳下來,我們今天只能從文獻中去了解他的本來面目。據記載,他畫的人物形象屬瘦削型,符合用勁利,如錐刀"的效果,正是"秀古清象"的感覺。又提到他在線條的運用上," 連綿不斷",所以又有"一筆畫"的說法。後人把他和顧愷之歸在一起,作為"密體"的代表畫家。

◆張僧繇,吳(蘇州)人。梁天監中為武陵王侍郎,直秘閣知畫事,歷右軍將軍、吳興太守。苦學成才,長於寫真,並擅畫佛像、龍、鷹,多作卷軸畫和壁畫。成語"畫龍點睛"的故事即出自於有關他的傳說。記載他在金陵一乘寺用講求明暗、烘托的"退暈法"畫"凸凹花",有立體感,可知他已接受了外來的繪畫技法。文獻里說他作畫筆才一二、像已應焉",很象現在的速寫,被稱為"疏體"。今有唐人梁令瓚臨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圖》傳世,現已流往日本,但這幅畫的用筆和記載並不相同。他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唐朝畫家閻立本和吳道子都遠師於他。此外,他還善於雕塑,有"張家樣"之稱。

◆蕭繹(508-554),梁武帝蕭衍第五子,由湘東王職即帝位,稱梁元帝,字世誠,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記載里說他善畫佛畫、鹿鶴、景物寫生,技巧全面,尤其善於畫域外人的形貌。傳世的《職貢圖》是北宋年間的摹本,雖已殘缺,但仍然可以看到六朝的風貌,技法樸拙,人物神情生動。此畫對於我們了解南朝人物畫的風范具有重要的意義。

■ 北方的畫家

◆曹仲達,原籍西域曹國,官至北齊朝散大夫。記載中說他善畫佛畫,也長於泥塑,所做佛畫,到了唐代被稱為"曹家樣",與"張家樣"並稱,其特點為"曹衣出水",意思是說他畫的人衣服窄緊,好象剛從水裡出來一般。已無傳世作品。

◆楊子華,在北齊世祖時任直閣將軍員外散騎常侍。記載說他"天下號為畫聖,非有詔不得與外人畫",在長安等地畫了很多的壁畫,但到今天都已經了無蹤跡。只有一卷傳為宋臨的《北齊校書圖》(現藏於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是我們今天唯一能見到的楊氏的卷軸畫。該畫描繪北齊天寶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遜諸人刊定五經諸史的故事。畫中人物的特徵,已不同於顧、張等人的"秀骨清象",人物面孔都呈鵝蛋形,與出土的婁睿墓壁畫相吻合。因為他善於畫壁畫,所以有人把1979年出土的北齊婁睿墓的壁畫推測為他的手筆。

■ 出土的畫

在北方,墓葬壁畫依然流行。但是廣闊的中原從漢末就變成戰場,到此時大多已是廢墟一片,昔日的文化繁盛已不可見。倒是在東北和西北這兩個地處偏僻的區域發現了繪制於公元3世紀到4世紀上葉的墓葬壁畫。當時許多中原人為躲避戰亂而移居到那裡。在朝鮮安岳的3號墓中,其結構、裝飾以及墓中的文字都表明墓主來自中國。雖然,這座墓中仍有盛大的出行圖,但是儒家題材如勸善故事和祥瑞圖像不見了,畫家更偏重於對世俗生活和女性形象的描繪。在西北地區的墓葬中,儒家影響的減弱也表現得比較明顯,大量墓葬壁畫是表現這一邊遠地區的現實生活。在嘉峪關附近發現的一系列3世紀建造的磚室墓的裝飾風格極為獨特。墓中的磚上分別有用鮮艷的顏色和流暢的線條描繪的壁畫,各個獨立,連續起來看彷彿是連環畫一樣。甘肅酒泉發現的丁家閘5號墓卻屬於另外一種類型。它的兩個墓室為連續性的大型壁畫所覆蓋,後室中描繪墓葬中的各種擺設,而前室壁畫則描繪有神仙世界和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圖景和歌舞伎樂表演。這種與中原及東北墓葬壁畫一脈相承的題材,其產生是由於古代酒泉在絲綢之路上的特殊位置決定的。1979年對位於山西太原的婁睿墓的發掘是近年中國考古界一起引起轟動的事件。墓葬中發現了71 幅、共200多平方米壁畫,不僅數量驚人,而且其藝術水平也超過了已發現的早期或同時期的墓葬壁畫。這座墓的主人是北齊的東齊王,他的生活圖象及出行、歸來圖,門衛儀仗,天象和十二辰圖等被繪制在墓中的牆壁上。構圖的設計、人物形象的刻劃,直至鞍馬、走獸的勾描,無不顯示著北朝末年壁畫藝術開創一個新階段的驚人發展。難怪學者們將它的作者猜測為當時的大畫家楊子華。

■ 石窟壁畫

遺存下來的北朝石窟壁畫是了解該時代佛教繪畫的重要資料,以克孜爾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最為著名。

在克孜爾的236個洞窟中,有70餘窟的壁畫保存完好。現存最早的壁畫可能開始於4世紀的後半期,延續至7、8世紀。主要題材是說法圖、佛傳故事、佛本生故事和譬喻故事等。尤以本生故事畫的形式最為獨特,均以單幅的形式表現一個故事內容,這種獨特形式對敦煌早期的壁畫有一定的影響。

舉世聞名的敦煌的第一個洞窟興建於公元366年,敦煌早期洞窟中的壁畫和彩塑受印度和中亞影響比較大,獨特的"敦煌風格"直到北魏時才開始出現,而中原文化對其影響到西魏時期變得更為明顯。這一時期所創作的繪畫多為佛本生故事和僧尼故事。總的說來,北朝時期的敦煌藝術精力了逐步本土化的過程,此時,印度、中亞傳入的題材和源於中國的主題和風格往往以獨特的方式匯聚在同一個洞窟中,在北魏末年建造的249窟中集中反映出來。在這個窟中,正面佛立像的兩旁是菩薩和飛天,佛像的周圍繪有許多小佛像,俗稱"千佛";上方的彩繪佛龕中繪有演奏各種樂器的樂伎飛天。代表性的洞窟還有275窟(十六國)、257窟(北魏)、254窟(北魏)、428窟(北周)、285窟(西魏)等。

>>>返回頂端

【隋唐繪畫概況】

隋代的繪畫風格,承前啟後,有"細密精緻而臻麗"的特點。來自各地,集中於京畿的畫家,大多擅長宗教題材,也善於描寫貴族生活。作為人物活動環境的山水,由於重視了比例,較好地表現出"遠近山川,咫尺千里"的空間效果,山水畫開始獨立出來。
唐代的繪畫在隋的基礎上有了全面的發展,人物鞍馬畫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青綠山水與水墨山水先後成熟,花鳥與走獸也作為一個獨立畫科引起人們注意,可謂異彩紛呈。初唐時的人物畫發展最大,山水畫則沿襲隋代的細密作風,花鳥畫已經出現個別名家,宗教繪畫的世俗化傾向逐漸明顯和增多。從已發現的乾陵陪葬墓壁畫的山水畫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的比較簡單的斧劈皴。以薛稷、殷仲容為代表的花鳥畫,則設色和水墨的形式都已出現。此外,這時最著名的畫家還有閻立德與康薩陀等。他們的作品和作風豐富了初唐時期的畫壇,為盛唐畫風的突變奠定了基礎。雖然,他們的作品大多沒有流傳,但是我們從乾陵各陪葬墓的壁畫、新疆出土的絹畫與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中,都可以看到當時他們不同的風格。
盛唐時期是中國繪畫發展史上一個空前繁盛的時代,也是一個出現了巨人與全新風格的時代。宗教繪畫更趨世俗化,經變繪畫又有發展。不同地區的畫法交融為一,產生了頗受歡迎的新樣式,以"豐肥"為時尚的現實婦女進入畫面。以吳道子、張萱為代表的人物仕女畫,從初唐的政治事件描繪轉為描寫日常生活,造型更加准確生動,在心理刻劃與細節的描寫上超過了前代的畫家。而山水畫則在此時已經獲得了獨立的地位,代表的畫家有李昭道、吳道子和張璪,分工細和粗放兩種。破墨山水也開始出現。花鳥畫的發展雖不象人物畫和山水畫那樣成熟,但在牛馬畫方面卻名家輩出,曹霸、韓干、陳閎、韓滉與韋偃等都是個中好手。此外,著名的畫家王維、盧稜伽、梁令瓚等也名重於時,時至今日還能看到他們的傳世作品或者後世的摹本。
中晚唐的繪畫,一方面完善盛唐的風格,另一方面又開拓了新的領域。此時,以周昉為代表的人物仕女畫及宗教畫更見完備。而王墨等人的山水畫則發生了變異,盛行樹石題材,漸用重墨,潑墨山水也開始出現。邊鸞、滕昌佑、刁光胤等的花鳥畫作品則體現出了花鳥畫的日臻完善。此外,李真與孫位也是當時的著名畫家。雖然他們的作品大多已無從得見,但從日漸發現的出土作品與壁畫中,可以讓我們想見當時的盛況。
隋代的著名的畫家有楊契丹、鄭法士、董伯仁和展子虔,孫尚子與尉遲跋質那亦名重於時。他們各有所長,如楊擅"朝廷簪組",董擅"台閣",展擅"車馬",孫擅"美人魑魅"。他們大多繼承了前代的傳統,更多地受到顧愷之的影響,作風近於密體。孫尚子則"善為戰筆,甚有氣力",尉遲跋質那來自新疆的於闐,善畫外國佛像。唐朝的人物畫的內容由取材歷史故事轉而把目光對准當代的重大政治事件和功臣勛將。中原風格和邊區風格並行不悖,亦相互影響。以閻立本為代表的中原作風的人物肖像畫,繼承了北朝楊子華與南朝張僧繇的傳統,在把握人物造型和氣質上有所前進,用筆洗煉圓勁,賦色沉著典雅,富於概括性。以尉遲乙僧為代表的邊陲作風的人物佛像畫,造型則富於變化,有一定的凹凸感,用筆緊勁屈曲,設色濃厚鮮明。

■ 隋人物畫家

◆ 展子虔,歷北齊、北周入隋,在隋朝時曾人朝散大夫、帳內都督等職。善畫人物、車馬、樓閣、山水,尤以畫山水聞名。他的山水畫被稱為"遠近山川,咫尺千里"。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游春圖》被認為是其傳世之作,這也是現存的最早的卷軸畫。該畫用青綠重著色法畫貴族春遊的情景,用筆細勁有力,設色濃麗鮮明。圖中的山水"空勾無皴",但遠山上以花青作苔點,已開點苔的先聲。人馬體小若豆,但刻劃一絲不苟。此畫已脫離了為山水為人物畫背景的地位,獨立成幅,反映了早期獨立山水畫的面貌。雖然與發現的隋代壁畫中的山水相比顯得成熟一些,但與記載並不相悖。歷來史家皆根據隔水上的宋徽宗題簽認定此畫為展氏手筆,今人則根據建築等細節對此畫的年代和作者提出質疑,認為此畫的底本在中晚唐以後,為五代摹本,但並未獲得公認。

◆ 董伯仁,生於西魏,歷經北周、陳,隋朝初年尚在,汝南(今屬河南)人。多才藝,官至光祿寺大夫殿內將軍。工畫佛像、人物、樓台、車馬,與展子虔同時入隋,並稱"董展"。曾在汝州白雀寺等地作壁畫,備受唐代張彥遠等人的看重。《貞觀公私畫史》、《宣和畫譜》等著錄其作品6件,今畫跡已無存於世。

◆鄭法士,吳(蘇州)人。北周時為大都督左員外侍郎、建中將軍,封長社縣子,入隋後授中散大夫。善畫人物、樓台,師法張僧繇,曾於上都海覺寺等多處作壁畫。《貞觀公私畫史》、《宣和畫譜》等著錄其作品20件,今已不傳。

■ 隋唐繪畫>山水畫

◆ 李思訓(651-716),字建,一作建景,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唐宗室。歷任揚州江都令等多職,因玄宗時官至右武衛大將軍,所以被稱為"大李將軍"。擅畫青綠山水,受展子虔的影響,筆力遒勁。題材上多表現幽居之所。傳為他的作品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江帆樓閣圖》軸,畫遊人在江邊活動,以細筆勾勒山石輪廓,賦重青綠色,富於裝飾性。此畫雖今被認定為宋人手筆,但可以反映他的畫風。他的兒子李昭道,官至太子中舍人,也是著名的畫家,人稱"小李將軍",秉承家學,亦擅青綠山水,風格工巧繁縟。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明皇幸蜀圖》畫唐玄宗及隨從逃難四川的情形,宋以來相傳為他的作品,現被斷為宋人摹本。此派的山水風格,在初唐的章懷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壁畫中亦可看到。

◆王維(699-759),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擅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

◆張璪,字文通,吳郡(蘇州)人,曾任檢校祠部員外郎、鹽鐵判官等,活動於盛唐。擅畫山水樹石,長於破墨,尤工畫松,傳說可以雙管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已無作品傳世。但他的名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對後世的繪畫理論有極大的影響。

■ 花鳥禽獸畫

◆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人,名臣魏徵外孫。官至太子少保、禮部尚書,人稱"薛少保"。以書法名世,為書法初唐四大家之一。也擅畫人物、佛像、鳥獸、樹石,畫鶴尤其生動,時稱一絕,李白、杜甫等都曾吟詩頌其畫鶴。繪畫作品已無存。

◆ 曹霸,譙郡(今安徽亳縣)人。三國時魏高貴鄉公曹髦後裔,官至左武衛將軍。畫承家學,擅畫馬,亦工肖像。成名於玄宗開元年間,天寶末年曾修補《凌煙閣功臣像》及畫"御馬",技藝精闢,杜甫曾作《丹青引贈曹將軍霸》推許之。今畫跡已不傳。

◆ 韓干,京兆(今西安)人,活動於玄宗時代。少年時曾作酒肆傭工,得王維資助,改學繪畫,十年而成。擅畫肖像、人物、鬼神,尤精於畫馬。畫馬師承曹霸,但更重寫生,所畫之馬,壯健神駿,被譽古今獨步"。現存作品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牧馬圖》冊頁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的《照夜白圖》卷。《牧馬圖》畫一虞官駕白馬緩行,右側為一黑馬,用筆纖細遒勁,色墨渲染得宜。此畫曾經南唐內府及宣和內府收藏,並有宋徽宗題"韓干真跡"。《照夜白圖》畫玄宗坐騎照夜白,也是流傳有緒的作品。另有舊題《韓干神駿圖》卷,藏遼寧省博物館,今定為五代人仿作。

◆ 韋偃,長安(今西安)人,寓居於蜀,擅畫人物、鞍馬及山水。雖承家學傳統,但青出於藍。據記載,他畫白川原牧馬,馬的姿態變化萬千,窮極生動。今可以通過故宮博物院所藏宋代李公麟《摹韋偃牧放圖》卷一畫來了解其風范,該圖繪駿馬一千二百餘匹、圉人等一百四十餘名,眾馬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此外,他所畫山水,也對唐代山水松石的變革有過重要作用。

◆ 邊鸞,京兆(今西安)人。官至右衛長史。擅畫禽鳥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在花鳥畫獨立成科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傳世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圖》,圖錄於《唐宋元明名畫大觀》。

◆ 刁光胤(約852-935),名刁光,一作光引,長安(今西安)人。唐天復年間避亂入蜀,留居30餘年,卒於蜀。擅畫龍水、竹石、花鳥等,一生作畫勤奮,多為花鳥,為五代著名畫家黃筌老師,親授其藝。傳世作品《寫生花卉冊》已被定為偽托之作。

■ 石窟墓室繪畫

隋唐時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畫題材范圍變得更加廣泛,場面宏大,色彩瑰麗。無論是人物造型、風格技巧,以及設色敷彩都達到了空前的水平。壁畫的創作中大量出現凈土經變畫,如西方凈土變、東方葯師變、維摩詰經變、法華經變等。如初唐220窟的各種經變壁畫所呈現出的盛大歌舞場面,眾多的人物、繪制精巧的建築物等,使整個洞窟形成一個"凈土世界"。除了經變畫以外,還有說法圖、佛教史跡圖畫、供養人像等。盛唐以後的經變內容逐漸增多,直接取材現實的供養人像身高日漸增加,占據了洞內、甬道的醒目地位。盛唐103窟的維摩變、中唐158窟的涅盤變、晚唐196窟的勞度叉斗聖變等是其中的精彩作品。晚唐156窟的《張議潮統軍出行圖》,更是以特有的長幅形式表現了場面宏大的人馬隊列,堪稱巨制。

近年來發現的年代可考、真實可靠的墓葬壁畫已經成為我們研究唐代繪畫最重要的實物資料,為鑒別和確定傳世作品提供了可靠的依據。這些發現一個重要意義還在於為了解唐代繪畫的發展以及在某些特定階段所表現出的復雜性提供了大量實例。在西安地區發現的27處唐代高官及皇室成員的墓葬使我們可以看到了唐代繪畫題材的變化。長樂公主和執失奉節的墓葬壁畫證明了七世紀時各種繪畫流派共存的局面;而懿德太子、章懷太子和永泰公主三處皇家墓葬中的壁畫則為研究八世紀初期宮廷繪畫的風格變化提供了最好的例證。章懷太子墓中繪有狩獵出行圖和馬球圖,其繪畫線條自由奔放,猶如書法中的行草。
這里也有:http://www.cc5000.com/shi/huihua/indexh.htm

5. 有歷史人物 勵志的畫 簡單的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由於家裡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 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6. 歷史名人肖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的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規專定了死者肖像受法律屬保護。具體請看:
自然人死亡後,他人以侮辱、誹謗、貶損、醜化或者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譽、榮譽;其近親屬因該侵權行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使用歷史名人的肖像要求是善意使用。你要用老蔣的做商標肯定是不行了。

所以除了在新聞媒體中使用外,使用歷史名人的肖像權基本上都是要要有其後代同意的。

7. 古代著名人物的畫像和名字

你想要誰的畫像
如果是帝王的話,有吳道子的歷代帝王圖、清朝宮廷郎世寧
如果是西方油畫的話,那麼就搜索相應人物+肖像畫/自畫像

望採納

8. 古代歷史人物的畫像真實性大嗎

這個問題要幾分來看:

1,我們常見到的中國名人肖像,均是後人臆造內的。

2,即使有少數是本人容在世時畫的,也多有美化,因中國文化有「為尊者諱,為親者隱」的傳統。(如歷代皇帝畫像)

3,在中國畫的范疇里,更應叫人物畫而不是肖像畫,中國畫少有單純以畫肖像為目的的,而更多的把人物放在情境之中,強調「以形寫神」(顧愷之)。

4,到宋代,因貴族及文人階層的旨趣不同,山水畫大興,更走向「寫意」而非「寫實」的方向。

5,但這也不代表中國畫中沒有寫實的部分,只是自宋以後就不是主流了。也有畫得「很象」的,如王世敏的畫。

9. 請問 這種風格的歷史人物畫像都出自哪裡啊

這種風格的人物肖像,出自日本光榮公司的經典游戲《三國志11》,你這個肖像貌似老年的張郃。這種肖像後來被引入到桌面游戲《三國殺》中。春秋戰國後,最為精彩的一段歷史——三國

10. 古代人物畫像是怎麼畫的

畫像是一種專業,以前的家族裡都有祖宗的畫像。畫的惟妙惟肖、活神活現。這就代表一個時代,很多是抽象畫的,根據人物的貢獻、名譽、想像等在畫師的筆下塑造出一個精神人物,以供後人學習、崇拜等。

閱讀全文

與簡單歷史人物畫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