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840年-1949年的重大歷史人物
每個人都有自己愛戀的美神,我心中的美神,就是你——
㈡ 大國崛起。 第3、 4、 5、10、 集整理四集中所講述的歷史事件(時間、歷史人物)
大國崛起》讀書筆記世界歷史波瀾壯闊,大國興衰構成了其中的篇章。 15世紀以來,先後有九個國家—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在歷史興衰和發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義,闡述其發展歷史,探詢其發展軌跡,總結起經驗教訓,對於今天的中國大有裨益。本書以歷史為線索,分別對這些大國在興衰沉浮中的重大事件,特殊時期,重要人物以及功過得失等做了系統的講述,我則主要談談自己對這本書中的幾個片段的自我理解。一 民族國家 為什麼是小小的葡萄牙呢?我想誰都無法否認葡萄牙率先進行擴張是多種因素的結果,其中我們可以簡單的羅列幾條:面積狹小,資源有限;三面被陸地包圍,發展被局限在海上;王室對於探險的熱愛;來至東方的吸引等,不管怎樣,我想有一個原因是怎麼也不能被忽視的,那就是葡萄牙民族的率先形成,而民族的形成則沖破了歐洲中世紀被宗教籠罩下的愚昧狀態,煥發出對未知世界的強烈渴求,成為進行海上大規模探險的無形的卻是無比強大的動力,也就使全民上下形成一種合力。二 消耗與生產 同樣是通過海外殖民擴張建立起來的帝國,我們卻發現:最開始的葡萄牙,西班牙以及稍後的荷蘭,帝國所維持的時間,以及創造的價值都不能和後來英國相提並論,當然這當中有人口,戰爭等方面的原因,然,我們卻可以下定論,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前面的三國都把所掠奪的財富用於消費與享受,而後者則把掠奪的財富用於國內的生產,這就是英國的「重商主義「,特別是後來發展成的」重工主義「。其結果的不同是,前者使前三國的國內,從上到下形成一種奢華靡費,只知道享樂的風氣,以及本國白銀的大量外流,而後者則使英國日漸強大,建立起完備的工業體系。這讓我想起了那句話:生產才能產生價值,消費不能產生價值。三 經濟,政治與軍事 由下面的這樣一個史實可以得出這樣的論斷:經濟,政治,軍事三者本是一家,那就是德國的統一之路。到十九實際上半時期,德意志還是一塊分崩離析的土地,當時的歐洲列強都不希望德意志的統一,而德意志內部的分歧也是及其嚴重,內部各邦國之間互收稅費,極大地阻礙了經濟的發展。為了完成統一,德意志民族的代表普魯士採用了政治,經濟,軍事三種手段,最終成就統一弘願。政治上拉攏沙俄,鉗製法國;經濟上李斯特提出德意志內部互免關稅,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軍事上打敗奧地利與法國。而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在於經濟手段,當德意志達成經濟上的統一時,政治上的統一就只是時間問題了。這便是典型的經濟影響政治。四 效率與公平 蘇聯的歷史讓人感嘆,曾經的無比強大在瞬間剝落,在解體的那一剎那。 對於蘇聯解體的原因,自然有很多爭論,並且很多都是對的,我個人認為一點就是社會主義國家基於其性質要過多的強調公平,並且很容易在公平的理解上走向極端,認為大家都完全一樣就是公平,其結果就是在體制的創新上趕不上以效率為上的資本主義,以至於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事實上後來為了趕上美國,蘇聯的後幾任領導人都曾嘗試著政治,經濟向效率側重的改革,只不過是戈爾巴喬夫下的葯最猛最急,於是蘇聯就敗在了他的手裡。效率與公平似乎是兩個對立的矛盾體,在現實中必須有所側重,而這個度將決定一個國家的發展與穩定。五 霸權主義 歷史上有很多個人,有很多強國都妄圖依仗其自身實力稱霸世界,其結果呢,各個殖民帝國相繼土崩瓦解,拿破倫兵倒,希特勒自殺,日本戰敗,蘇聯解體。歷史反復證明: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永遠獨霸天下,最多隻是暫時的,九個大國的興衰沉浮變是最好的證明。世界必然向多級化發展,這是一個簡單的納什均衡,是歷史的潮流,是發展的必然。然而,很顯然,美國人並不願意承認這一點,所以才有現在的伊拉克戰爭和反恐困境。我想這為我們國家在不久的將來崛起之後的對外政策是一個警示吧!註:個人意見,可能有史實記錯或理解上的偏差,希望原諒!
㈢ 為中國之崛起而讀書的歷史人物
1、周恩來說的這句話並以身體力行實踐這句話,所以周恩來是一個。
2、以海外留學生為代表的一批人,學成後歸國,為祖國建設做出重大貢獻的人,代表人物是錢學森、李四光等等。
㈣ 歷史題: (1)為美國的崛起做出歷史貢獻的三位人物,以及其主要貢獻,如何評價他們 (2)面對1929-1933年...
馬漢,《海權論》
富蘭克林羅斯福,領導美國從大蕭條走出來,取得二戰勝利。
奧本海默,領導曼哈頓計劃取得成功。
大蕭條是因為生產過剩。
㈤ 中國最傑出的10個歷史人物
孔子,老子,孟子(這3個人的思想影響了中國幾千年,他們都有資格上榜)回
蔡倫(容易被忽略的人物,造紙答術,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發明,紙有多大的意義,這個不用多說了吧,此人有資格上榜)
大禹(也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人物,雖然距今遙遠,但影響極大,如果沒有他,可能就沒有歷史上最早的朝廷,甚至可以說,他的華夏文明的締造者)
秦始皇(這個毋庸質疑)
隋文帝(他其實也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皇帝,特別是他的科舉制度,開創了幾千年封建社會的一個共有的制度,包括開辟了隋唐盛世)
唐太宗(唐朝最傑出的君主,貞觀之治的締造者,也沒有什麼爭議)
宋太祖(大宋的締造者,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皇帝,上榜也沒有太大爭議)
毛澤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更不需要懷疑了)
㈥ 名人崛起的故事
蘇武牧羊
南宋末年,元兵南逼。宋皇從杭州敗移福州。景炎帝二年(即公元一二七七年)的春天。文天祥為了抗擊元兵,率師從閩西進軍漳州,所聞福州失守,宋帝敗逃海上,他只好西撤,翻越閩南與閩西交界的坂寮嶺,退到險要的倒嶺趕築營壘,沉著應急。元兵來勢兇猛,緊迫在後,文天祥的兵馬渡過下畲溪的木橋,仰望天空,說了聲「天助我!」立即,風起雲涌,電閃雷鳴,咆哮的山洪把元兵阻隔在崎嶇的對岸。
那拆掉的雖是木橋,卻系交通要道。文天祥考慮到戰後百姓過往的需要,特地為當地留下不少金銀,以備復建之用。當他帶兵馬要經過倒嶺下的梅子坑村,老百姓聞訊接應,紛紛主動把家裡的門板桌面都搬來鋪架臨時便橋。文天祥萬分感激,當場為此橋取名為「大義橋」,後人也有傳說為「待御橋」。
明朝萬曆十年(即公元一五八二年)間,在大畲溪建起了堅固的石拱橋,並在橋頭建立了壯觀的碑亭,以紀念信國公文天祥舉義駐師。樹立的三塊石碑,均有秀麗的碑文。
傳說後來當地著名的文人林希嚴(林泰)為了悼念「耿光垂北斗」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感慨滿懷地寫了《題國公橋》一詩:
當年丞相過橋東,
戰馬嘯嘯滿路風。
萬古人間留壯烈。
百年溪水泣英雄。
傷心荒澗碑猶在,
放目寒山事已空。
弔古不堪回首望,
冷煙萎草夕陽紅。
這首凄涼,悲壯的詩篇,表達了後人對文天祥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
1880年李鴻章為建設北洋水師而搜集人才,因鄧世昌「熟悉管駕事宜,為水師中不易得之才」而將其調至北洋屬下,先後擔任「飛霆」、「鎮南」蚊炮船管帶。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國定購的「揚威」、「超勇」兩艘巡洋艦完工,丁汝昌水師官兵200餘人赴英國接艦,鄧世昌隨往。1881年11月安然抵達大沽口,這是中國海軍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線,大大增強了中國的國際影響,鄧世昌因駕艦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圖魯」勇名,並被任命為「揚威」艦管帶。
1887年春,鄧世昌率隊赴英國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訂造的「致遠」、「靖遠」、「經遠」、「來遠」四艘巡洋艦,是年底回國。歸途中,鄧世昌沿徒安排艦隊操演練習。因接艦有功,升副將,獲加總兵銜,任「致遠」艦管帶。1888年,鄧世昌以總兵記名簡放,並加提督銜。是年10月,北洋海軍正式組建成軍,鄧世昌升至中軍中營副將,1891年,李鴻章檢閱北洋海軍,鄧世昌因訓練有功,獲「葛爾薩巴圖魯」勇名。
1894年9月17日在大東溝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奮勇作戰,後在日艦圍攻下,「致遠」多處受傷全艦燃起大火,船身傾斜。鄧世昌鼓勵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此艦,足以奪其氣而成事」,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右舷,決意與敵同歸於盡。倭艦官兵見狀大驚失色,集中炮火向「致遠」射擊,不幸一發炮彈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鄧世昌墜落海中後,其隨從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絕,並說:「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所養的愛犬「太陽」亦游至其旁,口銜其臂以救,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沒於波濤之中,與全艦官兵250餘人一同壯烈殉國。
愛國將領吉鴻昌
1895年,在河南省扶溝縣呂潭鎮一家吉姓小茶館的後院,誕生了一名男孩,取名鴻昌。對於鴻昌的父親吉筠亭來說,添人增口是件喜事,可又多了張吃飯的嘴。吉鴻昌好不容易熬到了18歲,恰恰馮玉祥在河南招兵,於是他便報名參軍,從此開始了他一輩子的戎馬生涯。
吉鴻昌自幼即以岳飛、文天祥等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伍中他待人誠懇,吃苦耐勞,恪守軍規,勇敢善戰,以致有「吉大膽」之稱,他率領的部隊則號稱「鐵軍」。到了1930年,也就是吉鴻昌35歲那年,被提拔為國民軍第22路軍的總指揮。當時正值北伐戰爭之後,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虎視眈眈,可是國民黨借口「攘外必先安內」,拚命剿殺共產黨。這時吉鴻昌奉命攻打鄂豫皖蘇區,他在前線化裝成小爐匠進入蘇區,親眼見到共產黨的真實情況,覺得茅塞頓開,並為自己立定了目標:「投錯了門路,就拔出腿來!」於是准備率部起義。不料蔣介石得到密報,很快解除了吉鴻昌的兵權,以「考察」的名義將他驅逐到國外。
就在吉鴻昌出國前夕,9·18事變發生,他聽到這一消息「發指眥裂」,聲淚俱下地說:「國難當頭,凡有良心的軍人都應該誓死救國!」堅決要求留在國內,與日本帝國主義血戰到底。但蔣介石無動於衷,依然逼令他出國。滿懷悲憤的吉鴻昌無奈,只好在上海下榻的旅館牆上,留下了「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詩句,一明自己的心志。
赤心愛國的吉鴻昌在美國受盡了民族歧視,有人告訴他,你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禮遇。吉鴻昌怒不可遏,說:「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此,他特意做了一枚木製胸卡,上面用英文寫著:「我是中國人!」而且隨時隨處佩戴,直面那些看不起中國人的人,用中華民族的自尊向美國的種族歧視挑戰。
吉鴻昌在國外到處宣傳抗日,一次在記者招待會上有人問他:「日本有飛機大炮,中國憑什麼抗日?」他拍著胸脯憤然回答道:「我們有熱血,有四萬萬人的熱血。中國人的憤激已經達到了極點,莫不抱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誓願犧牲一切,為生存而戰!為真理而戰!」到了古巴首都哈瓦那,正值那裡的華僑集會,紀念孫中山誕辰65周年,他應邀在會上做了慷慨激昂的抗日講演,聽罷許多人熱淚盈眶,一位華僑高聲說:「吉將軍,你快回國,把軍隊整頓起來吧,我們一定作你的後盾!」吉鴻昌聽罷激動地說:「我一定不辜負同胞們的熱望,誓死把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中國!」說罷淚如雨下,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還我河山!」這時,到場的僑胞也放聲痛哭,高喊:「犧牲一切,奮斗到底!」
1932年淞滬抗戰爆發,吉鴻昌聞訊提前回國。船到上海,他見到日本軍艦正在攻打吳淞炮台,而國民黨的軍艦卻不還一槍。吉鴻昌在甲板上頓足高呼:「放炮啊!放炮啊!」然後對周圍的人說:「看!我們的數百萬同胞就在那炮火里!」言迄失聲痛哭。到了南京,他再次向蔣介石請纓抗日;可是蔣介石卻讓他在上海辦實業,他憤懣至極,抗議說:「我是軍人出身,軍人的天職是衛國殺敵,不是發財!」
愛國無門的吉鴻昌只好採取獨立行動,潛至湖北發動舊部起義,蔣介石派兵追擊。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吉鴻昌進入蘇區;後由蘇區至上海,再由上海北上天津。不久即與中國共產黨在天津的地下組織取得聯系,並於1932年11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一名舊軍人轉變為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
為實現抗日救國的誓願,1933年5月吉鴻昌變賣家資,購置武器,聯合了愛國軍人馮玉祥等,在張家口組織起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發表「外抗暴力,內除國賊」的聲明,並一度收復了張家口以北的大片土地,把日偽軍隊趕出了察哈爾省。其間他即興作詩說:「有賊無我,有我無賊。非我殺賊,即賊殺我。半壁河山,業經改色。是好男兒,捨身報國!」天津各界抗日聯合會得到抗日同盟軍勝利的消息,立即派人赴前線慰問。後來,由於蔣介石想方設法破壞抗日同盟軍的愛國行動,致使吉鴻昌因彈盡糧絕而失敗。
吉鴻昌潛回天津後並不灰心,又在天津組織了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在法租界花園路5號家中的三樓,購置印刷設備,印刷出版宣傳抗日的刊物《民族戰旗》,後來又改名《華北烽火》、《長城》,繼續從事抗日活動。
然而蔣介石並未因此而放鬆對吉鴻昌的迫害,嚴令特務機關不惜一切手段除掉吉鴻昌。這時的吉鴻昌處境已十分危險,黨的地下組織要他撤離;但吉鴻昌考慮到有許多工作還要在天津繼續進行,於是先把家眷轉移到英租界的牛津別墅,自己則居住在法租界國民飯店或惠中飯店。1934年11月9日,國民黨特務勾結天津法租界當局,在國民飯店刺殺吉鴻昌未遂,乃將他逮捕。先由法國工部局引渡到天津警察局,旋押往河北蔡家花園51軍的軍法處。審訊時吉鴻昌正氣凜然、義正詞嚴地說:「我抗日,是打鬼子、救中國!我作地下工作,是為中國人民求解放!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想用審訊嚇住我,你們想錯了!」
幾天後,吉鴻昌又被解到北平旃檀寺陸軍監獄,蔣介石密令將他就地處決。11月24日軍法官到獄中向吉鴻昌宣布判處死刑的命令,吉鴻昌神態自若,他向監刑官索要紙筆,給妻子胡紅霞寫了一封遺書,安排身後:「紅霞吾妻: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人終有死。我死,你也不必過傷悲,因還有兒女得你照應。家中余產,不可分給別人,留存教養子女等用。我筆囑矣。小兒還是在天津托喻先生照料上學,以成有用之才也。家中繼母已托二、三、四弟照應教〔孝〕敬,你不必回家可也……」
行刑前,39歲的吉鴻昌以地作紙,枯枝為筆,寫下了一首感天動地的絕命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然後喝令執行官:「給我搬把椅子來!我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倒在地上。」他坐定以後,又喝道:「我為抗日而死,一生光明磊落,不能在背後開槍!」執行官問他:「那你打算怎麼辦?」吉鴻昌厲聲說:「在我面前開槍!我吉鴻昌要親眼看著你們是怎樣把我打死的!」然後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抗日勝利萬歲!」這樣一位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抗日民族英雄,沒有死在日本人的槍口之下,而是死在了民族敗類手中,引發了我們太多太多的歷史哀痛與沉思。
如今,坐落在花園路的吉鴻昌烈士故居已成為天津市的文物保護單位;在吉鴻昌誕辰100周年之際,又在故居對面的一塊泰山石上樹立起吉鴻昌將軍躍馬橫刀的青銅雕像。這一切,作為我們民族的靈魂和驕傲,將永遠永遠地保存下來,供世人瞻仰。
愛國詩歌
鄉 愁 餘光中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這首就可以,簡單,初中一年級嗎?再說也有意義.
1.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3.范成大《州橋》:「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4.林升《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陸游《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6.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7.文天祥《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於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9.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來
2、人民不僅有權愛國,而且愛國是個義務,是一種光榮。
——徐特立
3、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魯迅
4、我愛我的祖國,愛我的人民,離開了它,離開了他們,我就無法生存,更無法寫作。
——巴金
5、我榮幸地從中華民族一員的資格,而成為世界公民。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鄧小平
6、熱愛祖國,這是一種最純潔、最敏銳、最高尚、最強烈、最溫柔、最有情、最溫存、最嚴酷的感情。一個真正熱愛祖國的人,在各個方面都是一個真正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
7、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樂園雖好,非久留之地。歸去來兮。
——華羅庚
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 —— 周恩來
• 人民不僅有權愛國,而且愛國是個義務,是一種光榮。 —— 徐特立
•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 司馬遷
•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 陸游
•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陸游
• 瞞人之事弗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 —— 呂坤
• 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 魯迅
•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 吉鴻昌
• 我死國生,我死猶榮,身雖死精神長生,成功成仁,實現大同。 —— 趙博生
•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 周恩來
• 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 —— 陳毅
• 我愛我的祖國,愛我的人民,離開了它,離開了他們,我就無法生存,更無法寫作。 —— 巴金
• 我榮幸地從中華民族一員的資格,而成為世界公民。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 鄧小平
• 我所謂共和國里的美德,是指愛祖國、也就是愛平等而言。這並不是一種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種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 —— 孟德斯鳩
• 熱愛祖國,這是一種最純潔、最敏銳、最高尚、最強烈、最溫柔、最有情、最溫存、最嚴酷的感情。一個真正熱愛祖國的人,在各個方面都是一個真正的人。 —— 蘇霍姆林斯基
• 我是你的,我的祖國!都是你的,我的這心、這靈魂;假如我不愛你,我的祖國,我能愛哪一個人? —— 裴多菲
• 為祖國而死,那是最美的命運啊! —— 大仲馬
• 只有熱愛祖國,痛心祖國所受的嚴重苦難,憎恨敵人,這才給了我們參加斗爭和取得勝利的力量。 —— 阿•托爾斯泰
• 祖國更重於生命,是我們的母親,我們的土地。 —— 聶魯達
• 我們波蘭人,當國家遭到奴役的時候,是無權離開自己祖國的。 —— 居里夫人
• 我贊美目前的祖國,更要三倍地贊美它的將來。 —— 馬雅可夫斯基
• 錦綉河山收拾好,萬民盡作主人翁。 —— 朱德
• 熱愛自己的祖國是理所當然的事。 —— 海涅
• 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樂園雖好,非久留之地。歸去來兮。 —— 華羅庚
• 愛國主義的力量多麽偉大呀!在它面前,人的愛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是什麽呢!在它面前,人本身也算得是甚麽呢! —— 車爾尼雪夫斯基
• 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國界。 —— 巴甫洛夫
• 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話,我就有義務把它獻給祖國。 —— 林耐
• 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場! —— 陸游
•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 —— 戚繼光
•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錢能買的。我的音樂,要獻給祖國,獻給勞動人民大眾,為挽救民族危機服務。 —— 冼星海
• 我死以後,把我的骨灰送家鄉……把它埋了,上頭種一棵蘋果樹,讓我最後報答家鄉的土地,報答父老鄉親。 —— 彭德懷
•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作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點點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墾植。 —— 傅雷
• 中國人搞出的理論,首先要為中國人服務。 —— 吳仲華
• 我們為祖國服務,也不能都採用同一方式,每個人應該按照資稟,各盡所能。 —— 歌德
• 祖國,我永遠忠於你,為你獻身,用我的琴聲永遠為你歌唱和戰斗。 —— 肖邦
• 我無論作什麽,始終在想著,只要我的精力允許我的話,我就要首先為我的祖國服務。 —— 巴甫洛夫
• 為了國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邊為有用的一生,縱然只能效綿薄之力,我也會熱血沸騰。 —— 果戈理
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的感情。 ——列寧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鄧小平
㈦ 「中國崛起世界間」打一個歷史人物
華雄
㈧ 歷史上奇跡般崛起又轉瞬殞落的歷史人物有哪些
亞歷山大大帝,張角,秦始皇,岳飛,呵呵,有些是瞎寫的,可能不符合意思吧。
㈨ 從挫折中崛起的名人有哪些
實在是太多了,了解歷史都知道成功的背後要經過挫折、痛苦、煎熬。
㈩ 1919到1949的重要歷史人物
1、孫中山
1911年10月10日(宣統三年)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暗中聯絡,決定當天晚上起義。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因癌症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據其生前遺願,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2、蔣介石
蔣中正受孫中山賞識而崛起於民國政壇,在孫去世後長期領導中國國民黨達半世紀;其於國民政府時代一直居於軍政核心,領導中國渡過對日抗戰與二次大戰,但其政治手腕與獨裁統治亦遭受批評。
其從政生涯橫跨北伐、訓政、國共內戰、對日抗戰、行憲、民國政府退守台灣及東西方冷戰,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1975年4月5日,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
3、毛澤東
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因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所以也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
4、陳獨秀
陳獨秀1920年初前往上海成立共產黨早期組織,並發起成立中國共產黨。1921年7月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局書記,後任中央局執行委員會委員長(中共二大、中共三大)、中央總書記(中共四大、中共五大)等職務,並任第一至五屆中央委員。
5、胡適
「五四運動」後,同李大釗、陳獨秀等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分道揚鑣,由「問題與主義之爭」開其端,倡導改良,從此改變了他「20年不談政治;20年不幹政治」的態度。
於1920年代辦《努力周報》,1930年代辦《獨立評論》,1940年代辦「獨立時論社」,1949年創辦《自由中國》。1938~1942年出任中華民國駐美大使。
193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1946~1948年任北大校長。1949年去美國。1952年返台,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院長。1962年2月24日在台北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