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故事有哪些.神話故事有哪些
1、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2、卧薪嘗膽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3、負荊請罪
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4、女媧補天
遠古的時候,四根擎天柱倒了,九州大地裂開了,天不能滿蓋大地,地不能遍載萬物,大火蔓延不熄滅,洪水泛濫不止息,猛獸吞食善良的人們,凶禽捕捉老人孩子。於是女媧煉成五色石修補蒼天,斬下鰲足作擎天柱,斬殺黑龍來平息大地,積聚蘆灰制止洪水。
5、大禹治水
遠古的時候,江河提防失修,洪水成了人們的災害,於是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
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
2. 中國著名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1、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
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2、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里記載的故事,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3、溫酒斬華雄
以袁紹、曹操等人組成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然而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時被華雄擊敗,華雄不可一世,在潘鳳等大將接連被華雄斬殺之時,關羽主動請纓前去戰華雄,在溫酒未冷卻的極短時間內斬殺華雄,關羽從此名震諸侯。
4、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5、單刀赴會
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極為惱恨,便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劉備得知後,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將軍關羽爭奪三郡。
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肅邀羽相貝,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孫劉聯盟因此能繼續維持。
3. 中國古代歷史故事有哪些
聶政。
他是戰國時期的人。因為殺了人,帶著母親和姐姐逃到了齊國。以屠宰為業,勉強度日。若無意外,應該會平淡地了此一生。
韓國大夫嚴仲子與國相俠累有仇,兩人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嚴仲子害怕被殺,於是出逃,四處尋找可以為自己刺殺俠累的人。
遠在齊國的聶政的姐姐聶嫈聽說了這個消息,認為這具屍體可能是自己的弟弟。
於是她放棄一切,來到韓國,見到了弟弟的屍體。周圍的人問她,這個人是整個韓國的仇人,你怎麼還敢來認屍?聶嫈卻大喊,這是聶政,這是我的弟弟聶政!他劃爛自己的臉,是怕連累我,我又怎麼能怕死,不站出來讓他的名聲流傳下去?
聶嫈成功了,聶政這個名字跨越了兩千多年,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但是聶嫈也因為悲痛過度,死在了聶政的身旁。
聶政劃爛自己的臉,聶嫈大喊著弟弟的名字,姐弟倆何其相像,都是為了對方,都沒打算回去。
難以想像,那位在齊國逝去的老母親,得是一位多麼偉大的女性,才能培養出這樣的一雙兒女。
易中天先生說過,春秋戰國就是中華民族的青春期。我深以為然。
以聶政、聶嫈為代表的戰國人,經常做出一些讓我們匪夷所思的舉動。我想,這就是文明發展的初期,那種簡單而強烈的價值觀吧。就像是一個少年,血氣方剛,行事莽撞,卻有著自己不移的信念。
我們今天當然不必做得這么決絕,但是在科技飛速發展,思想文化卻沒跟上的時候,回顧一下那顆赤子之心,一定不是壞事。
什麼是赤子之心?大概就是簡單的邏輯,卻堅決地貫徹。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
而聶政、聶嫈,大概就是中國人小時候吧。
4. 有哪些有名的歷史典故
荊軻刺秦王
李斯諫逐客
信陵君救趙
紙上談兵的趙括
范雎的遠交近攻計
廉頗負荊請罪
屈原沉江
田單的火牛陣
燕昭王求賢
孟嘗君與他的門客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商鞅南門立木
5. 歷史故事的名字(至少50個)
戰國:
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諱疾忌醫(蔡桓公)卧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秦 :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漢 :
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
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
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
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
精忠報國(岳飛)東窗事發(秦檜)胸有成竹(文與可)
6. 中國歷史故事有哪些
翻開中國古代史,你會發現有許多因為抉擇的失誤,或者說是錯誤,而造成的嚴重後果。如果給他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可能歷史會有不一樣的精彩。兩個歷史故事和您分享一下。
01.齊桓公重用管仲管仲生於齊庄公五十六年(約公元前723年),因自幼家境貧困,曾做商人但生意失敗,當過兵卻臨陣脫逃,幾次想當官,卻沒有成功,可以說前半生是徹頭徹尾的一個失敗者,而人生的轉折點便在齊桓公和鮑叔牙。齊襄公時,作為好友的管仲和鮑叔牙分別輔佐公子糾和公子小白,之後管仲預感到齊國將會發生大亂,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國國君的女兒,因此他和召忽就保護公子糾逃到魯國去躲避。鮑叔牙也保護著公子小白出國避難。
魏惠王果然不出商鞅所料,不但沒有殺商鞅,還對身邊的人說:「公叔痤是病糊塗了吧,讓寡人用他的家臣為相,這不是笑話嗎?」後來的事情就是商鞅輾轉前往秦國,得到了秦孝公的重用,拜為相國,推行變法。二十年後,商鞅帶領兵強馬壯秦國部隊大敗魏軍。魏惠王只好割地求和,並遷都大梁。此時的魏惠王終於明白,糊塗的不是公叔痤,而是自己。明白過來的魏惠王長嘆一聲:「寡人只恨當初沒有聽公叔痤的!」如果當初魏惠王聽了公叔痤的話,任用公孫鞅為相國,可能統一六國的就會是魏國,沒有秦國什麼事了。
03.結語適逢春秋戰國之亂世,也是英雄豪傑輩出的年代,正確的抉擇和錯誤的抉擇,對兩個大國來說可謂至關重要。而兩個國君對待大臣的建議和有經天緯地之能的人才,一個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一個置之不理,帶來了不同的結局。這兩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領導者眼光和決策的重要性。
7.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故事都有哪些
中國古代有好多有名的故事:如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葉公好龍、拔苗助長、守株待兔、刻舟求劍、掩耳盜鈴、塞翁失馬等等。
我今天重點和大家講中國東漢末年神童、曹操之子,曹沖的故事。曹沖從小聰明仁愛,與眾不同,深受曹操喜愛。曹操幾次對群臣誇耀他。我今天就說一個曹沖稱象的故事吧!
三天以後,庫吏提心吊膽地把老鼠咬破馬鞍的事情,去向曹操匯報了。曹操笑著說:“我兒子的衣服就在身邊,都被老鼠咬破了,何況是掛在柱子上的馬鞍呢”?一點也沒責備庫吏。由於曹沖心地善良,聰明機智地救了庫吏,讓他免於被殺。
曹沖年少有為,可惜天妒英才。曹沖十三歲時,就生重病過逝了。曹操非常的傷心。
8. 歷史故事有哪些
1、《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
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2、《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3、《王羲之吃墨》
被後人稱為「書聖」的王羲之,小的時候是一個呆頭呆腦的孩子,每天都帶著自己心愛的小鵝悠悠逛逛。
王羲之每天刻苦練字,卻被老師衛夫人稱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惱,在小鵝的啟發下,王羲之在書房寫成了金光燦燦的「之」字,但卻誤將饅頭沾墨汁吃到了嘴裡,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4、《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5、《刮骨療毒》
關羽攻打樊城時,被毒箭射中右臂。將士們取出箭頭一看,毒已滲入骨頭,勸關羽回荊州治療。關羽決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將士們見關羽箭傷逐漸加重,便派人四處打聽名醫。一天,有人從江上駕小舟來到寨前,自報姓華名佗,特來給關羽治傷。
華佗切開肉皮,用刀刮骨。在場的人嚇得用手捂著眼。再看關羽,一邊喝酒,一邊下棋。過了一會,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
關羽笑著站起來對眾將說:"我的胳膊伸彎自如,好像從前一樣。華佗先生,你真是神醫呀!"華佗說:"我行醫以來,從沒見像你這樣了不起的人,將軍乃神人也。"
6、《皇甫謐浪子回頭》
皇甫謐,魏、晉年間人,是西晉著名的學者和醫學家。皇甫謐小的時候玩劣異常,被村子裡的人稱為小霸王,一次,他將同窗受氣包家的棗樹的樹皮鏟掉,使得棗樹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嬸嬸的教育下,皇甫謐終於浪子回頭,成為了一個有用的人。
9. 歷史故事都有哪些
中國經典的歷史故事有紙上談兵、荊軻刺秦王、四面楚歌、卧薪嘗膽、完璧歸趙、竊符救趙、望梅止渴、遠交近攻、高山流水、蕭何月下追韓信、三顧茅廬、梅妻鶴子、背水一戰、程門立雪等。
荊軻刺秦王:燕國太子丹讓荊軻去刺殺秦國國君,獻上地圖以後,圖窮而匕首現,最終卻沒能刺殺成功,荊軻被殺,但這種英雄形象卻深深刻在了我們腦海之中。「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也成為千古絕唱。
四面楚歌:劉邦把項羽圍在垓下,並且夜裡四周包圍的軍隊唱的都是楚地民歌,可見戰事形勢並不樂觀,最後項羽帶八百騎兵突圍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結局還是悲涼的。
卧薪嘗膽:越王勾踐兵敗,到吳王夫差馬鵬處幹活,但每天睡柴草、舔苦膽提醒自己復仇。久而久之,夫差不聽伍子胥勸諫,不殺反而放了勾踐,勾踐最終滅了吳國。告誡我們要學會忍辱負重、勵精圖治。
完璧歸趙:秦國想要趙國的和氏璧,趙國藺相如智斗秦王,最終完好無損的把和氏璧送回了趙國。秦國強大,雖然表面上是用十五座城池換和氏璧,但實際上想巧取豪奪,藺相如就趁秦國齋戒之日,讓隨從從小路逃回趙國,保住了和氏璧。
信陵君竊符救趙:長平之戰後,秦昭王繼續進攻邯鄲,趙國想請楚、魏出救兵援助,可魏國懼怕秦國強勢不敢出兵,魏信陵君就幫如姬報仇,如姬替他偷了兵符,最後楚春申、趙平原、魏信陵三支軍隊把秦軍趕回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