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以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為題的演講稿高中
以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為題的演講稿高中
我喜歡的歷史人物是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大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發明家,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諸葛亮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謚為忠武侯,所以被稱為「武侯」、諸葛武侯,此外因其早年外號,也稱「卧龍」或「伏龍」。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敬仰和懷念,也被譽為「千古良相」的典範。
我給大家講一下「草船借箭」的故事。 周瑜要和曹操在水上打仗,問諸葛亮用什麼武器最好、殺傷力最強。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殺傷力最強。周瑜提出讓諸葛亮在10日之內趕制10萬枝箭的要求,諸葛亮卻出人意外地說:「曹軍即日將至,若候10日,必誤大事」。他說:「我只須3天的時間,就可以復命」。周瑜一聽大喜,當即與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周瑜看來,諸葛亮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內造出10萬枝箭,因此,諸葛亮肯定必死無疑。諸葛亮一見魯肅就說:「3日之內如何能造出10萬枝箭?還望子敬救我」!魯肅說:「三日內造十萬只箭,你讓我怎麼幫你」。諸葛亮說:「只望你借給我20隻船,每船配置30名軍卒,船隻全用青布為幔,各束草把千餘個,分別豎在船的兩舷。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會有10萬枝箭到手。諸葛亮向魯肅借得船隻、兵卒以後,按計劃准備停當。可是一連兩天諸葛亮卻毫無動靜,直到第三天夜裡四更時分,他才秘密地將魯肅請到船上,並告訴魯肅要去取箭。魯肅不解地問:「到何處去取?」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問,前去便知。」凌晨,浩浩江面霧氣霏霏,漆黑一片。諸葛亮遂命用長索將20隻船連在一起,起錨向北岸曹軍大營進發。時至五更,船隊已接近曹操的水寨。這時,諸葛亮又教士卒將船隻頭西尾東一字擺開,橫於曹軍寨前。然後,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吶喊,故意製造了一種擊鼓進兵的聲勢。魯肅見狀,大驚失色,諸葛亮卻心底坦然地告訴他說:「我料定,在這濃霧低垂的夜裡,曹操決不敢毅然出戰。曹操聞報後,果然擔心重霧江,遭到埋伏,不肯輕易出戰。他急調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趕到江邊,會同水軍射手,共約1萬多人,一齊向江中亂射,企圖以此阻止擊鼓叫陣的「孫劉聯軍」。過了一段時間後,諸葛亮又從容地命令船隊調轉方向,頭東尾西, 靠近水寨受箭,並讓士卒加勁地擂鼓吶喊。日出霧散時,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滿了箭枝。諸葛亮讓船隊調頭返回。他還命令所有士卒一齊高聲大喊:「謝謝曹丞相賜箭!」 船隊返營後,共得箭10餘萬枝,為時不過3天。魯肅目睹其事後稱諸葛亮為「神人」。諸葛亮對魯肅講:自己不僅通天文,識地理,而且也知奇門,曉陰陽。更擅長行軍作戰中的布陣和兵勢,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霧可以利用。他最後說:「我的性命系之於天,周公瑾豈能害我!」周瑜得知此事後,嘆道:「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為什麼曹操會失敗!理由如下:1.晚上曹操不敢出兵;2.諸葛亮利用老天贏得了勝利;3.諸葛亮相信憑自己的聰明才智一定會贏; 這就是我喜歡的歷史人物諸葛亮這位有傑出成就的軍事家.發明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在中國甚至世界歷史上留下了了光輝的一頁,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他嗎!
❷ 求一篇關於歷史人物的演講稿!最好長點的 謝謝
歷史人物與武俠人物(金庸演講稿)
作 者: 盧美杏 記錄·整理
◎開場白
一九九四年、我曾經來台北參加一個和楊照先生、詹宏志先生一起的談話會(由「人間」、遠流出版合辦),談話內容相當豐富,是我到過幾個城市中印象最深刻的。聽眾程度極高,而且問題十分深入,很有深度,和台北的朋友見面實在開心。
今天在這里看到這個場面,好像各路英雄好漢來此參加武林大會一樣。其實我本人不大喜歡開演講會,過去我辦《明報》時,若有意見就寫社評,不過這有個缺點,就是一個人自說自話,沒有趕的,講得自以為對了,其實對不對也不知道。所以我不愛演講,但愛對話。
《中國時報》浮世繪版開辦「金庸茶館」,早期本來想叫「金學研究」,但「金學研究」這四個字很不敢當,第一,我的小說不能當成學問,所以金學不成立,但叫「金庸茶館」,讀者有興趣的,大家可以坐下來聊聊天,批評、罵、稱贊都好,今天「金庸茶館」開張,大家坐在這里,對我或我的小說有任何不滿意的,都歡迎提出意見。
我的小說一向寫人物,而歷史又是我一向比較有興趣的,所以將講題定為「歷史人物與武俠人物」,大家來聽演講,想必是對我小說中的人物感興趣。
以前有很多人問過我,我最喜歡哪些歷史人物?如果讓我選,我最想當哪個歷史人物?如果讓我選,我最想當哪個歷史人物?其實中國歷史最舒服的人就是乾隆皇帝,一生下來就是皇帝,也沒皇位爭奪問題,也沒做過什麼殺人放火的大事,一生舒舒服服當個太平皇帝,還為中國建立很大的版圖,榮華富貴至死,也沒什麼家庭悲劇,這個人生是很圓滿的。
西方人的文化背景不同,大家都知道史詩「伊里亞德」的故事:希臘人去打特洛伊城,就為了一個美人海倫,海倫現在成了西方社會中美人的代名詞。在希臘神話中,有三個女神,一個是希臘大神的妻子朱諾、一個是雅典城的守護神雅典娜、一個是愛神維納斯,她們三個一向自認最美,便請特洛伊城的王子評定誰最美麗?這個評定、選舉是經過賄賂的,當然是不公道,說來這種選舉文化不但最差、也最落後。朱諾賄賂王子,要給他全世界最多的金子、財富;雅典娜要給他全世界最大的智慧,成為最聰明的人;維納斯則說,可以給他全世界最美的女人做為愛人。王子心想,他已經是個國王,財富不少,而當個聰明人能幹什麼?所以決定把金蘋果給了維納斯,希望得到全世界最美的女人——他得到了海倫。
如果把這個問題回到自己,你我會做怎樣的選擇?我想選最有財富或最聰明的人都不少,但選最美的人可能希望得到最愛的女人,你愛的女人不一定要最美麗,最美麗的也未必是最好的愛人。西方人的想法和中國人相當不同,如果你問我究竟想當那種人,我總希望自己是有很大的聰明智慧,可以解決人生的很多問題。
世界上的哲學家歸納人生,最後總會發現人生其實很痛苦,有很多問題不能解決。釋迦牟尼講生、老、病、死,都是痛苦的,佛家還提到「怨憎會」,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老是如影隨形跟在旁邊,分也分不了,這是一種痛苦;還有「愛別離」,和自己親密的人分離也是痛苦;還有「求不得」,想得到的東西,最後總是得不到,想研究某種學問,老是弄不懂,想考那個大學考不進去;做生意想賺一筆錢賺不到;想發展很好卻不成功,總之世界有很多事情求不得,因為求不得而有痛苦。
我們知道,佛家解決的方法是得智慧,得智慧後,這些痛苦的事情就能解決,因為看破了人生之痛苦無可避免。智慧與聰明不同,聰明可以解決小問題,智慧卻能解決大問題,如果實在求不得,就不要求他,不求就沒有痛苦。中國人講「人到無求品自高」,一個人如果不執著追求一件東西,人品自然會高尚,想爭取,自然要委屈自己,到了什麼都不追求的境界,人品也就清高、逍遙自在。要達到這種境界,當然要有很大的智慧。過去也有人問我想當中國歷史上的那兩個人?我說我想當范蠡和張良這兩個聰明人,他們建立了很大的功業,但後來成功後功成身退,也不貪、也沒做什麼大官,帶著漂亮老婆逍遙自在,這種人很難得。
張良了不起,但有朋友認為范蠡更了不起,因為他帶最漂亮的女人走了,不當官後,變成陶朱公做生意,發大財,聽起來是很理想的人生。但這種想法其實是很自私的,一切的慾望都滿足了,對別人卻沒什麼幫助。范蠡除了幫越國把吳國滅掉這個大貢獻外,便無其他,張良總還幫劉建立起漢朝——也許這兩個有智慧的人基本上都很有成就,但貢獻有別。談到武俠,我認為武俠小說應該正名,改為俠義小說。雖然有武功有打鬥,其實我自己真正喜歡的武俠小說,最重要的不在武功,而在俠氣——人物中的俠義之氣,有俠有義。
台灣流行崇拜關公,關公的武藝高強沒有話說,但他真正受人崇拜,還在於他講義氣,所以民間社會稱他關公,他的地位和帝王爺同高。義氣在中國社會中是相當重要的品德,外國人和親朋好友講LOVE,中國人講情之外,還講義,所以要有情有義,單單有情是不行的。做生意談不成,沒關系,彼此之間的「義」還是在的,所謂「買賣不成仁義在」。武俠小說不管任何情況,這個「義」是始終維持的,歷史人物或武俠人物,「義」都是很重要的批評標准。外國人問我,「俠」的定義是什麼?因為外國人總認為,所謂「俠」只要效忠於某一教會、某一組織,這樣道德便很完美,但中國人的「俠」,包括毫無目的的幫助人家,可能還會犧牲自己。
我寫的武俠小說中,有的自認武功第一,但一心要找人比武、把人打死,這種人無所謂俠不俠的,也不過是想先得到名譽與地位。與人比武爭天下第一不見得是壞事,但也不見得是好事。有人為了朋友,找人報仇,滿足自己一種報仇的心理不壞,但卻也不算好事。在我看來,真正俠義的行為,是自己沒什麼好處可得,也可能會犧牲自己的生命,要為國為民,這也就是「俠之大者」的風范。
這個可以修改一下的
2、淺談《水滸傳》中小人物的塑造及其價值
中國的古典小說,可謂中國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引起後人不絕的評贊。但是,人們的注意力似乎總願集中到小說的主角身上,對於其中的配角,小人物,大都不夠重視。因為,在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小人物常常是沒有自己的獨立價值和地位的。可事實上,一部好小說,其中的配角並非可有可無的附屬品,因為盡管他們是配角,是小人物,可也是活生生的人,是社會的構成部分。就社會而言,他們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和價值,「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李贄語)作為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在小人物的塑造方面取得了突出的藝術成就。
《水滸傳》的藝術成就,最突出地表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這不僅僅表現於對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也表現於對書中的配角,小人物的傳神描寫與刻畫。《水滸傳》中的眾多小人物,組成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畫廊。本文擬結合作品對鄆哥、王婆、何九叔三個小人物形象的塑造,談談《水滸傳》中配角的塑造及其在書中的價值。
一、配角的塑造與情節的發展
我們知道,情節是著眼於、服務於人物性格的發展邏輯的,若沒有人物獨特的性格發展,也不可能有生動的情節。因為情節的本質就是人物的性格,情節不過是性格的運動而已。因此,情節與人物的性格應是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水滸傳》中的小人物,作者把他們創造出來,並不只是著眼於人物本身的性格和命運,其主要作用之一,是為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鄆哥,就是這樣一個角色。
鄆哥是在小說第24回出現的。這是一個市井小人物。他的出現,為的是引出武大得知潘金蓮與西門慶的姦情,武大被西門慶打,造成潘金蓮葯死武大的時機等等情節。這一人物雖小,卻非常關鍵。雖然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鄆哥只是簡單的幾個鏡頭,卻活脫成一個個性鮮明的藝術形象,並由此讓我們看到他在書中的地位和價值。
鄆哥可以說是武氏家庭事件的引爆者。他機智、聰明還極有孝心。這是一個未脫孩子氣的少年。他的最先出場,是由於與西門慶有聯系,正因為如此,他聽說了西門慶與潘金蓮的姦情。在別人的戲弄下,他帶著孩子般的得意和鬧著玩的心情到了王婆家。他清楚地知道王婆是知內情的,可他並不直接點明。有這樣一般對話———王婆:「鄆哥,你來這里做甚麼?」鄆哥道:「要尋大官人賺三五十錢養活老爹。」婆子道:「甚麼大官人?」鄆哥道:「乾娘情知是那個,便只是他那個。」沒有描寫,沒有說明,只簡單的幾句性格化的對話,便顯示出了鄆哥的靈巧。當鄆哥被王婆打罵之後,書中寫道:這小猴子打那虔婆不過,一頭罵,一頭哭,一頭走,一頭街上拾梨兒。這幾個「一頭」,就把一個十五六歲少年的單純、氣惱、無奈和孩子氣,用他那富有特徵的動作,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鄆哥很自然地產生了對王婆的憤恨和報復心理,所以說出了「老咬蟲!我教你不要慌!我不去說與他,不做出來不信!」這樣的話。鄆哥的一舉一動,都顯示了他在社會矛盾中所處的地位,顯示了他的獨特性格以及在特定場合下的心理狀態。若換了別人,或許就不會有與王婆的對打,若沒有與王婆的對打,也許就不會那麼自然,那麼快,那麼合情理地使武大知道真情;如果換一個人,也許會想出更高明點的捉姦方法,若真是這樣,那往後的故事情節很可能就要更改一下了。而正是這個鄆哥,這個在特定環境中形成自己個性的鄆哥,才使武大被打來得這樣自然,這樣順理成章,才引出了「王婆計啜西門慶,淫婦葯鴆武大郎」以及鄆哥大鬧授官廳,武松計殺西門慶等往後的一系列情節,從而很自然地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我們不難看出,就鄆哥而言,塑造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推動情節的發展,以便給刻畫故事中的主人提供條件。但同時,我們也看到,鄆哥這個人物也不是隨便寫出來的,作者對他也是精雕細刻的。他個性鮮明,雖只是白描式的描寫,但他那性格化的語言,個性化的動作,卻使這一形象塑造得生動、傳神,並使得故事情節發展得自然、真實,曲折跌宕,引人入勝,從而給主要人物登場創造了極好的條件。因此,鄆哥決不是可有可無的人物,他的成功塑造,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他在書中所起到的作用,決定了他在《水滸傳》中的價值。
二、配角的塑造與主要人物的關系
小說中塑造典型人物是很重要的,典型人物塑造得是否成功,往往關繫到整個小說的成敗。應該這樣說,《水滸傳》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出色地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但是,「人要有現實客觀存在,就必須有一個周圍的世界,正如神像不能沒有一座廟宇來安頓一樣。」(黑格爾語)若沒有這樣一個自然的、社會的「周圍的世界」,小說中的典型本身就會變得很抽象,從而失去他的現實性和真實性。而這個「社會的周圍世界」,就體現在典型人物以外的一些次要人物身上,這些次要人物塑造得好壞,即這個「社會的周圍世界」是否精彩,往往影響著典型人物的塑造。
《水滸傳》中,王婆和何九叔都是出現在作者精心創造的武松的性格傳記里的。(前面提到的鄆哥亦不例外)他們對故事情節的發展,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由於他們的存在,更襯託了作為典型人物之一武松的性格特點,使得武松本來極富特徵的個性更鮮明。
王婆是一個善於投機鑽營、損人利己的江湖市儈,也是一個串百家門的三姑六婆。她善於揣測人們的心理,能說會道。她能「教唆得織女害相思,調弄得嫦娥尋配偶」,她的性格特點,在她看出西門慶的心事以及為西門慶策劃引誘潘金蓮的兩段描寫中,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
看出西門慶的心事,是王婆憑著自己的經驗。王婆的目的是想從西門慶那裡獲點利。於是她採取欲擒故縱的辦法慢慢引西門慶上鉤,然後從他身上撈一把,「著些甜糖,抹在這廝鼻子上,只叫他舐不著,那廝會討縣里人便宜,且教他來老娘手裡納些敗缺」。王婆的目的達到了,當然西門慶的目的也達到了。王婆那種種布置和推測,大概也只有王婆能想得出。她不露破綻地讓人慢慢走進她布置的圈套中。為了自己得到,她不惜唆使西門慶、潘金蓮毒害武大。這足以見出王婆狡詐、刁鑽、惡毒的品性,這個畸形人物的市儈陰毒性格特點,被作者刻畫得逼真傳神。她的結局,也水到渠成,令人拍手稱快。
如果說王婆是生活在社會下層的一個畸形人物,那麼何九叔則是屬於生活下層中的另一種人了。他精細、圓滑,談不上太壞,也說不上好。他是團頭,管理地方上的殮屍抬埋一類的事,因此他得以廣泛接觸社會各個層次。為了生存,不得不給自己著上各種各樣的保護色。收殮武大屍首,他的精細使他一開始就覺得蹺蹊。平白無故,西門慶突然設酒招待,又給他銀兩。當何九叔看到潘金蓮時,心裡就更有數了,「原來武大卻討著這個老婆,西門慶這十兩銀子有些來歷」,這時,書中並沒有對何九叔的性格作怎樣細致的描寫和說明,只是寫出了何九叔見到武大屍首時在行動上的快速反應:何九叔大叫一聲,望後便倒,口裡噴出血來。但見:指甲青,唇口紫,麵皮黃,眼無光。這種帶有性格特徵的「快速反應」,生動地寫出了何九叔的久經世故,筆墨不多,卻活脫了一個明哲保身的小市民形象。因為應了西門慶,武大有個兄弟,便是景陽岡上打虎的武都頭,「是個殺人不眨眼的男子」,若逆了西門慶,「卻不是去撩蜂剔蠍」?誰也不想得罪,誰也不能得罪,又不得逃脫,於是他只有這樣乾脆、迅速地處理眼前的尷尬,並不露一絲破綻,使人們不能不佩服他的圓滑、精細和應變能力,這與前文提到的單純幼稚的鄆哥是多麼鮮明的對比!這種中庸的態度,等到面對著手握尖刀的武松,則表現得更加突出。
王婆和何九叔,盡管都是下層社會中世故圓滑的代表,但卻一個圓滑得很毒、鑽營、損人利己,一個圓滑得中庸,不願招惹是非。兩個同類性格卻又存在鮮明差異的小配角,在充分表現社會生活復雜性的同時,更襯託了武松耿直、勇猛、疾惡如仇的粗獷性格,反襯出武松敢做敢為的豪爽。
這就如同「烘雲托月」的道理。畫雲是為了畫月,雲畫不好,月也就畫不好。當人們被月亮的美所吸引時,可能不再注意到雲彩的美,但這正體現了雲彩美的價值。同樣的,為了「畫」好武松這一形象,作者下功夫畫好了作為烘托武松形象的王婆、何九叔,甚至鄆哥。雖然著墨不多,卻栩栩如生,逼真傳神,使得人們看過《水滸傳》後,被武松的性格特徵所吸引,贊嘆這位力大無比,且極有正義感,敢做敢為的打虎英雄。其實,這不僅僅是因為武松這一典型形象本身塑造得好,當我們回過頭來仔細看看時,卻發現了作為小人物,作為配角的王婆、何九叔、鄆哥等人所起的作用。正是這些小人物的成功塑造,才使得小說的主人們有了生活的空間,才使人們感受到了典型人物的真實,社會的完整和人物性格的鮮明。
總之,一部小說中的配角,決不是無足輕重、可有可無的附屬品,他們展現出社會生活的復雜面,展現了生活在社會各階層復雜人物的多樣化性格,也為典型人物的存在營造了精彩的、現實的、社會的「周圍世界」,亦即典型人物賴以生存的真實的空間。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❸ 求我最喜歡的名人(演講稿)
我最崇敬的名人
有的人崇拜名人,是為了追時尚,而這種盲目地崇拜會使人誤入歧途。有的人崇敬名人,把自己崇敬的名人作為自己的榜樣, 激勵自己像他們一樣,為人民做貢獻。孔子說過,「見賢思齊焉」,人們也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這些人中,大多數都成功了。每個人,都有自己 喜歡的名人,無論是崇拜還是崇敬。我也不利外,我崇敬居里夫人。
千百年來,漂亮就是一個女人的最高榮譽,最大資本,只要有幸得到這一點,其餘便不必再求了。居里夫人已具備了漂亮這一資本,但是,她卻沒有利用這一點資本,她的戰勝自我也恰恰就是從這一點開始的。她為了做科學研究,她甘願讓酸鹼啃蝕她柔美的雙手,讓嗆人的煙氣吹皺她秀美的額頭。
為了提煉純凈的鐳,居里夫婦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他們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鍋,一鍋一鍋地進行冶煉,然後再送到化驗溶解、沉澱、分析。而所謂的化驗室是一個廢棄的、曾停放解剖用的屍體的破棚子。瑪麗終日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她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酸鹼的點點燒痕。然而,她的努力不是徒勞的,最終,她終於發現了天然的放射性元素——鐳。
她本來可以就在她發現鐳後申請專利,從而獲得大筆財物,可是,她沒有這樣做,而是毫不猶豫地將鐳的提純方法公布於眾。後來,居里夫人竟由於缺少購買1克鐳的經費而難以從事科學研究。最後,還是一位美國知名女記者在美國發動一場募捐,籌集所需的10萬美元款項。
居里夫人是登上法國科學院講台作報告的第一個女子。
我對居里夫人的人格感到欽佩。居里夫人視名利如糞土,她一生共得了10項獎金、16項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特別是兩次諾貝爾獎。她本來可以躺在任何一項大獎或任何一個榮譽上盡情地享受,但是她將獎金贈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而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去當玩具。
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就像她傑出的科學成就一樣,在人類文明史上閃爍著令人崇仰的熠熠光輝。她堅強、她意志純潔、她嚴於律己,使我不得不肅然起敬!
❹ 最崇拜的歷史人物演講稿
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
林肯《葛底斯堡演說》
丹東《國民會議上的演講》
這些都不錯,具體講稿網上都能找到
❺ 急求!!有關我崇拜的歷史人物演講稿諸葛亮的
僅供參考 希望對你有幫助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贊他,歌頌他,熱愛他。可以說,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歷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誇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亮之智而近於妖。」因此,《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說人物。
聰明 狡猾 善於分析
赤壁之戰反映了他的能言,冷靜,祁山之戰表明了他的機智,執著,忠心.
一、不貪權勢他位極人臣,卻不追求個人權勢,不弄權也不為權所努役。以他的才能智慧和崇高威望,拿掉昏聵無能缺德無才的阿斗,自己稱王稱帝,可以說上合天理,下順民心。但是,他對後主堅持執君臣之禮,決不擺相父架子。在一系列問題上都是以禮規勸、得後主同意才進行的。 二、不謀私利他只靠俸祿為生,不以權勢謀私利。在《誡子書》中,他提出了自己嚴格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他以淡泊寧靜的生活態度處世。他對後主說:「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也。」他死時確實如其所言。他擇婦擺脫了郎才女貌的陋習,選擇了黃承彥的醜女。黃承彥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關於這樁婚事和黃氏的才美,《三國演義》在描述諸葛瞻戰死綿竹時曾有簡要的介紹,其敬仰之情溢於言表,對這位醜女給予了熱情的贊美。 三、嚴於律己 街亭之役,馬謖違節,造成敗局,但他主動承擔責任:「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責帥,臣職是當。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他幾次發布鼓勵將士直言極諫的文告,要求大家批評自己過失和缺漏。在他執政期間,如果出現失誤,他都決不委過他人,而自省自律。來敏、李嚴等人罪責雖然深重,但他都引咎自責,檢討自己的失損。 四、知人善任他從蜀漢大業出發,以寬廣的胸懷,純正的心靈,選拔重用了一大批人才。他取士用人的標準是德才兼備。對那引起忠於蜀漢政權,又有真正才學的人,他不講門第、資歷,破格用人,大膽地授以要職,委以重任。何祗原為蜀郡太守楊洪手下的一個書佐小吏,楊洪亦是犍為郡太守李嚴之功曹小吏,何、楊都先後被諸葛亮擢為太守與李嚴同列。因此事他被譽為「是以西士咸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也。」諸葛亮任蜀相時,為了廣攬俊才,曾在成都南郊築招賢台。劉備死後,他曾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人事調整,重用了一批德才俱佳的卓越人才。如蔣琬、李邵、馬勛、宗預、杜微、馬忠、秦宓、董允等,這次用人之舉被時人贊為「德舉」。在《前出師表》中,他從「親賢臣,遠小人」的原則出發,向後主鄭重推薦了董允、向寵等,其心之公明純正實所罕見。諸葛亮所重用的文武大員中,既有荊楚之士,又有蜀地人材,既有劉璋舊部,也有魏降將,卻無任何山頭圈子之弊,大有「五湖四海」包容一切之襟懷,團結了絕大多數人。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政治家,他心胸開闊,容人容物的雅量,擺脫個人好惡從事業出發選人的精神是十分令人敬佩的。受過諸葛亮嚴厲處罰被削職為民的廖立、李嚴聽到諸葛亮病故的消息,竟痛哭失聲,他們被罷黜官職,不但不怨恨反而寄予希望,對他的死十分悲傷。這說明諸葛亮用人多麼公正。 五、謙恭待人若把諸葛亮同當時的孔融、禰衡等人相比,顯然後者的聲望不可同日而語,即使和才智過人的周瑜、魯肅、司馬懿相比也略高一籌。與他同齊名的龐統相比,更能看出二人高下。雖然,水鏡先生說:「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但他說的重點仍在諸葛亮。諸葛亮高於龐統之處,不單在智謀才華,更重要的還在於品德胸懷。龐統心懷私念,妒忌孔明,驕兵輕放,急於求成,鑄成大錯,終身抱憾。諸葛亮無私無畏,謙虛謹慎,深思熟慮,卓識遠見,善於博採眾長,融化於膽識之中。他多次表白:「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在《與杜微書》中說:「猥以空虛,統領貴州,德薄任重,慘慘憂慮。」在《又教與軍師名史與參軍掾屬》中稱:「任重才輕,故多闕漏。昔初交州平,屢聞得失;後交元直,勤見啟誨;前參事於功宰,每言則盡;後從事於偉度,數以諫止;雖資性鄙暗,不能悉納,然與此子始終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於直言也。」 諸葛亮不僅自謙,而且以深受教益的事例說明願得別人誨教之誠心。平定南中,他採納了馬謖「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建言,並作為命令頒布全軍,強調南征,不能單靠武力鎮壓,還要靠智勝和從思想上瓦解叛軍,從而制定了對少數民族部落實行和撫政策。 六、治蜀有方所謂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❻ 歷史人物 150字演講稿
我來回答一下你的這個問題。歷史人物,比如說,關羽,關羽能文能武,重情重義。能專過五關斬六將。面屬對曹操的高官厚祿的誘惑。不為所動。仍然要保護自己的大嫂。一路回到漢中效忠劉備。這種重情重義的男子漢,是我們的榜樣。
❼ 簡單的我的榜樣演講稿歷史人物
文天祥、毛澤東
❽ 以你喜歡的一個歷史人物寫一篇演講稿(最好是呂布) 急用
《望月懷遠》
作者: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註解】:
1、滅燭兩句:刻劃相思時心神恍惚,不覺從室內走到室外。愛月滅燭,露涼披衣,
❾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演講稿(3篇) 450字就可以
在三國時期從黃巾起義到統 一全國:曹操官渡之戰,黃蓋受 打保國,趙子龍萬人追逐救人, 諸葛亮草船借箭……在眾多歷史人 物中都有著不同的精神品質:有 奸詐,有忠誠,有勇敢,有智慧… …而我喜歡的歷史人物是具有勇敢 、頑強的人。他是劉備的將士, 一個忠心為蜀國的一個將士——趙 子龍。
趙子龍為人勇敢,為劉備撲 湯蹈火,雖不敵呂布,一人之下 萬人之上——在受萬人追逐救劉備 之子,一整天被人追還不能讓孩 子和自己不受到傷害真是非常頑 強,不愧為五將之一。
我從小就很怕水,那是因為 小時候我被水嗆過,從那以後我 再也不敢碰水看到水就渾身發抖 ,至從我看到《三國演義》之趙 子龍救子。他是那麼勇敢,那麼 頑強,我一定要擁有他那勇敢頑 強。我一咬牙:「我,豁出去了。 」可一看到水就害怕「我……還是算 了。」但我又不仍心回去。我一閉 眼睛,「噗通」我跳進水裡,我突 然想到我不會游泳,我的身體往 下沉「HEIP.HEIP,ME.」我的手亂劃 亂揺,一時間我浮在水上。我突 然發現我學會游泳了。耶,THAT ISVERYGOOD我真棒。
其實只要有勇氣和堅定的毅 力,成功就會為你敞看大門。
《三國演義》是一部讓人學 會具有精神的一部大作。
❿ 以「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為主題寫篇演講稿
大概這樣,你如果喜歡就自己在整理整理吧。嗯………… 一下是文稿(歷史中,我們唯愛周瑜) 我們都終將成為歷史,卻不一定會成為歷史人物。歷史人物首先要是個「人物」,是可能流傳千古,其名其行被後人記住的人,即使不在正式的史書典藉之中,也會在士大夫的筆端,鄉野的閑談中世代相傳。歷史人物少有不少求身後虛名的,甚至於為此顛倒黑白,但後世如何評價總是不能掌握。我喜歡的歷史人物不多,算起來真心實意地喜歡的只有兩個。因為我的標准不但嚴格而且細致,少一點都會打了折扣,全部符合的人堪稱完人,可是這完人在世人眼裡卻遠稱不上完美甚至遠稱不上偉人,由此可知我的標准多少有點不可理喻 寫自己是自討苦吃,寫自己真心喜愛的人卻是樂事,神馳千載,想像他們在遙遠的年代中的做為,為世上曾有這樣的人而心存感激,這是一種奇異的精神享受。喜歡歷史人有三個好處,其一是已成定局,沒有懸念沒有改變,再不可能讓你失望。現實中的人要耗費你的一生去看他的一生,不免累人;其二是輕松,再難過的事情寫在史書里也只是薄薄兩頁,發生在現實中卻驚天動地,不一定承擔得起了。其三是不存擁有的奢望和痛苦,只是全心地欣賞,就象欣賞任何從古流傳下來的無瑕珍品去欣賞這人世間曾經有過的精彩人生。所以這標准也只適合於古人,不能用來衡量身邊的人。身邊的人都稱不上完美,即使他是的,也須由後人來評價,因為是古人,你才可以極盡挑剔之能事,而對於現實的人,這樣的標准無疑是太過苛刻近於瘋狂了。 三國兩晉之時是中國最風流瑰麗的年代,特立獨行的人比比皆是,何以獨喜口碑並不甚佳的周瑜?(其實這些不甚佳口碑全部都是由於羅貫中對孔明的偏愛而扭曲了周郎所有的優點與智慧的結果)要說的明白還得把我的標准一一列出來,實際上我也不知道是因為喜歡了周瑜才立了這些標准還是因為他絲絲入扣地符合了我的標准才喜歡他。這些標准中有俗而又俗的,也有無章可循的,想清楚列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還是由人而言之吧。 周瑜的生平可由三國中諸葛亮那篇假惺惺的祭文得知,祭文哀情雖假,內容倒是真的:「吊君幼學,以交伯符;仗義疏財,讓舍以居。吊君弱冠,萬里鵬摶;定建霸業,割劇江南。吊君壯力,遠鎮巴丘;景升懷慮,討逆無憂。吊君豐度,佳配小喬;漢臣之婿,不愧當朝。吊君氣概,諫阻納質;始不垂翅,終能奮翼。吊君鄱陽,蔣干來說;揮灑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宏才,文武籌略;火攻強敵,挽強為弱。想君當年,雄姿英發;哭君早逝,俯地流血。昊天昏暗,三軍愴然;主為哀泣,友為淚漣。」這樣的人寧不讓我為之淚漣而心折。 首先自然是「吊君豐度」,一個相貌猥鎖之人再有驚世之才也不在我喜愛之列,比如龐統。周瑜在三國里出場尚且年青,已是「容顏秀麗、姿質風流」,世人多稱周郎,小喬是當世美人,卻與周郎堪稱佳配,可見其相貌已非不俗可喻了。但兩晉美男子會聚,從夏候玄、嵇康後可列出一長列名單,可知僅有好相貌也不能讓人傾心,象武則天的男寵張宗昌、張易之之流,即使「六郎面如桃花」也不過讓人作嘔而已;慷慨悲歌之士前有古人後有來者,死後讓三軍愴然的有李廣,讓主為哀泣的有霍去病,讓友為淚漣的更是不計其數,三者共有的雖然較少也絕非絕無僅有,對於其他人我也感佩但不會心儀更不會喜愛至此,所以人格的因素不是主要的,周瑜的確受部眾愛戴,受孫權倚重,在他死後數十年孫權仍將公謹作為第一人推崇,他臨終之前推薦魯肅的拳拳之心讀之讓人心碎,然而我想周瑜此人即使刻毒陰險,也不會在我心中損其分毫;火燒赤壁的豐功偉業是必須的但不是全部,凡是青史有名者,誰無過人之處?凡是君王霸主之類的大功業讓我望而生畏,那樣的人只是讓你崇拜評說而不是讓人去喜歡的。大器晚成是讓我嘆氣的一種,對於酈食其、范曾、商山四皓一類的老朽我缺乏興趣,好在少年得志的古人更多。 只是有學問失之柔弱,即使是仗劍而行的李白也不過還是一介書生,我對詩人的喜愛只限於詩詞本身,與其本人不甚相干,我很愛《紅樓夢》,卻並不喜歡曹雪芹,太悲劇和寒酸的角色讓我難有熱情。對於謀士一群我更是不知所謂地討厭,象是巨堤下的蟲蟻,除了陰謀沒有陽性;戰場上的武將我反而更為偏好,韓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氣魄讓我傾倒,李廣「飛將軍」的神采讓我贊嘆,一個男子的真性情只有在古戰場上才能真正淋漓盡致地揮灑和釋放,我迷信這種陽剛,然而粗魯無華仍然是不夠的,所以《水滸》中沒有一個讓我舒服的人,林沖稍稍好一點,但也稱不上文武雙才。 我喜愛的是「文武籌略」的人物,文得武得,並非是文會識字,武能耍劍就可以,兩者並重且都有名證才可以,這樣一要求,范圍就小了,辛棄疾、岳飛都是能文能武的人物,但一偏於文而一偏於武是顯而易見的。明代的王陽明無疑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學問出奇的好,仗也打得出色,清朝的曾國藩、左宗棠都是出將入相的人物,可我半點不喜歡。他們都太正統了,想起來都有黑白電影的感覺,因為沒有任何關於他們的綺麗溫情的背景作為陪襯,長長的一篇功勞簿看了讓人生厭。唐朝的李靖在文武全才之上又比他們多了一分長處,就是有巨眼識英雄的紅拂女相伴,讓人有美麗的遐想的餘地,可是他建功立業的時間貫穿一生,又壽終正寢沒有讓人扼腕痛惜的情由,何況死去時已垂垂老矣,與俊朗的標准已相差甚遠 因而只有周瑜,才是世間少有的奇男子,才是我心頭至愛。他「青年有俊聲」,少 年得志統領三軍,南平長江,西治巴蜀;治軍有度才服程普,力辯群臣寧戰不降;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是決勝千里的帥才;羽扇綸巾,輕袍緩帶是儒士風范;狂吟舞劍,聽弦歌而知雅意是名士風雅;時人無不知「曲有誤,周郎顧」,一曲《長河吟》與《廣陵散》一般成為世間絕響。這樣的人生還嫌不夠精彩,又與小喬配為佳偶,琴瑟相合羨煞世人。歷史上多少夫妻是見於傳說的,楊玉環與唐明皇相愛而不相配,朱淑珍珠玉之姿配了莽夫,周瑜與小喬卻是珠連璧合的一雙人,一個男子有再大的作為沒有似水柔情也是枉然,時人皆將小喬之配周瑜傳為佳話,可以想見他們的幸福,諸葛亮特地以「銅雀春深鎖二喬」來激起周瑜的怒氣也可想而知小喬之於他的珍貴。 他擁有舉世皆知的美妻,他是國之棟梁,軍之明帥,可惜正當英年卻壽終於三十六歲,去翻《三國志》,查證他的死因,果不其然,諸葛亮三氣之說是子虛烏有的,孫權的三哭卻是真的:聞道周瑜死訊,孫權放聲大哭;見了周郎絕筆,再哭不止;接了靈柩又哭祭於前,三軍舉孝,舉國哀悼。這樣的人也許真的是天妒英才,他的絕筆中寫出「奈死生不測,修短有命;愚志未展,微軀已殞,遺恨何極!」的嘆息,我又何嘗不為之嘆不為之傷,正當擊退強敵躊躇滿志之時卻一病而亡,高潮時驟然落幕,花盛時突遭霜毀,他死前該是何等無奈,何等悲涼,孫策死時國中因有周瑜而不至慌亂,而周瑜早亡卻使孫權方寸大亂,直到看到他遺書中妥當安排才稍許安慰。 小喬呢?花容月貌適為誰妍,寂寞空房又何等凄涼?可她仍是值得羨慕的,她畢竟有回憶,有他撫過的瑤琴,舞過的長劍,翻過的書卷,有整個國家陪同她一起悲哀一並懷想這也許是幸事,至少我是因此而深陷於對他的喜愛,作為一世之人,他沒有李靖活的完滿,他拋下功名與嬌妻走的不甘,然而作為萬世流傳的人物,他卻比李靖更加完美,他因此而永遠不會再平庸,永遠不會再失敗,不會象李靖一樣老去,不會象孔明一樣兵敗歧山,他的早逝成就了一段無比輝煌的人生,令人神往也令人感傷。羅貫中對他的詆毀,把屬於他的羽扇綸巾作為了諸葛亮的標志,甚至他是否量小是否死於諸葛亮的激將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一個這樣精彩的人,是造物的寵愛將為人的最佳特質都給了他,又將惋惜與悲哀都留給了與他同時和他身後的世人。(事實上,周瑜是因病而死,並不是因氣而死,有三國志及各類史料為鑒。) 我的標准就是完美,而我的完美卻是不滿之月,一現之花,唯有周瑜,只可惜一點,他與小喬的夫妻情深只能由別人的詩詞中去體會,三國的史書中對此當然不會置一詞,讓人想像的空間雖然天馬行空卻了無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