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個關於中國文化歷史的故事
1.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2.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3.抱薪救火
戰國末期,秦國向魏國接連發動大規模的進攻,魏國無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軍佔領了。到公元前273年,秦國又一次向魏國出兵,勢頭空前猛烈。
魏王把大臣們召來,愁眉苦臉地問大家有沒有使秦國退兵的辦法。大臣們由於經過多年的戰亂,提起打仗就嚇得哆嗦,誰也不敢談「抵抗」二字。在這大兵壓境的危急時刻,多數大臣都勸魏王,用黃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為代價,向秦王求和。
謀士蘇代聽了這些話,很不以為然,忙上前對魏王說:「大王,他們是因為自己膽小怕死,才讓您去賣國求和,根本不為國家著想。您想,把大片土地割讓給秦國雖然暫時滿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國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只要魏國的土地沒割完,秦軍就不會停止進攻我們。」
說到這里,蘇代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別人勸他快用水去澆滅大火,但他不聽,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是因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滅火反而能助長火勢的道理。大王若同意拿著魏國土地去求和,不就等於抱著柴草救火嗎?」
盡管蘇代講得頭頭是道,但是膽小的魏王只顧眼前的太平,還是依大臣們的意見把魏國大片土地割讓給秦國。到公元225年,果然秦軍又向魏國大舉進攻,包圍了國都大梁,掘開黃河大堤讓洪水淹沒了大梁城,魏國終於被秦國滅掉了。
② 我來自一個小城市,從小聽老人們講了好多故事,關於歷史的,請問朋友們,怎樣才能了解這個城市的歷史和經
看書,找文獻,采訪當地居民,聽老人講故事
③ 小作文寫一座城市描述該城市的歷史與文化
這個暑假,媽媽要帶抄我去西安,我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很激動,立馬從網上尋找西安的資料。
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將軍俑身材魁梧,頭戴金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站在隊伍前列,像是在指揮身後的軍吏和士兵行進。那神態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肩負重任的高級將領。
武士俑高1.8米,體格健壯,體態勻稱,身上穿著戰袍,套著鎧甲,腳上蹬著前端向上翹起的戰靴,頭發大多挽成了偏向右側的發髻。它們有的握著銅戈,有的擎著利劍,有的拿著盾牌。個個目光炯炯,雙唇緊閉,神態嚴峻,好像一場大戰就在眼前。課文中的秦兵馬俑真是寫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啊!
西安正向我招手,西安,我來了!
④ 我縣屬於歷史文化古城,歷史悠久,古城的故事有哪些
1. 鎮遠淡雅清幽,水墨暈染
鎮遠
【歷史上的鎮遠】
美麗的古鎮鎮遠位於貴州省東部,地處湘黔兩省的懷化、銅仁和黔東南三地區五縣接壤交匯之處。
鎮遠古城歷史悠久,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置縣歷史,自秦昭王30年就已經設縣。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鎮遠積淀了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眾多瑰麗的文物古跡和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鎮遠不僅交通便利,更是美麗的低碳示範基地,美麗的景色中滲透著濃厚的歷史氛圍,讓整個古城顯得古香古色。它在1986年鎮遠古城被國務院批准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古城鎮遠有「傳統文化迷宮」之稱。這里不僅文化豐富深厚,而且有著如山水畫般的秀麗景色。游覽鎮遠,在寧靜中回顧歷史,在美景中體味自然,所得絕非喧鬧的城市所能有的.
舞陽河風景區以舞陽河水系為紐帶,形成了多系列,多組合的景觀。
舞陽河蜿蜒而下,河面寬廣猶如湖面,兩岸盡是青山綠水,瀑布與泉水沿著山間縫隙順流而下,彷彿頑童奔跑山間。
舞陽河,自西向東呈「S」型蜿蜒貫通全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兩城」的奇妙景緻,山、水、城渾然一體、耦合獨特的太極圖樣,因此被稱為「太極古城」。
傳說景區內有喊泉神靈,有喊必應,呼之水出、止呼水隱。而景區內的石峰形如「孔雀開屏」,形態逼真。美麗的舞陽河彷彿一幅巨型油畫,掛於鎮遠古鎮,多彩而迷人。
【寧做名著筆下客鐵溪景區】
鐵溪景區地處鎮遠古城東北角4公里處,這里有甘溪、馬路河、龍池、翁仲河、獨柱峰等景點,景緻各有千秋。
以翁仲河的溶洞奇、龍池水的寶藍和深不可測,以及郁蒼幽深的森林和峽谷令人神往。
鐵溪的名山勝水早在五百年前就吸引了眾多南來北往的遊人,許多名人雅士曾到此游覽逗留。吳敬梓在其文學名著《儒林外史》中也提到了鐵溪。
若你化作名著筆下的客人走進鐵溪,一條清澈的小溪在你的腳下歡快得流淌著,兩崖農家山莊遍布,據考評鐵溪景區的農家山莊在貴州省是最大的規模,走進農家吃一餐正宗的黃燜鴨子,再配上七八個當地無公害無污染的綠色小菜,暈素搭配,再喝點小酒,快活神仙也不過如此罷了。
2. 麗江寧靜古樸,淡雅別致
麗江
【歷史上的麗江古城】
美麗的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位於中國西南部雲南省的麗江市,這里民族眾多,是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
由於地處青藏高原南端的橫斷山脈向雲貴高原北部過渡的銜接地帶,特殊的地理位置賦予了麗江獨特的自然風光,環境十分優美,處處都滲透出濃郁的文化氣氛。
早在十萬年前,已有舊石器晚期智人「麗江人」在這里活動。戰國時期,麗江屬秦國蜀郡,唐代先後歸屬吐蕃與南詔,宋時臣服於大理國。到元代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設麗江宣慰司,始稱麗江。1961年4月改為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相傳是因為麗江的世襲統治者姓木,如果加上城牆就猶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了。麗江古城的納西名稱叫「鞏本知」,「鞏本」為倉廩,「知」即集市,可知麗江古城古時曾是倉廩集散之地。
美麗的麗江古城人傑地靈,山水相間,相得益彰,游覽古城,既可以陶醉於自然的神奇,又可見識獨特的少數民族風俗,十分值得一游。
【游覽麗江古城】
「城依水存,水隨城在」是美麗的麗江古城一大特色。
游覽麗江古城,可以臨河就水,在傍河的酒吧茶樓里靜靜享受城市難得的寧靜。還可以登高攬勝,麗江可謂是在山的懷抱中,地形巧妙,當然也可以的到獨特的美景。古城院落古樸,保留了古老的形態,走街入院,入市過橋,在大街小巷都可以尋找到意外的收獲。
麗江的街道是一道獨特的風景,麗江的街道全部都是用紅色五花石鋪就,雨季不泥濘,旱季不飛塵。五花石上的花紋圖案自然雅緻,質感細膩,與整個城市環境相得益彰,十分和諧。
四方街是麗江古街的代表,位於古城的核心位置,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區的和商業中心。四方街是一個大約4000平方米的梯形小廣場,五花石鋪地,街道兩旁的店鋪鱗次櫛比,各有特色。從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義街、七一街、五一街,新華街,又從四大主街岔出眾多街巷,彷彿蛛網交錯,整個小城在這些街道的貫通下四通八達,形成了以四方街為中心、沿街逐層外延的縝密而又開放的格局。
游覽麗江古城,在晨曦中迎著薄霧出發,慢悠悠的行走在小巷中,時而發現令人驚奇的景色,靜靜的享受這一份嫻靜,或者捧一杯咖啡,寧靜的心情就如水上的薄煙一樣,親切而澄凈。
木府原來是麗江世襲土司木氏衙署,在元朝時初建,興盛在明朝。木府於1998年春重建,並在府內設立了古城博物院。
修復重建的木府坐西向東,沿中軸線依地勢建有忠義坊、義門、前議事廳、宮驛等15幢,衙內掛有幾代皇帝欽賜的十一塊匾額,上書「忠義」、「誠心報國」、「輯寧邊境」等,可見當時朝廷對木府的重視。
作為當時最重要的管理機構,木府擁有極高的地位,有人評價:「木府是凝固的麗江古樂,是當代的創世史詩。」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驚嘆麗江的宮殿是:「宮室之麗,擬於王者」。
3. 平遙華夏文明的搖籃
平遙
【歷史上的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北部,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舊稱「古陶」。春秋時屬晉國,戰國時屬趙國。秦置平陶縣,漢置中都縣,為宗親代王的都城,在北魏時改名為平遙縣。
明代洪武三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迄今為止,它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堪稱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正因為歷史悠久,因此平遙古城在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平遙古城還是著名的中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的誕生地,古城街道兩旁,老字型大小與傳統名店鋪林立,是最為繁盛的傳統商業街,清朝時期平遙的南大街控制著全國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機構,被譽為中國的「華爾街」,還有「大清金融第一街」的稱號。
【游覽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歷史悠久,街道似龜背,城牆堅固,站在城牆上,可以看到古老的城牆與城外的現代建築相得益彰,別是一番風景。平遙號稱有三寶,游覽平遙古城,看古城牆的斑駁印記中滲透的歷史滄桑,會是別樣的收獲。
【平遙三寶之一寶古城牆】
古城牆即平遙縣城牆,建於明朝洪武三年,是山西現存歷史較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城牆。城為方形,牆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磚砌,牆上築的垛口,牆外有護城河,深廣各4米。城周辟門六道,東西各二,南北各一。有3000個垛口、72座敵樓,據說象徵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聖人。
古城街道呈十字形,商店鋪面沿街而建。鋪面結實高大,檐下繪有彩畫,房樑上刻有彩雕,古色古香。整座古城的很多建築都保持了原來的樣子,呈現出一派古樸的風貌。
游覽古城,感受歷經滄桑依然雄風猶存的古城牆,看歷史洪流滾滾卻帶不走的精神面貌。
【平遙三寶之二寶鎮國寺】
鎮國寺的萬佛殿建於五代(公元10世紀)時期,目前是中國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結構建築,距今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了。殿內的五代時期彩塑更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藝術珍品。正是因為其歷史悠久,又具有極大的價值,因此被稱為平遙第二寶。
【平遙三寶之三寶雙林寺】
雙林寺位於平遙城的城南,寺廟修建於北齊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內10餘座大殿內保存有元代至明代的彩塑造像2000餘尊,被人們譽為「彩塑藝術的寶庫」。
平遙古城不僅有著名的城牆,還有平遙國際攝影節,現代的節日與古城的悠久歷史相融合,顯示了國內與國際接軌、傳統與現代互動,使平遙古城獨特的風貌、古樸的民風更加得到了彰顯。
4. 徽州古城徽派建築特色與文化內涵
【歷史上的徽州】
徽州古城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歙(she)縣徽城鎮中心,是徽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古代為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徽州不僅景色優美,而且歷史悠久,建築富有特色,是值得一游的勝地。
徽州秦時開始置縣,秦始皇26年(前221)置歙縣,古稱新安,自隋唐以來,一直都為州治、府治所在地,史稱「徽州府」,大歷五年(770年),廢歸德縣,土地又歸歙、休寧二縣,州領黟、歙、祁門、休寧、婺源、績溪六縣,因此形成了徽州一府六縣的格局。歙縣是古徽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此歷史悠久,文風昌盛。
【游覽徽州】
徽州素有「東南鄒魯」、「文化之邦」的美譽,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和集中展示地,也是著名的「中國徽墨之都」和「中國歙硯之鄉」,歷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繁榮造就了徽州特有的吸引力。
【徽州大觀園徽園】
徽州是歙縣縣城中心原徽州府衙一帶新建的仿古旅遊城,園內規模宏大,富有特色,有「徽州文化大觀園」之稱。
全省17個地市都在徽園內建有自己的館園,並將各自館園用最具本地代表性的歷史、文化、風情和標志性建築以園林的形式展現給遊人與觀眾。游覽徽園
,既可了解安徽悠久的歷史,又如親臨全省各個著名的風景名勝景點游覽一般,十分值得游覽。徽園氣勢宏大,古樸典雅,建築粉牆黛瓦,與周圍風景相得益彰,極富韻味。園內的雕刻集磚雕、木雕、石雕的「徽州三雕」的精髓,十分精美,上承古徽州文化的神韻,下創徽派建築雕刻精華,優美壯觀,另人嘆為觀止。
【東方凱旋門許國石坊】
許國本為明朝嘉靖年間的進士,萬曆十一年(1583),許國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萬曆十二年,因雲南平叛決策有功,晉少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賜建牌坊,因此才有了今天的許國石坊。
許國石坊,又名大學士坊,俗稱八腳牌樓,石坊有八柱,呈口字形平面,結構十分穩固。上有雕塑,圖案典雅,許國石坊是徽州石牌坊中最傑出的代表,綜合體現了石坊建造技藝的最高水平,其四柱三樓沖天式石坊形制,歷經明清數百年,在石坊建築史上佔有突出地位,可謂在全國也是獨一無二的。
徽州歷史悠久,文化繁榮,著名的徽派建築享譽國內外,中國歷史上的許多文人也都與徽州有著深厚的感情,著名的愛國主義基地陶行知紀念館即位於歙縣城內。
5. 陽朔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
陽朔
【歷史上的陽朔古城】
陽朔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桂林市區東南面,也位於灕江西岸,風景十分秀麗。
陽朔縣歷史悠久,建縣始於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距今已1400餘年。隋朝開皇十年(590年) 縣址由熙平遷今陽朔鎮,縣衙建於羊角山下,以「羊角」諧音,改縣名為「陽朔」。陽朔縣因此得名,該名歷經各朝,流傳至今。
陽朔百里山川,處處奇山秀水,山青、水秀、峰奇、洞巧,為天下四絕。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被譽為「中國旅遊名縣」。
【游覽陽朔】
陽朔氣候溫和,四季宜人,山清水秀,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此境內山峰林立,平地拔起,千資百態,游覽陽朔,在縣城的山水中尋找樂趣。一處好風景並不算好風景,陽朔處處皆景,處處怡人。
【百里畫廊】
灕江景區全線長48公里,是灕江風景區精華,也是人們到桂林旅遊(000978,股吧)必去的地方。
主要景點有:桃源仙境、浪石勝境、仙人推磨、綉山彩壁、鴛鴦戲水、九馬畫山、七姐下凡、螺螄山等二十多處。乘著船游覽整個灕江,彷彿行走在畫中。喀斯特地貌造就的蒼翠的群山聳立在兩旁,千姿百態,蒼翠欲滴。
灕江江水清澈見底,宛如羅帶般蜿蜒在群山之間,靜靜劃船而過,兩旁若隱若現的民居隱藏在樹林間,清脆的鳥叫聲交叉其間,人也彷彿進了一個仙境,進入了名家筆下的山水畫軸,因此人們才稱為「百里灕江,百里畫廊」。又有一種「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的錯覺,好似遨遊夢境。
【詩境家園】
遇龍河全長42.5公里,至書童山匯入灕江,是陽朔縣第二大河。遇龍河風景區的主要景點有犀牛塘、水厄風光、五指山、朝陽寨、仙桂橋、遇龍橋、歸義古城遺址、漢墓群、東暈岩、八仙過海等近20處。景點密集且景色怡人,一個個游覽下來,不知道又為自己增添了多少的詩情畫意。
這一景區有古石橋群、田園風光、宋橋、唐城遺址、漢墓群等,使景區蒙上一層古色古香的神密色彩。舊縣村是唐代開德四年的歸義縣縣城,有唐代的城牆、明代的民居及清代的進士庄園,時間跨度大,古建築形式多樣,工藝精湛,體現了中國不同朝代的建築藝術,古橋造型典雅,與附近的歸義古城遺址、舊縣村古建築和古人類文化遺址等構成了遇龍河陽朔歷史文化長廊。
有首詩寫到「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陽朔的山水確為中國一大美景。.豐都鬼城神秘鬼文化之旅
豐都鬼城
【歷史上的豐都鬼城 】
豐都鬼城位於四川盆地東南邊緣,境跨長江兩岸,地處長江上游,上距重慶172公里,下游距宜昌476公里。鬼城豐都歷史悠久,春秋時稱為「巴子別都」,東漢和帝永元二年從枳縣劃出單獨設縣,定名為「豐都縣」,至今已有1900多年歷史了。
相傳豐都是人死後靈魂所歸的地方,人的靈魂離開軀體後都要回歸到這個地方。豐都被訛傳為鬼城,最早的歷史淵源,大概要從巴蜀氐羌部落第一代鬼帝土伯住在「鬼國幽都」而起。
豐都又稱「名山」,因為北宋蘇軾的題詩「平都天下古名山」而得名。這里也是道家72洞天福地之一,名山古剎多達27座,被譽為中國「神曲之鄉」人類「靈魂之都」,以「鬼國京都」、「陰曹地府」聞名於世,非常具有特色。
【游覽豐都鬼城】
豐都歷來就有豐富的文化,特別是獨具特色的鬼文化可謂國內僅有,游覽豐都鬼城,看長江邊小城的寧靜風景,驚嘆於獨特的鬼文化,體驗一下陰曹地府的陰森恐怖,看一下人類靈魂之都的森嚴與幽寂,別是一番趣味。
【全國最大活「鬼」城鬼國神宮】
鬼國神宮是仿照陽間司法體系,營造的一個等級森嚴,陰森可懼的地下宮殿,它是融逮 捕、羈押、庭審、判決、教化功能為一爐的「陰曹地府」,它採用建築、造型、雕塑、繪畫和電子、機械、音響、燈光等綜合技藝,將陰曹地府的奧秘生動形象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地府內有奈何橋,相傳不孝之人過橋便會落下橋去,飽嘗毒蛇撕咬之苦。還有孟婆湯、觀音像以及八仙過海、鬼王嫁女等等,形象逼真,讓人心驚肉跳,激動不已。
鬼國神宮是我國反映鬼文化的規模最大的動態人文景觀,它熔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於一爐,拓展視野,豐富生活,凈化靈魂,給人以超時空的獨特的精神享受。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下笑世上士,沉魂北酆都」即寫到了豐都。
【平都天下古名山平都山】
平都山即名山,因為北宋蘇軾的「平都天下古名山」而改名「名山」。平都山上林木蒼翠,建築精美,主要景點有哼哈祠、報恩殿、奈河橋、玉皇殿、百子殿、無常殿、大雄寶殿、鬼門關等等,鬼文化氣氛非常濃厚。
道家還把平都山列為道都的「洞天福地」之一,相傳漢代有陰長生、王方平兩人曾先後在平都山修道成仙,白日飛升,這里也因此得到了道教子弟的親睞。
【歷史悠久天子殿天子殿】
天子殿歷史悠久,最早建於西晉,叫乾竺殿,距今已1600多年。唐代建仙都觀,宋代改名為景德觀,又名白鶴觀,明代改名為閻王殿,現存的天子殿是清康熙三年(1864年)重修的。
天子殿殿堂正中塑陰天子六米高坐像,頭戴金冠,身著蟒袍,腰圍玉帶,秉圭端坐,雙目圓睜,十分的莊重威嚴。殿門前有一幅明末高僧硝山和尚作的楹聯:「不涉階級須從這里過行一步是一步,無分貴賤都向個中求悟此生非此生」,還有一副寫著「任爾蓋世奸雄到此就應喪膽,憑他騙天手段入門再難欺心」,告誡人們應該忠厚。
7.山海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山海關
【歷史上的山海關】
山海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一稱「榆關」,又稱「渝關」。山海關修建於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是中山王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在此地創建山海關,北倚燕山,南連渤海,因此稱為山海關。
山海關於公元1381年建關設衛,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自古即為我國的軍事重鎮。山海關的城池,是一座小城,整個城池與長城相連,周長約4公里,以城為關。它雄踞在祖國大地上,福佑著世代的華夏子民,被稱為「天下第一關」。
【游覽山海關】
山海關不僅景色壯麗優美,而且歷史悠久,文化氣氛濃厚。山海關素有「京師屏翰、遼左咽喉」之稱,角山長城蜿蜒,風景如畫,氣勢壯闊,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游覽山海關,你會被長城的壯麗風景所折服。
【歡樂海洋公園樂島】
歡樂海洋公園是一座融旅遊、娛樂及科普教育為一體,以「陶冶大眾、教益學生、維系生態」為宗旨的國內大型現代化海洋科普基地,園內有人工海灣、戲水樂園等游覽場所。
園內可遊玩處眾多,可以看到海獅、海豚等的精彩表演,可以在大型的潛水區漫遊海底,體驗不一樣的環境,也可以與海洋生物親密接觸,體會它們的無窮樂趣。在人工海灣里,可以乘坐國內首創的半潛式觀光潛艇漫步於海底,將史前文明遺跡、海底寶藏和海底墳冢的人文景觀及色彩斑斕的海底世界一飽眼福。
游覽樂島,便是游覽城市中央的海底生活,累了乏了,還可以漫步於浪漫林蔭道,體會不一般地生活與文化,也是一種釋放和回歸。
【忠貞烈女哭長城孟姜女廟】
孟姜女廟景區坐落於山海關以東6.5公里的鳳凰山上,又稱貞女祠,是根據民間故事「孟姜女哭長城」而修建的。廟前依山砌築108磴行人石板梯道,恰似孟姜女尋夫的艱辛和曲折。廟里的殿內正中塑孟姜女泥像一座,淡裝素彩,面帶愁容,她雙目中透出的無限哀怨,便可以想像到當年孟姜女千里迢迢尋夫的凄涼。
景區又根據孟姜女的傳說修建了大型文化園林孟姜女苑,苑內以「姜女千里尋夫哭倒長城」的傳說為主線,還設計建造了「夜制寒衣」、「萬夫築城」等二十個場景,使人更加深刻體會到這段動人的愛情故事的艱辛與曲折。
廟內前殿兩邊有楹聯:「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真實地反映了人們對孟姜女、秦始皇的喜惡,前殿還有聞名全國的奇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hǎi shuǐ cháo ,zhāo zhāo cháo,zhāo cháo zhāo lu;f yn zhǎng,cháng cháng zhǎng,cháng zhǎng cháng xiāo。)包含無盡的哲理,讓人遐想無盡。
【8.婺源和諧天成,山水國畫
婺源
【歷史上的婺源】
婺源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原屬徽州地區,是古徽州六縣之一,徽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婺源素有「書鄉」、「茶鄉」之稱,是全國著名的文化與生態旅遊縣,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
唐朝為便於統治,唐玄宗於開元二十八年決定正月初八設置婺源縣,縣城設在清華鎮,到天復元年(公元901年),縣城遷至弦高(今縣城紫陽鎮)。建縣時,婺源屬於歙州。
對「婺源」這一名字的解釋大致可以分為三種說法,一是以「婺水繞城三面」,故名;二是「舊以縣本休寧地,曾屬婺州,取上應婺女之說」,故名;三是「以縣東大鱅水流入婺州」,故名。說法不一,各有千秋。
【游覽婺源】
歷史上中原貴族的南遷,為這里帶來了豐富的中原文化,又經過古徽州人的發展,使得這里的文化更加的繁榮。徽文化既是地域文化、移民文化、儒家文化,又反映著中華儒家文化的特性,具有典型性和標本價值。
游覽徽州,不僅要欣賞這里如水墨山水畫的美景,還要深入了解婺源的古徽州文化。
【風水門庭江灣】
江灣始建於隋末唐初,北宋神宗元豐二年,蕭江第八世祖始遷江灣,子孫逐漸繁衍成為巨族。江灣是鍾靈毓秀的千年古鎮,這里山水環繞,寧靜秀美,因此是古徽州風水文化的典範,歷代文風鼎盛、群賢輩出,這里還是毛澤東同志的祖籍。
村中至今還保存著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滕家老屋等一大批徽派古建築和蕭江宗祠、江永紀念館、南關亭、北斗七星井等景點,極具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不僅景色優美,而且文化內涵豐富,「一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歷來享有書鄉之譽。
【小橋流水人家李坑】
來到李坑,猶如來到如詩如畫的世外桃源,足見其魅力。昔日的商賈和縉紳們留下的宅院以那些精美的木刻講述著李坑過去的故事。
李坑村落群山環抱,山清水秀,風光十分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粉牆黛瓦,參差錯落,沿溪而建,依山而立。
村內街巷溪水貫通,青石板道縱橫交錯,各種溪橋數十座溝通兩岸,彷彿眼前真的是馬致遠筆下的「小橋流水人家」,只不過這眼前的風景,少了一份凄涼,多了許多詩意的美,讓人禁不住想贊嘆,想長居於此。
【雙橋落彩虹木板廊橋】
在婺源,木板橋是一大特色,原汁原味的杉木建造的木板橋宛如金橋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橋下是清澈無比的江水,橋上不時有村姑農夫挑著擔子從經過,山光水色與木板橋有機結合為一體,環境十分協調。
婺源著名的廊橋當數彩虹橋,橋離清華古鎮不遠,始建於宋代,長達140米,寬為7米,為全木結構,橋上寫有「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對聯。
婺源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農村」,人與自然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畫面,給人們一種回歸自然和超凡脫俗的世外桃源般的感覺。「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便是朱熹贊美家鄉婺源的詩句。
9.周庄世界最具魅力水鄉
周庄
【歷史上的周庄】
古鎮周庄,位於上海、蘇州、杭州之間,古稱澤國,周庄原來叫貞豐里,北宋元佑年間(公元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將莊田200畝捐贈給全福寺作為廟產,居民有感周氏的仁義,便把貞豐里改為周庄。
周庄元代時屬蘇州府長洲縣,明代中期屬松江府華亭縣,清初復歸長洲縣。古鎮周庄處於蘇杭之間,以水貫穿,街道房屋臨河而建,往來皆需舟楫,呈現出一派古樸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如畫的美景綻放在周庄,使其成為了最具魅力的水鄉。
【游覽周庄】
周庄的美景在於水,周庄的魅力也由水打造,經過千年的歷史滄桑與濃厚的吳地文化的孕育,一個靈秀的水鄉展現在人們面前。周庄全福寺的鍾聲述說著新一天的開始,南湖的秋月迎接著晚上的到來,莊田的落雁闡述著生的希望,東庄的積雪預示著豐收的到來。游覽周庄,感受不一樣的美。
【陶瓷之鄉一稀堂博物館】
瓷器是我們祖先偉大的發明創造,有考古資料表明,中國人生產陶器的歷史已達一萬年以上。而一稀堂博物館是在周庄鎮政府和周庄「江南人家」的協助下,由河南省一稀堂文化投資有限公司等聯合創辦的一所民辦古陶瓷博物館。
博物館內展示了我國人類有史以來以黃河、長江等流域為主題的原始陶器的創燒至演變到近代瓷器的全過程。共設立了史前至商朝、春秋戰國、兩漢、隋唐、宋元及明清為主題的六個陶瓷展廳。因展品收藏地主要在我國北方,所以展品偏重於北方窯系。
游覽一稀堂博物館,可以了解我國陶瓷的發展及燒制方法,是一個獨特的博物館。
【觀民俗歷史民間收藏館】
天孝德民間收藏館位於周庄鎮城隍埭,坐西向東,是典型的明代中晚期建築。館內收藏分八大類:木器、陶器、瓷器、玉器、銅錫器、石器、紫砂、骨角製品類。其中明清傢俱、歷代瓷器、玉器比重最大,銅器中的花錢尤為珍貴。
民間收藏館館內收藏自石器時代起各代藏品二十餘萬件,分兩大類型,包括歷代民間日常生活、生產勞動用具和散落流失於民間歷代官宦用品,其中明清傢俱、歷代瓷器、玉器比重最大,銅器中的花錢尤為珍貴。館內藏品非常珍貴,真的實反映了古鎮周邊地區范圍的民風民俗和吳文化歷史。游覽收藏館,又是對民間文化的一種補課。
【全福曉鍾伴天明全福寺】
全福講寺座落在周庄鎮西側的白蜆江畔,是宋時周迪舍宅為之,寺廟的主要建築有山門、指歸閣、大雄寶殿、藏經樓等。整座寺廟結構嚴整,殿宇軒昂,蔚為大觀。南湖水光瀲灧,借水布景,巧奪天工,大雄寶殿,飛檐翹角。寺廟既有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有建築藝術的美倫美奐,如詩如畫,令人贊不絕口,流連忘返。
⑤ 請以某一座城市為例,他的文化和歷史120字
請採納為滿意答案,如有不明,請繼續追問,您的十分滿意,我的無限動力,謝謝!!!(本人寫,還請指正。)
話說四千年前,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就在我的家鄉淮北建城了,這個歷史頗為久遠啊。在新中國成立前,重要的淮海戰役的戰場也包括著我的家鄉啊。
我的家鄉淮北於1958年建市,至今也有54年了,在我個人作為主角參與的二十餘年歲月里,我見證了淮北的發展,那我就淺談一下家鄉的經濟建設吧,太專業的經濟詞彙我也駕馭不了,所以就以我個人的見解來談吧。
淮北是一座煤城,以煤炭資源為立市之本,形成了以煤炭為核心的工業體系,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要說經濟建設的體現,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拆與建。一座城市裡若沒有轟鳴的吊車聲,沒有熱火朝天的工地,沒有大汗淋漓的農民工,你好意思說你們城市的經濟建設有了長足發展?呵呵,就是北京的工地也不少哦。而大多的新建設都是在拆的基礎上進行的,,一個「拆」字,霸氣側漏啊。小時候去過的很多商場等等,現在有的被一座座更豪華巍峨的商場取代,有的則被拆為廢墟而作為新建築矗立的前奏。據說全世界絕大多數的吊車都集中在了中國,在我們城市就是一個體現啊。在拆與建的背後,自然是經濟的快速騰飛,城市的樣貌變化太快,一片片殘舊建築被一頓海扁,一座座鋼筋混凝土怪物拔地而起,這都在告訴你經濟建設的腳步。
第二就是拓與新,許多在多年前還屬偏僻的地方,現在也漸漸被先鋒部隊水泥入侵,鋼筋混凝土的大軍也不遠嘍。野花草樹一類的一律消滅,種植物要按政府規定的路線走,不服不行,呵呵。淮北的影響力也開始越來越大,辦了規模相當大的礦業設備展覽會,在外的名聲也漸漸響亮起來,對周邊地區的輻射范圍也逐步擴大,同時,很多品牌也開始開拓淮北的市場了。五年前,我們那還沒有麥當勞,沒有全國連鎖的大潤發超市,沒有很多名聲響亮的品牌,現在則是都有了。你若是沒有經濟底子,這些品牌也不來啊,這就類似於改革開放後,北京的經濟騰飛了,路易威登才於80年代末入駐王府井,不過我們那現在還沒有路易威登的真身,模擬品倒不少,呵呵。各種各樣的花花綠綠的商品,也都是經濟建設不斷發展帶來的啊。
第三就是碌與錢。所謂的經濟建設還不是為了讓你我他的錢越來越多,也只有錢能讓人愈來愈忙碌。看著大街上的匆匆身影,看看城市的喧囂,碌碌的人群,往大了說是經濟建設的表徵,直接說就是金錢。錢就是錢,能讓你早起,讓你加班,讓你在攀比的時候有底氣。你不得不承認,經濟建設取得巨大進步的背後,拜金之風愈來愈盛,這點在很多城市都一樣的,也許你可以認為是精神文明建設沒有跟上,當然,沒跟上也正常,經濟建設的重要性讓一切都得讓步。金錢的威力得到一步步的加強,也都是經濟建設帶來的啊。也正是經濟建設取得的成果,淮北人的腰包也愈來愈充實,物質生活條件大大提升,這都是經濟建設帶來的影響,雖然它也讓人文環境變的糟了些。
在細究一下淮北市的經濟中心,發現自從市政府從市一馬路移至市人民路後,市區的經濟中心也開始跟著轉移了。呵呵,這就是一種特色,在我們國家哪都一樣,與大學校長巴結教育部下來的秘書本質上都一個道理啊。
作為一個有憶可回的淮北人,我想回味一下經濟建設給淮北人的生活帶來了什麼。經濟建設的成果讓一座座高樓大廈來彰顯淮北的實力,讓現代化的產品進入尋常百姓家,讓人們的物質之享越來越得到滿足,但是高樓大廈並不讓我們感到親切,現代化的產品讓我們無法用心體味生活,物質之享讓我們精神愈來貧乏,人文環境讓我們感到幸福感的缺失。我想,類似的問題也不只是在淮北啊。不過,不可否認的是,經濟建設的成果必是利大於弊,而且經濟建設的成果比文化建設更為靠譜些,雖然文化建設更重要,但是更難啊。一個國家的發展要走很長的路啊,經濟是一個重要部分,但人民的幸福一直是根本
⑥ 關於里昂這座城市的歷史和文化
里昂建於前43年,是凱撒的代表 Plancus建立的羅馬殖民地,既為古時高盧三部分之一,也是高盧的首府。同時里昂也是貫穿法國北部到東南部的交匯點。因它位於兩條河流交匯處的地理位置,迅速成為高盧的主要城市。843年,在凡爾登條約下,里昂乃成為了阿勒斯王國一部分。一直至十四世紀,里昂才開始由法國的控制之下。隨著文藝復興,義大利商人影響力傳到法國,里昂經濟在十五世紀後期,開始有明顯的增長。當國際銀行從阿姆斯特丹移到熱那亞時,里昂更成為法國的銀行中心。文藝復興期間,該市發展了絲綢貿易,特別與義大利;義大利對里昂建築的影響還能看見。由於絲綢貿易,里昂在19世紀成為重要工業城市。法國大革命期間里昂一度被革命軍大肆破壞,逾二千人被處死。直至拿破崙上台後,才展開了一系列的重建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里昂是納粹德國的佔領地,一直至大戰結束後才光復。 文化里昂是早期印刷業中心。建築富維耶聖母院,建於19世紀未,融合運用角樓、槍眼、大理石和鑲嵌細工等的建築元素,成為里昂的象徵。Tour métallique de Fourvière,1894年,聖母院旁的鐵塔里昂主教座堂,建於12世紀末,有一座14世紀的天文鍾,可顯示到2019年為止的宗教節日。La Mouche Cattle市場和屠宰場,1914年, 1928年,建築師Tony GarnierTourette聖母修道院,1960年,建築師柯比意沙多拉國際機場,1975年,建築師Guillaume Gilbert里昂國家歌劇院,1993年擴建,建築師Jean Nouvel里昂機場火車站,1994年,建築師Santiago Calatrava國際城,1998年,建築師彼亞瑙(義大利) 里昂名勝 羅馬劇場 里昂有兩座羅馬圓形劇場;大劇場和較小的歐德翁劇場。大劇場是法國最古老的劇場,它建立於公元前15年,可容納到3萬人,直至今天,仍然可用作表演用途。而歐德翁劇場的地面磁瓷拼鋪成幾何圖形·高盧-羅馬古文明博物館(需要付費) 位於地下,內有豐富的雕像、硬幣、碑文等,勾勒出里昂在羅馬時期的歷史。
⑦ 搜集關於成都已前的歷史和故事
關於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語成都二字的讀音就是蜀都。成者畢也、終也,成都的含義就是蜀國終了的都邑,或者說最後的都邑。
民國元年(1911年)6月,保路運動在成都發起,清廷四川總督的趙爾豐因鎮壓民眾而造成的「成都血案」引發民眾起義,這直接導致了辛亥革命的總爆發,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績。11月27日,立憲黨人蒲殿俊在成都宣布四川脫離清朝,成立大漢軍政府並擔任都督。
(7)關於一個城市的歷史和文化的故事擴展閱讀:
三星堆和金沙遺址的考古發現表明,成都周邊地區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居住。在中國的夏、商、周時期,它代表了一個單獨的古代青銅文化,隨著它的部分中國化,它被中國人稱為蜀國。
公元前4世紀初,蜀國的第九代開明皇帝從附近的郫縣遷出,給他的新都城命名為成都。公元前316年,蜀國被秦國征服,秦將軍張儀重新建立了這個殖民地。一個中國傳說解釋了這個城市的綽號「龜城」,說張按照烏龜的足跡規劃了城牆的路線。
盡管秦始皇反對入侵,但秦始皇的殖民地還是興旺起來了,從四川獲得的額外資源幫助秦始皇統一了周朝的戰國。
在明朝的秋天,叛軍張獻忠建立他的大西部王國與資本在成都;它只持續了1643年到1646年。據說張某在成都和四川各地屠殺了大量的人。據說成都已經變成了猛虎組織經常出沒的一個虛擬的鬼城,而且由於四川人口的減少。在清朝期間,數以百萬計的其他省份的人不得不重新定居下來。
在哥倫布交換之後,成都平原成為中國煙草的主要來源之一。圓周縣被認為是四川質量最好的縣,而四川是全國雪茄和香煙生產的中心,全國其他地區長期以來都在繼續消費鼻煙。
⑧ 小作文。 一個城市的歷史沿革和文化。 200字
新中國城市社會管理體制的歷史沿革(1) - -摘 要: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推行了以「政府—單位」制為主的社會管理體制,這種 體制盡管有利於社會控制和社會動員,但窒息了社會發展的活力。在市場化改革過程中,我國 逐漸形成了以「政府—社區」制為主的社會管理體制,這種體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政府 —單位」制的弊端,但由於行政化傾向嚴重,因此難以改變公民原子化狀態,實現有效的社會 管理。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 理格局,明確了黨委、政府、社會、公眾在社會管理中的角色。這是我國社會管理體制的新 發展,必將有利於和諧社會的建設。
關 鍵 詞:社會管理;社會管理體制;政府—單位制;政府—社區制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提出了 「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的要求,並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 、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和十七大重申和 強調了要建立這一社會管理格局。這是對我國長期以來社會建設和管理實踐的科學總結和完 善,為推進我國社會管理體制創新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奮斗目標。本文試圖從歷史沿革的角度 ,梳理新中國城市社會管理體制發展演進過程,從而深化對我黨提出的這一社會管理格局的 理解。
一、 「政府—單位」制為主、「政府—街居」制為輔的社會管理體制
新中國成立後,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我國效法蘇聯建立起了一套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實行高度集權、計劃管理的方式,政府包攬一切經濟事務和社會 事務。企業只是作為政府的附屬物而存在。政府對企業實行統一計劃、統負盈虧、統購統銷 、統收統支,一切經濟活動以政府的計劃為中心。社會組織則基本上沒有獲得獨立發展的空 間。
對於社會主義國家的社會管理問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曾經有一些相同的設想。列寧認為 ,在社會主義國家,「全體公民都成了一個全民的、國家的『辛迪加』的職員和工人」,「整 個社會將成為一個管理處,成為一個勞動平等、報酬平等的工廠」[1]。毛澤東也提 出:「我們應當進一步組織起來。我們應當將全中國絕大多數人組織在政治、軍事、經濟、 文化及其他各種組織里,克服舊中國散漫無組織的狀態。」[2]
基於這樣的認識以及當時特殊的歷史背景,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逐漸建立起一套以「政府—單 位」制為主、「政府—街居」制為輔的城市社會管理體制。在這種社會管理體制下,國家通 過單位這一組織形式管理職工,通過街道居委會體系管理社會閑散人員、民政救濟和社會優 撫對象等。當然,政府通過單位實施社會管理的體制無疑處於絕對主導地位,因為當時城市 中的絕大多數人都隸屬於某一單位,沒有單位隸屬關系的只是少數人,街居體系只是起到拾 遺補漏的作用。
單位是適應計劃經濟體制而設立的一種特殊組織形式,具有政治、經濟與社會三位一體的功 能。各種單位盡管因專業性質不同而區分為行政單位、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但都必須隸屬於一定的上級部門或政府部門。企業、學校、醫院等各類組織只不過是政府的一個個下屬「 單位」。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單位既是中國城市社會的基本單元,也是中國政府過程的「末 梢」。
「從政府與單位的關系看,政府把單位看作自己的一個個『紐結』,單位接受政府的各種保 護,並按照政府制定的計劃得到各種資源。」單位和職工之間是一種「單位既全面控制、又 全面照料其職工,職工既全面服務、又全面依賴其單位的復雜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關系」[3]。「單位不僅通過社會成員的工作使之取得一定的經濟報酬,通過分配住房保證單 位成員 基本的生存空間,通過公費醫療制度滿足人們基本健康的需要,通過興辦托兒所、幼兒園、食堂、澡堂及為職工子女就業需要的服務公司或集體企業等等,為單位成員提供各種社會保 障和福利方面的服務,更多地,單位還給予單位成員在單位內或單位外行為的權利、社會身 份以及社會政治地位。」[4]
政府主要通過單位實施社會管理的體制在當時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改變了舊中國一盤散 沙的狀態,加強了社會的組織性,強化了國家對社會的控制力和組織動員力。但另一方面, 也嚴重束縛了社會自身和公民個人的發展,就像捷克著名戲劇家哈維爾所描述的:個人變成 了社會這架龐大機器上的一個微不足道的齒輪和螺絲釘,他的意義僅限於他在這架機器里的 作用。總之,個人的工作、住房、活動等都被牢牢地鉗制。事事受到預先決定,受到限制和 控制。每一個越出規矩的行動都被看做放縱、違章、違法之舉。從餐館廚師到歌唱家,每個 人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被一張官僚規定文牘的羅網籠罩。這張羅網以自己的目標束縛一切生活 的目標,而它的目標就是它自身平穩、自動運轉的既得利益[5]。
這種社會管理體制一方面造成國家權力的無限擴張,造成整個社會的國家化,使政府成為包 辦一切的全能型政府,極大地增加了社會管理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將社會成員牢固束縛在 一個個相對封閉的單位中,造成了社會流動性差,社會自身缺乏自主性,各種社會組織無法 得到正常發育,社會內部難以形成一套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內在機制,從而造成社會的僵 化,缺乏活力,社會成員思想的僵化,缺乏創造力。這種社會管理體制也造成了企業包袱沉 重,缺乏生產積極性和競爭力,從而成為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障礙。
二、「政府—社區」制與「政府—單位」制並存的社會管理體制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城市個體私營經濟等新經濟組織不斷涌現,農村人口大量流 入城市,與此同時,國有、集體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增多,城市社會成員越來越多地由「單位 人」變成了「社會人」。在這種情況下,以「政府—單位」制為主的社會管理體制的弊端日 益暴露出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項旨在改革城市基層管理體制的社 會工程-社區建設運動興起,社區制被建構為一種替代單位制的城市基層社會管理體制。 隨著「政企分開」、「社企分開」的推進,企業剝離出來的大部分社會服務與社會管理的職 能都轉移到了街道辦事處及其所屬的社區。
經過十幾年的社會變遷和社區建設,我國城市社會管理體制已經從「政府—單位」制為主、 「政府—街居」制為輔過渡到以「政府—社區」制為主、「政府—社區」制和「政府—單位 」制並存的社會管理體制。在這種體制下,社區承擔了大量的社會管理職能,逐漸成為社會管 理的重心所在。與此同時,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單位」仍然承擔著許多重要 的社會職能,但這些社會職能正處於不斷的剝離中。
在我國當前這種以「政府—社區」制為主,「政府—社區」制和「政府—單位」制並存的社 會管理體制中,「政府—單位」制的弊端已經暴露得很充分,成為我國社會管理體制改革要著 重解決的問題,這種模式最終要退出歷史舞台。即便是我們當前正在大力推行的「政府—社 區」制社會管理模式,也還存在許多難以克服的問題。「政府—社區」兩極式社會管理體制 並不能完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與和諧社會的建設。
就像有的學者所指出的:「政府試圖借用社區這個地域概念,將其操作為一個城市基層管理 單位,以解決市場經濟興起和單位制解體後出現的一系列社會問題,並通過社區建設加強基 層政權建設。」[6]正因為如此,本應發揮自治功能、進行自我管理的社區表現出 了嚴重的行政化、單位化傾向。「政府幾乎包攬了社區建設與社區管理的一切事務,多樣化 的基層社會的社區事務基本上變成了單一的政府事務。與『政府—單位』式體制不同的只是 ,上級政府和企業剝離出來的社會職能不過是轉移或『下移』給了基層政府的派出單位- 街道辦事處-而已。而且,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社區的責任和職能被不切實際地誇 大,所承擔的社會事務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社區的單位化傾向愈益嚴重,日益蛻變為一 個什麼都得管的『小而全』的、行政化色彩濃厚的『單位化社區』。嚴重,承擔著大量的行政事務,而社區委員會所掌握的人員、資源、資 金又極其有限,因此,很難實施有效的社會管理和服務。同時,社區的行政化傾向也使居民 的社區歸屬感、認同度和參與感難以提升,這也制約了社區的社會管理功能的發揮。
更為重要的是,當前城市中實際存在的「市—區—街道—社區委員會」垂直管理體制,把政 府的觸角一直延伸到社會的最基層,客觀上壓縮了民間社會組織生存與發展的空間,致使「 單位制」解體下的「原子化」個人並未被有效地組織起來,並未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人 」。而政府通過原子化的單個人去了解、協調和保護各個群體特別是弱勢群體的權益,實際 上是非常困難的。這樣,市場經濟張力所引發的社會分化和非穩定性的緊張要素就難以降 低[7]。
三、 「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
隨著轉型期我國社會矛盾的凸顯,構建和諧社會的問題被提上了國家議事日程。社會管理問 題也因此引起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我國政府明確把「社會管理」與經濟調節、市場監管 、公共服務一起作為政府的基本職能之一。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提出了「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 的要求,並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 局」。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進一步強調:「必須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整合社會管理資源,提高 社會管理水平,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在服務中實 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剛剛召開的黨的十七大重申,「要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 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健全基層社會管理體制」。
「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這一社會管理格局的提出,明確了黨委、政 府、社會和公眾在社會管理體系中的角色,有利於避免社會管理中出現越位、缺位和錯位現 象,是新一代領導集體對我國社會管理體制的創新。
在這一社會管理格局中,「黨委領導」是根本。黨委領導主要是政治性、方向性領導,主要 體現在:黨委要充分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握好社會建設和管理發展 的大方向,確定正確的大政方針,提出具有感召性、綱領性的口號;把黨的意志和主張體現 到國家的法律法規中,支持政府依法管理社會事務;引導社會組織和公眾積極有序地參與社 會建設和管理;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共產黨員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作用。只有堅持黨委 的領導,才能確保社會建設和管理的正確方向,才能有效地整合各種社會管理資源,團結和 凝聚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社會管理的合力。
「政府負責」是有效進行社會管理的前提。政府要擔負起全面組織社會管理的責任,對整個 社會管理事業進行整體規劃,為社會管理工作「掌舵」。政府要切實擔負起應盡的社會管理 責任,不能缺位,要建立健全社會建設和管理的政策法規,制定基本社會服務的標准,加大 社會發展投入在政府整個預算中的比重。要依法管理和規范各類社會組織、社會事務、社會 事業,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制、公共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等。同時, 政府在社會管理中也不能越位。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能夠自主解決的,市場競爭機制 能夠調節的,行業組織、中介組織通過自律能夠解決的事項,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政府 不應過多進行行政干預。政府負責不等於政府包辦,政府可以通過合同、協議等方式委託社 會組織、企業等提供社會服務。政府在社會管理中應扮演服務的角色,既要直接服務於民眾, 又要為其他社會管理主體發揮作用創造條件,在管理中體現服務,在服務中實現管理。
「社會協同」是要充分發揮各類社會組織的協同作用,這是社會管理的重要依託。社會 組織在社會管理中具有獨特的優勢,有利於改變單位制解體後公民一盤散沙的「原子化」狀 態,增強公民的組織性,使公民產生歸屬感和安全感。在社會管理中,要加強政府與社會組 織之間的分工、協作以及不同社會組織之間的相互配合,這是社會建設和管理的必要環節, 也是亟待加強的薄弱環節。當前要以社區為依託,充分發展社區自治,培養社區居民的社區 歸屬感,發揮城市基層自治組織協調利益、化解矛盾、排憂解難的作用。要真正貫徹「結社 自由」的憲法原則,鼓勵、引導各種合法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同時加強對其管理和監督, 充分發揮社團、行業組織和社會中介組織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作用,形成社會 管理和社會服務的合力。
「公眾參與」是有效進行社會管理的基礎。社會管理與公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人民群眾中 蘊藏著無限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公眾充分參與到社會管理的過程中來,社會管理才能取得實 效。同時,公眾參與社會管理也是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有效形式,是我們黨一切為了群眾、 一切依靠群眾的群眾路線的生動體現。要通過大力培育公眾的參與意識,使公眾牢固樹立主 人翁意識和當家做主觀念,使廣大公眾認識到建設和諧社會人人有責,建設美好家園、創造 幸福生活,最終要靠人民群眾自己。與此同時,要不斷拓寬公眾參與渠道,規范公眾參與行 為。
「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這一社會管理格局是我國社會管理體制發展 的最新成果,它必將有利於我國社會管理的有效實施,有利於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⑨ 寫一個城市的歷史,可以從哪些方面來寫
社會,政治,人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