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人物評述

歷史人物評述

發布時間:2021-02-05 08:22:35

歷史人物評價五百字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君王。但古往今來,人們對他的爭論不斷,褒貶不一。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他不僅是一個至高無上的皇帝,更是一位昏庸無
道的暴君。人們可以眾說紛紜,百家爭鳴,但面對歷史我們必須還以尊重和客觀的態度。我認為秦始皇有對有錯,有功有過,甚至在他所在的特定時代功大於過。

在連綿不絕的900年春秋戰國之亂的中國歷史長河中,是他「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僅用短短的九年時間,橫掃天下,因而,
我國第一位前無古人的皇帝橫空出世,他,就是秦王贏政,也是他首創了中國第一個封建帝國之先河。軍事上,「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
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長城——中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象徵,2000多年過去了,她依然光彩奪目,巋然不倒,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足以令
每一位中華炎黃子孫世代引為驕傲;依然是他——秦王贏政,政治上,「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橫而斗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從而,
結束「烽火連三月」的無休止爭戰,開辟了天下一統的曠世新局面;還是他——秦王贏政,文化上,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被列為世界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不
也是空前絕後,蔚為壯觀嗎?他所創造的一個又一個奇跡,哪一件不引以為中華民族的驕傲!
不是嗎?「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嬌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倍受偉大領袖毛主席推崇的千古歷史人物中,秦始皇首當其沖。凡此種種,秦始皇對中華民族的貢獻可見一斑。
望採納,謝謝

⑵ 歷史人物評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秦皇漢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創業皇帝;漢武帝劉徹(前一五六——前八七),漢朝功業最盛的皇帝。

〔略輸文采〕文采本指辭藻、才華。「略輸文采」,是說秦皇漢武,武功甚盛,對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遜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唐朝的建立統一大業的皇帝;宋太祖趙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創業皇帝。

〔稍遜風騷〕意近「略輸文采」。風騷,本指《詩經》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後來泛指文章辭藻。

〔天驕〕漢時匈奴自稱為「天之驕子」(見《漢書·匈奴傳》),後以「天驕」泛稱強盛的邊地民族。

〔成吉思汗(hán寒)〕元太祖鐵木真(一一六二——一二二七)在一二○六年統一蒙古後的尊稱,意思是「強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稱,即王)。後來蒙古在一二七一年改國號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佔領中國黃河以北地區外,還曾向西遠征,佔領中亞和南俄,建立了龐大的帝國。

〔只識彎弓射大雕〕雕,一種屬於鷹類的大型猛禽,善飛難射,古代因用「射鵰手」比喻高強的射手。「只識彎弓射大雕」,是說只以武功見長。

⑶ 中國歷史人物評價

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要把它放在特定的環境中,要客觀地進行評價。

⑷ 中國古代歷史人物評述

關鍵在於:史論結合,有理有據。
同時應當注意:
應將歷史人物置於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進行評價;
應抓住歷史人物歷史活動的主要方面進行評價;
應把評價的重點放在歷史人物對歷史進程的影響上。

⑸ 如何評述歷史人物

關鍵在於:史論結合,有理有據.
同時應當注意:
應將歷史人物置於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進行評價;
應抓住歷史人物歷史活動的主要方面進行評價;
應把評價的重點放在歷史人物對歷史進程的影響上.

⑹ 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1. 分類法

把歷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跡按類別歸納評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跡大多適用此法。一般可分為 政治(加強中央集權措施)、經濟(實行寬舒政策,發展生產)、民族關系、對外關系、文化等方面。

如漢武帝的事跡可概括成:政治上頒布推恩令,削奪大批王侯爵位,解決王國問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思想統一和政治統一。經濟上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開鑿六輔渠、白渠,治理黃河。經濟發展,國家富裕。

2.分期法

即把歷史人物的活動納入各個歷史時期加以敘述、評價的方法。近代史上人物大多適用此法。

例如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事跡,大的方面可分為中共創立時期,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抗日戰爭時期,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等階段進行敘述。

3.階級原則

簡言之,也就是階級分析的原則。在歷史研究中,運用階級分析的原則,作為歷史唯物主義者,應該是毫無疑義的。即使是現在,也應該運用這個有效的原則。當前,不是運用不運用的問題,而是如何運用的問題。

在階級社會中,我們當然要站在被剝削階級一方,謳歌他們反抗壓迫、反抗剝削的英雄行為。

4.歷史原則

這是一個不可或缺而又經常被亂用的原則。歷史原則,就是要用彼時彼地的眼光去看待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不能超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

我們不能對他們提出過高的要求。這里有兩種傾向,一種是把歷史人物現代化,賦予他們很多現代色彩。

5.大節原則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歷史上的偉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偉人往往不是聖人。偉人也有凡人的一面,也有七情六慾,也有喜怒哀樂。

因此,偉人也必然有失誤,也必然有錯誤。這些,有的是有意為之,有的是不得已而為之。

(6)歷史人物評述擴展閱讀:

評價是漢語詞語,讀音píngjià,意思是指對一件事或人物進行判斷、分析後的結論。

⑺ 請問歷史人物評述怎麼寫

張學良,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假設沒有他和他所做的事情的話,中國的歷史肯定要改寫。
但是,一個國家的教育是和一個國家的政治聯系的。現在網路上可以看出前蘇聯當年國內的統治是一種紅色專制,中國,現在沒有當年蘇聯那麼專制,也免不了對當年的歷史有所隱瞞和修改。所以,我更願意避開教科書里那些主觀的判斷性的結論性的語句。網路給了我們更多接觸歷史的道路。我更願意去看上面的一些回憶錄。
首先,我不把張學良當成教科書中的「大英雄」來看待。俗話說,人非聖人,孰能無過。他出身軍閥家庭(而且是由土匪發展起來的軍閥家庭)盡管後來接受的是精英教育,但是,耳濡目染讓他身上有他父親-張作霖的土匪氣息。這在他後來的作為中有所體現。軍事將領做的好不好先且不論,至少能先說出來,他不懂的玩弄政治。
之前應該說一下,看電影的時候我就覺得,張學良能帶領他的東北兵,並不只是他土匪爹的緣故,他在東北軍中的威望非常高,比如在郭松齡叛變中,士兵見到他知道不是他的命令後幾乎放棄作戰;護送蔣介石回南京被扣留後西安東北軍暴起,釀成二二事件。這些,都可以看出他手下的軍隊,都是願意為他而死的,如果他想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話,軍隊是回服從他的。
從東北易幟開始說起,歷史書上說這是張學良系國仇家恨於一身,為民族大義而為。當時真的沒有別的想法嗎?軍閥,近代中國軍閥混戰,為的是什麼,無非是底盤和權利。當時,身後,日本在虎視眈眈;正面,蔣介石的軍隊—這支披著國民革命軍的當時中國最強大的軍閥的軍隊,也在步步逼近;自己的父親剛剛去世,自己還沒有完全能控制的情況下,易幟,應該是最好的自保的方法。而對於蔣介石來說,即使張學良不能象他老爹那樣把東北軍指揮好,這支由生性剽悍的東北人百戰而出的軍隊也不是好啃的,搞不好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是對方卻主動要求易幟,他當然高興的了不得。所以很多條件也就答應下來。
當然,就算這個假設成立的話,也依然不能磨滅張學良的歷史功績,他選擇了自己的國家,而不是投降到當時實力遠超過蔣介石的日本,擾亂了日本侵略中國的計劃。可以想像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當時頂住了多大的壓力才能做到的事情。這里也能隱約看到他老爹的影子。我是軍閥,但是我不賣國。什麼事都敢做,就是不敢做漢奸。
然後是中原會戰的時候,領兵入關,在黑雲壓城,千鈞一發的時候援助了蔣介石,幫蔣介石這個大軍閥打敗了其他軍閥,成為形式上的領袖。在國內,閻西山,李宗仁,白崇喜哪個都是在軍事和影響上都不弱。不能平起平坐,獨霸一方,各自為政倒是沒問題的。蔣介石在大陸,可以說從來沒有真正的統一過中國。直到到了台灣,才算是真正的成了國民黨的絕對領袖。
正是這次出兵相助,使蔣介石和張學良做了結拜兄弟,(但是蔣介石從來沒好好對待過他的兄弟。李宗仁,馮玉祥也受過這個待遇。結果最後結果都不怎麼樣,甚至比張學良還慘。)恐怕也使蔣介石看到東北軍的厲害,覺察出這是個威脅。心裡恐怕已經有了找個機會滅了你的想法了。
九一八,不抵抗,放棄東北退回關內。教科書上一直在說,是蔣介石給他的命令。張學良當時是背黑鍋,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結果後來人家說了,不抵抗的命令是自己發的,不關老蔣的事。日本關東軍在東北為了什麼,就是做侵略中國的先鋒部隊的,人家的裝備是什麼,東北軍的裝備是什麼,有人說東北軍裝備比關東軍還好,稍微懂軍事的都知道這是瞎說。當時日本的戰斗機連美國都打不了,更別說東北軍里那幾架一戰風格的飛機了。剛才說了,張學良是個愛國的軍閥,軍閥最看中的是什麼,軍隊啊,抵抗,光讓我抵抗,軍隊打完了我是什麼,什麼也不是啦。這個,當時的張學良應該還是接受不了的。而且,他也錯誤的認為,日本不過是在找事,之前也發生過別的事嘛;他還期望國聯能從中調停。這些讓他做出錯誤的決定也沒什麼可以值得懷疑的。再說,當時東北軍多少人,幾天撤回關內?沒有提前的准備能這么快?

參考資料:張學良
3

⑻ 怎樣評價歷史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1.要把歷史人物放到當時所處的「時代」這個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標准苛求古人。

2.要對歷史人物的功和過進行全面的分析,一分為二,切忌絕對化,任何絕對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確的論斷。

3.要對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點帶面。

4.要史論結合,不能空下結論。先要敘述史實依據。然後得出結論,做到有理有據。

5.要有正確的評價標准,看其歷史活動對歷史發展的作用是促進還是阻礙,或個人品質是優是劣來進行評價。然而許多歷史人物的活動充滿矛盾,評價時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據主流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8)歷史人物評述擴展閱讀:

歷史人物的評價原則:

1.一分為二的原則: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即進步與落後、積極與消極、成功與失敗、優點與缺點……傑出歷史人物也不例外,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因而在評價傑出人物時也應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進行辯證的分析。

2.時代性原則:這一原則就是看待和評價歷史人物要將其放在他所處的特定的歷史時代。這種特定的背景是歷史人物活動的大舞台,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不能超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例如,對於商鞅的評價主要是基於他積極變法的歷史事實,其改革的結果是在秦國建立起封建制度,使之走向強大。

3.階級性原則:歷史人物大都生活於階級社會中,因此在評價歷史人物時,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求是不應停留在個人動機上面,而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階級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關系的環境。

4.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學生在明確評價標准和原則之後,要將其觀點表達出來,就必須做到「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即評價歷史人物一定要以歷史事實或者具體史料為依據,才能得出相應的觀點,既不能主觀臆斷、空穴來風,也不能堆砌材料和歷史事實。

歷史人物,它指在歷史發展中起過重要影響,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足跡,歷史上有記載,對人類歷史起到推動作用的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是研究歷史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個也是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考古學佐證。歷史簡單的概括:以前發生的對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的事,歷史人物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就是在這些事件中起主導作用的人了。歷史人物是構成歷史的重要要素,構成歷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如果單講事物,在事物裡面,人便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參考鏈接:

網路-歷史人物 (史學名詞)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人物評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