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中秋歷史故事50字

中秋歷史故事50字

發布時間:2021-03-03 13:21:56

⑴ 關於中秋節的小故事50字

關於中秋節的小故事:
相傳當時中原人不甘受蒙古人的統治,想要號召各地的有志之內士一同反抗,當時朱元璋容在八月十五日起義,劉伯溫便想一計策,並在餅內藏紙條分贈同伴,紙條寫著「八月十五夜起義」,民眾紛紛響應,藉由吃月餅來通知起義,後來,流傳下來,就成為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了。這大概是贈品營銷的古老原型。
傳說有三位神仙,化身為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濟老人,但只有兔子沒有食物,後來兔子告訴老人『你們吃我吧』,就往烈火中跳了進去,神仙們大受感動,於是將兔子送到了廣寒宮成了玉兔,後來,玉兔就在廣寒宮里和嫦娥相伴,並搗制長生不老葯。人為己謀是人的天性,捨身助人是違反生物生存本能,因次這類的故事總是亘久流傳。

⑵ 中秋節的來歷50字

遠古時期,後來羿射日立功西王源母賞賜仙葯。八月十五後羿帶眾人打獵,其弟子西蒙前去其家盜葯,後羿妻子嫦娥為保護仙葯,遂將其吞下。吃下仙葯的嫦娥,不受控制的飛上天去,遲來的後羿只見到將要消失的嫦娥。

後為紀念善良的嫦娥,遂將這一天定為中秋節,意為:全家團圓的日子。希望有一天後羿與嫦娥可以團圓。

(2)中秋歷史故事50字擴展閱讀:

中秋節習俗

賞月——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富人多自搭綵樓,好游者則或登於山、或泛於水,而又必備核餚酒漿,文人賦詩,俗士講古,往往通宵達旦。

熬夜——民間相傳,中秋夜越晚睡越長壽。所以有人以此祈求長壽,但更多現代年輕人藉此機會玩個通宵。

吃鴨子——雲南的仫佬族講究在這一天買餅子,殺鴨子。南京的什麼桂花鴨、鹹水鴨、樟茶鴨也往往在這個時候賣得很旺。如果你什麼都沒找到,拎一隻北京烤鴨回家吃,估計味道也不賴。

吃田螺——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後經查,螺肉所含的維生素A又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有人指出,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⑶ 關於中秋節的故事50字

嫦娥奔月的神話
在遙遠的古代,天上有十個太陽,地上被照得像火爐一樣,真是熱死人了,地面被烤乾龜裂,人們的莊稼也被曬的都死去了。水深火熱,民不聊生。正當太陽得意之時,民間出來一個大英雄叫後羿。他力大無窮,同情百姓們的遭遇。有一天他徒步登上了昆侖山,運足神力,拉開了珍藏已久的神弓,一氣之下射下了九個太陽,留一個太陽為人們提供光照和溫暖,並命令最後的太陽要按時升起和降落。
後羿射日的事情馬上在民間傳得沸沸揚揚,人們非常尊敬和愛戴他,不少人慕名而來向他學習技藝。當時後羿娶得了一位妻子名叫嫦娥,貌美如花,溫柔善良。後羿除了傳藝狩獵外,剩下的時間就是陪妻子在一起,許多人羨慕這一對兒恩愛的夫妻。
有一天,後羿到昆侖山拜訪好友,路上恰好遇見了王母娘娘,寒暄之後,王母娘娘給了他一包長生葯。服下此葯,便可成仙。然而,後羿非常愛惜自己的妻子,不願留下她一個人,於是把長生葯交給了嫦娥保管,嫦娥把葯放在了梳妝盒的小箱子里。可是,家賊難防,嫦娥放葯時被弟子蓬蒙看到了。

幾天後,後羿帶領眾弟子外出打獵,奸詐的蓬蒙假裝生病,留在了屋裡。待後羿一夥都走完了,他拿了寶劍來到後院逼迫嫦娥交出長生葯,嫦娥知道自己敵不過蓬蒙,打開箱子,馬上吞了長生葯,身子立即離開地面飄到了天上。嫦娥深深地思念著丈夫,她沒有飛到很遠,而是選擇了離地面最近的月亮棲息下來,修道成仙。

晚上後羿和眾弟子打獵回來,侍女們把一切經過告訴了後羿,後羿大怒,拿起寶劍要殺死蓬蒙,誰知這小人早已逃之夭夭。待他望向夜空,發現今晚月亮又圓又亮,他悲痛欲絕,大聲呼喚著妻子的名字,突然發現月亮越來越靠近了,他向前三步,月亮反而後退三步,他往後退三步,月亮又向他走進三步,總是無法觸及。

後羿異常思念妻子,於是讓侍女們在後面的花園里擺上嫦娥喜歡的食物,遙祭自己的愛妻。百姓們聽到了此事,也紛紛擺出香爐和好吃的食物紀念嫦娥,希望嫦娥在月亮上吉祥平安。

⑷ 中秋節傳說故事50字

農歷八月十抄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
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
之中秋節。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
稱謂「仲秋」,
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
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
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
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
遊子,更
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
故鄉」,杜
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
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
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
絕唱。

「希望採納」

⑸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30——50字)

吳剛折桂

相傳月宮里有一個人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把他貶謫到月宮,每天都砍伐月宮前的桂樹,以示懲處。這棵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會立即合攏。李白在《贈崔司戶文昆季》一詩中寫道:「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擴展資料:

歷史起源

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歷八月十五日,這一天有賞月、吃月餅的風俗。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春節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中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 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中秋晚上,中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節是遠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據《周禮·春官》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漢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晉時亦有中秋賞月之舉,不過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游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才大興。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間里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吳自牧《夢梁錄》說:「此際金鳳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

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簍之人,解農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玩月遊人,婆婆於市,至燒不絕。」

更有意思的是,《新編醉翁談錄》記述拜月之俗:「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盛行不衰。「其祭果餅必圓」;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陸啟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

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雲:「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或攜柏湖船,沿游徹曉。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民間以月餅相邀,取團圓之義」。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稱:「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余,上繪月宮蠟兔之形。」「每屆中秋,府第朱門皆以月餅果品相饋贈。

至十五月圓時,陳瓜果於庭以供月,並祀以毛豆、雞冠花。是時也,皓魄當空,彩雲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嘩,真所謂佳節也。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同時這五百多年中還推出「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其中的賞月,吃月餅、團圓飯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⑹ 中秋節的來歷 50字

每年夏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以版是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夏歷權里,一年分為四序,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門,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八月十五的玉輪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豁亮,以是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在台灣,中秋節當天放假一天,若與周六、日重疊則不另外補假,但若與周休假期僅相隔一工作日者,該工作日則調為假期,並擇另一星期六補班補課。

香港的中秋節公眾假期定在農歷八月十六日(中秋節翌日)。如果碰上星期日,則在星期一補一天假;如果碰上星期六則沒有補假。

根據中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⑺ 中秋節的傳說故事50字

中秋節的傳說故事50字
有獎勵寫回答共6個回答
頓靜段水兒
聊聊關注成為第7位粉絲
農歷內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容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
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
之中秋節。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
稱謂「仲秋」,
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
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
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
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
遊子,更
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
故鄉」,杜
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
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
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
絕唱。
「希望採納」

⑻ 中秋節的由來50字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1、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2、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歷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8)中秋歷史故事50字擴展閱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⑼ 寫關於中秋的故事,歷史,50字

你好,中秋節的故事之——嫦娥奔月: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專曬得莊稼枯死,屬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後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便有了中秋賞月這一回事。

閱讀全文

與中秋歷史故事5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