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關於忠的歷史故事成語大全

關於忠的歷史故事成語大全

發布時間:2021-03-03 12:16:20

1.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有:毛遂自薦、卧薪嘗膽、塞翁失馬、聞雞起舞、破釜沉舟、一鳴驚人。
1、毛遂自薦(máo suì zì jiàn)
【解釋】指自己推薦自己去擔任某項工作或職務。
【近義詞】自告奮勇、挺身而出
【反義詞】自慚形穢、讓位於賢、畏縮不前
【造句】學校需要能乾的志願者,小剛毛遂自薦。
【成語故事】
戰國時,秦國軍隊包圍了趙都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去說服楚王與趙國結盟出兵,解救趙國。平原君打算從手下三千多門客中挑選二十人做隨從,但挑來挑去只有十九人符合要求,正在著急時,有個名叫毛遂的門客自我推薦說:「讓我去吧!」平原君笑笑:「有本事的人,隨便到哪裡,都好象錐子放在布袋中,一定會露出尖鋒來。可你來了三年,沒人說起你的大名,可見沒有什麼才能啊。」毛遂說:「我如果早被放在布袋裡,早就會脫穎而出,何止露出一點尖鋒呢!」平原君見他說的有理,便帶毛遂等二十人來到了楚國。
平原君請楚王結盟出兵,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十九個門客十分著急,但卻沒了主意。
毛遂按劍上前說:「訂盟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無非利害二字而已,這樣明白為何現在還不決定!」楚王大怒,斥道:「我與你主人說話,你來干什麼?還不與我退下!」
哪知毛遂不但沒有退下,反而又上前幾步說:「現在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上,你的十萬兵馬都沒有用了!」楚王自知理虧,又怕毛遂真的動武,一時無言對答。毛遂繼續進逼說:「其實,楚國有五千里遼闊的土地,幾十萬雄師,這么強大的國家,為什麼要害怕秦國呢?大王不同意楚趙聯盟,難道要等秦國逐個擊破,坐以待斃嗎?」楚王聽了連連點頭,答應與趙國訂盟,出兵解趙國之圍。
2、卧薪嘗膽(wò xīn cháng dǎn )
【解釋】卧薪,睡在柴草上;嘗膽,吃飯時嘗一口苦膽。原指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跡,後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雪恥圖強。
【近義詞】奮發圖強、勵精圖治、發憤圖強、宵衣旰食。
【反義詞】胸無大志、妄自菲薄。
【成語故事】春秋末期,越王勾踐每天睡在柴草上,臨睡前,用舌頭舔舔鹿膽的苦味,以此來提醒自己過往苦日子,要發奮圖強,報仇復國。
原來吳王夫差發兵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被捉來吳國當了馬夫,日夜侍候馬匹。
對於一個君王來說,這實在是非常難堪的。但是勾踐暗下決心,一定要恢復自己的國家,所以他沒有露出絲毫的抗拒神態,老老實實養馬。
勾踐還裝出對夫差忠心耿耿的樣子。用心替他駕馭馬車,態度謙卑。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就放他回國。
勾踐回國後,決心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就「卧薪嘗膽」,還常自問:「你忘了在吳國的恥辱嗎?」
勾踐又給吳王送去美女西施。吳王夫差就更加只顧吃喝玩樂,無心國政,弄得國家日漸衰弱。經過二十年的充分准備,勾踐看時機已經成熟,就在吳國沒有防備的情況下,領兵把吳國打得大敗。夫差感到很羞愧,舉劍自刎而死。
3、塞翁失馬(sài wēng shī mǎ)
【解釋】比喻雖然受到暫時的損失,卻因此得到了好處。
【近義詞】:失之東隅、因禍得福
【反義詞】:禍不單行、雪上加霜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分句;用於安慰語。表示壞事就成好事,側重表示事物的互相轉換。
【用法】:常跟「焉知非福」連用。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安慰語。在句中做主謂式結構。
【成語故事】從前,在邊塞有父子倆靠放牧馬匹為生。這天有匹駿馬忽然逃跑了,兒子怎麼追也沒追回來。父親安慰兒子說:「我們養馬人,失掉馬匹是常有的事。也許它還會回來呢!」過了一段日子,那匹失去的駿馬竟帶回來一大群馬。兒子高興極了,父親倒沒有太大的驚喜。他對兒子說:「這件事確實意外。不過,世事禍福無常,很難預料。你要小心樂極生悲啊!」

有一天,兒子在馴馬時,一個不小心,竟從馬上掉了下來,把一條腿摔斷了。父親又說:「馴馬的人,難免會被摔著。如果你能吸取教訓,日後會有益處。」
正在這時,其他年輕人全被抓去打仗,全都戰死在沙場。兒子因腿骨折,免去了從軍,因而保存了性命。對他來說,可算是因禍而得福了。
在漢語里「塞翁失馬,安知非福」,用得比較普遍。
4、聞雞起舞(wén jī qǐ wǔ)
【釋義】意為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藉以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亦比喻意志堅強,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
【近義詞】 發憤圖強、自強不息、孜孜不倦、廢寢忘食、鍥而不舍、持之以恆、頓學累功、催人奮進。
【反義詞】 苟且偷安、自暴自棄
【成語故事】西晉時的祖逖,從小勤練武術,鑽研兵法,立志要做一番大事業。
劉琨也是個有報負的年輕人,兩人很快便成為好朋友。這天晚上,半夜過後,祖逖忽然被一陣雞鳴聲吵醒,他連忙把劉琨喚醒說:「這雞鳴聲把人吵醒,雖然很討厭,但我們可以趁此機會早些起床練習武藝。」
「好啊!」劉琨欣然同意。於是兩人來到院子里,專心地練起刀劍來。
從此,兩人每到夜半,一聽到雞鳴,便起床練劍。
當時,祖逖看到國家被匈奴軍隊攻陷了很多城池,非常著急,立刻上書皇帝,請求率兵北伐,收復失地。
皇帝很高興,封祖逖為「奮威將軍」,帶領軍隊北上。由於祖逖和劉琨作戰英勇,不久便收復了很多北方的城池。
5、破釜沉舟(pò fǔ chén zhōu )
【解釋】釜,煮飯用的一種鍋;舟,船。意為打破飯鍋,鑿沉渡船,藉以比喻決一死戰、亦即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近義詞 :義無反顧、背水一戰、決一死戰、背城借一、孤注一擲、濟河焚舟
反義詞:優柔寡斷、瞻前顧後、舉棋不定,抱頭鼠竄,望風而逃
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做事的決心很大。
【成語故事】項羽是楚國人,少年習武,能將百斤鼎高舉過頭。長大後跟隨叔父參加推翻秦朝的起義。
有一次,秦軍攻下了趙國,趙王逃到巨鹿,急忙派人向楚國求援。
楚王派項羽帶領二十萬楚軍前去救趙。項羽先派英、蒲兩位大將率兩萬人做先鋒,然後,自己率主力渡河。渡過了河,項羽命令將士,每人帶三天的干糧,把軍隊里的飯鍋全砸了,把渡河的船隻全鑿沉了。他對將士說:「我們『破釜沉舟』,有進無退,三天之內,一定要打退秦軍!否則只有餓死在這里!」
項羽的決心和勇氣,對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軍個個士氣振奮,一個人抵十個,十個人抵百個,越戰越勇,終於把秦軍打得大敗而逃。
經過這次戰役,項羽名聲大振,成了各路反秦的統帥。
6、一鳴驚人(yī míng jīng rén)
【釋義】鳴,鳥叫。一聲鳴叫使人震驚。比喻平時很一般,突然做出驚人的事情。
【近義詞】一舉成名、一炮而紅、一步登天、名滿天下、不同凡響
【反義詞】屢試不第、出師不利、身敗名裂、臭名遠揚、丟人現眼、寂寂無聞、沒沒無聞、默默無聞
【用法】作主語、謂語、賓語、定語;也用於國家、集體
【成語故事】春秋時,楚莊王即位已經三年,白天打獵,晚上喝酒,對國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他知道大臣們對他不滿意,就下了一道命令:「誰要是敢勸諫,就判他的死罪!」
有個名叫伍舉的大臣對庄王說:「我有個謎請大王猜猜。」庄王說:「你說吧。」伍舉說:「楚國有一隻大鳥,身披五彩,可是一停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麼鳥?」
楚莊王說:「這不是普通的鳥,這種鳥不飛則已,一飛將要沖天,不鳴則已,一鳴將要驚人。你去吧,我已經明白了。」
從那天開始,楚莊王振作起來,認真治理國家,楚國也漸漸強大起來。最後,這個一鳴驚人的楚莊王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2. 歷史故事四字成語大全

1、老馬識途
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2、尊王攘夷
齊桓公在成就霸業時,曾得到管仲輔佐。此人在齊桓公繼位前曾侍從齊桓公的政敵,為與齊桓公爭奪王位,曾射過齊桓公一箭。但齊桓公上台後,看重管仲的才於,不計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為相,實施改革,終於國富兵強。春秋時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諸侯王不再聽命於周王,一些強大的諸侯趁機發動兼並戰爭,強迫其他各國承認其霸主地位。管仲輔佐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旗號,使齊國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3、問鼎中原
據說楚莊王在推行霸業的過程,曾率軍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揚威,並遣使問九鼎的大小輕重。鼎象徵王權,庄王問鼎,表明奪權之心。
4、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5、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6、胡服騎射
戰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展騎兵。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一。
7、負荊請罪
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8、紙上談兵
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9、三令五申
孫武流寓於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後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鬨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後,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10、圍魏救趙
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採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3.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戰國: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
一鼓作氣(曹劌) 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 卧薪嘗膽(勾踐)
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完璧歸趙(藺相如) 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 耳) 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
一鼓作氣(曹劌) 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 卧薪嘗膽(勾踐)
殺妻求將(吳起) 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一字千金(呂不韋) 指鹿為馬(趙高)
焚書坑儒(秦始皇) 圖窮匕見(荊軻)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一飯千金(韓信) 四面楚歌(項羽)
約法三章(劉邦) 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 破釜沉舟(項羽)
手不釋卷(劉秀) 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 十面埋伏(項羽)
投筆從戎(班超) 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 老當益壯(馬援)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鞠躬盡瘁(諸葛亮)
三顧茅廬(劉備)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 樂不思蜀(劉禪) 七步成詩(曹植) 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 寶刀不老(黃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 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 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畫龍點睛(張僧繇) 江郎才盡(江淹)
精忠報國(岳飛) 東窗事發(秦檜)
胸有成竹(文與可)

秦 :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
焚書坑儒(秦始皇) 窮圖匕見(荊軻)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漢 :一飯千金(韓信) 四面楚歌(項羽)
約法三章(劉邦) 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 破釜沉舟(項羽)
手不釋卷(劉秀) 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 十面埋伏(項羽)
投筆從戎(班超) 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 老當益壯(馬援)
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
七步成詩(曹植) 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
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 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
東山再起(謝安) 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
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 精忠報國(岳飛) 東窗事發(秦檜)
胸有成竹(文與可)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故事出自《國語·吳語》。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故事見於《莊子列禦寇》。成語「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故事出自《晉書·杜預傳》。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斗節節勝利,毫無阻擋。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故事見於《莊子·秋水》。成語「望洋興嘆」,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枕戈待旦」出自劉琨《與親故書》,形象地寫出了劉琨隨時准備殺敵報國的決心。後來用作成語,形容時刻警惕敵人,准備作戰。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故事出自《史記·魏世家》。成語「抱薪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害,結果反而使禍害擴大。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4. 有關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有關歷史故事的成語有:
戰國:
完璧歸趙(藺相如)
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
一鼓作氣(曹劌)
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
卧薪嘗膽(勾踐)
殺妻求將(吳起)
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秦 :
一字千金(呂不韋)
指鹿為馬(趙高)
焚書坑儒(秦始皇)
窮圖匕見(荊軻)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漢 :
一飯千金(韓信)
四面楚歌(項羽)
約法三章(劉邦)
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
破釜沉舟(項羽)
手不釋卷(劉秀)
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
十面埋伏(項羽)
投筆從戎(班超)
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
老當益壯(馬援)
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
鞠躬盡瘁(諸葛亮)
三顧茅廬(劉備)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
樂不思蜀(劉禪)
七步成詩(曹植)
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
寶刀不老(黃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
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
入木三分(王羲之)
聞雞起舞(祖逖)
東山再起(謝安)
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
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
畫龍點睛(張僧繇)
江郎才盡(江淹)
宋:
精忠報國(岳飛)
東窗事發(秦檜)
胸有成竹(文與可)

5. 關於歷史故事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6. 關於歷史故事的四字成語大全

7.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1、望梅止渴

三國時,曹操帶兵長途行軍,士兵們都很口渴,曹操便說:「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結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們聽了,嘴裡都流口水,一時也就不渴了。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只好用空想來加以安慰。

2、三顧茅廬

漢末劉備三次到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最後諸葛亮才答應出來。後喻指一再誠心地邀請。

3、四面楚歌

楚漢交戰時,項羽的軍隊駐扎在垓下,兵少糧盡,被漢軍和諸侯的軍隊層層包圍起來,夜間聽到漢軍四面都唱楚歌,項羽吃驚地說:「漢軍把楚地都佔領了嗎?為什麼楚人這么多呢?」比喻四面受敵,處於孤立危急的困境。

4、卧薪嘗膽

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立志報仇。據說他睡覺睡在柴草上頭,吃飯、睡覺前都要嘗一嘗苦膽,策勵自己不忘恥辱。經過長期准備,終於打敗了吳國。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恥。

5、背水一戰

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命手下大將韓信領兵攻打趙國。趙王帶了二十萬大軍在太行山的井陘關迎擊。 當時,韓信只帶了一萬二千人馬。為了打敗趙軍,他將一萬人駐扎在河邊列了一個背水陣。另外派兩千輕騎潛伏在趙軍軍營周圍。

交戰後,趙營二十萬大軍向河邊的一萬漢軍殺來。漢軍面臨大敵,後無退路,只能拚死奮戰。這是潛伏的那兩千士兵乘虛攻進趙營。趙軍遭到前後夾擊,很快被韓信打敗。 戰後有人問韓信:「背水列陣乃兵家大忌,將軍為何明知故犯?」韓信笑著說:「置之死地而後生,這也是兵書上有記載的呀。」

8.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大全

約法三章【yuē fǎ sān zhāng】約法三章,是一個漢語成語,是指事先約好或明確規定的事。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以資遵守。出自漢·司馬遷的《史記·高祖本紀》。

9. 歷史故事的成語大全

望梅止渴
[wàng méi zhǐ kě]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三顧茅廬
[sān gù máo lú]
顧:拜訪;茅廬:草屋。 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四面楚歌
[sì miàn chǔ gē]
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卧薪嘗膽
[wò xīn cháng dǎn]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背水一戰
[bèi shuǐ yī zhàn]
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 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圍魏救趙
[wéi wèi jiù zhào]
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 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紙上談兵
[zhǐ shàng tán bīng]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負荊請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完璧歸趙
[wán bì guī zhào]
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 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草木皆兵
[cǎo mù jiē bīng]
木:樹;皆:全;都是。野草和樹木都像是兵士。比喻軍隊敗退時心虛;把草木都看成為是敵兵。亦形容極度驚恐時發出多疑的錯覺。
唇亡齒寒
[chún wáng chǐ hán]
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 比喻利害密要相關。
指鹿為馬
[zhǐ lù wéi mǎ]
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破釜沉舟
[pò fǔ chén zhōu]
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入木三分
[rù mù sān fēn]
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 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è]
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沖突。
出爾反爾
[chū ěr fǎn ěr]
爾: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樣做,就會得到怎樣的後果。現指人的言行反復無常,前後自相矛盾。
按圖索驥
[àn tú suǒ jì]
索:找;驥:良馬。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
百折不撓
[bǎi zhé bù náo]
折:挫折;撓:彎曲。 比喻意志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聞雞起舞
[wén jī qǐ wǔ]
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杯弓蛇影
[bēi gōng shé yǐng]
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懸梁刺股
[xuán liáng cì gǔ]
形容刻苦學習。
毛遂自薦
[máo suì zì jiàn]
毛遂自我推薦。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胸有成竹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原指畫竹子要在心裡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後比喻做事之前已經有通盤的考慮。
東山再起
[dōng shān zài qǐ]
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
不學無術
[bù xué wú shù]
學:學問;術:技能。原指沒有學問因而沒有辦法。現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刮目相看
[guā mù xiāng kàn]
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luò yáng zhǐ guì]
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一飯千金
[yī fàn qiān jīn]
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精忠報國
[jīng zhōng bào guó]
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
多多益善
[ō ō yì shàn]
益:更加。越多越好。
高山流水
[gāo shān liú shuǐ]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約法三章
[yuē fǎ sān zhāng]
原指訂立法律與人民相約遵守。 後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
樂不思蜀
[lè bù sī shǔ]
很快樂,不思念蜀國。 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鞭長莫及
[biān cháng mò jí]
及:到。 原意是鞭子雖長,也不能打馬肚子。比喻相隔太遠,力量達不到。
如火如荼
[rú huǒ rú tú]
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樣紅,像荼那樣白。原比喻軍容之盛。現用來形容大規模的行動氣勢旺盛,氣氛熱烈。
葉公好龍
[yè gōng hào lóng]
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請君入瓮
[qǐng jūn rù wèng]
瓮:一種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別人的辦法來整治他自己。
百發百中
[bǎi fā bǎi zhòng]
形容射箭或打槍准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雞鳴狗盜
[jī míng gǒu dào]
鳴:叫;盜:偷東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草船借箭
[cǎo chuán jiè jiàn]
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賓至如歸
[bīn zhì rú guī]
賓:客人;至:到;歸:回到家中。客人到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裡一樣。形容招待客人熱情周到。
一字千金
[yī zì qiān jīn]
增損一字,賞予千金。 稱贊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三令五申
[sān lìng wǔ shēn]
令:命令;申:表達,說明。 多次命令和告誡。
樑上君子
[liáng shàng jūn zǐ]
梁:房梁。躲在樑上的君子。竊賊的代稱。現在有時也指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人。
邯鄲學步
[hán dān xué bù]
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學步:學習走路。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的東西忘了。
鑿壁偷光
[záo bì tōu guāng]
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乘風破浪
[chéng fēng pò làng]
船隻乘著風勢破浪前進。比喻排除困難,奮勇前進。
投筆從戎
[tóu bǐ cóng róng]
從戎:從軍,參軍。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天經地義
[tiān jīng dì yì]
經:規范,原則;義:正理。天地間歷久不變的常道。指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也指理所當然的事。
出奇制勝
[chū qí zhì shèng]
奇:奇兵,奇計;制:制服。出奇兵戰勝敵人。比喻用對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勝利。
百戰百勝
[bǎi zhàn bǎi shèng]
每戰必勝。 形容所向無敵。
風聲鶴唳
[fēng shēng hè lì]
唳:鶴叫聲。 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
司空見慣
[sī kōng jiàn guàn]
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
一鼓作氣
[yī gǔ zuò qì]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干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才高八斗
[cái gāo bā dǒu]
才:才華。 比喻人極有才華。
狗尾續貂
[gǒu wěi xù diāo]
續:連接。晉代皇帝的侍從官員用作帽子的裝飾。指封官太濫。亦比喻拿不好的東西補接在好的東西後面,前後兩部分非常不相稱。
病入膏肓
[bìng rù gāo huāng]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與膈膜之間叫「肓」。 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以身試法
[yǐ shēn shì fǎ]
身:親身,親自;試:嘗試。 試著親身去做觸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一網打盡
[yī wǎng dǎ jìn]
比喻一個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徹底肅清。
大公無私
[dà gōng wú sī]
指辦事公正,沒有私心。現多指從集體利益出發,毫無個人打算。
一箭雙雕
[yī jiàn shuāng diāo]
原指射箭技術高超,一箭射中兩只雕。後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雙管齊下
[shuāng guǎn qí xià]
管:指筆。原指手握雙筆同時作畫。後比喻做一件事兩個方面同時進行或兩種方法同時使用。
馬革裹屍
[mǎ gé guǒ shī]
馬革:馬皮。 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安步當車
[ān bù dàng chē]
安:安詳,不慌忙;安步:緩緩步行。以從容的步行代替乘車。
打草驚蛇
[dǎ cǎo jīng shé]
打草驚了草里的蛇。 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後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別開生面
[bié kāi shēng miàn]
生面:新的面目。 原意是凌煙閣里的功臣畫像本已褪色,經曹將軍重畫之後才顯得有生氣。比喻另外創出一種新的形式或局面。
一筆勾銷
[yī bǐ gōu xiāo]
把賬一筆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招搖過市
[zhāo yáo guò shì]
招搖:張揚炫耀;市:鬧市,指人多的地方。指在公開場合大搖大擺顯示聲勢,引人注意。
初出茅廬
[chū chū máo lú]
茅廬:草房。 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天羅地網
[tiān luó dì wǎng]
天羅:張在空中捕鳥的網。天空地面,遍張羅網。指上下四方設置的包圍圈。比喻對敵人、逃犯等的嚴密包圍。
暗箭傷人
[àn jiàn shāng rén]
放冷箭傷害人。 比喻暗地裡用某種手段傷害人。
諱疾忌醫
[huì jí jì yī]
諱:避忌;忌:怕,畏懼。 隱瞞疾病,不願醫治。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一鳴驚人
[yī míng jīng rén]
鳴:鳥叫。一叫就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安然無恙
[ān rán wú yàng]
恙:病。原指人平安沒有疾病。現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損害。
煮豆燃萁
[zhǔ dòu rán qí]
燃:燒;萁:豆莖。 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間自相殘殺。
勢如破竹
[shì rú pò zhú]
勢:氣勢,威力。 形勢就像劈竹子,頭上幾節破開以後,下面各節順著刀勢就分開了。比喻節節勝利,毫無阻礙。
大義滅親
[dà yì miè qīn]
大義:正義,正道;親:親屬。 為了維護正義,對犯罪的親屬不循私情,使受到應得的懲罰。
一意孤行
[yī yì gū xíng]
指不接受別人的勸告,頑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
取而代之
[qǔ ér dài zhī]
指奪取別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 現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作威作福
[zuò wēi zuò fú]
原意是只有君王才能獨攬權威,行賞行罰。 後泛指憑借職位,濫用權力。
單刀赴會
[dān dāo fù huì]
單刀:一把刀,指一個人。 原指蜀將關羽只帶一口刀和少數隨從赴東吳宴會。後泛指一個人冒險赴約。有贊揚赴會者的智略和膽識之意。
先入為主
[xiān rù wéi zhǔ]
指先聽進去的話或先獲得的印象往往在頭腦中佔有主導地位,以後再遇到不同的意見時,就不容易接受。
罪不容誅
[zuì bù róng zhū]
誅:把罪人殺死。 罪惡極大,殺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惡。
眾叛親離
[zhòng pàn qīn lí]
叛:背叛;離:離開。眾人反對,親人背離。形容完全孤立。
七擒七縱
[qī qín qī zòng]
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程門立雪
[chéng mén lì xuě]
舊指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塞翁失馬
[sài wēng shī mǎ]
塞:邊界險要之處;翁:老頭。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
蕭規曹隨
[xiāo guī cáo suí]
蕭何創立了規章制度,死後,曹參做了宰相,仍照著實行。 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規辦事。
抱薪救火
[bào xīn jiù huǒ]
薪:柴草。抱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
南柯一夢
[nán kē yī mèng]
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
暗無天日
[àn wú tiān rì]
昏暗得看不到天上的日光。形容在反動勢力統治下社會的黑暗。
按兵不動
[àn bīng bù dòng]
按:止住。使軍隊暫不行動。現也比喻暫不開展工作。
當仁不讓
[dāng rén bù ràng]
原指以仁為任,無所謙讓。後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
出類拔萃
[chū lèi bá cuì]
拔:超出;類:同類;萃:原為草叢生的樣子,引伸為聚集。 超出同類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不脛而走
[bù jìng ér zǒu]
脛:小腿;走:跑。 沒有腿卻能跑。比喻事物無需推行,就已迅速地傳播開去。
投鞭斷流
[tóu biān àn liú]
把所有的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斷水流。比喻人馬眾多,兵力強大。
阿諛奉承
[ē yú fèng chéng]
阿諛:用言語恭維別人;奉承:恭維,討好。曲從拍馬,迎合別人,竭力向人討好。
孤注一擲
[gū zhù yī zhì]
把所有的錢一次押上去,決一輸贏。 比喻在危急時用盡所有力量作最後一次冒險。
固若金湯
[gù ruò jīn tāng]
金屬造的城,滾水形成的護城河。形容工事無比堅固。
拔山蓋世
[bá shān gài shì]
蓋世:超越天下人,世上第一。 力能拔掉大山,形容力大勇猛,當代無比。
閉門思過
[bì mén sī guò]
過:過失。關起門來反省。
汗馬功勞
[hàn mǎ gōng láo]
汗馬:將士騎的馬賓士出汗,比喻征戰勞苦。指在戰場上建立戰功。現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貢獻。
江東父老
[jiāng dōng fù lǎo]
江東:古指長江以南蕪湖以下地區;父老:父兄輩人。泛指家鄉的父兄長輩。
江郎才盡
[jiāng láng cái jìn]
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才情減退。
鞠躬盡瘁
[jū gōng jìn cuì]
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不寒而慄
[bù hán ér lì]
栗:畏懼,發抖。 不冷而發抖。形容非常恐懼。
孺子可教
[rú zǐ kě jiào]
指年輕人可培養。
萍水相逢
[píng shuǐ xiāng féng]
浮萍隨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來不認識的人偶然相遇。
手到擒來
[shǒu dào qín lái]
擒:捉。 原指作戰一下子就能把敵人捉拿過來,後比喻做事有把握,不費力就做好了。
暗度陳倉
[àn dù chén cāng]
指正面迷惑敵人,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 亦比喻暗中進行活動。陳倉,古縣名,在今陝西省寶雞市東,為通向漢中的交通孔道。
曲高和寡
[qǔ gāo hè guǎ]
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專橫跋扈
[zhuān hèng bá hù]
跋扈:霸道,不講理。 專斷蠻橫,任意妄為,蠻不講理。
水深火熱
[shuǐ shēn huǒ rè]
老百姓所受的災難,像水那樣越來越深,像火那樣越來越熱。 比喻人民生活極端痛苦。
專心致志
[zhuān xīn zhì zhì]
致:盡,極;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
項庄舞劍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
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同「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馬首是瞻
[mǎ shǒu shì zhān]
瞻:往前或向上看。 看著我馬頭的方向,決定進退。比喻追隨某人行動。
志大才疏
[zhì dà cái shū]
疏:粗疏,薄弱。指人志向大而才具不夠。
聽而不聞
[tīng ér bù wén]
聞:聽。聽了跟沒聽到一樣。形容不關心,不在意。
痛心疾首
[tòng xīn jí shǒu]
疾首:頭痛。形容痛恨到了極點。
眾怒難犯
[zhòng nù nán fàn]
犯:觸犯、冒犯。群眾的憤怒不可觸犯。表示不可以做群眾不滿意的事情。
貪得無厭
[tān dé wú yàn]
厭:滿足。 貪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夜以繼日
[yè yǐ jì rì]
晚上連著白天。 形容加緊工作或學習。
直言不諱
[zhí yán bù huì]
諱:避忌,隱諱。說話坦率,毫無顧忌。
外強中干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干:枯竭。形容外表強壯,內里空虛。
玩物喪志
[wán wù sàng zhì]
玩:玩賞;喪:喪失;志:志氣。指迷戀於所玩賞的事物而消磨了積極進取的志氣。
眾口鑠金
[zhòng kǒu shuò jīn]
鑠:熔化。 形容輿論力量大,連金屬都能熔化。比喻眾口一詞可以混淆是非。
忠言逆耳
[zhōng yán nì ěr]
逆耳:不順耳。 正直的勸告聽起來不順耳,但有利於改正缺點錯誤。
先禮後兵
[xiān lǐ hòu bīng]
禮:禮貌;兵:武力。 先按通常的禮節同對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強硬手段解決。
振臂一呼
[zhèn bì yī hū]
振:揮動。揮動手臂呼喊(多用在號召)。
老馬識途
[lǎo mǎ shí tú]
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天衣無縫
[tiān yī wú fèng]
神話傳說,仙女的衣服沒有衣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麼毛病。
後來居上
[hòu lái jū shàng]
後來的超過先前的。有以稱贊後起之秀超過前輩。
一衣帶水
[yī yī dài shuǐ]
一條衣帶那樣狹窄的水。指雖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離不遠,不足以成為交往的阻礙。
班門弄斧
[bān mén nòng fǔ]
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
志在四方
[zhì zài sì fāng]
四方:天下。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
鑄成大錯
[zhù chéng dà cuò]
鑄:鑄造,把金屬熔化後倒入模具內製成器物;錯:錯誤。指造成嚴重的錯誤。
斬草除根
[zhǎn cǎo chú gēn]
除草時要連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長。比喻除去禍根,以免後患。
逐鹿中原
[zhú lù zhōng yuán]
逐:追趕;鹿:指所要圍捕的對象,常比喻帝位、政權。指群雄並起,爭奪天下。
談笑自若
[tán xiào zì ruò]
自若:跟平常一樣。指能平靜地對待所發生的情況,說說笑笑,不改常態。
任重道遠
[rèn zhòng dào yuǎn]
任:負擔;道:路途。擔子很重,路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斗。
任人唯賢
[rèn rén wéi xián]
賢:有德有才的人。 指用人只選有德有才的人。
債台高築
[zhài tái gāo zhù]
形容欠債很多。
置之度外
[zhì zhī dù wài]
度:考慮。放在考慮之外。指不把個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緣木求魚
[yuán mù qiú yú]
緣木:爬樹。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
有志者事竟成
[yǒ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
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開卷有益
[kāi juàn yǒu yì]
開卷:打開書本,指讀書;益:好處。 讀書總有好處。
焚書坑儒
[fén shū kēng rú]
焚:燒;坑:把人活埋;儒:指書生。 焚毀典籍,坑殺書生。
青雲直上
[qīng yún zhí shàng]
青雲:指青天;直上:直線上升。指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
生吞活剝
[shēng tūn huó bō]
原指生硬搬用別人詩文的詞句。 現比喻生硬的接受或機械的搬用經驗、理論等。
傾國傾城
[qīng guó qīng chéng]
傾:傾覆;城:國。原指因女色而亡國。後多形容婦女容貌極美。
四分五裂
[sì fēn wǔ liè]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團結,不統一。
怒發沖冠
[nù fà chōng guān]
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樂極生悲
[lè jí shēng bēi]
高興到極點時,發生使人悲傷的事。
七步成詩
[qī bù chéng shī]
稱人才思敏捷。
多行不義必自斃
[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
壞事干多了,結果是自己找死。
置之死地而後生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原指作戰把軍隊布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後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上下其手
[shàng xià qí shǒu]
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安居樂業
[ān jū lè yè]
安:安定;樂:喜愛,愉快;業:職業。 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勞動。
門可羅雀
[mén kě luó què]
羅:張網捕捉。大門之前可以張起網來捕麻雀。形容十分冷落,賓客稀少。
殺妻求將
[shā qī qiú jiàng]
春秋時,吳起殺掉妻子以求得到魯國的信任和重用。比喻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滅絕人性的事。
老當益壯
[lǎo dāng yì zhuàng]
當:應該;益:更加;壯:雄壯。 年紀雖老而志氣更旺盛,干勁更足。
拋磚引玉
[pāo zhuān yǐn yù]
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十面埋伏
[shí miàn mái fú]
意思是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敵軍。
望洋興嘆
[wàng yáng xīng tàn]
望洋:仰視的樣子。 仰望海神而興嘆。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秦晉之好
[qín jìn zhī hǎo]
春秋時,秦晉兩國不止一代互相婚嫁。 泛指兩家聯姻。
罄竹難書
[qìng zhú nán shū]
罄:盡,完;竹:古時用來寫字的竹簡。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
舍我其誰
[shě wǒ qí shuí]
舍:除了。 除了我還有哪一個?形容人敢於擔當,遇有該做的事,決不退讓。
青出於藍
[qīng chū yú lán]
青:靛青;藍:蓼藍之類可作染料的草。青是從藍草里提煉出來的,但顏色比藍更深。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
身體力行
[shēn tǐ lì xíng]
身:親身;體:體驗。親身體驗,努力實行。
窮則思變
[qióng zé sī biàn]
原指事物到了盡頭就要發生變化。現指在窮困艱難的時候,就要想辦法改變現狀。
趨炎附勢
[qū yán fù shì]
趨:奔走;炎:熱,比喻權勢。 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

10.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有(4個)

1、望梅止渴

三國時,曹操帶兵長途行軍,士兵們都很口渴,曹操便說:「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結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們聽了,嘴裡都流口水,一時也就不渴了。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只好用空想來加以安慰。

2、三顧茅廬

漢末劉備三次到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最後諸葛亮才答應出來。後喻指一再誠心地邀請。

3、四面楚歌

楚漢交戰時,項羽的軍隊駐扎在垓下,兵少糧盡,被漢軍和諸侯的軍隊層層包圍起來,夜間聽到漢軍四面都唱楚歌,項羽吃驚地說:「漢軍把楚地都佔領了嗎?為什麼楚人這么多呢?」比喻四面受敵,處於孤立危急的困境。

4、卧薪嘗膽

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立志報仇。據說他睡覺睡在柴草上頭,吃飯、睡覺前都要嘗一嘗苦膽,策勵自己不忘恥辱。經過長期准備,終於打敗了吳國。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恥。

5、毛遂自薦

戰國時,秦軍在長平一戰,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

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挑選20個文武全才的門客一起去。經過挑選,最後還缺一個人。門下有一個叫毛遂的人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聽說先生將要到楚國去簽訂『合縱』盟約,約定與門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邊去尋找。可是還少一個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湊足人數出發吧!」

平原君說:「先生來到趙勝門下幾年了?」毛遂說:「三年了。」平原君說:「賢能的人處在世界上,就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顯現出來。如今,處在趙勝的門下已經三年了,左右的人們對你沒有稱道,趙勝也沒聽到贊語,這是因為先生沒有什麼才能的緣故。

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請留下!」毛遂說:「我不過今天才請求進到囊中罷了。要是我早就處在囊中的話,就會像錐子那樣,整個鋒芒都會露出來,不僅是尖梢露出來而已。」平原君終於帶毛遂一道前往。

閱讀全文

與關於忠的歷史故事成語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