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名人圈

歷史名人圈

發布時間:2021-02-05 08:16:05

A. 保定的歷史名人

怎麼不說雄縣的孫連仲——威震台兒庄

孫連仲(1893—1990年)原名席儒,從軍後更名連仲,字仿魯,人稱孫仿公。1893年2月3日出生在雄縣龍灣村。

1911年辛亥革命風潮迭起,孫連仲受其影響,認為從軍報國是自己的最好發展。1912年春,北洋軍第二鎮統制王占元派孔祥標在雄縣招兵。孫連仲投身軍旅,並分在馮玉祥營中當兵。1926年9月馮玉祥五原誓師,宣布參加國民革命。孫連仲追隨馮玉祥。1928年5月,孫連仲調任陝西綏靖地方,9月被任命為青海主席,1928年8月調任甘肅省主席,並負責甘肅、青海、寧夏軍務。

1930年中原大戰後,馮玉祥下野,孫連仲率所部投向蔣介石。1931年1月,被任命為第二十六路軍總指揮和江西清鄉督辦,開往江西,參加紅軍的第二次圍剿。1931年7月,在第三次對蘇區的圍剿中,孫連仲部連吃敗仗。手下官兵因不滿蔣介石獨裁,內戰政策和對日不抵抗主義,在董振堂、趙博生等人率領下發動了寧都起義,加入紅軍。1932年5月,孫以第九路軍司令長官率部參加第四次圍剿,1934年參加第五次圍剿。4月,孫被任命為陸軍中將,1935年11月,當選為國民黨五屆中央監察委員,1936年11月晉授上將銜。

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孫連仲以第二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一軍團軍團長率部星夜馳援,在竇店、良鄉、房山、保定等地進行對日阻擊戰,打死打傷日軍5400人,1937年10月任第二集團軍總司令的孫連仲率部參加太原會戰。1938年,徐州會戰。指揮全體戰士上下一心與日寇血戰台兒庄。1938年8月,孫連仲被任命為第三兵團司令,參加武漢保衛戰,在大別山小界嶺一線阻擊日軍南下。1939年1月,孫連仲升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豫西兵團和第二集團軍總司令,轉戰河南、安徽交界地區。5月,參加隨棗會戰,與日軍岡村寧次部戰於鍾陽、棗陽,取得新唐大捷。

1943年2月,孫連仲任第六戰區上將副司令長官,組織指揮鄂西會戰,戰勝日軍橫山勇部。1944年1月,被任命為第六戰區司令長官,1945年5月,被選為國民黨六屆中央監察委員,6月轉任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並任河北省主席。10月10日他在故宮太和殿主持華北日軍受降儀式。

抗戰勝利後,孫連仲主持華北軍政,在保定綏靖公署主任,北平行轅副主任,追隨蔣介石打內仗一再受挫。1947年1月石家莊解放後,孫連仲提出辭呈,10月初轉任總統府參軍長,1949年3月,調任「總統府戰略顧問」,未幾便攜著眷飛往台灣。1959年1月擔任國防部中央後備軍人指導委員會委員,1960年3月,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紀律委員會委員,1963年11月起,連續被聘為國民黨第九至十三屆中央評議委員。1964年他赴美游歷,1972年被聘為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考核紀律委員會委員。

1990年8月14日,孫連仲因肝癌病逝於台北市中心診所,享年97歲。

B. 我國娛樂圈中有哪些人是歷史名人之後

王力宏外曾祖父是許鳳藻。1891年生,是晚清民國之際最知名的海軍將領之一,對於版武昌起權義之成功居功至偉,所以孫中山特別接見過,並題「海天一色」四字褒揚。

父親王大中,台大醫學系畢業醫生 ;母親李明姝,政治大學畢業;兄長王力德,耶魯大學醫學博士, 當年的全美聯考第一名獲獎者,曾受老布希的接見和來信。

C. 八一八娛樂圈中哪些人和歷史上名人有關系

1.馮鞏、、、曾祖父馮國璋是著名軍事將領、北洋軍閥直系首領。
2.王祖賢:祖父王早年曾入軍統,受到世叔胡適嚴訓,章太炎和戴笠曾為其師。而其曾祖父王仁峰,則是追隨孫中山先生的**者,參加了同盟會,金陵舉事前,為制彈葯失左臂,人稱「王一手」。

3.白先勇:作家,編劇,父親為小諸葛「白崇禧」,國軍一級上將,曾任國民政府國防部長。

4.黃大煒:外公張學良,國民政府陸海空軍副總司令。

5.林黛:父親為李宗仁秘書程思遠。

6.秦漢:父親為黃埔一期生孫元良,曾參加送滬會戰等戰役,為國民黨陸軍中將。

7.王菲:祖父王兆民,曾任國民政府立法委員。

8.劉若英:祖父劉永堯,黃埔一期生,15歲入黃埔軍校學習,18歲任陸軍中校,20歲晉升少將,22歲升任中將,最後為國軍一級上將,去台後曾任國防部代部長。

9.鄧麗君:父鄧樞,黃埔十五期生,官職不高,為陸軍中尉。

10.關之琳:祖父關麟征為國軍**名將。參加過長城抗戰、台兒庄戰役。蔣介石在一次講演會上曾贊揚:「中國軍隊如果都像五十二軍(關麟征部)那樣作戰堅強,打敗倭寇軍隊是不成問題的。」

11.溫碧霞:父親為國民黨老兵,丈夫何祖光,祖父為國民政府陸軍總司令、軍政部長何應欽。國民政府遷台曾任國防部長、行政院長。
12.TVB小生林峰,祖父林夢飛(1909~1994),黃埔軍校第五期學生,國軍少將,曾任福建省第四專署行政督察專員兼少將保安司令等職。
13.蔡琴也是辛亥後裔,她的祖父叫蔡漢卿,武昌首義時,是他向清總督衙門打響了第一炮,人稱「蔡一炮」。

D. 歷史名人的故事

《五帝本紀》,列為《史記》的首篇。這個五帝時代,實際上就是我國歷史上的英雄時代。列在五帝之首的黃帝,就是這個英雄時代的第一個代表人物。

當時,諸夏之族已經發展到大河南北的大平原西部邊緣地帶,以炎帝為首的姜姓部落群大約在太行山東麓的河內地區,以黃帝為首的姬姓部落群大約在嵩山之外的外方地區,他們各自結成親屬部落聯盟,繼續向東方發展。東方的風、嬴、偃諸姓部落群也由汶、泗一帶活動到大野澤周圍,其中勢力比較強大的蚩尤部,一度成為東方部落聯盟的最高軍事首領。他與炎、黃諸部在相互聯系日益密切的情況下,發生了越來越劇烈的武力沖突。

最後,炎、黃諸部完全聯合起來,黃帝成為諸夏之族的最高軍事首領。在黃帝的統率下,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結果,蚩尤失敗,黃帝成為結合夏、夷諸部組成規模更大的部落聯盟的最高首領。從此,華夏族成為不斷融合中原各地眾多部族的核心力量。黃帝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尊崇為不斷擴大的華夏族的共同祖先。

傳說中的黃帝,當然不能視為一個簡單的個人,而是一個時代的象徵。這個時代,正是由野蠻時代向文明時代轉化的開端,後世常把有關向文明時代轉化的創造發明,如文字、歷法、舟車、蠶絲等等,大都集中到黃帝的身上,正反映了這是一個急劇變革的時期。

傳說中的黃帝之後,為帝顓頊高陽氏。帝顓頊時期,社會經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階級分化現象更為深刻。

到了顓頊時代,「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是謂絕地天通」(《國語·楚語下》。所謂「南正重」,當是善於觀察 天象通曉巫術的巫師之類的人物。從此他們就成了管理與天神有關事宜的專職人員,表達天命,顯示神靈,就成為他們的特權,這就形成了控制廣大黎民群眾靈魂的宗教職能。而廣大黎民群眾只能在「火正黎」之類的部落首領人物的監督管理下,在田地中勞作,不準「侵瀆」天上的神事。「火正黎」之類的部落首領人物就成了專管地上「民事」的「民師」,後來就發展成為各級官尹。

天與地的隔絕不通,神事與民事的截然分離,實質上反映了階級關系的對立日益加深,標志著國家權力和政府機構的萌芽。

在由各部落領土融合為民族共同領土的發展過程中,各級軍事首劣詡在不同程度地為爭奪權勢而展開斗爭,他們分布在各地,各自佔有一定范圍的領土,其中勢力比較強大的,成為一方之霸(伯),部落聯盟的最高軍事首領必須得到這些首領人物的支持,或者用武力壓服他們,地位才能保持穩固。

如傳說的陶唐氏的首領堯擔任部落聯盟首領的時候,經常要「諮四岳」,即徵求一部分勢力比較強大的部落首領的意見。其中特別是號稱為「太岳」的共工氏和崇伯鯀等人的勢力最為強大,更需要得到他們的支持。

有虞氏的首領舜,能接替堯取得最高首領地位,首先是得到高陽氏之族號稱為「八愷」和高辛氏之族號稱為「八元」的十六族首領的擁護,接著又用武力打擊了所謂「四凶族」,壓服了共工氏和崇伯鯀等反對勢力,鞏固了統治權力。同時,又繼續深入丹漢地區,征伐三苗,進一步擴大他的武力征服范圍。在對內對外戰爭日益繁劇的情況下,眾多的部落首領逐漸轉化成為世襲貴族,建立世襲王權的條件已經逐漸成熟了。
按照軍事民主制的傳統,部落聯盟最高軍事首領,必須通過一定的儀式,由眾多部落首領共同推舉或承認,才能確立。我國古代傳說的「禪讓」制度,就是屬於這類性質。這種傳統的「禪讓」舊制,到堯舜時期還是存在的。不過,長期以來,在同一家族內選出後繼者,也逐漸成為事實;同時,憑借強力,在四岳諸伯之間展開權勢爭奪,又愈演愈烈。

根據有關記載反映,唐堯要求其子丹朱成為他的後繼者,虞舜則在「禪讓」的幌子下使用強力奪取了最高統治地位。後來,虞舜也要求由其子商均繼承,禹又憑借他的權勢和威望直接代替了虞舜。這樣,丹朱和商均就都被詆毀為「奸子」。事實說明,強力在實際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禹取得最高統治地位,博得諸夏首領的擁護,具有夏後氏的稱號,即諸夏之族的最高君長,正式建立了夏王朝。從此,世襲王權才完全確定下來,開始了中國文明時代的歷史。

E. 要找一些歷史人物的名字。

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生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屬馬。他8歲登極,在位61年,享年69歲。
康熙帝的子女,在清帝中算是最多的,共有35子、20女。有學者統計,康熙的皇孫共97人。35個兒子中,序齒的有24位,實際上成人(年滿16歲)的,只有20位。這20個兒子,是由17個妻子生育的。
皇長子 胤禔 (1672-1732) 63歲
康熙十一年生,生母惠妃納拉氏。據傳教士白晉說:「皇上特別寵愛這個皇子,這個皇子確實很可愛。他是個美男子,才華橫溢,並具有其他種種美德。」由於他在皇子中年齡居長,替乃父作事最多。征討葛爾丹時,康熙任命裕親王福全為撫遠大將軍,19歲的允禔從征,任副將軍,參與指揮戰事。還銜命祭華山,管理永定河工程。26歲,被封為直郡王。十年後因爭儲位,謀害太子,被康熙革王爵,監禁,雍正12年卒。

皇二子 胤礽 (1674-1724) 51歲
生於康熙十三年,因系孝誠仁皇後所生,為嫡長子。康熙十四年,在他還是個一歲多的嬰兒時,就被立為太子。但在康熙四十九年九月被廢;四十八年,復立;五十一年十月,再廢,受禁錮;雍正二年卒,追封理親王,謚號密。

皇三子 胤祉 (1677-1732) 56歲
生於康熙十六年,母榮妃馬佳氏。允祉博學多才,成為乃父學術上的得力助手。康熙征葛爾丹時,允祉領鑲紅旗大營。21歲,被封為誠郡王;次年,降為貝勒;32歲,晉誠親王。雍正即皇位,命允祉守護父親的景陵。雍正八年,被奪爵、囚禁。十年,去世。

皇四子 胤禛 (1678-1735) 58歲
生於康熙十七年,母孝恭仁皇後。康熙親征葛爾丹時,胤禛奉命掌管正紅旗大營。20歲,被封為貝勒,31歲,晉雍親王。康熙駕崩,胤禛即位,為雍正帝。

皇五子 胤祺 (1679-1732) 54歲
生於康熙十八年,母宜妃郭絡羅氏。康熙認為此子心性甚善,為人敦厚。康熙征葛爾丹時,允祺奉命領正黃旗大營。19歲,被封為貝勒,30歲, 晉恆親王。雍正十年死,謚號溫。

皇六子 胤祚 (1680-1685) 6歲
康熙十九年生,母孝恭仁皇後。康熙二十四年夭折。

皇七子 胤佑 (1680-1730) 51歲
康熙十九年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誇他:「心好,舉止和藹可親。」康熙親征葛爾丹時,命允佑領鑲黃旗大營。18歲,被封為貝勒;29歲,晉淳郡王。八年,卒。

皇八子 胤禩 (1681-1726) 46歲
康熙二十年生,母良妃衛氏。少時為允禔母惠妃撫養。諸臣奏稱其賢,康熙的哥哥裕親王也在皇帝面前誇他「心性好,不務矜誇」。康熙自然喜愛,17歲,即被封為貝勒。後署內務府總管事。因爭儲位被奪貝勒,並受拘禁。允礽獲釋,允禩復為貝勒。雍正即位,為穩定其情緒,命總理事務,進封廉親王,授理藩院尚書。元年,命辦理工部事務。四年,雍正以其結黨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並削宗籍,更名為阿其那。同年,死。

皇九子 胤禟 (1683-1726) 44歲
生於康熙二十二年,母宜妃郭絡羅氏。26歲,被封為貝子。雍正即位後,命其出駐西寧。後以其違法肆行,與允禩等結黨營私為由,於雍正三年奪爵,幽禁。四年,削宗籍,令改名塞思黑。同年,卒。

皇十子 胤礻我(1683-1741) 59歲
生於康熙二十二年,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26歲,被封為敦郡王,因黨附允禩,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哲布尊丹巴胡圖克圖來京病故,送靈龕(kān)還喀爾喀(今蒙古共和國),命允齎(jī)印冊賜奠。允稱有病不能前行,命居住在張家口。同年借故將其奪爵,逮回京師拘禁。直到乾隆二年才開釋,乾隆五年卒。

皇十一子 胤禌 (1685-1696) 12歲
康熙二十四年生,母宜妃郭絡羅氏,康熙三十五年夭折.

皇十二子 胤祹 (1685-1763) 79歲
康熙二十四年生,母定妃萬琉哈氏。康熙四十八年,封貝子。曾署內務府總管事務,辦理正白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事。康熙御極60年,派允祹祭聖京三陵。次年,任鑲黃旗滿洲都統。雍正即位,進封履郡王。乾隆即位,進封履親王。乾隆二十八年,

皇十三子 胤祥 (1686-1730) 45歲
康熙二十五年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即位,封為怡親王,命總理戶部三庫。雍正元年,總理戶部。為人「敬謹廉潔」,雍正照例賜錢糧、官物,均辭而不受;對雍正「克盡臣弟之道」,總理事務「謹慎忠誠」,為雍正所賞識。三年,從優議敘,復加封郡王,任王於諸子中指封。後總理京畿水利,多有建樹。又辦理西北兩路軍機。八年,死。是雍正最知心、得其協助最多的兄弟。
皇十四子 允禵 (1688-1755) 68歲
康熙二十七年生,母孝恭仁皇後。與雍正、允祚同母。但黨附允禩,與雍正對立。康熙四十八年,封貝子。五十七年,任撫遠大將軍,征討策妄阿拉布坦。六十年,率師駐甘州,進次吐魯番。雍正元年,晉為郡王。三年,被降為貝子。四年,革爵禁錮。乾隆即位時,命釋放,封輔國公。乾隆十二年,晉貝勒。十三年,晉恂郡王。二十年,卒,謚號勤。

皇十五子 胤禑 (1693-1731) 39歲
康熙三十二年生,母順懿密妃王氏。雍正四年,封貝勒,命守景陵。八年,封愉郡王。九年卒,謚號恪。

皇十六子 胤祿 (1695-1767) 73歲
康熙三十四年生,母順懿密妃王氏。因庄親王死後無嗣,雍正命他襲封。乾隆三十二年死,謚號恪。

皇十七子 胤禮 (1697-1738) 42歲
康熙三十六年生,母純裕勤妃陳氏。雍正元年,封果郡王,管理理藩院事。六年,晉親王。七年,奉命管工部事。八年,總理戶部三庫。十一年,授宗令,管理戶部。十二年赴泰寧,送達賴喇嘛還西藏,沿途巡閱各省駐防及綠營兵。十三年,返京,辦理苗族事務。乾隆即位,命總理事務,解宗令,管刑部。乾隆三年卒。

皇十八子 胤衸 (1701-1708) 8歲
康熙四十年生,母順懿密妃王氏。康熙四十七年,夭折。

皇十九子 胤稷 (1702-1704) 3歲
康熙四十一年生,母襄嬪高氏。康熙四十三年,夭折。

皇二十子 胤褘 (1706-1755) 50歲
康熙四十五年生,母襄嬪高氏。雍正四年,封貝子,八年,晉貝勒。十二年命祭陵,稱病不行,降輔國公。乾隆即位後,復封貝勒,守泰陵,二十年,死。

皇二十一子 胤禧 (1711-1758) 48歲
康熙五十年生,熙嬪陳氏生。立志向上,頗有文才。雍正八年,封貝子,晉貝勒。乾隆即位,晉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死。

皇二十二子 胤估 (1711-1743) 33歲
康熙五十年生,母謹嬪色赫圖氏。雍正八年,封貝子;十二年,晉貝勒。乾隆八年死。

皇二十三子 胤祁 (1713-1785) 73歲
康熙五十二年生,靜嬪石氏生。雍正八年,封鎮國公。十三年,乾隆即位,晉貝勒,後降鎮國公。乾隆45年,復封貝子,兩年後,晉貝勒。49年加郡王銜。50年死。
20女,大多夭折。加上一個養女21女。

女兒:二十一位

長女、次女、四女、七女、八女、十一女、十六女、十七女、十八女、十九女、二十女幼年夭折,無封號,不序齒

侄女大公主固倫純禧公主(1671—1741),女婿博爾濟吉特·班第

三女二公主固倫榮憲公主(1673—1728),女婿博爾濟吉特·烏爾袞

五女三公主和碩端靜公主(1674—17l0),女婿烏梁罕·噶爾臧

六女四公主固倫恪靖公主(1679一1735),女婿博爾濟吉特·敦多布多爾濟

九女五公主固倫溫憲公主(1683—1702),女婿佟佳·舜安顏

十女六公主固倫純愨公主(1685—1710),女婿博爾濟吉特·策凌

十二女七公主(1686—1697),12歲夭折

十三女八公主和碩溫恪公主(1687—1709),女婿博爾濟吉特·倉津

十四女九公主和碩愨靖公主(1689—1736),女婿孫承運

十五女十公主和碩敦恪公主(1691一1709),女婿博爾濟吉特·多爾濟
皇二十四子 胤秘 (1716-1773) 58歲
康熙五十五年生,母穆嬪陳氏。稟性忠厚平和。有學識。雍正十一年,十七歲,封緘親王。乾隆38年死。

F. 棲霞歷史上的名人

歷史文化名人

齊詩學的開創者轅固

轅 固(約前235一135) 古腄縣人,舊志考定為今棲霞市人。鄉鎮則不祥。漢景帝時,以廉直拜清河太傅。曾與道家黃生辯論湯武革命,又與塞太後辯論儒、道兩家的優劣。同當時指導政治的黃老、刑名之學進行斗爭。不久,因病被免職。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90餘歲高齡的轅固應召復出。終因主持"務正學以吉,毋曲學以阿世",遭到了同是儒生的眾人嫉毀,再次罷歸。自稱:知己者唯公孫弘而已。
轅固是西漢初今文詩學——齊詩學的開創者,至清代乾嘉間,一直代表著我國四大詩學巨流之一。古腄縣名詩人,皆轅固弟子。

道教全真派創始人之一丘處機

丘處機(1148-1227),亦作丘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棲霞濱都里人。金元時期道教全真派創始人之一。與丹陽、譚處端、王處一、劉處玄、郝大通、孫不二等統稱「北七真」。
1188年(金大定二十八年)3月,丘處機應金世宗召,從祖庵(王重陽故居)赴燕京(今北京),奉旨塑王重陽、馬丹陽(時已去世)像於它庵,並主持了"乃春節"礁事,還當面向金世宗作了"持盈守成"的告誡。金世宗賜給吊處機袍了和桃子,外加十萬枚大錢。由此丘處機名聲大振。
1191午 (金明昌二年)秋,丘處機回歸故里修建濱都宮 (賜號太虛觀)作為傳道之所。1206年 (金泰和六年),他重返寧海,改馬丹陽故居為玄都觀。1208年後,丘處機曾兩訪嶗山,足跡遍及青州、登州、萊州等地,擴大了全真教的影響。12門年 (金貞佑二年),益都楊安兒起義軍攻克登、萊等州,丘處機准旨招撫了部分義軍。其時,金、蒙、南宋三勢鼎立,爭相詔求丘處機,他概不應詔。
1219年冬,元太祖成吉思汗派近臣劉仲祿持詔書相邀,丘處機說 「我循天理而行,天使行處無敢違。」遂帶弟19人前往。歷時3年,行程萬里,74歲高齡的丘處機終於會成成吉思汗於雪山。每每迸言:「要長生,須清心寡慾;要一統天下,須 「敬天愛民。」此話深得成吉思汗贊賞,口封「神仙」。在丘處機的影響下成吉思汗曾令「上殺」。
1224年(元太祖十九年),丘處機回到燕京,奉旨掌管天下道教,住天長觀(今白雲觀)。同年,丘處機曾持旨釋放淪為奴隸的漢人和女真人3萬余,並通過入全真教即可免除差役的方式,解救了大批漢族學者。自此,全真教盛極一時,丘處機的聲譽亦登峰造極。寺廟改道觀、佛教徒更道教者不計其數。
1227年(元太祖二十二年),丘處機病逝於天長觀,終年80歲。元世祖時,追封為 「長春演道主教真人」。
丘處機遺著有《大丹直指》、《攝生消息論》、《磻溪集》和《鳴道集》等。其詩詞作品在金、元之際有一定的代表性,後人所編《元詩別裁》、《詞林紀事》都選有他的作品。《磻溪詞》一卷,由近人朱孝成輯於《疆村叢書》。丘處機西遊經歷,由其弟子李志常的《長春真人西遊記》詳載。
元朝翰林學士王之綱有詩日:「扶桑賓日東海東,公山直與蓬萊通。群仙來往乎其中,長春仙人道業隆。」1996年10月8一9日,丘處機學術研討會在棲霞悅心亭賓館召開,來自香港和內地的15名研究丘處機和道教文化的著名學者一致認為:作為煙台八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丘處機不僅僅是棲霞、煙台、山東名人,而且是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廖若辰星的歷史明星,他堪稱享譽海內外的道教大師、政治家、旅遊家、養生學家和詩人,在宗教界、思想界、文化界、醫學界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東征大將軍牟全

牟全,生卒年不詳,棲霞鐵口人。至元年間 (1335一1341)任武略將軍、水軍都督。時,東方沿海地帶屢遭傣寇騷擾,民不聊生。朝廷賜牟全以金牌,命率師,三征傣寇。父母兄弟不忍其遠離,牟全說:"大丈夫風雲際會之時,當立功異域,以報國家,焉能從伏田畝間乎?"他奮不顧身,創開水道,風波萬里,屢建奇功。台灣1971年11月21日《青年戰士報》載題為《牟,以國為氏》文稱:"在牟氏的山東老家,也人才輩出,象元代東征日本時,率領戰艦,開創水道的大將牟全,便是山東棲霞人。"回國後,方慶河清海雖之際,牟全竟被奸細謀刺於河北桃花店。元帝念其功,乃命金牌御葬於觀音山下,並建詞紀念。迄今詞尚存,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同胞兄弟牟道立、牟道行

棲霞牟氏有胞兄弟兩人在歷史上頗有名聲,他們便是牟氏老八文中牟道立、牟道行兄弟倆。
牟道立(1567一1624),四川敘州府通判。字允修,蛇窩泊鎮牟家瞳人。30歲中拔貢,後出任直隸琢州攝篆州判。琢州當國道之沖,民不聊生。供職時,有一同鄉趙家宰路過,差人持牌索馬。憤然日:"琢州民窮,欲強我竭民力以結權貴,吾不忍也。"遂碎其牌而拒之。後升四川省敘州府 (今宜賓市)通判,值兵興,督飾有功,奏加二級,正五品銜。但因操勞過度,信末至,已先卒於官。平生以清廉立世,曾對"易米藏銀以迸"的屬下重罰。卒後儲蓄甚微,靠襄助以置靈樞始得歸里。葬燕子布 (今南石岔)北山。其後有名人牟障 (二炮後勤部正軍級部長)、牟書令 (中國石化總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牟道行 (1568一1618),直隸真定府同知 (副知府)。字兆可,又宇青槐,號濟川,蛇窩泊鎮牟家瞳人,後徒居棲霞城南門里。24歲(萬曆十九年)中舉人,後屢試禮部不第,47歲(萬曆四十二年)經渴選出任河南宜陽縣知縣,晉階奉政大夫,直隸真定府同知。萬曆四十六年十一月初三日卒於官,享年51歲。曾出資支助棲霞縣第一部縣志(明《萬曆縣志》)付樣,使史料得以存世流傳。居鄉時,逢災年農民交不上田賦,多次代納一社丁銀,不責償,時人稱頌。後主宰宜陽,因治行顯著,宜陽人亦娘稱之,並有"神君父母"之稱號。主要治行有三:1、宜陽人久受水災之苦,田地荒廢,民多積欠。父死責其子,兄亡捕其弟。每逢限比,銀檔累累。道行花任後,見之悲痛不忍,慨捐傣銀,代納田賦。為治水害,巡邑申,察地勢,於黃澗口、魚兒泉、韓城鎮、水兌村、神後等多處鑿山阜、開溝渠、決淤塞、築堤壩。歲澇,則泄田水人河,歲旱,則引河水灌溉,禾壯糧豐,流民復返。收田賦不用催逼,積極交納,民歌四野。z、創立宜山復社書院,延明師授課。且十日親臨一課,與諸生間難,並對學生發放津貼,勵生勤學。後生多有成就,學風興焉。3、宜陽舊有養濟院,人多舍少,或數姓同居一堂,或露處庭外,不避風雨。為此,特增置屋舍四五十間,按戶分給,使鱗寡孤獨者得有所居。故被稱為 "神君父母"。治宜陽五年,離任後,被宜陽人祖供於七賢伺。自明朝萬曆四十二年至清朝康熙三十九年,歷時近百年,宜陽人思慕不忘,請於朝廷,崇祖宜陽名宦,政績由此可知。
於宜陽閑暇時,常登翠屏山絕頂,慨然有懷,因故鄉白洋河畔亦有翠屏山,兩攬其勝,自號"兩屏"。在真定府任上,長兄子證,為歸德府通判時,常遣人將朝服送歸德,讓侄兒親紉兩袖,以示戒污。此家教,族人樂道。其後有名人牟墨林。

"三朝元老" 郝晉

郝 晉 (1585一1655) 原名聯登,字康仲,號豈岳,一號丸嘯居士,晚號盂山樵隱。棲霞城裡人(一說是松山鎮郝家樓村人),明末清初傳奇人物和有爭議人物之一。
郝晉自幼穎悟異常,讀書過目成誦。十六歲作紅葉詩八篇,其"幾處紅霜葉,深紅更淺紅。秋光流水外,山色夕陽中"大獲好評。他兩次人艾山俺讀書,迄今仍流傳有"土地護駕,小鬼掌燈"故事數則。明天啟元年舉人,崇偵元年試中迸士後,歷任四川巴縣知縣,四川鄉試同考官,四川道監察御史,可謂政聲載道,遺愛在川。守母喪後,平l、官巡視太倉,旋兼南城監察御史,升順天府尹,刑部右侍郎,轉兵部左侍郎。
1644年,李自成興兵舉起反明室旗幟之際,郝晉被調遣視師直隸保定與山西太原,兼理兵部尚書,左都御史,後以軍功有詔內調,賜宴文華殿,欽加太子太保,封勤襄伯,遂戊明木中流砒帖。
李臼成攻破北京之口,郝晉被俘,大順政權即委以刑郁之事,彼虛應數日而逃歸故里,原計劃練兵勤王,內清兵人主中原而作罷。
1645午,清順治命邢晉巡撫保比,邢背冉三辭之不允,於是又為消保定巡撫者數月,後授兵部右侍郎兼部察院有副郁卿史米直隸提督者數月。次年,特恩加太子少保,賞花鋼,賜封三等男爵。1647午春,終獲准病辭,門里築石芝園,構曲亭,若《丸嘯齋集》。幾午後卒於家。綜觀郝背"-生,官階之大實為棲籍歷史人物之冠,然以身事三胡故,《明季北略》--書載其被南明政權列為第119劣"從賊臣。。被民間戲墟為"三朝元老"。孰不知邢晉之苦衷全任其詩文、齋號中有所反映,彼欲大嘯而只敢 "丸嘯",他 "一聽腑歌淚欲斑",他 "才幾氖氰迷翠樹。忽聞攢越匝青天",他"幾番倚徒瑤池側,移取清輝人酒懷",無不出於無奈。
郝晉詩、文、書法俱佳,但以"三朗元老"故,遂戍不它褒崇之勢,棋至於任去世後之祭典上,給執書人帶來砰價之艱難,於矩•,旬"殺我卞者足我仇,殺我仇者是我友"的左語戊為絕妙奸間,也道出了點滴歷史真啼。

膠東農民起義領袖於七

於樂吾 (1607一1701)世稱於七。唐家泊村人。因在同胞中排行老七,故後,一怒之下手起刀落,殺棲霞知縣於席間。又迅即枉回唐家泊,一面迭運糧草迸鋸齒牙山,一面廣發"露布"招集舊部,准備迎擊情兵。他對人說:"一不做,二不休,今決依山寨同清兵見高低,或墜崖,或引頸,不自顧也。"
是年冬,於七帶領義軍同情兵交戰,初在接官亭、營盜等地獲勝。後因寡不敵眾,退守開出主峰。激戰中,於七隻身單刀據守於"門檻石"要道,將攀援至此的清兵一個個砍下山崖。血凝刀,以沸水沖洗。
次年春,義軍因被久困糧盡援絕而失敗,於七得綠營兵某將軍的掩擴,尺身突出重圍,後輾轉峙山,拜華嚴寺慈霜上人為師。法號寂徹,億善和。於70歲時,繼師兄大澤,主持華嚴寺20餘年。
1701年 (清康熙四十年),於七命人於院內揭石取刀,揮舞一番,擲刀於地,碎然去世,享年94歲。於慈霜墓塔附近築善和墓塔葬之。塔今尚存。
於七在華嚴寺曾留下一幅身著僧衣的畫像,如今保存在煙台市文物館里。

悅心亭主人牟國瓏

牟國瓏(1645一1713) 字作霖,號重季,棲霞城人。童年,由於父母早逝,依靠長兄、嫂生活,度日艱難。年17歲,因於七事受株連人獄3年,出獄後,22歲,補為博士弟子,46歲晉進士,52歲任直隸省南宮縣縣令。
南宮縣靠近漳河,其西境迭!水災,百姓深受其苦。牟國瓏一上任便免去災民征賦的十分之三。不久,又僻囊墊賠一千餘銀兩,並從官倉貸給災民若千糧食,令其謀生救。此舉受到保定巡撫於成龍的嘉獎,尤為當地百姓稱頌。牟國瓏因剛直不阿,秉公執法,1701年 (清康熙四十年)被某權;誣告於吏部,遭僻職門田。牟國瓏回故里後,任棲霞城住宅東建一亭,名「悅心亭」,惜以幽靜環境消磨時光。晚年,牟國瓏參與纂修《棲霞縣志》,並代本社百姓納丁徭銀2年。病故時,有直隸省南宮縣紳民數百人「走吊於棲」。

"代天巡獰" 者牟恆

牟 恆 (1658一1726)字聖基,號述齋,棲霞城南門里人。清康熙後期著名監察御史。其父牟作字,以埋學祖於鄉賢。其少年穎,工文章,15歲補博士弟子員,康熙廿九年中舉人,三十三年中迸,初任內閣中書,歷任戶、禮二部郎中,監督寶泉局鑄制銅餞。同時,多佳吏,其獨廉泊清正,康熙帝大悅,特賜《周易孝經》以示鼓勵,並旋提監察御史。迸督察院後,其讀書見古名臣諫奏興除事,輒慷慨動顏色,必見諸行事。時有鄉賢達某司空者,因私事有求於他,用數百金為其祝壽,他力卻之,遂杜其口;而至人有冤抑,其必抗章力救。太守渴選在京,人誣不沽;同邑孫某,被誣以窩留東人,將擬遣戍,是他盡力救勉的。另有一次,巡視南城,杖優人之結交權貴者,而丘遂之,一時豪橫斂手,於是聲望赫然,無大小賢否,皆知有牟御史。夷命監視錢局,工頭多私積服飾逾侈,其嚴禁之,有人嘗持貉裘,數引門而不敢獻。後來,在其任間無攢逾者。一日侍班,康熙帝嘉之日:真誠不欺。"其曾多次受皇帝派遣"代天巡獰",是棲霞唯一的"代天巡守"者。其"代天巡守"牌,民國期間傳至古鎮都牟家,1947年土改時被砸毀。晚年,歸棲霞老家,開家墊,親課諸弟子侄於學。科第之盛,為郡邑之冠,將牟氏家族推上棲霞四大望族之首。牟恆為御史時,其生活非常節儉,上朝時亦是舊袍布衣,故有「牟大愚子」之稱。

農民出身的監察御史牟昌裕

牟呂裕(1747一1808)宇啟昆,號松岩,棲霞城北宮人。乾隆五十賀午(1790年)44歲時考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古士。後授禮部主事。逾午改工部虞衡司主事。後又歷任都水司主事、營繕司員外郎、郎中,嘉慶九年 (卜04年)充順天鄉試同考官。授江南道、雲南道、河南道監祭御史,出任九省軍門總糟郎堂等職。奉命巡查京城。抽查遮小hl運京糟米。屢上章疏,以能吉聞名。
牟昌裕考中迸士候缺時,照常參加田間勞動,沒有--點進士味。一日京城下來聖旨宣召,他正在田間幹活,接了聖旨之後,還把家中沒幹完的農活繼續幹完才准備赴任。在離家赴任的那天早晨,他把牲口欄和豬圈收恰了一遍,看看水缸中沒有水了又挑了兩把水,才對家中人說道:"就干到這里吧,以後再也不做這些事了!"
牟昌裕做官後,開始當翰林,後來出任監察御史,--直為官清廉,家中沒有修察院府。這時,棲霞知縣徐秉謙為了討好牟昌裕,便撥出一筆公款,要在北宮村為牟昌裕家修建一處察院府。牟昌裕知道後,專程回鄉阻止,知縣徐秉謙不但無功,還險遭彈勃。
嘉慶初年,牟昌裕山監察御史出任糟運總督,朝廷為了保持糟運的順利,讓牟昌裕文官掛武職,以掌管供京郡生存的全部酒運(由南方通過大運河常年往北京運糧)。牟昌裕上任後,通過嚴厲整訪,制定出新的章法,使過去搗鬼貪污的官吏再也不敢搗鬼了。嘉慶九年,歲次甲子暮春,牟昌裕趁回京向朝廷復命之際,遊玩了白去觀--安葬棲霞名十丘處機的著名道觀。當他看到丘處機的畫像時,隨之命道長
取來文房四寶,為丘處機畫像題了詩,雲:
丘處機畫像贊日:
飄然瓊佩與霞踞,我見先生以況如。
此日胸襟真灑落,昔年鳳格沖太虛。
生成天漢排金馬,消盡英聲打木魚。
莫道吾鄉靈傑少,此才不肯讀儒書。
歲次甲子暮春
九省軍門總潛鄙堂
棲霞縣牟昌裕敬書

山東薔名占文家牟願相

牟願相(1760一1811) 字雷夫,號鐵李,古鎮都人。邑庫生。自號"鐵李"以示追懷遠祖李橢公。賦性不諧於俗,而淡泊自守,與人無所仟。申年隨父居萊蕪六年,弓當地張墨賓等四子友善,所做詩文,成為有時代風十特徵之文獻。一生體弱多病,僅得年52歲。所著《小懈卓堂詩集》、《小灘草堂文集》,於逝後42年 (1853)由誨陽七里店其婿李班刊行,高密蟬為鰓作序:"夫艾山之靈,秀著於誨濱,得其氣者往往為名士,為偉人。先生與陌人先生角立特出,豈非鍾蹄之獨厚者欣!"有詩文人選《山左古文抄》,後來作者皆莫能及。

人選《疇人傳》的算學家劉日義

劉臼義(17引一1812 字喬林,-•-字立夫,又自號簽夫,減家莊鎮橋子村人。祖父劉汝為及父親劉大建皆務農。劉日義少年喪父,家境贊窮,但卻知道努力讀書。母親李婦人辛苦勞作,勉強供劉日義求學。幾年後劉門義學業大戍,品學兼優,一時飲譽鄉里。時逢校試童 劉日義一生著有《勾股圖》一卷,《面體算術》八卷,《小雅辛卯朔考》三卷,《讀漢書律歷志算草》三卷,《元史日影集》一卷,《h章算式》九卷,《推日月食》三卷。
文友牟庭曾為其撰墓誌銘雲:
辛苦文章止一第,臨政優優不終試。
退隱厚生孝養致,中道辭親獨入地。
平生萬事不滿意,余才著書追聖智¨
清著名學者、尚書阮元輯《疇人傳》(世人稱歷算學者為"疇人")--書,專門介紹了劉日義。敢廢舊習的林昌早年有 "秀才成群,旗桿如林"之說的鐵口荊子埠村,村裡秀才甚多,在外做官的也不少。這些人當申,威望最高、影響最大、深得鄉里敬仰的,當首推林昌。
林昌(1748一1821)字皋言,又字大簽,號九豐。16歲人縣學,23歲中舉。46歲時補為館陶縣 "訓導"。1807午 (清嘉慶12年),林昌59歲時才被任命為雲南省祿豐縣縣令。行前,有友勸他 "三思而行",他回答說:"州縣微員也!能害一方亦能福一方。天下者州縣之積,帥縣各稱職,則天下治矣。吾將一試焉!"
林昌一上任,就遇見一個案子:當地有個富戶的兒媳婦懷孕七月,生下一男孩,引起富戶家猜疑,要將產婦休出。產婦不忿,抱子迸衙擊鼓鳴冤。林昌間明原委,深為產婦不平。他傳富戶到堂,反復規勸,曉之以理,怎奈富戶死不回頭,衙內人等竊竊私議。最後林昌說:"老爺我乃是七個月生的。"一語駁倒眾議,使母子不致受辱,產婦感激萬分。同年夏,天大旱,積穀人家皆不願聚糧,致原來靠買米糊口的貧對待兒子那樣就行了。"歸鄉後林昌家徒四壁,別無長物。後為生活所迫,抵長山縣任教渝。3年後,因父喪回家,從此隱居不出。時有祿豐幾個紳士不遠萬里來膠東看望林昌,因關山遙遠,一住就是半載。他們品茶飲酒,回首往事,多說起林昌在職時所做好事。
1821年 (清道光元年)林昌病故。留有《四書尊聞錄》、《周禮讀本》、《毛詩審吉》、《古文會心錄》、《分甘堂古文集》、《大簽子詩存》等著作。

訓詁大師郝懿行

郝懿行(1757一1825)字詢九,號蘭皋,棲霞城人,清代著名的經學家。1786年 (清乾隆五十一年)以優貢人太學。1788年 (清乾隆五十三年)科試中舉。1799年 (清嘉慶四年)中進士後,任戶部額外主事達25年。他自幼聰明好學,在縣學讀書時,被山東學使趙鹿泉譽為"棲霞四傑"之一。
據《清史列傳》記載,郝懿行為人廉工自守,朴吶少言,非素知老友,常相對終日不發一語;若遇同好,談論經義,則嗓嗓終日不倦。住宅簡陋,生活儉朴,把一生精力耗於研讀和著述中。"得來傣錢,輛以買書","展篇執筆,恆自深夜過四更多更"。他的夫人壬照圓說他"蘭皋君子,考訂篇籍,日月浸尋,著作等身"。
郝懿行養成唯書是學的習慣,為買書不惜"典卻寒衣",為著書立說堅持"漏下四鼓者四十寒暑"。一生留下了50餘種近400卷著作。其代表作《爾雅義疏》19卷。該書始撰於1808年 (清嘉慶十三年),完稿於1822年 (清道光二年),歷經叼個寒暑成書。該書對我國古代經典詞書《爾雅》詳加文辨析,援引考據,疏通證明,校工訛謬,博得了同時代著名學者阮元、壬念孫等人的贊譽。《爾雅義疏》還矯正了晉郭鎂《爾雅注》的許多疏漏,比清初邵晉涵的《爾雅正義》也有獨到之處。

古文學家牟應震

牟應震 (1744一1825) 宇寅同,號盧坡,蛇窩泊鎮牟家河西村人,晚年徒居招遠大霞塢村。乾隆癸卯年(1783年)舉人,其常吉志:"如果讓我擔當大將軍的角色,我就會專管外事,率精兵與外侵之敵決一雌雄,如不則當一諒官,懲治權候之人,為天下興利除弊,最下也要成為一個腰纏萬貫之人,濟貧急難,救助普天下窮苦之人。老了以後則遁跡大山之中,不與世人交往,讓後人驚嘆想像,做最後的收場。"曾任山東禹城訓導20餘年。在其60歲時,禹城有一姓於的年輕人曾作文為其祝壽,稱其 "意狀疏散,不修邊幅,家貧不屑間生計,非分之財弗苟得。與人不算計,想說的直說,所言都是肺腑之言。"後升任青州府教授。五午後棄官歸故里,閉門著書,寒暑無間,晤首窮經,毫而好學。道光五年 (1825年)工月,病中自作墓誌銘,神志清楚,表現從容,且自古:"解《易》禾完,抱憾終古。"臨死之際,猶呼家人拿筆硯來,說"解《易》兩交禾安處,當改之"。改完後,令人讀給他聽,說:"這是最大的收獲。"言畢而去,享年82歲。著有《夏小正考》、《毛詩質疑》、《四書貫》、《周易直解》、《胡盧山人詩稿》等付樣或末付粹書稿10餘部,今存山東省圖書館。

山左第一秀才牟庭

牟 庭 (1759一183叨 原名廷相,宇默人,號陌人,棲霞城裡人。•童年就讀於古鎮都 "小溜草堂"家墊,天資聰敏,19歲補諸生。被山東學使趙鹿泉稱為"山左第一秀才"。然而,成"優貢"之後,卻屢試不舉。只做了一任觀城縣訓導,便因病辭職。以著書立說終其身,著作甚豐,事略載 《邑志》、《通省志》、《清史列傳》。
牟庭年青時期,曾想通過科舉踏人仕途。但其生性好古,研究經文史籍喜發己見,而應試詩文卻常不被賞識。甚至有的主考執其落卷暴揚其短。好友牟願相為其鳴不平道:"下第群稱屈,如兄屈最深"。牟庭作 "合古由來不合時,此人偏學古人奇"詩句以勵志。
牟庭長於治經,亦長於詩文。從20歲左右開始著述活動,凡讀書每每隨文訂正,積累下50餘部手稿。牟願相贊賞其詩 "向來一瓣香,堪稱杜陵叟",趙鹿泉甚至贊他 "可繼漁洋而霸"。
牟庭著述雖豐,但生前只刻行過《楚辭述芳》。死後他兒子牟房(清嘉慶十三年舉人,長清縣教渝)又刻行了《周公年表》,並將所著《同文尚書》、《詩切》、《雪泥書屋文集》、《雪泥書屋詩集》、《左傳評注》、《春秋算草》、《禮記投壺算草》、《釋老》,及批校《曼子》、《墨子》、《呂氏春秋》、《韓子》、《淮南子》、《易林參同契》等50多種書編印成《雪泥書屋遺書目錄》。山東省博物館藏有牟庭稿本。
牟庭的50多種著作中,有兩部最突出的巨著,一是《同文尚書》,二是 《詩切》。據《雪泥書屋遺書日錄》記載:牟庭39歲以前,就開始註解 《尚書》,曾數易其稿,前後鑽研了40年時間,於清道光元年脫稿。那時,牟庭巳63歲。以後,又時時修改,直到死前。在這11年中,又搜集了許多資料,預備作序未成。牟庭去世後,經過100多年的時間先後想刻印這部書的有他兒子牟房和福山的王熬榮、諸城的王獻唐三人,但都因故未能完成。1982年,山東齊魯書社根據王獻唐的描本影印出版了牟庭的巨著 《同文尚書》。全書分上、中、下三冊,共1650頁,35•6萬字。它的印行,為歷史學界提供了-部有價值的《尚書》注本,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好評。
《尚書》以 "同文"為名,是借用 《禮記》"書同文"的詞意,內容系指今文、古文的合並而吉,既不偏於真古文,也不偏於今文。大似東漢劉陶的《中文尚書》體例,進行全面經義的解釋。通過他的解釋,連過去韓愈都認為是"估屈聾牙"的《尚書》,只要細心讀過,可以說是容易了解的。他推翻了尚書學上的許多成案,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由漢到清代的"家法"以及 "家法"以外的名家注說,他都不適合,感情十分融洽,常以詩詞唱和。是年秋,郝熬行去濟南應試中舉,曾做詩二首寄回贈之,她當即吟詩兩首回贈。其詩雲:"小試文場久擅名,矮廬一室倍經營。案頭揮筆風添勢,夜半構思月助明。花結錦成人易懶,雲飛露白馬登程。如君折得贍中桂,自爾高山聽鹿鳴。"鼓勵丈夫再接再厲,爭取迸士及第。

G. 濟南歷史名人錄

濟南歷抄史名人如下圖:

另外李白、杜甫、蘇軾、蘇轍、曾鞏、元好問、趙孟頫、王士禎、蒲松齡、老舍、季羨林、任繼愈、歐陽中石、曹操等古今傑出的作家和學者,都先後在濟南生活游歷或求學為官,故有「濟南名士多」之佳譽。

(7)歷史名人圈擴展閱讀:

濟南市,簡稱「濟」,別稱「泉城」,是山東省省會、 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環渤海地區南翼的中心城市,山東省的政治、文化、教育、經濟、交通和科技中心。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 ,山東半島城市群和濟南都市圈核心城市、新一線城市。

濟南歷史悠久,是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區域內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城子崖,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有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岩寺宋代彩塑羅漢、隋代大佛(位於歷城區大佛村,鑿山而成,建於隋代,為山東第一大佛)。

中國首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譚人所作諷刺詩《大東》,是現存最早的有關濟南的文獻。1986年12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H. 娛樂圈明星中有哪些人是歷史文化名人之後

魯迅和許紹雄(姑父和侄子)
民國著名教育家、創辦了輔仁大學和《大公報》 的英斂之的曾孫名字叫做英達
成龍,族名房仕龍,是唐朝名相房玄齡之後(這是成龍2004年自己說的)。

滿意請及時採納。

I. 娛樂圈明星中,有哪些人是歷史文化名人之後

吳越
素以低調、清新、文藝的形象示人,而她本人,也確實出身文化名門之後。其父吳頤人先生,是當代中國聲望在前幾位的篆刻家之一,同時也是卓有聲譽的名書法家。
吳頤人先生主要以篆刻名世,是錢君陶、羅福頤、錢瘦鐵等前輩大師門下弟子,畢生研習篆刻、書法、繪畫近60十年,成就卓著。
另,吳老先生擅長著述,他的《篆刻五十講》、《篆刻法》、等作,基本是現今所有有志於篆刻的朋友的入門必備書。《篆刻五十講》這本,我現在書桌上還擱著一本,常常翻閱。
哈林(庾澄慶)
現在雲南昆明著名的旅遊景點、國家級重點保護園林——庾園,就是哈林家過去在大陸的一個私宅。
哈林家族發跡於祖父輩。他的伯公庾恩榮,清末民國時期在雲南及全國各地廣設榮慶和商號,是當時昆商中的代表人物;二伯公庾恩暘,滇軍名將,日本留學生,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唐繼堯同學知交,老同盟會員。辛亥武昌起義後,在雲南與蔡鍔、唐繼堯等人宣布獨立,後年僅35歲遇刺身亡,孫中山為其墓題字「應為雄鬼」。
他的祖父庾恩錫,是民國時代最知名的煙草商人之一。早年被家中送到日本學習園林設計,二哥被剌身亡後,對政治失望,辭去雲南省水利廳廳長,投身實業,其父庾家麟後來到了台灣,曾出任國大資深代表;其母張正芬,是一代京劇名伶。
袁世凱之後:
美國電視界的奧斯卡獎,名字叫做艾美獎,2009年,一位年輕帥氣的華人小伙站上了領獎台,他和他的團隊成員一起獲得的是最佳平面設計和藝術指導獎,他是一名優秀的設計師,他夢想著能夠藉此加入詹姆斯卡梅隆的團隊,他的名字叫袁文重,他的父親叫袁弘哲,袁弘哲的父親叫袁家宸,袁家宸的父親叫袁克桓,袁克桓是袁世凱的六子。是的,袁文重是袁世凱的玄孫。
成龍,唐朝名相房玄齡之後
成龍,族名房仕龍,是唐朝名相房玄齡之後(這是成龍2004年自己說的)。
房玄齡大家都比較熟悉,李世民天策府十八學士之一,凌煙閣24功臣之一,與杜如晦並稱為房謀杜斷,是唐朝初年的名相。
房玄齡有四個兒子,長子房遺直、次子房遺愛、三子房遺則、四子房遺義,不知道成龍屬於哪一房的後裔。
關麟征之後:
關麟征,黃埔一期,黃埔軍校蔣校長的繼任校長,官拜至陸軍總司令,陸軍二級上將。1980年病逝於香港,他病逝的第二年,孫女高中畢業,成為一名藝員,她的名字叫做關之琳......黑體字這一句是假的,關征麟家和關之琳家雙雙辟過謠,關之琳的祖父確實做過國民革命軍遼東的副司令,但軍銜不高,但是,但是,但是,人家可是正兒八經的鑲藍旗瓜爾佳氏傳承,沒錯,其實她的真名應該是瓜爾佳之琳格格。
關麟征是抗日戰爭時期非常著名的名將,戰功輝煌,名氣頗大,但是關世棟就不一樣,雖然他也是國民黨的將領,但級別和關麟征差的可不止一點兩點。

閱讀全文

與歷史名人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