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最敬佩的歷史人物是誰
岳飛
岳飛生於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岳飛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員名將,其精忠報內國的精神深受中國各族容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師北伐、壯志未酬的悲憤心情下寫的千古絕唱《滿江紅》,至今仍是令人士氣振奮的佳作。其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人們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句,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贊譽。
『貳』 選擇你喜歡敬佩的歷史人物(至少3位),介紹他們的事跡(業績),略作評價(200字左右)
最敬佩的歷史人物:LZ
『叄』 評價十位歷史人物 100-200字
1、孔明:未茅蘆而三分天下。他獻出了「隆中策」,使劉備由逆轉順,由弱走向強,智取荊、益二洲,三分天下已成,稱帝於西蜀。
他的缺點:即「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不善於培養武將至使「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將軍」的慘痛局面。破壞吳蜀聯盟也是他所造成的。能保其主卻不不能說服其主,致使劉備死白帝城,連他自己也說:假如法正還活著,就能夠勸阻劉備征吳。凡是都由自己去做,使自己的生命過早的結束。劉備死後,他連連爭戰使蜀國國庫空虛,經濟嚴重下降。
2、魯肅:三國時期傑出的戰略家。胸懷大局、胸懷坦盪、以大事為重,是大智若愚之人。他提出的:「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剿黃祖,伐劉表,竟長江所極而守之」「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的計策,被孫權立為國策。使東吳與魏、蜀成鼎足之勢。可以說沒有魯肅就沒有東吳。
3、荀彧:有「王佐之才」,曹操稱之為「吾之子房」。曹統一北方他的功勞最大。他善於審時度勢。他向曹操提出的「先固本」之策略。使曹操站穩山東。使曹操建立了三國中最大的魏國。
4、龐統:才智與孔明在伯仲之間。益州同荊州的同為戰略要地。龐統根據當時的形式勸說劉備取益洲,雖然劉有取之之意。卻因找不到名正言順的理由而猶豫,也正是龐統用「權 變」之理(湯武的「兼明攻昧」、「逆取順守」)代他解決了心病,使劉下定了決心。他一手策劃了益州之計,使劉備取得了益州。只可惜在益州他中流矢而死。最後事實也證明他的英明。蜀國能生存長達半個世紀,正是益洲作為根據地的。而取得益洲龐統的功勞也是最大的。
5、郭嘉:謀略奇深。是曹最為推崇的謀士之一。他對北方的統一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曹曾想將後事托負與他,可見他的智謀。在曹討伐烏恆的戰斗中,他獻計讓曹按兵不動,結果公孫與二袁自相殘殺,使曹不戰而勝。從而使曹統一了北方。可惜他死得太早,曹曹在赤壁失敗後,哭郭嘉,一是對他懷念,二是對其他謀士的批評,三是感嘆郭死的太早,不能為自己出謀劃策。可見郭嘉的作用了。
6、賈詡:
賈翊字文和。少有其才,為世人所稱道。先從李榷等人,後投曹操,常出奇謀,對魏的建國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董卓被殺,李榷等人要逃跑時,他勸李榷等人「如跑一亭長能縛君」「聚人馬為董卓報仇可勝」「即不勝走亦不遲」結果李等進入長安。李等進京後,燒殺搶掠,賈認為不可同謀,又投張綉。在張與曹的戰爭中又是賈出奇計使張獲勝。投奔操後,他多次為操出謀化策,為曹的勝利,起了作用。尤其是在官渡之戰中他起的作用更大。可以,說在這場戰爭中曹獲勝同他是分不開的。他根據不同形勢、不同處境及敵我情況做出不同的決策。最終讓曹獲得勝利。
他對曹氏集團的最大貢獻是,使曹丕登上帝位。起先操特別喜歡曹植,有傳位之意在,而植的一些文人氣質令他猶豫不決。賈看出了當時的情況,他覺得擁護丕比擁護植好,便多次出謀,讓丕在操的面前表現自己;又利用植的文人特點出計,使植在操的心中位置逐漸縮小,使操逐漸喜歡丕。這時,操還是猶豫不決,問賈。賈說:「君忘袁紹二子乎」。操一聽便知賈之意,將位置傳給了丕。後,也正是因賈的這句話,操手下的另一句聰明之士、植的主要擁護者之一楊修,被操借「雞肋」之事而除之,為丕的登基掃清了障礙,使曹氏集團得到了穩定,沒有出現象袁紹死後,袁氏集團的結局。可見,對魏的建立,賈所起的作用之大。
7、田豐:
字元皓、權略多才、料事如神。他的謀略不亞於張良、陳平。只可惜袁紹不聽他的計策,而導致失敗。他能料勝敗,官渡之戰未開戰時,他就料到袁必敗。可見他的戰略與智謀。曹在聽說:田豐未隨而來,竟然大悅:紹必敗。可見田豐的智謀。他能料生死,袁勝或許可以放他,袁敗必殺他。可見,他是知人的。
8、周瑜:
他應該屬於統帥級的人物。此時卓越的軍事家。風流儒雅、赤壁之戰,指揮若定,火燒曹軍。為吳奠下鼎足之基。
9、陸遜:
有獨特的戰略眼光,又有政治頭腦,出入將相都顯示出超人的才智。關羽萬人敵,威震華夏,卻在他與呂蒙合計下丟了腦袋。劉備一代梟雄,在夷陵也成了他的敗軍之將,最後死於白帝城。他使蜀國從顛峰上直落而下,實現了吳「竟長江所極而有之」的有利局面,使東吳立於江東。
10、司馬懿:
是大謀者能大忍,而大忍始能大謀的人。說他是謀士不如說他是一代開國之君。由於他曾事曹家四代,為曹家出力,且曹有危急之時,又挺身而出,使曹家轉危為安,就也列進謀士之列。他有智謀,其智不在孔明之下
『肆』 中國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跡200字左右
1、楊靖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楊靖宇犧牲後,當殘忍的日軍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裡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也無不為之震驚。1939年在東南滿地區秋冬季反「討伐」作戰中,他與魏拯民等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
自己率警衛旅轉戰於蒙江一帶,最後隻身與敵周旋5晝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宇支隊,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伍』 歷史人物作文200字數限制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國諸雄爭霸。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我最崇拜的人無論是在小說里,還是在戲台上扮演,都有過他的出現,他就是人人稱為「奸雄」的曹操。曹操多才多藝,對書法、音樂、圍棋都非常精通。他文武兼備,能這么出類拔萃,還歸功於他孜孜不倦的學習,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舍書」,其好學程度可見一斑。
曹操集軍事家、文學家於一身,他的詩時而豪邁:「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時而散發著一絲絲的憂郁:「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時而流露出自己的雄心壯志:「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更是一個視「才」如命的人,在當時那個動盪不安的年月,他唯才不求,但凡有學之士前來投靠,他會放下架子,不計前嫌,委以重任。他也清醒地意識到,要找到「千里馬」,自己就必須做一個好「伯樂」。任人唯賢,歷史上又有幾位統領、帝王能做到?
我喜歡曹操,不僅因為他博學多才,更因為他珍視人才。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就因為他「挾天子以令諸侯」,而被人們歸為「奸雄」之列,實在不公。我們看人還是要多看看他的優點,至於其它,還是留給歷史去評說吧。曹操「御軍三十餘年,手不舍書」是很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的,「學海無涯苦」,只有「苦作舟」,才能「更上一層樓」!
『陸』 歷史人物的崇敬之情作文200字
有的人崇拜名人,是為了追時尚,而這種盲目地崇拜會使人誤入歧途。有的人崇敬名人,把自己崇敬的名人作為自己的榜樣,激勵自己像他們一樣,為人民做貢獻。孔子說過,「見賢思齊焉」,人們也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這些人中,大多數都成功了。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名人,無論是崇拜還是崇敬。確我也不利外,我崇敬居里夫人。千百年來,漂亮就是一個女人的最高榮譽,最大資本,只要有幸得到這一點,其餘便不必再求了。居里夫人已具備了漂亮這一資本,但是,她卻沒有利用這一點資本,她的戰勝自我也恰恰就是從這一點開始的。她為了做科學研究,她甘願讓酸鹼啃蝕她柔美的雙手,讓嗆人的煙氣吹皺她秀美的額頭。為了提煉純凈的鐳,居里夫婦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他們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鍋,一鍋一鍋地進行冶煉,然後再送到化驗溶解、沉澱、分析。而所謂的化驗室是一個廢棄的、曾停放解剖用的屍體的破棚子。瑪麗終日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她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酸鹼的點點燒痕。然而,她的努力不是徒勞的,最終,她終於發現了天然的放射性元素鐳。她本來可以就在她發現鐳後申請專利,從而獲得大筆財物,可是,她沒有這樣做,而是毫不猶豫地將鐳的提純方法公布於眾。後來,居里夫人竟由於缺少購買1克鐳的經費而難以從事科學研究。最後,還是一位美國知名女記者在美國發動一場募捐,籌集所需的10萬美元款項。居里夫人是登上法國科學院講台作報告的第一個女子。我對居里夫人的人格感到欽佩。居里夫人視名利如糞土,她一生共得了10項獎金、16項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特別是兩次諾貝爾獎。她本來可以躺在任何一項大獎或任何一個榮譽上盡情地享受,但是她將獎金贈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而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去當玩具。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就像她傑出的科學成就一樣,在人類文明史上閃爍著令人崇仰的熠熠光輝。她堅強、她意志純潔、她嚴於律己,使我不得不肅然起敬!
『柒』 我最敬佩的歷史人物200字
我最復敬佩的歷史人物
諸葛亮制的大名在中國家喻戶曉,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發明家,他是我最敬佩的一個歷史人物。
那就說說諸葛亮的故事吧。就從木牛流馬的故事開始。諸葛亮要領兵打仗,糧草供應不上那是常有的問題。因為西蜀道路崎嶇,有許多崇山峻嶺,不解決運送糧草的問題,蜀軍就會不戰自退。諸葛亮日日夜夜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最後,他終於發明了一種似牛像馬運送糧草的東西。這些木牛流馬不僅不吃不喝,而且力氣很大,可以馱運很多糧草。這下蜀軍的後顧之憂解決了,有了木牛流馬以後,諸葛亮帶領蜀軍打了很多勝仗。諸葛亮這種愛東腦思考的精神值得我敬佩。
諸葛亮還有許多故事,比如「草船借箭」,一夜之間就借了十萬只箭;「借東風」,不僅給周瑜治好了病,還大了勝仗;「七擒孟獲」,諸葛亮七擒七放孟獲,說明他計謀多。
諸葛亮的智慧、知識令我敬佩。
『捌』 最敬佩的歷史人物是誰
波爾波特
『玖』 崇拜的歷史人物有哪些,說說理由。(最少3個,每個不少於200字)
儒家學派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被封建統治階級所利用,禁錮了人們思想的自由,成為麻木百姓思想的工具.可是在仁、義、理、智、忠、信的儒家思想精髓和道德准則下,鑄就了一些一些鐵骨錚錚的英雄兒女,在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下,成就了中華民族精神的砥柱中流。
文天祥就出生在這樣一個時代。中原板盪,夷狄交侵,國家危難深重,他所表現的就是一個兼濟天下的憂國憂民。在這內憂外患此起彼伏,形式一落千丈的情況下文天祥走向一條不歸之路,是他最初的選擇,也是儒家給他的捨身取義、殺身成仁的信念。 我們說的當然不是文天祥與儒家,而是文天祥給歷史留下了什麼?文天祥留給後人的而應該是更鮮明、更形象地向世人表明什麼是愛國主義?什麼是民族精神?什麼是錚錚鐵骨?應該是為社會立言,寫作《正氣歌》這樣不朽的詩篇,在九州百姓的精神疆域,豎起又一根擎天巨柱。
研究歷史,僅僅研究歷史的主脈是不夠的,但把歷史的枝葉放在主脈的位置上研究,更是錯誤的。一些「唯物主義歷史學者」錯誤地用比較分析的方法, 拿岳飛、文天祥和明戚繼光、鄭成功所比較,做出這樣的評定,評定戚繼光、鄭成功是「民族英雄」,岳飛、文天祥不是。這樣的比較本身就是一個錯誤。錯在用另一個時代的眼光去比較倆個不同時代的人物,這樣的比較不相同的因素太多,做這樣比較顯得膚淺、幼稚。
歷史總是有這樣那樣的誤會。
如果文天祥生活在一個太平盛世,他或許會成為一代名臣,即便歸隱耕作,也有可能成為一個名聲更大的詩人。 可他偏偏生逢亂世,國破人亡,歷史讓他擔負了註定要失敗的責任他開始了他一生中最為壯麗的事業,他譜寫了他一生中最為高亢的篇章,他燃燒了他一生中最為激情的歲月。
文天祥在南宋危亡之際受命,不顧歷史興衰交替的必然規律,一意孤行,領兵拒敵,最終兵
敗被俘,身陷囚籠。好一個歷史興衰的必然規律,用這個規律評價文天祥,很公正嗎?歷史的規律只能評價歷史,而說這話的人卻用歷史的規律去評價了一個人。
打開中國的近代史,從鴉片戰爭到中華人名共和國的成立,無數的志士仁人、英雄兒女都在為中華民族走出苦難、落後而探索,在他們身上都有一種精神的延續,而這種精神的起源確讓文天祥集中於《正氣歌》中而影響到中國近代,這種精神會一直在中華民族,傳承並且發揚光大。
文天祥是南宋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他的人格精神可一言以蔽之「知其不可而為之」。他之所以擁有這種人格精神,實與他溝通了必然之「命」與當然之「理」的觀念有密切的聯系.文天祥的一生,是「君子自強不息」的典範,也是知「道」循「道」衛「道」的楷模.
而一些人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欲否認文天祥是民族英雄,我認為是可笑的。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一個特殊的歷史背景,研究當時任務也好,事件也罷,都不能超越這個背景,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研究文天祥,研究他的民族精神才有價值。在如果超出歷史背景的范疇,站在一個對後世發展是否有利的角度去對待歷史問題,無疑,已經遠離了歷史的本身,而是在去否認歷史了。
文天祥,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雲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後,他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佑四年中狀元後,他又改字宋瑞,後號文山。從他中狀元後改的字宋瑞就可以看出,他對宋室一片忠忱,而一些人卻說這種思想是出於統治階層需要。舉出一些著名的就有擴廓帖木兒(王保保),蔡子英,陳友定,把匝刺瓦密等人,連朱元璋都對擴廓帖木兒英勇不屈的精神贊嘆不已,稱他是天下無雙連常遇春都無法相比的奇男子,還有蔡子英,朱元璋一心想要說服他,最後被他寧死不屈的精神折服,只好放他歸蒙。其他如陳友定,尹克仁等人,也是拒不降明,最後英勇就義的,很多人甚至全家自殺。這些人算不算是民族英雄?算,當然
算,這些都是忠於元朝的烈性男子,都是本民族的驕傲。由此可以看到,舉這些例子的人根本就不是站在本民族的立場上的,歷史是民族的歷史,不站在本民族的立場上,就不要去評價歷史。
蒙古人侵入中原的時候,由於其還是游牧部落的半原始社會形態,沒有忠貞這一類的成熟的封建社會的思想觀念,在消滅金宋等國的過程中,看到大批被征服國的文武官員以死殉國,對這種情況感到很驚奇,然後很快就意識到樹立這種思想觀念是將來取得天下之後建設鞏固封建國家政權必不可少的統治手段,所以從元代起就有意識地通過炒作岳飛文天祥來樹立這種忠君報國的思想觀念,應該說是做得比較成功的。這些話是引用的網上一篇《岳飛文天祥是怎樣被炒作成民族英雄的》的帖子。既然這樣,元朝為什麼不炒作一個蒙古族的英雄,而是炒作了漢族的岳飛、文天祥呢?很顯然這樣的寫的目的是為了混淆視聽,扭曲歷史的。
很可惜的是作者用很客觀的歷史材料卻得出了如此錯誤的結論。元朝滅亡時,是有大批的蒙古人官員以死殉國。這說明在漢族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影響下,蒙古族已經不再是原來滅亡南宋時的蒙古族了,蒙古族在同志漢族區域的同時,逐漸接受了漢族文化,融合了漢族的思想和文明.這這是在漢族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影響下蒙古民族的一次重要的轉變,元朝已經在這時逐步成為一個基本被漢化了的政權。
如果說骨子裡都是封建的忠君報國那一套思想觀念,不管是岳飛也好,文天祥也好,擴廓帖木兒陳友定蔡子英也好,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那麼我想問的是:一個如果連自己的國家都背叛的人,你還能希望他做什麼呢?封建忠君報國的思想難道就不值得一些否定岳飛、文天祥的人慚愧嗎?況且,忠君報國的思想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並不是一種沒落,腐朽的思想,反而還有它的積極意義。
給岳飛,文天祥等「民族英雄」是有缺乏對歷史總體理解的迷惑,從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岳飛和文天祥參加的戰爭就是民族戰爭,我們說,真正的民族英雄一定是得到天下民心廣泛愛戴的,是不是民族英雄就要以民心是否擁護來論,如果這個觀點無法成立,那麼屈原的愛國又從何談起?如此下去,豈不讓人陷入歷史的虛無主義?
文天祥是歷史託付的,時代賦予的。那是一個山河破碎的年代,那是一個哀鴻遍野的年代,是一個走向沒落的年代,那也是一個血與火的年代。有人在血與火中焚燒成灰,隨風吹落;也有人在血與火中痛苦涅盤,直上九霄。文天祥當然是後者。
因學術研究而提出重新認定文天祥等人的歷史作用,作為一家之言倒也無可厚非,但若作為一種民族精神和信仰支撐的解釋,今天這樣定,明天那樣寫,這無疑是對民族歷史的嘲弄,也是對後代的極不付責任。
但是,我們感謝歷史,是歷史讓文天祥無法埋沒的。公元1275年,元兵渡過長江,直抵臨安,宋恭帝趙顯在最危難的時候想到了文天祥。三十九歲的文天祥變賣了全部家當,招兵買馬,奔赴京都,起兵勤王。英雄,英雄就是這樣的一些人,他們滿腹經書滿腔熱血劍指連營馬踏沙場卻又佇立寒風仰天長喟哀聲動地淚雨傾盆,他們會贏得所有人的敬仰,包括他們的敵人。
國人民經歷了太多太多的磨難和不幸,民族信仰的堅持、民族精神的傳承也嘗到過各種打擊和摧殘,可以說,中國人民在有關民族自尊、民族感情的是是非非問題上是非常敏感的,這一點,從「趙薇軍旗裝」,抗議日本修改教科書,因此,對於「民族英雄」的再次評價,絕不是一個簡單的教學、學術研究問題,而應該視為有關我們民族利益和民族氣節的角度來全面衡量和取捨,這一點,我想,我門們做的還遠遠不夠。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 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詩是文天祥一生的寫照,《正氣歌》是文天祥留於後世的精神。雖然不能從一首詩去評價一個人,但我們可以從這里出發,去找回千百年前的文天祥。人生一世,到底為了什麼?人的一生,到底怎樣度過?這個庸俗平凡的問題今天經常被我們嘲笑甚至遺忘,然而,面對烈士的鮮血,面對勇士的追問,難道我們真的沒有一點思考?滄海橫流,盪去的是沙粒,是蒿草;留下的是石頭,一塊塊頂天立地,天地賴以柱其間的石頭。
文天祥抗元,首先他作為宋朝末期的一位高級將領,備受皇恩,食朝廷俸祿,臨陣倒戈,是不忠;古代尤其在宋代後期,由於游牧民族的侵略以及隨之而來得戰爭使得中原百姓苦不堪言,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四處餓殍滿地,八方怨聲載道,到處都有如血殘陽,中原百姓普遍希望和平,但是由於數百年的中原漢王朝的統治,中原的百姓多以漢族為正統,認為中原天下屬於漢族,所以文天祥也不例外,倘若他叛國投敵與民族又是不義;如果文天祥叛國投敵,中原百姓必將奮起反抗,到時候中原人的他便要屠戮本族之人,與民族不仁。文天祥是一個有氣節的軍人如此不仁不義不忠不孝的行為,他也不會做。
同時,在當時也不可以說他是阻礙歷史潮流,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後世的人認為當時宋朝氣數已盡,故而認為文天祥應當倒戈相向,但是文天祥是生活在那個時候,自然不能洞察全局,就如同貞觀初年頡利大舉南下,打到的長安城下,許多人認為大唐將盡,但是李世民憑借著計謀、能臣,不僅保住了大唐,而且開創了貞觀治世,所以我們不應當以歷史的潮流為由,責備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無論文天祥的做法是逆歷史潮流,還是一死報國,文天祥的赤膽忠心也是亘古少有的,他的赤膽忠心值得我們學習,傳承。
關於文天祥評價我不想多說些什麼,有史書記載的他堅決不屈,誓死不降就足夠了。有他的故事在後世流傳,在人間爭相傳誦就夠了。這些都是最有力的說明。寫這些只是要告訴人們不要自以為是的站在某個狹隘角度去看待歷史,去評價歷史人物。歷史是一個特有的時期的記錄,他留給後世去評價,但必須是站在當時的歷史時期的任務背景下的。
「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所設計」。近些年來,史學界出現一些怪現象。例如有人寫書撰文,曲意強辯,轉彎抹角。還有人提出,不要在中小學歷史書中稱岳飛、文天祥等為民族英雄。
回顧歷史,我們應該專注些什麼?應該從哪一方面截取歷史教訓?文天祥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從他的一生的事跡可以看到作為思想家的文天祥與一般的學者不同的是:他不僅以理論的探討給後人留下了一
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更以其鮮血和生命實踐了他所服膺的儒學之基本價值.從而聳立起一座儒家人格精神的歷史豐碑,讓世人在敬仰的同時,得到精神上的升華和人格上的錘煉。
正如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如他在《正氣歌》中寫下,「天地有正氣」,「凜烈萬古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