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知道開封比較有名的中醫,有急用,跪求。。。
包公湖南路水產批發市場東邊有個古樓中醫診所治病效果不錯。
㈡ 誰知道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中醫還有他們的生平簡介
淳於意
淳於意(約前—?),西漢初齊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姓淳於,名意。淳於意曾任齊太倉令,精醫道,辨證審脈,治病多驗。曾從公孫光學醫,並從公乘陽慶學黃帝、扁鵲脈書。後因故獲罪當刑,其女緹縈上書文帝,願以身代,得免。《史記》記載了他的二十五例醫案,稱為「診籍」,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病史記錄。
人物生平:淳於意自幼熱愛醫學,曾拜公孫光、公乘陽慶為師,學黃帝、扁鵲的脈書、葯論等書,精於望、聞、問、切四診,尤以望診和切脈著稱。
淳於意為使自己專志醫術,辭去官職,不營家產,長期行醫民間,對封建王侯卻不肯趨承。趙王、膠西王、濟南王、吳王都曾召他做宮廷醫生,他都一一謝絕了。因常拒絕對朱門高第出診行醫,被富豪權貴羅織罪名,送京都長安受肉刑。其幼女淳於緹縈毅然隨父西去京師,上書漢文帝,痛切陳述父親廉平無罪,自己願意身充官婢,代父受刑。文帝受到感動,寬免了淳於意,且廢除了肉刑。
淳於意診斷疾病,注意詳細記錄病案。他將典型病例進行整理,寫出了中國醫學史上第一部醫案—《診籍》。
針灸技術,在《診籍》中已見有效地應用。
淳於意不但是一個著名的醫學家,而且是一位熱心傳播醫學的教育家。他廣收弟子,精心傳授。據記載,就有宋邑(臨淄人)、馮信(臨淄人)、唐安(臨淄人)、高期、王禹、杜信等6人。
醫聖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序文中說:「上古有神農、黃帝、歧伯;中古有長桑、扁鵲;漢有公乘陽慶、倉公;下此以往,未之聞也。」
高後八年時(公元前180),公孫光又將倉公推薦給臨淄的公乘陽慶。當時公乘陽慶已年過六十,收下淳於意為徒,讓淳於意把過去所學的醫方都丟棄,將自己珍藏的黃帝、扁鵲脈書、根據五色診斷疾病、判斷病人預後的方法、以及葯物方劑等書傳給他。三年後倉公出師四處行醫,足跡遍及山東,曾為齊國的侍御史、齊王的孫子、齊國的中御府長、郎中令、中尉、中大夫、齊王的侍醫遂等診治過疾病。當齊王劉將閭為陽虛侯是(公元前176~前164年),淳於意曾為其治癒了關節炎一類疾病,還隨從將閭來過長安(今陝西西安),並為安陵(今咸陽東北)阪里的項處診治牡疝病。
齊文王(公元前178~前167年在位)患肥胖病,氣喘、頭痛、目不明、懶於行動。淳於意聽說後,認為文王形氣俱實,應當調節飲食,運動筋骨肌肉,開闊情懷,疏通血脈,以瀉有餘。可是有一庸醫施以灸法,使文王病情加重致死。於是王公貴族誣滔倉公「不為人治病,病家多怨之者。」加之同時趙王、膠西王、濟南王請倉公為其治病而未至。官府聽信誣告,把淳於意傳到長安受刑。淳於意生有五女,當皇帝詔書進京問罪時,他感傷無男隨行。於是小女兒堅持隨父進京、並上書朝廷,申述父親無罪,並願意為奴以換取父親的自由。經漢文帝詔問,遂使淳於意被赦免而回故里。淳於意在應詔回答漢文帝詢問時敘述了自己學醫、行醫的經過,業務專長、師承、診療效果、病例等,史稱:「診籍」(即診病的簿記)共計25個病案。他所答詔的病案格式一般均涉及病人的姓名、年齡、性別、職業、籍里、病狀、病名,診斷、病因、治療、療效、預後等,從中反映了淳於意的醫療學術思想與醫案記錄上的創造性貢獻。「診籍」中還真實地報告了治療效果:25例患者有10例醫治無效而死亡。反映了中國古代醫家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
淳於意象秦越人一樣,並沒有把醫學經驗的傳授限定在神秘而狹小的范圍內,而是廣泛傳授醫術,他因材施教,培養宋邑、高期、王禹、馮信、杜信、唐安以及齊丞相府的宦者平等人,是秦漢時期文獻記載中帶徒最多的一位醫家。
職業生涯:他謙虛好學,活學善用。淳於意家境貧寒,少時就喜讀醫書,可為人治病,卻沒有療效。於是拜淄川的名醫公孫光為師,公孫光非常喜歡淳於意的謙虛好學,很器重他,就把自己的精方、妙方全部傳授給他。不久,公孫光發現他已沒什麼可教淳於意的了,並預言淳於意將來一定是國醫。為了能讓他繼續深造,又推薦他去拜自己的胞兄公孫陽慶為師。70餘歲的公孫陽慶也非常欣賞淳於意的質朴上進,便將自己所藏的所有秘籍、古方一講解他。出師後的第二年,淳於意開始掛牌行醫,叄年後,成為著名的醫生。 淳於意苦讀經典醫書,可以隨意背誦,但診病時,則視病人的實際情況,不盲目地死搬硬套,斷章取義。齊王身邊一名叫遂的保健醫生,得病後服用自煉的五石散,病情加重了,於是請來淳於意。意仔細審察他的脈象,說:「你得的是內熱,葯石是葯中剛猛之品,服後會導致小便不通而加重病情,千萬不要再服。」遂不以為然,並舉例反駁說:「扁鵲曾言,『陰石以治陽病,陽石以治陰病。』」淳於意莞爾一笑:「你說的話,不無道理,扁鵲雖這樣說過,但治病必須詳細診察病情,醫理醫法,參考患者的質、嗜好病情用葯,才能葯到病除。」並預言,照此下去,不久就會發癰。果然,百餘天後,遂乳上發癰,不治而死。這充分現了淳於意讀書要活讀,臨證要變通的作風。
個人榮譽:創立診籍 發展醫學診籍,即醫案,現在叫病歷。記病歷在今天的醫療中是為平常的事,是對一個合格醫生的起碼要求,但診籍的初創卻非易事。齊王詔問淳於意:「你給人治病,療效很好。你的病人都是哪裡人?得的什麼病?施葯之後。病情如何?」淳於意遵旨一回答。他記下了已愈患者的籍貫、姓名、職業、病名、病因、病性、診斷、治療和預後,形成了最初的醫案,為我們留下了研究漢代醫學的寶貴史料。淳於意的醫案中既有王公貴族,也有平民百姓。《史記倉公傳》記載了25例病例。治癒15例,不治10例,涉及現代醫學的消化、泌尿、呼吸、心血管、內分泌、腦血管、傳染病、 外科、中毒以及婦產科、兒科。病案中曾記載:齊國的黃長卿大宴賓客,淳於意也在座。他望見王後的弟弟宋健,急忙告訴他說:「你已病了四五天了,腰部疼痛不能俯仰,小便亦難。應趁其末傳人五臟,抓緊治療。這叫做『腎』。」宋健說:「實這樣。」他服用淳於意給他調制的「柔湯」,18天後病就痊癒了。此病類似現代的急性腰組織損傷。另有一例:齊王請淳於意為侍女們診病。輪到一個叫豎的,豎說沒有病。淳於意悄悄地告訴隊長說:「豎的毛發色澤、脈象都無衰減,但病已傷及脾胃,不要讓她過度勞累。到了春天,她會吐血而亡。」及至春天,果真豎摔倒在廁所里,吐血而死。這大概相當於現代血液??給我們留下了各科早期病例,有著重要的研究意義。
個人影響:淳於意針對病人的病情,不僅僅採用葯物治療,還廣泛運用各物理療法及針灸術。淄川王病了,淳於意前去診豚。原來是因為洗頭發未乾,即入睡受風而引起的頭痛、身熱、肢痛、煩悶,相當於今天的風寒感冒。淳於意立即用冰水敷淄川王的額頭,幫助降溫,並針刺足陽明經的厲兌、陷谷、豐隆叄穴,以散肌表之熱。病立刻就好了。物理降溫,用冰袋或冷毛巾敷額或用酒精擦浴,
人物評價:淳於意為使自己專志醫術,辭去官職,不營家產,長期行醫民間,對封建王侯卻不肯趨承。趙王、膠西王、濟南王、吳王都曾召他做宮廷醫生,他都一一謝絕了。因常拒絕對朱門高第出診行醫,被富豪權貴羅織罪名,送京都長安受肉刑。其幼女淳於緹縈毅然隨父西去京師,上書漢文帝,痛切陳述父親廉平無罪,自己願意身充官婢,代父受刑。文帝受到感動,寬免了淳於意,且廢除了肉刑。
淳於意診斷疾病,注意詳細記錄病案。他將典型病例進行整理,寫出了中國醫學史上第一部醫案—《診籍》。 針灸技術,在《診籍》中已見有效地應用。 醫聖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序文中說:「上古有神農、黃帝、歧伯;中古有長桑、扁鵲;漢有公乘陽慶、倉公;下此以往,未之聞也。」
緹縈救父:凡是有點本領的人,多半都有點梁騖不馴的怪脾氣,淳於意也屬於這一類人。他替人看病是屬於業余性質,全憑興趣之所至,不顧病人的要求,一般人自然無可奈何,但有頭臉的人則懷恨在心,一心想報復。 有一次無意間淳於意得罪了齊王府的丞相,於是禍從天降,被安上貪污瀆職的罪名,予以逮捕,立即解往長安接受審判。
漢文帝提倡節儉,貪污讀職的罪名非同小可,不是被黥面(在臉上刺字)就是被砍斷手腳,甚至死刑,淳於意自然是驚悸不已,而全家大小也嚇得面無人色,哭成一團。所謂全家大小,盡皆女流之輩,淳於意沒有兒子,一連生了五個女兒,長女、次女業己出嫁,只剩下三個女兒在家。淳於意萬分傷感地對夫人說:「你為我生了五個女兒,緊要關頭卻沒有男丁可以派上用場,奈何!」幼女緹縈年方十五歲,挺身而出,願意隨父起解西入長安,一路上照顧老父的行程,更要上書皇帝,願入官為奴,以贖父罪。
全家人抱著渺茫的希望,收拾簡單衣物,父女倆在解差的催促下踏上了未可知的命運之途,這是漢文帝十三年秋天的事。 淳於意雖然知道漢文帝是個非常賢明的天子,然而他住在深宮中,年僅15歲的、未見過世面的女兒能夠見到皇帝嗎?皇帝會相信她的話嗎?幾乎沒有什麼希望,淳於意帶著絕望的心情走到長安,走進大牢。
還在路途中,淳於意就反復檢討自己的言行,發覺都是自己的古怪脾氣惹出的禍端,因此利用投驛站的休息機會,著實為慕名求醫的人,診治了不少疑難雜症;而緹縈也反復思索,寫好了上書皇帝的狀紙。 然而這個只有十五歲的鄉間女孩到長安市後,在繁華的大都市面前立即覺得的手足無措,投訴無門,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東鑽西碰,始終不得要領。終於有好心的官差告訴她,最近皇帝會外出打獵。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但很明顯、困難重重。試想皇帝出獵,必定是車騎絡繹,旌旗蔽空,隨從如雲,行動如風馳電掣,一個弱女子要想犯顏攔駕上書救父,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另外,犯顏一定會驚擾聖駕,攔駕更是絆阻皇帝的車騎前進,兩者都是大不敬的舉動,惟一的後果就是殺頭抄家,倘若犯顏當時被認為是刺客,立即格殺,什麼上書救父,都成了泡影、然而緹縈抱定一死的決心,認真地准備上書行動,她選定灞橋作為她犯顏上書的地方。這是一個秋意蕭瑟的清晨,形單影只,衣衫單薄,滿面愁容的緹縈跪在路的中心,雙手高舉預先准備好的書狀,靜等皇帝車騎的到來,這場面很有些悲壯的成分。
遠處塵土飛揚,漸行漸近,皇帝的車騎終於出現在眼前,左右武士象拎小雞一樣,把瘦小的緹縈押到皇帝跟前,漢文帝看到的是一個淚流滿面的弱女子,內心深處立即湧起一股憐惜的心念,立即吩咐左右接過她的書狀,並不許為難她。 狀紙上寫道:「妾父為吏齊中,皆稱其廉平。今坐法當刑,妾傷夫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屬,雖後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由也。妾願沒人為官家奴婢,願贖父刑罪,使得自新。」 漢高祖總計有八個兒子,呂後砍砍殺殺,薄姬帶著當時年僅八歲的兒子劉恆(漢文帝),北上酷寒荒涼的代郡就國,十多年在邊地飽嘗艱苦。憂患中成長的歲月,深知骨肉親情的可貴,更親身體驗過民間疾苦的情狀,如今貴為天子,仍然時時以臨深履薄的心情,戒慎恐懼的態度,小心翼翼地使用君權治理國家。
閱罷書狀,再看著眼前這個凄苦無助的小女子,不就是當年自己倉惶離京時的化身嗎?又想到如此嬌弱的女子,為了營救父親,竟然冒死上書,這種膽識與孝心著實令人感動,於是當面赦免了她父親的刑罪,第二天就下了一道詔書:「詩曰:『愷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過,教未施而刑已加焉。夫刑至斷肢體,刻肌肽,終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豈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淳於意既蒙赦免罪刑,真是喜出望外,父女雙雙望闕叩謝恩典以後,便歡天喜地相偕返回臨淄,從此痛改矜持作風,專心濟世救人,病人上門,隨到隨看,視病猶親,殷勤周到,贏得口碑載道,而緹縈上書救父的孝行,更是傳遍宇內,留下千古美名。
脈學著作
1、 齊侍御史成自言病頭痛,臣意診其脈,告曰:「君之病惡,不可言也。」即出,獨告成弟昌曰:「此病疽也,內發於腸胃之閑,後五日當肁腫,後八日嘔膿死。」 成之病得之飲酒且內。成即如期死。所以知成之病者,臣意切其脈,得肝氣。肝氣濁而靜,此內關之病也。脈法曰「脈長而弦,不得代四時者,其病主在於肝。和即經主病也,代則絡脈有過」。經主病和者,其病得之筋髓里。其代絕而脈賁者,病得之酒且內。所以知其後五日而肁腫,八日嘔膿死者,切其脈時,少陽初代。代者經病,病去過人,人則去。絡脈主病,當其時,少陽初關一分,故中熱而膿未發也,及五分,則至少陽之界,及八日,則嘔膿死,故上二分而膿發,至界而肁腫,盡泄而死。熱上則熏陽明,爛流絡,流絡動則脈結發,脈結發則爛解,故絡交。熱氣已上行,至頭而動,故頭痛。
2 、齊郎中令循病,觽醫皆以為帇入中,而刺之。臣意診之,曰:「涌疝也,令人不得前後溲。」循曰:「不得前後溲三日矣。」臣意飲以火齊湯,一飲得前*[後]*溲,再飲大溲,三飲而疾愈。病得之內。所以知循病者,切其脈時,右口氣急,脈無五藏氣,右口脈大而數。數者中下熱而涌,左為下,右為上,皆無五藏應,故曰涌疝。中熱,故溺赤也。
3 、齊中御府長信病,臣意入診其脈,告曰:「熱病氣也。然暑汗,脈少衰,不死。」曰:「此病得之當浴流水而寒甚,已則熱。」信曰:「唯,然!往冬時,為王使於楚,至莒縣陽周水,而莒橋梁頗壞,信則閴車轅未欲渡也,馬驚,即墮,信身入水中,幾死,吏即來救信,出之水中,衣盡濡,有閑而身寒,已熱如火,至今不可以見寒。」臣意即為之液湯火齊逐熱,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即使服葯,出入二十日,身無病者。所以知信之病者,切其脈時,並陰。脈法曰「熱病陰陽交者死」。切之不交,並陰。並陰者,脈順清而愈,其熱雖未盡,猶活也。腎氣有時閑濁,在太陰脈口而希,是水氣也。腎固主水,故以此知之。失治一時,即轉為寒熱。
4 、齊北宮司空命婦出於病,觽醫皆以為風入中,病主在肺,刺其足少陽脈。臣意診其脈,曰:「病氣疝,客於膀胱,難於前後溲,而溺赤。病見寒氣則遺溺,使人腹腫。」出於病得之欲溺不得,因以接內。所以知出於病者,切其脈大而實,其來難,是蹶陰之動也。脈來難者,疝氣之客於膀胱也。 腹之所以腫者,言蹶陰之絡結小腹也。蹶陰有過則脈結動,動則腹腫。臣意即灸其足蹶陰之脈,左右各一所,即不遺溺而溲清,小腹痛止。即更為火齊湯以飲之,三日而疝氣散,即愈。
5 、齊丞相舍人奴從朝入宮,臣意見之食閨門外,望其色有病氣。臣意即告宦者平。 平好為脈,學臣意所,臣意即示之舍人奴病,告之曰:「此傷脾氣也,當至春鬲塞不通,不能食飲,法至夏泄血死。」宦者平即往告相曰:「君之舍人奴有病,病重,死期有日。」相君曰:「卿何以知之?」曰:「君朝時入宮,君之舍人奴盡食閨門外,平與淳於意立,即示平曰,病如是者死。」相即召舍人而謂之曰:「公奴有病不?」 舍人曰:「奴無病,身無痛者。」至春果病,至四月,泄血死。
所以知奴病者,脾氣周乘五藏,傷部而交,故傷脾之色也,望之殺然黃,察之如死青之茲。觽醫不知,以為大蟲, 不知傷脾。所以至春死病者,胃氣黃,黃者土氣也,土不勝木,故至春死。所以至夏死者,脈法曰「病重而脈順清者曰內關」,內關之病,人不知其所痛,心急然無苦。若加以一病,死中春;一愈順,及一時。其所以四月死者,診其人時愈順。愈順者,人尚肥也。奴之病得之流汗數出,灸於火而以出見大風也。
淳於意下氣湯
方劑別名: 下氣散、下氣湯
葯物組成: 羌活半兩,赤芍葯半兩,甘草半兩,檳榔半兩,青皮半兩,大腹皮半兩,陳皮半兩,赤茯苓半兩,半夏半兩,桑白皮半兩,桂心半兩,紫蘇莖2兩。
處方來源: 《婦人良方》卷十二。
方劑主治: 妊娠心腹脹滿,兩脅肋悶,不下飲食,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錢重,水1盞,加生薑5片,大棗2個,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附註: 下氣散(《女科萬金方》)、下氣湯(《校注婦人良方》卷十二)。本方方名,《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引作「淳於意下氣散」。
㈢ 河南開封有哪些古代名人的足跡
知道最多的包拯是安徽人
開封的歷史名人:阮籍(210~263)三國魏文學家。字嗣宗。河南開封尉氏縣人。阮?之子。曾為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與嵇康齊名,與其侄阮咸皆為「竹林七賢「之一。蔑視禮教,嘗以「白眼「看待「禮俗之士「。與當權的司馬氏集團有矛盾,常酗酒,「口不臧否人物「,以之保全自己。原集已散佚,後人輯有《阮嗣宗集
支道林(314~366)晉代高僧。名遁,以字行。開封人。年25歲出家,與謝安、王羲之等交遊,好談玄理。作《即色游玄論》,宣揚「即色是空「,發揮般若學的性空思想,為般若學六大家之一。其他著作,大都散佚
蔡謨生卒年待考。東晉大臣。開封蘭考人。東晉成帝咸和三年(328),蘇峻發動叛亂,蔡參與平叛,遂遷任太常,賜爵洛陽男。後拜征北將軍,都督徐、兗、青三州軍事,成為東晉對抗北方勢力的主要人物。卒於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任上。謚文穆
崔顥(?~754)唐代詩人。開封人。唐玄宗開元年間登進士第,開元後期出使河東軍幕,天寶時歷任太僕寺卿、司勛員外郎等職。崔顥年少為詩,名陷輕薄,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一窺塞垣,說盡戎旅。現存作品,有幾篇色澤浮艷,內容輕佻者,可能是年輕時所作,後來從軍邊塞,詩風發生變化,表現出「出身事邊「和「報國赴難「的昂揚感情。如《贈王威古》和《游俠呈軍中諸將》,著力於人物意氣風度的描繪。詩中春草射獵、野中割鮮的場面,尤其寫得富有生氣。《雁門胡人歌》,寫秋日出獵、山頭野燒的代北景色及胡人在和平時期從容醉酒的風習,極新穎別致。最有名的是七律《黃鶴樓》,李白讀後大為佩服,說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宋代詩評家嚴羽《滄浪詩話》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崔顥詩》1卷,收錄詩40多首
石守信(927~984)宋初大臣。開封人。初仕周,領洪州防禦使,加領義成軍節度。宋太祖即位,改領歸德軍節度。平李筠、李重進叛亂。太平興國四年(979),進封衛國公。卒後追封威武郡王,謚武烈
鍾嗣成(約1279~約1360)元代戲曲家。字繼先,號丑齋。開封人,寄居杭州。曾屢試不中,遂潛心閉門從事戲曲著述。其主要著作《錄鬼簿》,上下兩卷,初稿寫成於至順元年(1330),後又訂正兩次。不僅記載了元代名家輩出劇作如林的盛況,並且從理論上對雜劇作出了初步總結與概括,具有極高的價值。他還著有《錢神論》等7種雜劇,今皆不傳;今存散曲52首。?
李夢陽(1475~1531)明代文學家。字天賜,又字獻吉,號空同子。慶陽(今甘肅慶陽)人,後遷扶溝(今河南扶溝縣)。其父為封丘王教授,遂家居祥符(今開封縣)。弘治進士,授戶部主事。因榷稅觸怒勢要而下獄,後獲釋。武宗時,劉瑾擅權,他代尚書韓文草疏彈劾劉瑾,被勒令辭官。劉瑾敗被誅,李遷江西提學副使,為權貴所惡,去職。在文學上,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稱明文壇「前七子「。有《空同子集》。
春秋戰國時期的信陵君,大音樂家師曠
北宋的大詞人柳永,好像還有李清照
近現代的柏揚
【伊尹】生卒年待考。商湯大臣。生於空桑(今開封杞縣城西西空桑,又名伊尹村)。傳說為奴隸出身,是有莘氏女陪嫁之臣。受湯賞識委以國政。後佐商滅夏,總理國事,歷佐湯、外丙、仲壬三朝。仲壬死,傳位太甲。因太甲不理國政,被他放逐,3年後,太甲悔過,又接回復位。伊尹死於沃丁時。?
石申
【石申】生卒年待考。戰國中期天文學家。開封人。經過長期觀測,詳細考核,測出恆星138座,810個。他與齊人甘德根據黃道附近恆星位置及其與北極的距離所製成的圖表,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恆星表,在世界天文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原著《天文》8卷,早佚。後人拾遺補闕,把它與甘德的《星占》8卷,合稱《甘石星經》,又名《星經》,曾收入北宋政和年間刊印的《道藏》一書,題名為《通佔大象歷呈經》。今存的《甘石星經》為2卷,其中雖有一些後人增添潤色之辭,仍不失原書面貌
張儀
【張儀】(?~前310)戰國時政治家。開封人。魏國貴族後裔,師鬼穀子。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入秦拜相。創連橫破六國合縱。奉命使楚,瓦解齊楚聯盟,奪楚漢中,封武信君。惠文王死,張儀失寵,返魏為相,不久死。《漢書·藝文志》縱橫家有《張子》10篇,今佚。?
信陵君
【信陵君】(?~前243)戰國四公子之一。即魏公子無忌,魏昭王少子。其府在魏都大梁,傳說即今開封相國寺一帶。他才兼文武,禮賢下士,門下的食客有3000之多。公元前259年,秦兵在長平大捷,坑殺趙國兵將40萬之後,一舉包圍了趙國邯鄲。趙國多次向魏國求援,魏王雖命晉鄙率兵10萬救趙,但懾於秦國恐嚇,又密令晉鄙把軍隊駐扎在魏趙交界處的鄴城,坐觀成敗。信陵君多次勸諫魏王救趙不成,後來他聽從大梁城夷門守關人、隱士侯贏所設竊符救趙之計,果然得到兵符。信陵君帶力士朱亥一行來鄴城,晉鄙雖驗兵符,卻不願交出兵權。朱亥用大錘打死晉鄙,信陵君接管軍隊,擊破秦師,遂解邯鄲之圍
尉繚
【尉繚】生卒年待考。戰國後期政治家、軍事家。開封人。早年治學商君,深得改革變法之道。他還對兵事執著追求,十分精通。戰國後期,學派林立,圍繞著富國強兵,各國紛紛招賢納士,遂周
鄭眾
【鄭眾】(?~83)東漢經學家。字仲師。開封人。曾任大司農,世稱鄭司農,以別於宦官鄭眾。傳其父鄭興《左傳》之學,兼通《易》、《詩》,精三統歷。世稱鄭興父子為"先鄭",而稱鄭玄為"後鄭"。著作已佚,清馬國翰輯有《周禮鄭司農(眾)解詁》6卷,《鄭眾春秋牒例章句》1卷。?
蔡邕
【蔡邕】(132~192)東漢辭賦家、書法家。字伯喈。開封杞縣人。少時博學,師事太傅胡廣。喜愛辭章、數術、天文,妙操音律。熹平四年(175),以經籍去聖久遠,文字多謬,遂與五官中郎將堂溪典、光祿大夫楊賜等人奏請正定《六經》文字,得靈帝允許。蔡邕寫經於碑,使工匠鐫刻,立於太學門外,世
蔡琰
【蔡琰】生卒年待考。東漢末詩人。字文姬。開封杞縣人。蔡邕之女。博學
阮瑀
【阮瑀】(約165~212)東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元瑜。開封尉氏縣人。為曹操司空軍謀祭酒,後為倉曹掾屬。善作書檄,能詩。作品存留甚少,明人輯有《阮元瑜集》。?
阮籍
【阮籍】(210~263)三國魏文學家。字嗣宗。河南開封尉氏縣人。
支道林
【支道林】(314~366)晉代高僧。名遁,以字行。開封人。年25歲出家,與謝安、王羲之等交遊,好談玄理。作《即色游玄論》,宣揚"即色是空",發揮般若學的性空思想,為般若學六大家之一。其他著作,大都散佚。?
蔡謨
【蔡謨】生卒年待考。東晉大臣。開封蘭考人。東晉成帝咸和三年(328),蘇峻發動叛亂,蔡參與平叛,遂遷任太常,賜爵洛陽男。後拜征北將軍,都督徐、兗、青三州軍事,成為東晉對抗北方勢力的主要人物。卒於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任上。謚文穆。?
鄭道昭
【鄭道昭】(?~516)南北朝時期北魏大臣、書法家。開封人。字僖伯,自號中嶽先生。少而好學,博覽群書,初為秘書郎,徙外散騎常侍,遷國子祭酒。後為平
吳兢
【吳兢】(670~749)唐代史學家。開封人。少時勵志勤學,貫知經史。武後長安年間被詔入史館,撰修國史。不久,官拜右拾遺。武後長安至中宗景龍年間,正值佞臣武三思、張昌宗、張易之弄權之時,有些史官懼怕權勢,曲筆掩飾,吳兢對此非常鄙視,於是在公事之暇,私撰《唐書》、《唐春秋》。他認為南北朝時期的齊、梁、陳、周及隋這五代的史書繁雜,就分別撰齊、梁、周史各10卷,陳史5卷,隋史20卷。此外,他自撰或參與撰修的史書有《唐書備闕記》10卷、《唐中宗實錄》20卷、《唐睿宗實錄》5卷、《開元昇平源記》1卷、《大唐十四家貴族譜》1卷、《古樂府》10卷、《樂府古題要解》2卷等。特別是《貞觀政要》一書,分類記載了唐太宗同大臣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的問答、大臣的爭議和勸諫的奏疏以及政治上的設施,其中10卷40篇出自吳兢之手。
崔顥
【崔顥】(?~754)唐代詩人。開封人。唐玄宗開元年間登進士第,開元後期出使河東軍幕,天寶時歷任太僕寺卿、司勛員外郎等職。崔顥年少為詩,名陷輕薄,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一窺塞垣,說盡戎旅。現存作品,有幾篇色澤浮艷,內容輕佻者,可能是年輕時所作,後來從軍邊塞,詩風發生變化,表現出"出身事邊"和"報國赴難"的昂揚感情。如《贈王威古》
薛居正
【薛居正】(912~981)宋初大臣、史學家。字子平。開封人。後唐清泰二年(935)進士。自晉至周累官至弘文館學士、刑部侍郎。北宋建立後,遷戶部侍郎。建隆三年(962),任樞密直學士,掌管全國的貢舉考試大權。任中秉公辦事,不徇私情,深得太祖器重,
石守信
【石守信】(927~984)宋初大臣。開封人。初仕周,領洪州防禦使,加領義成軍節度。宋太祖即位,改領歸德軍節度。平李筠、李重進叛亂。太平興國四年(979),進封衛國公。卒後追封威武郡王,謚武烈。?
向敏中
【向敏中】(949~1020)北宋真宗朝宰相。字常之。開封人。太平興國五年(980)進士,初任監丞右贊善大夫、著作郎。宋太宗"召見便殿,占對明暢",甚為賞識,命為戶部推官,出任淮南轉運副使。後入為戶部判官,知制誥,不久權判大理寺。向敏中為官廉潔,不入濁流。太宗欲委以大任,遭人妒忌,誣其收受犯官皇甫侃的重賄,經查證,純屬無中生有。太宗更加器重,100餘日內,官升數級,至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咸平四年(1001),初登相位。
丁度
【丁度】(990~1053)北宋文字訓詁學家。字公稚。開封人
宋祁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子京。安陸(今湖北安
鄭克
【鄭克】生卒年待考。南宋官吏。字克明。開封人。宣和六年(1124)進士。南宋初歷官登仕郎、建康府上元縣尉和承直郎、湖州提刑司干辦官,他以五代時和凝父子所著的《疑獄集》為基礎,分類增補,附以評論,撰成《折獄龜鑒》。該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獄訟案例選編,分釋冤、辯誣、鞫情、議罪、省過、懲惡、察奸、核奸、察賊、跡賊、嚴明、矜謹等20門,輯錄了上自春秋、戰國,下至北宋大觀、政和年間有關平反冤案、斷獄量刑的案例270餘條,390餘事,並以按語的形式對其中大部分案例進行了分析
蘇漢臣
【蘇漢臣】生卒年待考。宋代畫家。開封人。徽宗時為宣和畫院待詔。高宗紹興年間復職。孝宗隆興初(1163)授承信郎。師劉宗古,繪人物仕女及佛道宗教畫。用筆工整細勁,著色鮮潤,尤工貨郎擔和嬰兒嬉戲之景,情態生動。存世作品有《貨郎》、《秋庭嬰戲》等。?
孟元老
【孟元老】生卒年待考。宋代文學家。開封市人。金滅北宋,孟元老南渡,常憶東京之繁華,於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撰成《東京夢華錄》,自作序。該書在中國文學史上有一定的影響。?
王應麟
【王應麟】(1223~1296)南宋學者。字伯厚,號深寧居士。世居浚儀(今開封市),後遷居慶元(今浙江寧波)。淳?
鍾嗣成
【鍾嗣成】(約1279~約1360)元代戲曲家。字繼先,號丑齋。開
王廷相
【王廷相】(1474~1544)明代思想家。字子衡,號浚川。開封蘭考縣儀封鄉人。29歲中進士。其文有英氣,詩賦雅暢,與李夢陽、何景明、康海、王九思、徐禎卿、邊貢並稱為"前七子"。1509
李夢陽
【李夢陽】(1475~1531)明代文學家。字天賜,又字獻吉,
李濂
【李濂】(1488~約1566)明代學者。字川父。開封人。少負俊才,正德八年(1513),河南鄉試奪魁。翌年中進士,年27歲。自此到38歲之間,歷任沔陽知州
高叔嗣
【高叔嗣】(1501~1537)明代文學家。開封縣人。字子業。嘉靖進士。歷任吏部主事,湖廣按察使。少受知於李夢陽,其詩清新婉約。有《蘇門集》。
史可法
【史可法】(1601~1645)明末將領。字憲之,號道鄰。開封人。明崇禎元年(1628)進士,授西安府推官,後遷任戶部主事、員外郎、郎中等職,再擢升為右僉都御史。崇禎十七年(1644)四月,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陷北京,他率師勤王,抵浦口而止。清軍攻陷北京,南明政權在南京建立,他任禮部尚書、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後受奸臣馬士英排擠,
李岩
【李岩】(?~1644)明末農民起義軍將領。本名信
周亮工
【周亮工】(1612~1672)明末清初學者。字元亮,號櫟園老人。開封人。自幼好學,博覽群書。明崇禎十三年(1640)進士,官拜御史。清兵下江南,遂降清朝。順治年間,官擢福建左布政使,至戶部右侍郎,因被參劾入獄,後釋放。康熙初起用為江安糧道,又因事被判絞罪,遇赦獲免,不久病死。周亮工一生著述頗多,主要有《賴古堂集》、《因樹屋書影》、《讀畫樓畫人傳》、《印人傳》、《同書》
趙映乘
【趙映乘】(1619~?)清代官吏。字涵章。開
張伯行
【張伯行】(1652~1725)清初大臣。字孝先。開封蘭考縣人。生於書香世家,康熙二十四年(1685)進士,歷官內閣中書,福建、江蘇巡撫,禮部尚
周之琦
【周之琦】(1782~1862)清代大臣。開封市人。字稚圭,號退庵。嘉慶進士,官至刑部右侍郎,廣西巡撫。能詞,有《金梁夢月詞》、《懷夢詞》等。輯有《心日齋十六家詞選》。?
常茂徠
【常茂徠】(1788~1873)清代開封文化名人。字逸山,又號痛定
宋繼郊
【宋繼郊】(1818~1893)清代開封文化名人。字述之、術之、樹芝,號梅花道人、木雁道者。道光二十三年(1843)選為優貢,次年中舉。咸豐八年(1858)任許州學正,後相繼任陳州府學、南陽府學教授等職。著述今存有《居學齋詩鈔》、《潁川集》、《西淮集》
李元慶
【李元慶】(1838~1904)清末農民抗糧領袖。開封市人。回族。
劉增?
【劉增?】(1845~1926)清末民初開封文化名人。字驤臣,晚號夢園。清同治三年(1864)舉人,光緒二年(1876)進士,後在山東鄆城、郯城、菏澤、任平等縣任知縣,其間興學育人,平反冤獄,為人稱道。48歲時在順天府為官,繼而又任河南大學堂編書處
魏子青
【魏子青】(1870~1928)實業家。字步雲。回族。開封市人。
靳志
【靳志】(1877~1967)愛國民主人士。字仲雲。開封市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畢業於北京京師大學堂。後留學英法,在法國加入同盟會。民國年間,歷任各級政府高級官員。
秉志
【秉志】(1886~1965)生物學家。原名翟秉志,曾用名翟農山、翟際潛。滿族。開封市人。民國2年(1913)畢業於美國康乃爾大學生物系,獲理學學士學位。民國7年(1918)又獲哲學博士學位。民國9年(1920)回國,次年在南京高等師范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生物系。先後在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和復旦大學任動物學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及動物研究
丹鵬晏
【丹鵬晏】(1888~1911)辛亥革命烈士。乳名根柱
王毅齋
【王毅齋】(1896~1972)學者。開封市杞縣人。早年畢業於河南省高等學堂,民國12年(1923)赴法國、奧地利留學。民國17年(1928)畢業於維也納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民國19年(1930)任河南大學經濟系教授。民國36年(1947)組織河南省民盟地下支部。
陳玉璋
【陳玉璋】(1898~1976)書法家。開封市人。
杜孟模
【杜孟模】(1904~1974)教育家。開封市杞縣人。字宏遠。民國14年(1925)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先後在北京、濟南、開封等地任教。他堅持宣傳革命,組織中共外圍組織,動員青年投身抗日民族解放陣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開封高中校長、開封師專副校長、開封市副市長、鄭州大學數學系教授、民盟河南省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省副省長等職。
㈣ 開封最有名的老中醫是誰呀看早泄
醫院對治療早射效果有限,中醫治陽痿到還可以,還是平時應該多參加體育鍛煉增加體質,沒內愛愛的時候經容常用手捏捏他的小弟弟力度可以大點,鍛煉它不要那麼敏感,愛愛的時候可以多種形式或女上位。前戲時間做長些也可以親親乳頭陰蒂等,這樣女的也就容易滿足。自己也可以泡點葯酒吃(巴戟天6克,懷牛膝6克,熟地黃15克,黃酒500毫升泡一個月就可以開始食用子)這葯酒是補腎壯陽強身的。
㈤ 開封哪有比較好的中醫
看中醫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醫院,最好先了解下醫生靠不靠譜,如果你在武漢的話可以去武漢 健 民 看看,醫生都很負責而且會根據你的症狀詳細給你解釋讓你對自己的情況有一個了解然後對症下葯,很讓人放心
㈥ 開封最有名的老中醫
看中醫抄嘛,當然就是開封市中醫院了,專業嘛。
不過你要是說具體哪位醫生,雖然是中醫還是術業有專攻的,要看具體看哪個科了。
醫院就在東司門,汴京飯店那兒。
前一段去哪兒看病,醫院新蓋的門診樓、病房樓是真漂亮~~
㈦ 開封有沒有老中醫
把分給自個。
㈧ 有哪位聽說過一位河南開封籍的中醫叫劉冬梅的,沒退休前她是在第四軍醫大上班。
全國好的腫瘤醫院不多,安徽合肥鳳凰腫瘤醫院算一家,你可以咨詢問下,電話網上可以查到的
㈨ 高分!開封有哪位知名的老中醫,求地址!
東司門的第二中醫院老中醫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