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史上李未央原型是誰
歷史上的李未央是馮太後。
馮太後(442-490年),名不詳,漢族,長樂信都(今河北冀州市)人,生於長安。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後,獻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元宏(拓跋宏)的祖母,北魏中期一系列改革的實際主持者,並對孝文帝改革產生重要影響。
馮太後出身於北燕皇族長樂馮氏。北燕滅亡後,沒入太武帝拓跋燾後宮,充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選為文成帝的貴人;太安二年(456年),冊封為皇後;和平六年 (465年),北魏獻文帝即位,尊為皇太後。
政局動盪,馮太後臨朝聽政,定策誅殺了權臣乙渾,後依據北魏祖制歸政獻文帝;延興六年(476年),獻文帝暴薨,時人稱馮太後毒殺。馮太後二度臨朝稱制達十四年,尊為太皇太後;太和十四年(490年)去世,享年四十九,葬於永固陵,謚號文成文明皇後。
(1)歷史人物李未央擴展閱讀
南北朝期間,群雄逐鹿,烽煙四起,戰事紛爭不斷。出身北涼王族的少女心兒,本是天真善良的無憂公主,過著萬人寵愛、恣意隨性的快樂日子。北魏大將軍叱雲南為自己的野心而陷害,欺君罔上擅自出兵,導致北涼上下一夜之間血流成河,天之驕女被迫流落異鄉。
北魏尚書府遺棄在鄉下的庶女李未央意外救了心兒,後又因掩護心兒被追兵殺害。心兒不得不以李未央之名,勇敢地活下去,一個人背負起兩個女孩的命運與苦難。
回到尚書府,化名李未央的心兒不僅要與仇敵叱雲氏一族鬥智斗勇,還意外捲入與北魏皇子的情仇糾葛。苦難與坎坷沒有將她打倒,反而賦予她無上的智慧與心胸,她歷盡艱險磨難,終為父系一族正名,同時也收獲了曲折感人的美好愛情。
㈡ 李未央的歷史原型是誰呢
李未央是誰?她說電視劇《錦綉未央》中的女主人公。從影視劇劇情和歷史記載對比來看,北魏馮太後、隋朝蕭皇後、文成元皇後這三人倒是與之李未央頗為相像。
按照影視劇中李未央最終成為了一代賢後,那麼這位被稱為千古一後的馮太後很有可能就是李未央的歷史原型人物之一。馮太後生於長安的長樂郡人,屬北燕皇族的漢族人,是中國歷史上頗為傑出的政治家,她本身官宦之女,因父親獲罪充公成奴,十四歲的時候稱為北魏文成帝的妃子,在四百五十六年被立為皇後,後獻文帝繼位尊為皇太後,期間因獻文帝殺害她的心腹,便將獻文帝下葯毒死,在獻文帝死後臨朝稱制長達14年。她聰明果斷擅長權術,以強硬手段駕馭群臣為其所用,一己之力極力推行漢化,在其臨朝期間,漢化在北魏達到巔峰時期,更是推行農業制度,建立起了農業大國的雛形,其政策使後續朝代直至引用。
或許在歷史上還有很多經歷與影視劇中李未央相同的人,但李未央也僅僅只是劇中的人物,我們也只好以觀看電視劇的態度去看待李未央,畢竟每一個人物都是一個個體,也不會有完全相同或者軌跡重疊的人,強硬的去給給她套上一個歷史的原型人物或許有些許相似,但歷史終究是歷史,而影視劇是完全不能與歷史相比較的。
㈢ 李未央的歷史原型是誰
李未央的原型不是一個,而是三個的結合體。北魏(鮮卑人拓跋珪建立)文成回帝拓跋答濬的後宮女人中有李氏、沮渠氏、馮氏三個。李未央是李尚書之女,拓跋濬的李氏就是一個姓李的漢人官員之女;又李未央實際是北涼公主,北涼為匈奴政權(匈奴人沮渠蒙遜建立),那麼李未央就應該是拓跋濬的沮渠氏;又李未央是亡國宗室女,受封皇後,還對北魏政壇產生不小影響,這正好和拓跋濬的馮皇後基本吻合,馮皇後是北燕(漢人馮跋建立)亡國宗室女,以太後和太皇太後身份輔佐過拓跋弘和拓跋宏兩代帝王,並主導了北魏中期的漢化改革「太和改制」。因此我認為,李未央是漢人李氏、匈奴人沮渠氏和漢人馮氏的三人結合體。
㈣ 李未央歷史原型是誰最後結局怎麼樣
早前,電視劇《錦綉未央》遭到了原著粉們的吐槽,電視劇改動太大完全看不到原著小說的影子啊!那麼《錦綉未央》是根據哪部小說改編的?小說講述了什麼樣的內容呢?
電視劇《錦綉未央》改編自秦簡同名小說(又名《庶女有毒》),瀟湘書院秦簡所著小說。該小說主要講述了相府庶女李未央苦熬八年,終於一朝為後,鳳臨天下。
但不曾想到夫君拓跋真一直喜歡的卻是長姐李長樂,於是廢她皇後之位,殺了她的親生兒子,將她雙腿斬斷,打入冷宮整整十二年,受盡無邊的折磨。最後被賜毒酒,然卻涅盤重生,報復了所有的仇敵,最終與元烈(李敏德)在一起的故事。
那麼《錦綉未央》跟原著小說的差別大嗎?電視劇小說差異盤點!小說中的男主元烈在電視劇中變成一個無足輕重的喜歡未央的堂弟角色。
小說女主本身就是李未央重生,電視劇改為代替李未央報仇的馮心兒。從男女主的設定可以看出來從歷史背景到人物設定基本都修改了。
電視劇《錦綉未央》和小說《錦綉未央》對比!
1、類型
錦綉未央原著小說是本重生復仇文,而改編後的電視劇成了古裝愛情劇。
2、朝代、前世
由於錦綉未央是重生文,朝代是虛構的,審核的時候不好過,所以電視劇改編成了朝代為北魏,而女主也不再是重生,而是成了被皇帝滿門抄斬下的遺孤,她替代李未央的身份,決心復仇。
3、歸處
李未央曾經說過"絕不入宮,誓不為後",而電視劇簡介竟然是成為了一代賢後,先是替皇帝選秀後又幫元烈納妃,然後未央的大度盡顯,因而皇帝更疼她。
4、女主
原著中的女主心狠手辣,不論對敵人還是對自己都絲毫不留後路,擅長計謀,前世後世加起來算計了幾十年,前世受盡背叛欺辱被喂毒而死。
重生後,發誓不再動情,絕不容忍男人左擁右抱,更曾發誓"絕不入宮,誓不為後"。單看如今爆出的預告片,女主入宮,容忍皇帝左擁右抱,屢次被害,明顯與女主本身性格多有差異。
5、男主
錦綉未央小說中的男主是:原著中的男主元烈可謂是古代好男人的典範了,不驕不躁,不卑不亢,容貌一絕,武功高深,一生只娶一妻,只深愛一人。知道未央厭惡皇室的權謀,放棄皇位。
為了保護未央,把保護自己的暗衛調給未央,愛成為郭嘉的未央而愛屋及烏,保護郭家滿門,哪怕與那皇位上的父親反目,也不松開未央的手,知道未央復仇,不去反對,不願離開,而是成為她的支柱,讓她依靠,從不對未央隱瞞任何事。
而在電視劇中,男主不再是元烈,而是皇子拓跋浚,不僅出生即為皇子,更是再後來當上皇帝,登上地位。
6、結局:
《錦綉未央》小說結局是:李未央是相府庶女三小姐,因生於二月被視為不祥之女被送到鄉下撫養,後代替長姐李長樂嫁給三皇子拓跋真,一心扶持丈夫登基。
苦熬八年終於一朝為後,卻被姐姐設計陷害,被自己相公砍斷雙腿最後死掉重生。而元烈又名李敏德小時候被大夫人害死卻被李未央救起,元烈深愛著李未央。
之後揭秘身世為裴後之弟裴淵與棲霞公主的兒子,宮殿著火,李未央和元烈在暗道里時李未央正式同意與元烈在一起。最後李未央和元烈在一起並且結了婚,婚後生了一雙兒女。
《錦綉未央》電視劇結局:化名李未央的心兒不僅要與仇敵蔣氏一族鬥智斗勇,還意外捲入與北魏皇子的情仇糾葛。苦難與坎坷沒有將她打倒,反而賦予她無上的智慧與心胸,她歷盡艱險磨難,終為父系一族正名,同時也收獲了曲折感人的美好愛情。
所以說電視劇只是披著小說外衣,關於千古一後馮太後的故事。可以說男主深情,女主狠辣多謀的人設全部崩塌,如果只是一部復仇愛情劇還有可圈可點的,可是把大IP改的面目全非就是找虐,可以預見一大波原著黨即將開炮。
如果你是看過原作的粉,當看到改編電視劇成了這個樣子一定會一臉懵B吧。在原著小說里,女主重生後復仇,帶有玄幻色彩,所以改編後的女主是北燕王國公主馮心兒,也就是歷史上的馮太後。
說好的庶女竟然變成了公主,最後還成了妃子!而真正的小說女主李未央卻變成了炮灰,一開始就掛掉了。不過既然有黑化的糖糖看,還是十分令人期待的。
㈤ 錦綉未央》李未央歷史原型是誰
原型為北燕公主馮太後,沮渠牧犍之女、文成帝夫人沮渠氏。
馮太後出身於北燕皇族長樂馮氏。馮氏是馮朗之女,生於長安。北燕滅亡後,沒入太武帝拓跋燾後宮,充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選為文成帝的貴人;太安二年(456年),冊封為皇後;和平六年 (465年),北魏獻文帝即位,尊為皇太後。
政局動盪,馮太後臨朝聽政,定策誅殺了權臣乙渾,後依據北魏祖制歸政獻文帝;延興六年(476年),獻文帝暴崩,時人稱馮太後毒殺。馮太後二度臨朝稱制達十四年,尊為太皇太後。
孝文帝太和十四年九月癸丑(490年10月17日),馮太皇太後去世,葬於永固陵,謚號文明太皇太後,或是加上文成帝的謚號—「文成」二字,稱文成文明皇後,以和另一位謚號同樣是文明皇後的晉文帝皇後王元姬有所區別。
(5)歷史人物李未央擴展閱讀
馮太後臨朝聽政時,孝文帝「雅性孝謹,不欲參決,事無巨細,一稟於太後」。馮太後利用朝臣的支持,大膽翦除了外戚李氏集團,穩固了自己的統治。她亦辦實事。
臨朝後大興土木,建設平城。發州郡5萬人治靈丘道。同時罷山澤之禁,弛關津之禁,凡州鎮有水田處即灌溉。督課農桑。簡輕徭役,務盡地利,使農民布於田壟,桑婦勤於紡績。她整頓政風,廣開言路,整頓吏治,推行均田制。加速了北魏的封建化進程,推動北方經濟的發展。
馮太後生前曾與孝文帝同遊方山,對大臣們說:「從前舜死後葬於蒼梧,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和女英後來並未和他合葬,難道後妃一定要與夫君合葬於山陵之中才可貴嗎?我百年以後,就讓我的靈魂安息在這里吧。」
這是何等的氣魄與膽量。武則天敢於稱帝卻不敢自立陵墓,以至於一個墳墓埋葬了兩個皇帝。馮太後自己立陵,盡顯了改革家的膽識。
㈥ 李未央歷史上有這個人嗎歷史原型結局後代是誰史書介紹
國亡父喪
馮氏是長樂信都人,出身於北燕皇族,祖父馮弘是十六國時期北燕國君。
馮氏的母親王氏,樂浪郡(今朝鮮平壤)人,是馮朗在北燕時所娶。因多年動盪不安,直到隨夫任官長安後,生活才暫時得以安定下來,王夫人給馮朗生下一個兒子,取名馮熙,即馮太後的同胞兄長。到了公元442年(太武帝太平真君三年),王氏夫人又生下了一個女兒,就是後來的馮後。馮氏出生之時,距祖上建立的北燕滅亡已有六七年的光景。魏太武帝拓跋燾也已完成了中國北方的統一,並與南朝形成了對峙之勢。
馮氏出生後不久,哥哥馮熙就因叔叔馮邈戰入蠕蠕(柔然,居於陰山一帶的少數民族),被人帶著逃到氐、羌中生活,多年以後才找回。接著,馮家突然遭遇了飛來橫禍:不知是朝廷對馮後那位曾為北燕王子的父親心存疑慮,還是馮朗果真有什麼不軌之舉,總之,馮朗因受一樁大案株連被太武帝下令誅殺了。按照慣例,馮氏因為年幼又是女孩,就被沒入宮中,成了拓跋氏的婢女。馮氏在宮中得到了姑母馮昭儀的多方照應。
13歲的文成帝登基不久,就選中馮氏做了貴人。這一年,馮氏只有11歲。
㈦ 歷史上有李未央嗎
李未央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就是北魏的馮太後,歷史上的拓跋浚就是是北魏文成皇帝拓跋濬,他的父親是太武帝的長子,被立為太子,但二十四歲就死了,因拓跋濬年少時聰明敏達,深受祖父太武帝拓跋燾的喜愛,常跟隨在太武帝左右,被稱為「世嫡皇孫」。
這些跟《錦綉未央》里都對應的上,拓跋浚也是深受他皇爺爺太武帝的寵愛,父親也是太子,死後自己做了皇帝。就是拓跋濬的皇後,歷史上著名的馮太後。李未央本性天真活潑,聰明伶俐,一夜之間遭逢變故國破家亡。
這讓天資聰穎的她內心被仇恨充滿,也因此變得更為堅毅不屈,更為謹慎細致。慢慢的她意識到,朝代的更替只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過程,個人的恩怨情仇在百姓福祉之下變得微不足道,最後她放下心中的仇恨,輔助拓跋浚登上帝位,成為一代賢後。
(7)歷史人物李未央擴展閱讀
李未央人物判詞:
凝冷決 作者:靜馬踏渚砂
前生繁華虛無兩頭空,後世榮耀薄力四方攻。悔恨當初不辨情景迷亂眼,頓悟現道毒法制手為報仇。
人物評價:
未央是個復雜的角色,既冷情又柔情。冰冷狠厲是對敵時的武器,面對真心待己的人時,又不禁露出絲絲溫柔。未央唱著一出精彩的《佳人曲》,令人著迷,欲罷不能。——2001年3月淺綠評
未央在感情上是個絕對的強者,不甘處於弱勢。她要的是二人在感情上的平等,追求的是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愛情。她對愛情的忠貞很讓人敬佩。——2012年10月天下歸元評
人物外貌:
雖不算風華絕代,卻帶著一種別致的魅力,傾國傾城。她清婉,最過迷人的是她那雙古井般的眼睛。幽幽淡淡。膚若凝脂,眉目如畫,膚白柔嫩,青絲如墨,眉如黛。
她的臉孔正年輕,帶著一種明露春暉般的干凈,純凈無暇的不染絲毫滄桑,然而那一雙古井般深邃的黑瞳卻由淺轉濃,表情難分悲喜她身上穿著藕荷色的襖裙,淡雅的顏色與玉顏一映,越發顯的下巴尖尖,唇紅齒白,那雙長睫毛下的雙眸如同古井中的水,瀲灧出清冷的光芒。
㈧ 歷史上《錦綉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錦綉未央》改編自小說《庶女有毒》,原著採用架空結構,但實際上,劇中人物卻多數有原型可尋,比如羅晉飾演的拓跋浚,疑似北魏的第五位皇帝拓跋濬,濬音意均同浚,謚號文成皇帝;拓跋余和拓跋翰也疑似真實存在,兩人也如同電視劇中所述,確實是拓跋浚父親的兄弟。
據《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記載,文成皇帝有兩位皇後,一位是李皇後,一位是馮皇後,李皇後因為生下皇子所以被賜死,這是當時少數民族的風俗,防止母親攝政重用娘家人;另一位馮皇後,將李皇後所生的皇子養大,並輔佐其成為皇帝。
馮皇後原是北燕的皇族,北燕滅亡後,便進入了拓跋燾的後宮充為奴婢,之後被文成皇帝拓跋濬選為貴人,後成為皇後。拓跋濬去世後,馮皇後作為獻文帝的嫡母,成為馮太後垂簾聽政、主持朝政。之後獻文帝退位,孝文帝即位,作為孝文帝的祖母,馮太後輔佐孝文帝在北魏的中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對孝文帝影響深遠。由此看來,馮太後疑似李未央的原型。
馮太後曾為亡夫跳火海
歷史上的馮太後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劇中,拓跋浚和李未央的感情在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呢?
據《魏書》記載,她出生後不久,被人帶著逃到氐、羌中生活,多年以後才被找回。接著,馮家突然遭遇了飛來橫禍,曾為北燕王子的父親因為一樁大案牽連被太武帝下令誅殺。
進宮被文成帝選中後,她憑借自己的冰雪聰明和美貌贏得了文成帝的喜愛,之後一躍成為皇後。
文成帝不拘民族成分,重用漢族出身的高允,讓馮皇後感到十分欽佩,此外,文成帝的為人和施政作風也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兩人感情與日俱增。
除此之外,馮太後對文成帝的乳母常氏非常孝順,對文成帝的兒子拓跋弘的哺養極盡一位慈母之責,此舉,讓宮廷上下對她交口稱贊。
直到公元465年,26歲的文成帝去世,馮皇後痛不欲生,她一連數日淚洗面。過世三日後,按照北魏的舊俗制度,焚燒文成帝生前的御衣器物等。
馮皇後竟然悲痛欲絕,直接撲向火海,群臣被此舉驚呆,反應過來後,速將馮皇後從火海中拉出來,所幸並無大礙。
馮皇後醒來後,如夢初醒,她決定重新振作,將重心放在輔佐兒孫振興國家上面。
曾垂簾聽政也曾逼帝退位
文成帝去世後第二天,年僅12歲的皇太子拓跋弘即位,馮皇後成為馮太後,隨後,馮太後宣布由自己臨朝稱制,掌控朝政大權。沒多久,拓跋弘得子,也就是之後的孝文帝,馮太後決定暫停臨朝,由14歲的拓跋弘親政,自己則專心教育孫子。
文成帝死後,馮太後開始注意那些美貌男子,並選來作伴,而且在朝中委以重任。拓跋弘親政後,貶斥了不少馮太後寵臣男侍,而且又重用了一些馮太後不喜歡的人,一開始馮太後並沒說什麼,後來忍無可忍,於是,她利用自己的聲威與勢力逼迫獻文帝交出皇位,最終在馮太後的強大壓力下,只得禪位給不滿5歲的太子拓跋宏,那一年,他只有18歲。
此時,馮太後被尊為太皇太後,也就再度臨朝聽政,成為北魏的政治核心。
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她還特別扶植一些賢能之士做親信,組成一個效忠她的領導核心。
在這個領導集團中,有拓跋氏的貴族,也有漢族名士,有朝廷大臣,也有內廷宦官。而其中的漢族名士,不少又是她的寵幸之臣。
博才中學歷史教師吳丹說,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女性執政者,比如武則天,比如羋月、孝庄,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最主要的依據是她是否對歷史的進程具有推動作用,至於個人性格方面的瑕疵,畢竟人無完人,不過只要不影響大格局,就不會被過度評價。
輔佐子孫強國比肩孝庄
在馮太後的主持下,北魏仿效兩漢魏晉舊制下達了「班俸祿」詔書。次年十月,馮太後在大臣李安世的建議下,頒布了「均田令」,從而開始在社會經濟方面進行重大變革。
公元486年,馮太後又主持對宗主督護制進行改革,實施了「三長制」。馮太後在進行全面改革的實踐中,並沒有把孝文帝排斥在外,相反,她倒是盡可能讓他參與,以便使孝文帝得到鍛煉。正是由於馮太後的悉心培養,孝文帝才真正成熟起來。
吳丹說,在中學歷史課本中,其實也有馮太後的影子。雖然正面描述的是孝文帝,但對於五歲登基的孝文帝而言,其實很多治國措施都是出自馮太後,她對孝文帝是精心培育,而不是將其作為傀儡。
歷史課本中,孝文帝執政恰逢歷史上第二次大分裂,大分裂時代各少數民族向北方中原遷徙,如此奠定我國多民族國家的基礎。這種融合體現在服裝上、語言上,如今,鮮卑族語言應該已經失傳。但是孝文帝的改革是成功的。據史料記載,由於馮太後的親自教育與監督,孝文帝手不釋卷,刻苦讀書,不僅對儒家經典的精奧諳熟於心,而且史傳百家,也無不涉獵,成了一位頗有才學的皇帝。
此外,馮太後十分節儉,而且對無心爭權之人十分寬厚,讓孝文帝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廚師不小心將一隻蝘蜓混入馮太後的粥裡面,馮太後發現了並沒有生氣,而是一笑了之。之後,孝文帝親政後,一次是廚師不小心用熱湯燙了孝文帝的手;另一次也是湯飯裡面混有飛蟲之類的東西,孝文帝非但沒有發火,而是像馮太後一樣一笑了之。
㈨ 歷史上真有李未央這個人嗎
歷史上沒有李未央這個人,李未央的原型是文成文明馮太後。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後,獻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元宏(拓跋宏)的嫡祖母,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北魏中期一系列改革的實際主持者,並對孝文帝改革產生重要影響。
馮太後原是北燕皇族馮朗之女,本名不詳,生於長安。北燕滅亡後,被收入北魏宮中為奴。後來成為文成帝的貴人,四年後,為皇後。文成帝駕崩,獻文帝即位。
但是當時的時局動盪,權臣作亂。已經升為皇太後的馮太後,就出手誅殺權臣,奪回朝政並且返還給獻文帝。但是後來,獻文帝暴斃,時人稱馮太後毒殺。因為,馮太後在之後執掌朝政長達14年之久。
孝文帝太和十四年九月癸丑(490年10月17日),馮太皇太後去世,葬於永固陵,謚號文明太皇太後,或是加上文成帝的謚號—「文成」二字,稱文成文明皇後。
(9)歷史人物李未央擴展閱讀:
馮太後為政舉措
官員俸祿
自從拓跋珪開國,北魏政權各級官吏皆無俸祿,平日都要依賴貪污、掠奪和皇帝隨意性的班賞來獲取財富。這在北魏初建之時,作為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權採取這種方式是不足為奇的。
但是,當北魏政權逐漸在中原地區確立統治地位,這種以掠奪為主的財富分配方式日益給北魏政治帶來嚴重的問題。特別是隨著戰事的減少,戰時掠奪的機會有限,各級官吏為了滿足私慾,便毫無顧忌地盤剝、搜刮民脂民膏,從而導致北魏社會矛盾的激化和政治統治的危機。
太和八年(484年)六月,在馮太後的主持下,北魏仿效兩漢魏晉舊制下達了「班俸祿」詔書。規定在原來的戶調之外,每戶增調三匹、谷二斛九斗,作為發放百官俸祿的來源。內外百官,皆以品秩高下確定其俸祿的等次。俸祿確定之後,再貪贓滿一匹者,處死。
為了切實貫徹俸祿制,馮太後還派使者分巡各地,糾舉食祿之外犯贓者。太和八年九月間,孝文帝的舅舅,時任秦益二州刺史的李洪之,因貪暴無度,被令在家自裁,地方官員坐贓處死者四十餘人。經此整飭,北魏吏治大有改觀,貪贓受賄者也大有收斂。班祿的實施,為馮太後進行其他方面的改革創造了條件。
均田制度
次年十月,馮太後在大臣李安世的建議下,頒布了「均田令」,從而開始在社會經濟方面進行重大變革。「均田令」是指國家對無主荒田以政府的名義定時、按人口分授給農民。
這一制度,使北魏落後的社會經濟結構迅速向先進的封建化的經濟結構過渡,同時為經濟結構的靈活運轉補充了新鮮血液。均田令的頒布實施標志著北魏統治者開始轉向接受漢族的封建統治方式。
這一制度歷經北齊、北周,到隋唐約三百年,不僅使北魏社會經濟得到發展,而且奠定了後來隋唐社會的經濟基礎。馮太後主持推行的均田制,既對北魏歷史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也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三長制度
太和十年(486年),馮太後又主持對地方基層組織——宗主督護制進行改革,實施了「三長制」。自西晉滅亡後,居於北方的豪強世家多聚族而居,設塢壁自保,自給自足。北魏建立後,任命塢主(豪強地主)為宗主,代行地方行政權力。這就是所謂的宗主督護制。
「三長制」即按照漢族的什伍里甲組織的形式,重建北魏的地方基層機構,規定五家為一鄰,五鄰為一里,五里為一黨,鄰、里、黨各設一長,合謂三長,由本鄉能辦事且守法又有德望者充任,負責檢查戶口,催征賦役,管理生產,維護治安。任三長者,可優復免除一至二人的官役。
在馮太後的大力支持下,李沖的建議得以付諸實施。這樣,北魏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地方基層組織,既便利清查蔭附戶口,又確定了課征賦稅的統一準則,防止那些企圖逃避賦役者再鑽空子,從而削弱了地方豪強的經濟實力,增強了國力,提高了中央政府的權威。
馮太後採取的這些重大改革措施,對於促進北魏由鮮卑族落後的生產方式向漢族先進的封建生產方式的過渡,即封建化起到了推動作用。
此外,為了使鮮卑族逐漸適應漢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禮儀制度,馮太後大興教育,尊崇儒法,禁斷卜筮、讖緯之學,從而開始了鮮卑族的漢化過程。這一點,又為後來孝文帝遷都洛陽,推行大規模的漢化措施打下了基礎,清除了障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馮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