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歷史故事
永樂盛世
主詞條: 永樂盛世、仁宣之治1402年朱棣即位,即明成祖,年號永樂。明成祖時期武功昌盛,明成祖
先是出擊安南,將安南納入明朝版圖,設立交趾布政司。明成祖之後又親自五入漠北攻打北元分裂後的韃靼與瓦剌。[18]明成祖冊封瓦剌三王,使與韃靼對立,等到瓦剌興盛後又助韃靼討伐瓦剌,不使任何一方獨大。[25]同時,授予兀良哈蒙古的朵顏、泰寧和福餘三個衛所自治權。明成祖還於1406年和1422年對兀良哈蒙古進行鎮壓,以維持這一地區的穩定。[26]明成祖為安撫東北女真各部,在歸附的海西女真(位於松花江上游)與建州女真(位於松花江、牡丹江之間)設置衛所,並派亦失哈安撫位於黑龍江下游的野人女真。1407年亦失哈在混同江廟街的對岸塔林設置奴兒干都司,擴大明朝東疆,亦失哈並於1413年視察庫頁島,宣示明朝對此地的主權。[27]明成祖一改明太祖閉關自守的外交策略,自1405年開始派宦官鄭和下西洋,向各國交往、宣示威德以及建立朝貢體制。也有為圍堵西亞帖木兒帝國的說法。[25]其規模空前,最遠到達東非索馬里地區,擴大明朝對南洋、西洋各國的影響力。[18][23]文治方面,明成祖修大型類書《永樂大典》,解縉率三千文人在三年時間內即告完成。[28]《永樂大典》有22877卷,又凡例、目錄60卷,11095冊,引書達七八千種,字數約有三億七千多萬,且無刪節。[18]1405年明成祖將北平改名北京,稱行在,並設立北平國子監等衙門。[18]1416年明成祖公布遷都的想法,得到認同,隔年開始大規模營造北京。[18]1420年宣告完工,隔年遷都。因為永樂年間天下大治,並且大力開拓海外交流,所以有學者將這段時期稱為永樂盛世。
成祖對異議者強力鎮壓,諸如黃子澄、齊泰等建文舊臣等都被殺。其中以方孝孺的誅十族和景清的「瓜蔓抄」最為慘烈。登基後恢復了太祖時期後來被廢除的錦衣衛,另外他還設置了另外一個特務組織——東廠。明代廠衛制度確立。
駕崩後,其長子朱高熾即位,即明仁宗,[18]年號洪熙。明仁宗年齡已經偏高,即位僅一年就駕崩。其統治偏向保守固本,任用「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等賢臣輔佐朝政,停止鄭和下西洋和對外戰爭以積蓄民力,鼓勵生產,寬行省獄,力行節儉。明仁宗駕崩後長子朱瞻基即位,是為明宣宗,年號宣德。他基本繼承父親的路線,實行德政治國,並且發起最後一次下西洋。使國力進一步強大,史稱「仁宣之治」。[18]明宣宗同樣熱愛美術,有畫作傳世。但是,其執政期間也並非毫無弊端。由於明宣宗喜好養蟋蟀(古名「促織」),許多官吏因此競相拍馬,被稱為「促織天子」。同時,明宣宗打破明太祖留下的宦官不得干政的規矩,設立內書堂教宦官讀書,為明英宗時期的太監專權埋下隱患。[18]土木之變
主詞條: 土木之變、北京保衛戰、奪門之變1435年明宣宗去世,九歲的朱祁鎮繼位,即明英宗,年號正統。[23]此時
太監王振開始干政,1442年限制王振權勢的張太皇太後去世,當時明英宗僅十五歲,王振更加攬權。元老重臣「三楊」死後,王振專橫跋扈,將明太祖留下的禁止宦官干政的敕命鐵牌撤下,舉朝稱其為「翁父」,明英宗對他信任有加。[31]王振擅權七年,家產計有金銀六十餘庫,其受賄程度可想而知。[32]1435年蒙古西部的瓦剌逐漸強大,經常在明朝邊境一帶生事。1449年瓦剌首領也先率軍南下伐明。王振聳使明英宗領兵五十萬御駕親征。大軍離燕京後,兵士乏糧勞頓。八月初大軍才至大同。王振得報前線各路潰敗,懼不敢戰,又令返回。回師至土木堡(河北張家口懷來縣),被瓦剌軍追上,士兵死傷過半,隨從大臣有五十餘人陣亡。[18][33]明英宗突圍不成被俘,王振為將軍樊忠所怒殺,[18]史稱土木堡之變,是明朝由盛轉衰的一個轉折點。[32]兵部侍郎於謙擁戴明英宗弟朱祁鈺即位,即明代宗,年號景泰。[18]於謙升任兵部尚書,整頓邊防積極備戰,同時決定堅守北京,隨後兩京、河南、山東等地勤王部隊陸續趕到。同年十月,瓦剌軍直逼北京城下,也先安置明英宗於德勝門外土關。於謙率領各路明軍奮勇抗擊,屢次大破瓦剌軍,也先率軍撤退。[34]明朝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於謙力排眾議,加緊鞏固國防,拒絕求和,並於次年擊退瓦剌多次侵犯。[32]也先於1450年釋放明英宗。然而明代宗因為皇權問題,不願意接受明英宗,先是不願遣使迎駕,又把明英宗困於南宮(重華宮)軟禁,並廢皇太子朱見深,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不久見濟病死,沒有兒子的明代宗也遲遲不肯再立朱見深為太子,儼然有奪正之貌,英宗、代宗兄弟因而嚴重對立。[18]1457年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聯
盟,欲擁戴明英宗復辟。趁著明代宗重病之際發動兵變。徐有貞率軍攻入紫禁城,石亨等人佔領東華門,立明英宗於奉天殿,改元天順。他們貶明代宗為郕王,並且逮處死於謙及大學士王文,史稱奪門之變。[18]明英宗復辟後,略有新政,廢除自明太祖時殘酷的殉葬制度。之後因為內部政變流放徐有貞,因為曹石之亂誅殺石亨、曹吉祥等人,並且以李賢等賢臣掌。
1464年明英宗去世後,朱見深即位,即明憲宗,年號成化。[32]明憲宗為於謙冤昭雪,恢復代宗帝號,平反奪門一案,人多稱快。又能體諒民情,勵精圖治,儼然為一代明君。琉球、哈密、暹羅、土魯番、撒馬兒罕等國紛紛入貢。[18]但好景不長,其本人口吃內向,因此很少廷見大臣,終日沉溺於亦妻亦母的萬貴妃,[35]寵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晚年好方術。[18]以至奸佞當權,西廠橫恣,朝綱敗壞,民不聊生。明憲宗直接頒詔封官,是為傳奉官。這使得傳奉官泛濫,舞弊成風,直到明孝宗才全被裁撤。他也是皇莊的始置者。該舉措事實上鼓勵豪強門閥兼並土地,危害不淺。[36]弘治中興
主詞條: 弘治中興、海禁、南倭北虜、壬寅宮變、大禮議1487年明憲宗去世,其子朱祐樘繼位,即明孝宗,年號弘治。明孝宗在位
期間「更新庶政,言路大開」,使得自明英宗以來的陋習得以去除,[18]被譽為「中興令主」。[37]明孝宗先是將明憲宗時期留下的一批奸佞冗官盡數罷去,逮捕治罪。並選賢舉能,將能臣委以重任。[38]明孝宗勤於政事,每日兩次視朝。明孝宗對宦官嚴加節制,錦衣衛與東廠也謹慎行事,用刑寬松。明孝宗力行節儉,不大興土木,減免稅賦。[18]明孝宗的勵精圖治,使得弘治時期成為明朝中期以來形勢最好的時期,明史也稱明孝宗「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在其治理下,弘治一朝期間政治清明,百姓富裕。[18]被稱為弘治中興。[18][39]1505年明孝宗去世,其子朱厚照即位,是為明武宗,年號正德。[18]明武宗的荒游逸樂導致正德年間戰事頻生,外有韃靼達延汗(明史稱韃靼小王子)進犯、內有叛亂和民變等重大事件。[18]1520年明武宗假藉出征江西寧王叛亂為由而南下遊玩,以大將軍朱壽為名前往南京,親自俘虜已被王守仁擊敗的寧王。班師回京途中,於南直隸清江浦(江蘇淮安)泛舟取樂時落水染病,1521年於豹房駕崩。[39]明武宗駕崩後,明孝宗之侄、興獻王之子朱厚熜入嗣大統,是為明世宗。[18]登基前後,因時任內閣首輔楊廷和、禮部尚書毛澄等權臣引宋濮安事強令世宗皇帝尊親生父母為皇叔父母,引起明世宗的反感,是為大禮議之爭。[39-40]1534年後明世宗即不視朝,但仍悉知帝國事務,事無巨細仍出於世宗決斷。世宗皇帝信奉道教,信用方士,在宮中日夜祈禱。先是
將道士邵元節入京,封
為真人及禮部尚書。邵死後又大寵方士陶仲文。[39]1542年十月,乾清宮發生楊金英、邢翠蓮等宮女十餘人與寧嬪王氏趁明世宗熟睡之際企圖將其勒死,但未成功,此即壬寅宮變。此事後,直至世宗駕崩前一晚,世宗遷離大內移居西內。
嘉靖一朝,國家外患不斷。北方韃靼趁明朝衰弱而占據河套。1550年韃靼首領俺答進犯大同,宣大總兵仇鸞重金收買俺答,讓其轉向其他目標。結果俺答轉而直攻北京,在北京城郊大肆搶掠之後西去,明朝軍隊在追擊過程中戰敗,此為庚戌之變。世宗時期明朝宣布海禁,由日本浪人與中國海盜組成的倭寇與沿海居民合作走私,先並且後襲擾山東、浙江、福建與廣東等地區。戚繼光與俞大猷平定浙閩粵等地的倭寇,[18]為後來隆慶開關建立好背景。[42]另外葡萄牙人在1557年開始移民澳門,但及至明亡,葡萄牙人及澳門始終為廣東布政司香山縣管轄。1566年世宗駕崩,皇太子朱載垕即位,即明穆宗,年號隆慶,[18][43]翌年為隆慶元年。
改革與中興改革與中興
主詞條: 隆慶新政、張居正改革、萬曆中興穆宗即位後,即啟用在藩邸的老師高拱、張居正。隆慶初年,位處執政之
首的世宗舊臣徐階策動朝官彈劾高拱,迫高拱辭官回鄉。高拱亦不甘示弱,一年後策動朝官彈劾徐階。徐階也被迫正式退休。朝廷的實際政務漸漸落到了張居正的手上。隆慶末年,高拱回朝出任內閣首輔。[45-46]隆慶朝名臣名將薈萃,陸上與蒙古達成和議,史稱俺答封貢;海上開放民間貿易,史稱隆慶開關;因為這兩項措施,明朝又重現中興氣象,史稱隆慶新政。[18]隆慶六年,穆宗皇帝因中風突然駕崩,年僅九歲的皇太子朱翊鈞繼位,改元萬曆。[43]由於神宗年幼,於是由太後攝政。重臣高拱由於與太後信任的宦官馮保對抗而被罷官,相反張居正得到馮保的鼎力支持。張居正輔政十年,推行改革,在內政方面,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機構中的冗官冗員,整頓郵傳和銓政。經濟上,清丈全國土地,抑制豪強地主,改革賦役制度,推行一條鞭法,減輕農民負擔。軍事上,加強武備整頓,平定西南騷亂,重用抗倭名將戚繼光總督薊、昌、保三鎮練兵鎮守長城,使邊境安然。張居正還啟用潘季馴治理黃河,變水患為水利。同時張居正嚴懲貪官污吏,裁汰冗員,但他自己本身也貪污受賄。張居正整頓朝正,改革體制,史稱萬曆中興。[18][36]萬曆五年秋,張居正父親去世,按常理他需要丁憂(解職回鄉守孝三年),但張居正以為改革事業未竟,不願丁憂。他的政敵藉此大做文章,此即為奪情之爭。最後在神宗和兩太後的力挺下張居正被奪情起復(免於在家守孝),使得其改革並未被中斷。但是,這成為了他的政敵之借口。同時,張居正利用自己的職權讓自己的兒子順利通過科舉進入翰林院。張居正死後立刻被反對改革的政敵清算。張府一些來不及退出的人被囚禁於內,餓死十餘口。生前官爵也被剝奪。[43][45]日落西山
主詞條: 萬曆怠政、萬曆三大征、東林黨爭、國本之爭、晚明三大疑案、明末農民起義張居
萬曆皇帝[47]
正死後初期,神宗尚能保持對朝政的興趣,但不久就開始怠政。萬曆十五年(1587年)後,神宗就開始連續不上朝。僅處理一些重要事件。[48]自萬曆十六年(1588年)後,早朝也經常看不到神宗。神宗整日在深宮中不理政事。同時,神宗還好營建,經常大興土木。在他二十一歲時就開始籌建陵園。萬曆十七年,大理寺左評事上疏,稱神宗沉湎於酒、色、財、氣。結果被貶為民。[18]神宗還派太監為礦監和稅監搜刮民間財產,導致多處民變發生。[18]同時由於深受神宗信任的遼東總兵李成梁後期的腐化墮落大肆謊報軍情,騙取軍功封賞,在軍事打擊目標上偏袒努爾哈赤所部,導致明朝末年邊患嚴重,並最終導致滿清入主中國。由於神宗不理朝政,缺官現象非常嚴重。[18]萬曆三十年(1602年),南北兩京共缺尚書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撫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六十六名,知府廿五名。神宗委頓於上,百官黨爭於下,明廷完全陷入空轉之中。官僚隊伍中黨派林立,互相傾軋,如東林黨、宣黨、昆黨、齊黨、浙黨等名目眾多,但其所議議題卻不是如何改良朝政,只是人事布局而已。[18]因此明史言:「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49]神宗在位期間另外兩項嚴重敗壞朝綱的事件是東林黨爭和國本之爭。起東林黨源於顧憲成組辦的東林書院。東林黨一詞則源於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的一次人事變動事件。起因是內閣缺人,顧憲成極力主張頗有政績的淮揚巡撫李三才入閣,結果被反對李三才入閣的勢力抹黑漫罵,東林黨因此而起。東林黨興起後,朝中其它各黨便集中火力攻擊東林黨。閹黨專權後,東林黨更受到嚴重打擊。直到崇禎初年東林黨才重新被啟用。[49]另外一項政爭是國本之爭。主要是圍繞著皇長子朱常洛與福王朱常洵(鄭貴妃所生)。神宗遲遲不立太子,令群臣憂心如焚。朝中上下也因此分成兩個派別。直到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朱常洛才被封為太子,朱常洵被封為福王。但是福王遲遲不離京就任藩王。直到梃擊案發生,輿論對鄭貴妃不利後,福王才離京就藩。[49-50]在軍事方面,以萬曆三大征最為功勛卓著,但損兵折將極大。萬曆四十六年(1617年),後金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反明,兩年後(1619年)在薩爾滸之戰中大敗明軍,明朝對後金從此轉為戰略防禦。[49-50]萬曆四十八年,明神宗去世。[51]其長子朱常洛登基是為明光宗,光宗僅在位一個月,八月二十九日,又因服用李可灼的紅丸,九月一日五更時猝死,時年39歲。[52]明熹宗在位期間,政治更加腐敗黑暗。明熹宗早期大量啟用東林黨人,結
明熹宗朱由校[53]
果導致東林黨與其它黨斗爭不斷,明熹宗因此對朝政失去耐心,魏忠賢藉此機會干預政治,將齊楚浙黨的勢力集結,號為閹黨。1624年閹黨控制內閣,魏忠賢更加張狂,其爪牙遍布中央與地方。魏忠賢並大肆打擊東林黨,借「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為由,唆使其黨羽偽造《東林黨點將錄》上報朝廷,1625年明熹宗下詔,燒毀全國書院。大量東林黨人入獄,甚至處死。由於閹黨水平低下,政理不修。國家內部飢荒頻傳,民變不斷,外患持續,明朝已經陷入風雨飄搖之境地。[54-55]1626年北京西南隅的工部王恭廠火葯庫發生王恭廠大爆炸,造成2萬多人死傷。當時東北方的後金逐步佔領遼東地區。1626年,努爾哈赤率軍攻打寧遠,明軍在袁崇煥的指揮下憑借堅城固守抗敵,最終擊敗後金軍,並擊傷努爾哈赤,史稱「寧遠大捷」。 不久後,努爾哈赤死去,其子皇太極即位。[56]1627年明熹宗不慎落水病重,不久因霍維華之葯而去世,其五弟信王朱由檢繼位,即明思宗(明安宗初謚為思宗,後改為毅宗,明紹宗謚為威宗),[18]年號崇禎。[54]明思宗即位後,銳意鏟除魏忠賢的勢力以改革朝政。他下令停建生祠,逼奉聖夫人客氏移居宮外,最後押到浣衣局處死。下令魏忠賢去鳳陽守陵,魏忠賢於途中與黨羽李朝欽一起自縊,明思宗將其首級懸於河間老家,閹黨其它分子也被貶黜或處死。[18]然而黨爭內斗激烈,明思宗不信任百官,他剛愎自用,加強集權。
1629年(崇禎二年)皇太極改采繞道長城以入侵北京,袁崇煥緊急回軍與皇太極對峙於北京廣渠門。經六部九卿會審,最後殺袁崇
自殺殉國的明思宗烈皇帝朱由檢[57]
煥,史稱己巳之變。其後皇太極多番遠征蒙古,終於在六年後(崇禎八年)徹底擊敗林丹汗,次年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大清,並且五次經長城入侵明朝直隸、山東等地區,史稱清兵入塞。當時直隸連年災荒疫疾,民不聊生。[58]遼西局勢亦日益惡化,清軍多次與明軍作戰,最後於1640年佔領錦州等地,明軍主力洪承疇等人投降,明朝勢力退縮至山海關。[54]明朝中期之後時常發生農民起事,崇禎時期本身朝政混亂與官員貪污昏庸;與後金的戰爭帶來大量遼餉的需求以及清兵的掠奪;以及因為小冰期氣候變冷,農業減產帶來全國性飢荒,這些都加重明朝百姓的負擔。1627年,陝西澄城飢民暴動,拉開明末民變的序幕,隨後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事,最後發展成雄踞陝西、河南的李自成與先後佔領湖廣、四川的張獻忠(最後成立大西政權)。1644年李自成建國大順,三月,李自成率軍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關,最後攻克北京。明思宗在煤山自縊,[54]明朝作為統一國家結束。[18][59]南明與明鄭
主詞條: 清軍入關、南明、滿清大屠殺、明鄭時期、清收復台灣之戰明朝北都淪陷以後,史可法等人在南京擁護弘光帝,建立弘光政權,弘光
帝死後,魯王朱以海於浙江紹興監國;而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於福建福州稱帝,即隆武帝。[18]然而這兩個南明主要勢力互不承認彼此地位而互相攻打。1651年在舟山群島淪陷後,魯王朱以海在張名振、張煌言陪同下,赴廈門依靠鄭成功,不久病死在金門。隆武帝屢議出師北伐,然而得不到鄭芝龍的支持而終無所成。1646年,清軍分別佔領浙江與福建,魯王朱以海逃亡海上,隆武帝於汀州逃往江西時被俘而死。[18]鄭芝龍向清軍投降,由於其子鄭成功起兵反清而被清廷囚禁。[18]朱聿鍵死後,其弟在廣州受蘇觀生及廣東布政司顧元鏡擁立稱帝,即紹武帝,於同年年底被清將李成棟攻滅。同時間桂王朱由榔於廣東肇慶稱帝,即永曆帝。[61]1646年永曆帝獲得瞿式耜、張獻忠余部李定國、孫可望等勢力以及福建鄭成功勢力的支援之下展開反攻。同時各地降清的原明軍將領先後反正,例如1648年江西金聲桓、廣東李成棟、廣西耿獻忠與楊有光率部反正,一時之間南明收服華南各省。然而於同年,清將尚可喜率軍再度入侵,先後佔領湖南、廣東等地。兩年後,李定國、孫可望與鄭成功發動第二次反攻,其中鄭成功一度包圍南京。然而,最後因為距離互相難以照應,內部又發生孫可望等人的叛變而節節敗退。1661年,清軍三路攻入雲南,永曆帝流亡緬甸首都曼德勒,被緬甸王莽達收留。後吳三桂攻入緬甸,莽達之弟莽白乘機發動政變,殺死其兄後繼8月12日,莽白發動咒水之難,殺盡永曆帝侍從近衛,[62]永曆帝最後被吳三桂以弓弦絞
死,南明亡。[18][61]此時反清勢力只剩夔東十三家軍與在金廈的鄭成功。李自成余部在湖南抗清失敗後,轉移到川、鄂山區進行活動,在夔州府以東地區繼續抗清,稱為夔東十三家軍。1662年清軍開始攻打之,到1664年首領李來亨被殺而亡。鄭成功在南京之戰失敗後退回金廈,於1661年率軍遠征荷蘭人占據的台灣島成功,明鄭領有台灣,定都東寧(今台灣台南)。其子鄭經曾參與三藩之亂,率軍參與反攻失利。1683年,清朝康熙帝命施琅為水師提督進攻台灣。施琅大敗劉國軒攻克澎湖,給台灣造成極大軍事壓力,結果鄭克塽剃發降清,明朝監國寧靖王朱術桂攜五妃自殺殉國,明朝最後一股抗清勢力覆滅。
⑵ 無錫最值得去的景點是哪些
1、黿頭渚
黿頭渚因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遼闊的獨特景緻,以及早中晚、晴陰雨景緻各異的神奇變幻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的四時之景吸引著歷代文人墨客和無數中外遊人。
2、靈山勝境
靈山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相傳玄奘西天取經歸來,游歷東南到此,來到小靈山,見「層巒叢翠」,景色非凡,大為贊賞,就為此地取名為小靈山。
7、東林書院
東林書院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對於歷史愛好者來說,無疑是無錫好玩的地方之一。
8、靈谷洞
靈谷洞的名字來自於傳說中象徵五穀豐登的田道仙姑靈姑娘在此隱居,靈谷洞保留了原始風貌,人工開發痕跡較少。
9、水滸城
水滸城是中央電視台為了拍攝《水滸傳》電視劇而建造的,水滸城依山傍水,佔地面積36公頃,惟妙惟肖的展現了大宋風情,並有廣闊的湖面拍攝埸景。
⑶ 無錫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1、黿頭渚
太湖黿頭渚是絕佳的賞櫻聖地,誰說看櫻花就非常去日本,來黿頭渚你絕對不會失望,三萬多株櫻花爭相開放,滿樹爛漫,宛若仙境,隨便一個角度拍出來的照片都好看,天氣晴朗時可以泛舟於湖上,感受到太湖的浩淼之美。
5、三國城
這是中央電視台為拍攝《三國演義》而建立的影視基地,對三國有歷史情結的朋友一定要來這里,可以看到劇中眾多場景,還有《三英戰呂布》和《鐵血丹心》免費表演可以看,武媚娘傳奇和極限挑戰都在此取過景,運氣好的話,還能碰上劇組在這里拍戲。
⑷ 「東林遺風」是什麼意思
無錫東林書院始建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興盛於明萬曆年間,幾度興廢,現址修復於2002年。作為文化遺址,東林書院論規模不算宏大,論歷史不算久遠,而其精神影響穿透時空,遠非一般園林或書院所能比及。這全有賴於萬曆年間以東林黨人著稱於世的讀書人的活動,彪炳史冊。
還在不諳世事的少年時代,就聽說東林書院,迷戀東林領袖顧憲成撰的那副著名楹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讓幼小心靈起伏難平。一個幼年朋友後來成了著名學者,他將自己出版的第一本隨筆題名《風聲雨聲讀書聲》,想必也是緣於幼年的情結。
修復後的東林書院有石牌坊、麗澤堂、依庸堂、燕居廟、道南祠等建築,園林小巧精緻,名木、假山、流水、石徑,錯落有致,十分宜人。書院里更多的還是人文遺跡。
麗澤堂當年是講學場所,坐滿儒生,一人主講,每次說「四書」一章,其餘人虛懷以聽,有問則問,有商量則商量。講習之餘指陳時弊,裁量人物,銳意圖新。一時盛況空前,以至學舍不能容。如今幾乎情景再現:堂內放滿條桌和板凳,學生滿堂,不過坐的都是小朋友——這里辦起了兒童國學班,免費入學,入學者越來越多,也到「學舍不能容」的地步。
依庸堂是開會講學之前舉行禮儀的地方,各方賢人齊集此堂,客東主西。依庸即依乎「中庸」之意。庸有兩層意思,一恆也,久而不變;二平也,適中之意。
道南祠的得名始自一個故事。東林書院的創始人楊時(1053—1135)曾北上河南拜程顥為師,學成返回,程顥目送他們南去時感嘆地說:「吾道南矣!」對他的理學傳到南方十分欣慰。
東林書院的興起及在史上占重要地位,都離不開顧憲成(1550-1612)。1594年顧憲成革職還鄉,他主持修復了一度荒廢的書院,並將餘生投入講學,倡導「讀書、講學、愛國」精神,形成東林學派,顧成了精神領袖,一度有「天下言書院者,首東林」之贊譽。東林學派的特點是把講學同政治活動結合起來,把關心國事當作自己的座右銘,身體而力行之。他們主張志在世道,躬行實踐,反對空發議論,脫離實際。他們不避危險,堅決反對惡勢力,要求澄清吏治,改革弊政,為民請命。
後人說起東林學派,說起顧憲成等人,習慣稱其為「東林黨人」,其實「東林黨」在歷史上從未真實存在過,這是強加的罪名。
東林書院的書生意氣,針砭時弊,得罪了權傾朝野、專制天下的閹臣魏忠賢,觸犯了他們的利益。明天啟四年即公元1624年(此時顧憲成已去世12年),東林學派首遭罹難,魏忠賢大興冤獄,迫害異己,穿鑿附會,編織罪名,以莫須有的「東林黨」強加於手無寸鐵之書生,將東林學派及有密切來往的一律編入「東林黨人榜」,共有三百零九人名列其中,再將他們的師友同仁編入「東林朋黨錄」,兩榜共一千多人,頒布天下,凡上榜之人「生者削籍,死者追奪,已經削奪者禁錮」。現在書院的牆上這兩張榜依然赫赫在目,密密麻麻的人名,曾經都是鮮活的生命。物質不滅,精神不滅,先賢的鮮血已經化為一種叫作東林的精神,在神州游盪,浸潤著後人。伴隨這一大文字獄,「東林黨」也成為正式稱謂流傳民間、載入史冊。
在書院能看到鄧拓的詩句:「東林講學繼龜山,事事關心天地間;莫謂書生空議論,頭顱擲處血斑斑」。龜山,為書院創始人楊時之號。鄧詩後兩句流傳很廣,我理解有兩重意義,一是指書生議論也能成事,能改變時局,提倡知識分子要入世,要有擔當。二是指在專制環境下,言論獲罪,甚至致命。這首詩名為「歌唱太湖」,題目很浪漫,內涵卻很血腥。鄧拓不幸而言中,他後來的下場是詩最好的注腳。
接著就看到最著名的那副楹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是廖沫沙書寫的。先是鄧拓,繼而是廖沫沙,也許是巧合,但總讓人聯想到「三家村」。「三家村」幾乎是現代的「東林書院」。
最後不得不說的是書院正門楹聯,錢偉長書寫。不長,毎聯僅五個字,一共十個字:「此日今還再,當年道果南」。進門時並未在意,出門再看,看出了意思。上聯字義這一天現在又來了,意為東林書院歷盡廢興,終於重新修復了。下聯意為二程(程顥、程頤)理學之道果然傳到了南方。我理解錢老是在以實寫虛,書院是實,理學是實,虛是什麼?我想應該是指心懷天下、被人們視為社會脊樑的知識分子,是指獨立、自由、批判的知識分子精神……
然而,這樣的人,這樣的精神果真回來了嗎?
⑸ 無錫景點故事
無錫蠡園位於無錫市西南2.5公里蠡湖西岸的青祈村,因蠡湖而得名。相傳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越國大夫范蠡幫助越王滅吳之後,攜佳人西施於此泛舟,後人為了紀念范蠡,便以其名命名此湖。蠡湖的湖面狹窄,面積約有10公里,相當於杭州西湖的1.7倍。三百多米長的寶界橋將蠡湖一分為二,其湖景以逸、以蒼涼、以浩盪為勝,雪月煙雨各有佳景。早在民國初年,就建有簡朴的「梅埠香雪」、「柳浪聞鶯」、「南堤春曉」、「曲淵觀魚」、「東瀛佳色」、「桂林天香」、「楓台顧曲」、「月波平眺」等景點,號稱「青祁八景」。
公元1927年,無錫的王禹卿在青祈八景的基礎之上,興建了蠡園。蠡園面積5.2公頃,其中水面2.2公頃。遊人游覽蠡園可分三個部分。即:其中部的假山區,西部的湖濱長堤及四季亭,東部的長廊、湖心亭及層波疊影區。四季亭區是蠡園的主體景區。此亭建於1954年,取自春夏秋冬之意,分別題有溢紅、滴翠、醉黃、吟白春亭種植春梅,夏亭種植夾桃竹、秋亭種植桂花、冬亭種植臘梅,四季鮮花不斷,馨香遠及。
穿過四季亭,便是園子西側的柳堤,其西南角上有一依湖而建的六角小亭,名喚望湖亭,遊人於亭邊可一覽蠡湖以及石塘諸峰。望湖亭的屋內有有十二根楞木,上面精雕有60隻色彩斑斕的鳳凰,每隻鳳凰均由一條龍率領,真是龍鳳呈祥,栩栩如生。四季亭北部便是著名的"千步長廊",逶迤曲折,廊長約有300米。其廊壁的漏窗由瓦片砌成,89個花窗之上,圖案各不相同,極負江南園林的神韻。宋代的文學家-蘇軾、米南宮、明代的書法家-王陽明均在此留有法帖石刻,以供遊人欣賞。
蠡園是蠡湖景區中風景最盛的地方,遊人游覽湖景,無不在此駐足賞景,長長的柳堤,臨水的長廊,細巧的小橋,絢麗的軒亭,好一幅"層波疊影,雪浪煙綠"的圖畫!
⑹ 東林書院的導游詞
地 點: 東林書院大門口
導游詞:
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東林書院。書院就是中國古代的學校。我們學校最早就是在東林書院內教學的,所以取名東林小學。
東林書院是我國最著名的古代書院之一。 創建於公元1111年。也就是近900年以前。
它的創始人是北宋的學者楊時,號龜山,因講舍前臨清溪,周圍古木叢秀,深得廬山東林寺之勝,故名「東林書院」。此後由於歷史原因,東林書院被廢棄了。
1604年著名學者顧憲成等人,為了繼承楊時的講學遺志,共同倡導捐款,重建興復,並於左偏建造道南祠,以祭祀楊時。他們倡導「讀書、講學、愛國」的精神,引起全國學者普遍響應,一時名聲大著。
現在東林書院已經成為一個傳承精神文明的聖地。大家都是帶著崇敬的心情來參觀訪問。
小問題:東林書院在哪一年創建的?(1111)
小導游:
地 點: 東林書院石牌坊
導游詞:
小夥伴們,現在我們參觀一下東林書院的石碑坊.
這個石碑坊是我們東林書院的標志性建築和象徵.就象魚尾獅是你們新加坡的象徵一樣。我們在圖片上只要看到這個石牌坊,就知道這是我們東林書院。
石碑坊位於東林書院中軸線的導入部位. 這是個三間四柱五樓坊,坊額正面題字是」東林舊跡」。夥伴們,你們再仔細觀察一下,在這個牌坊上還雕刻著什麼?對,有獅子滾綉球。這是中國民間非常喜歡的慶典游戲。相信大家一定在電視上看到過。
我們再來看牌坊的後面。上面的題字是」後學津梁」 你們再仔細看看,反面雕刻著什麼?對,上面雕刻有雙龍戲珠,丹鳳朝陽, 鯉魚跳龍門等。龍和鳳都是中國傳說中最有名的兩個動物形象。龍是男性的標志,鳳是女性的標志。鯉魚跳龍門也是中國最有名的民間故事之一。……
小問題:這個建築的名稱是什麼?
小導游:
地 點: 東林書院麗澤堂
導游詞:
現在我們來到的庭院叫麗澤堂。這里是是東林書院重要的講學場所。堂名也是東林領袖顧憲成親自擬取的,喻意是讓我們要相互講學切磋交流,做到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你們看,既有動聽的名字,又有美好的喻意,可真是議想不到的巧妙呀!當時,有很多學者士友前往麗澤堂討論,經常師眾盈庭,盛況空前。
大家也為麗澤堂題寫了許多對聯,比如:願聞己過;樂道人善。意思是願意聽別人說自己的過錯,喜歡說別人的優點。喻意是從麗澤堂出來的文人墨客都具有這種博大的精神。
小問題:這個庭院的名字是什麼
同學們,我們現在來到的是依庸堂,依庸堂是東林學派學術領地的象徵,地位極高。因此,我們把東林的名聯懸掛在這里。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說到這幅對聯還有一個小故事:所謂對聯必定是一人出上聯,一人對下聯。上聯是由陳雲浦老先生所出,一日夜晚,陳老乘船路過張徑,當時是風雨交加,他就在張徑橋下避雨,四周一片漆黑,岸上只有一戶人家透出微弱的光,陳老感到好奇,就上岸拜訪,見是兩個小孩兒在讀書,為了考驗一下兩人的學問,他出了上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其中一小孩思索片刻,立馬對出下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個小孩就是後來的東林領袖顧憲成。這幅對聯是東林學子讀書講學而不忘國家安危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激勵我們後來的學子要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不懈努力。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東林書院曾培養出一批英雄人物 。最有名的是「東林黨」人。下面我給大家簡單介紹東林黨人的故事。
明朝,也就是380年前。當時在當權太監魏忠賢一手炮製下,明皇帝頒發了盡毀天下書院的詔書.也就是把全國的書院都要毀掉。當時,曾在東林書院講學過的許多學者都出來反對。魏忠賢等就把這些人稱為"東林黨"。在全國大規模地捕殺東林黨人。
當時,除道南祠外,書院被強行拆毀.但「東林黨」人並沒有屈服。雖書院被禁毀,不少人依然"日趨書院舊址,講學不輟",表示對閹黨的藐視與抗議.直到崇禎皇帝即位後,壞人魏忠賢被罷黜,畏罪自殺,東林冤案得到平反昭雪. 各地書院相繼恢復.東林書院也在崇禎六年(1633)修復.
在剛才的介紹中,我們多次提到了東林人物顧憲成。下面我向大家重點介紹一下這個人物。
我們現在來到的地方是還經亭,就是因為顧憲成先生曾寫過《還經錄》,所以這個亭子叫作還經亭。
顧憲成,有人因為他創辦了東林書院而叫他「東林先生」。
他小時候家裡很窮,住在茅草屋。不過,艱苦的環境反而激發了他的志向和決心。寒窗苦讀,使他在鄉試中考得第一名,稱為解元。後來,他又中了進士,當上了官。
但當時的明朝朝政腐敗。顧憲成認真做個好官,反而獲罪被罷了官。他回到了家鄉無錫,把精力集中在講習上。顧憲成會同自己的弟弟顧允成、高攀龍等人發起東林大會,顧憲成首任東林書院主講。很多人到東林書院上課。顧憲成的夫人朱氏給學生燒飯作菜,使學生就像回到家一樣。顧憲成對朝局的敗壞很憂心,他經常告訴東林的學員們,不管時局千難萬難,也一定要堅持。
現在讓我來給你們介紹一下東林書院的道南祠吧!
大家在前面的介紹中已經知道了,東林書院曾經遭受火災,唯一留存的建築就是道南祠。
道南祠建於1604年,是東林書院的創始人楊時和他的弟子休息的地方。楊時自幼聰穎,人稱神童,8歲就能寫文章。他曾經拜大學問家程顥為老師。在與這為老師離別時,老師曾看著他的背影感嘆道:吾道南矣。「道南」二字便由此而來。程老先生去世後,楊時又求學於程老先生的弟弟程頤。當時,程頤老師正在廳里閉目養神,楊時不敢驚動老師,就在門外等候。等老師醒來,見門外積雪已蓋過腳背,而楊時仍立在雪裡,極為感動。「程門立雪」之千古佳話就由此傳揚,成為尊師重道的典範。
今天我就介紹到這,接下來就是自由活動時間,祝大家玩的開心!
⑺ 跪求初中歷史公元一年至公元2009年間每年發生的重大事件(如1949年10月1日中國成立~)
不需要記!把書本看熟,現在中考都是開卷應該問題不大!!
⑻ 語文小故事
趣味語文
傳說,清朝末年,慈禧太後請一位著名的書法家為她的扇子題詩。那位書法家寫的是唐朝王之渙的詩《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由於疏忽,書法家忘寫了「間」字。慈禧大怒,要殺他。那位書法家急中生智,連忙解釋道:「老佛爺息怒,這是用王之渙的詩意填的一首詞。」並當場斷句,讀給慈禧聽:
「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慈禧聽了,轉怒為喜,連聲稱妙。
巧改對聯
從前有個老進士,他的兒子也中了進士,於是他好得意,准備第二天大宴賓客,進行慶祝,並親自撰寫了一副對聯,貼於大門外。上聯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進士」,下聯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於這老進士平時為富不仁,仗著自家有財有勢,經常欺男霸女、魚肉鄉里,百姓對他無不恨之入骨。其中有個秀才見了這副對聯頓時計上心來,決定要捉弄一下老進士以解心中惡氣。於是,他趁黑夜把這副對聯的「士」字下面一橫加長,把「夫」家添了一撇,「人」字加了兩橫。
第二天,老進士請來的賓客都來了,大家一見這副對聯,都交頭接耳,偷偷暗笑。老進士聞訊出來一看,只見對聯變成了「父進土,子進土,父子進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那老進士在眾人面前出了丑,不由得大叫一聲,昏了過去,百姓們則拍手稱快
巧改對聯
從前有個老進士,他的兒子也中了進士,於是他好得意,准備第二天大宴賓客,進行慶祝,並親自撰寫了一副對聯,貼於大門外。上聯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進士」,下聯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於這老進士平時為富不仁,仗著自家有財有勢,經常欺男霸女、魚肉鄉里,百姓對他無不恨之入骨。其中有個秀才見了這副對聯頓時計上心來,決定要捉弄一下老進士以解心中惡氣。於是,他趁黑夜把這副對聯的「士」字下面一橫加長,把「夫」家添了一撇,「人」字加了兩橫。
第二天,老進士請來的賓客都來了,大家一見這副對聯,都交頭接耳,偷偷暗笑。老進士聞訊出來一看,只見對聯變成了「父進土,子進土,父子進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那老進士在眾人面前出了丑,不由得大叫一聲,昏了過去,百姓們則拍手稱快
名人讀書對聯拾趣
古往今來,讀書與對聯結下了不解之緣,涌現出了許多妙聯。
明代顧憲成為無錫東林書院題留了一副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對聯表現的是讀書人既認真讀書,又關心國家大事的胸懷。數百年來這副對聯曾激勵和鼓舞過許多仁人志士走出小家為大家,步出書齋奔天下。
清代蒲松齡科舉屢試不中,很不得志。為了鞭策自己,他寫了一副對聯懸於書房:「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此聯巧妙地嵌入了項羽破秦。勾踐滅吳這兩個歷變故事,以此來激勵自己努力讀書寫作,終於完成了《聊齋志異》。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這是著名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的自勉聯。以此來督促自己甘於寂寞,認真讀書,寫出有價值的文字。范爺爺用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實踐了諾言。
周恩來在天津南開學校讀書時,寫過一副自勉聯「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可見,青年時代的他就見解獨到,志向宏大。他認識到要改造舊中國必須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奮斗,必須走出書本,學以致用。
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求學時,也寫過一副自勉聯:「貴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如一日暴十日寒。」從中可見毛澤東主張堅持不懈的讀書方法,反對疲勞戰和冷熱病。
某日侍郎、尚書、御史三個高官走在路上,看見一隻狗從三人面前跑過。
御史藉機會問侍郎:『是狼是狗?』(侍郎是狗)
侍郎臉都綠了:『是狗。』
尚書和御史都大笑:『何以知道是狗?』
侍郎:『看尾毛,下垂是狼,上梳是狗(尚書是狗)。』尚書臉也歪了。
侍郎:『也可以從食性看。狼是肉食,狗是遇肉吃肉、遇屎吃屎(御史吃屎)!』
從前,有個旅店貼了一張廣告,上面寫著;"下雨天留客留天留客不留。」一位旅客走來,要求住店。店主指著廣告說:"你沒看見寫的廣告嗎?」客人說:「我看清楚了。」店主不留客人住,客人非要住。 這個句子可以這么念:
1、下雨天,留客留天,留客不留?
2、下雨,天留客留,天留,客不留。
竹子拆開為個個,苞字拆開為草包,合起來就是個個草包
誠懇勸告的話叫(忠言)
坦率表白的話叫(直言)
狂妄自大的話叫(狂言)
開玩笑的話叫(戲言)
討人喜歡的話叫(甜言)
應允別人的話叫(諾言)
不滿抱怨的話叫(怨言)
虛假偽裝的話叫(佯言)
誹謗攻擊的話叫(惡言)
欺騙臆造的話叫(謊言)
胡說八道的話叫(胡言)
挑撥離間的話叫(讒言)
違背事實卻有意加以傳播的話叫(謠言)
不守諾言的話叫(食言)
1、父子二人經過五星級飯店門口,看到一輛十分豪華的進口轎車。
兒子不屑地對他的父親說:「坐這種車的人,肚子里一定沒有學問!」父親則輕描淡寫地回答:「說這種話的人,口袋裡一定沒有錢!」
(註:你對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內心真正的態度?)
2、晚飯後,母親和女兒一塊兒洗碗盤,父親和兒子在客廳看電視。突然,廚房裡傳來打破盤子的響聲,然後一片沉寂。是兒子望著他父親,說道:「一定是媽媽打破的。」「你怎麼知道?」「她沒有罵人。」
(註:我們習慣以不同的標准來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責人以嚴,待己以寬。)
3、有兩個台灣觀光團到日本伊豆半島旅遊,路況很壞,到處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導游連聲抱歉,說路面簡直像麻子一樣。說而另一個導游卻詩意盎然地對遊客說:諸位先生女士,我們現在走的這條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窩大道。」
(註:雖是同樣的情況,然而不同的意念,就會產生不同的態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決定權在你。)
4、同樣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作文中說他們將來的志願是當小丑。中國的老師斥之為:「胸無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帶外國的老師則會說:「願你把歡笑帶給全世界!」
(註:身為長輩的我們,不但容易要求多於鼓勵,更狹窄的界定了成功的定義。)
5、在故宮博物院中,有一個太太不耐煩地對她先生說:「我說你為甚麼走得這么慢。原來你老是停下來看這些東西。」
(註:有人只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狂奔,結果失去了觀看兩旁美麗花朵的機會。)
6、妻子正在廚房炒菜。丈夫在她旁邊一直嘮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趕快把魚翻過來。快鏟起來,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下!「哎厎」妻子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你當然懂,太太,」丈夫平靜地答道:「我只是要讓你知道,我在開車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
(註:學會體諒他人並不困難,只要你願意認真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看問題。)
7、理由充份
一輛載滿乘客的公共汽車沿著下坡路快速前進著,有一個人後面緊緊地追趕著這輛車子。一個乘客從車窗中伸出頭來對追車子的人說:「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我必須追上它,」這人氣喘吁吁地說:「我是這輛車的司機!」
(註:有些人必須非常認真努力,因為不這樣的話,後果就十分悲慘了!然而也正因為必須全力以赴,潛在的本能和不為人知的特質終將充份展現出來。)
8、原來如此
甲:「新搬來的鄰居好可惡,昨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靜之時然跑來猛按我家的門鈴。」乙:「的確可惡!你有沒有馬上報警?」甲:「沒有。我當他們是瘋子,繼續吹我的小喇叭。」
(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的不是,答案就會不一樣在你面對沖突和爭執時,先想一想是否心中有虧,或許很快就能釋懷了。)
9、誤會
某日,張三在山間小路開車,正當他悠哉地欣賞美麗風景時,突然迎面開來一輛貨車,而且滿囗黑牙的司機還搖下窗戶對他大罵一聲:「*!」
張三越想越納悶,也越想越氣,於是他也搖下車窗回頭大罵:「你才是*!」
才剛罵完,他便迎頭撞上一群過馬路的*。
(不要錯誤的詮釋別人的好意,那隻會讓自己吃虧,並且使別人受辱。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學會按捺情緒,耐心觀察,以免事後生發悔意。)
10、後生可畏
小男孩問爸爸:「是不是做父親的總比做兒子的知道得多?」
爸爸回答:「當然啦!」
小男孩問:「電燈是誰發明的?」
爸爸:「是愛迪生。」
小男孩又問:「那愛迪生的爸爸怎麽沒有發明電燈?」
(很奇怪,喜歡倚老賣老的人,特別容易栽跟斗。權威往往只是一個經不起考驗的空殼子,尤其在現今這個多元開放的時代。)
11、不必緊張
小明洗澡時不小心吞下一小塊肥皂,他的媽媽慌慌張張地打電話向家庭醫生求助。醫生說:「我現在還有幾個病人在,可能要半小時後才能趕過去。」
小明媽媽說:「在你來之前,我該做甚麽?」
醫生說:「給小明喝一杯白開水,然後用力跳一跳,你就可以讓小明用嘴巴吹泡泡消磨時間了。」
(take it easy,放輕松放輕鬆些,生活何必太緊張?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何不坦然自在的面對。擔心不如寬心,窮緊張不如窮開心。)
12、鑰匙
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鑰匙來了,他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只輕輕一轉,大鎖就「啪」地一聲打開了。
鐵桿奇怪地問:「為什麽我費了那麽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
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他的心。」
(每個人的心,都像上了鎖的大門,任你再粗的鐵棒也撬不開。唯有關懷,才能把自己變成一隻細膩的鑰匙,進入別人的心中,了解別人。)
回答者: TZH11019 | 二級 | 2010-4-13 17:42
趣味語文
傳說,清朝末年,慈禧太後請一位著名的書法家為她的扇子題詩。那位書法家寫的是唐朝王之渙的詩《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由於疏忽,書法家忘寫了「間」字。慈禧大怒,要殺他。那位書法家急中生智,連忙解釋道:「老佛爺息怒,這是用王之渙的詩意填的一首詞。」並當場斷句,讀給慈禧聽:
「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慈禧聽了,轉怒為喜,連聲稱妙。
巧改對聯
從前有個老進士,他的兒子也中了進士,於是他好得意,准備第二天大宴賓客,進行慶祝,並親自撰寫了一副對聯,貼於大門外。上聯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進士」,下聯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於這老進士平時為富不仁,仗著自家有財有勢,經常欺男霸女、魚肉鄉里,百姓對他無不恨之入骨。其中有個秀才見了這副對聯頓時計上心來,決定要捉弄一下老進士以解心中惡氣。於是,他趁黑夜把這副對聯的「士」字下面一橫加長,把「夫」家添了一撇,「人」字加了兩橫。
第二天,老進士請來的賓客都來了,大家一見這副對聯,都交頭接耳,偷偷暗笑。老進士聞訊出來一看,只見對聯變成了「父進土,子進土,父子進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那老進士在眾人面前出了丑,不由得大叫一聲,昏了過去,百姓們則拍手稱快
巧改對聯
從前有個老進士,他的兒子也中了進士,於是他好得意,准備第二天大宴賓客,進行慶祝,並親自撰寫了一副對聯,貼於大門外。上聯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進士」,下聯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於這老進士平時為富不仁,仗著自家有財有勢,經常欺男霸女、魚肉鄉里,百姓對他無不恨之入骨。其中有個秀才見了這副對聯頓時計上心來,決定要捉弄一下老進士以解心中惡氣。於是,他趁黑夜把這副對聯的「士」字下面一橫加長,把「夫」家添了一撇,「人」字加了兩橫。
第二天,老進士請來的賓客都來了,大家一見這副對聯,都交頭接耳,偷偷暗笑。老進士聞訊出來一看,只見對聯變成了「父進土,子進土,父子進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那老進士在眾人面前出了丑,不由得大叫一聲,昏了過去,百姓們則拍手稱快
名人讀書對聯拾趣
古往今來,讀書與對聯結下了不解之緣,涌現出了許多妙聯。
明代顧憲成為無錫東林書院題留了一副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對聯表現的是讀書人既認真讀書,又關心國家大事的胸懷。數百年來這副對聯曾激勵和鼓舞過許多仁人志士走出小家為大家,步出書齋奔天下。
清代蒲松齡科舉屢試不中,很不得志。為了鞭策自己,他寫了一副對聯懸於書房:「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此聯巧妙地嵌入了項羽破秦。勾踐滅吳這兩個歷變故事,以此來激勵自己努力讀書寫作,終於完成了《聊齋志異》。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這是著名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的自勉聯。以此來督促自己甘於寂寞,認真讀書,寫出有價值的文字。范爺爺用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實踐了諾言。
周恩來在天津南開學校讀書時,寫過一副自勉聯「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可見,青年時代的他就見解獨到,志向宏大。他認識到要改造舊中國必須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奮斗,必須走出書本,學以致用。
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求學時,也寫過一副自勉聯:「貴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如一日暴十日寒。」從中可見毛澤東主張堅持不懈的讀書方法,反對疲勞戰和冷熱病。
某日侍郎、尚書、御史三個高官走在路上,看見一隻狗從三人面前跑過。
御史藉機會問侍郎:『是狼是狗?』(侍郎是狗)
侍郎臉都綠了:『是狗。』
尚書和御史都大笑:『何以知道是狗?』
侍郎:『看尾毛,下垂是狼,上梳是狗(尚書是狗)。』尚書臉也歪了。
侍郎:『也可以從食性看。狼是肉食,狗是遇肉吃肉、遇屎吃屎(御史吃屎)!』
從前,有個旅店貼了一張廣告,上面寫著;"下雨天留客留天留客不留。」一位旅客走來,要求住店。店主指著廣告說:"你沒看見寫的廣告嗎?」客人說:「我看清楚了。」店主不留客人住,客人非要住。 這個句子可以這么念:
1、下雨天,留客留天,留客不留?
2、下雨,天留客留,天留,客不留。
竹子拆開為個個,苞字拆開為草包,合起來就是個個草包
誠懇勸告的話叫(忠言)
坦率表白的話叫(直言)
狂妄自大的話叫(狂言)
開玩笑的話叫(戲言)
討人喜歡的話叫(甜言)
應允別人的話叫(諾言)
不滿抱怨的話叫(怨言)
虛假偽裝的話叫(佯言)
誹謗攻擊的話叫(惡言)
欺騙臆造的話叫(謊言)
胡說八道的話叫(胡言)
挑撥離間的話叫(讒言)
違背事實卻有意加以傳播的話叫(謠言)
不守諾言的話叫(食言)
⑼ 求歷史上講師生情的典故
左光斗和史可法
明神宗後期,有個官員名叫顧憲成,因為正直敢諫,得罪了明神宗,被撤了職。他回到無錫(今江蘇無錫)老家後,約了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東門外東林書院講學。附近一些讀書人聽到顧憲成學問好,都趕到無錫來聽他講學,把一所本來就不大的東林書院擠得滿滿的。顧憲成痛恨朝廷黑暗,在講學的時候,免不了議論起朝政,還批評一些當政的大臣。聽過講學的人都說顧憲成議論得對,京城裡也有大臣支持他。東林書院名聲越來越大。一些被批評的官僚權貴卻對顧憲成恨得要命,把支持東林書院的人稱做「東林黨人」。
明熹宗剛即位的時候,一些支持東林黨的大臣掌了權,其中最有名望的要數楊漣和左光斗。
有一次,朝廷派左光斗到京城附近視察,還負責那裡的科舉考試。
一天,北風颳得很緊,天上飄起了大雪。左光斗在官署里喝了幾盅酒,忽然起了游興。他帶著幾個隨從,騎著馬到郊外去踏雪。他們走著走著,見到一座古寺,環境十分幽靜,左光斗決定到裡面去休息一下。
他們下了馬,推開虛掩的寺門,進了古寺,只見左邊走廊邊的小房間里,有個書生伏在桌上打瞌睡,桌上還放著幾卷文稿。左光斗走近前去,拿起桌上的文稿細細看了起來。那文稿不但字跡清秀,而且文辭精采,左光斗看了不禁暗暗贊賞。他放下文稿,正想轉身回去,忽然想到,外面正下大雪,天氣嚴寒,那書生穿得那樣單薄,睡著了豈不要受涼,就毫不猶豫地把自己身上披的那件貂皮披風解下來,輕輕地蓋在書生身上。
左光斗退出門外,把門掩上,他打發隨從到寺里和尚那裡去一打聽,才知道那書生名叫史可法,是新到京城來應考的。左光斗把這個名字暗暗記住。
到了考試那天,左光斗進了廳堂。堂上的小吏高唱著考生的名字。當小吏唱到史可法的名字時,左光斗注意看那個送試卷上來的考生,果然是那天寺里見到的書生。左光斗接過試卷,當場把史可法評為第一名。
考試以後,左光斗在他的官府接見史可法,勉勵了一番,又把他帶到後堂,見過左夫人。他當著左夫人的面誇獎說:「我家幾個孩子都沒有才能。將來繼承我的事業。全靠這個小夥子了。」
打那以後,左光斗和史可法建立了親密的師生關系。史可法家裡貧窮,左光斗要他住進官府,親自指點他讀書。有時候,左光斗處理公事到深更半夜,還跑到史可法的房間里,兩人興高采烈地討論起學問來,簡直不想睡覺。
左光斗和楊漣一心一意想整頓朝政,但是明熹宗是個昏庸透頂的人。他寵信一個很壞的宦官魏忠賢,讓魏忠賢掌握特務機構東廠。魏忠賢憑藉手中的特權,結黨營私,賣官受賄,干盡了壞事。一些反對東林黨的官僚就投靠魏忠賢,結成一夥,歷史上把他們稱做「閹黨」(閹音yān,指太監)。楊漣對閹黨的胡作非為氣憤不過,大膽上了一份奏章,揭發魏忠賢二十四條罪狀。左光斗也大力支持他。
這一來可捅了漏子。公元1625年,魏忠賢和他的閹黨勾結起來攻擊楊漣、左光斗是東林黨,羅織罪狀,把他們打進大牢,嚴刑逼供。
左光斗被捕以後,史可法急得不知怎麼辦才好。他每天從早到晚,在牢門外轉來轉去,想找機會探望老師。可閹黨把左光斗看管得很嚴密,不讓人探望。
左光斗在牢里,任憑閹黨怎樣拷打,始終不肯屈服。史可法聽說左光斗被折磨得快要死了,不顧自己的危險,拿了五十兩銀子去向獄卒苦苦哀求,只求見老師最後一面。
獄卒終於被史可法的誠意感動了,想辦法給史可法一個探監的機會。當天晚上,史可法換上一件破爛的短衣,扮著撿糞人的樣子,穿著草鞋,背著竹筐,手拿長鏟,由獄卒帶領著進了牢監。
史可法找到左光斗的牢房,只見左光斗坐在角落裡,遍體鱗傷,臉已經被燒得認不清,左腿腐爛得露出骨頭來。史可法見了,一陣心酸,走近前去,跪了下來,抱住左光斗的腿,不斷地抽泣。
左光斗滿臉是傷,睜不開眼,但是他從哭泣聲里聽出史可法來了。他舉起手,用盡力氣撥開眼皮,憤怒的眼光像要噴出火來。他罵著說:「蠢才!這是什麼地方,你還來干什麼!國家的事糟到這步田地。我已經完了,你還不顧死活地跑進來,萬一被他們發現,將來的事靠誰干?」
史可法還是抽泣著沒完。左光鬥狠狠地說:「再不走,我現在就乾脆收拾了你,省得奸人動手。」說著,他真的摸起身邊的鐐銬,做出要砸過來的樣子。
史可法不敢再說話,只好忍住悲痛,從牢里退了出來。
過了幾天,左光斗和楊漣等終於被魏忠賢殺害。史可法又花了一筆錢買通獄卒,把左光斗的屍體埋葬好了。他想起牢里的情景,總是情不自禁落下眼淚,說:「我老師的心腸,真是鐵石鑄成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