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山葯歷史記載史書
山葯被用作葯物至今已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關於山葯的記載,認為山葯「補中,益氣力,長肌肉」,就是說山葯具有補虛、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生肌等功效。歷代中醫葯著作均肯定了山葯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功效,如《本草綱目》中就認為山葯「益腎氣,健脾胃」。
② 山葯的又名和來歷短一點的介紹
山葯又叫薯芋、薯葯、延章、玉延等。我國食用山葯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就被譽專為補虛佳品屬,備受稱贊。干山葯主治治脾虛泄瀉,久痢,虛勞咳嗽,消渴,遺精,帶下,小便頻數。
山葯的傳說 古時候懷川平原上有一個小國叫野王國,一年冬天,野王國和大國交戰,被困在深山裡,將士們飢寒交迫,絕望之際一位士兵抱著挖來的幾根樹根樣的東西,說是能吃,將士們便紛紛刨來吃,飽餐一頓之後,大家感到體力大增,將軍一聲令下,士兵們如猛虎一般沖出山林,奪回失地保住了國家,後來將士們為了紀念這種植物就給它取名山遇,隨著後來越來越多的人食用它,人們發現了它具有治病健身的效果,就將山遇改名為山葯。
③ 關於山葯的產地,做用,歷史
山葯的主要產地
單子葉植物,10屬650種,廣布於全球的溫帶和熱帶地區,中國有薯蕷屬Dioscorea 1屬,約80種。
原產山西平遙、介休,現分布於中國華北、西北及長江流域的江西、湖南等地區。
栽種者稱家山葯,野生白薯稱野山葯;中葯材稱淮山,淮山葯、懷山葯等。
因其營養豐富,自古以來就被視為物美價廉的補虛佳品,既可作主糧,又可作蔬菜,還可以製成糖葫蘆之類的小吃。
中國主產於河南省北部,山東、河北、山西及中南、西南等地區也有栽培。冬季莖葉枯萎後採挖,切去根頭,洗凈,乾燥。
中國栽培的山葯主要有普通的山葯和田薯兩大類。普通的山葯塊莖較小,其中尤以古懷慶府(今河南焦作境內,含孟州、博愛、沁陽、武陟、溫縣等縣)所產山葯名貴,習稱「懷山葯」,素有「懷參」之稱,為全國之冠。
現國內有四個地方的山葯已申請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一種是長山山葯產自山東鄒平,另一種是「鐵棍山葯」其產自河南焦作溫縣、孟州等地;一種是「陳集山葯」其產自山東省菏澤市陳集鎮,包括「雞皮糙山葯」和「西施種子山葯」;一種為「佛手山葯」,產地為湖北武穴;另外,江西瑞昌市南陽鄉的山葯也申請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另外,江西省南城縣作為江西省最大的淮山種植基地、中國三大淮山生產基地之一,在2011年經國家農業部審核,准予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實施保護。
功效
山葯,人類自古食用,是人類食用最早的植物之一。早在唐朝詩聖杜甫的詩中就有「充腸多薯蕷」的名句。山葯塊莖肥厚多汁,又甜又綿,且帶粘性,生食熱食都是美味。根據山東省農科院對山葯的化驗結果,其塊莖中平均含粗蛋白質14.48%,粗纖維3.48%,澱粉43.7%,糖1.14%,鉀2.62%,磷0.2%,鈣0.2%,鎂0.14%,灰分5.51%,鐵53.57ppm,鋅29.22ppm,銅10.58ppm,錳5.38ppm。人類所需的18種氨基酸中,山葯中含有16種。
山葯肉質細嫩,含有極豐富的營養保健物質。《神農本草經》謂之「主健中補虛、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日華子本草》說其「助五臟、活筋骨、長志安神、主治泄精健忘」;《本草綱目》認為山葯能「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癱涎、潤毛皮」。近些年來的研究表明,山葯具有誘導產生干擾素,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其所含膽鹼和卵磷脂有助於提高人的記憶力,常食之可健身強體、延緩衰老,是人們所喜愛的保健佳品。以山葯為主、輔以魔芋做成的仿生食品,具有營養豐富、滋補健身、養顏美容之功效,是不可多得的健康營養美食。
山葯是山中之葯、食中之葯。不僅可做成保健食品,而且具有調理疾病的葯用價值。《本草綱目》指出:山葯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去頭面游風、止腰痛、除煩熱、補心氣不足、開達心孔、多記事、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潤毛皮,生搗貼腫、硬毒能治;《醫學衷中參西錄》中的玉液湯和滋培湯,以山葯配黃芪,可治消渴、虛勞喘逆,經常結合用枸杞子、桑椹子等這些葯食同源的中葯材做茶泡飲,可補腎強身,增強抵抗力,可以起到較好的保健養生功效。不過中葯材市場偽劣泛濫,存在染色、硫熏、假冒產地等問題,建議大家選擇陳志謙枸杞子、桑椹子這類專業品牌規避質量問題。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山葯有如下作用:
1.降血壓中葯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歸芍地黃丸等,都是有山葯配成的有名方劑,不僅用於治療腎虛病症,還用於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哮喘、神經衰弱和腰痛等病症。
2.延緩衰老現代科學證明,山葯能使加速有機體衰老的酶活性顯著降低。含山葯的八味地黃丸,主治產後虛汗不止。保元清降湯、保元寒降湯,可治吐血和鼻出血;寒淋湯和膏淋湯,可治淋蟲。山葯還可治肺結核、傷寒及婦女病等,這都有利於延年益壽。
3.抗腫瘤作用山葯塊莖富含多糖,可刺激和調節人類免疫系統。因此常作增強免疫能力的保健葯品使用。山葯多糖對環磷醯胺所導致的細胞免疫抑制有對抗作用,能使被抑制的細胞免疫功能部分或全部恢復正常。山葯還能加強白細胞的吞噬作用。如,六味地黃丸可治療慢性腎炎、高血壓、糖尿病、神經衰弱等病症。知柏地黃丸可治療強直性脊椎炎和婦科胎漏、陰癢、經閉等陰虛火旺症。歸芍地黃丸可治療耳痛耳鳴,陰虛自汗等。
4.可治皮膚病山葯中所含的尿囊素具有麻醉鎮痛的作用,可促進上皮生長、消炎和抑菌,常用於治療手足皸裂、魚鱗病和多種角化性皮膚病
史載
山葯原名薯蕷,唐代宗名李預,因避諱改為薯葯;北宋時因避宋英宗趙曙諱而更名山葯。河南懷慶府(今博愛,武陟,溫縣)所產最佳,謂之「懷山葯」。「懷山葯」曾在1914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展出,遂蜚聲中外,歷年來向英、美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本草綱目》說它有補中益氣,強筋健脾等滋補功效。
④ 山葯的典故
山葯又稱薯蕷、土薯、山薯蕷、懷山葯、淮山、白山葯,是《中華本草》收載的草葯內,葯用來源為薯蕷科植容物山葯乾燥根莖。
山葯具有滋養強壯,助消化,斂虛汗,止瀉之功效,主治脾虛腹瀉、肺虛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頻、遺精、婦女帶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腸炎。山葯最適宜與靈芝搭配服用,具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山葯在食品業和加工業上大有發展前途。
⑤ 關於山葯
山葯又叫薯芋、薯葯、延章、玉延等。我國食用山葯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就被譽內為補虛佳品,備受稱贊。容據現代葯學分析,山葯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素以及膽鹼、粘液質等成分。
山葯最大的特點是能夠供給人體大量的粘液蛋白質,對人體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預防心血管系統的脂肪沉積,保持血管脈粥樣硬化過早發生,減少皮下脂肪沉積,避免出現肥胖。
所以,山葯是一種健美食品。欲減肥者可以把山葯作為主食,這樣既可避免因節食對人體功能造破壞,有利於達到減肥目的。
⑥ 懷山葯的相關歷史
抗戰期間,日本人曾派本國的專家將今焦作市武陟縣轄區內的土壤運回日本,分析研究並回嘗試調配土答壤進行山葯等中葯材的種植實驗,結果是葯力大大下降。上世紀20年代,今焦作市溫縣的幾位葯農從山西太古引進部分高產的山葯品種,結果引種幾年後,引進的產品味道與葯力都逐步趨同於本地品種。上世紀70年代,政府為緩解懷山葯供應緊張,曾組織18省區到焦作市武陟縣引種,結果本地品種在其他地區種植後,很快就出現品種退化、葯力大減的現象。上述事實充分證明了懷山葯之所以葯力顯著,本地的天時和土壤條件是決定性的因素。
⑦ 山葯最早出現在哪本古籍里
山葯歷史復悠久,山葯原名薯蕷制,唐代宗名李預,因避諱改為薯葯;北宋時因避宋英宗趙曙諱而更名山葯。所以,從北宋起,就有山葯這名了,不過最早的關於薯蕷記載,是在秦漢之際編寫的《神農本草經》中,在《神農本草經》中,薯蕷被列為上品葯材。
⑧ 關於山葯,誰有這方面的知識
山葯又叫薯芋、薯葯、延章、玉延等。我國食用山葯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就被譽為補虛佳品,備受稱贊。據現代葯學分析,山葯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素以及膽鹼、粘液質等成分。
山葯最大的特點是能夠供給人體大量的粘液蛋白質,對人體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預防心血管系統的脂肪沉積,保持血管脈粥樣硬化過早發生,減少皮下脂肪沉積,避免出現肥胖。
所以,山葯是一種健美食品。欲減肥者可以把山葯作為主食,這樣既可避免因節食對人體功能造破壞,有利於達到減肥目的。
山葯是原產於我國的喜溫性名特優珍貴蔬菜。山葯入葯性平味甘無毒,《神農本草經》謂之「主健中補虛,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聰目明」,《日華子本草》說其「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主治泄精健忘」,《本草綱目》認為,山葯能「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癱涎,潤皮毛」,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山葯高糖無脂肪,富含澱粉、皂甙、膽鹼、果膠、多巴胺、粘液質、糖蛋白、維生素、纖維素、硒、磷、鈣、鐵、多酚氧化酶和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等20多種營養和保健成份。其中多巴胺能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皂甙有抗肝臟脂肪浸潤的作用,防止冠心病和脂肪肝的發生;多酚氧化酶能促進蛋白質和澱粉的分解,粘液蛋白能預防心血管系統脂肪沉積,保持血管彈性,防止動脈粥樣硬化過早發生,減少皮下脂肪沉積,以免出現肥胖:粘液多糖能轉化為有機質骨膠原,然後與無機質磷、鈣結合,形成骨質,加快骨折早期癒合,使軟骨有一定彈性,防止脊椎關節病,膽鹼與卵磷脂有助於提高人的記憶力:果膠能增加T淋巴細胞的活性,誘導產生干擾素,增強肌體免疫功能,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山葯作為抗腫瘤和放,化療及術後體虛者的輔助葯物,現已列入《抗癌中草葯大辭典》。山葯無毒、無公害,常食可健身強體,延緩衰老,不愧為當今世界菜葯兼用型的大眾化天然綠色保健滋補食品之王,山葯如此有益健康長壽,農民朋友如能種植山葯,確實自得其樂!
山 葯 RhizomaDioscoreae
(英) CommonYam Rhizome
別名 淮山葯、懷山葯、山菇。
來源 為薯蕷科植物薯蕷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根莖。
植物形態 纏繞草質藤本。莖通常帶紫紅色。單葉在莖下部互生,中部以上對生;葉片卵狀三角形至寬卵狀或戟狀,變異大,基部深心形,邊緣常3淺裂至3深裂。花單性,雌雄異株,成細長穗狀花序;蒴果三棱狀扁圓形或三棱狀圓形,外面有白粉。花期6~9月,果期7~11月。
生於山坡、山谷林下,或溪邊、路旁灌叢中或雜草中。主產河南。
採制 秋季或冬季挖取根莖,除去泥土、須根,切去蘆頭,洗凈,用水浸後刮皮,反復用硫磺熏後,曬干。有的在硫磺熏後,用木板搓成圓柱形,切段,曬干,打光。
性狀 根莖略呈圓柱形,彎曲而稍扁,長15~30cm,直徑1·5~6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縱溝及須根痕。體重,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白色,粉性。無臭,味淡,微酸,嚼之發粘。也有的呈圓柱形,兩端平齊,表面光滑,白色或黃白色。
化學成分 含甘露聚糖(mannan)、3,4- 二羥基苯乙胺、植酸(phytic acid)、尿囊素(allantion)、膽鹼、多巴胺(dopamine)、山葯鹼(batatasine),以及10餘種氨基酸、糖蛋白、多酚氧化酶。
性味 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
http://www.39kf.com/medicine/pro/zy/zyc/01/2005-03-31-47000.shtml
http://www.czhh.heagri.gov.cn/default3.aspx?id=22687
⑨ 鐵棍山葯的歷史
鐵棍山葯是山葯的一個品種,鐵棍山葯也有不同的品種,因產地不同,種植間隔年限不同,品種不同,葯用保健功效會大不一樣。
懷山葯是產在焦作地區的山葯的統稱,鐵棍山葯為懷山葯中最好的品種。由於焦作北依太行,南臨黃河,形成獨特的「牛角川」地勢,千年的河流沖積使這里的土壤沉澱了豐富營養和微量元素;地處北緯34.48度、東經112.02度,屬溫帶南沿,年平均氣溫14~15度,年積溫4500度以上,年日照2484小時,年降水550-700毫米,冬不過冷,夏不過熱,干濕相宜,氣候溫和;在這里,千百萬年來,太行山特殊的岩溶水,攜帶豐富的微量元素滲入地下,與焦作地下水貫通相連,形成了獨特的水質;焦作境內的空氣,由於長時間地熱烘烤,土壤中微量元素和礦物質蒸發彌散,形成了獨特的微生物和微量元素結構。土壤、氣候、水質、空氣,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形成了焦作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鐵棍山葯在這里生長,經過數千年種內遺傳變異,逐漸形成了外部形態、生理機能以及有效成分合成上的獨有品質。鐵棍山葯按地理位置的不同分為臨近黃河的沙土和臨近沁河的壚土兩種鐵棍山葯。
《焦作志》及清代《農學叢書》都有記載,它在食用、葯用方面均有價值。
1、國家葯典委員會編輯、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05版一部(第21頁);
2.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中葯大辭典》(第166頁);
3.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葯辭海》第一卷(第502頁);
4.明代李時珍著,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本草綱目》(第1676頁);
⑩ 山西的歷史人物有哪些
山西歷史名人
人 物 出生地 出生時間 簡 介
重耳 前~前628 初因晉室內亂被迫流亡19年。62歲返晉,銳意改革,晉國實力大增。城濮之戰大敗楚軍後,會盟諸侯於踐土(今河南滎陽東北),為春秋五霸第二位霸主。
師曠 山西洪洞人 他生而無目,故自稱盲臣、瞑臣。為晉大夫,亦稱晉野。是當時著名的音樂家,以「師曠之聰」聞名於後世。他藝術造詣極高,民間附會出許多師曠秦樂的神異故事。
李悝 魏國人 前455~前395年 戰國法家之始祖。魏文侯時為相,在魏推行變法,創立封建法制,使魏成為戰國初期強國之一。所著《法經》成為秦以後法律的藍本。韓國人申不害,是法家「術」派始祖,慎到是「勢」派始祖,韓非子(韓國人)綜合三家集法家大成。
張儀 魏國人(今山西萬榮縣) ?~前310年 縱橫家,初期游說諸國,後入秦。曾以獻商於(今陝西商縣至河南內鄉一帶)之地六百里為誘餌,破壞齊楚聯盟,使秦乘機奪楚漢中(今陝西南部漢中盆地)之地。秦武王即位,入魏為相,不久病死。
荀況 趙國人 約前313~前238年 即荀子,儒家八派首領之一,主性惡說。曾在齊稷下(今山東臨淄西北)講學,三任祭酒。到燕遊歷,去秦考察政治,晚年任楚蘭陵(今山東蒼山縣蘭陵鎮)令,著書終老於此。李斯、韓非都是他的學生。其學術源於儒家,但又吸取各家之長,是先秦唯物主義的集大成者。
關羽 河東解州人 ?~219年 三國時蜀漢名將,受封漢壽亭侯。為劉備鎮守荊州,兵敗被殺。為人忠義,事跡為後人推崇神化,影響民俗至深。
裴松之 河東聞喜人 372~451年 著名史學家。劉宋時奉文帝命為《三國志》作注,一改過去作注偏重訓釋文義的傳統,重點在史實的增補與考訂。參考各家史籍140餘種,注文史料豐富,文字超過正文三倍,價值不亞於正文,開創了作注新例。另有《晉紀》行世。
王勃 絳州龍門人 650?~676年 初唐四傑之冠。在他27年的短暫生命中,遭遇坎坷,懷才不遇,但其即席所賦的《滕王閣序》歷代傳頌,「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詩句千百年一直膾炙人口。
武則天 並州文水人 624~705年 中國惟一的女皇帝。14歲入宮,初事唐太宗為才人。31歲時為高宗皇後,66歲時稱帝改唐建周。實際執政的近半個世紀中,農業和手工業都得到較大的發展,人口不斷增加,對祖國統一也做出了積極貢獻。是一位非常傑出的政治家。
王維 山西永濟人 701~761年 別號「詩佛」。唐開元進士,曾官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因對李林甫擅權不滿,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安史之亂後,避世隱居,拜佛念經。其作品主要是田園山水詩,大多吟詠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藝術上頗見功力,「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兼通音樂、繪畫。有《王右丞集》。
柳宗元 山西永濟人 773~819年 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稱柳河東。永貞革新時積極參與,失敗後貶永州司馬,後遷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曾提出「文以載道」、「輔物及時」,提倡文章為刷新政治、補救時弊服務,與韓愈同倡古文運動,並稱「韓柳」。他存世的400多篇散文,文筆生動,思想性強,說理透徹,有很高的成就,又工詩,風格清峭。學問廣博,儒、道、佛不研究,哲學上屬樸素唯物主義,有《天說》、《天對》等論著。
白居易 祖籍太原 772~846年 晚唐著名詩人。晚年寓居洛陽香山,號香山居士。其詩大多反映社會現實,在藝術上具有形象生動、純朴自然、通俗曉暢的獨特風格。與元稹同倡新樂府運動,並稱「元白」。其作品以組詩《新樂府》和《秦中吟》為代表,《長恨歌》和《琵琶行》為傳世名篇。
荊浩 五代後梁沁水人 唐末五代後 唐末五代山水畫第一人。後因隱居於太行山洪谷,自號洪穀子,過著隱士兼畫家的生活。他博通經史,精於儒學,又善書法,對美術理論造詣頗深,撰有《筆法記》和《山水訣》各一卷。一生進行了大量豐富的創作實踐,留下來很多作品,為歷代名家所嘆賞。著名的有《寒林圖》、《匡廬圖》等。
楊業 河曲一帶人 ?~986年 北宋抗遼名將。曾以輕兵擊敗遼十萬大軍於雁門,被遼軍譽為「楊無敵」。宋二次北伐時,任西路軍副統師,曾收復雲、應、寰、朔四州,後因東路軍兵敗,被迫撤退。由於統帥潘美指揮錯誤,他陷於孤軍作戰,重傷被俘,拒不降遼,絕食三日亡。其夫人及子孫在以後的抗遼戰爭中都立下赫赫戰功,後人把他們的事跡演義成故事、評書等,廣為傳唱。
司馬光 山西聞喜縣涑水鄉人 1019~1086年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學家。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退居洛陽,奉命設居專事修史,邀集范圍禹、劉恕、劉侵入等主要助手,歷時19年書成,神宗賜名《資治通鑒》,為我國第一部分編年體通史。哲宗繼位後,入朝掌政,廢新法、復舊制,任相八個病死,封溫國公,謚文正。
關漢卿 山西解州人 生於金末,卒於元 傑出的戲劇家,元雜劇的奠基人。他長期生活在大都(今北京)下層人民中間,一生從事戲劇創作,而且有豐富的舞台經驗。比莎士比亞早兩個世紀,作品比莎氏多一倍。留傳下來的《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1958年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
羅貫中 太原清徐人 約1330~約1440年 元末明初傑出的戲曲、小說作家。成年後離鄉外出漫遊,曾入張士誠幕府。一生創作了《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全傳》、《隋唐兩朝全傳》、《殘唐五代史演傳》、《粉妝樓全傳》等長篇小說,《趙太祖龍虎風雲會》等劇本。他的小說作品,開拓和確立了中國古代白話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體制,使「小說」登上大雅之堂,成為與詩、詞、散文等雅文學形式並駕齊驅的重要一翼。
傅山 山西陽曲人 1607~1684年 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醫學家和書畫藝術家。明亡後,曾出家為道士,故以朱衣道人為號。一生為反清復明而斗爭,與顧炎武、屈大均等著名反清人士交往很深。康熙時受清廷禮遇,但他不為所動,表現了堅定的遺民氣節。學術思想不重視理學,獨辟蹊徑研究子學,是清之後研治諸子的開山祖。主張詩文應該「生於氣節」,以是否有利於國家和民族為衡量標准,其畫達到很高的藝術境界,書法更被時人尊為「清初第一寫家」;醫學造詣頗深,尤以婦科為最。
楊深秀 山西聞喜縣人 1849~1898年 清末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光緒進士。博學多識。梁啟超稱他為「山西通儒」。為官剛正清廉。甲午之恥,促使他走上變法維新之路。發起關學會,以言官身份屢請變法。新法失敗的前夕拒絕出走,在獄中寫道:「久拼生死一毛輕,臣罪偏由積毀成」,「縲紲到今終不怒,未知誰復請長纓」,慷慨赴死。
渠本翹 祁縣城內人 1862~1919年 山西第一票商和最早的實業家。光緒進士,曾任內閣中書,後以外務部司員駐日本橫濱任領事一年。他目睹清政府日趨腐敗,對政界十分冷淡,把一生的主要精力放在興辦實業和教育上。曾創辦山西省最早的民族工業雙福火柴公司(今平遙火柴廠的前身)。他還領導了山西人民收回礦權的斗爭,任保晉礦務公司第一任總經理。他創辦祁縣中學,曾任山西大學堂監督。民國以後,寓居天津,專門從事書畫收藏和著述,1919年病故。
趙樹理 山西沁水人 1906~1966年 貧農家庭。在省立第四師范學校讀書期間開始接觸「五四」以來的新文學並積極參加革命活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被捕。出獄後開始創作生涯。抗戰期間入黨,在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從事抗日宣傳工作。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之後,他創作了小說《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及一些戲劇、曲藝作品,在實踐文學大眾化方向上影響深遠。「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趙樹理的創作和文學主張,指出了一條具有強烈民族特色的大眾化風格的道路,影響著一代文風,尤其在著名的「山葯蛋」流派中起著領軍作用。
高君宇 靜樂縣人 1896~1925年 中國共產黨早期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山西黨組織創始之一。曾參加中國共產黨「二大」、「三大」和國民黨「一大」,赴蘇聯參加了共產黨國際召開的遠東各國共產黨和各民族革命團體代表大會,為建立革命統一戰線也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終因積勞成疾,29歲時病逝。其女友石評梅(平定人,文學家)在其墓碑上鐫刻了高君宇生前自題像片的詩句:「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願生如閃電之輝光,我願死如慧星之迅忽」,形象地概括了高君宇光輝短暫的一生。
劉胡蘭 文水縣雲周西村人 1932~1947年 8歲時就為八路軍站崗放哨,13歲擔任村婦救會秘書,14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十分惡劣的環境下從事地下工作。1947年劉胡蘭為救助群眾遭閻匪軍逮捕。在敵人威逼利誘目睹六位同志被殘酷屠殺時,給敵人以響亮的回答:「怕死不當共產黨員!」,最後在敵人的鍘刀下壯烈犧牲。毛澤東題辭:「生的偉大,死的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