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廣東佛山有哪些歷史文化
佛山原名季華鄉,「肇跡於晉,得名於唐」,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據考證,佛山的人類歷史起源於現禪城區瀾石街道區域,距今約4500-5500年前,百越先民沿西江、北江而來在這里繁衍生息,以漁耕和制陶開創原始文明。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內塔坡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認為此地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華鄉為「佛山」,又稱「禪城」。
唐宋年間,佛山的手工業、商業和文化已十分繁榮。明清時,更是發展成商賈雲集、工商業發達的嶺南重鎮,與湖北的漢口鎮、江西的景德鎮、河南的朱仙鎮並稱全國「四大名鎮」,與北京、漢口、蘇州並稱天下「四大聚」,陶瓷、紡織、鑄造、醫葯四大行業鼎盛南國。清末,佛山得風氣之先,成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先後誕生了中國第一家新式繅絲廠和第一家火柴廠,並建立了「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竹嘴廠」。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獨具魅力的嶺南傳統文化。佛山素有陶藝之鄉、粵劇之鄉、武術之鄉、廣紗中心、嶺南成葯之鄉、南方鑄造中心、民間藝術之鄉等美譽。
佛山是「南國陶都」,制陶藝術源遠流長,有700多年歷史,自古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建於明代正德年間的南風古灶,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柴燒龍窯,薪火相傳至今400多年,被譽為「陶瓷活化石」。2005年,佛山榮獲「中國陶瓷名都」稱號。
佛山是「南國紅豆」粵劇的發源地。誕生了粵劇藝人的代稱——「紅船子弟」和粵劇最早的戲行組織——瓊花會館。民間自發組織的粵劇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長盛不衰。每年一度舉辦的瓊花粵劇藝術節,使佛山呈現「紅船泊晚沙,萬人看瓊花」的盛況。
佛山是「嶺南成葯之鄉」。古方正葯的歷史有400餘年,其產品種類齊全,大約分為膏、丹、丸、散、茶、油、酒等七大類,是工匠、居家、旅行必備的中成葯,涌現出了「黃祥華」如意油、「馮了性」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型大小名葯。
佛山的鑄造業始於2000多年前。宋代時佛山所鑄鼎、鍋、鍾、塔等聞名全國。到明代佛山的鑄造技術已達相當高的水平,成為南中國冶煉中心。鴉片戰爭期間,佛山所鑄大炮為抗擊外來入侵發揮了重要作用。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民間藝術的搖籃,孕育並保留了秋色、醒獅、舞龍、龍舟說唱、龍舟競渡等大量體現嶺南文化精髓的民間藝術及民俗事象;秋色、剪紙、木刻年畫、陶塑、灰塑、磚雕等手工傳統技藝精湛,獨樹一幟。2005年底,佛山參與申報的獅舞、粵劇、龍舟說唱、佛山木版年畫、廣東剪紙、石灣陶塑技藝等6個項目,進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名單。
佛山自古人文薈萃,才俊輩出。唐宋以來廣東出過九個狀元,佛山占其五。明清時為「氣標兩廣的人文之邦」。近代以來,孕育了維新運動領袖康有為,政治活動家張蔭桓、戴鴻慈、譚平山、何香凝、羅登賢、鄧培,民族實業家陳啟沅、簡照南、簡玉階,科學家詹天佑、鄒伯奇,文學家吳趼人,粵劇名伶薛覺先、馬師曾,武術名家梁贊、黃飛鴻、李小龍,名醫李廣海,能工巧匠黃炳、陳渭岩、劉傳,第一位華人牧師梁發等傑出人物。
近年來,佛山圍繞建設文化名城目標,推動傳統歷史文化與現代都市文化相互融合,塑造開放、兼容和創新的佛山文化形象,全力打造「文化名城」品牌。成功承辦亞洲文化部長論壇暨第七屆亞洲藝術節、第六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舉辦廣東國際音樂夏令營等在國內外有著重大影響的文藝活動。各類文化設施建設均處於全省、全國先進水平,多層次配套發展的文化服務網路基本形成。廣東粵劇藝術大劇院和廣東粵劇博物館落戶佛山,中國美術家協會國際藝術交流中心落戶順德。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社、佛山市孔雀廊影音電器有限公司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禪城區石灣鎮街道被評為「中國魅力名鎮」,三水區大旗頭村、順德區碧江社區被評為「全國歷史文化名村」。
佛山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佛山祖廟、西樵山、南風古灶、清暉園、皂幕山、南國桃園、陳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被評為「佛山新八景」。其中,佛山祖廟融古代陶瓷、木雕、鑄造、建築藝術於一體,被譽為「東方藝術之宮」;西樵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南粵名山數二樵」之美譽;順德清暉園與佛山樑園是清代廣東四大名園;高明皂幕山是佛山最高峰;陳村花卉世界是中國南方最大的花卉生產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題公園;三水荷花世界是目前世界上規模大、品種資源豐富的荷花生態專類園。還有東華里、康有為故居、寶林寺、蘆苞祖廟、黃飛鴻紀念館、李小龍紀念館可讓遊客領略獨特的嶺南文化。目前,佛山以歷史文化、南國武術、商務會展、產業觀光、休閑度假、購物美食、美化家居等為主題的特色旅遊方興未艾。
佛山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是珠三角「美食之鄉」。佛山是粵菜發源地之一,素有「食在廣東,師出佛山」的美譽。一直以來,佛山以其民間食譜豐富、茶樓食肆林立、烹飪技藝精良而蜚聲海內外。2004年,順德被中國烹飪協會命名為「中國廚師之鄉」。為弘揚佛山美食文化,每年「十一」期間舉辦的「佛山美食歡樂節」,已成為集美食、旅遊、文化藝術為一體的盛大旅遊節慶活動。
㈡ 佛山有哪些近現代革命事件革命人物
歷史人物
1.康有為 2.梁士詒(國民政府第一任財政部長)
4.何香凝(南海人) 5.陳啟沅(南海人) 6.朱次版琦(康有為老師,進士權出身) 7.黃飛鴻 8.倫文敘
9.任劍輝(南海人) 10.曾蔭權(祖籍南海人)
11.黃少強(高劍父徒弟) 12.千里駒(粵劇名伶)
13.李小龍(祖籍南海人) 14.劉傳(石灣人,我國第一批工業美術大師) 15.詹天佑 16.馮了性
歷史事件
1.明請時期,佛山成為"四大名鎮"
2.1937年佛山淪陷
3.1949年10月28日佛山全境解放
㈢ 佛山有哪些歷史名人
黃飛鴻。葉問。
㈣ 佛山歷史上的五個著名人物的事跡簡介不小於30字
1、李小龍
李小龍(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原名李振藩,師承葉問,出生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祖籍中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MMA之父、武術宗師、功夫片的開創者和截拳道創始人、華人武打電影演員。
中國功夫首位全球推廣者、好萊塢首位華人主角。他在香港的四部半電影3次打破多項記錄,其中《猛龍過江》打破了亞洲電影票房記錄,與好萊塢合作的《龍爭虎鬥》全球總票房達2.3億美元。
㈤ 佛山的歷史名人故事有哪些
康有為
(1858-1927)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首領。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南海人。內
康有為是光容緒年間進士,曾多次上書提出變法改革。1898年1月,向上呈遞《應詔統籌全局折》,主張大誓群臣以定國事,設對策所以征賢才,開制度而定憲法。4月,他與梁啟超在北京組織保國會,號召救國圖強。後變法失敗,他逃亡到了日本。1899年,他在美洲、南洋、日本設立保皇會,宣傳君主立憲,反對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17年又夥同張勛復辟帝制,失敗後,終成為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客。1927年病死於青島。著有《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大同書》等。
㈥ 廣東佛山順德有什麼歷史名人啊
黃飛鴻
黃飛鴻原名黃錫祥、字達雲,原籍南海西樵嶺西祿舟村,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於佛山,其童年、少年均在佛山度過。黃飛鴻自六歲起隨其父黃麒英習武,因家境貧寒,經常隨父在佛山、廣州等地賣武售葯。十三歲時,黃飛鴻在佛山豆豉巷賣武時遇到鐵橋三的首徒林福成,得傳鐵線拳、飛鉈等絕技,奠定了日後成為一代洪拳大家的基礎。
十六歲時,黃飛鴻在廣州西關第七甫水腳開設武館,後在仁安街開設"寶芝林"醫館,門下弟子眾多,為名重一時的武術家。他先後被記名提督吳全美、劉永福聘為軍醫官、技擊總教習及廣東民團總教練,並隨劉永福在台灣抗擊日軍。他一生坎坷,晚年更遭受愛子遇害、寶芝林被焚、兒子失業等連串打擊。一九二五年農歷三月二十五日,黃飛鴻病逝於廣州城西方便醫院。
李小龍
李小龍(1940-1973年)佛山市人,原名李振藩,是粵劇名丑李海泉的兒子。他從小跟父親練武,拜名師練過詠春拳。他在香港長大,在那裡讀小學和中學,後來到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讀哲學系,靠半工半讀維持學業。在大學里,李小龍組織了一支有10多個同學參加的"中國功夫隊",常在校內表演。畢業後,他在西雅圖租了一個停車場的角落,開辦中國武術館,取名為"振藩國術?quot;,苦心經營,邊授徒邊自練,武藝有更大長進,腿功造詣精深。
1971年,李小龍受香港嘉禾公司聘請,拍了一部國語武打片《唐山大兄》,隨後拍《猛龍過江》,更創下香港影史票房超逾500萬的輝煌紀錄。李小龍由名拳師一下字成為名震東南亞及美日的武打巨星,武打片也因李小龍的出現風靡一時。美國報刊稱譽李小龍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武之聖者"。在拍成的影片里,李小龍不但弘揚了中國武術,還發揚了民族精神。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在香港突然逝世,年僅33歲。他留下了7大本武術筆記和《截拳道》、《功夫紀錄》、《二節棍法》和《截拳道的研究》4本著作。《截拳道》是以中國武術北派腿法為基礎,吸取了美國空手道、泰國的泰拳、南韓跆拳等優點貫通而成,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曾用幾個國家的文字出版,是世界武術的珍寶。世界各地紛紛成立"李小龍學會"來紀念和探討他的武術功夫。3
潘玉書
潘玉書(1889-1936)名麟,號玉兮,南海九江河清村人,是清代光緒至民國年間的陶藝名家,少年時隨父潘錦之在佛山"粵華軒"店鋪做"綢衣公仔",由於愛好石灣陶瓷藝術,14歲就開始暗地師從黃炳學習陶瓷技術,後來又從學於陳渭岩,成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陶藝大師。可以說,他的作品奠定了石灣人物陶塑發展的一個轉折點或里程碑,他善於吸取石灣陶藝傳統的精華並加以發展,又善於學習西洋雕塑和繪畫的技法,並對兩者均進行了深入研究,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才華出眾,一生高產,既具有深厚的民間雕塑功底,又善於吸取外地陶瓷的精華,其作品被許多人謄?quot;代表石灣陶塑發展方向"。
李廣海
李廣海(1894-1972)佛山人。早年學醫,在佛山開設醫館。抗日戰爭期間,在日偽統治的佛山,為對日作戰中負傷的廣州市區游擊第二支隊部分幹部、戰士及其他抗日軍民免費治療並秘密掩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佛山市中醫院副院長、院長,第三屆佛山市政協副主席等職。著有《中醫正骨學》等。病逝於佛山。(參考書籍《佛山歷史文化辭典》)吳研人
劉傳
劉傳原名劉永傳。1916年1目16日出生於廣東佛山石灣鎮。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廣東省工藝美術學會顧問。佛山市文聯副主席,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劉傳先祖遷居石灣時,恰逢石灣陶業全盛時期,祖輩父輩皆以制陶維持生計。劉傳自幼體質孱弱,10歲時,父母節衣縮食送他進私塾讀書,但劉傳對"之乎者也"興味索然,轉學三家私塾,所得甚微,卻迷戀於聽講古、看粵劇、讀公仔書,受到民間藝術耳濡目染的熏陶。
1928年,因家境困窘,劉傳入古玩行當學徒,後人陳奇記當長工,在備受煎熬的艱辛勞作中,劉傳攝習了煉泥、配土、燒釉等整套的石灣陶瓷工藝技術,並以"窺師習藝"的方法,學習前輩名家潘玉書,鑽研各名家的作品,且敢於創新、勇於拓展,初具粗獷、豪放的藝術雛形,塑造了"張飛"等成名作,在石灣藝壇嶄露頭角,是年二十掛零。
㈦ 禪城區的歷史人物
江孔殷
+
+
+
+ 江孔殷(1864-1952)別名江蝦,清朝末進士之一。佛山張槎人。少年時應童子試,青年應鄉試,考取秀才和舉人。1904年恩科中二甲第27名進士,後選入翰林院,授職庶吉士,欽放廣東道台,慈禧太後當面賞其蘭花120盒。後在廣州河南同德里營建「江太史第」時別稱「江蘭齋」。在督辦任內兼辦廣東省慈善會,以恤撫救濟貧民為主。至抗日戰爭前,他仍以個人名義捐醫贈葯。
+
+
+ 1930年,江孔殷變賣了香港的產業,在廣州郊區羅崗洞租得官荒地1000餘畝創辦江蘭齋農場和蜂場,以改良水果品種及引進國外良種蜜蜂而享譽於世。現在廣東省有名的羅崗橙及黑荔枝和黃金蜂蜜,就是他數十年經營成功的優良品種。除此,他還投下大量資金,興辦南崗至羅崗圩的小軌鐵路、興修水利,引水上山,耗盡了資財,弄到晚年靠賣字維持家用。
+
+
+ 1911年4月,在孫中山領導的廣州起義中壯烈犧牲的七十二烈士的遺骸,是由潘達微收殮葬於黃花崗的,但當年潘在殮骸中遇到很大的阻力,不得已用電話向江孔殷求助,江孔殷慨然允諾,疏通了有關方面,並表明此事他本人可負全責,才使殮骸的壯舉實現。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先生對江孔殷甚為推崇,為表示對江的敬重,孫中山先生與宋慶齡、廖仲愷、何香凝等親自登門拜訪,在江太史第的花園內合影留念。後來孫中山在廣州成立南方政府,江孔殷還向孫中山先生推薦了一些人才。江孔殷家族很大,多僑居歐洲、美洲等地,據統計在海外的後裔有130多人。他於1952年因病逝世。
+
+ 簡氏兄弟
+
+
+ 20世紀初,中國出現了兩位出自佛山的著名實業家和愛國華僑——簡照南、簡玉階兄弟。簡照南生於清同治九年(1870),簡玉階生於清光緒三年(1877),他倆是佛山瀾石黎涌鄉人。簡照南家貧,17歲到香港,在叔父簡銘石開的「巨隆號」瓷器店學做生意,不久便派他長駐日本收理賬款。清光緒十九年(1893),玉階隨兄到日本經商。不久在曼谷開辦「怡生兄弟公司」經營百貨,賺了大錢,隨後又開辦了「順泰輪船公司」,由租船航運到自購船承辦海運,航線遍及東南亞各地。
+
+
+
+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簡照南目睹當時的中國香煙市場被英美煙草公司霸佔,決心興辦民族煙廠,為國爭光。光緒三十二年(1906),簡氏兄弟在香港創辦了「南洋煙草公司」,生產「飛馬」、「雙喜」、「白鴿」等名牌香煙,備受歡迎。1909年,公司更名為"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簡照南任總經理,簡玉階任副總經理。簡氏兄弟提出「不用美國貨」、「不吸美國煙」、「中國人吸中國煙」的口號,受到了國內人民和廣大華僑的支持。1915年,該公司資本額增至100萬元,並成為股份公司,分廠遍布上海、廣州、漢口、北平、東北等地。1918年,總公司移至上海。
+
+
+
+ 正當事業的鼎盛時期,簡照南因積勞成疾,不幸於1922年10月在上海病逝,終年52歲。1936年,簡玉階把公司部分股份以低價賣給了宋子文,轉向其它方面發展。
+
+
+
+ 新中國成立後,簡玉階被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15名工商代表之一,隨後被任命為國務院財經委員會委員、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政府委員,後又被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直至1957年去世,終年80歲。
+
+
+
+ 簡氏兄弟不僅創辦實業為國爭光,而且熱心公益、慈善和教育事業。1915年特大洪水災害,佛山、石灣、瀾石及珠江三角洲各地皆成澤國,簡氏馬上在廣州捐出巨資和數十萬斤大米,救濟災民。1919年,簡氏在家鄉出資興辦了「母訓女學校」,隨後又出資在石灣創為了「杏濃學校」,資助貧苦大眾子弟入學。
+
+
+ 黃 蘇
+
+
+
+ 黃蘇(?-1928)南海山紫村(今屬佛山市石灣區)人。中共黨員。1924年任山紫村農民協會宣傳員。1927年11月山紫村農會遭到國民黨軍警破壞,黃轉移掩蔽。1928年春回佛山,5月任中共佛山市委委員,7月在佛山城門頭被國民黨拘捕,殺害於廣州黃花崗。
+
㈧ 佛山的名人有那些
黃飛鴻
李小龍(1940-1973年)佛山市人,原名李振藩,是粵劇名丑李海泉的兒子。他從小跟父親練武,拜名師練過詠春拳。他在香港長大,在那裡讀小學和中學,後來到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讀哲學系,靠半工半讀維持學業。在大學里,李小龍組織了一支有10多個同學參加的"中國功夫隊",常在校內表演。畢業後,他在西雅圖租了一個停車場的角落,開辦中國武術館,取名為"振藩國術,苦心經營,邊授徒邊自練,武藝有更大長進,腿功造詣精深。
潘玉書(1889-1936)名麟,號玉兮,南海九江河清村人,是清代光緒至民國年間的陶藝名家,少年時隨父潘錦之在佛山"粵華軒"店鋪做"綢衣公仔",由於愛好石灣陶瓷藝術,14歲就開始暗地師從黃炳學習陶瓷技術,後來又從學於陳渭岩,成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陶藝大師。可以說,他的作品奠定了石灣人物陶塑發展的一個轉折點或里程碑,他善於吸取石灣陶藝傳統的精華並加以發展,又善於學習西洋雕塑和繪畫的技法,並對兩者均進行了深入研究,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才華出眾,一生高產,既具有深厚的民間雕塑功底,又善於吸取外地陶瓷的精華,其作品被許多人謄為代表石灣陶塑發展方向"。
陳啟沅 (1834-1903)字芷馨,南海西樵簡村人,近代中國第一家民族工業的創始人。1873年創辦我國第一家民族資本經營的機器繅絲廠--繼昌隆繅絲廠。採用自己設計的機器繅絲,改進繅絲技術,提高生產效率,使繅絲業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種桑、養蠶業的發展。陳啟沅一生,治學甚勤,舉凡諸子百家,泰西新學,多所涉獵,著有《蠶桑譜》、《周易理數會通》和《陳啟沅算學》等書。陳啟沅一生熱心公益事業,樂善好施,開設了米鋪和葯鋪,對孤寡生活困難者,給予賑濟,贈醫送葯。同時辦起學堂,對農家子弟提供義務教育,還捐巨資興建吉水竇、桑園圍等水利工程。今紀念館內設有《陳啟沅生平史跡展覽》,展覽再現了陳啟沅愛國愛鄉、造福鄉梓的一生,是廣大人民群眾及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
康有為(1858-1927) 近代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首領。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更生,南海人。光緒進士,1888年第一次上書光緒帝,提出變法圖存三項建議(變成法、通下情、慎左右),因受阻未上達,1890年在廣州設萬木草堂,聚徒講學,培養變法骨幹。其弟子有梁啟超、陳千秋、徐勤等。1895年赴京會試,時甲午戰敗,"馬關條?quot;即將簽訂。遂與梁啟超等聯絡18省會試舉人1300人,上萬言書,要求拒約、遷都、變法,史稱"公車上書"。該書未能上達。中進士後授工部主事,但未就職。5月,第三次上書,得光緒帝嘉許。7月,與梁啟超創辦《中外紀聞》報。8月,與文廷式、陳熾等在北京組織強學會。後又至上海設強學會,出版《強學報》,以推動全國變法運動。1898年1月,呈遞《應詔統籌全局折》,主張大誓群臣以定國是,設對策所以征賢才,開制度局而定憲法。4月,與梁啟超在北京組織保國會,號召救國圖強。6月,光緒帝頒"國是詔"後,被任命為總理衙門章京,策劃變法事宜。變法失敗後,逃亡日本,1899年,在美洲、南洋、日本設立保皇會,宣傳君主立憲,反對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13年回國主編《不忍》雜志,宣揚尊孔復辟。1917年夥同張勛復辟帝制,失敗,終成為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客。1927年病死於青島。著有《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大同書》等。參考書籍《佛山歷史文化詞典》。
㈨ 盤點:佛山歷史文化名人都有哪些
為您奉上,請參考:
黃飛鴻
黃飛鴻原名黃錫祥、字達雲,原籍南海西樵嶺西祿舟村,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於佛山,其童年、少年均在佛山度過。黃飛鴻自六歲起隨其父黃麒英習武,因家境貧寒,經常隨父在佛山、廣州等地賣武售葯。十三歲時,黃飛鴻在佛山豆豉巷賣武時遇到鐵橋三的首徒林福成,得傳鐵線拳、飛鉈等絕技,奠定了日後成為一代洪拳大家的基礎。
康有為
康有為,清末資產階級改良派領袖,後為保皇派首領。又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廣東南海人。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進士。初年學習傳統儒學。國家的危亡,現實的刺激,使他對舊學發生懷疑。1879年,接觸到西方資本主義思想和當時的改良思潮,開始糅合古今中西之學,改良政治。1888年10月,鑒於中法戰爭後形勢險惡,康有為第一次上書光緒帝,提出變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事。1890~1893年,在廣州、桂林聚徒講學,著有《長興學記》、《桂學答問》。
簡氏兄弟
世紀初,中國出現了兩位出自佛山的著名實業家和愛國華僑--簡照南、簡玉階兄弟。簡照南生於清同治九年(1870),簡玉階生於清光緒三年(1877),他倆是佛山瀾石黎涌鄉人。簡照南家貧,17歲到香港,在叔父簡銘石開的「巨隆號瓷器店學做生意,不久便派他長駐日本收理賬款。清光緒十九年(1893),玉階隨兄到日本經商。不久在曼谷開辦」怡生兄弟公司「經營百貨,賺了大錢,隨後又開辦了」順泰輪船公司「,由租船航運到自購船承辦海運,航線遍及東南亞各地。
吳勤
吳勤,革命烈士。佛山南浦村人。1911年開始受佛山的革命志士王寒燼、錢維方等人民丅主革命思潮的影響,熱心於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1916年參加民軍,在廣州對龍濟光軍隊的戰斗中,隻身泅水爆破濟軍軍艦,受到孫中山嘉獎,被任命為孫的衛士。1918年孫中山離粵赴滬,吳勤回到佛山重新務農。帶領本村農民在大橋頭的鴻勝分社練習武術,組織武裝」保境安民「,以對付鄰鄉地主民團的欺負,並站在佛山工人一邊對反動勢力作堅決的斗爭。
㈩ 佛山歷史人物簡介
黃麒英
黃麒英是廣東民間中廣東十虎之一,亦是黃飛鴻的父親。黃麒英是南海西樵人,少時鬻技街衢,以賣藝求生。後得武術家陸阿采賞識,拜之為師,十年間練成武藝。藝成之後開設寶芝林開館授徒。黃麒英以虎鶴雙形拳的功夫著名。黃麒英的故事在廣東家傳戶曉,歷來也被改編為小說、電影、電視劇。南海西樵人[1]。與王隱林、黃澄可、蘇黑虎、周泰、譚濟筠、黎仁超、陳鐵志、蘇燦、梁坤共稱「廣東十虎」。少時鬻技街衢,賣藝求生,一日在鎮粵......[詳細]
蘇黑虎
廣東十虎之三鷹爪王蘇黑虎 少林黑虎門[1]源出嵩山少林寺,距今約二百年前道光年間,有一少林僧人法號兆德,每隔數年便到廣東化緣一次.因而遇上順德北崗鄉之蘇黑虎,蘇黑虎年幼已習武術,但目睹兆德和尚的少林絕技後,即決心跟隨兆德和尚上嵩山少林學藝. 與王隱林、黃澄可、黃麒英、周泰、譚濟筠、黎仁超、陳鐵志、蘇燦、梁坤共稱「廣東十虎」。 但蘇黑虎初到少林寺的時候,兆德和尚卻一點功夫也不傳授給他,只是每天......[詳細]
黃飛鴻
黃飛鴻(1847年7月9日—1924年12月),原名黃錫祥,字達雲,原籍南海西樵祿舟村,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於佛山,他是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1924年8月,廣州商團總長陳廉伯在英帝國主義支持下,乘孫中山北伐,在廣州發動武裝暴亂,縱火劫掠。黃飛鴻與其繼室莫桂蘭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寶芝林連同劉永福寫給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毀於戰火。黃飛鴻經不起沉重打......[詳細]
陳恭尹
陳恭尹(1631~1700) 清代詩人。字元孝,初號半峰,晚號獨漉子。順德(今屬廣東)人。清順治三年(1646)清軍陷廣州,其父陳邦彥舉兵抗清,兵敗殉國,全家被害,陳恭尹隻身逃脫。後南明永曆帝授以世襲錦衣衛指揮僉事之職。南明亡後,定居廣州。因三藩之亂,曾被牽連入獄,從此心懷畏懼,壯志漸消,晚年寄情詩酒,曾與官府貴人往來,時人曾諷譏他:可憐一代夷齊志,錯認侯門是首陽。因此他的詩前後內容有所不同,然......[詳細]
何香凝
何香凝(1878-1972),號雙清樓主,她是國民黨領袖廖仲愷的革命伴侶,無產階級革命家廖承志的母親。何香凝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著名的國民黨左派,民革主要創始人之一,婦女運動的領袖,畫壇傑出的美術家。她早年追隨孫中山,是同盟會的第一位女會員;她堅持孫中山的三大政策,真誠地同中國0合作;她發動婦女參加革命,為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做出了卓越貢獻;她把藝術創作與革命活動緊密聯系,她的作品中充滿斗爭......[詳細]
康有溥
康有溥(1867年–1898年9月28日),字廣仁,號幼博,又號大廣,廣東南海人,康有為之弟。參與戊戌變法,慈禧太後重奪權力後,因梁啟超帶病往北京應付官試,與他同行,因而被捕,和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楊深秀齊被斬,合稱戊戌六君子。官場認為八股文有害人才的發展,因而每次應試都放棄作答,20歲後曾在浙江當小吏,其後曾當保甲差、文闈差。學問向美國人嘉約翰學西方醫術三年 篆書 認為作詩、駢文、散文均......[詳細]
梁有譽
梁有譽(1521——1556), 明代文學家。字公實。順德(今屬廣東)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初授刑部主事,與謝榛、李攀龍等結詩社,史稱後七子。因念母稱病歸里。歸里後與黎民表、歐楨伯等人相與唱和,號南園後五子。後與黎民表相約游觀羅浮,遇海上大風未果,得寒病而卒,年僅36歲。梁有譽其詩內容雖不深廣,但尚能做到婉麗多諷。他的一些詠史詩寄寓著對時世的感慨。如《漢宮詞》實是諷刺嘉靖帝為了煉出延年......[詳細]
康廣仁
康廣仁(1867-1898)名有溥,子廣仁,號幼博,又號大中。清末維新派.廣東南海人。康有為之弟。早年不事舉業,認為國家弱亡,皆由八股錮禁人才所致。曾作過浙江小吏,後恥於官場污穢,腐敗,棄官不做。1897年初,在澳門創辦《知新報》,任總理,旨在「發明民政之公理」,旋赴上海,倡設女學堂,並與梁啟超等設立戒纏足會,遭守舊份子詆毀。後聞康有為上書光緒帝要求變法,即積極響應,主張在外交上聯合英國,在內政上......[詳細]
黎簡
黎簡(1747~1799) 清代詩人。字簡民,一字未裁,號二樵。順德(今屬廣東)人。年輕時往來廣東、廣西間,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貢,將赴廷試,因父喪未行,遂不復應試。一生未出仕,靠賣畫、賣文及教館為生。黎簡善書畫,工山水,是當時有相當聲譽的畫家。詩從學李賀、黃庭堅入手,刻意求新,極峻拔清峭(王昶《湖海詩傳》)之致,能自樹一格。張維屏《國朝詩人征略》稱:其詩由山谷(黃庭堅)入杜,而取煉於大謝......[詳細]
蘇六朋
蘇六朋:自清代晚期廣州被辟為通商口岸以來,廣州成為一個「開風氣之先」的地方,一批具有創新精神的畫家也應運而生,蘇六朋、蘇長春就是代表性畫家,較有影響的還有居廉、居巢,20世紀初,出現了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等大名家。 蘇六朋生於1798年,卒年不詳,主要活動於1821-1861年的道、咸年間。他是廣東順德人,字枕琴,號怎道人,別署羅浮道人。他早年讀書習畫,中年在廣州定居,以教學和賣畫為生,善畫人......[詳細]
蘇長春
蘇長春:字仁山,別署靜甫、夤珊、七祖、棲霞等,自號菩提再生身尊者魜潺,廣東順德杏壇人。他工畫人物、山水,兼擅花卉。其畫不師古法,不泥古人,能自辟蹊徑。對於用筆、構圖、意境皆有新意,筆法多用干筆焦墨,表現盡用線條和白描法,很類似古代木刻,有一種蒼勁古撲的氣韻。這是他由石刻造像所變化出來的一種獨標的新格調,純任自然而不覺其板滯的獨特的畫風。蘇長春生前不得志,為人癲怪,曾被其父——畫家蘇引壽以不孝罪系於......[詳細]
方獻夫
](公元?年至1544年)字叔賢,南海人。生年不詳,卒於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進士。歷吏部員外郎。世宗初,以議大禮稱旨,驟進少詹事,恃寵放恣。累遷吏部尚書,入閣輔政。攻者四起,上疏引疾去。卒,謚文襄。獻夫撰有西樵遺稿八卷,與周易傳義約說(均四庫總目)並傳於世。重大事件一(一) 弘治年間,南海西樵有位方獻夫,少時與諸友游西樵,至波斯庵時遇見一位童顏黑發的老者。老者指著庵......[詳細]
康有為
康有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又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長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別署天游化人,廣東南海人,人稱「康南海」,清光緒年間進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於士宦家庭,乃廣東望族,世代為儒,以理學傳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會改革家、書法家和學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學說,並致力於將儒家學說改造為可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國教,曾擔任孔教會會長。主要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