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故事探秘

歷史故事探秘

發布時間:2021-03-03 02:33:51

中國歷史上勇於冒險,敢於探索的中國人有哪些舉一到二個例子

鄭和下西洋,昭君出塞,張騫出使西域

⑵ 中國古代名人探索宇宙,天空,天文學的故事

石申,一名石申夫,魏國人,戰國中期天文學家、占星家。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在公元前4世紀。著有《天文》8卷,西漢以後此書被尊為《石氏星經》。著名的《甘石星經》,為後人託名甘德、石申。
《石氏星經》該書早已失傳,但在《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中引有該書有關五星運動、交食、恆星等方面的一些零星片斷。唐代瞿曇悉達編撰的《大唐開元占經》中有不少輯自《石氏星經》的星占條文,這些條文通常冠以「石氏曰」加以註明其中最有價值的是記載121顆恆星坐標位置的內容。根據這些坐標考慮歲差的影響加以推算,證明大部分坐標值確系戰國時期所測,只有小部分可能是漢代測量的。這說明這121顆恆星中極大部分的坐標確實是石申給出的。 西方有文字記載的最早星表是公元前2世紀的依巴谷星表,而輯自《石氏星經》中這121顆恆星位置的星表比它還要早100多年,它是世界上最古的星表。
《史記·天官書》記載,戰國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有四家:「在齊,甘公;楚,唐昧;趙,尹皋;魏,石申。」還說各家的天文學都有占星術的內容,在他們的著作中能夠看到當時戰亂相尋的形勢,記錄著為政治事件占驗的各種各樣的說法,即「田氏纂齊,三家分晉,並為戰國。爭於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數屠,因以飢謹疾疫焦苦,臣主共憂患,其察視祥候星氣尤急,近世十二諸侯七國相王,言從(縱)衡者繼踵,而皋、唐、甘、石因時務論其書傳,故其占驗凌雜米鹽。」《史記正義》引南朝時代梁阮孝緒的《七錄》說,「石申,魏人,戰國時作《天文》八卷也。」可惜書已失傳。
《漢書·天文志》中引述的石申著作的零星片斷,可以使我們窺見他在天文學和占星術兩個方面的研究內容,「歲星(即木星)贏(五星早出為贏)而東南,《石氏》『見彗星』,……贏東北,《石氏》『見覺星(又名天棓bang)』;……縮(五星晚出為縮)西市,《石氏》『見檀雲(即天檀,彗星的一種,形狀為尾部尖銳),如牛』;……縮西北,《石氏》『見槍雲(即天槍,彗星的一種,形狀為兩端尖銳),如馬』。……《石氏》『槍、檀、棓、彗異狀,其殃一也,『必有破國亂君,伏死其辜,餘殃不盡,為旱、凶、飢、暴疾』。」
石申在天文學方面的貢獻,是他與甘德所測定並精密記錄下的黃道附近恆星位置及其與北極的距離,是世界上最古的恆星表。相傳他所測定的恆星,有138座,共880顆。從唐代《開元占經》中保存下來的石申著作的部分內容看,其中最重要的是標有「石氏曰」的121顆恆星的坐標位置(今本《開元占經》中佚失6個星官的記載)。現代天文學家根據對不同時代天象的計算來驗證,表明其中一部分坐標值(如石氏中、外星官的去極度和黃道內、外度等)可能是漢代所測;另一部分(如二十八宿距度等)則確與公元前4世紀,即石中的時代相合。
石申與甘德在戰國秦漢時影響很大,形成並列的兩大學派。石申的著作,在西漢以後被尊稱為《石氏星經》。漢、魏以後,石氏學派續有著述,這些書都冠有「石氏」字樣,如《石氏星經簿贊》等。三國時代,吳太史令陳卓總合石氏、甘氏、巫咸(殷商時代的天文學家)三家星官,構成283官、1464星的星座體系,從此以後,出現了綜合三家星宮的占星著作,其中有一種稱為《星經》,又稱為《通佔大象歷星經》,曾收入《道藏》。該書在宋代稱《甘石星經》,託名為「漢甘公、石申著」,始見於晁公武《郡齋讀書志》的著錄,流傳至今。書中包括巫咸這一家的星官,還雜有唐代的地名,因此不能看作是石申與甘德的原著。

⑶ 歷史探秘:傳說燕王掃北掃的是哪兒

從天津到河北再到山東,華北地區的民間一直都在傳說「燕王掃北」。而燕王掃北到底掃的哪兒,卻是說法不一,有人說掃的應該是北平以北,有人則說是掃的北平以南,卻又不太理直氣壯,因為那就成「燕王掃南」了。
那麼,到底燕王掃北掃的是哪兒?
綜觀燕王朱棣,一生用兵主要有兩次,一次是坐鎮北平稱燕王期間,向元朝殘余勢力用兵,先後多次向北出擊,出戰必勝,使北元再也緩不過勁兒來。顯然,華北地區民間說的「燕王掃北」絕對不是指那次用兵,因為與他們無關。第二次用兵是從北平出發向南打,發起的是「靖@難戰役」,理由是「清君側」。
有必要說明,此次戰役並非以排山倒海之勢所向披靡,一舉打到南京完成靖@難任務。此次戰役打得很艱苦,前後用4年時間,在北平河北山東形成拉鋸戰,時進時退,過程十分慘烈。當燕王率軍攻打別處時,北平曾遭南軍多次圍攻,險情頻出。
朱元璋駕崩後,按嫡出順序長孫朱允炆繼承皇位,稱建文帝。建文帝要消除20多個皇叔的王位,朱棣受到威脅,才發靖@難之師清君側。《明史·成祖一》載:建文元年(1399)8月,天子以耿炳文為大將軍,率師至討。己酉,師至真定(正定),前鋒抵雄縣。壬子,王夜渡白溝河,圍雄,拔其城,屠之。
可見,燕王夠狠,首先拿雄縣開了刀。據《明史》後文和其它史書說,燕王屠@城不是一地,有很多地方遭@屠,原因是當地兵民都罵他大@逆不@道,認為他的靖@難之師是叛@逆,是為奪@皇@位。這激怒了燕王。
耿炳文討伐燕王的30萬大軍很快被打敗,建文帝又急忙派曹國公李景隆上陣,合兵至50萬,再討燕王。
《明史》載,建文二年夏4月,李景隆兵包圍燕王,燕王險遭不測。「王乘風縱火奮擊,斬首數萬,溺死者十餘萬人」。燕王多謀善戰,且總是身先士卒,最終反敗為勝,而後返回北平。
建文三年(1401)春正月,燕王再次出兵,又遭失敗。二月又揮師出征,過海河三岔口,再奪德州,順勢南下。建文四年六月,終於攻進南京。建文帝失蹤,燕王從此成為永樂皇帝。
燕王掃北到底掃的哪兒,至此已經明了,掃的就是南京北平之間,也正是這一區間百姓才有「燕王掃北」的傳說故事。
為什麼不說掃南而說掃北?史書沒有任何評說。但可以推理,關於南北方位問題,應該先確定要點,如果要點在北平,就應該掃北平以北,如果要點定在南京,這就對了,燕王掃的是南京以北。
為什麼要點是南京呢?因為南京是當時的首都。站在首都說話,燕王掃的是南京以北。若按地理位置說,河北山東一帶本來就是北方,燕王掃的就是大明天下的北部,因此只能說是「燕王掃北」~

⑷ 勇於探索的事例60字

1、司馬遷實地考察史實

《史記》作者司馬遷寫戰國時代魂國歷史時。聽說秦國為滅掉魏國,曾引黃河水淹魏都大梁拭。為弄清這一史實,他親臨大梁城牆,爬高走低,找尋當年的痕跡,並找當地的老人耐心調查,終於掌握大量資料,證實當年秦國確實引黃河水淹大梁城,然後才將這一史實寫入《史記》。

2、18世紀,天花像一種可怕的瘟疫在歐洲和亞洲蔓延著。在英國,幾乎每個人遲早都會傳染上這種病,許多成年人的臉上和身上都有天花留下的難看的疤痕,成千上萬的人由於病情嚴重而變成瞎子或瘋子,每年死去的人不計其數。免疫法的發現者、英國的琴納,當時,還是位年輕的工程師,他立志向天花宜戰。

他經過觀察實驗,發現在動物身上用人工接種牛痘,可以預防天花。那麼,在人身上做試驗結果怎樣呢?冒著可能害死兒子的風險,忍受親友們的各種責難,琴納將痘漿種到了兒子的胳膊上,兩個月後又把天花病人的膿液種到了兒子身上,結果兒子沒有染上天花,他的試驗成功了。

3、漢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三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

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張騫對開辟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4、一人在家中的果園中,由於邊走路邊思考問題,無意間撞到園中的蘋果樹,這時一個蘋果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突然從問題中醒悟過來,撿起了蘋果,這時他又陷入一個問題:為什麼蘋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飄上天空。最終牛頓提出一個最簡單的現象產生的舉世定律:萬有引力。

5、有一次,愛因斯坦要把牆上的一幅舊畫換下來,就搬來一架梯子,一步一步爬上去。突然,他又想起一個問題,沉思起來,忘記自己在做什麼了,猛的從梯子上摔下來。摔到地上以後,他顧不得疼痛,馬上想到:人為什麼會筆直地掉下來呢?

看來物體總是沿著阻力最小的線路運動的。愛因斯坦想到這里便馬上站立起來,一瘸一拐地走到桌邊,提筆把自己的這個想法記了下來。這對他正在研究的問題——相對論有很大的啟發。

⑸ 中國近代歷史的探索過程

基本上是追求國家獨立富強民主為目標:
洋務運動:實業救國,不改變制度的前提下,師夷長技以制夷。北洋水師戰敗,失敗了。
維新變法:改變政治制度,謀求根本變革,走資本主義。袁世凱出賣,失敗了。
太平天國:推翻清王朝統治,推出天朝田畝制度,但是沒有真正實施,資本主義性質綱領推出,但是也沒有實施徹底。內部爭權,失敗了。
舊民主主義運動: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推翻了清王朝統治,但是沒有改變土地制度。最後被袁世凱篡奪勝利果實,失敗了。
新民主主義:我黨了,必須徹底的改變三座大山的壓迫,一切都是先進的了,沒啥好說的,人民大家做主,勝利了。

⑹ 琅琊榜歷史背景探秘 是什麼朝代發生的故事

是架空歷史的
但是故事架空沒什麼,拍出來的服裝文字背景等都要具現化,所以製作公司在拍攝時借用了南北朝的人文背景。
可是歷史仍是現實中沒有的

⑺ 有沒有關於探索的故事

黑洞革命性理論!2006-06-23 19:03:28 來源: 網易探索 網友評論 13 條 進入論壇
黑洞以驚人的高密度而聞名,但新的研究表明,除重力場之外,磁力風也使得黑洞周圍的星球不可抗拒的出現坍塌。

GRO J1655-40的藝術圖,它由一個小型黑洞和其附近的一顆星球共同組成
黑洞以其驚人的高密度而聞名,因為有著強大的重力場,它能將周圍所有的物質,包括光在內都吸入其中。

但是新的研究表明,除了黑洞的重力場之外,磁力風也使得黑洞周圍的大量星球不可抗拒的出現坍塌。在22日《自然》雜志上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科學家認為磁場幫助物質流入到了黑洞裡面。該報告的主要作者密歇根大學的喬·米勒說,超過特定的距離,「物質能夠繞著黑洞運行,使它非常像一顆普通的星球,或者類似於物體繞著地球運行的方式。」

米勒說:「已經在一個穩定軌道上運行的物體趨向於停留在穩定的軌道上,我們把它稱之為角動量。」但是,假如在黑洞近軌道上存在著一顆相鄰的星球,那麼來自這顆星球的氣體就會被黑洞吸走,並會在黑洞周圍形成一個薄而明亮的圓盤,以螺旋狀環繞在黑洞周圍,然後再慢慢的沉降到黑洞裡面。

在這個星球氣體的圓盤裡面除了重力之外必然還有其他的力在發揮著作用,而米勒的研究小組認為這種力是磁場摩擦力。

強烈的風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在銀河系裡面已經確定了20個黑洞,並且猜測在我們的銀河系附近還存在著數百萬個更多的黑洞。

科學家已經知道了大量有關黑洞的信息,其中包括了黑洞在星系形成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但是關於天體為什麼會違背角動量定律長期以來一直還是個謎。

通過使用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米勒的研究小組將目光指向了GRO J1655-40。GRO J1655-40是一個小型黑洞和其附近一顆星球的名字,或者稱之為雙星系統,它們就坐落在我們銀河系裡面的。

GRO J1655-40的黑洞大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七倍,一直以來它在不斷的從它附近的那顆夥伴星球上吸收超熱氣體。

通過錢德拉衛星,米勒和他的同事們觀察到一陣充滿了粒子的電子風從GRO J1655-40黑洞散發出來。他們認為這陣風是由以漏斗狀的形式將物質吸入黑洞的同一個磁場所產生的。研究小組的資料顯示,其他一些原因如熱量和射線壓力,根本不可能產生如此強烈的風,因為它們釋放的力量太弱,。

磁場本身可以幫助解釋為什麼環繞GRO J1655-40黑洞的圓盤軌道在逐漸的衰退。

米勒說:「磁場在那些圓盤狀氣體裡面引起了摩擦力,正是這種摩擦力才征服了角動量,使得這些氣體緩慢的以螺旋狀進入到黑洞裡面。」

X射線視覺

研究人員說,這種摩擦力也可以用來解釋了另外一種現象,那就是為什麼黑洞吸收星球氣體會成為宇宙中最明亮的X射線物體。

米勒說,磁場產生的摩擦力使得黑洞周圍圓盤里的星球氣體變得超級熱而且變的耀眼。他說:「它所釋放出來的X射線是如此的明亮,甚至能夠與整個銀河系其他所有釋放的X射線亮度相抗衡。」

拉斯維加斯內華達州立大學的助理教授丹尼爾·普羅哥稱,關於磁力風的爭論都是依靠一些間接的證據,沒有一位科學家認為它可以信服。「但目前它是最好的可以使用的證據,」 普羅哥在《自然》雜志的一篇新聞中寫道。

他說:「這項研究工作將激勵許多科學家去開發和探索這項存有希望的模型。」

米勒說,1999發射升空的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為這項具有革命性的理論收集數據做出了貢獻。他說:「沒有像錢拉德這樣的儀器的進步,像這種觀察黑洞的工作是不可能實現的。」

天文物理學家們稱美國宇航局計劃的一種名為「X星座」(Constellation-X)的高新X射線望遠鏡在未來也能完成與此相類似的科學發現。而且它將使我們完成許多比研究黑洞更細致的工作。(網易探索 卡麥拉/編譯)

⑻ 尋找善於探索的小故事

正像歷史學家認為17世紀下半葉是牛頓的時代那樣,人們常把20世紀的上半葉看成是愛因斯坦的時代.因為他的相對論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幾乎整個20世紀物理學的創造歷程,都有他的巨手在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人們常說,愛因斯坦是天才.他當然是天才.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愛因斯坦所以取得偉大的成就,主要是因為他無限勤奮,是因為他符合時代要求,不倦探索,敢於創新.
愛因斯坦不但無限勤奮,他還是一位不受傳統觀念束縛、敢於沖破禁區、創立新說的偉大科學家.他敢於並且善於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不倦探索.
當然,這首先是時代的要求.愛因斯坦生活的時代,特別是在他科學思想最活躍、貢獻最多的20世紀初,是科學思想新舊交替的時代.就在絕大多數人向經典物理學頂禮膜拜的時刻,一連串「挑戰」卻接踵而來.在平靜而晴朗的物理學太空中掛著兩朵烏雲:一朵和黑體輻射實驗有關,另一朵和以太漂流實驗有關.另外,放射性和電子的發現,也有力地沖擊著經典物理學的大廈.愛因斯坦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涌現出來的闖將.
愛因斯坦還在少年時代,就把自己想像成一個追趕光線的人;關於光線的想法引出了狹義相對論.他又設想:假如吊索斷了,一架升降機墜入深谷,裡面的乘客會有什麼感覺;這個想法導出了廣義相對論.科學理論的發展,不是拆了舊房蓋新房.它像登山一樣.創立一個新理論就像登上一座高峰.視野擴大了,原來隱蔽著的東西被發現了.原有的理論仍然歷歷在目,只是顯得小了,成了廣闊視野中的一小部分.他在登上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高峰以後,沒有滿足,沒有停頓.他環顧四周上下,看到宇宙間無比壯麗的景色,拍拍身上的塵土,又准備攀登新的高峰——統一場論.這是相對論的第三階段.他希望把引力場和電磁場統一起來,而且希望這統一的場能夠解釋量子力學所不能解釋的問題.
愛因斯坦最反對這樣的科學家,他們「拿起一塊木板,尋找最薄的部位,在容易鑽孔的地方,鑽上許許多多孔」.他把自己的「鑽頭」,對准統一場論上最厚最厚的地方,希望把電磁力和引力統一起來,給物質結構一種統一的解釋.他也知道統一場論不會在自己手裡完成.可是他認為,「在科學上,每一條道路都應該走一走.發現一條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對於科學的一大貢獻.科學史只寫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發現『此路不通』的失敗者統統不寫,這是很不公平的.那種證明『此路不通』的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就讓我來做吧.」他給比利時王太後伊莉莎白的信里是這樣寫的:「留給我的事情是:毫不憫惜自己,研究困難的科學問題.那個工作迷人的魔力,將持續到我停止呼吸.」
愛因斯坦是這樣寫,也是這樣做的.他在神聖的好奇心的驅使下,又勇敢地深入探索宇宙.他探索了幾十年,直到最後一息.他在生命彌留之夜,在醫院的病榻旁還放著一疊統一場論的未完成稿,准備翌晨醒來再繼續演算.愛因斯坦對統一場論的探索,正是他一生追求真理的那種毫不氣餒的熱情和頑強性格的寫照.
生活就是追求真理.正像德國劇作家萊辛說的: 「對真理的追求比對真理的佔有更為可貴.」愛因斯坦在勤奮的工作中,在追求真理的探索中度過了一生.他有限的生命已經結束.但是,人們在心裡建起了紀念他的殿堂.

⑼ 求所有關於中國古代歷史人物故事的節目如:百家講壇 探索發現等。

其實看歷史還得看書 我也喜歡 個人推薦明朝那些事 很好的史記形小說!

閱讀全文

與歷史故事探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