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日本明治維新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
1、政治方面:廢藩置縣,消滅了封建割據,加強了中央集權;廢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權。
2、經濟方面:大力進行改革,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改革土地制度,承認土地私有;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大力發展近代資本主義工商業。為日本近代化工業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3、軍事改革:實行徵兵制,建立新式軍隊。
4、文化方面:推行「文明開化」政策。提倡新文化,改造舊文化,發展近代教育,培養資本主義建設人才。
(1)明治維新的歷史小故事擴展閱讀
一、積極影響:
1、實現了社會形態的更替,使日本社會由落後的封建歷史發展階段過渡到資本主義階段,並使日本僅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就發展成為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
2、它為日本擺脫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機創造了條件,使日本成為亞洲唯一能夠繼續保持民族獨立的國家。因此,明治維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務,扭轉了日本民族的歷史命運。
3、此外,它對亞洲國家立志改革、擺脫民族危機的人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二、消極意義:
1、在政治、經濟和意識形態中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如天皇制、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等。
2、日本較順利地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機的同時,卻隨著經濟軍事實力的增長,迅速地走上了侵略和壓迫其他民族的道路,在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筵席上佔有一席位置。這不僅給被侵略國家的人民,也給日本人民帶來了災難。
❷ 關於日本明治維新的故事
http://ke..com/view/22062.htm(網路)回答
❸ 戊戌變法的歷史故事
戊戌變法指1898年(農歷戊戌年)以康有為為首的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皇帝所進行的資產階級政治改革,主要內容是: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這次運動遭到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派的強烈反對,這年九月慈禧太後等發動政變,光緒被囚,維新派遭捕殺或逃亡國外。歷時僅一百零三天的變法終於失敗。也叫戊戌變法、百日維新。
戊戌變法又名維新變法,其高潮則為百日維新, 是中國清朝光緒年間(1898年)的一項政治改革運動。這次變法主張由光緒皇帝親自領導,進行政治體制的變革,希望中國走上君主立憲的近代化道路。
明治維新成功與戊戌變法失敗的真正原因。
變法開始
1897年末,山東發生曹州教案,兩名德意志帝國傳教士被殺。德國乘機侵佔膠州灣(今青島),俄國同時進占旅順大連,法國進占廣州灣(今廣東湛江),英國進佔山東威海,並要求拓展九龍新界。列強意圖瓜分剛敗於日本的清朝,在朝中再次敲響了警鍾。
光緒帝雖然在1887年十七歲時已在名義上親政,但實權仍然掌握在慈禧太後的手裡。面對列強瓜分的危險,1898年(戊戌年),慈禧太後同意光緒帝進行朝政的改革。6月11日,光緒帝帝頒布《定國是詔》,表明變更體制的決心,這亦是百日維新的開始。之後光緒帝帝召見康有為, 調任他為京章行走,作為變法的智囊。 其後又用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等人,協助維新。
新政內容主要有:裁汰冗員、廢八股、開學堂、練新軍、滿漢平等,等等;涵蓋教育、軍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體制。其最終目標,是推行君主立憲制。康有為向光緒帝帝贈送康有為自己的著作日本變政考和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還有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攬要〉的譯本和其他有關各國改革的書。正在變法的時候想要推薦使把型號特別地當作明治維新的改革前進了。
戊戌政變新政一開始便遭到原來各大臣的抵制。特別是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榮祿,更是保守派的頭目。9月16日,光緒帝在頤和園召見統率北洋新軍的直隸按察使袁世凱,面談後升任他為侍郎候補。另一方面,直隸總督榮祿以英俄開戰,催袁急回天津。據袁世凱的日記,之後譚嗣同於9月18日夜訪袁世凱住處,透露皇上希望袁世凱可以起兵勤王,誅殺榮祿及包圍慈禧太後住的頤和園。兩日後(9月20日),袁世凱回到天津,將譚嗣同的計劃向榮祿報告。 9月19日,慈禧太後回宮,9月21日即臨朝,宣布戒嚴,火車停駛;並即幽禁光緒帝,廢除新政,搜捕維新黨人。是為戊戌政變,結束了只有一百零三天的維新。維新黨人中,康有為早離開北京,梁啟超逃入日本使館。其他數十人被捕,包括稱為「戊戌六君子」的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六人於9月28日斬於菜市口。徐致靖處以永遠監禁;張蔭桓則發放新疆。所有新政,除京師大學堂(即現北京大學)外,一律都被廢止。
❹ 關於明清時代的歷史故事
http://chat.bbs.eju8.com/forumdisplay.php?fid=10
清朝的九大歷史貢獻
第一,屹立世界東方
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定都北京,隨之中原統一。清王朝296年,我們中國皇朝歷史從秦始皇稱始皇帝,就是公元前221年算起,到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一共是2132年,有人統計是492個皇帝。那清朝這段歷史佔中國皇朝歷史的七分之一,我們中國皇朝歷史上滿二百年的大一統的王朝只有四個,西漢,東漢呢,我算了,東漢159年不夠。西漢、唐、明、清,宋呢,南宋和北宋始終是半壁山河,沒有統一,元朝統一了不到一百年。所以我們中國歷史上夠二百年的大一統王朝只有漢、唐、明、清,漢高祖劉邦,唐高祖李淵,明太祖朱元璋,都是漢族人,唯有清太祖努爾哈赤是滿族人。清帝國在中國兩千多年皇朝歷史上,應當說佔有突出的地位,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當時的世界上,順治入關的時候,英格蘭還沒有發生資產階級革命,法蘭西也沒有發生大革命,德國沒有統一,美利堅合眾國還沒有成立,俄國沒有進行農奴制的改革,日本也沒有明治維新。我認為清朝這個時候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這個時候清朝的八旗軍隊是世界上當時最大強大的一支騎兵,清初的大清帝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這不是順治個人的事情,不是多爾袞個人的事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事情,這個時候的中華民族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第二,奠定中華版圖
康乾盛世時候的中華版圖,南起曾母暗沙,就是現在南沙群島還往南一點。北跨外興安嶺,今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東起大海,西到蔥嶺,東北到庫頁島,西北到巴爾喀什湖,這個時候清朝版圖的面積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我們今天的版圖是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比現在大約多三分之一。漢朝版圖很大,唐朝版圖也大,明朝版圖比較大,但是清朝的版圖是真正完全控制在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就是清朝對它做管轄的版圖進行了有效地管理和統治,是「康乾盛世」時候奠定了今天中國的版圖,這是一個很偉大的歷史貢獻。
第三,多民族的統一
我們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把多民族統一起來,在一個政權的管轄之下,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東北,明朝雖然設立了奴爾干都司,但是明朝對東北地區沒有進行有效地管轄。清朝不同,東北是清朝的肇興之地,從遼河流域,松花江流域,整個黑龍江流域,各個民族統一在清朝的政權之下,一直到庫頁島。 清朝的多民族統一,在東北地區達斡爾、錫伯、鄂倫春、鄂溫克、等等,真正是清朝完成這個地區的統一。北部的蒙古,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民族問題也解決了。西部我說,西南部主要是西藏,乾隆的時候,定了一個《欽定西藏章程》,非常重要,在《欽定西藏章程》裡面規定,在西藏設駐藏大臣,駐軍,冊封達賴和班禪,活佛轉世的時候,規定了金奔巴瓶的制度,還有其他。這個《欽定西藏章程》一直延續到現在,乾隆時候定下的,《欽定西藏章程》一直影響到後來,西藏在清朝完全歸中央管轄,西南的少數民族,雲、貴、川等等的少數民族,通過「改土歸流」,加強了對這些民族地區、對這些民族的管理和統一,我接到一封讀者的來信,說「改土歸流」明朝就有了,康熙也有了,我說了,我在雍正時候說了,我說雍正的時候基本上完全地推行了「改土歸流」制度,歷史上有一個淵源過程,真正大規模地把它推行下來,堅持下去,是在雍正時期。東南高山族,隨著台灣統一,高山族也歸到清朝的管轄之下,我們看看清朝的民族,從東北、北部、西北、西南一直到東南,可以說實現了多民族的統一。 ...
第四,創制滿洲文字。
清朝創制滿洲文字這是中華文明史上、東亞文
明史上,也是世界文明史上一件大事情。大家知道,整個東北亞地區滿-通古斯語族的諸民族,清朝之前沒有文字,清太祖主持創制了滿文,才把整個東北亞滿-通古斯各個民族的歷史、語言、宗教、民族等等,把它記載下來,這是文化人類學的一大貢獻。特別是滿文是拼音文字,西方耶穌會士到清朝來,先學滿文,用滿語和康熙皇帝交談,用滿語跟他們講幾何學數學,音韻,講數學,化學,生物學等等。滿文把四書五經,滿文把漢文的四書五經翻譯過去了。西方又通過滿文翻譯的四書五經,再翻譯成西方的文字。所以我說滿文是東西文化的一個重要的橋梁,今天很多美國和歐洲的學者學習研究清朝的歷史,他看漢文很困難,看奏摺,看行草,行書奏摺很困難,我們今天還很困難。他看滿文檔案,那它都是拼音文字,用滿文檔案來研究清朝歷史。今天我們國家大約還存在有兩百萬件滿文檔
案,一千多種滿文的圖書,這是我們中華文化寶庫 當中的一份重要財富。
第五,編修文化典籍。
把散藏在民間的手本、稿本、孤本、抄本通過層層官吏把它收集起來,重新把它抄錄了,匯集成《四庫全書》,《經》、《史》、《子》、《集》四庫全書,對中華民族文化典籍的保存流傳起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幾百年戰亂災害很多的書都失傳了,一家一戶保存的書是很不容易的。但這個書乾隆正式抄了七部,北京一部,承德一部,沈陽一部,杭州一部,鎮江一部,等等,一共七部,士子們,可以到那兒去看書,去查閱去抄錄,就等於建了七個國家圖書館。這些書後來影印了,現在全世界各個大的圖書館都可以找到《四庫全書》的影印本,今天我查很多書,根本找不到,但是你查《四庫全書》很方便,我們圖書館就有,就可以查到了。所以《四庫全書》對保存和傳承中華文化典籍起了重要的作用。還有《古今圖書集成》、《大藏經》、《漢文大藏經》,《蒙古文大藏經》、《滿文大藏經》,在清朝翻刻的。清朝有一部書,叫《無圈點老檔》,滿文寫的,有人把它叫做《舊滿洲檔》都可以,乾隆時候把它裱糊、整理、重抄,一直流傳到現在。這會兒還修了《欽定八旗通志》、《滿洲源流考》。特別這個時候編匯了一些地圖,像《康熙全覽圖》、《乾隆內府地圖》、《乾隆京城全圖》,《乾隆京城全圖》每一個房間都畫上,每一個王府、院落,每一個房間,倒座每間房都畫上了,是當時世界上用近代方法繪畫最完整的一個京城全圖,可以說是世界之最。清朝在編修文化典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很大貢獻,一直得益於我們的當代以及我們的後代。
第六,興修皇家園林。
清朝它是一個狩獵的民族,長於騎射,它又在東北,到了關內之後天很熱,夏天,多爾袞就說暑熱難熬,還有沒有地方打獵,這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條件決定的。清朝大修皇家園林,開始是在南苑,順治的時候主要是在南苑,繼承元朝和明朝的南苑,後來因為南苑離城裡稍微遠一點,康熙就修了暢春園,就是現在北京大學西門往西的地方。雍正的時候,就開始修圓明園,到乾隆的時候,修清漪園,就現在的頤和園,又大修圓明園。北京的三山五園,萬壽山的清漪園,即頤和園,香山的靜宜園,玉泉山的靜明園,和圓明三園。西山這個地區從遼、金就開發,但是基本的格局我們現在能看到的主要是清朝時期興修的皇家園林。北京以外承德的避暑山莊,暨外八廟,還有木蘭圍場,沈陽的盛京皇宮。還有清朝五陵,就是關外三陵,永陵,福陵,昭陵,河北的清東陵,清西陵,乾隆又重修了天壇,這些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故宮、頤和園、天壇、承德避暑山莊、沈陽故宮、清關外三陵、清東陵清西陵等等,都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不僅僅是我們中國的文化遺產了,而且是世界的
人類的文化遺產,這可以算作清朝的一大貢獻。
第七,貢獻傑出人才。
清朝296年,傑出歷史人物燦若明星,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藝術家、語言學家、科學家等等,出現了一大批的人才。大家熟悉的曹雪芹與納蘭容若,就是清朝傑出人物的典型例子。
第八,中國人口激增。
明朝的人口統計不太准確,萬曆的時候一般人認為九千萬到一億,萬曆以後就經過戰爭、災荒人口銳減。清朝乾隆的時候,人口到了三億,道光的時候,人口到了四億。我小時候老說中國人口四萬萬五千萬,基本上還是道光那個時候的。在清朝中國成為世界人口大國,因為清朝是世界人口大國,所以清朝的綜合國力增強。後來西方殖民者想瓜分中國,或者想吞掉中國,他們辦不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人口太多,你消化不了,反抗你人多。所以我說清朝人口多呢,就增加了中國的綜合國力,使得任何一個西方殖民者不敢小看中國人,但是,也有負面影響,人口太多了,人口過多容易破壞生態的平衡,也容易引起一些社會的動盪。
第九,開發三北地區。
「三北」就是東北,正北、西北。東北就是山海關以北,一直到黑龍江下游,這個時期在明朝或者明朝以前,特別是黑龍江流域,還處於一種比較原始的狀態。清朝入關之前,它的勢力已經到了黑龍江流域,那裡很多原始的部民,歸順了清,加入了八旗,從龍入關,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完全不同了,清朝時期因為東北地區基本上沒有戰爭,一部分關里的人到了關外去了,做官也好,流人也好,加強了關內與關外之間的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在清朝,特別是遼河流域,清朝努爾哈赤從都城赫圖阿拉,一遷到遼陽,二遷到沈陽,加快了遼河流域,遼沈地區經濟開發的步伐,後來清朝在東北設卡倫,派軍隊戍邊,建立一些新的城市,譬如說齊齊哈爾,呼瑪,璦琿,加強??個是前代所沒有的,正北地區主要是蒙古族,整個明代的蒙古族各部之間戰爭、動亂,一部分蒙古的牧民做飯沒有鍋灶,穿沒有衣服,吃沒有鹽。明朝一個時期對蒙古禁運,禁運一個時期。清朝不同了,滿蒙聯盟,滿蒙聯姻,整個蒙古,漠南蒙古、喀爾喀蒙古、漠西蒙古,清朝把這問題基本上解決了。大家知道,這個問題不容易,秦始皇修萬里長城,主要是防禦北方的匈奴,唐朝的突厥,明朝的蒙古,北方的問題兩千年沒有得解,清朝不同,康熙說過:「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築長城,我朝施恩於喀爾喀,就是外蒙古,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固
❺ 跪去一篇外國歷史小故事,2百多字,是歷史課前上台講的,最好有教育意義,不勝感激
斯巴達克起義羅馬共和時期最大的一次奴隸起義。斯巴達克是色雷斯人,曾在羅馬軍隊服役,逃走後又被俘,公元前73年被送到加普亞城的一個角鬥士學校,成為角斗奴隸。因不堪奴隸主虐待,密謀起義,率領70多名角鬥士逃往維蘇威火山。公元前71年在加普里亞展開決戰。在羅馬的優勢兵力下,起義軍戰敗。斯巴達克英勇犧牲,6000多名起義奴隸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這次起義打擊了羅馬奴隸主的統治,加速了羅馬共和國的滅亡。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也叫「清教徒革命」。17世紀英國確立資產階級統治的革命。17世紀初,英國資產階級、新貴族與封建專制王朝斯圖亞特王朝的矛盾尖銳。封建專制制度已成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嚴重障礙。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詹姆士二世繼位,企圖恢復天主教,危及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國會中資產階級、新貴族於 1688年發動政變(也稱「光榮革命」),推翻復辟王朝,迎立詹姆斯二世之女瑪麗及其夫荷蘭執政威廉為英和女王國國王,最終在英國確立君主立憲政體。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辟了資產階級世界革命的時代,通常把1640年作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工業革命又稱產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由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的轉變過程。這場革命最早發源於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它既是生產技術的革新,也是生產關系的變革。英國工業革命始於棉紡織業,逐步發展到採掘、冶金、機器製造等部門,到19世紀30年代末,英國工業革命基本完成。法、美、德、日、俄等國也在此後進行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為資本主義制度在19世紀最終戰勝封建制度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它也使得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工人運動不斷發展;工業革命也使得世界的聯系日益緊密。拿破崙戰爭19世紀初拿破崙統治下的法國與歐洲反法聯盟國家進行的一場國際戰爭。督政府統治法國期間,拿破崙受命遠征義大利,取得對第一次反法聯盟的重大勝利。霧月政變後,又贏得了對第二次反法聯盟的勝利,1804年稱帝後不久又取得了奧斯特利茨戰役的輝煌勝利,擊潰了第三次反法聯盟。1806年和1807年,通過耶拿戰役、弗里德蘭戰役打敗了第四次反法聯盟的重要成員國普魯士和俄國。1809年,法國擊退第五次反法聯盟,1812年拿破崙遠征俄國,但最終慘敗。1813年,拿破崙還未來得及喘息,以英、俄等國為主的第六次反法聯盟組成,在1814年3月的萊比錫會戰中大敗拿破崙。1815年3月拿破崙隻身率少數人在法國南部登陸,重返巴黎再登皇位。第七次反法聯盟立即組成,雙方大戰於滑鐵盧,拿破崙戰敗,被流放至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1814年反法聯盟國家與法國在維也納召開會議,法國作為戰敗國與反法聯盟簽訂和約。拿破崙戰爭給法國人民和被佔領民族帶來很大災難,但戰爭把法國革命思想傳遍歐洲各地,極大地摧毀了歐洲封建制度。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法國巴黎工人舉行的奪取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具有歷史首創精神的革命。法蘭西第二帝國末期,社會主義思想在工人中傳播很廣。 3月18日巴黎工人起義,奪取了政權。梯也爾政府逃往凡爾賽。26日進行了巴黎公社委員會的選舉,28日正式成立巴黎公社。5月21日,凡爾賽反革命軍在普魯士軍隊的幫助下,攻入巴黎。經過激烈的巷戰,28日公社失敗。巴黎公社在工人運動和共產主義運動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留下了極寶貴的經驗,它的革命原則是永存的。美國獨立戰爭也稱「北美獨立戰爭」。1775~1783年北美13個殖民地人民推翻英國殖民統治、爭取獨立的戰爭。1775年4月19日,波士頓郊區的來剋星頓打響了獨立戰爭的第一槍。5月10日,殖民地13個州代表在費城召開第二屆大陸會議,通過組織大陸軍的決議,任命喬治·華盛頓為總司令。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正式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成為獨立的美利堅合眾國。1781年英軍主力在約克鎮被擊潰,康華利率軍投降,戰爭結束。1783年9月英美簽訂《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在美洲出現了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美國獨立戰爭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它推翻了英國殖民統治,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明治維新19世紀後半期日本明治政府推行的資產階級改革運動。1868年1月,倒幕派推翻了德川幕府,把政權交還給明治天皇。在倒幕派人物的主持下,新政府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史稱「明治維新」。通過明治維新,日本廢除了封建幕藩體制,擺脫了殖民地危機,建立起近代民族國家,保障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它是日本由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的轉折點。但是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使帶有封建性、壟斷性的國家資本和特權財閥資本得到迅速發展,導致日本成為軍事封建帝國主義國家。並很快走上對外侵略的道路。俄國十月革命1917年11月俄國無產階級在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的社會主義革命,因發生在俄歷十月份,故稱。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裝起義開始。11月7日起義獲得勝利。當晚,全俄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宣布全部政權歸蘇維埃。8日通過《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8日晚上組成了列寧為主席的第一屆蘇維埃政府—— 人民委員會。從1917年10月到1918年3月,全國各地相繼建立起蘇維埃政權。十月革命是20世紀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創建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開辟了人類歷史新紀元。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至1918年同盟國與協約國兩大帝國主義集團為瓜分世界而進行的戰爭。1914年6月28日的薩拉熱窩事件成為大戰的導火線。7月23日奧匈向塞爾維亞提出最後通牒,並於7月28日向塞宣戰。俄國為支持塞爾維亞於30日宣布總動員。8月1日及3日德軍以此為借口先後向俄、法宣戰。4日,英國對德宣戰。6日奧匈對俄宣戰。8月23日日本對德宣戰。1918年3 至7月,德國在西線發動4次攻勢全部受挫。8月,協約國全線反攻。9月29日保加利亞投降。10月31日土耳其退出戰爭。11月3日奧匈宣布投降。同時德國爆發革命,君主政體被推翻。11月11日,德國代表在法國貢比涅森林的雷通德車站,同協約國軍司令、法國元帥福煦簽署了停戰協定,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國際關系產生了重大影響。戰爭導致了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在俄國的勝利,進一步促進了殖民地解放運動的發展;與此同時,資本主義的歐洲各國卻走向了衰落。巴黎和會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和戰敗國在巴黎召開的和平會議。會議操縱在美、英、法的政府首腦中。會議簽訂了《凡爾賽和約》。協約國又同奧地利、保加利亞、匈牙利和土耳其分別簽訂了合約。《凡爾賽和約》連同這些條約,構成了所謂的「凡爾賽體系」。由此建立了帝國主義戰後的新秩序。1929年經濟大危機迄今為止世界歷史上最嚴重、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經濟危機。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紐約股票市場一開盤就出現價格狂跌,並很快波及世界各地,被人們稱為「黑色星期四」。這次危機涉及工、農、商、金融等各行各業,並一直持續到1933年,危機期間,農產品價格暴跌。危機期間,各國先後爆發金融危機,大批銀行倒閉。在美國, 1929~1933年共有10500家銀行破產,佔全國銀行的49%。這次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矛盾的集中爆發,它激化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引發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動盪。同時,這次經濟危機也成為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它宣告了自由放任資本主義時代的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人民和反法西斯國家反對德意日軸心國的反法西斯戰爭。1931年,日本侵佔中國東北。1936年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德、意武裝干涉西班牙。同一年德意日結成軸心國集團。1937年7月,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由於英、法、美推行綏靖政策,1938年至1939年3月,德國吞並奧地利,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45年5月2日,蘇軍攻克柏林,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結束。戰爭沉重地打擊了國際帝國主義力量,促進了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使社會主義力量空前壯大,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推動了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太平洋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法西斯發動的侵略戰爭,這場戰爭以日本為一方,以美國、英國、荷蘭、澳大利亞、紐西蘭及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反法西斯盟國為一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蘇聯衛國戰爭1941~1945年,蘇聯人民為反對法西斯德國及其歐洲、亞洲盟國侵略而進行的正義戰爭。波茨坦會議1945年7月17日~8月2日蘇、美、英三國政府首腦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舉行的國際會議。參加者有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斯大林、美國總統杜魯門、英國首相丘吉爾。會議確定佔領德國的政治原則是:非軍國主義化、民主化和肅清納粹主義,逮捕並審判戰犯;處理德國的經濟原則是:消滅德國作戰潛力,禁止軍事生產,發展和平經濟;蘇美英向德國所提賠償要求,將以德國境內的物資來滿足;劃定波蘭的國界。會議還達成了對意、羅、保、匈、芬政策的協議。會議還簽署了《波茨坦會議議定書》等文件。波茨坦會議對戰後國際關系格局的發展有重大影響。原子彈的問世1945年7月16日,美國研製的原子彈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斯地區爆炸成功,宣告原子彈誕生。整個研製過程被命名為曼哈頓工程。從1942年8月至1945年上半年,科學家們經過3年的時間終於研製出一顆實驗用原子彈,並於1945年7月16日5時30分在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沙漠地帶爆炸成功。原子彈所顯示的巨大殺傷力使世界震驚,它成為擁有國對弱小國家進行威懾的政治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超級大國為爭奪世界霸權,展開了以核武器研製為主要內容的軍備競賽,為核戰爭做准備,嚴重威脅著世界的和平與安全。冷戰二戰後以蘇、美為首的東、西兩大集團之間,主要是美、蘇之間所進行的除直接戰爭之外的經濟、軍事、外交、文化、意識形態等各個領域的對抗爭奪。「冷戰」一詞是美國政論家赫伯特·斯沃普最早提出的。冷戰從丘吉爾富爾敦演說發出信號、杜魯門主義出籠興起到1990年11月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第二次首腦會議宣告結束,持續時間達40多年。從某種意義上說世界當代史就是一部冷戰。
還有《凡爾賽條約》等等
❻ 求篇200來字的外國歷史小故事,感激不盡
斯巴達克起義羅馬共和時期最大的一次奴隸起義。斯巴達克是色雷斯人,曾在羅馬軍隊服役,逃走後又被俘,公元前73年被送到加普亞城的一個角鬥士學校,成為角斗奴隸。因不堪奴隸主虐待,密謀起義,率領70多名角鬥士逃往維蘇威火山。公元前71年在加普里亞展開決戰。在羅馬的優勢兵力下,起義軍戰敗。斯巴達克英勇犧牲,6000多名起義奴隸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這次起義打擊了羅馬奴隸主的統治,加速了羅馬共和國的滅亡。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也叫「清教徒革命」。17世紀英國確立資產階級統治的革命。17世紀初,英國資產階級、新貴族與封建專制王朝斯圖亞特王朝的矛盾尖銳。封建專制制度已成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嚴重障礙。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詹姆士二世繼位,企圖恢復天主教,危及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國會中資產階級、新貴族於 1688年發動政變(也稱「光榮革命」),推翻復辟王朝,迎立詹姆斯二世之女瑪麗及其夫荷蘭執政威廉為英和女王國國王,最終在英國確立君主立憲政體。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辟了資產階級世界革命的時代,通常把1640年作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工業革命又稱產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由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的轉變過程。這場革命最早發源於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它既是生產技術的革新,也是生產關系的變革。英國工業革命始於棉紡織業,逐步發展到採掘、冶金、機器製造等部門,到19世紀30年代末,英國工業革命基本完成。法、美、德、日、俄等國也在此後進行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為資本主義制度在19世紀最終戰勝封建制度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它也使得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工人運動不斷發展;工業革命也使得世界的聯系日益緊密。
拿破崙戰爭19世紀初拿破崙統治下的法國與歐洲反法聯盟國家進行的一場國際戰爭。督政府統治法國期間,拿破崙受命遠征義大利,取得對第一次反法聯盟的重大勝利。霧月政變後,又贏得了對第二次反法聯盟的勝利,1804年稱帝後不久又取得了奧斯特利茨戰役的輝煌勝利,擊潰了第三次反法聯盟。1806年和1807年,通過耶拿戰役、弗里德蘭戰役打敗了第四次反法聯盟的重要成員國普魯士和俄國。1809年,法國擊退第五次反法聯盟,1812年拿破崙遠征俄國,但最終慘敗。1813年,拿破崙還未來得及喘息,以英、俄等國為主的第六次反法聯盟組成,在1814年3月的萊比錫會戰中大敗拿破崙。1815年3月拿破崙隻身率少數人在法國南部登陸,重返巴黎再登皇位。第七次反法聯盟立即組成,雙方大戰於滑鐵盧,拿破崙戰敗,被流放至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1814年反法聯盟國家與法國在維也納召開會議,法國作為戰敗國與反法聯盟簽訂和約。拿破崙戰爭給法國人民和被佔領民族帶來很大災難,但戰爭把法國革命思想傳遍歐洲各地,極大地摧毀了歐洲封建制度。
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法國巴黎工人舉行的奪取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具有歷史首創精神的革命。法蘭西第二帝國末期,社會主義思想在工人中傳播很廣。 3月18日巴黎工人起義,奪取了政權。梯也爾政府逃往凡爾賽。26日進行了巴黎公社委員會的選舉,28日正式成立巴黎公社。5月21日,凡爾賽反革命軍在普魯士軍隊的幫助下,攻入巴黎。經過激烈的巷戰,28日公社失敗。巴黎公社在工人運動和共產主義運動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留下了極寶貴的經驗,它的革命原則是永存的。
美國獨立戰爭也稱「北美獨立戰爭」。1775~1783年北美13個殖民地人民推翻英國殖民統治、爭取獨立的戰爭。1775年4月19日,波士頓郊區的來剋星頓打響了獨立戰爭的第一槍。5月10日,殖民地13個州代表在費城召開第二屆大陸會議,通過組織大陸軍的決議,任命喬治·華盛頓為總司令。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正式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成為獨立的美利堅合眾國。1781年英軍主力在約克鎮被擊潰,康華利率軍投降,戰爭結束。1783年9月英美簽訂《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在美洲出現了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美國獨立戰爭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它推翻了英國殖民統治,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
明治維新19世紀後半期日本明治政府推行的資產階級改革運動。1868年1月,倒幕派推翻了德川幕府,把政權交還給明治天皇。在倒幕派人物的主持下,新政府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史稱「明治維新」。通過明治維新,日本廢除了封建幕藩體制,擺脫了殖民地危機,建立起近代民族國家,保障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它是日本由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的轉折點。但是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使帶有封建性、壟斷性的國家資本和特權財閥資本得到迅速發展,導致日本成為軍事封建帝國主義國家。並很快走上對外侵略的道路。
俄國十月革命1917年11月俄國無產階級在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的社會主義革命,因發生在俄歷十月份,故稱。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裝起義開始。11月7日起義獲得勝利。當晚,全俄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宣布全部政權歸蘇維埃。8日通過《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8日晚上組成了列寧為主席的第一屆蘇維埃政府—— 人民委員會。從1917年10月到1918年3月,全國各地相繼建立起蘇維埃政權。十月革命是20世紀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創建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開辟了人類歷史新紀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至1918年同盟國與協約國兩大帝國主義集團為瓜分世界而進行的戰爭。1914年6月28日的薩拉熱窩事件成為大戰的導火線。7月23日奧匈向塞爾維亞提出最後通牒,並於7月28日向塞宣戰。俄國為支持塞爾維亞於30日宣布總動員。8月1日及3日德軍以此為借口先後向俄、法宣戰。4日,英國對德宣戰。6日奧匈對俄宣戰。8月23日日本對德宣戰。1918年3 至7月,德國在西線發動4次攻勢全部受挫。8月,協約國全線反攻。9月29日保加利亞投降。10月31日土耳其退出戰爭。11月3日奧匈宣布投降。同時德國爆發革命,君主政體被推翻。11月11日,德國代表在法國貢比涅森林的雷通德車站,同協約國軍司令、法國元帥福煦簽署了停戰協定,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國際關系產生了重大影響。戰爭導致了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在俄國的勝利,進一步促進了殖民地解放運動的發展;與此同時,資本主義的歐洲各國卻走向了衰落。
巴黎和會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和戰敗國在巴黎召開的和平會議。會議操縱在美、英、法的政府首腦中。會議簽訂了《凡爾賽和約》。協約國又同奧地利、保加利亞、匈牙利和土耳其分別簽訂了合約。《凡爾賽和約》連同這些條約,構成了所謂的「凡爾賽體系」。由此建立了帝國主義戰後的新秩序。1929年經濟大危機迄今為止世界歷史上最嚴重、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經濟危機。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紐約股票市場一開盤就出現價格狂跌,並很快波及世界各地,被人們稱為「黑色星期四」。這次危機涉及工、農、商、金融等各行各業,並一直持續到1933年,危機期間,農產品價格暴跌。危機期間,各國先後爆發金融危機,大批銀行倒閉。在美國, 1929~1933年共有10500家銀行破產,佔全國銀行的49%。這次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矛盾的集中爆發,它激化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引發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動盪。同時,這次經濟危機也成為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它宣告了自由放任資本主義時代的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人民和反法西斯國家反對德意日軸心國的反法西斯戰爭。1931年,日本侵佔中國東北。1936年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德、意武裝干涉西班牙。同一年德意日結成軸心國集團。1937年7月,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由於英、法、美推行綏靖政策,1938年至1939年3月,德國吞並奧地利,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45年5月2日,蘇軍攻克柏林,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結束。戰爭沉重地打擊了國際帝國主義力量,促進了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使社會主義力量空前壯大,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推動了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
太平洋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法西斯發動的侵略戰爭,這場戰爭以日本為一方,以美國、英國、荷蘭、澳大利亞、紐西蘭及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反法西斯盟國為一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蘇聯衛國戰爭1941~1945年,蘇聯人民為反對法西斯德國及其歐洲、亞洲盟國侵略而進行的正義戰爭。
波茨坦會議1945年7月17日~8月2日蘇、美、英三國政府首腦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舉行的國際會議。參加者有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斯大林、美國總統杜魯門、英國首相丘吉爾。會議確定佔領德國的政治原則是:非軍國主義化、民主化和肅清納粹主義,逮捕並審判戰犯;處理德國的經濟原則是:消滅德國作戰潛力,禁止軍事生產,發展和平經濟;蘇美英向德國所提賠償要求,將以德國境內的物資來滿足;劃定波蘭的國界。會議還達成了對意、羅、保、匈、芬政策的協議。會議還簽署了《波茨坦會議議定書》等文件。波茨坦會議對戰後國際關系格局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冷戰二戰後以蘇、美為首的東、西兩大集團之間,主要是美、蘇之間所進行的除直接戰爭之外的經濟、軍事、外交、文化、意識形態等各個領域的對抗爭奪。「冷戰」一詞是美國政論家赫伯特·斯沃普最早提出的。冷戰從丘吉爾富爾敦演說發出信號、杜魯門主義出籠興起到1990年11月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第二次首腦會議宣告結束,持續時間達40多年。從某種意義上說世界當代史就是一部冷戰史。
❼ 有關戊戌變法的歷史故事
變法背景
1895年4月,日本逼迫中國在日本馬關簽定《馬關條約》的消息傳到北京,康有為發動在北京應試的1300多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皇帝,痛陳民族危亡的嚴峻形勢,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的主張。史稱「公車上書」。這次上書,對清政府觸動不大,卻轟動了全國。「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為了把維新變法推向高潮。1895年8月,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紀聞》,鼓吹變法;組織強學會。1896年8月,《時務報》在上海創刊,成為維新派宣傳變法的輿論中心。1897年冬,嚴復在天津主編《國聞報》,成為與《時務報》齊名的在北方宣傳維新變法的重要陣地。1898年2月,譚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強學會,創辦了《湘報》。在康、梁等維新志士的宣傳、組織和影響下,全國 康有為
議論時政的風氣逐漸形成。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變法自強為宗旨的學會33個,新式學堂17所,出版報刊19種。到1898年,學會、學堂和報館達300多個。1897年11月,德國強占膠州灣,法國強租廣州灣,英國強租借後來被成為新界的地區和威海衛,全國人心激憤,維新運動從理論宣傳轉到政治實踐。12月,康有為第五次上書,陳述列強瓜分中國,形勢迫在眉睫。1898年1月29日,康有為上《應詔統籌全局折》,4月,康有為、 梁啟超
梁啟超在北京發起成立保國會,為變法維新作了直接准備在維新人士和帝黨官員的積極推動下,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詔書,宣布變法。新政從此日開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後發動政變為止,歷時103天,史稱「百日維新」。 在此期間,光緒皇帝根據康有為等人的建議,頒布了一系列變法詔書和諭令。主要內容有:經濟上,設立農工商局、路礦總局,提倡開辦實業;修築鐵路,開采礦藏;組織商會;改革財政。政治上,廣開言路,允許士民上書言事;裁汰綠營,編練新軍。文化上,廢八股,興西學;創辦京師大學堂;設譯書局,派留學生;獎勵科學著作和發明。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於學習西方文化、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制度,發展資本主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使國家富強。 新政措施雖未觸及封建統治的基礎,但是,這些措施代表了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為封建頑固勢力所不容。清政府中的一些權貴顯宦、守舊官僚對新政措施陽奉陰違,托詞抗命。慈禧太後在光緒皇帝宣布變法的第五天,就迫使光緒連下三諭,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區的軍政大權,准備發動政變。「百日維新」開始後,清政府中的守舊派不能容忍維新運動的發展。有人上書慈禧太後,要求殺了康有為、梁啟超;奕劻、李蓮英跪請太後「垂簾聽政」;御史楊崇伊多次到天津與榮祿密謀;甚至宮廷內外傳言將廢除光緒,另立皇帝。9月中,光緒皇帝幾次密詔維新派商議對策,但維新派既無實權,又束手無策,只得向光緒皇帝建議重用袁世凱,以對付榮祿。16、17日,光緒皇帝兩次召見袁世凱,授予侍郎;18日夜,譚嗣同密訪袁世凱,勸袁殺榮祿,舉兵救駕。事後,被袁世凱出賣。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後突然從頤和園趕回紫禁城,直入光緒皇帝寢宮,將光緒皇帝囚禁於中南海瀛台;然後發布訓政詔書,再次臨朝「訓政」,「戊戌政變」成功。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後下令捕殺在逃的康有為、梁啟超;逮捕譚嗣同、楊深秀、林旭、楊銳、劉光第、康廣仁、徐致靖、張蔭桓等人。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將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六人殺害;徐致靖處以永遠監禁;張蔭桓被遣戍新疆。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開辦的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外,全部都被廢止。從6月11日至9月21日,進行了103天的變法維新,以戊戌變法宣告失敗。:根本原因;(1)19世紀末民族危機嚴重。——歷史使命:救亡圖存。(原因主要原因是帝國主義的侵略;重要原因是清政府腐朽統治。(2)19世紀末(甲午戰爭後)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歷史使命:發展資本主義。原因見前。(3)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標志——1894年「公車上書」)(4)90年代:資產階級維新思想進一步發展。(早期維新思想:時間:19世紀60年代後;原因: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的傳入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代表人物:王蹈、鄭觀應。主張:經濟上發展民族工商業,與外國展開商戰;文化上學習傳播西方的自然科學;政治上主張實行君主立憲。)
編輯本段洋務運動
1840年鴉片戰爭戰敗後,中國跟世界的關系出現前所未見的改變。接連的外憂內患,使清政府及一眾知識分子逐漸醒覺到必須要改變以自強。咸豐、同治年間開始,清政府進行洋務運動,希望能夠「師夷長技以制夷」,改良生產技術。各地先後引入外國新科技,開設礦業、工廠,建設鐵路、架設電報網,培訓技術人材;在軍事上亦建立了遠東最具規模的北洋水師。1894年至1895年發生甲午戰爭,清政府被日本打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證明只靠經濟上洋務運動未能根本改變中國的落後。於是出現了要求從更基本層面,包括政治體制上,進行變法維新的聲音。
編輯本段公車上書
公車上書
維新運動開始於1895年於北京發生的公車上書。當時齊集在北京參與科舉會試的十八省舉人,收到《馬關條約》中,中國割去台灣及遼東,並向日本賠款二萬萬兩的消息,一時間群情激動,4月, 康有為、梁啟超作成上皇帝的萬言書,提出拒和、遷都及變法的主張,得到一千多參加科舉考試的人的連署。5月2日,康、梁二人,十八省舉人及數千市民,集合在都察院門前要求代奏。因為外省舉人到京是由朝廷的公車接送,事件亦被稱為公車上書。雖然公車上書在當時沒有得到直接實質的後果,但卻形成了國民問政的風氣,之後亦催生了各式各樣不同的議政團體。當中由康、梁二人發起的強學會最為聲勢浩大,更曾一度得到帝師翁同龢、南洋大臣張之洞等清朝高級官員的支持。
編輯本段變法准備
1895年4月,日本逼簽《馬關條約》的消息傳到北京,康有為發動在北京應試的1300多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皇帝,痛陳民族危亡的嚴峻形勢,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的主張。「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 為了把維新變法推向高潮。1895年8月,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紀聞》,鼓吹變法;組織強學會。1896年8月,《時務報》在上海創刊,成為維新派宣傳變法的輿論中心。1897年冬,嚴復在天津主編《國聞報》,成為與《時務報》齊名的在北方宣傳維新變法的重要陣地。1898年2月,譚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學會,創辦了《湘報》。在康、梁等維新志士的宣傳、組織和影響下,全國議論時政的風氣逐漸形成。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變法自強為宗旨的學會33個,新式學堂17所,出版報刊19種。到1898年,學會、學堂和報館達300多個。1897年11月,德國強占膠州灣,全國人心激憤。12月,康有為第五次上書,陳述列強瓜分中國,形勢迫在眉睫。1898年1月29日,康有為上《應詔統籌全局折》,4月,康有為、梁啟超在北京發起成立保國會,為變法維新作了直接准備。 1897年末,山東發生曹州教案,兩名德國傳教士被殺。德國乘機侵佔膠州灣(今青島),俄國同時進占旅順大連,法國進占廣州灣(今廣東湛江),英國進佔山東威海,並要求拓展九龍新界。列強意圖瓜分剛敗於日本的中國,在朝中再次敲響了警鍾。 光緒皇帝雖然在1887年十七歲時已在名義上親政,但實權一路仍然是掌握在慈禧太後的手裡。面對列強瓜分的危險,光緒於1898年(戊戌年)向慈禧要求實際的權力,讓他進行朝政的改革。1898年6月8日,徐致靖上書《請明定國是疏》(康有為代擬)請求光緒帝正式改變舊法,實施新政。上書後第三天6月11日,光緒頒布《定國是詔》,表明變更體制的決心,這亦是百日維新的開始。之後光緒召見康有為,調任他為章京行走,作為變法的智囊。其後又用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等人,協助維新。
編輯本段開始變法
6月11日,光緒帝發布《明定國是詔》,變法從此正式開始,直到9月21日慈禧太後發動政變,共103天,史稱百日維新。6月16日,光緒帝召見康有為,商討變法具體步驟和措施。光緒帝根據康有為等人的建議,在百日維新期間頒布了幾十道新政詔令。其中經濟方面主要有:設立農工商總局,開墾荒地;提倡私人辦實業,獎勵發明創造;設立鐵路、礦務總局;鼓勵商辦鐵路、礦業;裁撤驛站,設立郵政局;改革財政,創辦國家銀行,編制國家預決算。軍事方面主要有:嚴查保甲,實行團練;裁減綠營,淘汰冗兵,採用新法編練陸海軍。文教方面主要有:改革科舉制度,廢除八股,改試策論;改書院和淫祠為學堂;鼓勵地方和私人辦學,創設京師大學堂,各級學堂一律兼習中學和西學;准許民間創立報館、學會;設立譯書局,翻譯外國新書;派人出國留學、游歷。政治方面主要有:廣開言路,准許各級官員及民眾上書言事,嚴禁官吏阻格;刪改則例,撤消重疊閑散機構,裁汰冗員;取消旗人的寄生特權,准其自謀生計。這些抵制和反對措施有利於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資產階級文化思想的傳播,受到維新派和地主階級開明人士的熱烈歡迎。
編輯本段變法起因
政治上:甲午戰爭的失敗和民族的危亡激發民族意識。 經濟上:19世紀末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的壯大。 思想上:維新思想的產生與發展。 關於《萬國公報》和強學會的建立 公車上書失敗之後,康有為、梁啟超創辦《萬國公報》,通過介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情況,繼續宣傳維新變法。不久,他們聯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組織強學會,定期集會演講。隨後,他們又把《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發行。維新派的政治團體形成了。 這是維新派最重視的地方,細節包括: 舉辦京師大學堂 所有書院、祠廟、義學、社學一律改為兼習中西學的學堂 各省會設高等學堂,郡城設中等學堂,州縣設小學 鼓勵私人開辦學堂 設立翻譯、醫學、農務、商學、路、礦、茶務、蠶桑速成學堂 派皇族宗室出國游歷,挑選學生到日本游學 廢八股、鄉會試及生童歲、科考試,改考歷史、政治、時務及四書五經,以及定期舉行經濟特科 設譯書局 頒發著書及發明給獎章程,保薦格致人才
編輯本段變法內容
新政內容主要涵蓋教育、軍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體制。其最終目標,是推行君主立憲制。康有為向光緒皇帝贈送康有為自己的著作《日本變政考》和《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還有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攬要》的譯本和其他有關各國改革的書。這令光緒傾向以明治維新為改革的藍本的。
教育改革
舉辦京師大學堂所有書院、祠廟、義學、社學一律改為兼習中西學的學堂;各省會設高等學堂,郡城設中等學堂,州縣設小學鼓勵私人開辦學堂 設立翻譯、醫學、農務、商學、路、礦、茶務、蠶桑速成學堂;派皇族宗室出國游歷,挑選學生到日本游學 廢八股、鄉會試及生童歲、科考試,改考歷史、政治、時務及四書五經,以及定期舉行經濟特科 設譯書局 頒發著書及發明給獎章程,保薦格致人才。
經濟建設
康有為強調中國必須以工商立國,才能富國養民;另因為官辦企業多弊病,故也著重鼓勵民辦企業。 設鐵路礦務總局、農工商總局,並在各省設分局 廣泛開設農會,刊印農報,購買農具,訂立獎勵學藝、農業程序,編譯外國農學書籍,採用中西各法切實開墾 頒發制器及振興工藝給獎章程 在各地設立工廠 在各省設商務局、商會,保護商務,推廣口岸商埠 開放八旗經商的禁令,名其學習士農工商自謀生計 倡辦實業,促進生產。 鼓勵私人開辦工礦企業
軍事方面
改用西洋軍事訓練 遣散老弱殘兵,削減軍餉須支,實行團練,裁減綠營,舉辦民兵 頒發興造槍炮特賞章程 籌設武備大學堂 武科停試弓箭騎劍,改試槍炮
政治方面
裁減冗員 設置京卿學士,以集思廣益 准許地方官與士民上書 改上海《時務報》為官報,創設京師報館 開放新聞自由 按月分類列名每年收支 康有為還有好些未發表的新政,如尊孔聖為國教,立教部、教會,以孔子紀年,制訂憲法,開國會,軍民合治,滿漢平等,皇帝親自統帥陸海軍,改年號為「維新」,斷發易服,遷都上海等。據康有為表示,自軍民合治以下的新政都得到了光緒的同意。1897年末,山東發生曹州教案,兩名德意志帝國傳教士被殺。德國乘機侵佔膠州灣(今青島),俄國同時進占旅順大連,法國進占廣州灣(今廣東湛江),英國進佔山東威海,並要求拓展九龍新界。列強意圖瓜分剛敗於日本的清朝,在朝中再次敲響了警鍾。 榮祿
光緒帝雖然在1887年十七歲時已在名義上親政,但實權仍然掌握在慈禧太後的手裡。面對列強瓜分的危險,1898年(戊戌年),慈禧太後同意光緒帝進行朝政的改革。6月11日,光緒帝帝頒布《定國是詔》,表明變更體制的決心,這亦是百日維新的開始。之後光緒帝帝召見康有為, 調任他為京章行走,作為變法的智囊。 其後又用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等人,協助維新。 新政內容主要有:裁汰冗員、廢八股、開學堂、練新軍、滿漢平等,等等;涵蓋教育、軍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體制。其最終目標,是推行君主立憲制。康有為向光緒帝帝贈送康有為自己的著作日本變政考和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還有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攬要〉的譯本和其他有關各國改革的書。正在變法的時候想要推薦使把型號特別地當作明治維新的改革前進了。 戊戌政變新政一開始便遭到原來各大臣的抵制。特別是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榮祿,更是保守派的頭目。9月16日,光緒帝在頤和園召見統率北洋新軍的直隸按察使袁世凱,面談後升任他為侍郎候補。另一方面,直隸總督榮祿以英俄開戰,催袁急回天津。據袁世凱的日記,之後譚嗣同於9月18日夜訪袁世凱住處,透露皇上希望袁世凱可以起兵勤王,誅殺榮祿及包圍慈禧太後住的頤和園。兩日後(9月20日),袁世凱回到天津,將譚嗣同的計劃向榮祿報告。 9月19日,慈禧太後回宮,9月21日即臨朝,宣布戒嚴,火車停駛;並即幽禁光緒帝,廢除新政,搜捕維新黨人。是為戊戌政變,結束了只有一百零三天的維新。維新黨人中,康有為早離開北京,梁啟超逃入日本使館。譚嗣同拒絕出走,表示:「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其他數十人被捕,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六人於9月28日斬於菜市口。徐致靖處以永遠監禁;張蔭桓則發放新疆;唯一在地方徹底實施變法的地方巡撫湖南巡撫陳寶箴被革職,且永不敘用。所有新政,除京師大學堂(即現北京大學)和各地新式學堂被保留外,其餘主要新政措施均被廢止。 譚嗣同英勇就義
❽ 收集關於明治維新的有意義,有意思的問題,或關於明治維新的有意義,有意思的小故事也行
[編輯本段]歷史意義
經過明治維新而漸趨富強的日本,利用強盛的國力,逐步廢除與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收回國家主權,擺脫了淪為殖民地的危機;而後隨著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軍事力量也快速強化,更在1895年以及1904年~1905年,分別於中日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中擊敗昔日強盛的兩個大國—大清帝國與沙皇俄國,受到西方列強的注意,成為稱雄一時的亞洲強國;福澤諭吉所提出的「脫亞入歐」論也在此時成為正論。
維新初期,由於明治政府的政策,使得武士的社會地位大幅下降;而隨著俸祿漸次縮減,武士的經濟上保障也被削弱。凡此種種皆導致士族對明治政府的不滿,武力抗爭因此接二連三地發生。維新功臣西鄉隆盛以鹿兒島縣為中心,於1877年6月18日年所發動的西南戰爭,成為最後一次,也是規模最大的士族反抗戰役。戰敗之後,殘余的士族成員轉入地下活動,與板垣退助所主導的「民選議院設立運動」結合,透過「自由民權運動」的開展形成政治上的反對勢力。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公布,成為亞洲第一部成文憲法;1890年,日本國會(帝國議會)正式開始運作。
至於社會、文化方面的改變,隨著留洋知識分子(伊藤博文、大隈重信、新渡戶稻造等)吸收並引介西方文化與典章制度進入日本,以及眾多現代化事物的引進,「文明開化」的風潮逐漸形成,對於原本傳統而保守的日本社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不只物質需求與生活習慣上出現西化的轉變,在教育系統與社會組織的廣泛推行下,思想與觀念上也逐漸有了現代化的傾向(例如守時、衛生等概念與西式禮儀);文藝上的影響也不小(特別是現代文學與歐式風格建築)。
另一方面,雖然明治政府銳意改革,但整體而言較為偏重促使國家強盛的結果,也遺留了許多問題:如天皇權力過大、出身藩地的有權有勢者長期掌控國政,形成勢力龐大的「藩閥政治」體系、土地兼並依然嚴重、新興財閥壟斷市場經濟等現象。這些負面問題與日後發生並累積的一些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相互影響,最終直接或間接促使日本走上侵略擴張的道路。
還有很多,樓主請在這里看吧http://ke..com/view/22062.htm#6
❾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小故事100字
歷史會永遠記住這一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在這一天,抗日戰爭以中國人民的勝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敗而告結束。
歲月的腳步匆匆走過60年。黃河邊上的硝煙已隨風而散,歷史彷彿已經遠去。但是,從盧溝橋頭捲起的那場戰爭留下的教訓卻是刻骨銘心的。對於中華民族來說,那是永遠的國恥,永遠的奮爭,也是永遠的追思。
歷史是一面映照現實的明鏡,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書。將那段歷史僅僅理解為災難與憤怒,而不從中尋找其內在邏輯,理解其復雜性,則同樣辜負了那些身經災難的一代人的流血付出。」
那段歷史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悲痛欲絕的哀傷、洗刷不盡的血淚、永志追思的英烈和偉岸壯闊的史詩,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永不再戰的期盼、強國富民的決心、和睦鄰友邦的祝願。
落後就要挨打
血色黃昏:偶然背後的必然。
68年前,一個中國人民刻骨銘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槍炮聲震驚了盧溝橋。日軍以士兵失蹤為借口,要強行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絕後即槍炮相加,全面發動侵華戰爭。英勇不屈的中華民族也開始了長達8年的全民抗戰。
「七七事變」僅僅是近代日本侵華野心的總爆發。在此之前,日本已經對中國這塊富饒的土地相視已久。早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時就制定了以鯨吞中國為核心的所謂「大陸政策」,在之後的70多年裡,日本曾發動了14次侵略戰爭,其中多次是對華戰爭。1894年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戰爭,迫使戰敗的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台灣與澎湖列島;10年後又在我國東北土地上發動日俄戰爭,強迫清政府承認日本在東北的勢力范圍。「進入大陸」的迷夢、畸形膨脹的野心,使得這個受中國傳統文化恩惠最重的國家成為近代以來禍害中國最深的國家。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時任日本首相的田中義一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拋出了對華侵略總戰略: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趾高氣揚的日本,已掩飾不住要徹底征服中國的野心。
「9.18」這個國恥的日子也同時提醒我們,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對於國家和民族振興是何等的重要。我們曾經提出,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一個宏偉的計劃,中華民族在經歷了自1840年以來的屢次屈辱之後,無數仁人志士,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為的就是這一目標。但是,每當外敵入侵之時,也是我們的民族凝聚力最脆弱之時,各自稱王,各霸一方,內部矛盾重重,這也給別人入侵創造了條件。由此觀之,實現民族復興,如果國家不統一,民族不團結,實現這一目標肯定是一句空話。「9.18」是一個歷史的教訓,如果你是一個中國人,這個日子你記住了嗎?可是,記住了又能怎麼樣?筆者以為,不僅僅是記住,每一個中國人要的是從自己做起,你為這個國家和民族做了些什麼?還打算怎麼做?你最起碼是一個愛國者,然後,你是一個建設者。愛你的國家,愛你的民族,為她添磚加瓦。國家統一強大,民族團結興旺,看天下誰能敵?
國恥象大山一樣壓在中華民族的頭上,壓得幾億人民透不過氣來,也在我們這些少年人心靈里灌注了鉛一樣沉重的憂愁和哀傷,中國,我們古老的中國,生我養我的中國,地大物博卻遭人欺凌宰割的中國,什麼時候才能掙斷身上的屈辱鎖鏈,鐵骨錚錚地站起來啊!
整個八年抗戰期間,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蹂躪祖國的胸脯,其中有幾年在上海這個「國中之國」中,也看到英國,美國士兵耀武揚威地走在馬路上,外國軍艦在黃浦江上任意來去……只有嘗盡失去自由和被壓迫的滋味,才能深切地懂得「勿忘國恥」這四個字的含義。現在,每當唱起「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時就會聯想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那句古訓。
多少年風雨滄桑,河山巨變,我們的祖國早已擺脫了屈辱和苦難。然而,我們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許多發面還處在落後地位,落後是現實,安於落後就是可恥了神州大地的一些角落裡,權欲觀念,愚昧思想,腐敗墮落作風,惟利是圖,崇洋媚外……種種可鄙的現象,更使正直的人感到可恥。也許這些可以算作新的「國恥」吧,這些有損國格,有損中華民族形象的「國恥」,我們一天也不能容忍!
回顧這段以人力和火力相拼的歷史,我們除了對血肉拼搏的感動,更有對實力不濟的無奈。在強大的物質力量面前,精神力量固然可貴,但總呈現出一種蒼白無力的悲壯。周總理曾對那場戰爭感慨:我們反對帝國主義的實力政策,對付帝國主義卻不能不講實力。只有在國家總體實力包括軍事實力方面能追趕上世界水平,中華民族才能真正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落後就要挨打,自尊必先自強,發展需要安定。這,就是那段屈辱與悲壯同行的歷史留給我們的最為深刻的啟示。
❿ 有關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
網路里就有的 還有一個網站——維基網路 我剛才看了 很全 這里不讓貼網址 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