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白居易人物簡史
(一)生平和思想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租籍太原,祖父徙居新鄭。以元和十年(875)被貶江州(今江西九江)為界,白居易一生可分前後兩期。
青少年時期,為避戰亂求生計,白居易曾有五六年顛沛流離的生活經歷,這對他的思想和創作都有一定影響。貞元十六年(800),進士及第,十八年,拔萃登科,次年授校書郎。元和元年(806),應「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及第,任盩厔尉,後遷翰林學士、左拾遺等官。這期間,他仕途順利,自稱「十年之間,三登科第,名人眾耳,跡升清貴。」(《與元九書》)在儒家兼濟思想主導下,他與元稹一起,閉戶累月,揣摩時事,寫成《策林》75篇,內容有關請降繫囚、蠲租稅、放宮人、絕進奉、諫宦官不當為制統將領等方面,諫議改革弊政,裨補時闕。並寫了《新樂府》50首、《秦中吟》10首,作為書啟《策林》的補充。不料卻遭致權豪勢要的「扼腕」、「切齒」。元和十年,藩鎮李師道派人刺殺力主削藩的宰相武元衡,已改任左贊善大夫的白居易首先上疏,亟請究捕,以雪國恥。卻被冠以宮官越職、先諫官而言事的罪名,貶江州司馬。
這次貶謫成為白居易一生的重大轉折點,他的主導思想由「兼濟」轉為「獨善」。盡管後期他也曾多次上書言事,也還關心民生疾苦,在地方官任內,有修水利、灌農田等德政,但奉行的卻是「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言。」(《重題》)「面上滅除憂喜色,胸中消盡是非心」(《詠懷》)的處世哲學。見到朝中朋黨傾軋,他便請放外任,先後出守杭州、蘇州。晚年定居洛陽,歷任太子賓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職,世稱白傅。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卒於會昌六年(846)。這一期間,他以詩書琴酒自娛,棲心佛老,過著亦官亦隱、知足保和的「吏隱」生活,作了大量的感傷、閑適詩。有《白氏長慶集》。
(二)詩歌的思想內容
白居易詩今存近3000首,他曾親自整理編集,並分為諷諭、感傷、閑適、雜律四類。
所謂諷諭詩是他「自拾遺來,凡所適、所感、關於美刺興比者,又自武德迄元和,因事立題,題為新樂府者。」(《與元九書》)最為他自己所愛重。代表作即《新樂府》50首、《秦中吟》10首。這些詩篇揭露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生活的痛苦,反映了中唐社會中許多重大的問題,如宦官的專橫跋扈,宮市制度的掠奪實質、兩稅法的誅求、藩鎮的擁兵自重、養寇謀身等,都是針砭時弊,並非泛泛批評。如《海漫漫》、《夢仙》等,諷刺統治者迷信神仙,妄求長生的虛妄愚昧。《傷宅》、《歌舞》等揭露達官豪貴窮奢極欲、醉生夢死:「所營唯第宅,所務在追游。朱輪車馬客,紅燭歌舞樓……日中為一樂,夜半不能休。」(《歌舞》)《縛戎人》、《西涼使》、《新豐折臂翁》等譴責統治階級窮兵黷武,邊將冒功邀賞,全不以邊疆安危、軍民生死為念:「相看養寇為身謀,各握強兵固恩澤。」(《城鹽州》)「沒蕃被囚思漢土,歸漢被劫為蕃虜。」(《縛戎人》)《賣炭翁》、《輕肥》、《宿紫閣山北村》揭露宦官中尉的驕橫跋扈,巧取豪奪:「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借問何為者?人稱是內臣。朱紱皆大夫,紫綬或將軍。誇赴軍中宴,走馬去如雲。罇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果擘洞庭桔,鱠切天池鱗。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輕肥》)《紅線毯》、《繚綾》揭露地方官借進奉制度,盤剝百姓,邀寵求賞:「紅線毯,擇繭繰絲清水煮,揀絲練線紅藍染。染為紅線紅於藍,織作披香殿上毯。……宣城太守加樣織,自謂為臣能竭力。百夫同擔進宮中,線厚絲多卷不得。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兩絲!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紅線毯》)在《重賦》、《采地黃者》、《杜陵叟》等詩中,他憤怒抨擊貪官污吏橫征暴斂,殘民以逞:
杜陵叟、杜陵居,歲種薄田一頃余。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長吏明知不申破,急斂暴徵求考課。典桑賣地納官租,明年衣食將何如?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京畿盡放今年稅。昨日里胥方到門,手持敕牒榜鄉村。十家租稅九家畢,虛受吾君蠲免恩。(《杜陵叟》)
詩中把貪官比作食人肉的豺狼,揭露了「皇恩浩盪」,蠲免租稅的虛偽性。《上陽自發人》、《陵園妾》、《母別子》等控訴了在宮女制度和封建禮教束縛中的婦女的悲慘命運。可見白居易的諷諭詩繼承並發展了杜詩的現實主義傳統。
所謂「感傷詩」,是「有事物牽於外,情理動於內,隨感遇而形於嘆詠者」(《與元九書》),其中最享盛譽的是《長恨歌》、《琵琶行》。《長恨歌》作於盩厔縣尉任上,根據史傳和民間傳說的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鋪寫而成。詩的前半部分諷刺玄宗耽於酒色,怠弛政事:「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今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揭示了由於玄宗的腐敗、荒淫,導致了「安史之亂」。詩的後半部分把史實、傳說與想像交織一起,吟詠李楊的愛情和「長恨」:「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極力渲染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悼念,觸目傷心,刻骨縈懷,又用有如招魂的大段鋪敘描繪,表現他們生死不渝的愛情和綿綿無絕的遺恨:「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這早已超出了帝妃愛情的范圍,成為對人間生死不渝的真摯愛情的謳歌,所以能久誦不衰。《琵琶行》寫於貶謫江州的第二年。全詩通過一個曾在京城名噪一時的藝伎年老色衰,淪落江湖,被夫冷落的不幸遭遇,表現了他對歌妓悲慘命運的同情,抒發了詩人蒙冤遭貶的苦悶和悲憤。「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詩中不僅同情琵琶女的凄涼遭遇,而且也有詩人自己的身世之感。
白居易的閑適、雜律詩,多表現閑情逸致,抒發歸隱田園、潔身自好的志向,雖也流露出對宮場的不滿,但不少篇什宣揚安天樂命,省分自足的消極思想。其中也有些寫景抒情的佳作,如: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賦得古原草送別》)
寓意雋永,耐人尋味。其它如《暮江吟》、《錢塘湖春行》等,也都清新可誦。
(三)詩歌的藝術成就
平易、通俗、淺近是白居易各類詩歌共同的風格特徵。他的詩多觸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頭語,娓娓道來,沁入心脾。他的不少佳作「言淺而思深,意微而詞顯」(薛雪《一瓢詩話》)。用淺顯、通俗的語言表現精警的思想,這種「用常得奇」(劉熙載《藝概·詩概》)的藝術境界「良非易到」(同上),他雖然「非求宮律高、不務文字奇」(《寄唐生》)「工夫」卻「鍛煉至浩」(趙翼《甌北詩話》卷4),而且重視向民歌的形式和口語學習,因而達到了意到筆隨,物無遁情的境地。但「過猶不及」,過分追求淺近,也就產生了部分作品言太詳、意太盡、情太露,略無余蘊的缺點。
由於內容不同,他的詩表現手法有所不同。
白居易的諷諭詩「質直急切」,其主要特點:其一,主題專一,人物事件典型化。他的樂府詩採取每首集中一個題材,突出一個主題的方法,即便題材相同,各首的側重也有所不同。又多採用「首句標其目,卒章顯其志」的方法。其二,善於用細節和心理描寫塑造形象。杜甫的樂府如「三吏」、「三別」,往往側重敘述和概括類型化的人物事件,而白居易的樂府,則汲取了唐傳奇的一些表現手法,如外貌服飾、心理活動和動作等細節描寫,成功地塑造了一些下層勞動人民的形象,如賣炭翁、新豐折臂翁、上陽白發人、縛戎人等等。其三,他靈活採用敘事為主,並與議論、抒情相結合的表現手法,且善於變化:有的詩用第一人稱以敘事,有的用「卒章顯其志」以議論,有的則寓議論、抒情於敘事之中。其四,詩人為突出矛盾,深化主題,常採用貧富、苦樂、輕重、大小的對比手法。這些都是他對敘事詩藝術的繼承和發展。但是由於文學創作理論的偏頗,也導致他的部分諷諫詩理念先行,枯燥說教,或用形象印證某種政見,而使議論與形象的結合過於淺顯,稚拙。
白居易的感傷詩,代表作是七言歌行體的《長恨歌》、《琵琶行》。它們在初唐四傑七古的基礎上,創七古新調:全篇都用平仄協調的律句,間用對偶;押韻數句一換;較多地運用小說環境描寫、氣氛渲染、心理刻劃等手法;較少用典,語言流利自然。《長恨歌》前半寫實,後半虛構,抒情氣息濃郁。《琵琶行》在描寫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和美妙多變的琴聲時,除用大量生動形象的比喻外,更融入了彈者和聽者的心情和感受:「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用琴聲溝通了彈者和聽者、作者和讀者的感情,融合了彈者和聽者過去和現時的身世遭遇和感觸,大大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豐富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意蘊。
白居易的閑適詩和雜律詩,多流連光景之作,恬淡閑適之趣,風格平淡自然,深受陶淵明、韋應物的影響,但意蘊單薄淺近,這在聯韻、和韻的排律中尤為突出。
詩歌之外,白居易的散文也很有特色。他的《策林》75篇,追蹤賈誼、晁錯,縱論政事,發言攪直,析理深透,不乏政論的傑作。《與元九書》、邊敘邊論,洋洋灑灑,是唐代重要的文論。《廬山草堂記》、《冷泉亭記》、《三游洞序》、《荔枝圖序》等雜記,寫景清新,狀物簡潔,抒情雋永,是小品文的上乘之作。白居易雖不是韓柳古文運動的成員,但他的散文創作,推動了中唐的散文革新。
白居易還向民間曲子詞學習,創作了《憶江南》、《浪淘沙》、《花非花》等小令,為文人詞的發展開拓了道路。
『貳』 白居易是我國歷史上的什麼人物
白居易是我國歷史上的偉大詩人。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叄』 歷史上名人的書房被命名為什麼
陋室 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居室兼書房名。詩人曾專門寫了篇膾炙人口的《陋室銘》,以描繪自己書齋的簡陋,表現自己高潔的志行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老學庵 這是南宋詩人陸游晚年的書屋名稱。此名表達了詩人活到老,學到老,生命不息,學而不止的精神。
七錄齋 明朝著名文學家張溥,年幼時酷愛讀書,凡是所讀的書必定親手抄寫,誦讀數遍後燒掉,然後再抄,再讀,再燒,這樣反復六七次,因此他給自己的書房取名「七錄齋」。
聊齋 相傳,清初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常設煙、茶在路邊,過路人只須到此講講故事、傳聞,或聊聊天,便可免費享用。一旦聽到有用的「材料」,蒲松齡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他取書屋名為「聊齋」。
瓶水齋 清代詩人舒位的詩作很有成就,可他非常謙遜,把自己的知識和創作成就比作大海中的一瓶水,所以命名自己的書齋為「瓶水齋」。
北望齋 著名作家張恨水,在抗日戰爭中欣聞平型關大捷,看到了中國反侵略的希望,命屋名為「北望齋」,寄託他對黨的希望和對故鄉的懷念。
夢草齋 上海作家謝冰心在學生時代,讀了許多中國古典名著,對愛打抱不平、落草為王的「綠林好漢」十分敬慕,於是她把自己的書屋起名為「夢草齋」。
四步齋 上海作家趙麗宏1988年喜得新居,書房只有四步之長,卻也自得其樂,因而命名為「四步齋」。
積微居 語言學家楊樹達曾說:「小是大的基礎,大是小的發展;多是少的結果,少是多的積蓄。學問是一點一滴積累而來的。」因此,他給書屋取名為「積微居」。
馬虎居 社會學家鄧偉志的居室取名為「馬虎居」,其一是他的生肖是馬,妻屬虎;其二是他提倡生活上簡單、馬虎一點。
泥土巢 擅長農村題材的著名作家浩然,給自己在河北三河縣居住的農家小院取名為「泥土巢」,表明了他長期紮根農村的決心和對農村的熱愛。
靜虛村 這是作家賈平凹的居室名。他說:「我剛從山裡搬到西安時,住城北新村,地方雖小,卻很安靜,我就取名『靜虛村』。靜是心靜,虛是心寬,包容大」。
此外,自古以來,許多學者名流在鑽研學問、攀登事業高峰之餘,還喜歡集藏以怡情悅目,調劑精神。興之所至,往往以所藏之物來命名居室、書齋,說來頗有情趣。
抱殘守缺齋 清代著名小說家劉鶚取室名「抱殘守缺齋」,並非給自己臉上抹黑,而是因為他生平「嗜古成痴」,人稱「竭其力之所至,不以營田宅,治生產,惟古器物是求」。他集藏「上自殷及隋碑,巨若鼎彝,纖如泉珍,旁羅當壁,廣及罌登」。這些千年古董,因歷經滄桑,難免殘缺不全,但劉視若珍寶,因此,他的書齋名表達了甘心一輩子與這些殘缺不全的文物為伴的志向。
周敦商彝秦鏡漢劍唐琴宋元明書畫墨跡長物之樓 清代文人李盛鐸愛收集古墨,他的書齋里珍藏文物歷朝盡有,各種各樣齊全,因此他自署室名曰「周敦商彝秦鏡漢劍唐琴宋元明書畫墨跡長物之樓」,其室名之長,堪稱歷代之最。
百梅書屋 書法家陳叔通得到父親所藏唐伯虎一幅墨梅,引為奇跡。為紀念他父親的嗜梅之癖,以這幅唐畫為基礎,千方百計搜求,共購得歷代名家畫梅一百幅,最後又得到高澹游的《百梅書屋圖》,珍愛非常,故取齋名「百梅書屋」。
平復堂 書法家張伯駒購得西晉文學家、書法家陸機手書的《平復堂》,當他知道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書法真跡,高興萬分,遂自題齋名曰「平復堂」。
梅花詩屋 著名京劇演員梅蘭芳30年代得到「揚州八怪」之一的清代畫家金農所繪《掃飯僧》真跡一幀,隨後又得金農所書「梅花詩屋」齋額,均視為珍寶,並將此一書一畫懸掛齋壁,朝夕臨摹。後乾脆將自己的書屋命名「梅花詩屋」。
大痴富春山圖一角人家 畫家吳湖帆曾用古銅器商彝與人換得元代畫家黃公望所作名畫《富春山居圖卷》(又稱《剩山圖》)殘卷,十分珍惜,從此自稱其居為「大痴富春山圖一角人家」。
鴛鴦七志齋 書法巨匠於右任喜歡收藏墓誌,他先後收藏北魏墓誌300餘方。在這些墓誌中,有七種鴛鴦志,據此於老將自己的書齋取名為「鴛鴦七志齋」。
萬卷書齋 以「萬卷」命書齋,在古人書齋中並不少見,但不少是虛張聲勢,裝潢門面的。著名外國文學翻譯家戈寶權的「萬卷書齋」卻是名符其實,他積50多年的藏書,計有中外圖書約兩萬卷。他說:「中國有句老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讀書,知識得不到;不讀書,知識面不會廣。行萬里路,可以擴大自己的眼界,豐富感性知識。」因之,他稱自己的書齋為「萬卷書齋」。
無倦苦齋 當代著名書畫家錢君淘因為收藏著清代書畫名家趙之謙「無悶」、包世臣「倦翁」、吳昌碩「苦鐵」等3人的數百方佳印,遂從3人中各取一字,組成「無倦苦齋」命其畫室。「無倦苦」蘊含哲理,以此名室,既可表達敬慕前賢之意,又有勉勵自己鑽研學問之志。
與石居 著名愛國人士沈鈞儒出生在一個七代藏石的世家,一生與石交友,他在詩中寫到:「掇恰滿吾居,安然伴石眼。」可見他生活在一個石頭的世界,即使朋友來往,亦以石為禮。現存在中國革命博物館的一塊色澤深黑,一尺有餘的石頭,是沈老於1900年在老河口石灘撿拾的。他的室名為「與石居」,其內涵引人深悟。
百盂齋 上海著名收藏家陳玉堂室名為「百盂齋」,這是因為他以畢生精力藏有上至始皇之前,下迄民國之後的水盂300多個之故。陳玉堂曾在《藏盂小志》中說:昔日白石老人,以蓄石自號「三百石富翁」,我歷經若干寒暑,藏盂竟逾三個百數,故戲謂友人曰:余則可稱「三百盂小康」,因此以「百盂齋」而命之。
此外,如藏書家傅惜華先生的「碧蕖館」,收藏有四方乾隆御題古硯的閻家憲先生的「四御硯齋」,以收藏筷子聞名的藏家藍翔先生的「筷樂齋」,專門收藏古玉件的梨園名宿玉瑤卿先生的「古瑁軒」,百齡畫師朱屺瞻先生的「三墨室」,收藏雜項的文史作家鄭逸梅先生的「紙帳銅瓶室」,專集紫砂壺的許四海先生的「壺天閣」等,都有美妙的故事隱於其中。
『肆』 「江水又東徑石門灘,灘別岸有山」是什麼歷史的故事
歷史故事:相傳玉帝降生夏禹到人世來治理洪水,同時又派遣天神下界來協助他。當他率民開鑿到黃牛峽石,有天神化為神牛前來相助。
一日,天剛剛麻麻亮,有一民婦送茶飯給治水的民夫。她來到江邊,猛然看到一頭巨大、雄壯的黃牛,身繞霞光,揚蹄騰躍,忿怒地以角觸山,頓時山崩石裂,響聲如雷鳴。民女嚇得瞠目結舌,大聲呼喊起來。喊聲驚動了神牛,便一下跳下山岩。
從此把影像留在石壁間。這是人們對征服大自然的美麗想像,黃牛象徵著人民改造河山的偉大創造力。
江水又東徑石門灘,灘別岸有山的意思是江水又東經黃牛山,山下有石灘,名叫「黃牛灘」。早上從黃牛山出發,晚上寄宿在黃牛山,三天三夜,黃牛山依然像以前那樣。
出自——北魏晚期酈道元《水經注》。
(4)石灘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酈道元(?~527年),字善長,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北魏時期酷吏、地理學家,青州刺史酈范之子。
幼時隨父訪求水道,博覽奇書,游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搜集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為官之後,仕途坎坷,未盡其才,歷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將,遷冀州長史、青州刺史、魯陽太守、東荊州刺史,轉河南尹,封永寧伯。
執法嚴峻,拜關右慰勞大使。北魏孝昌三年(527年),為叛臣蕭寶夤部將郭子恢殺於陰盤驛,贈吏部尚書、冀州刺史。
酈道元撰有《水經注》四十卷,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匯集,成為中國游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游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
『伍』 《大聖歸來》到《哪吒之魔童降世》都是改編自中國的神話人物故事,哪些神話故事讓你印象深刻
大聖歸來和哪吒魔童都是令國人驕傲的國影動漫,更是國漫的崛起。無論是大聖歸來還是哪吒魔童,無疑都是中國傳統神話故事中的經典人物。中國的神話故事大家想必小時候就已經耳濡目染了,孫悟空和哪吒的故事更是熟悉,在這么多神話故事裡面總會有這么幾個讓你印象深刻。
如今大聖歸來還有哪吒魔童的國漫如此成功,我們對於後續神話故事的國漫會更加有信心。
『陸』 古今中外介紹歷史人物事跡的書以及作文語言問題
第一個問題不答了,樓上的已經很全面了……
第二個問題:首先說談談如何寫出好文章……古代時節有科舉制度,時任科舉題目多為以一個題目寫出一片文章…… 正所謂:十年寒窗苦,一舉得功名!其實這些書生平時都幹嘛?他們就是整天的讀書,看書,讀前人的作品,從中學習寫文章的精髓。所以,想要寫好文章,首先要多讀文章!正所謂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抄的妙不妙!這是寫作的第一要素~~還有一個要素是「創意」 何謂創意? 古今多少名言警句流芳百世~~這些句子為什麼會流傳下來?其一,言詞合理,符合時世~~ 其二、往往都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敢者!如果你有什麼創意的思維可以加入文章中,也許會一反昔日寫作的特點,但是只要合情合理,也許這些話不久後就會成為新的名言!
還有一點補充:比如我有些朋友他們最頭痛的就是文言文、古語系列~~ 一篇文章需要很久才能讀懂其中的意思,更別說深入意境了!對於這點我採取的是培養相關愛好,漸漸深入……比如古語很難學,我首先由看電視開始~~我喜歡三國、喜歡春秋、看原版的電視劇漸漸了解一些古語的大概含義,說此話的環境等……其次慢慢發展到看古代著作典籍!一些英雄人物自傳等(對你描寫人物特點有很大的幫助)~~相對肯定要比看什麼四書五經容易的多,同時也可以學習到一些東西。
以上為個人心得,希望能對LZ有所幫助~~~(本人熱衷於古代文學、更對描寫人物有著獨到見解,如果有什麼需要幫助的歡迎回信)
『柒』 石灘鎮的歷史沿革
元朝復僧人嚴約庵為首制籌建之橫跨富水河床石橋一座,河畔、卵石成灘故名「石灘」。南北朝至唐,故縣曾為廣豐、豐城縣治所在地。1949年為石灘、故縣等8鄉,屬第三區。1958年合設石灘公社,1984年改鄉,1995年設鎮。1997年,面積61平方千米,人口2.5萬,轄石灘居委會及石灘、港塘、故縣、巷裡、徐洲、陳家、蛟塘、鳥崗、里城、巷口、南湖、大屋、湖山、塘東1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石灘街。
『捌』 江西省豐城市石灘鎮港塘村朱家歷史人物
港塘村居於江西省,宜春市,豐城市,石灘鎮。人勤物豐,風景宜人,歷史悠久,依山傍水
港塘內村與周容邊地點:朱家圩,舊塘,洲上,赤郭咀饒村,下圩,堯巷,塔前,草溪林場,故縣村
主要農產品:青豆,奇異果,草莓,杏子,芹菜梗,茅菜,蔥,大白菜
『玖』 長江合江縣白米鄉連石灘歷史最高洪位或設計洪水位多少
中文名稱
合江縣
別 名
少岷、符陽、荔城
行政區類內別
縣級
所容屬地區
中國四川省瀘州市
下轄地區
27個鄉鎮(25個鎮、2個鄉)
政府駐地
合江鎮少岷南路252號
電話區號
0830
郵政區碼
646200
地理位置
位於長江與赤水河交界處
面 積
2414平方公里
『拾』 白姓的由來歷史上出現過哪些白姓名人
一、由來:
白姓最早源自嬴姓。秦武公死後,公子白未能繼立,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將君位從公子白手中奪走。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國都城雍(今陝西鳳翔)附近的平陽(今陝西歧山、噤縣一帶),德公把平陽封給了公子白。公子白死後,他的後人就以白為氏。
二、名人
1、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閑適詩在後代有很大影響,其淺切平易的語言風格、淡泊悠閑的意緒情調,都曾屢屢為人稱道,但相比之下,這些詩中所表現的那種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閑適」思想,以及歸趨佛老、效法陶淵明的生活態度,因與後世文人的心理較為吻合,所以影響更為深遠。
2、白樸
白樸(1226-約1306), 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朴,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開封)人,晚歲寓居金陵(今江蘇南京),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作家」。
白樸放浪形骸,寄情於山水之間,但他卻並不可能真正遁跡世外,對現實熟視無睹。加之,他的足跡所至,恰恰是曾經繁華一時,而今被兵火洗劫變為的荒涼境地。前後景象的對比,更激起他對蒙古統治者的怨恨。他以詩詞來宣洩這種怨恨,控訴蒙古統治者的罪惡行徑。
3、白起
白起,羋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楚平王之孫白公勝後代。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
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對敵人發起毀滅性的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全殲敵軍。
4、白敏中
白敏中(792年-861年),字用晦,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人,祖籍同州韓城(今陝西韓城),郡望太原陽谷(今山西太谷),唐朝宰相,刑部尚書白居易從弟。
咸通二年(861年),南蠻作亂。唐懿宗召白敏中入朝議事,並命人扶他上殿。白敏中堅持請辭,遂以中書令之職出任鳳翔節度使。不久,白敏中再次上表,請求辭官歸鄉,守護祖墓。唐懿宗又任命他為東都留守,但他卻極力推辭。唐懿宗無奈,只得讓他以太傅之職退休。
5、白行簡
白行簡(776年-826年)唐代文學家,字知退,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人,著名文學家白居易之弟。公元805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累遷司門員外郎,主客郎中,又曾任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職。著有文集10卷,文辭簡易,有其兄風格。
元和十四年春,白行簡隨其兄白居易前往忠州,第二年又隨兄回到京城長安,授職左拾遺,累遷司門員外郎,主客郎中。長慶末年,振武水運營田使賀拔志歲終結課失實,朝廷詔命白行簡復核,他把情況查實後,揭露了賀的舞弊行為,賀畏罪自殺。寶歷二年冬,白行簡病卒,時年5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