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再南陽發生的歷史故事

再南陽發生的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03 00:53:16

⑴ 南陽的故事

◢◤餃子的來歷◥◣(南陽的故事)
建安初年,張仲景出任長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毅然辭去了太守官職,告老還鄉,決心為百姓治病。

這時正值數九隆冬,他在回鄉路上,看到那些為生存而奔波的窮苦百姓,衣不遮體,許多人耳朵都凍爛了,心裡更加難受。

他一到家,登門求醫者便蜂擁而至。可是張仲景心裡老惦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鄉親們。冬至到了,他讓弟子替他看病,他在南陽東關空地上搭起了醫棚,盤上大鍋,專門舍葯為窮人治凍傷。他把羊肉、辣椒和去寒的葯材放在鍋里,熬到火候時再把羊肉和葯材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治病的窮人,每人一大碗湯、兩個「嬌耳」,這葯就叫「祛寒嬌耳湯」。人們吃後,頓覺全身溫暖,兩耳發熱。從冬至起,張仲景天天舍葯,直舍到大年三十。鄉親們的耳朵都被他治好了,歡歡喜喜地過了個好年。

從此以後,每到冬至,人們就想起張大夫為鄉親治病的情景,也模仿著做嬌耳的辦法,做起了食品。為了區別「嬌耳湯」的葯方,就改稱為「餃耳」。因叫著別嘴,後來人們就叫它「餃子」了。天長日久,形成了習俗,每到冬至這天,家家都吃餃子。

伏牛山的來歷

秦朝的時候,我國人多地少,有的地方只好在石板上堆土種莊稼,收獲的糧食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許多窮人經常忍飢挨餓。而官府不是抓丁,就是搜刮錢糧,百姓沒有活路,到處都是造反的人。

⑵ 南陽歷史

南陽歷史悠久。早在四五十萬年前,「南召猿人」就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約在五六千年前,這里就出現了村落和房屋,產生了農業、畜牧業和制陶等手工業。

西周時,南陽屬荊州,因在周的南部,被周人稱為「周土」。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初設置南陽郡。春秋戰國時期,南陽已成為全國八大都會之一。在湍河上建造楚碣,引水灌田。已開始使用鐵器,有了冶鐵、蠶絲等手工業和商業。特別是鑄銅業發展迅速,工藝水平較高。

秦統一六國之後,遷不軌之民於南陽,使六國富豪和擅長經營的商人及手工業者雲集南陽,促進了南陽經濟的發展,尤其冶鐵業發達,成為全國冶鐵中心之一。西漢和東漢仍置南陽郡,轄境相當於河南熊耳山以南和湖北大湖山以北,南陽經濟文化的發展達到歷史上的鼎盛時期。西漢時,南陽水利與關中鄭國渠、成都都江堰齊名,並稱全國三大灌區。由於對東南和南方的開發,宛城也成了南北交通的要沖,東西往來的通道,是全國著名的五都(南陽、洛陽、臨淄、邯鄲、成都)之一,也是全國設工官的9個地區和設鐵官的46個地區之一。

東漢時,光武帝劉秀起兵南陽,成就帝業,南陽被稱為「帝鄉」。太守杜詩修治坡池,廣拓田土,全郡可灌農田4萬頃,這時的冶鐵用水排, 水力鼓風機鼓風,大大提高了冶鐵效率,特別是採用球墨鑄鐵,提高了冶鐵工藝水平,這一技術的使用比歐州早1000多年。 當時南陽郡人口240萬,為全國各郡之冠。郡城周長36公里,比1990年市區面積還大。漢代南陽人才輩出,燦若繁星。不僅劉秀的28個開國元勛大多出自南陽,還涌現出張衡、張仲景聞名世界的偉大科學家和醫學家。漢代達官貴人死後流行厚葬,南陽出土眾多的畫像石和畫像磚;是一部「綉像漢代史」,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一朵絢麗多彩的奇葩。從唐朝起,南陽設鄧、唐二州。

經過貞觀、開元之治,南陽農業興旺,工商業繁榮。李白在《南陽行》中說:「清歌遏流雲,艷舞有餘閑,邀游盛宛洛,冠蓋隨風還。」明朝初年,南陽是朱元璋第二十二子唐王朱 的封地,永樂年間在南陽城內建造了規模宏大的唐王府,成化年間又建造9座郡王府,南陽城內皇親貴胄,車水馬龍,商業隨之活躍,山、陝、江、浙、川、鄂客商紛到沓來,各種商務會館、公館在各地興起,南陽(市、區)、新野、唐河、社旗、內鄉、淅川成為水陸交通重鎮。糧食、棉花、生絲、煙草、綢緞、油料、皮毛、木材、葯材、銅器、鐵器等大量湧入市場,並行銷全國各地。

當時的南陽可謂百業俱興,建築、園林、繪畫、雕塑、書法等方面都有新的發展。清朝康熙年間,農業、手工業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尤以建築業比較發達,武侯、山陝會館等古建築巍巍壯觀,富麗堂皇,南陽是北京通往湖廣和雲貴川的交通要道,陸路驛道與水路碼頭相接,有「南船北馬」之稱。山、陝、江、浙商賈雲之集,工商業興旺,南陽成了豫西南的經濟中心。光緒十年,鎮平開始生產絲綢,並遠銷歐洲及東南亞各國。

1948年11月4日,南陽全境解放,國民黨統治結束。1949年3月,新成立的中共河南省委決定,成立南陽地委,並宣布南陽專署原轄的葉縣、舞陽兩縣劃歸許昌地區,南召、南陽、鎮平、內鄉、淅川、鄧縣、新野、唐河、桐柏、泌陽、方城11個縣屬南陽專署管轄。1994年7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南陽地區,設立地級南陽市,實行市帶縣的領導體制,南陽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⑶ 有關南陽的歷史故事

我告訴你了啊
血戰南陽初顯威:
何倫大怒,舉起宣花斧,劈面砍來,雲召把槍一架,叮當一響,何倫雙手酸麻,虎口震開。復一槍,結果了性命。眾將上前圍住雲召,雲召一桿槍,神出鬼沒,一連幾槍,又挑死了隋朝十餘員將官,眾皆敗走。雲召又趁勢把三軍亂砍,殺得血流成河,屍積如山,雲召後面迫來,四將上前擋住,雲召獨戰四將,不上二三合,二將中槍落馬而死。另外那二將見勢頭不好,正待要走,被雲召拔出青虹劍,俱斬落馬下。
隋兵敗走,雲召追至長平岡,只聽一聲炮響,閃出埋伙四將,領了三千人馬,攔住去路。後面那四員大將,聽得炮聲吶喊,連忙領兵從後面殺來。雲召急引兵回時,韓擒虎又差二員大將,一員是陳州總兵吳烈,一員是曹州參將王明,各帶兵馬五千,四面圍住。雲召東沖西突,隨兵愈加眾多,雲召手執長槍,殺上前面,四將來迎,雲召大喊一聲,竟沖四將。那四將抵敵不住,被雲召刺死三將,一將往前逃走,又被雲召一箭射死,前軍四散逃生。雲召從後追來,兩脅下伏兵齊起,吳烈、王明,各執大刀,一齊殺來。雲召在中央獨戰二將,全無懼怯,不上五個回合,吳烈中槍落馬。王明要走,也被雲召一槍,結果了性命。軍士亂逃,被雲召把青虹劍亂砍,如砍瓜切菜一般,不消半個時辰,四將皆喪在沙場。可憐麻叔謀帳下十二員將官,俱傷於伍雲召之手。只逃走了麻叔謀。
後人有詩贊曰:
血染銀袍透甲紅,隋將莫敢與爭鋒。當今多少英雄將,盡喪南陽戰澤中!
小時讀到這莫不為之震撼, 萬軍之中,槍挑、劍砍、弓射,隋軍血流成河,真是英雄氣蓋世,城破後推牆掩井,懷幼子力退尚師徒,活脫脫隋唐時代趙子龍!!且雲召生得也是異常漂亮,「銀盔銀甲,面如紫玉,目若朗星,三綹長髯,堂堂儀表,立於帳下。」
如果說元霸、成都、元慶、闊海無外都是以力大器沉的力量性選手,那伍雲召就是隋朝第一全能型戰將,標準的元帥型,槍與寶劍的配合使用堪稱一絕,遠者輔之以弓箭,連宇文成都也手中一箭敗走,這在以力致勝的<說唐>前十條好漢中僅其一人。
伍雲召的武藝究竟有多高,揚州奪魁中突厥老英王的大將鐵木金,使一條鐵棒,三合擊敗瓦崗五虎之一王伯當,而伍雲召出馬兩槍即剌死鐵木金,如果王伯當與伍雲召交手伯當一合之內極可斃命,與伯當武藝相當的如單雄信、程咬金諸將也等同。
如以隋朝前十條好漢為對比:
伍雲召VS李元霸 一合虎口震開,召大敗而走。
伍雲召VS宇文成都
「成都又是一鐺,雲召拿槍架住,兩個戰了十餘合,雲召料難敵他,回馬便走。成都縱馬追趕,看看相近,雲召回馬挺槍,又戰了二十餘台。雲召氣力不加,虛刺一槍,回馬又走,成都縱馬又趕。」
應該說伍雲召與成都交手十幾合內不會有任何問題,超過三十合就難支了,如聯合雄闊海、伍天錫之力則能與成都惡斗一天。
裴元慶則與成都武力相當,雲召、闊海、天錫三兄弟應在伯仲之間,書中有闊海、天錫殺了半月不肯住手之描寫。
伍雲召VS雄闊海
伍雲召、雄闊海與麻叔謀都有過交手的戰例,雄闊海占優,「殺出城來。遇著麻叔謀,也不說話,闊海把斧砍來,叔謀把槍架住,不知怎的,叔謀覺得兩手酸麻,回馬就走。闊海趕到,一斧砍作兩段」麻叔謀能與猛將司馬超大戰四十餘合,決非庸才,麻是使槍的技術型武將,遇同樣使槍的雲召還能糾纏兩三合,遇雄闊海更多的是輸在氣力上,槍法還來不及展開就力怯了,或許開挖運河,吃小孩,整天尋歡作樂,久疏陣仗,才有不知怎的覺得兩手酸麻之感。
對於雄闊海與伍雲召來說,類型不同,如同許褚與馬超,力量型的優勢更突顯在前幾合,雄闊海雖氣力上略勝雲召,但雲召武藝更強,長久纏斗下去,力量型的消耗會更大些,後期並不一定就能占優勢,而技術性的久纏之下, 摸熟套路,往往尋個破綻,大喝一聲,挑將於馬下, 林沖就屬此類,更何況伍雲召力量技術兼有之。單純以麻叔謀作參考來判斷雄闊海應比伍雲召強一些,但如兩人交手我想幾個月都不會有勝負,三英圍攻無敵將那回中是恰恰是力量型的雄闊海料不能敵,率先第一個撤出合斗,說唐把力量型抬得過高,而《興唐傳》里李元霸空有一身力氣,反成羅成槍下小丑。
伍雲召VS羅成
隋唐中還有另一使槍的羅成,很遺憾,揚州會上伍雲召死於沒尾駒下,錯過兩大槍的較量,但究竟誰高一籌,也只能從雙方戰例進行對比,這方面的例子很少,可用排名第十的尚師徒為參照,
「雲召無心戀戰,提槍撞陣而走。尚師徒拍馬道趕道:「反臣那裡走?」照背後一槍刺來,雲召回馬,也是一槍刺去。大戰八九合,尚師徒那裡戰得過。」尚師徒更得益於呼雷豹與提爐槍之威,特別是提爐槍,好不厲害,若撞著身上,見血就不活了。我想如果是打隋唐游戲,伍雲召的運氣應該設為C級,說唐中最精典的兩匹怪馬都讓他遇上了。
伍雲召懷幼子八九合戰退排名第十的尚師徒,而羅成要想在八九合戰退尚師徒恐怕就有一定難度了,因為羅成的有效戰例是十餘合戰退劉黑闥。「羅成大怒,把槍刺來,劉黑闥舉刀迎敵,大戰十餘合,黑闥漸漸招架不住。」隋朝中劉黑闥排名第幾不太清楚,曾十合左右鞭擊李建成之流,武藝肯定不會在尚師徒之上,對比下來伍雲召武藝應在羅成之上,兩人槍法都神出鬼沒,但伍雲召聲如銅鍾,力能舉鼎,氣力方面羅成應該是遠不如的,否則也不會讓尉遲恭給提了起來,書中伍雲召的戰例中有數次一合使敵力怯或虎口震開的情況,而羅成則不多,羅成應該是偏重技巧性的。
而現代評書《興唐傳》里伍雲召被劉黑闥兩回合就挑了,第六的伍天錫又被蘇烈所殺,純屬莫名其妙。
伍雲召VS楊林
至於第八的楊林與雲召交手的可能結果,因無對比戰例,只能另作分析了,南陽關上與伍雲召交手過的還有齊國公韓擒虎,韓擒虎是隋朝開國元老,出場只一次,但絕不可輕視,與楊林、羅藝齊名,十二歲打過老虎,十三歲出兵,曾破番兵數十萬。南往北討,不知會過多少英雄,並無敵手。雖未在隋唐好漢排名中,但年近七旬,須發蒼白,竟能與雲召大戰十餘合,方抵敵不住,武力應不低於尚師徒,與楊林、魏文通接近,估計伍雲召與楊林交手勝負當在三十合之間,當然這只是個人推測。
楊林雖然被羅成回馬槍所殺,但第七、第八好漢武力應該沒有質的差距,羅成有兩合剌敗程咬金的戰例,而楊林也有三合生擒程咬金的本事,「羅成遂提槍直刺,楊林舉棍相迎,大戰十餘合。楊林只戰得平手,卻被瓦崗眾好漢殺來,楊林心中一慌,被羅成正中左腿。」不能作為高下的依據。
「卻有高麗國內來的一員大將,姓左名雄,使一柄板斧,坐下一匹異馬,沒有尾巴的,名為沒尾駒。那左雄大叫道:『留下狀元,我來也!』將斧照雲召劈來。雲召把槍一架,當的一響。左雄叫聲:『好傢伙!』回馬便走。伍雲召大喝一聲:『哪裡走!』拍馬趕來。左雄把沒尾駒頭上撲撲撲連打幾下,那馬蹄一低,後蹄一立,屁股內『呼』一聲響,撒出一根一丈長的尾巴來,『光』地一掃,把伍雲召的頭都打得粉碎,死於馬下。眾將齊吃一驚。」
再次悼念心中的隋朝趙子龍,南陽地委書記兼軍區司令員伍雲召同志,在揚州世錦賽上兩拳擊敗土耳其選手鐵木金,一腳踢跑韓國種子選手左雄,遭此毒手,實為不幸。

⑷ 南陽市雪楓橋的歷史

早期歷史
周宣王時為申伯封地,稱申伯國。
春秋時楚滅申建宛邑,始稱宛,戰國屬韓。
周報王四十三年(前272年)始置宛縣,為南陽郡治所。
西漢因秦舊制,新莽改南陽郡為「前隊」(隊音逆),改宛縣為南陽縣。
東漢復西漢舊制。稱宛縣,仍為南陽郡治所,北周並宛縣於亡陌,稱上宛。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改上宛為南陽縣,屬鄧州。
隋場帝大業三年(607年)。改鄧州為南陽郡,領有南陽縣。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置宛州,領有南陽縣,武德八年(625年)宛州廢。復設鄧州,仍屬鄧州。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復改鄧州稱南陽郡,仍轄南陽縣。不久復鄧州。
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置申州,南陽為治所。
元升申州為南陽府。
明、清仍設府,南陽縣為府治。
近代時期
辛亥革命時,南陽縣籍同盟會員徐萬年、王鶴年在武昌起義中首義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
1913年,白朗(河南人,他領導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起義,在全國影響很大)起義時,南陽縣人民響應義軍攻克南陽。
現代時期
1919年,南陽青年學生積極響應「五四」反帝愛國運動,掀起勢如潮湧的革命浪潮,雖然遭到國民黨反動分子南陽縣鎮守吳慶桐的鎮壓,但是愛國主義思想迅速在全縣廣泛傳播。南陽縣商會要求商號停止購銷日貨的決定,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1923年4月,河南省立五中(南陽市一中前身)、英資專修學校、縣立一高小、學生聯合會、教育會、商會等學校或團體冒雨集會遊行,散發傳單,並致電北京政府要求保我疆土。
1925年,南陽城內各校學生一致舉行罷課,發動成立南陽滬案後援會。
宛城區建置較早.民國3年(1914年)廢南陽府,改屬南汝道。後道廢屬省。民國21年(1932年)屬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至1948年11月南陽縣解放。
1949年3月成立南陽縣市人民民主政府,屬河南省南陽地區專區轄。同年11月22日縣、市分設,建立南陽市。
當代時期
1960年6月16日南陽縣並入市。
1961年7月26日縣、市重新分設。
1994年,南陽市新設宛城區和卧龍區。宛城區轄原南陽市的新華、東關2個街道辦事處和環城鄉,原南陽縣的白河、瓦店、官莊3個鎮和新店、紅泥灣、高廟、茶庵、溧河、漢冢、黃家崗、金華8個鄉,區人民政府駐東關街道辦事處建設路;卧龍區轄原南陽市的梅溪街道辦事處和七一、靳崗、卧龍3個鄉,原南陽縣的蒲山、漳河、石橋3個鎮和小寨、潦河坡、謝庄、安皋、王村、青華、陸營、英庄8個鄉,區人民政府駐梅溪街道辦事處七一路。南陽市轄原南陽地區的桐柏縣、方城縣、淅川縣、鎮平縣、唐河縣、南召縣、內鄉縣、新野縣、旗社縣、西峽縣和新設的宛城區、卧龍區。原南陽地區的鄧州市由省直轄。

⑸ 有誰知道有關發生在河南南陽的歷史事件

南陽歷史悠久。早在四五十萬年前,「南召猿人」就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約在五六千年前,這里就出現了村落和房屋,產生了農業、畜牧業和制陶等手工業。 西周時,南陽屬荊州,因在周的南部,被周人稱為「周土」。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初設置南陽郡。春秋戰國時期,南陽已成為全國八大都會之一。在湍河上建造楚碣,引水灌田。已開始使用鐵器,有了冶鐵、蠶絲等手工業和商業。特別是鑄銅業發展迅速,工藝水平較高。 秦統一六國之後,遷不軌之民於南陽,使六國富豪和擅長經營的商人及手工業者雲集南陽,促進了南陽經濟的發展,尤其冶鐵業發達,成為全國冶鐵中心之一。西漢和東漢仍置南陽郡,轄境相當於河南熊耳山以南和湖北大湖山以北,南陽經濟文化的發展達到歷史上的鼎盛時期。西漢時,南陽水利與關中鄭國渠、成都都江堰齊名,並稱全國三大灌區。由於對東南和南方的開發,宛城也成了南北交通的要沖,東西往來的通道,是全國著名的五都(南陽、洛陽、臨淄、邯鄲、成都)之一,也是全國設工官的9個地區和設鐵官的46個地區之一。 東漢時,光武帝劉秀起兵南陽,成就帝業,南陽被稱為「帝鄉」。太守杜詩修治坡池,廣拓田土,全郡可灌農田4萬頃,這時的冶鐵用水排,水力鼓風機鼓風,大大提高了冶鐵效率,特別是採用球墨鑄鐵,提高了冶鐵工藝水平,這一技術的使用比歐州早1000多年。當時南陽郡人口240萬,為全國各郡之冠。郡城周長36公里,比1990年市區面積還大。漢代南陽人才輩出,燦若繁星。不僅劉秀的28個開國元勛大多出自南陽,還涌現出張衡、張仲景聞名世界的偉大科學家和醫學家。漢代達官貴人死後流行厚葬,南陽出土眾多的畫像石和畫像磚;是一部「綉像漢代史」,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一朵絢麗多彩的奇葩。從唐朝起,南陽設鄧、唐二州。 經過貞觀、開元之治,南陽農業興旺,工商業繁榮。李白在《南陽行》中說:「清歌遏流雲,艷舞有餘閑,邀游盛宛洛,冠蓋隨風還。」明朝初年,南陽是朱元璋第二十二子唐王朱的封地,永樂年間在南陽城內建造了規模宏大的唐王府,成化年間又建造9座郡王府,南陽城內皇親貴胄,車水馬龍,商業隨之活躍,山、陝、江、浙、川、鄂客商紛到沓來,各種商務會館、公館在各地興起,南陽(市、區)、新野、唐河、社旗、內鄉、淅川成為水陸交通重鎮。糧食、棉花、生絲、煙草、綢緞、油料、皮毛、木材、葯材、銅器、鐵器等大量湧入市場,並行銷全國各地。 當時的南陽可謂百業俱興,建築、園林、繪畫、雕塑、書法等方面都有新的發展。清朝康熙年間,農業、手工業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尤以建築業比較發達,武侯、山陝會館等古建築巍巍壯觀,富麗堂皇,南陽是北京通往湖廣和雲貴川的交通要道,陸路驛道與水路碼頭相接,有「南船北馬」之稱。山、陝、江、浙商賈雲之集,工商業興旺,南陽成了豫西南的經濟中心。光緒十年,鎮平開始生產絲綢,並遠銷歐洲及東南亞各國。 1948年11月4日,南陽全境解放,國民黨統治結束。1949年3月,新成立的中共河南省委決定,成立南陽地委,並宣布南陽專署原轄的葉縣、舞陽兩縣劃歸許昌地區,南召、南陽、鎮平、內鄉、淅川、鄧縣、新野、唐河、桐柏、泌陽、方城11個縣屬南陽專署管轄。1994年7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南陽地區,設立地級南陽市,實行市帶縣的領導體制,南陽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⑹ 歷史上,發生在南陽的戰役有哪些

解放戰爭時期的南陽戰役


1948年解放戰爭後期,我軍已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劉鄧率中原野專戰軍突破黃河,屬開辟大別山根據地,依照毛澤東、朱德等為首的黨中央的指導方針,劉鄧、陳栗、陳謝採用三路大軍配合、兩翼牽制的作戰方針,挺進豫西,開辟豫陝鄂根據地,陳賡受命,准備解放南陽,打開這豫西南的大門戶。另一方,蔣繫心腹愛將王凌雲奉命駐防南陽,建立十三綏靖區,妾圖與信陽、襄陽相呼應,阻止共軍南進,雙方實力相當,一場大戰一觸即發.在我地下黨的配合下,陳賡大軍利用敵人的內部矛盾,屢屢調兵遣將,集中優勢兵力,分開擊破,經過三十天的浴血奮戰,終於解放南陽,全殲蔣匪軍。


古代戰爭三個

  1. 戰國時,楚懷王被張儀所欺,用屈匄為將攻秦,被齊秦聯軍先敗於藍田,再敗於丹淅之間,丹淅一戰,楚軍副帥戰死,死傷八萬,最後割地求和。
    2.三國時,曹操和張綉之間爆發了著名的宛之戰。
    3.三國時,曹操和劉備之間爆發了著名的博望坡之戰


後漢光武帝劉秀曾於此成起兵,發動反對王蟒的戰爭,創立後漢王朝也是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⑺ 歷史上在南陽發生的戰爭的名稱是什麼

1.後漢光武帝劉秀曾於此成起兵,發動反對王蟒的戰爭,創立後漢王朝
2.夷陵之戰內,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容爆發於公元222年,是三國時期吳國(孫權)和蜀漢(劉備)為爭奪戰略要地荊州八郡而進行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
3.毛澤東的解放南陽

⑻ 寫出歷史上發生在南陽的三次重大戰爭

南陽之戰(南齊討伐桓天生之戰)
487年(永明五年)正月,齊「荒人」桓天生自稱是原篡晉稱帝桓玄的宗族,與雍、司(今湖北、河南交界一帶)二州蠻族聯合起事,占據南陽(今屬河南)故城,請魏發兵南攻。
齊武帝蕭賾命代理丹陽尹蕭景先總率步騎,直指義陽(今河南信陽一帶),司州諸軍皆受其節度。又命代理護軍將軍陳顯達率征虜將軍戴僧靜等水軍開赴宛、葉(今河南西南部),雍、司諸軍均受陳顯達節度,共同討伐桓天生等。
桓天生引魏兵萬餘人至泌陽(今河南泌陽),陳顯達遣戴僧靜等與其戰於深橋(今屬河南泌陽),大破魏

軍,殺獲以萬計。桓天生退保泌陽,戴僧靜領兵圍攻,不克而還。不久,桓天生又引魏兵攻齊舞陰(今河南泌陽西北),舞陰守將殷公愍拒而反擊,殺其副手張麒麟,桓天生受傷退走。三月,齊武帝以陳顯達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雍梁南北秦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隨郡軍事、鎮北將軍,領寧蠻校尉、雍州刺史,進據舞陽城。五月,桓天生與魏南部尚書公孫邃等復攻舞陰,遭敗而逃。

3戰役後記
488年(永明六年)四月,桓天生又引魏軍出據隔城,齊武帝命游擊將軍曹虎督軍討伐。齊輔國將軍朱公恩途遇桓天生游軍,將其擊破,進圍隔城。桓天生引魏步騎萬餘人來戰,被曹虎擊敗,損失2000餘人。接著,齊軍攻拔隔城,斬其襄城太守帛烏祝,俘殺2000餘人。桓天生逃走。魏軍築城於醴陽(今河南桐柏西),陳顯達攻拔後,再進攻批陽,十餘日仍未下,又遭魏守將韋珍夜襲,乃領軍南還。

南陽之戰(北魏和南齊的戰役)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齊建武四年,497年)至次年,北魏軍進攻南朝齊宛城(今河南南陽)獲勝的作戰。
二十年,北魏遷都洛陽(今屬河南洛陽東北)後,魏孝文帝元宏派荊州刺史薛真度等進攻南齊宛城,被齊太守房伯玉部擊敗。魏帝對攻宛戰敗十分惱怒,以為南陽(治宛城)小郡,志必滅之,遂於次年六月,征調冀、定、瀛、相、濟等州兵20萬准備南攻。九月,親率大軍直指雍州(治今湖北襄陽),魏彭城王元勰等36路兵馬繼進,號稱百萬,分路攻齊。魏帝遣諸將攻赭陽(今河南方城東),自領兵南攻至宛,是夜克外城。齊將房伯玉退內城堅守。魏帝派中書舍人勸房伯玉投降。房伯玉拒絕。隨即,魏帝率軍自宛城東南角一橋上經過,遭房伯玉事先埋伏於橋下的敢死隊突然襲擊。魏帝即令神射手救援,方免於難。在攻宛不克的情況下,魏帝決定留部分士卒繼續攻宛,親領兵向新野(今屬河南)進攻。新野太守劉思忌登城拒守。至十月,魏軍攻城不克,遂築長圍久困。北魏右軍府長史韓顯宗率領一支部隊駐防赭陽附近,擊破齊軍的進攻。齊將裴叔業為牽制魏軍,攻克北魏虹城(今安徽五河西),俘4000餘人。十二月,齊帝蕭鸞詔度支尚書崔慧景領兵2萬,騎兵1000救雍州,裴叔業等攻北魏楚王戍(今安徽臨泉西南),遭伏擊,大敗,遁走。二十二年正月,北魏統軍李佐率軍攻克新野,擒守將劉思忌,後殺之。於是,沔水(即今漢江及其北源陝西留壩西沮水)以北地區大震,湖陽(今河南唐河西南)、赭陽、舞陽、南鄉(今河南浙川西南)等戍主相繼棄城南逃。二月,北魏軍攻克宛北城,守將房伯玉出降。

3結果
此戰,北魏以大部隊進攻南齊之南陽,先掃清外圍,後攻主要目標,終獲勝利。南齊因兵力不是,防守乏力而失敗。
南陽之戰(抗日戰爭中的戰役)
1945年3月,日軍又對第五戰區發動了一次攻勢,共集結五個師團並騎兵第4旅團共7萬多人,戰車百餘輛,於21日分路向南陽、老河口、襄樊進犯。負責南陽守衛任務的是國民革命軍第五戰區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劉汝明上將。
第二集團軍是抗日雄獅,在台兒庄戰役中負責正面守衛的中國主力軍,由孫連仲上將率領。後孫連仲調任第六戰區,由副總司令劉汝明任總司令。劉汝明是原來全國聞名的29軍副軍長兼143師師長,在1933年長城抗戰中重創過日軍。劉汝明深知此次戰役的嚴重性,敵人氣勢洶洶集結這么多兵力是要一舉摧毀第二集團軍。為了避免重大傷亡,第二集團軍決定避開敵人鋒芒,保存實力以圖爭取有利時機予以還擊。當敵人主力由南陽以北的大石橋渡過白河以後,劉汝明決定以自己的嫡系部隊68軍第143師固守南陽城,由119師和暫編36師掩護總司令部逐步向內鄉、淅川一帶後撤。

2戰役過程
黃樵松此時已調任68軍143師師長,受命固守南陽。他一面督促部隊整修城防工事,一面屯積糧秣彈葯,還備棺材一口,親筆書寫「黃樵松靈樞」,表示決心與南陽共存亡。戰鬥打響後,黃率部頑強抵禦,當獨山為日軍佔領時,黃樵松遷師部於一醬菜店的頂樓上,白天憑欄指揮,入夜親臨前沿陣地。日軍集中火力攻打小西關,黃部連續打退敵人四次進攻;東關、北關的守軍與日軍展開了巷戰。守衛馬武冢、卧龍崗、元妙觀的429團三個排,在戰斗中殲敵近千人,直到彈盡援絕,全部壯烈殉國。經七晝夜激戰,頂住了敵人的壓力,我陣地巍然未動。
總司令劉汝明覺得南陽距我主力部隊數百里,補給困難,無法久守,乃電令黃樵松率部突圍,繞道撤回鄖陽附近。這次戰役,由於第二集團軍採取了節節抵抗,逐步後撤的戰術,所以損失不大,保存了實力。4月1日夜晚,士兵身穿棉衣涉水渡過白河。此時杏花初綻,河水仍寒。黃樵松回顧再三,依依不捨地告別戰地:「別矣南陽城,回顧復回顧,紅杏暗送香,白水牽衣訴。」這次突圍後,有人寫了一部名叫《鐵打宛城》的歷史小說,描寫了黃樵松堅守南陽的悲壯場面。

⑼ 講述南陽歷史

多了,諸葛亮 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號卧龍,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他是漢朝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 范蠡:生於楚平王十二年(公元前517年)字少伯,春秋戰國末期,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是歷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我囯長達五千餘年的封建傳統,均以「士、農、工、商」為列,士為首,商為末,直至宋朝,尚有商人穿鞋必須著一黑一白之劣規,故范蠡一生雖有輝煌業績,然終因棄官經商的經歷使他無緣與歷史名人共同載入史冊。) 張仲景 張仲景,東漢南郡涅陽(今河南鄧縣穰東鎮,一說今南陽)人,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張衡 張衡(78-139),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縣石橋鎮)人。他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為我國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數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也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於1945年9月29日吳漢 吳漢(?—44年),字子顏,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東漢中興名將,「雲台二十八將」位居第三。任偏將軍、大將軍,劉秀稱帝後,升任大司馬,封舞陽侯。 鄧禹 鄧禹(2—58年),字仲華,南陽新野(今河南省新野)人,東漢中興名將,「雲台二十八將」之首。 馮友蘭 馮友蘭(1895 -- 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預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1919年赴美留學,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中州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抗戰期間,任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8年末至1949年初,任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里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1952年後一直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馮景蘭 礦床學家。河南唐河人。1921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質學碩士學位。北京地質學院教授。40年代曾參加川、康、滇三省銅礦勘探及滇緬鐵路沿線礦產調查;50年代在豫西調查中對評價平頂山煤礦和河南鞏縣鋁土礦作了指導工作,參加選定三門峽壩址建議書的編寫工作。對兩廣、陝北以及瀋海鐵路、隴海鐵路沿線的地質調查,為這些地區以後的地質工作奠定了初步基礎。對川、康、滇各省銅礦的成因類型和次生富集作用發表了有開創性的意見。1957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 彭雪楓 文武兼備一代英才彭雪楓是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傑出指揮員、軍事家。投身革命20年,出生入死,南征北戰,智勇雙全,戰功卓著,被毛澤東、朱德譽為「共產黨人的好榜樣」。 姚雪垠 (1910.10.10)原名姚冠三,河南鄧縣人。幼年在家鄉讀私塾和小學。1924年至信陽一所教會中學就讀。1929年春考入河南大學預科。次年因參加學生運動被捕,釋放後被校方開除,離開河南至北平。1935年起,陸續在北平《晨報》、天津《大公報》發表短篇小說。1937年到開封,與嵇文甫、範文瀾、王闌西等人創辦《風雨》周刊。1938年春到武漢,在《文藝陣地》l卷3期發表著名的短篇小說《差半車麥秸》。1939年,長篇小說《春暖花開的時候》開始在胡繩主編的重慶《讀書月報》上連載。1943年初至重慶,當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1945年初至四川三台任東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同年夏返成都創作了取材於自身經歷的長篇小說《長夜》。 王永民 王永民,漢族,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43年12月生於河南省南陽地區南召縣貧農家庭。1962年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通詩文、書法、篆刻和音樂。 1978-1983年,以五年之功研究並發明被國內外專家評價為「其意義不亞於活字印刷術」的「五筆字型」(王碼),以多學科最新成果之運用、集成和創造,提出「形碼設計三原理」,首創「漢字字根周期表」,發明了25鍵4碼高效漢字輸入法和字詞兼容技術,在世界上首破漢字輸入電腦每分鍾100字大關並獲美、英、中三國專利。

⑽ 南陽的名人有哪些,關於南陽的故事傳說也行,

西周時期政治家軍事家申伯
申伯(西周厲王至宣王時期人),西周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申國(今河南省南陽市)開國君主。

西周宣王(前827年~前782年)時,為了遏制「南土」楚國勢力的崛起,又能「封建親戚以蕃屏國」,宣王於公元前827年或稍後改封其舅申伯於南陽,建立申國。
南陽,原為西周謝國封地。為了新建申城,宣王命召伯虎從淮夷前線調至南陽,「於邑(城垣)於謝」,「定申伯之宅(宮室)」,營建先王「寢廟」,劃定「申伯土田」。

申伯就國的時候,宣王為其舉行了盛大的歡送儀式,大臣尹吉甫作《崧高》一詩歌詠其事,此篇後收入《詩經》。

申伯就國南陽後,改進石、陶生活用具,發展金屬生產工具,擴大黃牛飼養,鼓勵國人墾荒。同時調整防禦思想,加強戰車與水軍建設,有效地阻止了楚國勢力的北進,為南陽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宣王中興」作出了貢獻。

西周末年,幽王廢申後所生之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為太子,引起了申侯(申伯之子)的不滿。申侯與繒、西戎聯合伐周,導致西周的滅亡。公元前770年,申侯立太子宜臼為周王(周平王),遷都洛邑,再次充當了扭轉乾坤、開辟新時代的角色。

春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百里奚

百里奚(約公元前700年~公元前621年),姓百里,字子明,春秋時期楚國宛邑(今河南南陽)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秦統一天下的奠基丞相。

百里奚早年家境貧困,在妻子杜氏支持下出遊列國求仕,歷經宋國、齊國等諸侯國。後在其好友蹇叔的舉薦下,做了虞國的大夫。公元前655年,晉國(獻公)滅掉虞國。百里奚拒絕在晉國做官,被充作媵人(奴隸),後逃回楚國牧牛。秦穆公聞奚賢,後派人以五張黑公羊皮將百里奚換回,拜為上大夫,故世人稱之為「五(公羊)大夫」。在主持秦國國政期間,百里奚「謀無不當,舉必有功」,輔佐秦穆公倡導文明教化,實行「重施於民」的政策,讓人民得到更多的好處,並內修國政,外圖霸業,開地千里,稱霸西戎,統一了今甘肅、寧夏等地,開始了秦國的崛起。這一時期,秦孝公稱之為「甚光美」的時代。史載百里奚「三置晉國之君」,「救荊州之禍」,「發教封內,而巴人致貢;施德諸侯,而八戎來服」,使秦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為秦國最終統一中國奠定了牢固基礎。

百里奚身為秦國大夫,勤理政務,平易近人,生活簡朴。「勞不坐乘,暑不張蓋,行於國中,不從車乘,不操干戈」。深受百姓愛戴,「及卒,秦國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謠,舂者不相杵」。

百里奚故宅及墓冢在今南陽市中心城區西百里奚村一帶。《水經注》記載:「梅溪水出(宛)縣北紫山,南經百里奚故宅。」《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記載:「在百里奚村東,高約七米,稱百里大夫墓。墓前擺放七塊巨石,俗呼七星冢。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鄭璉書五大夫碣銘,後佚。」墓左側有碑,碑陰刻唐韓賞詩。我國著名秦史學家馬非百先生所著《秦集史》否定「虞國說」,對百里奚為南陽人進行了詳盡的考證。

春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大商人范蠡

范蠡(約公元前518年~公元前445年),字少伯,楚宛三戶(今河南南陽)人,春秋末年政治家、軍事家、大商人,後世尊稱為「商聖」。

史載:「文種為宛令」,聞其賢「得蠡而悅」,後同至越國出仕,共同輔佐越王勾踐,俱為著名越國大夫。

公元前494年,吳越兩國發生戰爭。吳王夫差大破越軍,勾踐偕妻入吳為奴,范蠡伴越王赴吳為人質。范蠡用計取得吳王信任,使勾踐得以順利歸國。歸國後,輔佐勾踐卧薪嘗膽,以圖強雪恥。經過十餘年努力,越國終於轉弱為強。公元前479年,吳王夫差率精兵北赴黃池會盟諸侯,留太子與老弱守國。在范蠡建議下,勾踐發奇兵伐吳,襲破吳都(今江蘇蘇州)。公元前473年,終於滅吳興越。

在功成名就之後,范蠡激流勇退,乘舟浮海到達齊國海濱,改稱鴟夷子皮,在海濱耕作,圍海煮鹽,捕魚養殖。經過苦心經營,終積資達數十萬,名聲遠揚。這時,齊人發現了他的才能,又請他出任齊相三年。范蠡具有「富好行德」思想,曾對人說:「治家能置千金之產,做官能至卿相之位,這已達到極限了,長期享受這樣的榮華,是不吉利的。」於是,他歸還相印,散盡家財,贈送親友和鄉鄰,又悄悄離開了海濱,到陶地定居,重新經商,又擁資產千萬,成了遠近聞名的陶朱公。

范蠡在經營上「夏則資皮,冬則資糹希(細葛布),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等樸素的中國古典經濟理論,千百年來被歷朝歷代的商賈所尊崇、效法,一直在影響著後人,被中外經濟學家奉為圭臬。

張騫,字子文(?~公元前114年),西漢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西漢傑出的外交家、「絲綢之路」的開辟者。因軍功被封為博望侯,封地在今河南省南陽方城縣博望鎮。

漢初,匈奴屢犯中原,為聯合大月氏夾攻匈奴,漢武帝派張騫於公元前138年,率百餘人前往西域。西行途中,為匈奴人俘虜,拘禁達十年之久。十年中,他為匈奴人牧羊、放馬、做苦工,並精心保管使者節杖,牢記著使命。後擇機逃脫,西行數十日到達大月氏。當時,生活已獲安定的大月氏人,不願東返與匈奴作戰,張騫只好東返歸國。歸途中又被匈奴俘虜,被禁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張騫回到長安,漢武帝封他為太中大夫。張騫在出使西域過程中,將西域的山川地理,風土民情記錄下來,使漢朝廷第一次了解到西域的真實情況。司馬遷稱此行為「鑿空」。

公元前123年,張騫以校尉之職隨衛青出擊匈奴,因軍功被封為「博望侯」。

公元前119年,張騫受命為中郎將,率將士300人,攜牛羊萬頭,幣帛數千萬,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5年偕同烏孫使者返抵長安,官拜太行。公元前114年,張騫因病去世。隨後,被張騫派到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安息等國的副使,也陸續偕同各國使者來到長安。從此,漢王朝與西域各國建立了長期的友好交往關系。

張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東漢南陽郡西鄂(今卧龍區石橋鎮)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科學家、發明家和文學家,後世尊其為「科聖」。國際天文組織於1970年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張衡山」,1977年又將太陽系中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2003年,為了彰顯生養他的家鄉南陽,又將國際永久編號為9092的小行星,命名為「南陽星」。

張衡自幼勤學,十六七歲時游歷了峽西、洛陽,並入太學讀書。公元100年,張衡出任南陽主簿。公元111年,他應召入京,先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公元136年出任河間相,後又拜尚書。

張衡是一位網路全書式的人物。在天文學方面,張衡創造的「漏水轉渾天儀」,是世界上第一台演示恆星和太陽周日運行的儀器。是我國古代宇宙結構學說之一———渾天說的代表人物。

在地震學方面,他發明的「候風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台測定地震及其方位的儀器。數學方面,他著有《算罔論》,並計算出圓周率的值在3.1466與3.1622之間,這一成果比歐洲早1300多年。地理學方面,他繪制有完備的地形圖。另外,他還研製出「記里鼓車」、「指南車」、「獨飛木鳶」、「瑞輪莢」等令人驚嘆的奇巧裝置。文學方面,張衡所撰《二京賦》,為漢賦「長篇之極軌」。《南都賦》以飽滿熱烈的感情,抒發了一個家鄉赤子熱愛南陽、贊美南陽的拳拳之心,時人爭相傳閱。藝術方面,他曾被列為後漢六大名畫家之首。

為紀念張衡,南陽市在石橋鎮建有張衡紀念館。

閱讀全文

與再南陽發生的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