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上一位優秀母親的故事

歷史上一位優秀母親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02 22:32:44

㈠ 歷史上一位優秀母親的故事

孟子,名柯。戰國時期魯國人(現在的山東省境內)。三歲時父親去世,由母親一手撫專養長大。 孟子小時候很貪屬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游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游戲。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裡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對於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視。除了送他上學外,還督促他學習。有一天,孟子從老師子思那裡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逃學,非常生氣,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織布機上的布匹割斷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請問原因。孟母責備他說:「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織布要一線一線地連成一寸,再連成一尺,再連成一丈、一匹,織完後才是有用的東西。學問也必須靠日積月累,不分晝夜勤求而來的。你如果偷懶,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就像這段被割斷的布匹一樣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後專心讀書,發憤用功,身體力行、實踐聖人的教誨,終於成為一代大儒,被後人稱為「亞聖」。

㈡ 求歷史上有名的英雄母親的故事

孟子的母親,孟母三遷的故事應該聽過吧

岳飛的母親,在岳飛背上刺了精忠專報國四個大字

徐庶屬的母親,三國演義里的故事。徐庶為劉備謀事,擊敗了曹操,曹操設計款待他母親,讓謀士許攸與朋友的身份寫信給也,騙得她筆跡,後來偽造筆跡寫了封信寫徐庶,要他回來。徐庶回去後,她母親罵他不智,然後上吊自殺了

郭靖的母親,只是小說而已,不知可否。為不讓郭靖叛國攻宋,自殺身亡

楊家將的母親,太君,祭賽花。巾幗英雄,撫育影響著幾代楊家將效忠朝廷

㈢ 歷史上偉大母親的名字和事跡概括 跪求啊~~~~

1.孟母
孟母三遷,即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多次遷居。《三字經》里說:"昔孟母,擇鄰處。"孟母三遷便出自於此。詞語解釋信息為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孩子擁有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境,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現在有時用來指父母用心良苦 。
孟母斷機教子的故事同孟母三遷一樣是母親教子故事的典範。孟子雖然天性聰穎,但是也有一般孩子的頑皮。到學宮學習了一段時間後,開始的新鮮勁頭過去了,貪玩的本性難移,有時就逃學,對母親謊稱是找丟失的東西。有一次孟子又早早地跑回了家,孟母正在織布,知道他又逃學了。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把織了一半的布全部割斷。孟子問為什麼要這樣,孟母回答說:「子之廢學,若吾斷斯織也!」,教育孟軻,學習就像織布,靠一絲一線長期的積累。只有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淵博的知識,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廢。逃學就如同斷機,線斷了,布就織不成了,常常逃學,必然學無所成。孟軻幡然大悟,從此勤學苦讀,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終於成了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2.岳母
岳飛的母親,岳母刺字始見於元人所編的《宋史本傳》.書雲:「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精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3.賈維斯夫人
賈維斯夫人是一個有著10個子女的母親,是當時美國格拉夫頓城教會主日學校的總監。在美國以解放黑奴為目的的南北戰爭結束後,她在學校里負責講述美國國殤紀念日的課程。賈維斯是一位心地善良,極富同情心的女人。她講述著戰爭中那一個個為正義捐軀的英雄的故事,望著台下那一張張充滿稚氣的孩子們的臉,一個想法猛然湧上心頭:為祖國貢獻了這么多英勇戰士,保證了戰爭勝利的,不就是那一個個含辛茹苦地撫育著子女的母親們嗎?她們的兒子血染疆場,承受了最大的痛苦和犧牲的,不也是這些默默無聞的母親嗎?因此,她提出應該設立一個紀念日或母親節,給這些平凡的女人一些慰藉,表達兒女們對母親的孝思。可惜的是,這個良好的願望還沒有實現,賈維斯夫人便與世長辭了。她的女兒安娜·賈維斯目睹母親撫養自己和兄弟姐妹成人的辛勞,深感母親的提議是適合天理人心的。因此,她寫出了幾十封信,發給美國國會。地方州長和婦女組織等,提議創立母親節。在她的一再呼籲下,這一提議得到了社會上的廣泛響應和支持。
1914年,美國總統威爾遜鄭重宣布,把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也就是賈維斯夫人的忌日,定為母親節。美國政府還規定,母親節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懸掛國旗,以表示對母親的尊敬。由於賈維斯夫人生前喜愛康乃馨花,這種花也就成了母親節的象徵。

㈣ 簡要介紹歷史上一位優秀的母親的故事

孟母(?~公元前) 孟子的母親仉氏。戰國時人,以教子有方著稱。孟子3歲喪父,靠母親教養長大成人,並成為後世儒家追慕嚮往的亞聖,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等教子佳話。

孟母教子
孟子能成為「亞聖」,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正統思想體系中地位僅次於孔子的人,多得力於他的母親。孟子的母親是位偉大的女性,她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撫育兒子,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於約禮、成金,數十年如一日,絲絲入扣,毫不放鬆,既成就了孟子,更為後世的母親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為名垂千秋萬世的模範母親,屬於典型的中國良母。

孟母三遷
孟家原在馬鞍山下的鬼村,山麓墳瑩處處,村中兒童追逐嬉戲,不時看到喪葬的情形,也三五成群地模仿大人們的禮儀,扮演喪葬的過程,孟母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既不能老是把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關在家裡,唯一辦法就是變更居住環境。經過一番周折,孟家母子從鳧村遷到了十里外的廟戶營村,這里是一個「日中為市」的交易集市,每逢一、三、五、七單日,遠遠近近的百姓們,手拎肩挑一些自己的土產來到集市交易,討價還價,喧囂熱鬧,這場面對孩子來說是頗有吸引力的,耳濡目染,孟子和其他一些孩子也學會了錙銖必較的模樣。孟母忐忑不安,住了半年又再次遷居。 孟母 再遷孟母既不願兒子成為一個默默無聞的人,也不屑於兒子沾染唯利是圖的市儈氣,她一定要選擇一個適合兒子成長的環境,她第三次把家搬到了鄒城的學宮附近,雖然房子漱隘不堪,但是孟母帶著兒子還是安安心心地定居下來。學宮附近常常有讀書人來往,高雅的氣韻,從容的風范,優雅的舉止與循規蹈矩的禮儀行為,都給附近居民不少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是初解人事的孩子們,常群集在大樹底下,演練學宮中揖讓進退的禮儀,有模有樣,一片庄嚴肅穆的景象,使得遠遠察看的孟母內心深處大為高興:「這才是孩子們最佳的居住環境!」她由衷地發出感嘆。

母親的渲染
做人是要求誠實,所謂「言必行,行必果。」當孟家還在廟戶營村市集旁居住時,東鄰有人殺豬,孟子不解地問母親:「鄰家殺豬干什麼?」孟母當時正忙,便隨口漫應:「給你吃!」孟子十分高興等待食肉,孟母為了不失信於兒子,忍痛在捉襟見肘的生活費中,撥出一部分錢買了一塊肉,讓兒子吃了個痛快。
做事必須要有恆心,一旦認准目標,就不為外界所干擾。孟子具有天生的靈性與慧根,但也有一般幼童共有的怠情貪玩習慣。有一天,孟子竟然逃學到外面玩了半天。當兒子回家 孟母教子時,孟母不聲不響地拿起一把剪刀,將織成的一段錦絹咔嗒咔嗒,攔腰剪成兩段,就在孟子驚愕不解時,孟母說道:「你的廢學,就像我剪斷織絹!一個君子學以成名,問則廣知,所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你今天不讀書,就不可以離於禍患,今後永遠就只做一些縈縈苟苟的小事,中道廢而不為,怎麼能衣其夫子,而不乏糧食呢?」孟母用「斷織」來警喻「輟學」,指出做事半途而廢,後果是十分嚴重的。「斷織督學」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既驚且懼的鮮明印象,從此孜孜汲汲,日夜勤學不息。
春秋戰國時代,學術風氣蓬勃發展,諸子百家爭奇斗勝,使人眼花繚亂,不知如何選擇才好,然而孟母有她堅決的主張,無視於老莊的玄虛,不屑於楊朱的功利,惟獨醉心於孔子的忠恕之道,親自尋尋覓覓,終於在孔門諸子中為孟子找到啟蒙老師。
當時孔子的孫子孔極,字子思,正在曲阜設館教授六藝,遠近學子紛紛負笈前往就教,孟子十五歲時,在孟母的鼓勵下,由鄒城來到了曲阜。從此正式接受到儒學的精髓,子思對孟子青睞有加,對左右說:「孟孺子性樂仁義,言稱堯舜,世所稀有也。」從此孟子在子思門下埋頭讀了五年,學問德業,突飛猛進,終於繼承了孔子的衣缽。

母親的照顧
孟母對兒子的教育無微不至,即使在成親之後,夫婦相處之道,還得煩勞老母為他操心,古《烈女傳》記載:孟妻由氏在卧室內裸袒身軀走動,孟子勃然不悅,由氏認為丈夫太過見外,就求婆婆解說。長期以來,孟子對自己的妻子總是不滿,認為她太過倨傲,競有意休妻。孟母對兒子曉以大義:「夫禮,將入門,問孰存,所以致敬也。將上堂,聲心揚,所以戒人也。將入戶,視必下,所以恐見人過也。今汝往燕私之處,入戶不有聲,令人袒而在內,踞而視之,是汝非禮也,非婦無禮也。」孟子深感自己孟浪,於是心中芥蒂盡除,與妻子和樂相處如初。
孟母一生操勞,身體十分硬朗,對於孟子的照顧及督教也毫不放鬆,除了孟子周遊列國那一段時日以外,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為了奉養老母,擔任齊國一個消閑的教授職務,而不忍遠離故國謀求更大的發展。在齊國,孟子多次向當政者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齊宣王雖然以年祿十萬鍾來酬謝孟子,但卻不肯積極地實行他的政治主張,對此,孟子如是說:「君子稱身就位,不為苟得而受賞。」孟子不貪榮祿,他希望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孟母祠
孟子理想的去處是宋國,但為了奉養老母而一再遷延,光陰荏苒,悠忽三十年歲月過去了,孟母已經年逾古稀,而孟子也已是知命之年,整日長吁短嘆,悶悶不樂,孟母問明原因,又對兒子說出了一段千古名言:「夫婦人之禮,精五味,擅酒漿,養舅姑,縫衣裳而已,故有閨內之修,而無境外之志。以言婦人,無擅制之義,而有三從之道也,故年少則從乎父母,出嫁則從乎夫,夫死則從乎子,禮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義,吾行乎吾禮。」三言兩語就把孟子心中的積慮一掃而空,於是孟子再次周遊列國,受到了空前的尊敬與歡迎,可惜就在兒子揚眉吐氣的時候,孟母卻一瞑不視,在歸葬故鄉——馬鞍山時,過去的鄉鄰爭相在路旁祭奠,極盡哀思。如今在山東省鄒城縣北二十里的馬鞍山麓,還留有古柏森森的孟母墓,歷代都有石刻頌揚她的堅貞志節與慈母風范,並建有孟母祠。
作為一位女性,孟母的偉大之處豈止「精五味,置酒漿,養舅姑,縫衣裳,」以及「三從之道」,她更重要是能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按階段給予不同程度的教育,是一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兒子的前程。

孟母三遷
孟母三遷(版本一)
孟子幼時,其舍近墓,常嬉為墓間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街賣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旁。孟子乃嬉為俎豆揖讓進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遂居之。
孟母三遷(版本二)
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zhang]氏守節。居住之所近於墓,孟子學為喪葬,[足辟][bi,兩字合一]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於屠,孟子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繼而遷於學宮之旁。每月朔[shuo,夏歷每月初一日]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i,拱手禮]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於此。
[白話] 過去孟子小時候,父親就死了,母親仉氏守節。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喪葬、[足辟]踴痛哭這樣的事。母親想:「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就離開了,將家搬到街上,離殺豬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夏歷每月初一這一天,官員進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記住。孟母想:「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里定居下來了。

買肉啖子
孟母不僅重視客觀環境對少年孟子的影響,而且十分注重言傳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啟發教育孟子。「買肉啖子」的故事,講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對孟子施以誠實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有一次,鄰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備殺豬。孟子見了很好奇,就跑去問母親:「鄰居在干什麼?」「在殺豬。」「殺豬干什麼?」孟母聽了,笑了笑,隨口說到:「是給你吃啊。」剛說完這句話,孟母就後悔了,心想鄰居不是為了孩子殺的豬,我卻欺騙了他。這不是在教他說謊嗎?為了彌補這個過失,孟母真的買來了鄰居的豬肉給孟子吃了。

斷機教子
「斷機教子」,講的是孟母鼓勵孟子讀書不要半途而廢的故事。孟子少年讀書時,開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學回家,孟母正坐在機前織布,她問兒子:「《論語》的《學而》篇會背誦了嗎?」孟子回答說:「會背誦了,」孟母高興地說:「你背給我聽聽。」可是孟子總是翻來復去地背誦這么一句話:「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孟母聽了又生氣又傷心,舉起一把刀,「嘶」地一聲,一下就把剛剛織好的布割斷了,麻線紛紛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親把辛辛苦苦才織好的布割斷了,心裡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問母親出了什麼事。孟母教訓兒子說:「學習就像織布一樣,你不專心讀書,就像斷了的麻布,布斷了再也接不起來了。學習如果不時時努力,常常溫故而知新,就永遠也學不到本領。」說到傷心處,孟母嗚嗚咽咽地哭了起來。孟子很受觸動,從此以後,他牢牢地記住母親的話,起早貪晚,刻苦讀書。
孟母施教的種種作法,對於孟子的成長及其思想的發展影響極大。良好的環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禮儀風習的熏陶,並養成了誠實不欺的品德和堅韌刻苦的求學精神,為他以後致力於儒家思想的研究和發展打下了堅實而穩固的基礎。

人物影響
孟母教子的影響頗為深遠,早在西漢時期韓嬰的《韓詩外傳》中,就用有關孟母的故事來解釋詩義,劉向的《列女傳》中,首次出現了「孟母」這個專用名詞。東漢女史學家班昭曾作 《孟母頌》,西晉女文學家左芬也作《孟母贊》。南宋時的啟蒙課本《三字經》引證的第一個典故就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一普及於封建社會後期的啟蒙讀物,雖經明、清學者陸續修訂補充,而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的故事始終冠於篇首。山東監察御使鍾化民《祭孟母文》贊揚道:「子之聖即母之聖」、「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來,一人而已。」隨著孟母故事的廣泛流傳,封建統治者也竭力將其塑造成符合其需要的偶像,封建皇帝對其屢加封謚,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加封孟母為「邾國端范宣獻夫人」。

㈤ 歷史上優秀的母親故事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別內人哭拜的游戲。母親認容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游戲。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裡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對於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視。除了送他上學外,還督促他學習。有一天,孟子從老師子思那裡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逃學,非常生氣,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織布機上的布匹割斷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請問原因。孟母責備他說:「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織布要一線一線地連成一寸,再連成一尺,再連成一丈、一匹,織完後才是有用的東西。學問也必須靠日積月累,不分晝夜勤求而來的。你如果偷懶,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就像這段被割斷的布匹一樣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後專心讀書,發憤用功,身體力行、實踐聖人的教誨,終於成為一代大儒,被後人稱為「亞聖」。

㈥ 歷史上最偉大的是母親還有誰呢舉兩個例子

1、孟母仉氏:孟子的母親,孟母三遷,擇鄰而居,為兒子的教育選擇好環境;

孟母是戰國孟子之母,位居「四大賢母」之首。她的兒子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僅次於孔子的儒學大家,被譽為「亞聖」。孟母之所以能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兒子,全在於她對子女的悉心教育。她最被廣為傳頌的事跡是「孟母三遷」的故事。

她為了讓兒子永遠銘記大丈夫當「精忠報國」的訓誡,甚至用綉花針把這四個字刺在岳飛的背上!由於岳母的積極鼓勵,使得岳飛投軍後,奮勇殺敵、義無反顧,他很快屢建戰功被升為秉義郎。

3、歐母鄭氏:歐陽修之母,因歐陽修少時家貧,歐母則以荻畫地,教他認字;

4、陶母湛氏:陶侃的母親,封壇退鮓,截發延賓,讓兒子結交更好的朋友、懂得清廉。

5、孝庄文皇後: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後,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㈦ 古代關於母親的著名故事

1、陶母剪發退魚

陶母是東晉時期名將陶侃之母,他年少時就有大志。有一次同郡人范逵到陶侃家作客,而當時冰雪滿地已經多日了,陶侃家一無所有,可是范逵的車馬仆從確很多。陶侃的母親湛氏把自己拖地的長發剪下來做成兩條假發,到集市上換來了幾擔米。

隨後,她又把房屋的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來做柴燒,把草墊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馬。到傍晚,家裡便擺上了精美的飲食,連隨從的人也都一一照顧到了。陶侃在青年時期還做過鑒察魚梁事物的小官,他曾派人送一陶罐腌魚給母親。他母親把原罐封好交給送來的人退還,同時附了一封信責備陶侃。

2、歐母畫荻教子

歐母是北宋歐陽修之母,她丈夫在兒子四歲那年便去逝了,留下她孤身一人辛苦拉扯兒子。歐陽修父親在世時,家中經濟比較寬裕,可自從他去世後,家境便一落千丈,日漸貧寒。

但歐母是一個意志堅強的女人,她家窮志不窮,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將兒子養大,並用最原始的方式教歐陽修識字。當時家裡窮,家裡沒錢買筆墨紙硯,歐母只好用蘆葦桿代替,然後在地上鋪一些沙,把地當紙,一筆一畫地教歐陽修寫字。

3、徐母大義

徐母是三國時代的徐庶之母。徐庶早年與諸葛亮、龐統同為好友,曾經投靠劉表,後來成為劉備的軍師。赤壁之戰前,曹操聽謀士程昱說徐庶在為劉備出謀劃策,就想將他納為己用。程昱教曹操把徐庶的老母騙至許昌,請徐母寫信召喚徐庶。

沒想到徐母是忠奸分明、深曉大義的老人,她識破曹操的奸計,堅決不從。程昱就進一步獻計,偽造了一封徐母的信,召徐庶來到許昌。徐庶是個孝子,收到這封假信後,他只得辭別劉備,投降曹操。

4、孟母三遷

孟子年少時,家住在墳墓的附近,孟子經常喜歡在墳墓之間嬉遊玩耍,孟母見此情景說認為這個地方不適合自己兒子居住。於是就帶著孟子搬遷到市場附近居住下來,可孟子又玩鬧著學商人買賣的事情,孟母又認為此處也不適合自己兒子居住。

於是又搬遷到書院旁邊住下來,此時孟子便模仿儒生學作禮儀之事,孟母覺得這才是自己兒子所適宜居住的地方,於是就定居下來了。

5、岳母刺字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

岳母作為母教典範和婦女楷模,在國家危亡的時候,勵子從戎,把「精忠報國」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㈧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母親故事

借花獻佛歷史上最偉大的十位母親:1、佘太君2、聖母瑪利亞(最聖潔的母回親)
3、岳母(最愛國的母親)
4、宋慶齡(國母)
5、賈答維斯夫人(母親節的母親)
6、鄧穎超 (最博愛的母親)
7、孟母(最知書達理的母親)
8、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乾隆的媽:最享福的母親)
9、張皇後(最賢德的母親)10、孝庄文皇後(最睿智的母親)

㈨ 有誰有歷史上關於母親的感人故事。

孟母(?~前317年),孟子的母親仉(zhǎng)氏,戰國時鄒國人。她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撫育兒子,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於約禮、成金,數十年如一日,絲絲入扣,毫不放鬆,既成就了孟子,更為後世的母親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為名垂千秋萬世的模範母親,在中國歷史上受到普遍尊崇。黎民百姓傳頌著她的故事,文人學士為其立傳作贊,達官顯貴、孟氏後裔為其樹碑修祠,後人把她與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母親歐母,「精忠報國」岳飛的母親岳母、晉代名將陶侃的母親陶母列為母親的典範,號稱中國「四大賢母」,而且位居「賢母」之首。最早記載孟母教子故事的是西漢韓嬰的《韓詩外傳》,以及劉向的《列女傳》。據記載:孟子3歲喪父,*母親教養長大成人。孟母不只是小心翼翼地注意兒子起居冷暖,更不厭其煩地以「言傳」和「身教」來完善兒子的人格。大體上一個人的人格是在六歲以前基本形成的,從此根深蒂固。六歲以後,活動范圍逐漸擴大,自然而然就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使原本已經塑造完成的脆弱人格模式,遭逢強烈的考驗,這時是「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環境十分重要。起初,孟子居住在鄒城以北馬鞍山下,附近是一片墓地,山麓墳瑩處處,不時看到喪葬的情形。村中兒童追逐嬉戲,也三五成群地模仿大人們的禮儀,扮演喪葬的過程,孟子也參與其中,有時還搶人家的供果吃。孟母突然發現,一向伶俐聽話的兒子,已受到了不良環境的影響,為了給兒子尋找一個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孟母開始了漫長的遷居活動。經過一番周折,孟家母子從鳧村遷到了城西廟戶營村。這里是一個「日中為市」的交易集市,新居與市場為鄰,遠遠近近的百姓們,手拎肩挑一些自己的土產來到集市交易,討價還價,市場上行商坐賈,拍賣喧鬧,這場面對孩子來說是頗有吸引力的。而且他家的鄰居是一個殺豬的屠夫,孟子就用泥巴捏成小豬,模仿他鄰居的樣子用竹片殺掉,沿街叫賣,學會了錙銖必較的模樣。孟母忐忑不安,再次遷居。孟母既不願兒子成為一個默默無聞的人,也不屑於兒子沾染唯利是圖的市儈氣,她一定要選擇一個適合兒子成長的環境,她第三次把家搬到了到縣城南關的學宮旁。學宮附近常常有讀書人來往,高雅的氣韻,從容的風范,優雅的舉止與循規蹈矩的禮儀行為,都給附近居民不少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是初解人事的孩子們,常群集在大樹底下,演練學宮中揖讓進退的禮儀,有模有樣,一片庄嚴肅穆的景象,遠遠察看的孟母內心深處大為高興,她由衷地發出感嘆:「這才是孩子們最佳的居住環境!」並把孟子送入學宮讀書,留下了「三遷擇鄰」的美談。孟子具有天生的靈性與慧根,但也有一般幼童共有的貪玩心理。最初孟子對學習很有興趣,時間一長就厭煩了,經常逃學。孟母知道後問孟子:「你學到什麼程度了?」孟子答道:「尚未博學。」孟母非常生氣,拿起刀來,當著孟子的面把織布機上的經線割斷。就在孟子驚愕不解時,孟母說道:「你的廢學,就像我割斷織布機上的線,這布是一絲一線織起來的,現在割斷了線,布就無法織成。君子求學是為了成就功名,博學多問才能增加智慧。你經常逃學怎麼能成為有用之材呢?你今天不刻苦讀書,而是惰於修身養德,今後就不可以遠離禍患,只做一些蠅營狗苟的事,將來不做強盜,也會淪為廝役!」孟母用「斷織」來警喻「輟學」,指出做事必須要有恆心,一旦認准目標,就不為外界所干擾。半途而廢,後果是十分嚴重的。「斷織喻學」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既驚且懼的鮮明印象,孟子從此旦夕勤學,終於成為我國歷史上的儒學大師。孟母深知做人要誠實,尤其注意在日常小事上培養孟子守信的品格,所謂「言必信,行必果」,而且她深深知道身教重於言傳。當孟家還在廟戶營村市集旁居住時,東鄰有人殺豬,孟子不解地問母親:「鄰家殺豬干什麼?」孟母當時正忙,便隨口應到:「給你吃!」孟子十分高興,等待食肉。為了不失信於兒子,盡管家中十分困難,孟母還是拿錢到東邊鄰居家買了一塊豬肉,讓兒子吃了個痛快。「殺豚不欺子」造就了孟子「仁、義、禮、智、信」中「信」的品格。更能反映孟母教子智慧的則是「孟子出妻」的故事。一個夏日的中午,天氣異常炎熱,孟子的妻子田氏自己在屋裡織布,因酷熱難耐,就脫掉了上衣。這時,孟子推門而入,見妻子衣衫不整,十分生氣,認為妻子有失禮儀,便要休妻。孟母知道後呵斥孟子說:「禮制規定,進門時,要先問誰在屋裡;上堂時,要發出聲音;進到屋裡,目光要向下。這樣是為了尊重別人的隱私。而你沒有按照禮制的規定去做,自己沒先敲門,沒出聲音,就登堂而入。你要求別人守禮,首先要對別人尊重,是你失禮在先,怎麼反而責怪別人呢?」孟母的一番話使孟子心服口服,深感慚愧,打消了休妻的念頭,並向妻子賠禮道歉。這就是「孟子出妻」的故事。這個故事很好地表達了《論語》中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的思想。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檢點自己。孟母的這一次言傳身教形成了孟子嚴於律己的品質。在「五十步笑百步」、「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等言論中都體現出他的這一品質。孟母一生操勞,身體十分硬朗,對於孟子的照顧及督教也毫不放鬆,孟子除了周遊列國那一段時日以外,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奉養老母,不忍遠離故國謀求更大的發展。齊宣王雖然以很高的俸祿來酬謝孟子,卻不肯施行他的仁政主張,孟子不貪榮祿,只希望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孟子理想的去處是宋國,但為了奉養老母而一再遷延。光陰荏苒,很快三十年歲月過去了,孟母已經年逾古稀,而孟子也已近知命之年,整日長吁短嘆,悶悶不樂。孟母問明原因,又對兒子說出了一段千古名言:「禮對於婦人的要求,只不過是做好飯,暖好酒漿,贍養公婆,縫制衣服罷了,因而她們只能料理閨內的事務,不能過問閨外的事情。婦女不應獨擅專制,而應尊三從之道,因此,婦女年少時聽命於父母,出嫁後聽命於丈夫,丈夫死後聽命於兒子。現在你已成人,而我已經老了,你行你的義,我行我的禮。」三言兩語就把孟子心中的積慮一掃而空,於是孟子再次周遊列國,受到了空前的尊敬與歡迎。可惜就在兒子揚眉吐氣的時候,孟母卻一瞑不視。在歸葬故鄉——馬鞍山時,過去的鄉鄰爭相在路旁祭奠,極盡哀思。作為一位女性,孟母的偉大之處豈止「精五味,置酒漿,養舅姑,縫衣裳」及「三從之道」,她更重要是能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按階段給予不同方式的教育。孟母教子的影響頗為深遠,早在西漢時期韓嬰的《韓詩外傳》中,就用有關孟母的故事來解釋詩義,劉向的《列女傳》中,首次出現了「孟母」這個專用名詞。東漢女史學家班昭曾作《孟母頌》,西晉女文學家左芬也作《孟母贊》。南宋時的啟蒙課本《三字經》引證的第一個典故就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一普及於封建社會後期的啟蒙讀物,雖經明、清學者陸續修訂補充,而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的故事始終冠於篇首。山東監察御使鍾化民《祭孟母文》贊揚道:「子之聖即母之聖」、「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來,一人而已。」隨著孟母故事的廣泛流傳,封建統治者也竭力將其塑造成符合其需要的偶像,封建皇帝對其屢加封謚,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加封孟母為「邾國端范宣獻夫人」。孟母去世後,與孟子的父親合葬於鄒城北25里的馬鞍山麓,後人認為孟子成名,是孟母三遷教子之功,故林地稱「孟母林」。孟母林東向與孟子林遙遙相望,佔地578畝,山上山下遍植檜柏,古木蔥郁、濃蔭蔽地,墓冢累累,已被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孟子故里鄒城市,至今仍保留著馬鞍山孟母墓、鳧村孟子故居(建國後劃歸曲阜)、孟廟內孟母殿、廟戶營三遷祠等祭祀孟母的地方

㈩ 全國十大傑出母親的故事

1993年7月23日,寧夏銀川發生了震驚全國的飛機失事事件,年僅12歲的王嘉鵬與父親一起遭受了這場災難,父親腰椎受傷,小嘉鵬卻腰椎暴裂骨折,雙下肢癱瘓,大腦積水受損,生命垂危。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巨大打擊,作為母親和妻子的沈麗萍同志沒有被災難和痛苦所擊倒,而是選擇了與命運進行頑強的抗爭。正是這種抗爭,走出了後來被譽為「中國英雄」的優秀少年王嘉鵬和首屆「中國十大傑出母親」沈利萍。沈利萍、王嘉鵬母子的感人故事曾被拍成電視連續劇在中央電視台播出,並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
首先,我們要學習沈媽媽那種「在絕望中尋求希望」的永不放棄的精神.在小嘉鵬的搶救與康復過程中,有過太多的艱難與絕望,但沈媽媽從始至終都沒有放棄過,「不抱任何希望的人,也就不會絕望」。即使在絕望之中,她仍然沒有放棄與命運的抗爭,並企圖從絕望處尋找出一線希望來。正是因為「只要有百分之零點一的希望,就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才有了後來的「中國英雄」與一系列奇跡的發生。
其次,沈媽媽的母愛不僅僅停留在情感和信念上,而是轉化成了科學細致的護理與康復訓練。正如沈媽媽自己所說:「媽媽的眼淚和溺愛,是救不了剛剛離開死亡線的孩子的。」除了抱著「堅持,堅持,再堅持」的信念外,還必須給孩子以科學細致的護理,為孩子制訂科學的康復訓練計劃,並不折不扣地執行。
而恰恰就在這一點上,很多母親做得不夠,她們就像文章中的那位礦工母親一樣,只知道唉聲嘆氣,或者像祥林嫂一樣不斷地向人哭訴,卻偏偏把最應憐憫、最應護理的孩子放在一邊不管,等待孩子的只能是更加悲慘的命運。
有些母親雖然也意識到了護理、康復工作的重要,但要麼不知道如何去進行科學護理和康復訓練,要麼因為護理和康復工作太艱難、太煩瑣、太遙遙無期而逐漸懈怠下來。
但沈媽媽不一樣,即使在那種絕望、復雜、身心俱疲的情況下,她還盡可能地抓緊時間學習大量的醫學護理知識和心理學知識,從身心兩方面給孩子以最精心、最耐心的護理,通過五年如一日的努力,終於幫助孩子戰勝了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殘疾。
第三,在生理和心理康復的同時,沈媽媽帶著孩子適時地開始了學習上的追趕。嘉鵬在遭遇空難時,還僅僅是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從此之後,他一直在醫院進行艱難的治療和康復訓練。沈媽媽沒有像太多的媽媽那樣滿足於已取得的康復成績,而是適時地鼓勵、誘導孩子在學習上追趕同齡的學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知識積累和准備,嘉鵬最後才脫穎而出,獲得了到挪威學習的寶貴機會。
最後,沈媽媽不僅幫助孩子康復了身心,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回歸了社會,從而創造了這一連串的奇跡。
在2004年由全國婦聯、共青團中央、中央綜治辦聯合舉辦的「關注未來,關注孩子」十大傑出母親思想道德教育傳播行動中。沈媽媽的報告同她的電視劇一樣,感動了成千上萬的家長們.
嘉鵬 他是挪威紅十字挪迪克世界聯合學院錄取的第一位中國內地留學生;
17歲時被特邀出席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參加了第36屆世界殘疾人滑雪比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贏得兩枚金牌,第一次將五星紅旗升起在貝托斯特拉滑雪場上空;
18歲時成為』99長城國際馬拉松邀請賽最年輕的組織策劃者;他的故事被拍成電視連續劇,由挪威王後和首相親自出演,開創了國外首腦級人物在中國內地影視中出鏡的最高規格;由挪威NRK國家電視台跟蹤采訪三年拍攝的電視專題片《穿越長城之子:馬克·王》在歐美各國熱播;
他如今是奧斯陸大學經濟系研究生。這個系的教師隊伍中,擁有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這是同齡人中少有的經歷。經歷,是人生的一個放大鏡。有所作為,便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他沒有任何大背景。他母親是一位執著的畫家,他父親的單位已經破產;
他沒有任何特殊的天賦。童年時曾和許多男孩子一樣無憂無慮,淘氣貪玩到幾乎無所不能的地步,經常被人誤以為是多動症;
嘉鵬確實也有與眾不同的地方。與眾不同的是,他在12歲時經歷了一場慘不忍睹的空難,就在發生災難的可怕瞬間,他頓然失去了孩子們應該享受的美好少年時光,醫生們不斷送來的病危通知書,殘酷地改寫了他的一生。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一位優秀母親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