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家風歷史故事大全

家風歷史故事大全

發布時間:2021-03-02 21:44:47

A. 中國古代家風故事150字

「儉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它的主要功績在於積有限之社會資財,以興家業,繁吾中華。故此,我國歷史上眾多有識之士在生活土都十分注意自身的儉朴,也十分重視對後代的「儉朴」教育。這種身教言傳之精神,成為後人正身教子的楷模。
北宋傑出史學家司馬光,進士出身,屢官天章閣侍兼侍講、御史中丞、尚書左僕射,後追封為溫國公。他著述宏豐,其名著《資治通鑒》是我國一部很有價值的歷史著作。他的生活十分儉朴,工作作風穩重踏實,更把儉朴作為教子成才的主要內容。
在司馬光的一生中, 流傳著許多動人的故事。 據有關史料記載,司馬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謹身節用。他在《答劉蒙書》中說自己「視地而後敢行,頓足而後敢立。」為了完成《資治通鑒》這部歷史巨著,他不但找來范祖禹、劉恕、劉斂當助手,還要自己的兒子司馬康參加這項工作。當他看到兒子讀書用指甲抓書頁時,非常生氣,認真地傳授了他愛護書籍的經驗與方法:讀書前,先要把書桌擦乾凈,墊上桌布;讀書時,要坐得端端正正;翻書頁時,要先用右手拇指的側面把書頁的邊緣托起,再用食指輕輕蓋住以揭開一頁。他教誡兒子說:做生意的人要多積蓄一些本錢,讀書人就應該好好愛護書籍。為了實現著書立說治國鑒戒的理想,他15年始終不懈,經常抱病工作。他的親朋好友勸他「宜少節煩勞」,他回答說:「先王曰,死生命也。」這種置生死於不顧的工作、生活作風,使兒子和同僚們深受啟迪。
在生活方面,司馬光節儉純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卻「不敢服垢弊以矯俗於名」。他常常教育兒子說,食豐而生奢,闊盛而生侈。為了使兒子認識崇尚儉朴的重要,他以家書的體裁寫了一篇論儉約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強烈反對生活奢痱,極力提倡節儉朴

B. 全國最好的家風故事。

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很好的成長。下面是小編整理了相關的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鑒。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並非鮮見,為後人稱頌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規家訓的一大特點,成為日常生活行為規范的有機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范、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歷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著良好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於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C. 歷史上名人的家風

關於家風的小故事有:

一、司馬光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版先生。北宋政治家,權歷史學家,官至宰相。司馬光雖官高權重,但嚴於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他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

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二、曾國藩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有爭議的人物,對他的評價估且不論,但他的家庭教育卻有令人矚目的成就。他以「勤」字為人生第一要義。自己身體力行,教育子女也養成勤勞作風。要求「諸男在家勤灑掃」「諸女學洗衣,學煮茶燒菜」。

還為曾家婦女規定了「日課」四項:「食事」,每天早飯後做各種小菜;「衣事」,已午刻紡花或績麻;「細工」,傍晚即晚飯後做男女布鞋或縫制衣服。曾國藩作為封侯拜相之人,對「日課」還要定期檢查,親自抓落實。俗話說:「人貴勤」,可見,曾家的「崇勤」家風著實可贊。

D. 關於家風的故事有哪些

家風故事一
小時候,我經常被忙碌上班的父母鎖在家裡,通過見方的窗戶只能看到窄小的藍天和細小的風景,我時常問媽媽:「為什麼我們家裡沒有親戚?」媽媽爸爸告訴我,「我們家的親戚都在山東,爸爸媽媽都從老家過來,沒有親戚,工作很忙,怕你們出去受欺負,養你們四個很不容易,你們要記住生活要靠自己!凡是不要依賴別人!」我記住了這句話,永遠的記住了。
在學校里,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我都會自己解決,我所做的工作全部超出了小小的年紀應該乾的,很多老師喜歡我,他們喜歡我的獨立自主!
小學的學校生活因為地域原因由天津小學全班移到了明澤,很多同學都在哭泣,他們喜歡那所曾經相處多年的富裕校舍,高大的樓房,寬敞的教室和眾多的校友,而我卻很淡定,安慰著眼前不可以改變現實的同學們,讓他們和我一起接受這所貧窮的學校,明澤小學成了我的母校。
這所艱苦的學校,沒有操場,廁所是露天的,每到冬天,我們的生活就變得異常艱苦,冒著寒冬在露天的四合院里學習,樓內的雪花和寒風可勁的下著,掛著,溫暖已經離我們很遙遠,因為在家裡過慣了這樣的生活,從小學會了獨立自主,學會了自己解決困難,因此我的進入狀態要比其他同班同學要快一些。媽媽說,「每一所學校的老師都是優秀的,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我也相信這句話,喜歡了我們的新班主任,也喜歡了這種簡單而又豐富的學習生活。冬天每天我早早的來到學校,承擔了班級的生爐子工作,我從家裡抱來撿拾的木頭,用斧頭把他們劈成小塊,把同學使用過的廢本做引子,點上火柴,然後迅速的從爐子下面引火,把細長的木屑放在上面,很快爐子的火就升起來了,當火穩定了,我就把一些散塊的煤放到爐子里,然後讓爐子保持一定的溫度,迎接同學們和老師的到來。班級最苦最累的工作我擔當著,我從來不覺得做這些事有什麼委屈,相反我覺得我很樂意做這樣出力的工作。媽媽知道我做這些,鼓勵我說,「一定要幫助老師搞好班級,讓老師好好的工作,多教你們知識,你們也會多學知識!」母親善良的支持和善意的叮嚀,讓我幹得很起勁,使老師和同學很喜歡我,同時學校也把上夜課的生爐子任務交給了我,夜幕即將降臨,我抵擋得住寒冷,獨自一人來到學校,自己在空無一人的教室里,為上夜課的成人們生火,在成人們上夜課之前,我已經為他們創造了最溫暖的教室,一個冬天過後,我得到了學校的第一筆薪水2.45元,用這筆錢我買了最喜歡的書,媽媽知道了,高興地說,「真了不起,孩子能掙錢了!路要靠自己走,錢就是這樣辛苦掙來的!自己花著才舒服。」這筆來的比任何人都早的收入從那以後成為了人生可以炫耀的資本,也帶我走入更獨立的人生。
很快在這所學校,雖然僅僅兩個班級,雖然我們是外來的,因為不卑不亢,因為敢愛敢恨,因為敢說敢做,不怕苦怕不怕累,能幹敢幹會干,乾的放心,幹得圓滿,不但保護了我們的班級,愛護了我們的老師和同學,同時也在這所學校里得到更多的老師的認識和認可。因為獨立我順利完成了學業。
在學習生活中,在媽媽的教育下,自理,自立成為我與眾不同的人格魅力,同時也在與同學老師交往中學會了寬容和豁達,結交了許多好朋友,至今成為了我生活的閨蜜和永久的朋友。
人的一生不需要富足的家庭生活,也不需要權貴的父母,只要有良好的家風家訓,你就是很好的材料,必定會為生活創造更美更高的價值!
家風故事二
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在每個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會因為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溫暖,同時也伴隨著家風的和諧氣息。
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斥罵,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麼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的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說她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說她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導師。
每次飯桌上的話題都是最多的,我總是覺得每天的這個時候都是對一天的總結,當然飯桌上的禮儀是一定要遵循,媽媽常常對我警告的有這幾點:1、吃飯不要狼吞虎咽,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2、吃飯時嚴禁邊吃飯邊大聲說話。3、不能翹腿。等等......雖然還有很多條的規矩但是正是因為有這些束縛著我讓我更好的成長。而我和媽媽之間也不僅僅只有這些法則。
「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玩!」母親嘴中也總是掛著這句話。是的,該學習的時候學習:我和媽媽做了一個作息表,周一至周五毫無疑問的是學習,一直到周六下午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在加上課外的練習。該玩的時候玩:每個周日媽媽都會帶我出去玩,雖然名義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會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這也算是讓我「長了見識了」。
常常會聽到旁邊的人會被這么贊揚「這個孩子真有修養,看上去就很乖的樣子。」我想之所以這個孩子會被人這么誇獎是因為她長期處於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中,一個人的修養是一時裝不來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們何嘗不是處於一個不好的社會環境中,而且他們大多數家中都不會有一個良好的家風,才會導致他們這樣,相反如果他們的家人更多一點關愛他們,家中也沒有什麼不好的風氣,他們也不會邁出小混混的這一步。
所以我們要建構和諧家風,父母在家中要學會樹立好榜樣同樣也要與孩子保持親密無間的關系,在孩子面前更要學會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學會設身處地的去理解父母,盡量做最好的自己,展現在父母眼前。

E. 名人的家風小故事有哪些

內容如下:

  1. 貝克漢姆:從「賭局」中領悟父親的良苦用心,有誰統計過,貝克漢姆在球場上到底吸引過多少人的目光?每當這位世界頂級球星的身影出現在球場,無數的尖叫聲立刻響遍全場,相機快門也閃個不停。小貝從3歲就開始踢球,盡管那時還是「玩」球於「練」球,但父親一直苦心培訓他,頑皮的他漸漸奠定了對足球事業的熱愛。上小學時,小貝跟父親之間甚至還約定了一個常規「賭局」:如果小貝能站在禁區邊不助跑射門,每次把球踢中門柱,就能從父親那兒賺到50個便士。總是贏到零花錢的小貝很開心,直到長大成人後他才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2. 莫扎特:一個天資聰慧的神童莫扎特被公認為音樂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顯露出了在音樂方面的非凡天賦和卓絕才能。從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個孩子對待音樂的積極心態,對藝術事業的執著追求。雖然不能人人皆為天才,但對廣大孩子來說,「神童莫扎特」絕對是具有傳奇色彩、又值得學習的好榜樣。

  3. 卡莉·菲奧里納:從母親那裡受益匪淺惠普前任女掌門卡莉。菲奧里納曾是男性主導的矽谷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精明強干、堅忍不拔的卡莉曾兩度榮登《財富》「最有權威的女企業家」榜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卡莉從小就受母親影響,從母親那裡學到了堅強、博學和熱愛生活,並受益一生。卡莉出生於美國得州一個帶有歐洲血統的家庭。父親是聯邦法院的法官,母親則是一位藝術家。在童年的卡莉心中,母親一直是她最崇敬的人。母親熱愛生活,教卡莉做人的道理,使卡莉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卡莉童年時代隨父母游歷了不少國家,不僅開拓了眼界,更培養了思考問題的廣度和深度,這對她成為一個有勇氣、有魄力、自信並熱愛生活的人也不無影響。

F. 關於家風家訓的故事有哪些

1、司馬光教子有方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官至宰相。司馬光雖官高權重,但嚴於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

他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

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2、吉鴻昌不忘父訓

吉鴻昌,字世五,河南扶溝人。察綏抗日同盟軍領導人之一。早年在馮玉祥部隊當兵,以英勇善戰升為營長、師長,後任國民黨軍長和寧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歲的吉鴻昌,當時任營長,父親吉筠亭病重。他對前來探視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父親病逝後,他把"做官不許發財"六字寫在瓷碗上,要陶瓷廠仿照成批燒制,把瓷碗分發給所有官兵。在分發瓷碗大會上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決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父親教誨,做官不為發財,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

吉鴻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謙正,處處為民眾。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反對蔣介石的投降政策,奮起抗日。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

3、魯迅教子順其自然

魯迅和許廣平僅有一子,即周海嬰。兒子出生時,許廣平出現難產跡象,當醫生向魯迅徵求意見是留大人還是留孩子時,他果斷回答:「留大人。」結果母子平安。

在兒子成長過程中,魯迅基本按照《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思想來實行,讓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說:「我現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是愛。」

據周海嬰所著《魯迅與我七十年》介紹,魯迅的教育方式是「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

有一天,周海嬰死活不肯去上學,魯迅用報紙打他屁股。後來,魯迅向母親寫信解釋道:「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

4、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

錢基博乃一代國學大師,是學者、作家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錢鍾書十六歲時,還痛打一頓。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錢基博北上清華任教,寒假沒回無錫。

此時的錢鍾書正讀中學,沒有溫習課本,而是一頭扎進了小說的世界。等父親回來考問功課,錢鍾書過不了關,於是挨了打。

1929年,錢鍾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後,錢基博還時常寫信給他。一封信中說:「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

隨後一封信則表示:「現在外間物論,謂汝文章勝我,學問過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稱汝篤實過我,力行過我,我尤心慰。」希望錢鍾書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望汝為諸葛公、陶淵明;不喜汝為胡適之、徐志摩」。

錢基博對當時的新文化運動保持距離,埋首國學,他這樣告誡錢鍾書,不過出於一個儒者的文化立場。

5、梁啟超全方位愛子女

梁啟超有九個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導下,個個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甚至還產生了「一門三院士」的佳話。這「三院士」是建築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統專家梁思禮。另外,四兒子梁思達是經濟學家,次女梁思庄是圖書館學家,三女兒梁思懿是社會活動家。

梁啟超對於子女的愛,是全方位的,不僅在求學,而且在為人處世,甚至理財、時政等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態度展開。閱讀《梁啟超家書》,就會了解在寫給孩子們的信中梁啟超教育子女的表現堪稱典範。

寫信時,梁啟超毫不掩飾自己的愛。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寫道:「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感情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你們無論功課若何忙迫,最少隔個把月總要來一封信,便幾個字報報平安也好。」

在求學這一方面,梁啟超根本不看重文憑,而是強調打好基礎,掌握好「火候」。他對梁思庄說:「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麼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得厚越好。」並教孩子們求學問、做學問的方法——「總要『猛火燉』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交互著用去」。

同時,梁啟超強調責任的重要。1923年,他寫給長女梁思順的信中說:「天下事業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責任內,盡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當然,寫信教導自己的孩子之餘,梁任公沒忘了誇一誇女婿、兒媳。

G. 家風家訓小故事

家風家訓小故事:

一、曾國藩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有爭議的人物,對他的評價估且不論,但他的家庭教育卻有令人矚目的成就。他以「勤」字為人生第一要義。自己身體力行,教育子女也養成勤勞作風。要求「諸男在家勤灑掃」「諸女學洗衣,學煮茶燒菜」。

還為曾家婦女規定了「日課」四項:「食事」,每天早飯後做各種小菜;「衣事」,已午刻紡花或績麻;「細工」,傍晚即晚飯後做男女布鞋或縫制衣服。曾國藩作為封侯拜相之人,對「日課」還要定期檢查,親自抓落實。俗話說:「人貴勤」,可見,曾家的「崇勤」家風著實可贊。

二、魯迅

魯迅和許廣平僅有一子,即周海嬰。兒子出生時,許廣平出現難產跡象,當醫生向魯迅徵求意見是留大人還是留孩子時,他果斷回答:「留大人。」結果母子平安。在兒子成長過程中,魯迅基本按照《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思想來實行,讓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說:「我現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是愛。」

據周海嬰所著《魯迅與我七十年》介紹,魯迅的教育方式是「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有一天,周海嬰死活不肯去上學,魯迅用報紙打他屁股。後來,魯迅向母親寫信解釋道:「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

三、司馬光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官至宰相。司馬光雖官高權重,但嚴於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他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

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四、吉鴻昌

1920年,25歲的吉鴻昌,當時任營長,父親吉筠亭病重。他對前來探視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的父親病死後,在瓷碗上寫下「不允許官員發財」六個字。他要求陶瓷廠模仿批量燒制,並將瓷碗分發給所有官兵。在瓷碗分配會上,他說:「雖然季宏昌是一名高級官員,但他絕不會欺負人民,掠奪人民財富。我要牢記他父親的教誨,做一個官員,為世界上的窮人做好事,並邀請你的兄弟來監督他。」

吉鴻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謙正,為百姓考慮。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反對蔣介石的投降政策,奮起抗日。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

五、朱德

學習,是影響朱德一輩子的事情。為「培養出一個讀書人來『支撐門戶』」,朱家節衣縮食送朱德走上了學習的道路,從而改變了他的命運。學習,也是朱德一輩子最為關注的事情。他常用「革命到老,學習到老,改造到老」鞭策自己,並且強調「不學習就會落後,就不能跟社會一道前進」。

他循循善誘地教育子女努力學習。新中國成立前後,女兒朱敏還在蘇聯學習,每次回國朱德總要問她是不是學習了毛主席著作。由於朱敏從小生活在國外,中文水平較差,朱德就戴上老花鏡,讓朱敏坐在他身邊,教她一字一句地讀。

他一邊讀,一邊講解,每講完一段就問她懂了沒有。如發現她哪些地方還未理解,就一遍又一遍地重新講解,直到她真正弄懂為止。朱敏結婚時,朱德送給她的禮物也是剛剛出版的《毛澤東選集》。

H. 列舉一則古代名人的家風家訓

家庭,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級組織單位。歷史上,許多人通過承擔對家庭、氏族的責任,實現從個體「小我」到社會「大我」的轉變。

在此過程中,他們教育子孫、持家治業的智慧凝練成富有哲理的語句,成為家訓,經由後人世代相傳,既作為家庭成員立身處世的准則,又作為家庭文化賡續延綿的依據。

萬丈高樓始於基,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起點是家風,家風就是一個人和一家人成長的「地基」。《顏氏家訓》《朱子家訓》《錢氏家訓》等優良家風的教誨,成就的是我們熟知的大家。

傳統中國,「家國一體」,「家」是縮小的「國」,「國」即放大的「家」,因此,家風家教也在歲月的積淀中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中華文化的重要內容。家風,中華文化的縮影,文明的延續。

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是先輩留與後人的智慧寶典。家訓最早可追溯到周公告誡子侄周成王的誥辭,自此綿延數千年,中國傳統家訓精深宏富,是中國家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中華民族的巨大財富。

賞析:陸游一生極其重家庭教育,寫了大約二百首有關教育子女的家訓詩。《放翁家訓》是陸游的一部家訓專著,此書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約寫於其四十四歲時,後一部分約寫於其八十歲左右。

《放翁家訓》在宋代的家訓中有一定的地位,此書結合陸游自己的切身經驗寫成,故在道德教育方面有獨特發人深省之處,其中最突出的思想是教育子孫要繼承清白家風,做清白人,專心耕讀,做鄉中君子。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勤奮、儉朴、求學、務實的家訓家風一直為曾家後人所傳承。曾國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風:「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意思是,節儉能使家庭興旺,勤快會使身體強健。既勤勞又節儉,人生才能高枕無憂。他不肯將金錢留給後人,曾寫信對女兒曾紀芬說:「予自三十歲以來,即以做官發財為可恥,以官囊積金遺子孫為可羞。蓋子孫若賢,則不靠父輩,亦能自覓衣食;子孫若不賢,則多積一錢,必將多造一孽,後來淫佚作惡,大玷家聲。故立定此志,決不肯以做官發財,決不肯以銀錢予後人。」意思是,為官應當清廉,當為民請命,不是為了發財。子孫全靠自己,何須我來幫襯。所以,我絕對不留一文錢給後人。  

    清代第一才子紀曉嵐家教很嚴,對子女有「四戒」「四宜」的要求。四戒是:一戒晚起,二戒懶惰,三戒奢華,四戒驕傲。四宜是:一宜勤讀,二宜敬師,三宜愛眾,四宜慎食。「四戒」與「四宜」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相互補充,相映生輝。既告訴了後人什麼不該做,又告訴了後人應該怎麼做。這樣的家訓,既簡潔明了,又深刻透徹。  

    民族英雄林則徐曾寫過一副對聯傳給後代:「子孫若如我,留財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意思是說,如果子孫像我一樣正直、果敢,那我留錢做什麼?賢良的人擁有了大量錢財,就會玩物喪志,失去了遠大志向。如果子孫不如我,那我留錢做什麼?愚蠢的人手中有了錢,不僅不思進取,還會去做壞事。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52歲時才有了一個兒子。雖晚年得子,但家教甚嚴,從不溺愛。傳說73歲時,病危的他把兒子叫到床前,說想吃兒子親手做的饅頭。父命難違,時年21歲的兒子只得勉強答應。可他從未做過饅頭,請教了鄰家大娘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做好了饅頭,喜滋滋地送到父親床前,誰知父親早已斷氣。案頭上有張信箋,上面寫著父親的遺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無獨有偶,民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這樣說過:「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他的這句話,激勵著當時一大批年輕有為的青年志士,努力奮斗,堅持不懈,走向成功,不辱門風。這句擲地有聲的話,時至今日,也依然深刻地影響著當今的人們,成為許多有志之士為人處世的標准。  

    可見,好的家訓家風,會成為一個人一生的航標。讓他在人生的大海上不僅不會迷失,還會走得更遠。

家風,往小了說是一個家的發展規劃和准則,是一個家庭興盛的基礎;往大了說是一個國家的風氣,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和准則。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國家,任何時候談家風都不會過時。

I. 關於家風的小故事有哪些

關於家風的小故事有:

一、司馬光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官至宰相。司馬光雖官高權重,但嚴於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他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

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二、吉鴻昌

1920年,25歲的吉鴻昌,當時任營長,父親吉筠亭病重。他對前來探視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父親病逝後,他把"做官不許發財"六字寫在瓷碗上,要陶瓷廠仿照成批燒制,把瓷碗分發給所有官兵。在分發瓷碗大會上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決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父親教誨,做官不為發財,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

吉鴻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謙正,處處為民眾。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反對蔣介石的投降政策,奮起抗日。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

三、錢基博

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錢鍾書十六歲時,還痛打一頓。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錢基博北上清華任教,寒假沒回無錫。此時的錢鍾書正讀中學,沒有溫習課本,而是一頭扎進了小說的世界。等父親回來考問功課,錢鍾書過不了關,於是挨了打。

1929年,錢鍾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後,錢基博還時常寫信給他。一封信中說:「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隨後一封信則表示:「現在外間物論,謂汝文章勝我,學問過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稱汝篤實過我,力行過我,我尤心慰。」

希望錢鍾書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望汝為諸葛公、陶淵明;不喜汝為胡適之、徐志摩」。錢基博對當時的新文化運動保持距離,埋首國學,他這樣告誡錢鍾書,不過出於一個儒者的文化立場。

四、朱德

學習,是影響朱德一輩子的事情。為「培養出一個讀書人來『支撐門戶』」,朱家節衣縮食送朱德走上了學習的道路,從而改變了他的命運。學習,也是朱德一輩子最為關注的事情。他常用「革命到老,學習到老,改造到老」鞭策自己,並且強調「不學習就會落後,就不能跟社會一道前進」。

他循循善誘地教育子女努力學習。新中國成立前後,女兒朱敏還在蘇聯學習,每次回國朱德總要問她是不是學習了毛主席著作。由於朱敏從小生活在國外,中文水平較差,朱德就戴上老花鏡,讓朱敏坐在他身邊,教她一字一句地讀。

他一邊讀,一邊講解,每講完一段就問她懂了沒有。如發現她哪些地方還未理解,就一遍又一遍地重新講解,直到她真正弄懂為止。朱敏結婚時,朱德送給她的禮物也是剛剛出版的《毛澤東選集》。

五、曾國藩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有爭議的人物,對他的評價估且不論,但他的家庭教育卻有令人矚目的成就。他以「勤」字為人生第一要義。自己身體力行,教育子女也養成勤勞作風。要求「諸男在家勤灑掃」「諸女學洗衣,學煮茶燒菜」。

還為曾家婦女規定了「日課」四項:「食事」,每天早飯後做各種小菜;「衣事」,已午刻紡花或績麻;「細工」,傍晚即晚飯後做男女布鞋或縫制衣服。曾國藩作為封侯拜相之人,對「日課」還要定期檢查,親自抓落實。俗話說:「人貴勤」,可見,曾家的「崇勤」家風著實可贊。

閱讀全文

與家風歷史故事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