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妘姓歷史名人

妘姓歷史名人

發布時間:2021-03-02 21:38:53

Ⅰ 誰知道洛姓家族的歷史啊,幫忙解答下

有。
一、洛姓來源:
1、源於地名,出自古代雒水流域,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古雒水,即洛河,發源於古廣漢郡洛縣漳山(今陝西省雒南縣華山東麓)。
「洛」在古代本寫作「雒」,在古籍中所稱的雒神,就是洛水女神洛嬪,傳說在雒水之濱(雒浦),是雒神經常出沒之地。另外還有一條北洛河,發源於今陝西省定邊縣,東南向流經志丹縣、洛川市、蒲城縣等地。
古代居於雒水兩岸的住民,以地名為姓氏,稱雒氏,後省筆簡化為洛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2、源於妘姓,出自春秋時期赤狄族皋落氏部落,屬於以部落名稱為氏。
在古代夏、商、周族的周圍四方,開始出現了很多民族群體。南方和西南方有三苗、庸、蜀、鬃、微、盧、彭、濮、荊蠻、吳、越、巴、夜郎、滇、邛都、雋、昆明、徙、筰都、冉駹、白馬;東方有東夷、號稱「九夷」,包含吐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東北方有東胡、、貊、肅慎;西北和北方有氏、羌、發羌、唐旄,叿方、土方、鬼方、戎、狄等等。
戎、狄的族種群類很多,有赤狄、東山皋落氏、潞氏、留吁、驛辰、白狄、驪戎、甲氏、肥、鼓、鮮虞、楊拒、泉皋、伊洛之戎、綿諸、緄戎、狄之戎、義渠、大荔、烏氏、朐衍之戎、林胡、樓煩、匈奴等等。
春秋時期,赤狄族中有東山皋落氏族,屬於潞氏部落,為赤狄的強部之一,是顓頊帝之孫祝融氏之妘姓後裔,在史籍《志氏姓》中記述了這一支為妘姓封於路的後裔。
潞氏部落最後一個執政者名叫「鄷舒」,在史籍《世本·姓氏篇》中記載:「潞,為周文王第十七子鄷侯之後,氏於國,潞有鄷舒,出於姬姓。」
妘姓,為祝融八姓之一;姬姓,為周王族姓,赤狄中顯然有祝融集團及姬姓王族支庶的苗裔。
赤狄的東山皋落氏在被晉國吞並後,其族人省筆簡改為洛氏,逐漸融合到晉國民眾之中。
3、源於姜姓,出自五胡十六國時期鮮卑族慕容部的分支吐谷渾部破洛那氏族,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
破洛那氏部落族人後來在南北朝的北魏時期,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的全民漢化政策推動下,漢化改為洛氏。
4、源於姜姓,出自五胡十六國時期鮮卑族拓拔部的分支柔然氏族,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
公元四世紀末至公元六世紀中葉,繼匈奴、鮮卑之後,活動於中國大漠南北和西北蒙古高原廣大地區的游牧民族,主要是柔然和敕勒。當時,正是中國歷史上處於五胡十六國、南北朝紛爭對峙時期。
柔然中的烏洛侯氏、烏洛蘭氏,在北魏政權推行漢化改革政策之後,亦改漢字單姓有烏氏、洛氏、侯氏、蘭氏者。
二、洛姓郡望堂號
1.郡望:
太原府:亦稱太原郡。戰國時期秦國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隋朝時期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公元976~984年)中年,改並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山西太原)。以後宋朝、金國的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兩朝以來皆為府。民國時期為市,山西省會所在。
涼 州:為漢武帝劉徹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東漢時期改置為州,治所在隴縣(今甘肅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其時轄地在今寧夏、甘肅及青海、陝西、內蒙古各一部。三國時期曹魏國移治到姑臧(今甘肅武威),僅轄河西地區。涼州曾一度屬於吐蕃(今新疆)。五代時期的西夏為設西涼府。元朝時期亦為西涼州。明朝時期置為涼州衛。清朝雍正時期改置涼州府,僅轄武威及其周圍數縣。民國時期廢府為縣。
瓜 州:原安西縣,位於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處甘肅西部浩瀚的戈壁灘上,東鄰玉門,西連敦煌,南望祁連,北枕大漠,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安西,是取「國家統一,西方安定」之意,古稱瓜州。夏、商、周時為羌戎地,秦時大月氏居之。漢初被匈奴所佔,漢武帝置河西四郡時,為敦煌郡三縣地:冥安、淵泉、廣至。兩晉沿襲漢制,隋置長樂郡,唐朝武德五年壬午(公元622年)改稱瓜州,宋、元兩朝相沿,明朝時期設赤金蒙古衛。清朝時期康熙大帝在安西布隆吉大敗葛爾丹部屬三千餘人,始稱安西,取義為「安定西域」,寄託了平定西域之亂的期望。清雍正元年設置安西直隸廳,後改為安西府、安西直隸州,至中華民國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安西直隸州改為安西縣,隸屬酒泉地區管轄。2007年丁亥經國務院批准,將甘肅省酒泉市安西縣更名為瓜州縣,讓具有深厚文化積淀的安西縣重新恢復漢唐時期的地域名稱。
2.堂號:
資料有待補充。
三、洛姓歷史名人
洛 宣:明代人,官至貴州都指揮使。正統年間參與征討麓川,攻鬼哭山,力戰而亡。
洛 忠:明代人,幼時喪父,對母親極孝順,才智出眾,勇力過人,官至清浪參將,保全安南一帶平安。以孝友知名,朝中曾下詔書旌其家門。
洛下閎:字長公,西漢閬中(四川省)人。民間天文學家,他製做了一個圓球形狀的渾天儀(又稱圓儀),用來演示天象。洛下閎的渾天儀盡管還很簡單,但它卻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渾天儀。據說,渾天儀剛做好那會兒,許多人都不相信它能有什麼用處,然而,當洛下閎把渾天儀放在地下室里演示的時候,人們都驚奇地發現,這渾天儀上標示的星宿,跟實際天象相吻合。於是,洛下閎名聲大振,渾天儀也廣為人知。洛下閎的渾天儀,還比西方天文學家太谷氏的同樣發明要早三百年。太初元年(公元前l04年),洛下閎與唐都、司馬遷、鮮於妄人等共訂《太初歷》,對歷法進行改革。洛下閎的成績是闡明「渾天說」,將「四分法」的《顓頊歷》改造為《太初歷》的「八十一分法」。一年分四季,二十四節氣,正月初一為始,臘月三十為終。這種紀年方法最早始於西漢《太初歷》,從此,中國人才得享「只看日歷不看天」不誤農時五穀豐登的便宜。修訂這部歷法的就是洛下閎。洛下閎出生在閬中,他棄絕榮華,耗盡一生研究天象。在洛下閎之後,閬中又相繼誕生了一系列著名的天文學家,為中國的天文學研究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另有傳說中的「洛姓三絕」:美絕洛沙羅、武絕洛修明、醫絕洛孝泉。
四、洛姓宗祠通用聯
忠誠戰死,孝友留旌:
上聯說明朝時期的洛宣,明朝正統年間參與征討麓川,攻鬼哭山,力戰而亡。下聯說明朝時期的洛忠,幼時喪父,對母親極孝順,才智出眾,勇力過人,官至清浪參將,保全安南一帶平安。以孝友知名,朝中曾下詔書旌其家門。
太初著歷;孝友留旌:
上聯典指漢朝時期的洛下閎,改顓頊歷,作《太初歷》。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洛忠,因孝友聞名,朝中曾下詔書旌其家門。
五、洛姓典故趣聞
洛神的傳說
在洛河(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為黃河一大支流)兩岸,流傳著一個膾灸人口的洛河女神宓妃(又稱洛妃、洛嬪)的故事。
宓妃原是伏羲氏的女兒因迷戀洛河兩岸的美麗景色,降臨人間,來到洛河岸邊。那時,居住在洛河流域的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有洛氏。宓妃便加入到有洛氏當中,並教會有洛氏百姓結網捕魚,還把從父親那兒學來的狩獵、養畜、放牧的好方法也教給了有洛氏的人們。
這天,大夥兒勞動之餘,宓妃拿起七弦琴,奏起優美動聽的樂曲來。不巧,這悠揚的琴聲被黃河裡的河伯聽到,這個浪盪公子便潛入洛河,看到宓妃,一下子就被宓妃的美貌所吸引。於是河伯化成一條白龍,在洛河裡掀起軒然大波,吞沒了宓妃。
宓妃被河伯押入水府深宮,終日鬱郁寡歡,只好用七弦琴排遣愁苦。這時,後羿來到了宓妃的身邊。後羿原是位善射的天神,因射死了九個天帝的兒子,便與妻子一同貶到人間,後羿妻子嫦娥偷吃仙葯,一人返回天宮,便只剩後羿獨自留在人間。
後羿聽說了宓妃的遭遇,非常氣憤,將宓妃解救出深宮,回到有洛氏中間,並與宓妃產生了愛情。那河伯本來就窩了一肚子火,聽說了後羿宓妃之間的戀情,更是惱羞成怒。他化作一條白龍潛入洛河,吞噬了許多田地、村莊和牲畜,後羿怒火填膺,射中了河伯的左眼,河伯倉皇而逃。
河伯自知不是後羿的對手,只好跑到天帝那兒去告狀。天帝早就知道了所發生的一切,並不向著河伯說話,河伯這下只能灰溜溜地回到水府,再也不敢管後羿與宓妃的事了。
從此,後羿與宓妃這對情侶便在洛陽居住下來,過上了美滿幸福的生活。後來,為表彰他們,天帝還封後羿為宗布神,宓妃為洛神。洛河兩岸的人於是在老城東關興建了座宏偉的「洛神廟」。洛神宓妃的故事也就一代代傳了下來。

Ⅱ 鄢姓的歷史來源

一、姓氏源流
鄢(Yān)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二: 1)出自妘姓,以國名、居住地為氏。 相傳帝顓頊玄孫名陸終,生有六子,第四子名求言,夏代時,求言的後人在西周時被封在鄢(今河南省鄢陵縣北),稱為鄢侯,建立鄢國。春秋時期,鄢國被鄭國滅掉,鄢君的子孫就以國名為姓氏,稱為鄢氏。 得姓始祖:求言。相傳帝顓頊的元孫陸終的第四個兒子名求言,封在鄶國,今河南省新鄭縣西北的一地,當地居名時稱會人。會人中有後代在西周時被封在鄢(今河南省鄢陵縣北),建立鄢國。春秋時鄢國被鄭國滅掉,鄢君的子孫仍以國名為姓氏,稱為鄢氏。 2)出自羋姓 後來,鄢又被楚國並吞,並改設為縣,楚國公族大夫也被封於此,擔任鄢縣尹,他的子孫也就以封邑為姓氏,稱為鄢氏。楚平王時的亂臣鄢將師就是該楚國大夫的後裔。據《姓考》雲:周國名,後以國為氏。故鄢氏後人奉求言為鄢姓的得姓始祖。
編輯本段二、遷徙分布
鄢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鄢氏家族,是來自西周初的鄢國,他們的得姓源流大約有2000多年的歷史。鄢氏是由周朝時期以國為氏而得姓,他們的發祥地,就是現在的河南省鄢陵縣。根據史籍記載,陸終的第四個兒子叫求言,封在鄶國,又稱會人,會人的後裔,西周時封於鄢,春秋時被鄭國所滅,子孫以鄢為氏。有關鄢氏早期活動的情形,古籍上很少記述。但鄢姓的人物,在上古、中古時代都沒有見記載於史書的,直到明朝,一下子出了好幾個名人,如鄢高、鄢桂枝、鄢鼎臣等,都是著名的好官。鄢姓望居范陽郡(三國魏改涿郡為范陽郡,在今河北省涿縣及北京市昌平縣、房山縣一帶)、太原郡(秦置,漢為太原國,後又改為太原郡,治所晉陽,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鄢姓還有一支流源,現寧夏涇源縣惠台鄉,大約有佰來戶人家,據悉在1871~1875年間從今陝西省彬縣某地因戰亂來此,此地代表人物鄢正國(約1980年左右任寧夏涇源縣縣長)。 在遼寧省新民市、內蒙古牙克石市、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山東省青島市、新疆喀什地區、阿克蘇地區、庫爾勒地區、烏魯木齊市、伊犁地區等地也有常住鄢姓居民。 此外,在湖北、湖南、四川、雲南、廣東廣西等南方地區均有廣泛分布。

Ⅲ 路姓的由來是什麼歷史上有哪些姓路的名人

路(Lù)路姓源出有六:
1、出自姬姓,為黃帝後裔。據《唐太原令路公碑》、《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曾孫帝嚳之孫曰玄元,因功封於路中,歷虞夏稱侯,子孫以國為氏。
2、出自姜姓,為炎帝後裔。據《元和姓纂》所載,黃帝封炎帝庶子於潞地(今山西省長治一帶),春秋時有潞子嬰兒,其後以封地為氏,後去三點水為路姓。
3、出自妘姓,為陸終後裔(其實亦為黃帝後裔)。據《困學紀聞》與《姓考》所載,黃帝裔孫陸終,第四子名求言(一名鄶子),受封於路,子孫以路為姓。
4、以縣名得姓。據《姓氏急就篇注》所載,路,原作潞,初為水名,後為縣名(故城在今北京市通縣東八里),居者有以縣名為氏者。
5、出自隗姓,炎帝之裔。黃帝封炎帝之裔於路,即春秋時赤狄潞子(今山西省潞城一帶),國人稱潞氏,後滅於晉,子孫以國為氏(疑與姜姓同源)。潞又寫作路,也稱路氏。
6、出自他族。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沒路真氏後改為路姓;今滿、侗、景頗等民族亦有此姓。
得姓始祖:玄元。黃帝子名玄囂,玄囂生子帝嚳,即高辛氏。帝嚳有子摯,摯生子玄元,在唐堯時為部落首領,後玄元因功被封為路中侯,歷經虞舜時期和夏朝,一直為侯爵,其子孫以國為氏,稱路姓。並尊玄元為路姓的得姓始祖。

Ⅳ 先秦名人故事

1、義利之辯

魯國有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遭遇不幸,淪落為奴隸,只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幫助他們恢復自由,就可以從國家獲得金錢的補償和獎勵。

孔子的學生子貢,把魯國人從外國贖回來,但不向國家領取金錢。孔子說:「子貢,你錯了!聖人做的事,可用來改變民風世俗,教導可以傳授給百姓,不僅僅是有利於自己的行為。

現在魯國富的人少窮人多,向國家領取補償金,對你沒有任何損失;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

孔子的另一學生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獲救者為了表示感謝送了他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興地說:「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2、諱疾忌醫

名醫扁鵲,有一次去見蔡桓公。他在旁邊立了一會兒對桓公說:「你有病了,現在病還在皮膚的紋理之間,若不趕快醫治,病情將會加重!」

桓公聽了笑著說:「我沒有病。」待扁鵲走了以後,桓公對人說:「這些醫生就喜歡醫治沒有病的人把這個當做自己的功勞」

十天以後,扁鵲又去見桓公,說他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還會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鵲走了以後,桓公很不高興。

再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公,說他的病已經轉到腸胃裡去了,再不從速醫治,就會更加嚴重了。桓公仍舊不理睬他。

又過了十天,扁鵲去見桓公時,對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覺得很奇怪,於是派使者去問扁鵲。

扁鵲對使者說:病在皮膚的紋理間是燙熨的力量所能達到的;病在肌膚是針石可以治療的;在腸胃是火劑可以治癒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沒有辦法了。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請求了。

五天以後,桓公渾身疼痛,趕忙派人去請扁鵲,扁鵲卻早已經逃到秦國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

3、墨守成規

戰國時期,有一回,楚國要攻打宋國,魯班為楚國特地設計製造了一種雲梯,准備攻城之用。那時墨子正在齊國,得到這個消息,急忙趕到楚國去勸阻,一直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國的郢都立刻找到魯班一同去見楚王。墨子竭力說服楚王和魯班別攻宋國。

楚王終於同意了,但是他們都捨不得放棄新造起來的攻城器械,想在實戰中試試它的威力。墨子解下衣帶,圍作城牆,用木片作為武器,讓魯班同他分別代表攻守兩方進行表演。

魯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擋住了。魯班攻城的器械已經使盡,而墨子守城計策還綽綽有餘。

魯班不肯認輸,說自己有辦法對付墨子,但是不說。墨子說知道魯班要怎樣對付自己,但是自己也不說。

楚王聽不懂,問是什麼意思。墨子說公輸子是想殺害自己。以為殺了自己,就沒有人幫宋國守城了。魯班哪裡知道墨子的門徒約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裡等著楚國去進攻。楚王眼看沒有把握取勝,便決定不攻打宋國了。

4、一鳴驚人

楚莊王熊旅統治朝政三年,不發布政令,不治理朝政。右司馬伍舉來到君王座駕旁,對楚莊王講了一段微妙的謎語,說:「有一隻鳥停駐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也不鳴叫,沉默無聲,這是什麼鳥呢?」

楚莊王說:「三年不展翅,是為了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為了觀察民眾的態度。雖然還沒飛,一飛必將沖天;雖然還沒鳴,一鳴必會驚人。你放心,我知道了。」

經過半年,楚莊王就親自聽取朝政,被廢除的有十項政令,被啟用的有九項政令,誅殺大奸臣五人,提拔隱士六人,因而國家能被大力整治。帶兵討伐齊國,在徐州大敗了齊軍,在河雍戰勝了晉軍,在宋國匯合諸侯,終於使楚國稱霸天下。

5、鴟得腐鼠

惠施在大梁做魏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大梁來,是想取代你做宰相。」於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

莊子前去見惠施,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鵷鶵,你知道它嗎?那鵷鶵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隻腐臭的老鼠,鵷鶵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出『喝!』的怒斥聲。現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嗎?」

Ⅳ 歷史上的羅姓名人

1、羅珠,(公元前年——公元前155年),世人尊稱:羅珠公,字懷漢,號靈知,生子六,漢高祖5年,(公元前201年)羅珠出任江西九江協從灌嬰侯,始築南昌城,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羅珠奉命調進京任治粟內史主管農業。

官拜相同大司農,乃西漢一代賢臣。漢高後5年(公元前182年)呂後臨朝稱制,綱常紊亂,羅珠謝病辭官不仕,隱居洪崖山,羅珠公逝於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丙戊九月十八日辰時,享壽九十一歲。

2、羅友,晉襄陽人,字宅仁。博學能文,桓溫辟為部屬,但未重用。一天,又有人被任命為郡守,桓溫會集僚佐為此人餞行,只有羅友姍姍來遲。桓溫問他因何來遲,羅友答:途中遇見鬼取笑我,說,只見你每次送別人去作郡守,卻從未見別人送你去作郡守。

我先是害怕,後來又覺得慚愧,傷心落淚,故而來遲。桓溫聽了,也覺得怠慢了他而心中不安。不久,羅友就被任命為襄陽太守,以後還當上了廣州、益州二州的刺史。他處理政務,只管大事,不存小察,吏、民都感到安定。

3、羅企生,字宗伯,豫章人。多才多藝。最初任佐著作郎,殷仲堪鎮守江陵時,推舉他做了功曹。企生多次陞官,直至擔任武陵太守。企生還沒到武陵就職,桓玄就攻打殷仲堪,仲堪又讓企生擔任諮議參軍。

4、羅隱(833年-909年),字昭諫,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唐代詩人。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

黃巢起義後,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鏐,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後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5、羅良(?—1366年),字彥溫,號雲嶠,福建長汀人,元朝將領。生年不詳。元至正四年(1344年),南勝(今平和縣)畲族農民起義軍首領李志甫率兵圍攻漳州,守將搠思監戰敗。

羅良變賣家產,招募鄉兵,跟隨平章別不花清剿李志甫起義軍,以功擢任長汀縣尉。繼又平定戰亂和清剿農民起義軍,升漳州主簿、南劍土翼千戶、漳州新翼萬戶。

Ⅵ 姓路的歷史名人

一、姓氏源流
路(Lù)路姓源出有六:
1、出自姬姓,為黃帝後裔。據《唐太原令路公碑》、《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曾孫帝嚳之孫曰玄元,因功封於路中,歷虞夏稱侯,子孫以國為氏。
2、出自姜姓,為炎帝後裔。據《元和姓纂》所載,黃帝封炎帝庶子於潞地(今山西省長治一帶),春秋時有潞子嬰兒,其後以封地為氏,後去三點水為路姓。
3、出自妘姓,為陸終後裔(其實亦為黃帝後裔)。據《困學紀聞》與《姓考》所載,黃帝裔孫陸終,第四子名求言(一名鄶子),受封於路,子孫以路為姓。
4、以縣名得姓。據《姓氏急就篇注》所載,路,原作潞,初為水名,後為縣名(故城在今北京市通縣東八里),居者有以縣名為氏者。
5、出自隗姓,炎帝之裔。黃帝封炎帝之裔於路,即春秋時赤狄潞子(今山西省潞城一帶),國人稱潞氏,後滅於晉,子孫以國為氏(疑與姜姓同源)。潞又寫作路,也稱路氏。
6、出自他族。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沒路真氏後改為路姓;今滿、侗、景頗等民族亦有此姓。
★★★得姓始祖:玄元。黃帝子名玄囂,玄囂生子帝嚳,即高辛氏。帝嚳有子摯,摯生子玄元,在唐堯時為部落首領,後玄元因功被封為路中侯,歷經虞舜時期和夏朝,一直為侯爵,其子孫以國為氏,稱路姓。並尊玄元為路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路姓源起十分龐雜,在兩漢時期見諸史冊之路姓已經十分搶眼,如有巨鹿東里(今河北平鄉西南)人路溫舒,漁陽(今北京密雲)人路人,蜀郡(治今四川成都)人路建,陳留(治今河南開封)人路粹,太原(今屬山西)人路佛……。可見在此際,路姓已分布於今河北、北京、河南、山西等北方大地,並且已有路姓落籍四川。魏晉南北朝時期,路姓繁衍得依舊興盛,尤其在今河南省境,路姓就出現了五個郡望:即襄城郡、陳留郡、河南郡、內黃縣、潁川郡。表明在今河南之襄城、開封、洛陽、內黃、禹縣一帶路姓人枝繁葉茂,風光顯赫。除此之外,路姓人在今河北大名、寧夏固原、陝西西安一帶也形成大的聚落,並且人丁興旺,一直延續到隋唐兩朝。尤可一提的是繁衍在今河北大名的路姓人,在此際竟現於史,名人不斷。當然,此際劇烈的社會動盪,也導致數量眾多的路姓人取道南下江南,並且在今浙江金華一帶形成路姓東陽郡望。隋唐時代,路姓上述郡望依舊興盛,並且以陽平等路姓郡望為中心擴展至今山東境內,如唐代宰相路岩為魏州冠氏(今山東冠縣)人,其家族在當地頗具盛名,世代顯貴,而且人口繁衍興盛,後路岩因故被貶嶺外,其子避地湖南,住永州祁陽,當為路姓入湖南之始。宋時,其後路振由永州祁陽徙居潭州湘潭(今屬湖南)。明初,山西路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南、河北、山東、天津等地。此後至清,路姓由於仕宦、謀生、避災等原因散居全國各地。如今,路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河北、山東、安徽、河南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之路姓約佔全國漢族路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一。路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五十一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七。
三、歷史名人
路 雄:陽平人,北魏大將。因從軍征伐立下大功,官至伏波將軍,奉車都尉。
路 隋:陽平人,唐代大臣。舉明經第。歷遷左補闕、侍講學士、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文宗時,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同宰相),監修國史。後出任鎮海軍節度使。有《平淮西記》。
路 岩: 魏州冠氏人,唐代大臣。進士出身,歷遷屯田員外郎、翰林學士,以兵部郎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居位八年,累進左僕射。後與韋保衡交惡,被流放儋州,並賜死。
路 皋:並州(今山西省太原)人,宋代畫家。善畫駱駝,醉後數筆,頗具生意,時稱河東三絕之一,兼長畫鬼神。
路 彬:晉陽(今山西省太原)人,南宋官吏。任廣西提刑時,明察秋毫,杜絕冤獄,後又為民請命,減去部分過於沉重的賦稅。官至刑部侍郎。
路 振:永州祁陽(今屬湖南省),宋代大臣、學者。五歲通《孝經》、《論語》。後進士及第,曾任太常博士。文辭為名家所稱道,著有《九國志》。
路 迎:山東汶上人,明代大臣。正德三年進士,授南京兵部主事。歷知襄陽、松江、淮安三府,治稱第一。累官至兵部尚書。
路 亨:太平府當塗(今屬安徽省)人,明代官吏。曾任安溪知縣,居官清廉,尤重視學校。路如瀛:山西陵川人,明代官吏。崇禎時任臨清同知。後清兵攻破臨清城,被亂兵所殺。
路溫舒:巨鹿東里人,西漢文士。少年牧羊,稍長成為獄中小吏,學律令,轉為縣獄史。後習《春秋》,學識漸博,舉孝廉,為山邑丞。後升廷尉奏曹掾,宣帝即位後,他上書反對酷刑,主張尚德緩刑,官至臨淮太守,治有異跡,卒於官。其文以《尚德緩刑書》較著名。
路博德:西河平州人,西漢將領。以右北平太守從霍去病徵伐匈奴有功,漢武帝封其為邳離侯。後又征伐南越立下大功。太初元年,因兒子犯大逆不道罪,被革去爵位,降為強弩都尉。
路淑媛:南朝宋丹陽建康(今江蘇省南京)人,以色貌入選宋文帝後宮。生劉駿(孝武帝),拜淑媛。孝武即位後,尊為皇太後。因明帝幼失生母,被其撫養長大,明帝即位後,尊其為崇憲太後。
路嗣恭:京兆三原(今屬陝西省)人,唐代大臣。任神烏令時,唐玄宗認為其治績為天下最,可嗣漢時魯恭,故賜現名,歷遷渭南令、朔方節度留後、檢校刑部尚書、江西觀察使,以善於治理財賦著稱。後拜兵部尚書、東都留守。
路敬淳:唐朝臨清人。少有志學,足不履門。居親喪,倚廬不出者三年。後舉為進士,遷崇賢館學士。奉詔編輯慶郵儀典,又著《姓略》、《衣冠系錄)等書。唐初姓譜學,唯敬淳名家,後有撰次者皆本之路氏。
路友於:名汝悌,字友於。山東諸城人。赴日本留學,入東京早稻田大學。後因病歸國,嗣任北京《益世報》編輯。民國十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後被張作霖逮捕遇害,享年32歲。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陽平郡:治所在元城(今河北省大名東)。
陳留郡:治所在陳留(今河南省開封東南)。
襄城郡:治所在今河南省襄城。
安定郡:治所在高平(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
東陽郡:治所在長山(今浙江省金華)。
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省洛陽東北)。
內黃縣:治所在今河南省內黃。
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省西安西北)。
潁川郡: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省禹縣)。
2、堂號
路姓的主要堂號有:「五金堂」、「陽平堂」等。
============================================================
【路姓宗祠通用對聯】
〖路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湘潭博士;
荊溪孝廉。
——佚名撰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學者路振,字子發,湘潭人。五歲通《孝經》、《論語》。進士出身,曾任太常博士。文辭為名輩所稱,有《九國志》。下聯典指清代畫家路學宏,字慕堂,乾隆辛卯孝廉。工設色花卉。
緩刑尚德;
涉史通經。
——佚名撰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路溫舒上書宣帝,宜尚德緩刑,帝嘉其言,屢遷其官。下聯典指唐·路泌通五經,官至戶部郎中。
內典世澤;
冀國家聲。
——佚名撰路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唐·路嗣恭,大歷中以江西觀察使詔兼嶺南節度使,封冀國公。
五金花帖;
百粵縻纓。
——佚名撰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路振事典。下聯典指西漢·路博德事典。
-----------------------------------------------------------------
〖路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南式大學士;
仲略好尚書。
——佚名撰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鎮海節度使路隋,字南式,陽平人。曾任左補闕,史館修撰,以鯁亮稱。文宗時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門下侍郎、宏文館大學士。下聯典指後魏車都尉路雄,字仲略,清淵人。以軍功為給事中,孝文帝稱他為好尚書才郎。後遷伏波將軍。
-----------------------------------------------------------------
〖路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本乃嶔巇摩皓月;
偏為路地騁良騏。
——姚瑩撰路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當代楹聯家姚瑩(原名成玉,吉林白城人)給當代詩人、《滿族文學》主編路地的題贈聯。
-----------------------------------------------------------------
〖路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尚德緩刑,書陳尉掾;
通經涉史,望重郎官。
——佚名撰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代臨淮太守路溫舒,字長君,巨鹿人。通《春秋》經義,曾為獄小吏,刻苦學習律令,轉為縣獄史。後舉孝廉,官至廷尉奏曹掾、臨淮太守。宣帝時,上書言「宜尚德緩刑」,「省法制,寬刑罰」,反對刑訊逼供,並提出廢除誹謗罪,以便廣開言路。下聯典指唐代陽平人路泌,字安期,博通五經,舉止端莊而寡言,以孝悌聞名。建中末年為長安尉,德宗在奉天時,他曾跟在身邊,後向奉天行營副元帥渾瑊獻計,被用為副元帥判官。
尚德緩刑,用匡時政;
仁民近物,加惠生靈。
——佚名撰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代臨淮太守路溫舒,宣帝時,上書言「宜尚德緩刑」,帝善其言。下聯典指宋代紹光間廣東提刑路彬和事典。時夏稅折布錢太重,彬奏乞鷁免。後去任,民攀留不舍。
近汶上,遠內黃,氣鍾玉女銅峰,從此奠安宏衍緒;
漢將軍,唐宰相,書讀緩刑尚書,只期忠厚永傳家。
——徐芝田撰路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江蘇省宜興市路氏宗祠聯。
【中國人民解放軍路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路揚少將
路揚(1917-2001),原名路天庚,河北省臨城縣人。1937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任地方工作團員、縣委秘書,八路軍129師先遣支隊2團政治處主任,支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冀中軍區第10軍分區政治部幹部教育科科長、宣教科科長,冀中軍區教導團政治處教育幹事,晉察冀軍區陸軍中學教育股股長,冀中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部員,《前線報社》社長等職,先後參加了河北安次調和頭戰斗、十分區神堂戰斗、辛戊戰斗和百團大戰。
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冀中軍區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晉察冀軍區3縱政治部宣傳部部長,第19兵團第63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參加了百團大戰和石家莊、平津、太原、蘭州等戰役,為保障戰役戰斗勝利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兵團兼陝西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部長。1951年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9兵團政治部宣傳部部長、第63軍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53年10月起先後任軍委辦公廳總長辦公室主任,軍委辦公廳副主任,國防部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秘書長、副主任兼秘書長,軍委辦公廳主任,河南省軍區政治委員。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勛榮譽章。2001年6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路遐少將
路遐(1909-1998),遼寧省開原縣人。1937年參加八路軍,入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政治部敵工部幹事,晉察冀軍區司令部作戰參謀、軍事教育科科長,第4團參謀長,第10軍分區參謀長。參加了百團大戰。
解放戰爭時期,任遼北昌圖縣保安團團長,嫩江軍區副參謀長,西滿軍區參謀處處長,東北民主聯軍2縱4師參謀長,東北軍政大學訓練部副部長,中南軍政大學訓練部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訓練部研究室編輯主任、教務部部長、軍事科學研究部研究室主任。1960年畢業於高等軍事學院基本系,後任高等軍事學院工程兵教研室主任、訓練部副部長、副教育長,成都軍區副參謀長。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8年因病逝世,享年89歲。
【中國人民解放軍路姓當代將軍生平簡介】
路寶銀少將
路寶銀(1929.10-2001),山西省武鄉縣人。1939年10月參加八路軍,194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歷任八路軍戰士,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政治指導員、營政治委員、大隊政治委員。坦克學校政治部副主任,某師副政治委員、師政治委員,軍政治部副主任,軍副政治委員,解放軍青海省軍區政治委員等職。
1955年被授予大尉軍銜。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90年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勛榮譽章。2001年因病逝世,終年72歲。

Ⅶ 在古代,有哪些姓羅的名人

羅,出自妘姓,為顓頊帝之孫祝融氏之後裔。"妘"為中國古代最早的姓氏之一。據《說文通訓定聲》記載,鄢、鄶、路、逼陽、鄅等姓,都是古時的妘姓國。祝融,名黎,為帝嚳時的火官(掌管民事),後人尊為火神因有攻,能光融天下,帝嚳便命曰祝融。祝融的後裔分為八姓,即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史書稱為"祝融八姓"。到了周朝的時候,有子孫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縣),稱為羅國。公元前690年,羅國被楚國所滅,於原地另置鄢國,祝融氏的子孫就逐漸向南遷移,最初遷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長江沿岸的枝江縣),至周末又南遷至湖南長沙,遂以國名"羅"為氏。 出自他族或他姓加入。一是,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實行漢化,將原鮮卑族復姓多羅氏、叱羅氏皆改為漢字單姓羅。二是,唐代,西突厥(游牧於今新疆大部分和中亞部分地區的少數民族)可汗斛瑟羅歸附長安,留居中國,其子孫以"斛瑟羅"為氏,後簡為羅氏。三是,賴氏族人也有在春秋戰國之時為楚靈王所害,改羅、傅二氏的。四是,清代愛新覺羅氏中有的也改姓羅。

歷史名人
先古
羅 珠:字懷漢,號靈知,稱大農令,又稱洪崖先生,君用次子;黃帝一百0八世孫,鄶公四十一世孫。生於湖南瀏陽,後徙豫章(江西南昌),卒於漢景帝丙戌二年九月十八日辰時,壽九十一,葬南昌新建縣大平鄉西山大嶺山。為羅姓始祖。
晉代
羅 友:兩晉時期襄陽(今湖北省襄樊)人,晉室南遷後深受器重,任襄陽太守。 羅企生:晉代政治家,豫章南昌人。多才多藝,曾任武陵太守,為官剛正為人忠直,「企生盡忠」為一代佳話,與其弟的羅遵生被世人稱「忠孝一門」,是最早為羅氏贏得巨大聲譽的人。
唐代
羅士信:唐代軍事家,即隋唐演義中的羅成,濟南歷城人。少年英雄,隋唐之際的一大虎將,在演義評書中,將羅士信描寫成可與神人般的李元霸打個平手的人物,足以看出後人對羅士信這名少年虎將的喜愛程度之深。
羅 通:唐朝軍事家,隋朝鎮守遼東名將羅藝之孫,為唐抗擊外敵立下赫赫戰功,傳下「羅通掃北」的佳話,贈封護國舍人,一生故事多編劇為中國各地方戲武戲表演,且廣為民間道教立廟祀神至今。
羅 隱:唐代文學家,餘杭人。所作散文小品,筆鋒犀利,魯迅謂其所著〈讒書〉"幾乎全部是抗爭和憤激之談"。
羅 鄴:唐代詩人,餘杭人。有"素有英姿,筆端超絕"之譽,號"詩中虎",為唐代"三羅"之一。
宋代
羅從彥:宋代理學家,字仲素,號豫章先生,南沙劍州劍浦人,閩學四賢之一。 羅 存:宋代畫家,今河南開封人。喜作小景山水畫,極有韻致,時人評價他的畫作,"披圖便知登高望遠,魚鳥往還,浩然有江湖之思"。 羅 點:宋代政治家,江西崇仁人。官至代理兵部尚書。淳熙二年(1175)舉進士第二名,即謂「榜眼」。初授定江軍節度推官,受到漕運使趙汝愚的賞識,薦為太學博士。
明代
羅洪先:明代理學家,江西吉水人。為嘉靖八年狀元,傳承「王學」之說的儒學家。著有《念庵集》二十二卷,《冬遊記》一卷。
羅 牧:明末清初著名畫家,江西寧都人。工詩文、書畫,喜飲酒,善制茶。其畫林壑森秀,筆法多變,水墨清潤淋漓,畫風深沉粗獷,是「江西畫派」的創始者。
羅貫中:元末明初傑出小說家,今山西太原人。相傳他一生作過"十七史"演義,現存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等,其中代表作《三國演義》(簡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羅 聘:清代著名畫家,為江蘇甘泉(今江都)人。畫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蘭、竹等,無所不工。其筆調奇創,超逸不群,別具一格,為"揚州八怪"之一。其子允紹、允纘,均善畫梅,人稱"羅家梅派"。
近現代
羅隆基:近代著名政治活動家,江西安福人,字努生,又名國琅,筆名生輝、野度。他是中國民主同盟創始人之一,也是最終沒有得到正式平反的六位右派之一。羅先生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奇人,他是唯一一個敢於反抗兩黨威權統治的人。
羅榮桓:現代軍事家,政治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
羅瑞卿:四川省南充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早期著名領導人之一,多次參加並領導著名戰役,戰功卓著,歷任我軍重要職位,建國後被授予「大將」軍銜。 羅盛教:不朽的國際主義戰士,中國人民志願軍英雄。
羅青長:原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秘密戰線上的傳奇人物。
羅大佑:華語流行樂教父
羅文:流行歌手,被稱為「歌聖」
羅嘉良:影視明星
羅珊珊:影視明星
羅中旭:流行歌手
羅百吉:流行歌手
羅海瓊:影視明星
羅志祥:流行歌手、節目主持人、演員
羅美玲:影視明星

Ⅷ 古老姓氏妘姓後來分為那幾個氏



始祖:黃帝孫顓頊玄陸,陸終之子會人。

歷史名人:見伏羲譜。

姓氏源流:雲(Yún雲)姓源出有四:

1、出自妘姓,為黃帝的子孫顓頊的後代,以祖號為氏。據《路史》載,顓頊後裔有祝融,是雲姓的始祖。祝融在帝嚳時為火正,就是管理用火的官員,被後世尊為神。祝融之後受封於鄆羅地,號為妘子,其後遂為妘氏。妘氏之後分別支庶,省去女旁而為雲姓,形成雲氏。(古雲姓與雲姓不同。雲姓出自縉雲氏之後今合而為雲)。

2、亦出自妘姓,為帝嚳時的火官祝融之後,以封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載,帝嚳時的火官祝融之後封於鄖國(今河北省安陸縣,一就在湖北省鄖縣),春秋時為楚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後簡去邑旁成為雲氏。

3、出自縉雲氏,為黃帝時夏官之後,以官名為氏。據《姓苑》「縉雲氏之後。」又據《姓氏考略》上所載,雲姓始祖縉雲氏,據考證則是比祝融更早的黃帝時之人,也是以官為氏。縉雲,是黃帝時的一種官名,黃帝以雲名官,分別管理一年四季之事,其中夏官的官名就叫做縉雲氏。當時掌管夏令事宜的縉雲氏,究竟是什麼人尚未知其詳,但是他的後代卻紛紛以縉雲兩個字為自己家族的姓氏,傳到後來,再省縉字簡為雲姓,稱為雲氏。使得中國在5000年來,一直都有這個姓氏。

4、出自少數民族改姓:①代北有復姓宥連氏、悉雲氏,後簡改為雲氏。②據《魏書•;官氏志》載,北魏時鮮卑族有復姓是雲氏、牒雲氏均改姓雲,子孫亦稱雲氏。

得姓始祖:祝融。顓頊是中華民族始福黃帝的孫子,曾經君臨天下78年之久,他的子孫繁衍甚廣,是中國民族最主要的組成份子,其中有一支他的子孫最初是以妘為姓,而雲姓則是再從妘姓所分出,可見得雲姓根本就是顓頊的後代。雲姓既然出自顓頊之後的妘姓,那麼又怎麼會跟「火」扯上關系的呢?這只要翻看《說文》上面有關妘姓的姓源記載,就不難對這個問題的答案一目瞭然了。據《說文》說:「妘姓,祝融之後。」「祝融」,人人都知道就是「火」的代詞。雲姓的姓源,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以前,又擁有這樣一位功在民族的傑出始祖「祝融」,豈不是姓雲的人所最足引以自豪自傲。故雲氏後人奉祝融為雲姓的得姓始祖。

Ⅸ 「邸」姓的由來

1、源於姒姓

出自夏朝時期少康帝給幼子曲烈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該支氐氏的祖先,是上古聖君夏禹王的後裔。

治水有功的夏禹是「五帝」之一的顓頊高陽氏的裔孫,而顓頊高陽氏,則是黃帝軒轅氏的嫡孫。當夏禹的第五世孫少康中興了夏室以後,曾經把自己最小的兒子曲烈封於一個叫作「邸」的地方,這就是「邸國」。

2、源於妘姓

出自西周武王分封的邸國,屬於以國名為氏。據著名的清朝學者顧東高所撰《大事年表》中記載:「邸國,妘姓,子爵,在今山東臨沂縣北十五里」,也就是在今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南坊鎮的邸古城。

在春秋、戰國時期,「砥」、「邸」二字同義通假,因此亦稱砥氏,後有省文簡筆為氐氏者、改筆為低氏者等,姓氏讀音皆作dǐ(ㄉㄧˇ)。

3、源於西域大月氏

出自大月氏貴霜翎侯邸就郤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邸氏出自西漢時期西域大月氏貴霜王朝翎侯邸就郤之後。邸就郤,為漢朝時期大月氏國王侯。

大月氏,也作大月支,祖居甘肅敦煌和青海祁連之間,後遷新疆伊犁河流域,西漢時期為匈奴所滅,遂遠遷於大夏國(今阿富汗北部),分其國為休密、雙靡、貴霜、都密等五部翎侯。貴霜翎侯治護澡城,建立了強大一時的貴霜政權,所居區域大致在今阿富汗東北部和巴基斯坦北部一帶。

邸就郤的後裔子孫入居中原,取祖上原名首音的諧音漢字「邸」為姓氏,漢化稱邸氏,後有去「邑」簡筆為氐氏者,也有改「亻」稱低氏者,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邸氏族人尊奉邸就郤為其得姓始祖,姓氏讀音依然作dǐ(ㄉㄧˇ)。

4、源於姜姓

出自上古神農氏十六世孫姜氐,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傳說,少典氏為祝融氏支派的少典國君,於黃帝紀年前五百五十七年(丁亥,公元前3274年)誕生在厲山的少典國,稱為少典,娶妻有嬌氏之女安登,生炎帝、黃帝,衍傳炎、黃世胄,滿人間。神農姓姜名軌,一名姜石年。

5、源於官位

出自兩周時期官吏邸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邸人,亦稱互人、氐人、底人、厎人,後加「邑」偏旁稱邸人、以及蚎人、䣌人等,是西周時期開始出現的以職業特徵為表徵的工匠名稱。

後成為官稱,專職製作麻、木棉、絲類的毛坯布,從戰國時期開始引種棉花以後,又兼制棉類毛坯布。即現代稱謂的粗紡布,管理者即稱邸人。這在典籍《周禮·冬官考工記》有相應的記載:「絲三邸。」在典籍《廣韻》中注釋:「邸,俗作𨚎。亦作䣌。」

歷史人物的名字有帶寒字的嗎

有,一代來君王,寒浞源,算是司馬懿的前輩,都是笑到最後的人。
寒浞,又名韓浞、寒漪;夏朝君主。妘姓,任有窮氏部落首領後羿的相,跟隨後羿,驅逐夏部落首領太康,後來殺死後羿,奪取有窮氏大權,隨後消滅了夏部落的倖存者姒相,一統天下。在位60年。直到夏部落遺腹子,少康復國,國滅。

閱讀全文

與妘姓歷史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