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曾經當過新聞工作者的名人有哪些
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
美國記者
埃德加·斯諾,美國著名記者和作家。1928年來到中國。九一八事變後,他親赴前線采訪,寫下了一批頗有影響的有關中日戰爭的報道。特別是他撰寫了轟動世界輿論的《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不帶任何政治偏見和黨派色彩,通過親自采訪所得的第一手資料,得到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信任。抗戰期間,斯諾作為中國人民的朋友,把中國的事業當作自己的事業,組織、發起、宣傳「工合」運動,支持中國的戰時經濟;如實報道中國抗戰實況;開展大量的國際宣傳,極大地支持了中國的反侵略戰爭。他把一生最寶貴的年華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他以自己的行動,在中美兩國人民之間架起了一座友誼的橋梁。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斯諾在北平南苑目睹了中日戰爭的開端。他在參加日軍召開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大聲質問:「為什麼要在中國領土上進行軍事演習?為什麼借口士兵失蹤動用大兵?為什麼侵略者不撤兵回營,反叫中國守軍撤出宛平?」斯諾這一連串的問題,問得日軍新聞發言人狼狽不堪,無法正面回答,只得倉促宣布記者招待會結束。
9月末,斯諾在上海目睹了八一三淞滬抗戰。在報道中,斯諾稱贊這場戰爭是「偉大的表演」,中國人所表現出來的勇敢和軍事技能,是許多人所沒有料想到的。
接著,斯諾沿著日軍在中國的侵略戰線,橫越中國國土,去了漢口、重慶、西安,並再一次去延安,撰寫了一系列的新聞報道。在漢口,他為中國工業所遭到的破壞而痛心:「最令人氣餒的是中國在各處所犯的同樣的錯誤,那就是沒有把工業企業和有技術的工人加以改組和撤退,而在放棄南京、漢口兩座戰略城市之前,又沒有作出巨大的努力使兩個城市不致變成敵人的戰爭基地。日本利用了掠得的資源和工廠,把侵略更深一步向內地推進。」
他驚異地發現:盡管日本人取得了所有重大戰役的勝利,但從來沒有贏得一項政治決定,從來沒有能夠勝利地結束這場戰爭。任何甘心承認失敗的人,必然遭到人民的反對,人們不承認他的權威。汪精衛叛國投敵,成了南京傀儡政府的首腦,人民就唾棄他,他的影響也就消失了。如果蔣介石投降,也會發生同樣的情況。
他稱贊新四軍:最大資產,也許就是他的革命傳統,那就是有組織方法,百折不撓的精神以及戰斗的戰術。他誇獎八路軍:已經成為一種英勇的傳說,這傳說在它萬次戰斗的記錄中,象徵著每一個作戰的人都必須相信它具有的那些戰斗的品質:忍耐、敏捷、勇敢、指揮的天才、不屈不撓以及——也許最重要的——精神的不可戰勝。所有這些結論,都顯示了斯諾作為一個進步新聞記者敏銳的洞察力。都被收入他在1941年出版的《為亞洲而戰》一書中。
地下工作總部
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軍佔領了北平。日軍大肆搜捕、迫害中國的抗日愛國人士和革命青年。當時,斯諾參加了在北平的外國人(歐美)援華社會團體,積極掩護和幫助中國的愛國者,使他們免遭日軍捕殺,他的公寓成了抗日愛國分子的避難所,斯諾熱情地幫助這些避難者化裝成乞丐、苦力和小販逃出北平。
斯諾家中還存放著一些中國人寄存的財物,從私人汽車到游擊隊從日本人手裡奪回的黃金、珠寶和玉器。有一次,西山的抗日游擊隊派了一位聯絡員來找斯諾,請他幫助變賣從日軍手中奪回的珠寶、黃金,以解決游擊隊急需購買槍支彈葯的經費,並提出給斯諾高額的回扣。斯諾說:「我一分錢也不要。但是我建議,你們把在西山一個修道院扣留的幾名義大利修道士釋放了。」他對游擊隊員說:「這樣做不好,會損害你們的抗日事業,不能獲得國際上的同情。」「我是為中國著想。」斯諾說,「一次只能同一個敵人作戰,不宜樹敵太多。」
游擊隊接受了斯諾的建議,釋放了那幾個義大利修道士,斯諾也找到了肯幫忙的人幫助游擊隊把珠寶、黃金變賣了出去。
在斯諾家花園的地下,愛國學生埋藏了許多被日軍查禁的進步書刊。斯諾甚至還同意在他家中設置了一部秘密電台,斯諾除了忙於新聞采訪,報道中日戰況,每天還要為眾多的避難者的吃飯問題奔忙。
當時,西方各國在中日戰爭中保持中立,日本佔領軍對在北平的歐美等國的人士還沒有敢公然侵犯。斯諾說:「我的住所很快成了某種地下工作總部了,我肯定不再是一個『中立者』了。」
斯諾掩護鄧穎超從北平脫險,頗有些傳奇色彩。七七事變時,鄧穎超正在北賓士病,為了盡快離開戰亂地區,鄧穎超在愛潑斯坦的幫助下找到了斯諾,請斯諾設法帶她出去。為了應付沿途日軍盤查,鄧穎超化裝成斯諾的「保姆」。和斯諾一起乘火車離開北平。列車到達天津站,日軍在月台檢查所有的中國旅客,凡是他們認為可疑的,都會被抓走。「我是美國人,美國記者。她是我的家庭保姆。」斯諾對日本檢察員說。日本檢察員揮手放斯諾他們出站。到達天津之後,斯諾把鄧穎超託付給自己的一位好友、紐西蘭記者吉姆·伯特倫,請他把鄧穎超帶過封鎖線。令人驚奇的是,斯諾當時並不知道所幫助的人是鄧穎超。實際上,斯諾幫助中國人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
中美人民友誼的橋梁
1941年,斯諾回到美國後,仍然向美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宣傳中國的抗日戰爭。他說:「我依然贊成中國的事業,從根本上說,真理、公正和正義屬於中國人民的事業,我贊成任何有助於中國人民自己幫助自己的措施,因為只有採用這種方法,才能使他們自己解救自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斯諾對中國進行了三次長期訪問。這在美國政府對新生的中國實行孤立政策和武裝支持台灣蔣介石的年代裡,對一名美國人來說,真是一件獨一無二的事。1960年,斯諾訪問北京,他意識到中國領導人希望他的到來,可能有助於建立起一座中美兩國的友誼橋梁,他表示:「前途是艱險的,但橋梁能夠架起,而且最後必將架起。」
1971年,美國乒乓球隊出乎意外的被邀請訪問北京,中美關系解凍,美國《生活》雜志抓住時機發表了斯諾的一篇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斯諾透露了中國領導人毛澤東曾告訴他的話:如果理查德·尼克松訪問中國,無論是以旅遊者的身份還是以總統的身份都會受到歡迎。這篇文章是斯諾的最後一篇「獨家內幕新聞」。就在尼克松開始前往北京的同一個星期,斯諾死於癌症。
斯諾生前寫道:我愛中國,我願在我死後把我的一半留在那裡,就像我活著時那樣。美國撫養和培育了我,我願把我的一部分安葬在哈德遜河畔,日後我的骨灰將滲入大西洋,同歐洲和人類的一切海岸相連,我覺得自己是人類的一部分,因為幾乎在每一塊土地上,都有著同我相識的善良的人們。遵照斯諾的遺願,他的妻子將他一半骨灰帶到中國,安葬在北京大學校園的末名湖畔,另一半骨灰安葬在美國哈德遜河畔。
************************************
史沫特萊
艾格尼絲·史沫特萊,美國著名記者、作家和社會活動家,一個傑出的與眾不同的女性。美國人,生於密蘇里州。當過侍女、煙廠工人和書刊推銷員。曾在《紐約呼聲報》任職。1918年因聲援印度獨立運動而被捕入獄6個月。1919年起僑居柏林8年,積極投身印度民族解放運動,曾在柏林會見尼赫魯。史沫特萊1928年底來華,在中國一呆就是12年。抗戰初、中期,她目睹日本對中國侵略,向世界發出了正義的聲音。
她的《中國紅軍在前進》、《中國人民的命運》、《中國在反擊》、《中國的戰歌》等專著,向世界宣傳了中國的革命斗爭,成為不朽之作。她親自護理傷員,組織醫療活動,用行動喚醒有良知的人們。她訪遍了中國華北、華中的大部分地區,用熱情召喚更多的國際友人,一同為中國抗戰出力。
史沫特萊,中國人民的朋友,在生命的最後20年中,她以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
❷ 新聞界(或傳媒方面)著名人物有誰
邵飄萍。
中國近代新聞史上著名報人、《京報》創辦者,中國傳播馬列主義、介紹俄國十月革命先驅者之一,傑出的無產階級新聞戰士,是中國新聞理論的開拓者、奠基人,被人稱為「新聞全才」。
范長江
原名:希天。是我國傑出的新聞記者,中國新聞家,社會活動家。他生前寫過大量的出色的新聞報道,擔任過新聞機構的領導工作,為全國的新聞事業做出很大貢獻。 1991年,中國記協與范長江新聞獎基金會聯合設立了「范長江新聞獎」,這是表彰獎勵我國中青年新聞工作者的全國性高層次新聞獎。該獎項於2005年與「韜奮新聞獎」合並成為「長江韜奮獎」。
鄒韜奮
中國卓越的新聞記者政論家、出版家,原名鄒恩潤,乳名蔭書,曾用名李晉卿。漢族,江西省余江縣人。祖籍江西余江。出生在福建永安。先後就讀於福州工業大學、上海南洋公學附屬小學、南洋公學中院,1919年由南洋公學上院機電工程科轉入上海聖約翰大學文科。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埃德加·斯諾
曾任歐美幾家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諾同時兼任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1936年6月斯諾訪問陝甘寧邊區,寫了大量通訊報道,成為第一個采訪紅區的西方記者。抗日戰爭爆發後,又任《每日先驅報》和美國《星期六晚郵報》駐華戰地記者。1942年去中亞和蘇聯前線采訪,離開中國。新中國成立後,曾三次來華訪問,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內瓦逝世。遵照其遺願,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國,地點在北京大學未名湖畔
❸ 中國新聞傳播史的代表歷史人物
第一家近代化中文報刊創辦人,英國基督教(新教)派遣到中國來的第版一位傳教士,1815年在士米憐的權協助下,在馬六甲創辦了《《察世俗每月統紀傳》,曾擔任在廣州出版的英文《廣州紀錄報》、中國叢報》等報刊主筆,曾編有《華英字典》、《中文法程》等書,在溝通中英文化方面有一定的貢獻。
等等
❹ 有關講述歷史人物的活動的新聞稿標題
1史料未急
2名人不綵排
3歲月遺風
希望幫到你!不詳請追問,答題不易,望採納!----------------------來自團隊《八千里路雲和月》
❺ 中國古代新聞
古代新聞與現代其實是一樣的傳媒 只是那時科技不是很發達 也沒有固定的統一文書 新聞往往會被神話或脫離本來的樣子 事實上古代新聞只限於百姓們口耳相傳 飯前先後的論點 供他們消遣時間的一個途徑
❻ 名人薈萃新聞稿
本書中抄所敘述的故事,大都是中外名人少年時期發生的。盡管故事中所敘述的內容都不是今天發生的,但所闡述的道理,對當今少年兒童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對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有一定幫助。
中 文 名: 名人故事薈萃作 者:余心言
繪 畫:陳玉先
圖書分類: 文學
出 版 社: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書 號: ISBN 7-5007-1769-5
地 區: 大陸
語 言: 簡體中文
❼ 什麼是典型人物報道典型人物報道的發展歷程
典型報道,是指對一定時期內產生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件進內行的重點報道。其中,最容為常見的形式是典型人物報道。人物報道記錄著以人為核心的事件,本質是透過人物個案展示時代的風貌和精神需求。應該說,是受眾最為關心也是最感興趣的人和事。典型人物報道是新聞宣傳的拳頭產品,一大批膾炙人口的典型人物報道讓讀者難以忘懷,充分發揮了催人奮進的作用。
下面是一篇人民網詳細介紹典型人物報道發展歷程的文章,非常全面概括,自己看吧。
http://media.people.com.cn/GB/8353598.html
❽ 在中國新聞史上做出貢獻的名人有哪些
邵飄萍,京報主編,1925年被張作霖殺害於北京.他是近現代第一個死於職業的新聞人.
❾ 歷史名人的負面新聞
孫中山和宋慶齡之間雖然是真摯的愛情,但作為領袖的孫中山,娶比自己大兒子還回小的女子為妻答,畢竟有一些不妥。
左宗棠是民族英雄,為中國收復了新疆,但他也曾經大規模屠殺過手無寸鐵的農民起義軍,號稱左剃頭。
光緒皇帝立志維新變法,強盛中國,可實際上,在表面震耳欲聾的口號下,卻有著自己爭權奪利的陰暗心思。
岳飛精忠報國,最終受冤而死,其民族精神永遠不可磨滅。但這卻不代表岳飛沒有任何的錯誤----在封建世代,手握重兵的大將卻議論皇儲的確立,是歷朝歷代的大忌!
人無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