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張家港的民間故事有哪些
1·《許蓉抗倭築堡城》
距今500年前,港城歷史上出了一位風雲人物,他無官無爵,乃一介布衣,卻有勇有謀,膽識過人,為抗擊倭寇、保衛家鄉作出了傑出貢獻。他就是明代嘉靖年間的楊舍斜橋人許蓉。
明嘉靖年間,倭寇屢犯江南,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由於楊舍地處江尾海頭,凡有倭患,首當其沖,故受害尤烈。嘉靖三十二年(1553)春,江陰縣令錢錞巡視江防,來到楊舍,專程拜訪許蓉,誠邀他統率楊舍地區鄉兵,協助官府守衛家鄉。許蓉對倭寇惡行早已切齒痛恨,時雖年過半百,仍慨然允諾,說「國難當頭,匹夫有責,保家衛國,義不容辭」,於是徵募千名鄉兵,日夜操練,並在港口要道設防布哨,隨時准備迎擊來犯之敵。
當年農歷五月十八日,倭寇入侵太倉,太倉向江陰告急,錢錞命楊舍赴援。許蓉派遣族叔許棖、義兒朱貴率百餘鄉兵直奔太倉。一次海上遭遇戰中,官兵因懼怕倭寇兇悍,不敢迎戰。許棖、朱貴見狀怒火中燒,駕舟奮勇殺入倭陣,終因寡不敵眾,許、朱二人英勇犧牲。
次年(1554)農歷四月二十八日,倭寇分兩路侵擾楊舍。許蓉親自率鄉兵與敵激戰於三官堂。由於倭寇強弩亂發,而鄉兵裝備簡陋,無甲盾可擋,只得邊戰邊退。混戰中,許蓉幸有義仆陳周拚死保護,得以免遭不測,而陳周卻壯烈犧牲。第二天,許蓉會合江陰城裡官兵,重整旗鼓,精心部署,選擇有利地形,分頭夾擊倭寇。這一仗,倭寇被打得抱頭鼠竄,死傷慘重,殘敵於倉皇中遁海逃亡。此仗是港城歷史上抵禦外侵、反敗為勝的成功戰例。
嘉靖三十四年(1555),倭寇數千人卷土重來。常熟縣令王鈇、參議錢泮在讓塘同倭寇激戰時中伏遇害。許蓉聞訊,修書急告錢淳,錢淳頓足道:「江陰危急矣!」倭寇為報一箭之仇,直竄斜橋尋釁,肆意劫掠,一把火燒掉許蓉家房屋大小90餘間,器用物品百不存一。許蓉因勢單力薄,只得退守河東,目擊焚燒慘狀,徒喚奈何。縣令錢錞見倭寇猖獗,忍無可忍,在敵眾我寡情況下,出城與倭寇決一死戰。廝殺中,錢錞馬陷澤中,身受重傷而壯烈捐軀。許蓉聞訊,淚流滿面,仰天長嘆,自知難以挽回局勢,只得謝事歸閑。
義築堡城
嘉靖三十七年(1558)春,江蘇巡按尚維持為防禦倭寇,規劃在沿江地區軍事要沖建造五座城池,楊舍堡城即是其中之一,且工程最為浩大。
其時,正值連年倭亂,府庫枯竭,資金匱乏;百姓多有流亡,衣食無著,勞力奇缺。江陰縣令杜華接到差事,深感為難。於是尚巡按親自來到楊舍,召集常州知府金濠(當時江陰屬常州府)、江陰令杜華現場會商建城事宜,一致認為築城主管非許蓉莫屬,乃約請許蓉再次出山,承擔築城重任。許蓉數年來身受倭亂之苦,深知建城之役關乎一方百姓安危,於是欣然領命。
期間,許蓉制訂具體規劃,審核設計圖樣,四處募集資金,招收築城民工。當時,工程概算需銀三萬余兩,官府多方設法僅籌集到一萬四千兩,尚缺一半還多。許蓉因屢遭倭寇焚掠,家境已十分拮據,但仍慷慨解囊,捐出家財。他還親自率領六個兒子上工地挑磚壘土,為鄉人做出表率。楊舍百姓對築城一事,無不衷心擁戴,有錢出錢,無錢出力,其中有個名叫顧雨的富商,出資萬兩,獨造半城,時有「顧半城」之譽。
由於許蓉管理得法,民工艱苦勞作,這一浩大工程竟未滿百日,即順利告竣,創造港城建築史上一大奇跡。新建的楊舍堡城,牆高二丈三尺,周長六百餘丈,設有四座城門,東曰控海門,南曰暨陽門,西曰通江門,北曰翊京門,城外有護城河,城內有濠河,還建有東水關、西水關各一座。在建造堡城的同時,許蓉還負責督造了城內的參將府、游兵把總司和巡檢司官署以及軍隊營房共計300餘間。堡城落成之日,江陰進士、禮部主事薛甲專程到楊舍視察,欣然命筆,寫下《新築楊舍城記》,內有「昔之曠莽,郁為偉觀;民願數年,慰於一旦。望之者,疑若天造地設,恍不知其所自來也」,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此後,由於江防森嚴,城池固實,倭寇再不敢輕易到楊舍及其沿江一帶騷擾,老百姓才得以過上安寧生活。
2·《蠶花娘娘的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在太湖邊住著一戶人家,男人到很遠的地方去做生意了,妻子已經去世。家裡只剩下一個孤苦伶仃的女兒,喂養著一匹白馬。女孩一人在家,非常寂寞,一心盼望父親早日歸來。可是盼了很久,父親還是沒有回來,女孩心裡又急又煩。
一日,女孩摸著白馬的耳朵開玩笑地說:"馬兒呵馬兒,若是能讓父親馬上回家,我就嫁給你。"白馬聞言竟點了點頭,仰天長嘯一聲,隨即掙脫了韁繩,向外飛奔而去。沒過幾天,白馬就駝著女孩的父親回到了家中。
此後,那匹白馬一見到女孩就高興地嘶叫起來,同時跑到女孩身邊久久不肯離去。女孩雖也很喜歡白馬,但一想到人怎麼能同馬兒結婚呢?便又擔憂起來,眼見著一天天消瘦下去。女孩的父親發覺後,悄悄地盤問女兒,才知道女兒當初許過的承諾。父親心中替女兒著想,於是趁女兒不在家時,一劍射死了白馬,還把馬皮剝下,晾在了院子里。
女孩回到家中,見到晾著的馬皮,知道出了事,連忙奔過去撫摸著馬皮傷心地痛哭起來。忽然,馬皮從竹竿上滑落下來,正好裹在姑娘身上。院子里頓時颳起了一陣旋風,馬皮裹緊姑娘,順著旋風滴溜溜地打轉,不一會兒就沖出了門外。等女孩的父親趕去尋找時,早已不見蹤影了。
幾天後,村民們在樹林里發現了那個失蹤的姑娘。雪白的馬皮仍然緊緊地貼在她身上,她的頭也變成了馬頭的模樣,爬在樹上扭動著身子,嘴裡不停地吐出亮晶晶的細絲,把自己的身體纏繞起來。
從此,這世上就多了一種生物。因為它總是用絲纏住自己,人們就稱它為"蠶"(纏)。又因為它是在樹上喪生的,於是那棵樹就取名為"桑"(喪)。後來,人們尊奉她為"蠶神",因其頭形狀如馬,又謂之"馬頭娘",古書稱之為"馬頭神"。再後來,因為有人認為馬頭神的樣子不好看,就塑造了一個騎在馬背上的姑娘的形像,這種塑像被後人放在廟里供奉,謂之"馬鳴王菩薩"。
⑵ 張家港有什麼傳說
香山旅遊風景區位於張家港市西陲南沙鎮境內,西接錫澄高速公路、江陰長江大橋和江陰市區,北靠國際貿易商港張家港港和全國唯一的內河港型保稅區張家港保稅區的張楊路,與長江邊的長山、巫山相對,南傍東橫河,與稷山相望。東距張家港市區15公里,交通便捷,全山佔地面積4.3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為1 36.6米。山體呈菱形狀,由大、小香山組成,為全市之冠。北坡險峻,南坡平緩,頂部開闊,素有江南名山之譽。清康熙《江陰縣志》中贊:「香山突出平壤,高峻磅礴,甲於他山。」山上長有成片的馬尾松、水杉、毛竹,山坡栽有桃、梨果園,品種多樣的野生葯材遍及全山。樹木覆蓋率達87%,山草覆蓋率為100%。
香山,因傳說春秋時吳王夫差遣美人上山采香而得名。自然風光秀麗,人文資源豐富,加上撲朔迷離的傳奇故事,歷來吸引文人墨客來此觀光賞游,宋代詩人蘇東坡游香山時曾為梅花堂題匾額;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多次登上香山,為這里的山、水風光留下了詩詞、賦文,他在《游小香山梅花堂序》中贊嘆曰:「千年跡冷荒丘,一旦香生群玉,不特花香、境香、夢亦香,可謂不負此山矣!」香山有廣為人知的「十八景」:釣魚台、采香徑、梅花堂、洗硯池、石虎門、聖過潭、觀音殿、荷花茶廳、圓寂塔、聽松吟、桃花澗、聖清池、毗陵井、巫山夜雨、天台石、歸雲洞、烽火墩、藏軍洞。然歲月流逝,滄桑巨變,傳說中的大部分景點已盪然無存。
·《許蓉抗倭築堡城》
距今500年前,港城歷史上出了一位風雲人物,他無官無爵,乃一介布衣,卻有勇有謀,膽識過人,為抗擊倭寇、保衛家鄉作出了傑出貢獻。他就是明代嘉靖年間的楊舍斜橋人許蓉。
明嘉靖年間,倭寇屢犯江南,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由於楊舍地處江尾海頭,凡有倭患,首當其沖,故受害尤烈。嘉靖三十二年(1553)春,江陰縣令錢錞巡視江防,來到楊舍,專程拜訪許蓉,誠邀他統率楊舍地區鄉兵,協助官府守衛家鄉。許蓉對倭寇惡行早已切齒痛恨,時雖年過半百,仍慨然允諾,說「國難當頭,匹夫有責,保家衛國,義不容辭」,於是徵募千名鄉兵,日夜操練,並在港口要道設防布哨,隨時准備迎擊來犯之敵。
當年農歷五月十八日,倭寇入侵太倉,太倉向江陰告急,錢錞命楊舍赴援。許蓉派遣族叔許棖、義兒朱貴率百餘鄉兵直奔太倉。一次海上遭遇戰中,官兵因懼怕倭寇兇悍,不敢迎戰。許棖、朱貴見狀怒火中燒,駕舟奮勇殺入倭陣,終因寡不敵眾,許、朱二人英勇犧牲。
次年(1554)農歷四月二十八日,倭寇分兩路侵擾楊舍。許蓉親自率鄉兵與敵激戰於三官堂。由於倭寇強弩亂發,而鄉兵裝備簡陋,無甲盾可擋,只得邊戰邊退。混戰中,許蓉幸有義仆陳周拚死保護,得以免遭不測,而陳周卻壯烈犧牲。第二天,許蓉會合江陰城裡官兵,重整旗鼓,精心部署,選擇有利地形,分頭夾擊倭寇。這一仗,倭寇被打得抱頭鼠竄,死傷慘重,殘敵於倉皇中遁海逃亡。此仗是港城歷史上抵禦外侵、反敗為勝的成功戰例。
嘉靖三十四年(1555),倭寇數千人卷土重來。常熟縣令王鈇、參議錢泮在讓塘同倭寇激戰時中伏遇害。許蓉聞訊,修書急告錢淳,錢淳頓足道:「江陰危急矣!」倭寇為報一箭之仇,直竄斜橋尋釁,肆意劫掠,一把火燒掉許蓉家房屋大小90餘間,器用物品百不存一。許蓉因勢單力薄,只得退守河東,目擊焚燒慘狀,徒喚奈何。縣令錢錞見倭寇猖獗,忍無可忍,在敵眾我寡情況下,出城與倭寇決一死戰。廝殺中,錢錞馬陷澤中,身受重傷而壯烈捐軀。許蓉聞訊,淚流滿面,仰天長嘆,自知難以挽回局勢,只得謝事歸閑。
義築堡城
嘉靖三十七年(1558)春,江蘇巡按尚維持為防禦倭寇,規劃在沿江地區軍事要沖建造五座城池,楊舍堡城即是其中之一,且工程最為浩大。
其時,正值連年倭亂,府庫枯竭,資金匱乏;百姓多有流亡,衣食無著,勞力奇缺。江陰縣令杜華接到差事,深感為難。於是尚巡按親自來到楊舍,召集常州知府金濠(當時江陰屬常州府)、江陰令杜華現場會商建城事宜,一致認為築城主管非許蓉莫屬,乃約請許蓉再次出山,承擔築城重任。許蓉數年來身受倭亂之苦,深知建城之役關乎一方百姓安危,於是欣然領命。
期間,許蓉制訂具體規劃,審核設計圖樣,四處募集資金,招收築城民工。當時,工程概算需銀三萬余兩,官府多方設法僅籌集到一萬四千兩,尚缺一半還多。許蓉因屢遭倭寇焚掠,家境已十分拮據,但仍慷慨解囊,捐出家財。他還親自率領六個兒子上工地挑磚壘土,為鄉人做出表率。楊舍百姓對築城一事,無不衷心擁戴,有錢出錢,無錢出力,其中有個名叫顧雨的富商,出資萬兩,獨造半城,時有「顧半城」之譽。
由於許蓉管理得法,民工艱苦勞作,這一浩大工程竟未滿百日,即順利告竣,創造港城建築史上一大奇跡。新建的楊舍堡城,牆高二丈三尺,周長六百餘丈,設有四座城門,東曰控海門,南曰暨陽門,西曰通江門,北曰翊京門,城外有護城河,城內有濠河,還建有東水關、西水關各一座。在建造堡城的同時,許蓉還負責督造了城內的參將府、游兵把總司和巡檢司官署以及軍隊營房共計300餘間。堡城落成之日,江陰進士、禮部主事薛甲專程到楊舍視察,欣然命筆,寫下《新築楊舍城記》,內有「昔之曠莽,郁為偉觀;民願數年,慰於一旦。望之者,疑若天造地設,恍不知其所自來也」,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此後,由於江防森嚴,城池固實,倭寇再不敢輕易到楊舍及其沿江一帶騷擾,老百姓才得以過上安寧生活。
2·《蠶花娘娘的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在太湖邊住著一戶人家,男人到很遠的地方去做生意了,妻子已經去世。家裡只剩下一個孤苦伶仃的女兒,喂養著一匹白馬。女孩一人在家,非常寂寞,一心盼望父親早日歸來。可是盼了很久,父親還是沒有回來,女孩心裡又急又煩。
一日,女孩摸著白馬的耳朵開玩笑地說:"馬兒呵馬兒,若是能讓父親馬上回家,我就嫁給你。"白馬聞言竟點了點頭,仰天長嘯一聲,隨即掙脫了韁繩,向外飛奔而去。沒過幾天,白馬就駝著女孩的父親回到了家中。
此後,那匹白馬一見到女孩就高興地嘶叫起來,同時跑到女孩身邊久久不肯離去。女孩雖也很喜歡白馬,但一想到人怎麼能同馬兒結婚呢?便又擔憂起來,眼見著一天天消瘦下去。女孩的父親發覺後,悄悄地盤問女兒,才知道女兒當初許過的承諾。父親心中替女兒著想,於是趁女兒不在家時,一劍射死了白馬,還把馬皮剝下,晾在了院子里。
女孩回到家中,見到晾著的馬皮,知道出了事,連忙奔過去撫摸著馬皮傷心地痛哭起來。忽然,馬皮從竹竿上滑落下來,正好裹在姑娘身上。院子里頓時颳起了一陣旋風,馬皮裹緊姑娘,順著旋風滴溜溜地打轉,不一會兒就沖出了門外。等女孩的父親趕去尋找時,早已不見蹤影了。
幾天後,村民們在樹林里發現了那個失蹤的姑娘。雪白的馬皮仍然緊緊地貼在她身上,她的頭也變成了馬頭的模樣,爬在樹上扭動著身子,嘴裡不停地吐出亮晶晶的細絲,把自己的身體纏繞起來。
從此,這世上就多了一種生物。因為它總是用絲纏住自己,人們就稱它為"蠶"(纏)。又因為它是在樹上喪生的,於是那棵樹就取名為"桑"(喪)。後來,人們尊奉她為"蠶神",因其頭形狀如馬,又謂之"馬頭娘",古書稱之為"馬頭神"。再後來,因為有人認為馬頭神的樣子不好看,就塑造了一個騎在馬背上的姑娘的形像,這種塑像被後人放在廟里供奉,謂之"馬鳴王菩薩"。
⑶ 張家港歷史上哪一位名醫在明代與李時珍齊名
繆希雍(1545―1627),字仲淳,抄號慕台,今張家襲港市鳳凰鎮人,後遷居金壇。明代著名醫葯學家。
繆氏之臨證立論深邃,構思靈巧,語簡法備,為後世眾多賢哲所稱道。自薛己以下,溫補之風盛行時,繆氏能大膽抒發已見,倡導清涼,值得贊賞和學習。行醫之餘,勤於筆耕,積三十年心血,終撰成多本著作,《神農本草經疏》和《先醒齋醫學廣筆記》為其代表作,豐富了祖國醫學寶庫,故在當時就聲譽卓著,與李時珍同列傳於明史。
⑷ 張家港 民間故事
《張家港民間故事》
http://218.4.98.196/zhsj/ViewInfo.asp?id=36
1·《許蓉抗倭築堡城》
距今500年前,港城歷史上出了一位風雲人物,他無官無爵,乃一介布衣,卻有勇有謀,膽識過人,為抗擊倭寇、保衛家鄉作出了傑出貢獻。他就是明代嘉靖年間的楊舍斜橋人許蓉。
明嘉靖年間,倭寇屢犯江南,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由於楊舍地處江尾海頭,凡有倭患,首當其沖,故受害尤烈。嘉靖三十二年(1553)春,江陰縣令錢錞巡視江防,來到楊舍,專程拜訪許蓉,誠邀他統率楊舍地區鄉兵,協助官府守衛家鄉。許蓉對倭寇惡行早已切齒痛恨,時雖年過半百,仍慨然允諾,說「國難當頭,匹夫有責,保家衛國,義不容辭」,於是徵募千名鄉兵,日夜操練,並在港口要道設防布哨,隨時准備迎擊來犯之敵。
當年農歷五月十八日,倭寇入侵太倉,太倉向江陰告急,錢錞命楊舍赴援。許蓉派遣族叔許棖、義兒朱貴率百餘鄉兵直奔太倉。一次海上遭遇戰中,官兵因懼怕倭寇兇悍,不敢迎戰。許棖、朱貴見狀怒火中燒,駕舟奮勇殺入倭陣,終因寡不敵眾,許、朱二人英勇犧牲。
次年(1554)農歷四月二十八日,倭寇分兩路侵擾楊舍。許蓉親自率鄉兵與敵激戰於三官堂。由於倭寇強弩亂發,而鄉兵裝備簡陋,無甲盾可擋,只得邊戰邊退。混戰中,許蓉幸有義仆陳周拚死保護,得以免遭不測,而陳周卻壯烈犧牲。第二天,許蓉會合江陰城裡官兵,重整旗鼓,精心部署,選擇有利地形,分頭夾擊倭寇。這一仗,倭寇被打得抱頭鼠竄,死傷慘重,殘敵於倉皇中遁海逃亡。此仗是港城歷史上抵禦外侵、反敗為勝的成功戰例。
嘉靖三十四年(1555),倭寇數千人卷土重來。常熟縣令王鈇、參議錢泮在讓塘同倭寇激戰時中伏遇害。許蓉聞訊,修書急告錢淳,錢淳頓足道:「江陰危急矣!」倭寇為報一箭之仇,直竄斜橋尋釁,肆意劫掠,一把火燒掉許蓉家房屋大小90餘間,器用物品百不存一。許蓉因勢單力薄,只得退守河東,目擊焚燒慘狀,徒喚奈何。縣令錢錞見倭寇猖獗,忍無可忍,在敵眾我寡情況下,出城與倭寇決一死戰。廝殺中,錢錞馬陷澤中,身受重傷而壯烈捐軀。許蓉聞訊,淚流滿面,仰天長嘆,自知難以挽回局勢,只得謝事歸閑。
義築堡城
嘉靖三十七年(1558)春,江蘇巡按尚維持為防禦倭寇,規劃在沿江地區軍事要沖建造五座城池,楊舍堡城即是其中之一,且工程最為浩大。
其時,正值連年倭亂,府庫枯竭,資金匱乏;百姓多有流亡,衣食無著,勞力奇缺。江陰縣令杜華接到差事,深感為難。於是尚巡按親自來到楊舍,召集常州知府金濠(當時江陰屬常州府)、江陰令杜華現場會商建城事宜,一致認為築城主管非許蓉莫屬,乃約請許蓉再次出山,承擔築城重任。許蓉數年來身受倭亂之苦,深知建城之役關乎一方百姓安危,於是欣然領命。
期間,許蓉制訂具體規劃,審核設計圖樣,四處募集資金,招收築城民工。當時,工程概算需銀三萬余兩,官府多方設法僅籌集到一萬四千兩,尚缺一半還多。許蓉因屢遭倭寇焚掠,家境已十分拮據,但仍慷慨解囊,捐出家財。他還親自率領六個兒子上工地挑磚壘土,為鄉人做出表率。楊舍百姓對築城一事,無不衷心擁戴,有錢出錢,無錢出力,其中有個名叫顧雨的富商,出資萬兩,獨造半城,時有「顧半城」之譽。
由於許蓉管理得法,民工艱苦勞作,這一浩大工程竟未滿百日,即順利告竣,創造港城建築史上一大奇跡。新建的楊舍堡城,牆高二丈三尺,周長六百餘丈,設有四座城門,東曰控海門,南曰暨陽門,西曰通江門,北曰翊京門,城外有護城河,城內有濠河,還建有東水關、西水關各一座。在建造堡城的同時,許蓉還負責督造了城內的參將府、游兵把總司和巡檢司官署以及軍隊營房共計300餘間。堡城落成之日,江陰進士、禮部主事薛甲專程到楊舍視察,欣然命筆,寫下《新築楊舍城記》,內有「昔之曠莽,郁為偉觀;民願數年,慰於一旦。望之者,疑若天造地設,恍不知其所自來也」,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此後,由於江防森嚴,城池固實,倭寇再不敢輕易到楊舍及其沿江一帶騷擾,老百姓才得以過上安寧生活。
2·《蠶花娘娘的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在太湖邊住著一戶人家,男人到很遠的地方去做生意了,妻子已經去世。家裡只剩下一個孤苦伶仃的女兒,喂養著一匹白馬。女孩一人在家,非常寂寞,一心盼望父親早日歸來。可是盼了很久,父親還是沒有回來,女孩心裡又急又煩。
一日,女孩摸著白馬的耳朵開玩笑地說:"馬兒呵馬兒,若是能讓父親馬上回家,我就嫁給你。"白馬聞言竟點了點頭,仰天長嘯一聲,隨即掙脫了韁繩,向外飛奔而去。沒過幾天,白馬就駝著女孩的父親回到了家中。
此後,那匹白馬一見到女孩就高興地嘶叫起來,同時跑到女孩身邊久久不肯離去。女孩雖也很喜歡白馬,但一想到人怎麼能同馬兒結婚呢?便又擔憂起來,眼見著一天天消瘦下去。女孩的父親發覺後,悄悄地盤問女兒,才知道女兒當初許過的承諾。父親心中替女兒著想,於是趁女兒不在家時,一劍射死了白馬,還把馬皮剝下,晾在了院子里。
女孩回到家中,見到晾著的馬皮,知道出了事,連忙奔過去撫摸著馬皮傷心地痛哭起來。忽然,馬皮從竹竿上滑落下來,正好裹在姑娘身上。院子里頓時颳起了一陣旋風,馬皮裹緊姑娘,順著旋風滴溜溜地打轉,不一會兒就沖出了門外。等女孩的父親趕去尋找時,早已不見蹤影了。
幾天後,村民們在樹林里發現了那個失蹤的姑娘。雪白的馬皮仍然緊緊地貼在她身上,她的頭也變成了馬頭的模樣,爬在樹上扭動著身子,嘴裡不停地吐出亮晶晶的細絲,把自己的身體纏繞起來。
從此,這世上就多了一種生物。因為它總是用絲纏住自己,人們就稱它為"蠶"(纏)。又因為它是在樹上喪生的,於是那棵樹就取名為"桑"(喪)。後來,人們尊奉她為"蠶神",因其頭形狀如馬,又謂之"馬頭娘",古書稱之為"馬頭神"。再後來,因為有人認為馬頭神的樣子不好看,就塑造了一個騎在馬背上的姑娘的形像,這種塑像被後人放在廟里供奉,謂之"馬鳴王菩薩"。
⑸ 張家港獲得哪些歷史
張家港位於中國大陸東部,長江下游南岸,是蘇州市所管轄的縣級市。
張家回港是沿海和長江兩大答經濟開發帶交匯處的新興港口工業城市。張家港是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縣級市之一,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百強縣前列,在經濟、文化、金融、商貿、會展、服務業和社會建設等領域成就顯著。
張家港市面積999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777平方公里,擁有2個國家級開發區,轄8個鎮和1個現代農業示範園區、1個旅遊度假區。
⑹ 張家港市的歷史
張家港市的歷史:
8000年前,張家港南部地區就有人類活動,擁有11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它們是:東山村遺址、徐家灣遺址、許庄遺址、蔡墩遺址、韓墩遺址、河陽山遺址、鳳凰山遺址、西新村遺址、西張遺址、西暘遺址、老煙墩遺址。
時間分布在距今2500年至8000年之間,其中南沙東山村遺址的出土文物是長江下游最早的古文化遺址。商末,屬勾吳之地。春秋時期,屬吳國延陵。秦代,屬會稽郡。漢高祖五年,建毗陵縣暨陽鄉,為境內有據可查的最早的鄉級行政建置。
晉代置暨陽縣,為境內第一個縣級行政建置。南朝梁代,在暨陽之墟建梁豐縣。唐代以後,分屬常熟、江陰兩縣。唐宋年間,香山和鎮山之間有一澗谷流漕,終年澗水不絕,溪流潺潺。如遇大雨,山洪直沖流漕所在東江灣沙,形成水渠。
明萬曆元年,有張南山者,自靖江生祠堂卜居香山北麓,此為張氏香山支始遷祖。南山公在此化錢買券,開發圩塘,流渠旁邊遂形成村落張家埭。萬曆二十四年由於開發的圩田常受山洪的澇漬,於張氏合族集議,子孫齊心協力。
將流漕拓寬成河新河面寬3丈,底寬1丈,長300餘米,由此免除了澇漬之苦,但未有河名。萬曆四十一年張氏為經營糧米自備木船3條,往返於揚州、高郵之間,數載後獲利甚豐。為讓木船能停泊到自家門口,再出資募工拓寬此河,並在屋旁河之盡頭拓成倒潭1隻,以便木船調頭。
此時河面寬7丈,底寬3丈,重載木船可進出自如,已蔚為大河,但仍無河名。清康熙二年江陰縣衙擬在澄江門和巫山之間修建馬路,勘察丈量到此河時,發現此河無名,於是請大橋鎮鎮董吳翼之提議起名。
吳翼之知道此河乃是張氏祖上所開,後來又是張氏裔孫拓寬,遂提名稱張家港,並報江陰縣衙認定備案。康熙三年冬,江陰縣衙正式批文命名此河為張家港。清代至民國,常通港以北屬南通縣。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曾一度在北部沿江地區建立沙洲縣。
南部及常熟、江陰兩縣的邊界地區設立虞西縣。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東部屬常熟縣,西部屬江陰縣。
1962年,常熟劃出14個公社和常陰沙農場,江陰劃出9個公社,建立沙洲縣,隸屬於蘇州地區,1986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沙洲縣,以天然良港張家港港命名設立張家港市,隸屬於蘇州市。
(6)張家港的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張家港市境內水資源豐富。地表水中河港蓄水量豐水年為2.36億立方米,中等乾旱年為9700萬立方米。
2016年全市沿江各閘共引水11.58億立方米,排水38.59億立方米。其中,汛期沿江各節制閘共引水5.89億立方米,排水24.33億立方米。
全年實際用水量地表水9.18億立方米,淺層地下水106.8萬立方米。全境河港縱橫,土地肥沃,有大小河道9002條,總長4569.51千米。
據張家港市國土資源局統計發布,至2015年年末,全市實有耕地30186.84公頃、園地3470.49公頃、林地203.87公頃。
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7935.87公頃、交通運輸用地6256.39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8402.72公頃、其他土地416.36公頃。
⑺ 張家港歷史文化
下面,我就先來給你舉舉張家港有哪些全國第一......
1.全國第一所縣立大學.
2.全國第一台雨水量和蒸發量測量儀在張家港安裝.
3.全國第一個環保模範城市.
4.全國第一個「國家衛生鎮滿堂紅」城市 .
5.全國第一批「文明城市」 .
6.全國第一批「國家生態市」.
7.中國的第一台洗滌機,就是張家港的.
那時亞運村用的全是MADE IN ZHANGJIAGANG海獅洗滌機.
8.知道全國赫赫有名的金陵體育用品吧,就是張家港的.
9.世界最大的糧油生產基地-東海糧油.
10.全國最大的優質鋼,棒材生產基地-沙鋼 .
11.全國最大的不銹鋼生產基地-張浦
12.亞洲最大毛精紡廠-澳洋
13.吞吐量最大的縣域口岸-張家港港
14.全國最大的雙乙烯酮供應商-浩波
15.全球最大的AK糖生產基地-浩波
16.全球最大的精紡呢絨生產基地-華芳
17. 1986年,第一艘萬噸級外籍貨輪進入長江,舶於張家港
還有很多很多,要知道的話,也可以自己去找找~~
.....................................................................
張家港 獲得榮譽的單位或部門獲得榮譽稱號名稱授予部門授予時間備注
張家港市徵兵工作先進單位南京軍區2003.10
張家港市江蘇省科普示範市省科協2002.12.31
張家港市江蘇省社區建設示範市暫未定2003.11
張家港市全國村民自治模範市(縣)******2003.11
張家港市全國雙擁模範城******、********2003.12
張家港市省文化示範縣(市)江蘇省人民****2003.9.28
張家港市省有線電視示範縣(市)江蘇省人民****2003.10.24
張家港市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國家人口計生委2003.12
張家港市全國生態示範區國家環保總局通過驗收,尚未授牌
張家港市2000-2001年度江蘇省知識分子工作先進縣(市、區)****江蘇省委知識分子工作領導小組2003.5.26
市園林局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先進集體建設部2003.5.6
建****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建設部2003.10
張家港市計生委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科技工作先進集體國家人口計生委2003.12
團****全國「青年文明社區」示範城(區)創建單位共青團**********建設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2003.2.12
國檢局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單位****文明委2003年1月
國檢局全國質檢系統先進基層黨****國家質檢總局2003年6月
市技術市場管理辦全國金橋獎先進集體中國技術市場協會2003.9.28
法院人民滿意法院省高院2003.4
檢察院江蘇省檢察機關先進檢察院江蘇省人民檢察院2003.3
檢察院人民滿意政法單位、集體一等功江蘇省委、******2003.6
****農工辦全省農林系統先進集體省人事廳\省農林廳2003.9
張家港市衛生局江蘇省農村衛生工作先進集體江蘇******2003.7.27
國泰國際集團2002年中國進出口額最大的500家企業中列55位、2002年中國出口額最大的200家企業中列29位國家商務部2003.6
國泰國際集團2002年度出口創匯先進企業******2003.3
市農商行江蘇省農村信用社等級考核「AAA」級江蘇省農村信用聯社2003.3.10最高級別全省唯一一家
工行張家港市支行精品支行中國工商銀行江蘇省分行2003.2
沙洲工學院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專業高等工程專科示範專業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3.2.24
第一人民商場中國商業名牌企業中國商業聯合會2003.10
永鋼集團江蘇省百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示範企業江蘇省鄉鎮企業管理局2003.8.11
市水政監察大隊全國水利系統水政工作
.............................................................
下面是一項報告:
江蘇省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超10億元的鄉鎮有4個, 據了解,江蘇省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超10億元的鄉鎮有4個,分別為:常熟市虞山鎮15.4億元、張家港市楊舍鎮13.8億元、崑山市玉山鎮13.3億元、蘇州工業園區婁封鎮13.2億元。
.............................................................
張家港在全國百強縣中排第二,稅收超過100億,確實是個經濟強縣,GDP指標在縣級市中名列前茅,人均年收入突破14000大關。
...............................................................
有些人,成天只會說,張家港最干凈就了不起啊...
那中國有那麼多城市比張家港大得多,級別高得多的城市做夢都想評上的頭銜呢!!!在張市的日本,韓國的朋友對我說過,張市給他們的感覺是,一方面都很有中國韻味,比如隨處可見的園林,開放式的中國特色的公園,鹿苑的鑒真祠;一方面又很有發達國家的感覺,這里的市容像他們國家一樣干凈,整潔,漂亮,沒有北京,上海到處是摩天大樓的那種擁擠突兀的感覺,也沒有在中國其他城市不能避免的骯臟的街道,一切都整整齊齊漂漂亮亮的~推薦大家有機會去國泰的頂層看看,從那裡望下去,整個城市是多麼地整齊啊!!!真佩服那些城市規劃員!!!真是嘆為觀止!!! 全國就十個衛生城市,張家港就是其中之一,難道,這個證明,還不夠么?
........................................................................
那些看不起張家港的人把你自己的家鄉報上來聽聽```
我們張家港人倒想知道到底有多好```
或者,那些看不起張家港的人,到張家港來一趟,你就知道為什麼張家港會獲得那麼多的榮譽稱號``
每個人都鍾愛自己的家鄉,我最聽不得人家貶低張家港,那些人,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
反正,我是很愛我的家鄉的,以前一直在張家港呆著也沒覺得...
自從出去讀了書,跑了更多的地方,才知道,原來張家港真的太干凈了...
那時候在外讀書,多想念張家港啊,每條路,每棵樹都想...
那時候,最感慨的,就只張家港的垃圾桶,每隔50米基本就有一個,特別方便...
馬路上的車都整整齊齊的,走在路上,沒有那種很喧囂的感覺...很愜意...
離上海蘇州都特別近,很方便...
雖然我們的家鄉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我依然愛這里...
我想,以後,我會一直在這里生活下去...
呵呵,我可愛的張家港,祝你越來越美麗...
``順便說下`
⑻ 張家港的歷史,文化
張家港不僅綜合實力穩居全國百強縣(市)前三甲,是一座美麗富饒的新興城市,同時它也是一方源遠流長的古老土地。經考證,張家港擁有深邃悠久的歷史和燦爛雋永的文化,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從建城史來看,早在西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張家港境內就設置了縣級行政建制暨陽縣,至南北朝時期的梁代,暨陽縣分割為梁豐、江陰、利城三縣,其中梁豐縣「建於暨陽之墟」,縣治仍在楊舍鎮。唐代武德年間,境內縣級建制撤銷,自此張家港境域分屬江陰、常熟管轄。正是因為這個歷史原因造成的「斷代史」,很多人錯誤地以為張家港的建城史一直到1962年建縣才開始。但同時也恰恰是這樣一段悠久的歷史,見證了張家港城市歷史底蘊的深厚。在蘇州5個縣市中,張家港是設置縣級行政建制最早的縣城。 張家港是塊人傑地靈的土地,千百年來,人才輩出。唐宋至晚清,張家港市境內至少有2名狀元、1名榜眼、4名探花,數百名進士。河陽山的唐代狀元陸器,是蘇州地區歷史上最早的狀元。晉唐至清代,境內的文學家、史學家、音樂家、書畫家等名賢名家輩出,鹿苑的大詩人錢牧齋,楊舍的清代史學家郭庭堅,恬庄的清代纂刻家楊沂孫……張家港的土地上為此還留下了無數歷史名人的清詞麗句,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宋代傑出詩人楊萬里、元末明初著名作家施耐庵等名家紛紛吟詠張家港,在這里留下了履痕和翰墨,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所作6首抒寫故鄉的詩作,皆為寫張家港境內的香山。這些都成為張家港抹不去的歷史和文化印記。
⑼ 張家港的歷史
張家港市所在區域的北部原是長江的一部分,成陸較晚;南部地區的發展則與附近地區類似,最早發現的人類活動在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以前,8000年前,張家港南部地區就有人類活動。
自商末起屬吳國;秦代屬會稽郡,晉代置暨陽縣。南朝梁設梁豐縣。隋唐之後分屬常熟、江陰兩縣。清代至民國,常通港以北屬南通縣。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曾一度在北部沙洲地區建立沙洲縣,南部及常熟、江陰兩縣的邊界地區設立虞西縣。解放後,東部屬常熟縣,西部屬江陰縣。
1962年,由江陰縣劃出九個公社,常熟縣劃出十四個公社以及常陰沙農場,建立沙洲縣,隸屬蘇州地區。張家港從此成為一個縣級行政單位。
1986年9月,國務院批准撤消沙洲縣,改設張家港市,隸屬地級蘇州市。
2004年,江蘇農墾將原江蘇國營常陰沙農場劃歸張家港市,實行屬地管理。
(9)張家港的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張家港市原名沙洲縣,因境內三分之二的土地是由長江中的沙洲積漲成陸而得名。境內陸地以古長江岸線為界,分為南北兩個部分。
南部屬老長江三角洲的古代沙嘴區,成陸時間在7000年以上,散落著零星山丘。北部屬新長江三角洲,由數十個沙洲積漲連接而成,成陸時間最早的約800年,目前還在繼續積漲擴大。
市區南部成陸比較早,歷史文化悠久,曾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漢高祖五年(前202)析延陵之地為暨陽鄉。因境地有暨陽湖,鄉因湖名。
西晉太康二年(281),以暨陽鄉、南沙鄉和無錫北部,合置暨陽縣。
東晉咸康七年(341),劃暨陽東為南沙縣。南朝梁太平元年(556)廢暨陽縣,置梁豐縣。隋代,南沙並入常熟縣,梁豐並入江陰縣。
唐武德三年(620)復置暨陽縣。九年,並入江陰縣。此後1300多年間,該地屬常熟、江陰兩縣分治,直到1962年建沙洲縣。
宋代開始,境內北部沙洲在長江中積漲出水,並形成了夾江。為了加快成陸,擴大田地,人們在夾江中築壩截流,圍圩造田。張家港之得名,源於清咸豐年間。
當時,人們在老夾江口築壩,鑿南套入江,因經過張家埭,即命名此港為張家港。清末民國初,境內北部曾成立沙洲市。從此,沙洲之名便正式使用。
1926年10月26日,毛澤東署名潤之,在《響導》周報179期上發表了《江浙農民的痛苦及其反抗運動》一文,其中寫道:「江陰東鄉有一個名叫沙洲的地方,亦有農民反抗地主之事……。」文中的「沙洲」指的就是這里。
1941年2月和1944年10月,中國共產黨曾兩次在這里建立沙洲縣民主政府。1957年11月29日,國務院第63次全體會議批准新設沙洲縣。
命名的原因就是因為全縣有一半左右的土地由長江中沙洲積漲連接而成,「沙洲」二字可以反映這一成陸特色,而且正好沿襲了抗日民主政府的舊稱,故命名為沙洲縣。
1962年1月1日,沙洲縣正式成立,隸蘇州專區。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體制,隸屬蘇州市。為了進一步擴大張家港在國內外的影響,走「以港興市,以市促港」的經濟發展之路,1986年9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沙洲縣,設立張家港市。
歷史上,沙洲的經濟一直以農業為主。建國後一段時間,農業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比例在70%以上,是全國棉花出口的重要基地。
1978年以後,鄉鎮工業崛起,發展迅猛。1985年,農村勞力的92%從農業轉移到工業。當年,工農業總產值33.7億元,比1980年增加2.3倍。其中工業產值佔92%。張家港的港口建設起步於1968年,當時的上海港務局為了疏散物資運輸,決定在張家港設立碼頭,開辟輔助港。
次年建成,1982年對外開放。到1985年,港口吞吐量3400萬噸,辟有7條國際貿易航線,成為我國四大集裝箱港口之一。從沙洲縣到張家港市地名的變更,也顯示了張家港由傳統的農業鄉村社會邁向新興工業、港口現代化城市的巨變。
今天的張家港人,在「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於爭先」的張家港精神激勵下,創下了一個又一個令人矚目的奇跡:1984年創辦全國第一所縣辦大學——沙洲工學院。
1992年建成全國惟一的內河港型保稅區——張家港保稅區;1994年列全國經濟綜合實力「百強」縣第二位;1995年成為全國兩個文明建設的典型。
2001年,全市GDP達306.8億元,財政收入32.08億元,兩年實現了翻一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家港
⑽ 江蘇張家港有什麼名人啊~
千百年來,張家港市著塊錦綉江南的膏腴土地,孕育了眾多名賢俊傑,積淀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據史料記載,自唐宋至清末,境內名門望族簪纓不絕,名宦輩出,共出了2名狀元、1名榜眼、4名探花,100多名進士。唐代狀元陸器是蘇州范圍內最早的狀元;章擎趙氏自宋代至清末共出了37名進士,其中宋代就出了16名進士;鹿苑錢氏科名顯赫,在明代有「一門九進士」之譽;港口蔣氏在明清兩朝名宦迭出,至清康乾年間出了蔣廷錫、蔣溥父子宰相。境內官至大學士、尚書、御史、巡撫、總督者代不乏人。
張家港人民有著光榮的愛國斗爭傳統。宋代抗金名將丘崇,在淮南指揮廬州、和州一戰,阻擊金兵南侵,威震敵膽;明代參政錢泮、太醫院吏目徐、布衣許蓉率民眾奮起抗倭,錢泮、徐 壯烈犧牲在三丈浦戰場;明代閻黨專權,殘害忠良,繆昌期、黃昭不畏權貴,以死抗爭,名垂青史。這些耿介忠節之士,在港城文化史上書寫了絢麗篇章。
在文化藝術方面,港城歷史上更是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經學方面,有著稱30卷《春秋新解》《易學雜說》《聽琴歌》等書的北宋尚書職方郎中陸綰,博通群籍、融會經傳的元代牆東先生陸文圭,撰著《四書異同說》《群經獻疑》等多部經學著作的清代國子監纂修龐大坤。史學方面,有主纂《江陰縣志》的北宋進士、江陰軍學教授郭庭堅,參與纂修《元史》的明初文學家陳基,主修《明史》《古今圖書集成》的清代學者蔣廷錫,主纂《常熟縣志》《河陽山永慶寺志》的清代史學家錢陸燦,主纂《常昭合志》的清末進士龐鴻文。文學方面,有號稱東南文宗的文學家、詩人錢謙益,撰寫《龍禪室詩》等12部著作的近代南社詩詞家龐樹柏,編寫〈紫金還〉等多部雜雜劇的戲劇家李天根,參與<新青年>編輯的著名文學家劉半農。書畫方面,有花鳥畫家、清代大學士蔣廷錫,清代篆隸書法家楊 孫,近代金石篆刻家趙古泥,現代工藝美術家龐熏 。音樂方面,有近代著名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劉北茂,古琴雪學家吳景略。藏書方面,有章卿趙氏後裔,絳雲樓主人錢謙益、述古黨主人錢曾;刊刻〈徐霞客游記〉等三部奇書、藏書5萬余卷的清代靜觀樓主人葉廷甲。醫學方面,有撰寫30卷〈本草經疏〉的明代名醫繆希雍,治癒太平天國將領陳玉成膿疽的清代名醫繆柳村,有擅治溫濕疑難病症的近代名醫周 棠、金蘭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