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家鄉的歷史名人
愛國教育基地「慈元行宮」,乃600多年的名勝古跡,先祖元初遷居來住,忠孝傳家,奉母主慈元皇太後為神,弘揚民族精神,激勵子孫後代的愛國思想。2006年集資百萬重建行宮,金碧輝煌,與海濱的慈元塔相映成為該村的一大景點。 村情概況塔頭劉村是福建省泉州晉江市東石鎮一個革命老區行政村,位於東石鎮東部海濱村落,距東石鎮區9公里,南臨圍頭灣,與塔頭孫村毗連,南面對金門島。東距金井鎮10公里,北距石獅市20公里。區域面積1.5平方公里,海灘養殖區2平方公里,截止2008年,13個村民小組,全村人口3200人、806戶人家。居港、澳、台的僑胞數千人。2007年被評為「敬老文明村」。 [編輯本段]地名含義 原塔頭村分為二個村委會,因一色劉姓故稱塔頭劉村委會。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唐代富商林鑾為船隊航線臨海造航標塔--「虎嘯塔」,故名塔江,屬泉州府南門外十一都。後改為塔頭村。1961年以革命烈士劉延都之名命名為延都大隊。1981年拆大隊為塔頭列大隊。一色劉姓,塔江劉氏源自福建劉氏鳳崗派,由福清因搞元避難而遷居塔江。開基祖宋行軍令史劉拓公肇基塔江至2008年已有720年,忠孝傳家,建慈元行宮弘揚愛國民族精神。具有革命傳統,1938年就建立地下黨支部,許多革命幹部到該村當教師,宣傳革命道理和開展革命斗爭,出現革命烈士劉延都、劉國良、劉延來。也踴現許多革命幹部。 [編輯本段]氣候與物產經濟 年平均氣溫18-21攝氏度,屬南亞熱帶海洋氣候。村中以養殖紫菜、海蚵、小雜海為主。年收入數百萬,村中企業:傘業、「雨絲夢」(國家名牌)織造業、服裝業、五金業,產品走向世界。經濟蒸蒸日上,社會和諧,齊心奔小康。 [編輯本段]交通運輸 該村地處沿海通道東石--金井的中心點。又有通石獅的北線公路,四通八達。廈門、泉州、石獅、安海、金井皆有班車,十分方便。 [編輯本段]名勝古跡 愛國教育基地「慈元行宮」,乃600多年的名勝古跡,先祖元初遷居來住,忠孝傳家,奉母主慈元皇太後為神,弘揚民族精神,激勵子孫後代的愛國思想。2006年集資百萬重建行宮,金碧輝煌,與海濱的慈元塔相映成為該村的一大景點。 [編輯本段]基礎設施 石砌海堤雄偉壯觀,村中道路四通八達。村委會大樓設置菜市場,規范管理。二樓辦公大廳,老人文體活動中心,三樓會議廳,老人演練廳。廷都小學,佔地3000平方米,設備齊全,省級達標,13班學生,師生千餘人。慈元廣場的文藝戲台,水泥場1500平方米。早上有村民鍛煉身體,學太極拳劍,是村內的活動中心。
『貳』 介紹一個你熟悉的家鄉歷史名人。
江姐
『叄』 家鄉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1
家鄉的歷史名人---------(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我們山東被人稱為「孔孟之鄉,禮儀之邦」,你知道我們山東有多少歷史
名人嗎?誰能列舉一二?是呀,我們家鄉歷史名人輩出,曾為中華民族做出過重大貢獻.,今天我們就用powerpoint來幫我們介紹一下我們家鄉的歷史名人吧!
-----------------------(二)任務驅動、自主探究 任務1、設置背景
1、老師這里有一個宣傳我們家鄉名人的幻燈片。白紙黑字太枯燥了。可不可以能把它加上背景、調整字體顏色,把它做的五彩繽紛、絢麗多彩呢? 學生結合課本,小組合作採用自學探究的方式去嘗試. 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任務2、設置動畫效果
1、教師指點:同學們設計的幻燈片這么漂亮,播放時如果加上一些特技和動作,該多好呀。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2、學生分組進行研究。
教師巡視指點。
3、學生代表演示示範如何設置動畫效果與觀看動畫效果。
4、學生實踐驗證,調整自己作品。
教師巡視解疑。
5、教你一手:試一試瀏覽視圖中的放映與觀看放映有什麼不同。 交流反饋。
【這個環節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方法,可以是獨立自學課本,可以是4人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也可以是主動邀請老師加入探討等。】
(三)個性練習、提高技能
1、你還知道哪些名人,比一比,看我們在相同的時間內誰設計的更棒!
教師明確要求。選擇一位歷史名人,詳細介紹給大家。 教師巡視指導,解決疑難問題。
2、學生分組製作。3、展示學生作品,集體評議。 4、教師總結點評,進行激勵,指出共性問題。
(四)評價反饋、激勵指導
指名學生展示作品,然後學生進行交流,評價。評價先由學生自評,再由其他學生評,教師從主題鮮明、內容生動、色彩協調、操作正確、敘述有條理等方面指導學生評價,最後教師評價(還可進行優秀協作小組評選)。
『肆』 在我的家鄉,有那些歷史名人、歷史古跡、歷史故事
山東省歷史上名人輩出,不勝枚舉。
春秋時期有:齊國大夫晏嬰;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者孔子;他的學生曾子;兵家孫武;
戰國時期有:名醫扁鵲;哲學家子思;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創始人墨翟;建築工匠魯班;圍棋名手弈秋;軍事家孫臏;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學孟子;思想家_梁赤;
漢代有:醫學家淳於意,其女兒使廢肉刑的緹縈;水利家_寬;西漢今文《尚書》的最早傳授者伏生;文學家東方朔;經學家匡衡;文學家韋玄成;農學家汜勝之;文學家孔融;經學家鄭玄;哲學家仲長統;文學家王粲;文學家劉楨;天文學家劉洪;;
三國時期有: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經學家、訓詁學家、鄭玄****孫炎;
晉代有:數學家張邱建;文學家羊祜;玄學家王弼;文學家左思;書法家王羲之;
南北朝有:無神論思想家、天文學家何承天;詩人顏延之;文學家鮑照;文學理論批評家劉勰;文學家溫子升;文學家王籍;思想家、教育家顏之推;名醫徐叔向;醫學家王叔和;史學有崔鴻;農學家賈思勰;
隋朝有:畫家展子虔;
唐朝有:天文歷算學家崔善為;詩人儲光羲;文學家段成式;
宋朝有:學者胡旦;文學家王禹_;學者、文學家石介;醫學家錢乙;文學家晁補之;醫學家成無己;女詞人李清照;抗金英雄、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
金代有:歷算學家張行簡;水利家王居卿;圍棋名手劉仲甫;古代建橋工程專家王辟之;畫家張擇端;金石學家趙明誠;畫家梁楷;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丘處機;金末史學家孔元措;金代史學家、書法家黨懷英;詞人、學者周密;
元代有:著名詩人和散曲家杜仁傑;史學家、文學家王惲;水利家賈魯;文字學家楊桓;散曲作家、文學家張養浩;散曲家楊朝英;戲曲作家高文秀;農學家及活版印刷術的改進者王禎;戲曲作家康進之;歷史地理學家、文學家於欽;四書五經注釋者董養性;
明朝有:機械家王詔;民間水利家白英;文學家謝榛;戲曲家李開先;散曲家馮惟敏;著名詩人、文學家李攀龍;抗倭名將、軍事家戚繼光;書畫家邢侗;學者焦_;文學家、詩人於慎行;散曲作家劉效祖;名醫畢藎臣;
清朝有:文學家、葯學家王象晉;戲曲作家、文學家丁耀亢;著名天文學家、數學家薛鳳祚;歷史學家傅以漸;經濟學家張爾岐;詩人宋琬;史學家馬馬肅;文學家田雯;詩人曹貞吉;史學家張昭潛;著名文學家蒲松齡;戲曲作家孔尚任;書法、繪畫家潘伍雲;詩人趙執信;書畫篆刻藝術家高鳳翰;醫學家黃元御;書法家劉墉;地方誌學家李文藻;學者孔繼汾;儒醫孔繼_;學者孔繼涵;經濟學家、訓詁學家郝懿行;民間名中醫綦灃;文字學家王_友;著名金石學家、校勘學家和書法家許瀚;文學鑒藏家、古錢幣學家李佐賢;金石學家陳介祺;醫學家蔡玉珂;教育學家武訓;著名金石文學家,甲骨文的發現者王懿榮;藝術家孫中新;藏書家楊以增;著名學者和古籍編纂家馬國瀚;金石學家吳式芬;針灸名醫楊作質;兵器製造專家丁守存;名醫臧應詹;史學家、書法家吳潯源。
『伍』 你的家鄉都出過哪些歷史名人
我的家鄉在重慶,初高中學歷史的時候,我們所學的歷史人物除了近代的,沒有一個是重慶人。當時我就很納悶,為什麼重慶古時候沒啥名人呢?難道是離中原地區太過於偏遠?直到我查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才知道重慶歷史上名人還是很多的。
其實沒一個地區都有自己的名人,但是我們並不一定都了解他們。當你查閱了資料後,你就會恍然大悟,原來我生活的地方有這么多的名人,只是我以前一直沒有發現他們而已。了解他們也是自己對自己家鄉的一種歸屬感吧!
『陸』 介紹家鄉歷史上的一個著名歷史人物
司馬遷
(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靠近龍門。所以司馬遷自稱「遷生龍門」(太史公自序)。龍門,龍門山,很有名氣。傳說大禹曾在龍門開山治水。龍門山的南面是黃河。司馬遷的家正好在黃河、龍門之間。當地名勝古跡很多。司馬遷從小在飽覽山河名勝的同時,也有機會聽到許多歷史傳說和故事。)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於公元前90年,55歲終。
(補注1:前145取自《太史公自序》的《正義》,所依據的是唐代張守節《正義》注稱:「太初元年,遷年42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往上推42年,則是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王國維,梁啟超等主此說。前135取自《太史公自序》的《索隱》,依據晉代張華《博物志》稱「大夫司馬遷,28歲古六月乙歲卯,石也」。也就是說,漢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馬遷升為太史令,年28歲,由此上推二十八年,即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應為司馬遷生年。郭沫若等主此說。一般採用前說)補註:持「建元六年說」者,千方百計證明《博物志》是對的,而認為張守節《正義》的記載是錯誤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博物志》該條所錄的是漢代記籍簿,它記載著司馬遷的姓名、年齡、居住地、官爵、拜官年月和俸祿等等。如此詳細而真切,是錄自漢代文書,其真實無疑。這是一種原始材料,它的價值遠遠超過一般史書中的材料。其二,司馬遷《報任安書》中有一句話:「今仆不幸早失二親。」如按《正義》所言司馬遷生於景帝中元五年,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其父司馬談死時,司馬遷應是36歲。按常理,36歲死去父母說不上「早失二親」。如按《博物志》所言,司馬遷生於武帝建元六年,即26歲父死,說早失父母尚說得過去。其三,司馬遷《報任安書》作於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如果他生於景帝中元五年,這一年應是55歲,他做郎中是在20歲左右邀游各地回來後的事,那麼,他應該說待罪輦轂下30餘年了。顯然,司馬遷不會連自己做過的事都記不清楚。只有晚生10年,即武帝建元六年,才符合其說。
持「景帝中元五年說」者除依據張守節的《正義》外,還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或論據。其一,王國維在《太史公行年考》中認為後人引用《博物志》所以年「二十八」應是「三十八」之誤。《正義》注稱太初五年,司馬遷「處四十二」是正確的。其二,根據〈史記·游俠列傳〉所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下令將各地毫強和資財三百萬緡以上的富戶遷往茂陵,郭解財產不多,也被強行遷徙,司馬遷也見到郭解,他說:「吾觀郭解狀貌不及中人,言語不足采者。」若司馬遷生於建元六年,當時年僅九歲,決不可能對人有如此深刻的觀察和心理活動。如果按司馬遷生於景帝中元五年,年齡為十九歲,似更合適。其三,根據《漢書·儒林傳》,司馬遷曾向孔安國學習古文,然據《史記·孔子世家》和《資治通鑒》,孔安國在元朔二年為博士,元朔二年司馬遷年方九歲,一個九歲的孩子是不可能去太學向一個經學大師求教和商量問題的;如果生於景帝中元五年,此年十九年,似較合理。
補注2:司馬遷出生於何地?《太史公自序》雲:「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此龍門在何處,歷來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說在今陝西韓城,一說在今山西河津縣。
最早持陝西韓城說者是唐代的張守節,他在《史記》「正義」中說:龍門山在夏陽縣(今韓城)。同時,韓城鬼東鄉徐村住有馮、同二姓,均自認為是太史公後裔。他們自稱,原本為司馬姓氏,因為司馬遷受宮刑,後人感到不光彩,改了姓氏:在司馬的「司」字左邊加一豎,成為「同」字;在「馬」字左邊加兩點,成為「馮」字,並列陝西韓城芝川鎮司馬遷廟為佐證。
持山西河津縣說者認為,自古以來,龍門(包括龍門山、禹門口)都記載在山西河津縣。黃河自西北而東南出禹門口,急轉彎由北而南流去,正是司馬遷所說的「耕牧河山之陽」的地方。據悉此處曾有「漢太史司馬故里」碑,只可惜此碑興修水利時被毀之。而且現在該村仍有司馬姓氏的居民。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在漢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負責管理皇家圖書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歷法。司馬談打算編寫一部通史,願望沒有實現就死去了。臨死的時候,囑咐司馬遷完成他未竟的事業。
司馬遷幼年時就很刻苦,十歲開始學習當時的古文,後來跟著董仲舒、孔安國學過《公羊春秋》《古文尚書》。漢武帝元朔三年,司馬遷二十歲,滿懷求知的慾望,游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到處考察古跡,採集傳說。通過對歷史遺跡和西漢建國前後的史實的實地調查,司馬遷開闊了胸襟,增長了知識,為後來編寫《史記》作了很好的准備。司馬談死後,司馬遷承襲父職,做了太史令,有條件看到大量的圖書文獻和國家檔案,這對司馬遷編寫《史記》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
漢武帝太初元年,司馬遷開始編寫《史記》。天漢二年,李陵率兵隨李廣利出擊匈奴,兵敗投降。漢武帝向司馬遷詢問對李陵的看法,於是,司馬遷說,李陵投降,是因為眾寡不敵,又沒有救兵,責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漢武帝認為司馬遷有意替李陵回護開脫,貶責漢武帝的愛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於是,把司馬遷投進監獄,處以腐刑。三年後他被赦出獄,更加發奮寫作《史記》。大約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編撰工作。司馬遷死後許多年,他的外孫楊惲才把這部五十二萬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諸於世。
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公元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歷》,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新歷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
此http://www.tse.net/leting/04zycb/neirong/05gdmjyj/p00042.htm
http://w.hydncb.com/simaqian/(原載《讀書》1997年3期刊發時有刪節,現全文刊布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司馬遷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史學家"他因直言進諫而遭宮刑,卻因此更加發憤著書,創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學臣著史記,為中國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
一、繼父志,任史官
司馬遷,宇子長,漢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出生於龍門山下(在今天的陝西省韓城縣)。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馬遷繼承父親司馬談的遺志,當上了太史令,開始從皇家藏書館中整理選錄歷史典籍。司馬遷的祖先並不十分顯要,其家族世代掌管太史的官職。但是司馬遷和他的父親都以此為榮,在他們的心目中,修史是一項崇高的事業。他們為此奉獻了自己一生的精力。
司馬談一直准備寫一部貫通古今的史書。在父親的直接教導下,司馬遷十歲時便開始學習當時的古文。後來,他又跟著董仲舒學習《春秋》,跟孔安國學習《尚書》。司馬遷學習刻苦,進步非常快,極有鑽研精神。
司馬遷的父親病危時,拉著兒子的手,流著眼淚對他說:"......我死了以後,你一定要接著做太史,千萬不要忘記我一生希望寫出一部通史的願望。你一定要繼承我的事業,不要忘記啊!"這一番諄諄囑托極大地震動了司馬遷,他看到了父親作為一名史學家難得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他也知道父親將自己畢生未竟的事業寄託在自己的身上。司馬遷低著頭,流著淚,悲痛而堅定地應允道:"兒子我雖然沒有什麼才能,但我一定完成您的志願。"
司馬遷做了太史令以後,就有了閱讀外面看不到的書籍和重要資料的機會。這為他以後著史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可是,資料整理工作非常繁復。由於當時的那些藏書和國家檔案都雜亂無序,連一個可以查考的目錄也沒有,司馬遷必須從一大堆的木簡和絹書中找線索,去整理和考證史料。司馬遷幾年如一日,絞盡腦汁,費盡心血,幾乎天天都埋著頭整理和考證史料。
司馬遷一直記得父親的遺志,他決心效法孔子編纂《春秋》,寫出一部同樣能永垂不朽的史著。公元前104年,司馬遷在主持歷法修改工作的同時,正式動手寫他的偉大著作史記
二、直言受宮刑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正當司馬遷全身心地撰寫史記之時,卻遇上了飛來橫禍,這就是李陵事件。
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寵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師將軍李廣利領兵討伐匈奴,另派李廣的孫子、別將李陵隨從李廣利押運輜重。李廣帶領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軍深入浚稽山,與單於遭遇。匈奴以八萬騎兵圍攻李陵。經過八晝夜的戰斗,李陵斬殺了一萬多匈奴,但由於他得不到主力部隊的後援,結果彈盡糧絕,不幸被俘。
李陵兵敗的消息傳到長安後,武帝本希望他能戰死,後聽說他卻投了降,憤怒萬分,滿朝文武官員察言觀色,趨炎附勢,幾天前還紛紛稱贊李陵的英勇,現在卻附和漢武帝,指責李陵的罪過。漢武帝詢問太史令司馬遷的看法,司馬遷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見風使舵的大臣,盡力為李陵辯護。他認為李陵平時孝順母親,對朋友講信義,對人謙虛禮讓,對士兵有恩信,常常奮不顧身地急國家之所急,有國士的風范。司馬遷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們如今見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誇大其罪名。他對漢武帝說:"李陵只率領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軍奮戰,殺傷了許多敵人,立下了赫赫功勞。在救兵不至、彈盡糧絕、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仍然奮勇殺敵。就是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李陵自己雖陷於失敗之中,而他殺傷匈奴之多,也足以顯赫於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尋找適當的機會再報答漢室。"
司馬遷的意思似乎是二師將軍李廣利沒有盡到他的責任。他的直言觸怒了漢武帝,漢武帝認為他是在為李陵辯護,貶低勞師遠征、戰敗而歸的漢武帝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於是下令將司馬遷打入大牢。
司馬遷被關進監獄以後,案子落到了當時名聲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嚴刑審訊司馬遷,司馬遷忍受了各種肉體和精神上的殘酷折磨。面對酷吏,他始終不屈服,也不認罪。司馬遷在獄中反復不停地問自己"這是我的罪嗎?這是我的罪嗎?我一個做臣子的,就不能發表點意見?"不久,有傳聞說李陵曾帶匈奴兵攻打漢朝。漢武帝信以為真,便草率地處死了李陵的母親、妻子和兒子。司馬遷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據漢朝的刑法,死刑有兩種減免辦法:一是拿五十萬錢贖罪,二是受"腐刑"。司馬遷官小家貧,當然拿不出這么多錢贖罪。腐刑既殘酷地摧殘人體和精神,也極大地侮辱人格。司馬遷當然不願意忍受這樣的刑罰,悲痛欲絕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殺。可後來他想到,人總有一死,但"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死的輕重意義是不同的。他覺得自己如果就這樣 "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無價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孫臏等人,想到了他們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驕人成果。司馬遷頓時覺得自己渾身充滿了力氣,他毅然選擇了腐刑。面對最殘酷的刑罰,司馬遷痛苦到了極點,但他此時沒有怨恨,也沒有害怕。他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 史記寫完,"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正因為還沒有完成史記,他才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
三、 發憤著 史記
司馬遷從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為太史令後開始閱讀、整理史料,准備寫作,到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基本完成全部寫作計劃,共經過十六年。這是他用一生的精力、艱苦的勞動,並忍受了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個生命寫成的一部永遠閃耀著光輝的偉大著作。
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 "書",共五個部分,約五十二萬六千多宇。
1、力求真實
司馬遷撰寫史記,態度嚴謹認真,實錄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他寫的每一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都經過了大量的調查研究,並對史實反復作了核對。司馬遷早在二十歲時,便離開首都長安遍踏名山大川,實地考察歷史遺跡,了解到許多歷史人物的遺聞鐵事以及許多地方的民情風俗和經濟生活,開擴了眼界,擴大了胸襟。漢朝的歷史學家班固說,司馬遷 "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也就是說,他的文章公正,史實可靠,不空講好話,不隱瞞壞事。這便高度評價了司馬遷的科學態度和史記的記事翔實。
司馬遷要堅持"實錄"精神,就必須面對現實、記錄現實,這就不可避免地會發生"忌諱"的問題。可是他在給人物作傳記時,並不為傳統歷史記載的成規所拘束,而是按照自己對歷史事實的思想感情記錄。從最高的皇帝到王侯貴族,到將相大臣,再到地方長官等等,司馬遷當然不會抹殺他們神奇、光彩的一面,但突出的是揭露他們的腐朽、丑惡以及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尤其揭露了漢代統治階級的罪惡。他雖是漢武帝的臣子,但對於他的過失,司馬遷絲毫沒有加以隱瞞,他深刻揭露和批判了當時盛行的封禪祭祖、祈求神仙活動的虛妄。在《封禪書》中,他把漢 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計祈求不死之葯的荒謬無聊行為淋漓盡致地描繪了出來。
司馬遷想為封建統治者提供歷史的借鑒作用,反映的是真實的歷史,這是非常可貴的。本著實錄的精神,司馬遷在選取人物時,並不是根據其官職或社會地位,而是以其實際行為表現為標准。比如,他寫了許多諸如游俠、商人、醫生、倡優等下層人物的傳記。在司馬遷心目中,這些人都有可取之處。司馬遷首創了以人載事,始終敘述一個人生平事跡的寫法。著重寫其"為人",並注意其"為人"的復雜性,是司馬遷的筆法。他在作傳時,把自己的看法寓於客觀的事實敘述之中,來表示自己對人物的愛憎態度。比如項羽這個人物,司馬遷同情他,以非常飽滿的熱情來寫這位失敗英雄。他既稱贊項羽的驍勇,又對他的胸無大志、殘暴自恃作出批評。可是,在《項羽本紀》中,司馬遷並沒有發議論,但是他對項羽的愛憎態度卻於敘事之中明顯地表現了出來。這便是司馬遷作傳的最大特點,即真實性和傾向性的統一。
2、愛憎分明
司馬遷愛憎分明的感情在史記當中表現得非常充分。他高度評價了秦末農民大起義。陳涉出身貧農,是農民起義的領導者,可司馬遷卻將他和諸侯並列,放在"世家"當中來敘述。對於一個封建史學家來說,能做到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的。他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將陳涉和古代有名的帝王--商湯和周武王相提並論,同時明確地指出,只要封建帝王暴虐無道,人民就有權利起來推翻他。陳涉領導的這支農民軍雖然沒有取得成功,但卻掀起了波瀾壯闊的秦末農民戰爭,最後終於推翻了秦朝的無道統治。對陳涉首先起義、推翻秦朝的歷史功績,司烏遷是完全持肯定態度的。
對於歷史上許多忠於祖國、熱愛人民的英雄人物,司馬遷也大加贊賞。他當年游歷時,曾到過湖南長沙北面的汨羅江,並在江畔憑吊了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這次憑吊極大地影響了司馬遷,他的心靈中深深地印入了屈原的詩篇和一生的遭遇。在給屈原作傳時,他認為屈原可以同日月爭輝,並憤怒地譴責了楚國貴族統治者不辨忠奸的丑惡行徑。當年,司馬遷還曾到湖南零陵郡瞻仰舜的葬地,對舜的事跡作了實地考查。後來在寫史記時,他便把舜的事情寫在《五帝本紀》里,贊揚他憂國憂民的高貴品質。司馬遷也非常推崇"完璧歸趙"和"將相和"故事中的主人公--藺相如和廉頗,對他們的愛國行為大加贊賞。
在史記中,司馬遷還歌頌了那些為了反抗強暴,置自身性命於不顧的刺客以及救人急難、見義勇為的游俠。比如"鳳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的荊軻,為報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不惜隻身刺秦王,最終血濺秦廷。司馬遷對這些人物進行大膽的歌頌,實際上便是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贊賞人民反抗強暴的願望。司馬遷對名醫扁鵲、諄於意等有益於人民的人,用很長的篇幅記錄了他們的生動事跡和醫學理論。這些人在當時都沒有社會地位,可在司馬遷的心目中,他們遠比某些王侯將相高貴。
對封建統治者的丑惡面貌,司馬遷也有比較深刻的認識,並無情地揭露了統治階級的罪惡。比如《酷吏列傳》一共為十個殘暴冷酷的官吏作傳,其中漢武帝的臣子就有九人。漢武帝當時重用張湯,而"湯為人多詐,舞智以御人。始為小吏,乾沒,與長安富賈田甲、魚翁叔王屬交私"。所謂"乾沒",即空手得到的意思。這里描寫的是張湯為小吏時好用計謀以制服人的情況。張湯得勢後,與趙禹一起制定了各種殘的法令,其中有一條叫"腹誹之法",即不管有罪與否,只要被指控為對朝廷心存不滿,就可以據此治罪。張湯不僅善於巧立法令名目,而且還會迎合漢武帝的心意去處置"犯人"。在他的主持下,往往一個案件會使無數人家受到牽連,以致殺人如麻,視人命如草芥。這些人的罪惡活動都被司馬遷記錄了下來,他便是通過這些對漢武帝時期專制統治的殘酷和黑暗加以暴露和控訴的。
司馬遷的進步歷史觀和敢於揭露帝王過失的大膽作風值得肯定。對於歷史的演進過程,他的思想也比較完整。他在給予歷史正確的評價後,又充分肯定了歷史是不斷發展進化的這一結論。
3、史家絕唱
魯迅先生曾說: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也就是說,作為一部規模宏大、體制完備的中國通史的史記,同時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
在司馬遷的筆下,篇幅不多的文字就能非常生動地刻畫出一個歷史事件或一個歷史人物。例如,對《田單列傳》中田單防守即墨城的描寫。田單用了六條妙計大勝燕國,使齊國得以恢復。"火牛陣"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計策。晚上,田單將紫紅色的帶有龍紋的布帛披在一千多頭大牛身上,又在其角上綁上鋒利的刀劍,用油浸透它們的尾巴,再用火點著。於是,一千多頭牛帶著熊熊火焰,像怪獸一樣沖進了燕兵的陣地。而齊國士兵也拿著武器沖向了敵人,還有一些人敲鑼打鼓,高聲喊叫,以壯聲勢。摸不著頭腦的燕兵嚇得爭相而逃,結果被殺得丟盔棄甲,燕兵的屍體遍布於戰場上,齊國大獲全勝。司馬遷雖著墨不多,可"火牛陣"就如一幅圖畫一般出現於讀者的腦海中。
司馬遷還栩栩如生地刻畫了不同類型的歷史人物。他對西楚霸王項羽的描寫非常精彩。巨鹿戰役中,項羽率領大軍渡河,然後沉掉所有的船隻,並下令只允許帶三天的糧食,這便形象而又具體地刻畫了項羽破釜沉舟、與秦軍決一死戰的決心和氣概。項羽的軍隊一個抵十個,消滅了數量上遠遠超過自己的秦軍,在推翻強秦統治的戰爭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項羽在戰斗結束之後,召見各路將領,當他們進入項羽的轅門時,沒有一個人敢抬起頭走路。這是對項羽威風的描寫。對項羽被圍的場景,司馬遷描繪得更是感人。項羽慷慨而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司馬遷通過這歌聲,完全刻畫出了這位英雄在失敗以後時慷慨悲壯,而又無力挽回失敗命運的復雜心情。接下來,司馬遷又對項羽突圍後,在東城決戰時的勇猛作了描繪。當時項羽只剩下二十八個騎兵,當幾千名追兵迫近時,項羽圓睜雙目,怒喝一聲,把漢軍嚇得後退了好幾里。看到這樣的描寫,不禁使人覺得這位失敗的英雄似乎就在眼前。
再如,司馬遷描寫漢高祖入關時與民眾約法三章,充分表現出了一個政治家的風度。而漢高祖也具有好謾罵的流氓習氣和隨機應變的性格。有一回,韓信給漢高祖寫信,要求封自己為假齊王。漢高祖非常生氣,剛想發作,張良卻在一旁暗示他別發作,他立即轉過口風說:"大丈夫平定諸侯,要做就做真王,做什麼假王呢?"這里用字也不多,卻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了漢高祖善於隨機應變和玩弄權術的性格。
司馬遷在書中的敘述語言非常生動,人物形象鮮明。他廣泛採用口頭流傳的諺語、成語、歌謠,而且不迴避方言土語。他的語言是一種接近口語的"方言",通常敘述和人物對話和諧一致,雖明快但含蓄,話外有音,值得玩味;繁復而簡潔,不拘一格,各得其所,一般都為人物特徵的描寫服務。他刻畫人物說話口吻的描寫最令人玩味,充分表現了人物的精神態度。為了突出人物形象,他還常常適當地強調、誇張。比如,《高祖本紀》:"(五年)正月,諸侯及將相共請尊漢王為皇帝。......漢王三讓,不得已,曰:。諸君必以為便,便國家。,"這一段漢高祖讓帝位的話,是直接模擬當時的口語,生動形象地反映了漢高祖惺惺作態的樣子,讀完不禁覺得漢高祖說話的情景就在眼前似的。再者,司馬遷使用古史資料時,一般以當時通用語翻譯古語。如《五帝本紀》寫堯舜的事跡,取材於今文《尚書·堯典》,把書中的"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允厘百工,庶績咸熙"等語,翻譯為"百姓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信傷百官,眾功皆興"等,譯文與原文相比較,就會發現更容易讀懂。史記的人物傳記之所以這么出色,是與司馬遷駕馭語言的高超能力分不開的。
一個人在遭到無辜的迫害以後,通常有兩種選擇: 要麼悲觀消沉,要麼發憤圖強。而司馬遷選擇了後一條路。他秉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目的,將自己心中所有的"憤"全部傾注到史記的創作中去。司馬遷獨創了中國歷史著作的紀傳體裁,開創了史學方法上全新的體例。司馬遷以個人傳、紀為形式,以社會為中心記載歷史,為後人展示了一部規模宏大的社會變遷史。無論在歷史上還是文學上,司馬遷都取得了光輝的成就。
他那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崇高的人格將永遠閃耀著不朽的光芒。
古史雜識之 不可鄙薄司馬遷
葛劍雄先生《貨殖何罪》(《讀書》一九九六年第九期)縱橫恣肆,古今事例信手點化,可謂文理俱佳,令人獲益匪淺。但說「深感太史公的遠見卓識,不僅在一般學者之上,也比當代某些史家高明」,很有模擬不當的意味。司馬遷何止比現在某些史家高明。關於為史一道,司馬遷無人可及大概已是古今共識。再往寬泛處看,司馬遷身後還沒有任何學人能在對歷史、社會、人事諸多方面的綜合把握上可與之比肩,這恐怕也不算妄言
司馬遷說過:「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歲,有能詔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太史公自序》)司馬遷向來將其著述之舉視為同《春秋》等量齊觀的事業,這一點應該說也做到了。恕筆者孤陋,似乎還沒看到什麼人對司馬遷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的自許說三道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司馬遷應該算是完成了聖人般的事業。既然司馬遷功同《春秋》,他是否享有過哪怕片刻,如同孔聖人般的社會崇敬呢?答案是,從來沒有。於是,司馬遷又給後人留下了一個沉重的命題:為何寫出過「聖人級」專著的作者,得不到聖人級的待遇?之所以要這樣說,是因為葛先生的上述句式,絕不會轉換成「才深感孔夫子的遠見卓識……也比當代的某些……高明」。而且從古至今,也沒有出現過類似的轉換句式。
其實,司馬遷留下的這個命題,他自己已先行破解過,他說:「刑餘之人,無所比數,非一世也,所從來遠矣……自古而恥之。」(《報任安書》)原來大質已虧的刑餘之人已失去了受人尊敬的資格。所以,司馬遷又說:「雖累百世,垢彌甚耳。」看來司馬遷椎心疾首還不僅僅是因為塵世間的屈辱以腐刑為最,更重要的是經此一創,其人其書再也不會被後人視為聖人聖物。果不其然,不僅後世學人每每發出「史遷不察」之類的詞句,即使高明如葛先生者,也不自覺地將他所不值之人以司馬遷這桿大秤掂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司馬遷的偉大不僅在於能打理前史,也在於其能預見其身後之事。當人們為司馬遷驚天地泣鬼神般的文思欷噓不已的同時,又免不了墮入其生前已存在、身後仍延綿不去的世俗觀念中去,從而不會以虔誠的崇敬面對司馬遷。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司馬遷已先行預見了兩千年之後的世態,但也無法料定自己的命運。或許會有人說,司馬遷受宮刑是咎由自取。這種認識無疑是指責司馬遷燒糊過洗腳水,完全是厚顏無恥地替統治者的殘暴張目。且不說司馬遷受刑時李陵降否不明,即使坐實,兩國交兵,叛來降去,在漢代也是尋常之事,至少在司馬遷時代還不是當局用以定罪的名目。在《衛將軍驃騎列傳》里就記有一個趙破奴,曾被匈奴俘去十年,未聞失侯奪爵。所以對司馬遷的受刑原由還應當遵從他本人的說法,即「上以為仆沮貳師」,也就是蒙受了莫須有的腹誹罪。因此,可以斷言,兩千年前司馬遷蒙受的冤屈,是.的罪過。
當然,葛先生絲毫沒有認為司馬遷是罪有應得。這可以從文章處處表現出來的對.統治的厭惡及對司馬遷的崇敬之情上得出結論。但葛先生的無意識還是受了世俗觀念的影響,以至於他把自己不以為然的人和現象與司馬遷扯到了一起。須知,不論對什麼人來說,只要能與司馬遷放在一處較高下,都是一種抬舉,而不是相反。另外,有關貨殖問題,胡適先生曾有過與葛先生類似的結論,這就是所謂的英雄所見略同。 ★
司馬談在臨終之際,囑托兒子要把《史記》完成。由於司馬遷喜愛歷
『柒』 向家鄉的歷史名人
孫光憲,字孟文,自號葆光子,陵州人。為荊南高從誨書記,歷檢校秘書,兼御史大夫。其詞以情景交融、婉約纏綿見長。代表作有《浣溪沙》 、《菩薩蠻》、 《虞美人》 、《酒泉子》、《清平樂》、《更漏子》、《上行杯》、《南歌子》、《應天長》等。其中《清平樂》寫一青春少女因為「連理分枝鸞失伴」而產生的春恨愁思,「掩鏡無語眉低,思隨芳草凄凄」,寫得極其哀婉,令人同情。
牟子才:字存叟,號存齋,井研(今屬四川)人。宋代官吏、學者。進士出身,累官工部侍郎,後被人誣諂,降職使用,後又起為禮部尚書。曾參與修纂國史。有《存齋集》。其子牟鄖亦為學者,著有《陵陽集》 ,其孫牟應龍亦為學者,人稱祖孫三才人。
『捌』 家鄉的「名人」
說起名人,我們村就有一個。他呀,不胖不瘦,不高不矮,大概五十多歲。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養鴨大王。不信的話,聽我講給你聽。
「唉,人老了,又沒有老伴,就弄幾只鴨子養養。一是打發時間,二來弄點生活費。」這是家喻戶曉的養鴨大王李大伯常掛在嘴邊的話。你也許會問,不是「養鴨大王」嗎?怎麼就幾只鴨呢?你別急,那是他剛起家時候的話。鴨子和我們人一樣,也要傳宗接代啊。一年幾只,十年來就有上百隻、上千隻鴨子了。
上千隻鴨子?李大伯能管得住嗎?不信?聽我繼續給你講。
那天,李老伯扛著兩根竹竿,竹竿前端系著個紅色的塑料袋。凌晨就趕著鴨子出門了。鴨子一邊「嘎嘎嘎」地叫著,一邊邁著「八」字步,搖搖擺擺地走在前面。頓時,寧靜的鄉村小道變得熱鬧起來。走過一條馬路,鴨群散了,李老伯非常卻不慌不忙,舞起手中的竹竿,嘴裡吆喝著,鴨子彷彿能聽懂他的話一樣,像訓練有素的士兵一樣,沿著竹竿的方向,向前走去。
就這樣,李老伯每天趕著這群鴨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群鴨子和李老伯有了感情,李老伯也成了我們村有名的「養鴨大王」。喬連軍
近幾年來,商水縣舒庄鄉汾河村村民徐怪物靠養鴨走上致富路,成為當地有名的「養鴨大王」。不僅如此,他還帶出了一批養鴨專業戶,幫助他們致了富。
汾河村緊臨汾河,水源豐富,風景宜人,有得天獨厚的養鴨條件。汾河村的雙黃鴨蛋歷史悠久,遠近聞名。然而,多年來,汾河村的養鴨業一直沒有形成規模。為了改變這一狀況,讓汾河村的雙黃鴨蛋走向更大的市場,使養鴨業成為汾河村致富奔小康的特色產業,徐怪物決心率先發展規模養鴨,以帶動全村村民靠養鴨走上致富路。為學養鴨技術,他到處拜師,還購買了許多有關養鴨技術的書籍;缺資金,他就到相關部門請求幫助,最終得到10000元的支農貸款。2004年,徐怪物發展品種蛋鴨1000多隻。春、夏、秋季,他每天早上趕著鴨子下汾河,下午5時將其叫上岸;冬季,他就把鴨圈在溫棚里。除此之外,徐怪物還定期給鴨群進行防疫,以減少疫病的發生,使其多產蛋,且多是雙黃鴨蛋。雙黃鴨蛋的價格不僅是單黃鴨蛋的兩倍,而且不愁銷路,不用出村,鴨蛋就供不應求。近幾年,徐怪物養鴨規模不斷擴大,收入也逐年增加,每年養鴨的純收入在3萬元以上,成為當地有名的「養鴨大王」。
為了讓全村群眾都能養鴨致富,徐怪物利用村人口學校舉辦多期養鴨技術培訓班,把自己掌握的養鴨技術傳授給全村村民。他把自己的養鴨場作為示範基地,讓養鴨村民到養鴨場參觀學習,並為養鴨戶免費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在他的帶動和幫助下,汾河村的養鴨業很快發展起來,由土養發展到科學養殖、由散養發展到規模養殖。目前,汾河村養鴨專業戶已達到30戶,小規模養鴨戶有100多戶,戶均養鴨年純收入兩萬多元,從而成為當地有名的「養鴨專業村」。 記得我七歲那年的一個冬天,我和爸爸媽媽出門去玩兒。在穿過一條巷子時候發現一個老爺爺在賣小鴨子。還是染色的,紅的、綠的、紫的、藍的、白的……什麼都有。看著著無顏六色的小傢伙在籮筐邊亂跑。他們簡直就像一隻只毛絨絨的小球在滾動。我喜歡的不得了,硬拉著爸爸媽媽的手給我買兩只。我抱著兩只小鴨子,一隻紅的,一隻綠。配在我的毛衣上,像是兩顆寶石鑲嵌在上面似的,一紅一綠,漂亮極了。
一回家,我就立即拿了個紙箱,裡面鋪上幾快毛絨絨的布就算是它們溫暖的家。這些小東西還真不怕生。一見到我就親親熱熱的,還調皮的啄我的手。我越看越喜愛,令人越看越逗、人。簡直讓我愛不釋手。
突然間,我心頭一亮,有了個好主意:鴨子不是游泳健將嗎?不如讓他們去游泳吧!
於是我接來了滿滿一盆冰涼的水。讓它們去游泳。外公見了,立即來阻止我。說:「現在是冬天,天氣冷,小鴨子太小,會凍死的。」我不以為然,心想:游泳健將會怕誰才怪了。
第二天,我醒來只聽見一隻鴨子叫。我忙了,立即跑去看。我愣住了,一隻紅色的小鴨已命歸黃泉了,只留下冷冰冰的屍體。我很後悔,很自責,很傷心,很內疚。
於是,我對另一隻加倍愛護了,可沒過天,綠的也莫名其妙地死了。我很奇怪,就去問外公。他說:「冬天養鴨要成群結隊地養,這樣它們就可以相互取暖,才可以保持體溫,你養這么少是不行的。
從此,我不會在因為我無知,去傷害可愛又無辜的小生命了。 鄉的「名人」
我們村有一位「名人」,他就是我們村的「養豬大戶」——李大叔。
李大叔養的豬個個肥頭大耳,胖墩墩的,足有百十來斤重,活像一個個大肉球。
李大叔養豬十分有經驗。每天一大早,李大叔便起來把豬圈打掃打掃,給豬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幹完後,他便為豬做「早餐」了,「早餐」十分豐盛,不僅有上好的豬飼料,還有一些青菜蘿卜呢!李大叔的豬也很乖,從不挑食,不管給他們什麼食物,它們都會全部吃完,從不留下任何剩菜剩飯。每天中午,李大叔便會請來獸醫,為他的豬檢查身體,看看有沒有病,如果有病,李大叔就讓獸醫為它們打針,直到好了為止。晚上,李大叔便會搬來一些稻草,為那些豬鋪上,讓那些豬睡得暖和些。難怪,李大叔家的豬會養得這么好。
每年年底,李大叔便把所有的大豬賣掉,留下小豬仔,讓那些小豬仔長大後再賣。李大叔一年就因養豬就賺了七、八萬元錢,沒過幾年,李大叔便發家致富了。
村裡的人看到李大叔養豬能發家致富。便去請教李大叔,李大叔毫不猶豫地對大夥說:「只要對豬有無微不至的關照,那麼豬也不會虧待我們的。」大夥聽了,都知道了自己養豬不能發家致富的原因:沒有給豬好吃的,沒有為豬看病……現在,我們村裡的人都改正了養豬的方法,全都發財了,現在,大家都感謝李大叔的提醒,讓我們村的人都發家致富了,過上了小康生活。
我非常敬佩李大叔。儲蘭蘭,最近才了解並知道她是金寨縣梅山人,並且是安徽省青聯委員,省書協會員,曾榮獲1999年全國京劇青年演員大獎賽最佳表演獎、2001年「哈葯六杯」全國京劇青年演員大獎賽銀屏獎,就這樣的一個女孩在安徽電子音像出版社於2004年出版了她個人的首張京劇CD光碟,也是安徽省第一張京劇CD光碟。並且她現為首都大學生京劇團業務團長、北京奧組委志願者協會國粹傳承分會副會長,青聯委員。
由於儲蘭蘭自幼學習京劇藝術,主攻青衣,並且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君秋大弟子蔡英蓮為師,博採眾家之長,形成獨特個性和演唱風格。
儲蘭蘭既有京劇的扎實功底還有歌曲演唱的天賦,嗓音甜美、音域寬廣、極具感染力和穿透力。近年來,她在潛心繼承傳統的同時還致力於「新京劇」的研究和創造,是新京劇的推行者和倡導者。由於演唱博採京劇、地方戲曲以及國內外歌曲之精華,獨特的演唱風格逐步形成,這個獨特的風格被許多同行和媒體稱作是京劇「隨意派」。
近些年,儲蘭蘭參加了一系列的大型活動演出。如:北京奧組委「京劇與奧運同行」、中央電視台春節戲曲晚會、綜藝大觀、夢想劇場各省市電視台春節晚會等等。已經和正在出版發行的專集和MTV有:《幽蘭吐芳》、《蘭蘭新京劇》、《飛翔藍天》和《流水月光》等等。 在奧運期間她創作的新作品:《北京人都在忙》《京劇寶寶》《對花歌》等非常優秀的作品
當然也曾獲過第四屆CCTV金唱片「提名獎」、全國青年京劇演員大賽「優秀表演獎」、第五屆全國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銀獎」等。
我這里整理了一些儲蘭蘭的從藝經歷資料:
八歲參加中央電視台拍攝的電視劇《深情》;
1995年:考入北京市戲曲學校;
1999年:參加全國張派青年京劇演員獲「優秀表演獎」;
2000年:安徽京劇團工作,排演現代京劇《杜鵑山》,扮演柯湘;
2001年:排演新編大型現代京劇《青春之歌》,飾演林道靜;
2002年:與軍隊文藝團體共同創作大型京劇歌舞《巾幗英雄》,在中央三套《綜藝大觀》播出;
2003年:在雲南省京劇院參演國家精品工程劇目《鳳氏彝蘭》飾演彝蘭;出版安徽省首張個人專輯,並獲第五屆中國金唱片「提名獎;
2004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成功舉辦個人專場,並開始經常參與"中央電視台和"北京電視台"舉辦的各種文藝晚會;
2005年:參加中央電視台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榮獲表演獎(銀獎);創作新京劇歌舞《霸王別姬》。
2006年:拜師於京劇大師張君秋弟子蔡英蓮教授,創作新京劇《對花歌》。
2007年:參加中央電視台和多家省市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
2006年7月29日,農歷丙戌年七月初五日:王盼、儲蘭蘭、洪岩、王菲拜蔡英蓮為師
中國戲曲學院教授、張派藝術教育家蔡英蓮在北京安徽大廈收中國戲曲學院的在校生王盼、儲蘭蘭、洪岩和王菲為徒,平均年齡只有20歲。此次拜師,蔡英蓮建議讓王盼同時拜了王蓉蓉,成為王蓉蓉正式開山門收下的第一位徒弟。
2008年7月5日,農歷戊子年六月初三日:《新京劇》專輯出版
充滿時代氣息的國粹《新京劇》專輯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出版發行。該專輯內含兩張CD和一張DVD,其中一張CD精選經典傳統京劇唱段,另一張CD收錄了青年演員儲蘭蘭與其新京劇團隊打造的「新京劇」。其中包括為奧運創作的《北京人都在忙》、由經典傳統劇目《賣水》改編的雙人互動新京劇《對花歌》、由童聲伴唱的京劇串燒《京劇寶貝兒》、為國際陶瓷博覽會創作的《中國瓷》等。
『玖』 你的家鄉出過哪些歷史名人
黃旭華,中國核潛艇之父